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h怎么样 探讨ash的assai音乐术语什么意思风格和表现力?

用过FENDER STRAT很多年了,虽然期间用过GIBSON,也用过其它的一些STRAT琴,比如IBANEZ、JAMES TYLER、TOM ANDERSON等等,虽然JT以及TM这类STRAT无一例外都是极品的STRAT,但我始终感觉都不如一支FENDER STRAT所带来的味道,那就是“经典”,所以最后该卖的卖了,该还给别人的也还了。目前我手上只有一支CUSTOM SHOP 1960 NOS,以及一支P贝斯,这支贝斯是只针对日本发售的美产FSR 70*S。在这里我就不重复网上很多帖子都说过的了,我就说我这么久以来的认识,如果帮助到了你,你可以回帖表示答谢,如果不喜欢,也请勿喷。1、通常21品都是复古款,22品是现代款。2、玫瑰木,枫木,都是属于FENDER经典配置,没有谁比谁的音色更好这种概念。枫木是属于50年代风格的配置,大约1954-1958左右,玫瑰木是60年代配置,大约1959-1969左右。3、琴的档次越高,那么枫木、玫瑰木、ALDER、ASH等等,在音色上的特质表现得也就越明显,据我感觉,从美标开始就有这种特性了,所以选择越高档次的F,越要慎重下手,免得二手跌价很惨。4、枫木指板,音色会显得比较毛刺、炸,偏向高音较多,比较活泼,很适合最传统的BLUES、FUNK、JAZZ。乡村等等,玫瑰木指板,音色要圆润一些,声音有聚集性,相对于枫木指板,玫瑰木会像一个成熟的人,能够适应的风格就更广一些。4、7.25弧度的指板,多见于复古款+枫木,9.5弧度比较常出现于现代款配置上,比如美标、美豪,但是我的CS 1960也是9.5弧度,还有我也见过一支CS 1957是9.5的枫木指板。关于指板的弧度,7.25也不见得会影响速度,不过比较容易按和弦,9.5则更让人容易适应一些。5、关于琴身与琴颈,其实琴颈的木头比琴身可能还重要。但如果不是比较高档的琴,只要注意你买的琴,那个琴颈是好的没有裂开就行了。FENDER的琴身,经典配置是ALDER,不用盲目迷信ASH一定好。ASH是会让音色的冲击力更强一些,不过ALDER的轮廓感强,就很适合STRAT。如果你选的琴是ASH+枫木,那要就要看你是不是考虑过自己的风格是否适合,不然你就要面对难以收敛的高音了。这种过火的高音,对于传统的BLUES是非常棒的音色,很辣,很尖锐。用过50年代款的朋友一定有体会。5,对于拾音器,大家都说三单是经典配置这不假,但是用单单双的FENDER,那会是一把较为全面的琴。很适合风格多样的乐手,但我个人不认同说单单双就不是FENDER了。告诉大家,CS 1960有一款就是单单双的配置。6、大家一定很关心琴弦粗细的问题。一般复古款21品出厂会配010-046,那就放心用。22品的现代款出厂会选择009-042,这是考虑弦长对拉力的影响,也考虑风格问题。不过要是美标这种用010弦也没有问题,但加装一颗好点的弹簧,注意平时要保养。墨标的话,还是用009吧。7、关于琴颈的厚度,结合上面琴弦的规格来说,如果你是V型,或者是厚一点的C型,那也可以用010弦。因为现代款的琴要服务于速弹型的乐手,琴颈也会比较薄,那么装010弦会让琴颈绷紧,还是那句话,注意多弹奏和保养。琴颈的粗细直接影响了整个演奏的手感,V型很适合传统一点,速度不那么快的音乐,C型就比较宽广一些了。至于选哪个更好?不存在“好”,因为手感真的是一个很个性化的问题!我个人也很喜欢V型那种很贴合掌心的感觉。8、50年代款的F是单层护板,60年开始就三层护板了,单层护板的屏蔽没有三层的好,但我建议如果有条件找得到好的技师的话,最好给你的FENDER都能好好做一下屏蔽。因为在现场……那是非常有帮助!9、关于墨芬、日芬、美芬的争论,我个人建议有条件直接上美芬好了,那样就踏实了,因为这三者是没有可比性的。用FENDER官方的说法:墨芬是标准款,美芬是专业款。至于日芬……谁觉得它好,就用吧,没有什么可抨击的。但如果你能用上CUSTOM SHOP之后,你会发觉这个话题其实没什么意义,因为买一把琴完全不必不必吹毛求疵,商家不会傻到让你用墨芬的价位买到美芬的东西。实在不知道怎么办?那么你看看市场价位,这就能够说明很多东西。10、关于ST的风格,fender ST我用过墨标、美标、CS56、CS60,个人认为,只要不是极端的金属,一把FENDER可以胜任很多风格。尤其我现在的这把CS 1960。11、FENDER的拾音器千万别调得太高,感觉输出虽然是增加了,但反而会影响声音的清晰度,延音也会收到影响。最后分享自己在2014年的一个视频,弹得不好,仅供交流用,同样欢迎指教!吉他:fender custom shop 1960 NOS效果器:GT100音箱:Egnater tweaker 12 comboFender Custom Shop 1960 NOS BLUES JAM ( By iPhone 6)—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a><meta name="irTitle" content="Fender Custom Shop 1960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E5MDA2NjM2.html2017年5月,设备更新
对于Dragon Ash的那张《Harvest》,在之前的好几个答案和文章里已经提过多次。这张弥漫着迷幻烟雾的说唱摇滚,或者按照他们的说法,这张“Mixture Rock”专辑,构成了自己对DA的第一印象。与我而言,这真是一件幸运的事。如果自己第一次听到的不是这张烟雾弥漫的《Harvest》,而是他们早先那张更为纯粹的说唱摇滚专辑《Lily of da Valley》,自己还会对DA印象那么深刻吗?Dragon Ash - Harvest(2003)《Harvest》中收录了一首早先一年以单曲形式发行的作品《Fantasista》,这首曲子正好是专辑里让自己觉得不太够味的曲子之一,因为它不够迷幻。这首曲子生猛劲道的风格其实和专辑《Lily of da Valley》更接近,但是却被收录到了2003年的这张专辑里。或许他们原本并没有想到要做这么一张迷幻的作品,至少在写出《Fantasista》的那段时间里,他们暂时还没有想到。于是乎,这首不太协调的曲子就被塞进了这张专辑里,也不能像其他曲子那样搞出回音效果,已经作为单曲发行过的曲子要重做,恐怕得像专辑里那首Mob Squad (Ritmo Acelarado Remix)那样,加上“Remix”字样了。Dragon Ash - Viva La Revolution(1999)当你对一个乐队有了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后,它们的其他部分接受起来也就容易得多。也正因为此,像《Viva La Revolution》这种半张Hip-Hop+半张Punk的专辑虽然不够完善,但也不至于让自己嫌弃。再说了,对于一张贡献了《Rock the beat》和《Grateful Days》这样的曲子的专辑,自己又有什么理由去苛责呢。十三年过去了,再听那首《Rock The Beat》,依然能感觉到力量和激情,节拍一砸下来我就立刻感觉到“爷的青春又回来了”。和普通的说唱作品不同,他们是个乐队,有自己的鼓手,所以节奏上也可以玩的更为爆裂一些。这使得他们要比普通Hip-Hop音乐更有劲道和辨识度,这也算是一个小小的优势。另一首热门的曲目《Grateful Days》里用的是更规矩一些的Hip-Hop拍子,整体风格也更偏向于正统说唱,但是明显少了些前者的摇滚气质。DJ Bots半途加入,使得他们风格大变,但原来的Punk摇滚成品作品也不能浪费,于是一股脑全部塞了进去。如果把他们早先的摇滚风格的曲子剔除掉的话,曲目数量其实也够凑出一张专辑的长度了,冲着这种不浪费的精神,这张专辑的缝合怪缺陷也就情有可原了。对于喜欢Punk和摇滚的人来说,Dragon Ash在1997和1998两年的那些迷你专辑和正式专辑倒是可以尝试尝试,个人对DA的Punk时期没什么兴趣,毕竟自己是从他们的说唱音乐入的门。不过对于摇滚爱好者来说,或许值得一听。 Dragon Ash - Lily of da Valley(2001)《Lily of da Valley》是他们的专辑之中最“重”的一张,也是最能让自己联想到同期的新金属音乐的一张作品。不过联想归联想,作为一个Punk摇滚起家的乐队,他们在这张专辑里玩的其实还是说唱摇滚,只不过相比《Viva La Revolution》的生涩,这回他们明显更上道了些,毕竟封面都Bling Bling闪闪发光了。结尾的Outro曲目里塞隐藏曲目的操作,应该也是这一张开始的。1999年他们还是循着正统说唱的结构去做音乐,这回他们终于成功的将摇滚和说唱用自己的方式融合在了起来,手法开始变得纯熟了起来。他们将自己的音乐自封为“Mixture Rock”,个人倒觉得OK。如果听过《Revolater》这种Punk+Rap+Drum & Bass节拍的曲子,对他们这种狂妄和自信也不会有太多意见,更何况自己本来就喜欢缝合怪音乐以及具备一定特色的音乐。这也是自己喜欢Dragon Ash甚于Source乐队,喜欢Asian Kung-Fu Generation甚于Ellegarden的原因。当《Aim High》的吉他响起时,自己总会忍不住感慨,有摇滚吉他的说唱音乐就是给劲儿。记得当年第一次听《Bring It》时,脑子里第一反应是:什么Linkin Park,什么新金属,全部给我F**k off(反正原本就没感觉,如今也只是更不喜欢而已)。DA赛高。虽然自己对《Lily of da Valley》的印象和偏爱没有《Harvest》那么深,但对于喜欢新金属或者摇滚音乐的人而言,这张专辑或许会比后者更有吸引力一些。A面这《Glory》、《Amploud》和《Bring It》三连发就足以让人肾上腺素上升了,后面的《Sunset Beach》和同名曲《Lily of da Valley》似乎又有点Emo的感觉?不过也不错,如果都是一种风格那就没什么特别的惊喜了。毕竟他们是玩Mixture的家伙,无论有什么意外,都不会显得意外。(BTW,降谷健志对基督教的偏好,倒是解释了为什么他会时不时提一提Lily,以及《Landscape》的歌词为什么是那个风格)至于《百合の咲く场所で》,有些像是对《Viva La Revolution》的一次致敬,或者说是告别也可以。前半部分是《Grateful Days》的曲风,后半部分确实他们早期的Punk曲风。如果是两年前他们还做不出这种缝合怪风格,所以说是致敬也行,要说是告别也OK。总的来说,他们一直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前进和成长。至于《My Friends' Anthem》和《静かな日々の阶段を》,风格差不多,都是原声吉他打底的说唱。区别就是后者红了,因为被电影《大逃杀》选为了片尾曲。当年这首《静かな日々の阶段を》让很多人知道了Dragon Ash,除了一向后知后觉的自己。1999年到2003年的这三张专辑,不仅充分展现了他们的才能,同时也说明他们不会安于某一个风格太久。于是就有了2005年的《Rio De Emocion》,一张融合了西班牙/拉丁元素的专辑。有趣仍然是有趣,不过对于他们的拉丁化,我倒没有太多的感觉。或许是因为他们走的是拉丁摇滚和雷鬼的路线(而自己正好对这两者兴趣不大),又或许是因为自己更喜欢Orishas这种更纯正的拉丁说唱?不管原因是哪一个,这张专辑最后让我有印象也就是两首曲子,被速度与激情3:东京漂移OST收录的《Resound》,以及《Crush the window》。因为DA的缘故发现的专辑,这张以说唱和电音为主的OST倒是不错,之前因为主要都在说游戏OST就没提到这张。07年的《Independiente》里他们继续着自己的拉丁之旅,不过这次多了些Samba元素。音乐其实还好,但是他们最初吸引人的特点也在逐渐弱化。有没有注意到如今的他们唱的比说的多?他们过去能够崛起,其中一点是“说的部分比唱的部分多”,如今又倒了回去,唱的部分越来越多,说的越来越少。这也许是年龄心态以及创作理念变化所致,对于他们来说依然是成长的表现,但是却让自己有些许的失落。即便是从唱的角度去看,他们的这张以西班牙语命名的专辑虽说不差,但也不够优秀。要先锋不够先锋,要力度不够力度,要拉丁不够拉丁,要摇滚不够摇滚,要说唱不够说唱,只能说中规中矩。整张专辑里,能让我记住的,竟也只是一首雷鬼风格作品,《Rainy》。他们这两年一大变的摇滚变色龙路线,使得他们的精选集,《The Best Of Dragon Ash With Changes》Vol.1和Vol.2,风格跨度如此之大以至于听着像是合辑而不是个人精选。如果不是死忠粉的话,或许更愿意挑合胃口的单张专辑,而不是这种“Mixture精选”。此后自己就没怎么关注他们了。一个人很难回到过去,对于KJ(降谷健志)也是如此,他们的风格一直在变,但很难再回到过去。这个其实不难理解,就像自己现在绝对无法再写出自己过去那种风格的文字一样,人之所以会变化,就是因为他们希望成为变化后的全新自己,反过来说也是对自己过去的一种否定,接纳未来本质上就是否定过去。正因为此,所以我们不可能再回头。所以当Dragon Ash在2009年又弄出《Freedom》这种原地踏步的作品时,就不能指望他们能再弄出一张《Harvest》。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我才听到他们四年前的新专辑《MAJESTIC (マジェスティック)》,感觉像是Punk/Emo(《光りの街》、《Beside You》)和新金属(《Mix it Up》、《Headbang》)的混搭。有点回归初心的感觉,听上去也还OK。But,要听Emo我有Asian Kung-Fu Generation,至于新金属,我还不如去听二十年前Dragon Ash那张说唱摇滚为主的《Lily of da Valley》。 Dragon Ash/麻波25/SOURCE - Mob Squad(2003)老兵不死,但也没办法带来太多惊喜了。我怀念Mob Squad时期的Dragon Ash,那个时候的他们仍然充满了创意和惊喜。如今的他们和其他那些随着时光和年龄变迁而失去了激情和创意的乐队一样,成为了一个标志,一个适合在记忆缅怀的标志,他们把最好的时光留在了过去,而不是现在,至于未来,也许已经没有什么未来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ssai音乐术语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