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远去的斜阳好看吗》为什么火爆?


2023-04-13 11:47
来源:
自由乌托邦发布于:四川省
《斜阳》是日本作家太宰治创作的的中篇小说。
小说以战后日本的混乱为背景,描写了落没贵族斜阳般的生活。全文除了表现颓废、无奈,还将生活的一缕光彩寄予了主人公和子,使得《斜阳》在颓废的暗色调中闪出一抹亮
故事通过和子的第一人称叙述和弟弟直治的日记与遗书的形式展开。主要讲的是与丈夫离婚六年的和子在伊豆山中的别墅和母亲同住,母亲又患上了肺结核。应征服役的弟弟下落不明,终于弟弟复员归来,但他生活放荡不羁还沾染上毒品。和子恋上了已婚的不良作家上原,并梦想生下上原的孩子。最后母亲病亡,弟弟直治留下遗书自杀,和子表示即使会被遗弃也要生下并抚养上原的私生子,实现道德革命。
创作背景
小说《斜阳》发表于社会混乱、价值迷离的日本战后年代。当时的日本由于战败导致一切陷入混乱,不仅仅是人们的物质生活方面,各种社会思潮也是相互泛滥,人们多年所被宣扬和培养的价值观念变得分崩离析,在一片混乱中丧失了原有的精神支柱和信仰,同时又对战后新旧势力交错的现实局面感到非常迷惘、不安和无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小说《斜阳》诞生了。这跟小说中所描写的社会形态有着相同的背景。当在战争时期还在鼓噪吹捧着圣战和军国主义的人在战争失败后马上改头换面宣扬起了民主和政治,可这只不过是滑稽可笑的表层改变罢了。在这一直信奉的真理一夜之间被掀下了神坛,支撑自己的信条瞬间崩塌,新的价值又在混乱的现实之中,国民也跟着迷茫无奈地顺应着社会的思潮变化
作品鉴赏
《斜阳》是一部成长小说,叙述主人公在情爱中如何努力了解世界。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和子在家族没落后开始了寻求自身定位之旅。与藤村所处的明治时代的内驱变革有所不同,太宰是二战后"无赖派"的文学代表。战争的残酷和暴虐是对人类文明和传统道德的挑战,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也为其成长提供了特殊的环境。因此,与丑松相比,和子由模仿到开拓的转变过程更为激烈迅速。由于差点引发火灾,和子遭受了平民的辱骂,不得不低声下气地去挨家挨户道歉。在受到沉重打击的同时,她深刻意识到自己的处境,萌发了脱离贵族血统、改变自身命运的愿望。产生这种意识之后,她变得不愿和母亲在一起,因为母亲的逆来顺受与固守成规注定通往悲剧。和子不甘衰落至死的命运,才会在潜意识中反叛代表贵族与传统的母亲,渴望打破身份消解的宿命。
弟弟直治留下的遗书使和子顿悟,坚定了自己内心的选择--为了爱与道德革命而活。不同于死去的母亲和直治,和子把握了自己的生存意义,并通过对以直治、上原为代表的"过渡期道德的牺牲者"的救赎达成了精神境界的升华。她在打破旧道德桎梏、怀了有妇之夫上原的孩子之后便不再拘泥于虚幻的爱恋,而是选择离开情人独立生活。和子对上原坦陈:"我一开头就没有指望过您的人格和责任……我为自己能满不在乎地无视旧道德而获得一个好孩子感到满足。"和子认为自己的道德革命在勇敢接受私生子时已经胜利,贯彻了自己反抗世俗的信念。她将孩子取名为直治,决心带他一起迎接未来新的战斗,这不仅象征着反俗信念的延续,也蕴含着对弟弟以及当时所有得不到内心解放的人的救赎,从而实现一种曲折的自我肯定,是成长历程中一次质的飞跃。
小说重点描写了和子的心理成熟过程。作为贵族世家的日本女性,和子自小接受的是名门教育,但也严格地束缚了她个性的解放。在种种旧道德规范中长大成人的和子,当她发现了真理,即"人应当为爱与革命而活"时,也曾因孤立无援而导致内心的剧烈挣扎,然而她最终决定尊重自己的意愿,以自然道德去拷问社会道德。宣称自己是"为了弄不明白的爱恋,为了由此造成的悲哀而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人。"和子震撼心灵的决心令人惊觉:拒绝向现实社会妥协的代价竟是"下地狱"。
二战后的日本由于传统价值体系的崩溃,人们处于精神空虚状态。占领日本的盟军推出的民主改革方案"过于性急,加上经济尚未复苏,人们一方面陶醉在民主、解放的气氛当中,另一方面却失去了生活的目的"。脱离了经济基础的改革导致功利主义成风,缺乏真正的民主,形成了愚昧和进步相互冲突的局面。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和子没有生活保证和可以认同的目标群体,弟弟直治的自杀也让她目睹了理想幻灭的下场。因此,和子决心像太阳那样活下去,表达的不过是"无论如何也要从容不迫地生活下去"的内心绝唱。难能可贵的是,和子没有选择逃避和隐匿的生存方式,而是决定做心灵上的自由人,顽强地活下去,以自我牺牲的信念来走完这条对现实社会进行叛逆和抗争的艰辛道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斜阳好看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