花开月正圆剧情哪个台 电视剧花开月正圆剧情播出平台介绍?

孙俪的新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甫一播出,就凭借强大的演员阵容、精致的服饰设计、走心的细节处理吸引了一大批观众,并被一些影评号选入“2017国产剧前十”。冲着孙俪的名头看了几集,果然人设清新脱俗,剧情环环相扣,画面也十分的赏心悦目。高墙大院里的衣香鬓影,繁华闹市里的贩夫走卒,场景都很真实。没有抠图,没有滤镜,没有四海八荒,没有三生三世。对于现今的电视屏幕,已经算难能可贵。我很是热心的追了两个周。两个周后,我的热心全然化作了一腔怨念。事实证明,对于影视剧而言,故事是从0到1的过程,而演技、布景、服饰、细节,都是1之后的0。没有一个好剧本撑着,再好的演员、再高的投入都没有用,拍出来不过是披着件华丽外衣的垃圾。昔日《武媚娘传奇》《芈月传》是这样,今天的《那年花开月正圆》也要走上老路了。这个剧以历史上安吴寡妇的人生经历为原型,讲述吴家少奶奶周莹,在丈夫身死、吴家没落的境况下,凭非凡的眼光与手段重振家业的故事。以上是官方宣传语。就我看来,这个故事更应该这样概述:江湖卖艺的丫头周莹,因为冲喜嫁入泾阳第一豪门吴家,被温文儒雅、仁义慷慨的吴家大少爷吴聘视为爱妻,宠在手心里。好,你们一个善良仁厚一个精灵古怪,我可以接受。在此之前,泾阳第二豪门沈家纨绔不羁的二少爷沈星移被女主的精灵古怪不做作折服,一定要找她回来留在身边。好,你们一个任性一个更任性,以毒攻毒,我可以接受。与此同时,吴家学徒,老实忠厚、沉默寡言的学徒王世均,也暗戳戳地喜欢上了女主。好,你们学徒房和尚班没见过女同学,我也可以接受。然后嘞,一身正气、熟读经史、开口修身、闭口治国的泾阳县令赵白石,没错,也喜欢上了女主,虽然女主不循闺礼、不守妇道、抛头露面、打打杀杀。这我就有点不能理解了。赵大人,您书架上满满孔孟之道、程朱理学,您到底读没读过,三纲五常您还能背出来不?您这思想够开明的啊,您这三观融合得够快的啊。周莹新寡后,为卖土布远赴迪化,碰到了当地商人大亨图尔丹。不用说了,这个明明在新疆还硬要说着孜然味普通话的汉子也被女主的机智果敢折服,没过几天,竟然千里迢迢来到泾阳向女主求婚,随身带着两万两黄金。我查了一下,当时的一两银子可以购买107斤粮食,按大米、小麦、大豆、玉米的市价平均下来,一斤粮食约为5元,一两至少是人民币500元。两万两黄金是二十万两白银。也就是说,图尔丹求婚带的礼金至少有一个亿。你们有钱人谈恋爱真是了不得。沈星移听闻图尔丹来求亲,大急,自己来吴家提亲,发誓非周莹不娶。周莹发誓永不改嫁后,赵白石回房将桌椅砸个稀碎,墙上挂的“克己复礼”都要被震掉了。故事至此,这部剧已彻底摘下面纱,什么秦商大义,什么家国情怀,都沦为背景板,被玛丽苏的爱情故事彻底夺去风头。我判别一个角色是否玛丽苏,并不取决于有多少人爱她,而是看情节因什么而进展,故事靠什么来推动。像剧中沉塘这一情节,细细推敲下来,好像唯一影响就是让女主流产。那女主流产是为了什么呢?《甄嬛传》中甄嬛流产,一个是再次凸显了深宫中的险恶,更重要的,是让甄嬛心态彻底改变:皇帝的真心是不纯粹的,皇帝的恩宠是不稳定的。这让她先失望再领悟,最后蜕变。这部剧中呢,说表现封建社会的愚昧,却没人去控诉沉塘的残忍,没人去质疑私刑的不合理,所有人的关注点都在沉塘的原因是否真实。说体现人物的成长,周莹在此之前和在此之后在性格、认知、能力上没有任何改变。我只能阴暗地推测,流产的唯一目的,就是让女主没有孩子这个拖油瓶,可以心无旁骛地谈恋爱。周莹沉塘不死,靠的是沈星移救;被强盗绑架,靠的是赵白石救;土布卖不出去,靠的是图尔丹帮助。要展现一个女子自立自强的一生,却要她每一次脱险都依靠男性,实在是自己打脸。同样是开金手指,我宁愿编剧给她三条龙,也不想编剧给她找四个不离不弃的备胎。言情剧中的玛丽苏,由于题材就囿于儿女情长,感情关系的强弱尊卑,都是你情我愿的事,他人不该置喙。而将所有题材都等同于感情关系,是对现实深度的割裂,对生活广度的压缩,不该成为一种被认可的创作方式。同样是讲述女人重振家业,《大宅门》里斯琴高娃饰演的二奶奶白文氏盘回百草厅的一段我百看不厌。当时白家老大入狱,百草厅被查封,一家子的吃穿用度都要她管,内有三爷白颖宇捣乱,外有詹家关家使绊子,白文氏怎么做的?她一方面笼络住百草厅的几位伙计,让他们不干活白拿例钱,一方面藏好秘方、细料;又拿出修祖坟的银子给太后跟前的红人常公公置宅子、买姨娘,打开宫里的人脉关系;百草厅被他人买去,她带人摘匾,欲凭匾入股,被拒绝后,就动用常公公这条线。新股东一无伙计,二无秘方,制出的药质量不够,又被常公公几次责骂,不得已请来白文氏入一干股。入股后,她仍攥着秘方不拿出来,干耗着任百草厅亏损,逼其他股东撤股,终于盘回百草厅。白文氏这一系列动作,虽然步步高明,招招精彩,可却没有多少是高风亮节的,又行贿,又耍赖,别人都评价她“二奶奶可阴着呢”。可正因她性格中的狠劲、韧劲、泼辣劲,她为人的精明、世故甚而一些阴损,我即便不知道情节发展,也知道她一定能盘回百草厅:不是这次,就是下次;不是这种方式,就是另一种方式。而周莹呢,我看着她一把火烧光罂粟,果敢决断,不带一点犹豫的,当真深明大义、大爱无疆,多么富有社会责任感!我不知道她以后会不会饿死,但我知道闻讯而来的赵大人已经被她的别样魅力吸引了。古人云:慈不掌兵,义不掌财。要女主姿态好看地把钱赚了,又不赋予她绝佳的商业头脑(编剧也没有),就只能为她找来一个个男人鞍前马后执鞭坠镫了。但是这样的姿态就真的好看了吗?近来有类说法叫“大女主戏”, 以女性为第一主角,着重展现她的人生经历与情感脉络,如《楚乔传》《芈月传》,之前的《花千骨》,现在的《那年花开月正圆》。可以说,这是创作者对新领域的进军,是对规模日益强大的女性观众的迎合。然而所谓的“大女主”,只展现出“主”,没有展现出“大”。女主原本应该展现的大格局、大手笔、大智慧、大慈悲,都成了背景板,被剧中几句干巴巴恭维的台词带过,我们看到的,依旧是各种类型的小家子气言情女主,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用一样的套路专心致志地谈恋爱。编剧想证明女主的优秀,又没那个本事说服观众,就拼命给她安排倾慕者,体贴型的,痞帅型的,忠犬型的,霸道型的,像集邮票似的排满后宫。难道女性的优秀一定要男人来认可?女性的成功一定靠倾慕者的数量来衡量?编剧从来不肯让女主与男性社会正面为敌。女主不过是个受到了男性的认可而被破例允许分一杯羹的体制中人。但像武则天、像芈八子、像安吴氏,都是要从男人手里抢东西的女人,不管是夺江山、夺天下、夺市场,都势必是一场你死我活、头破血流的战斗。或是精心算计、步步为营,或是背水一战、破釜沉舟;有时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有时山穷水尽、绝处逢生。她们面临的艰难险阻,承受的身心重压,一次次的如履薄冰,一次次的夜不能寐,每次选择前的瞻前顾后,每次等待时的胆战心惊,每次发出命令时手的颤抖,每次噩梦惊醒后冷汗的淋漓,就被编剧全然抹杀掉,变成轻松的、愉快的、兵不血刃的、边谈恋爱边顺手做了的过程。这些女人的眼光、手段、心机、魄力,都不重要了,她们只需要善良地站在那里让男人喜欢,就可以得到她们想要的东西。这究竟是在赞美还是在抹黑?让玛丽苏去死,让真正的大女主诞生。—————————————————————————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艾读小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花开月正圆剧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