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哪里有格莱美钢琴总代理怎么样 一位钢琴家的使用体验和评价?

(2016-7-7)
被这两天的增加的点赞震惊了,查询了一下,原来是被编辑收录后,引起网友的关注,在此万分感谢大家对这个回答的认可。同时,我也看到有人反驳郎朗的优秀,世界上最好(之一)的依据,居然是以音乐学院在校生的观点为权威:“若你想真正了解各个钢琴家的演奏水平可以询问一下从事古典音乐专业的这方面的学生,他们一般都会告诉你最真实的想法,而不是捧臭脚”
不得不承认,在不少反郎朗的人中,此类观点/技巧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它为“我邻居”、“我朋友”等“权威”观点的引用铺平了道路。我也懒得去反驳这种想法的具体可笑之处,只提出如下证据,供大家参考。
2011-05-12,获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音乐荣誉博士学位
2012-05-11,获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荣誉博士学位
2013-11-18,获英国牛津大学圣彼得学院荣誉院士称号
2014-04-04,获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音乐学院荣誉博士学位
2015-05-20,获美国纽约大学荣誉艺术博士学位2016-10-20, 获多伦多皇家音乐学院荣誉院士 (2017-3-17补充)
(从事古典音乐专业的学生,是不是要在音乐学院学习?以上学校的荣誉博士/院士能否说明学院的态度?)莫斯科柴院的水平和地位,应该不需要介绍了吧。2013年郎朗在柴院开了独奏音乐会,音乐会后第二天(第三天?)有大师课。柴院为了这场大师课,特意举办了钢琴比赛,前三名的优胜者才有资格上台接受郎朗的指点。至于大师课的效果,请看:
郎朗莫斯科柴院大师课后被围攻(有网友评论:这是出钢琴大师最多的音乐学院,这里有着最专业最挑剔的耳朵们,就这样被郎朗轻松征服)
大师课的内容:
郎朗莫斯科柴院大师课(1) 郎朗莫斯科柴院大师课(2) 郎朗莫斯科柴院大师课(3) 郎朗莫斯科柴院大师课(4)2010年8月BBC音乐杂志用22页的篇幅的制作了一个专题,邀请了当今100位活跃在舞台上的钢琴家选出他们心中的最伟大同行,前提是每个人有三票,而且这些钢琴家必须是要有录音传世的。然后杂志刊载了全部的投票结果,并对前20位进行撰文介绍,在每篇最后还附上一句钢琴家本人的话,以及一张所谓的必备唱片。
郎朗也参加了这个活动,作为100名钢琴家的一员投下了自己的三票。而更为可贵的是,时年刚满28岁的他也获得了投给自己的宝贵的一票。具体投票内容,可见 大卫梵娥玲 在虾米艺人中一位外国钢琴家,介绍里写 某某百大古典没有收录他,但完全可以排上前五? - 虾米音乐网 下的回答
考虑到得票最高的前20名,只有5位在世,而且第18、19、20名均只得四票,而且还有很多活跃在舞台上的优秀又比郎朗年长的钢琴家没有得票,至少在我看来,年轻的郎朗获得的这一票,十分说明问题。
有兴趣仔细查看具体投票情况的朋友,可参考:[转]BBC 邀请钢琴家票选的20世纪20位钢琴家VPO某首席与友人私下里点评当代钢琴家的观点,也很有必要参考。虽然有郎朗黑因为人家对郎朗的推崇,而指责VPO声部首席音乐素养不高,但我私心认为,人家的音乐素养和见解,怎么也比咱国内网上指点江山的键盘侠要高多了。
出处:前天晚上请维也纳爱乐某声部首席夫妇演完吃... 来自林焜鹏
避免刷屏,内容图片就不贴了,摘抄与郎朗有关部分如下:
“问他觉得当代谁弹的好。。。。两夫妇都赞郎朗。。。真是大赞的赞。。。说他们没听郎朗的贝多芬,但是其他的弹的真是非常非常好。。。虽然乐评说这说那,但是他们觉得郎朗真是弹得非常好,并说现在好的钢琴家真是难找啊!!让他稍作推荐,他想了想,说了几个包括齐默尔曼、索科洛夫,死了的,提到古尔达。说他有古尔达的贝多芬钢奏放在硬盘里。。。FLAC格式的。。。”
(为方便阅读,将很多空格替换为标点符号,并更正了郎朗的名字)再贴一下郎朗粉丝总结的,他2015年的工作总结吧,包括行程以及报道和乐评。内容太多,就不在这里贴图了。2015年的12月即将进入中旬,@郎朗 马上开始... 来自郎朗贴吧至于乐评,郎朗的老师,格拉夫曼大师接受专访(Interview with pianist Gary Graffman )时曾提到过,“伯恩斯坦几乎从未在纽约得到过好评”,所以说乐评的个人色彩是相当重的。他老人家教导看乐评的正确方式是:数数都有多少,看看都写了多少,感受一下业界对你的关心程度就好啦。说实话,证明郎朗很优秀,的确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之一)的钢琴家的证据有很多很多很多......以国内普遍的宣传特点,如果是其他人得到了其中任何一个成绩,都值得大书特书,大肆宣扬到尽人皆知的地步。但在郎朗这里,此类成绩实在是太多了,反而是除了粉丝,往往没什么人知道。也许正是因为此,才会有他在国外非常受追捧,受尊敬,国内还被各种肆意褒贬,被捆绑,被外行无端鄙视的情况出现。---------------------------------------------以下为 2015-05-21原回答,此次略作补充,均有标注------------------------
国人不太能接受郎朗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钢琴家(之一)这一事实,总是想举出这个或者那个钢琴家来力压郎朗,否则不舒服。
想知道郎朗在国际上的地位,需要1. 知道他在干什么;2. 需要知道在国际乐坛,哪些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哪些音乐会和演出是有特殊意义,能参加,甚至被提名就是地位和实力的证明。
比如,2012年,英国留声机杂志搞了一个Hall of Fame 评比,由权威的专业人士给出有唱片以来,古典音乐各个领域的大师级人物列表,再由乐迷评选出50位最伟大的音乐家(包括指挥,钢琴,小提琴,歌唱家等等,共50位)。由于有钢琴家兼指挥的现象,还有人这两项都上榜了,最终选出了11位钢琴家,题主提到的阿格里奇上榜,郎朗上榜,但基辛没有上榜。除郎朗外,最年轻的是1947年出生的普莱亚。
2013年,除去已上榜的50人后,再度评选出50人,补齐了100人,基辛在2013年的评选中上榜。
这个评选算不算从一个侧面回答了题主的问题?
Gramophone Hall of Fame
(2016-7-7补充,留声机杂志2013年再选出50人,补齐了100人后,在官网查不到第一版50人的记录。不过,国内有网友保存有2012年50人的截图:英国《留声机》杂志评选的改变古典音乐的50... 来自缪缪疯疯 ,以及国际古典音乐界最伟大音乐家评选结果揭晓,郎朗入选11位最伟大钢琴家(转载)_娱乐八卦) 还是2012年,这年是维也纳金色大厅200周年,维也纳金色大厅特意准备了充足的资金,以相同的出场费邀请世界上所有最伟大的独奏家,最伟大的乐团来开音乐会。每个人都很满意,除了郎朗的经纪人开出天价出场费,金厅无法承受。最后,德国拜仁州政府出钱,郎朗和慕尼黑爱乐合作了一场音乐会。
最后,金厅200周年庆典的纪念刊,还特邀郎朗作为封面人物。2013年4月10日,RCO和荷兰皇家音乐厅125周年庆典音乐会,郎朗应邀参加。2013年,郎朗和BPO合作录制普三/巴二唱片,并发行了《The Highest level》纪录片,在该纪录片中,西蒙拉特和BPO的乐手们各种盛赞郎朗。2013年年底,郎朗参加了BPO的新年音乐会,演奏普三。至于连续登台格莱美演出,联合国和平使者之类的,肯定有人会说这和音乐无关。但是,一个钢琴家,如果音乐不是非常好,凭什么得到这些荣誉和机会呢?否认这些的,是想说登台格莱美演出很容易?还是说全球只有13个人的联合国和平使者很容易拿到?以上都是一些侧面证据,下面提供一些直观的东西,基本上是从微博上的爱乐者那里借鉴来的。对于真的乐迷来说,应该更能说明问题:
1. 郎朗是极少数钢琴家能在贝一第一乐章右手用八度滑音glissando完成,完全按原谱演奏,连阿姐、基辛、伯恩斯坦都没有这样做,而是双手单音下来,漏掉低音G。郎朗真了不起,也是非常尊重原谱的。
看一下郎朗06年与巴广、扬颂斯大师合作的这场经典的贝一 郎朗 杨松斯 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
更具体的定位,可以看2013年坦格尔伍德音乐节视频,波士顿交响乐团官方发布的贝一片段,特别截取了郎朗的单手八度滑音,大部分人都是双手完成的,能够单手做到的很少,郎朗的小指无敌。1分44秒处 2013Tanglewood音乐节 郎朗2. 另一位专业的古典音乐家的发言:在看郎朗和Paavo Jarvi在12年9月巴黎的Prokofiev第三协奏曲,...指挥第三乐章甚至犯了一个严重低级错误,完全忘了给乐团指示,让郎朗即兴了整整一小节四拍后才想起来。反而郎朗却发挥得很稳健,出现任何情况他都没有受影响。临场反应那个快啊。如果他那一小节直接就下去了,那不完蛋了!!?那得错开多少,乐团如何才能追回来啊
2012巴黎管弦乐团开季音乐会 郎朗 帕沃贾维——《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
(2016-7-7补充:时间点是这个视频里的24分51秒到24分55秒)3. 这段视频是乐迷截取自郎朗的维也纳live,返场曲肖邦的《英雄》:著名八度的头两小节(以及中间右手不弹旋律的两小节),很多人是用双手完成的 - 从谱面音符来讲这并没有错;但单手弹却能使所有的八度听起来更均匀一致,在音乐上更连贯,当然技术难度也相应更大。郎朗正是全用左手 而且很轻松自然,一气呵成 一分钟告诉你郎朗为何被惊为天人
有粉丝总结:郎总太帅了有木有啊!所以“看”他弹琴总是特别显轻松有木有啊!连乐评都说,别人起高潮(很吃力)的地方他顺溜过太可惜了有木有啊。——也因此,会有自认为高深的国内的古典粉丝评价郎朗的技术不是最顶级!4. 07年北京音乐节,郎朗在一个月内要和四家不同乐团合作十首经典钢琴协奏曲,已经是音乐界一大亮点,值得浓墨重笔的写入音乐史。但是,与发生在这次音乐节的临场改曲目一事相比,这个盛举又相形逊色了很多。
事情是这样的:按音乐节安排,郎朗要演奏的第七支协奏曲是莫扎特的24号协奏曲。但是,不知是音乐会组织者通知的问题,还是郎朗自己搞错了,郎朗以为演出的是莫扎特17号协奏曲。在演出当天,郎朗才从罗马飞来北京,由于飞机晚点很多,等他赶到音乐厅,准备与乐队合练时,离音乐会开始只有两三个小时了。
郎朗根本没准备24号协奏曲,也没带24号协奏曲的谱子,而合作的德国班格尼乐团只带了这首曲子的总谱,所以没办法改。24号作品讨厌的是,第二乐章的华彩,莫扎特没有谱的,要指挥和钢琴演奏自己定。不到一小时时间。郎朗飞速回忆莫扎特24号作品并自己编了第二章所有华彩。演出非常成功,郎朗非同寻常兴奋,指挥和郎朗拥抱后,微微退后鞠躬。
(2016-7-7修改:修改引用的原文中的错字,将“第二乐章是华彩”,改为“第二乐章的华彩”。作为乐迷,我没有被文字部分误导,但的确错字会误导读者)对郎朗的音乐的风格是否喜欢,多少有些见仁见智。但以上四个实例,应该很可以直接说明郎朗的实力,水平了吧。面对这种事实,真的不理解还有人能说出郎朗在国际上不是顶尖的,甚至郎朗的技术不是最顶尖的话。
当你读到这个访谈的时候,英格丽德·弗里特(Ingrid Fliter)身上的最热标签已不再是古典钢琴家了,就像主流媒体与她的粉丝们所庆祝的那样,她已从一个又一个的著名音乐会中喷薄而出。她受欢迎的原因不像郎郎那样以粉丝数量众多而著称,实事上,她的演奏轻松的驾驭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并能够适应不同的场所。最近,爵士钢琴家乔恩·雷根(Jon Regen)采访了她,并在‘键盘杂志“上称她的演奏是令人惊叹的跨界表演。缜密的方法是她成功的原因,无论在激昂或安静的音乐中,都能够突然释放出她令人震惊的绚丽。在最令人惊叹的地方展现出几乎看不见的主题线条和完全意想不到的美,她的音乐仿佛一种情感的电流。像迅猛的火花在沉默中迸发出。然而,她的成功与其对肖邦作品的理解联系紧密,关于这一点她曾多次声明。好多钢琴演奏家对肖邦的作品也同样展示出其强大的魅力,但只有很少的人真正掌握其精髓:英格丽德·弗里特在演奏中能够做到与肖邦同呼吸共命运。尽管她对贝多芬的作品也把握得同样出色,但对于前者,她总是能够演绎得无比绝伦的虔诚与圣洁。在推广中,她尽情的展现出古典音乐作品的魔力,即使在网页上,她也被高度曝光。与百代唱片公司(EMI)签订合约后,英格丽德·弗里特很高兴的把最近没有删减过的演出分成两个专辑首先投放到iTunes上。MySpace 和 YouTube当然也成为提升她知名度的工具,尽管其中一些内容没有实时更新,但这些内容并不过时。毕竟,英格丽德·弗里特对音乐的理解是永恒的,所有这一切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才做的工作,我们今日对话也因此而来。您以前的专辑都是在现场录制的,这次是录音棚录制的,感觉怎么样?是把它想象成音乐会的环境呢?还是感觉它是完全不同的场所呢?尽管我曾认为‘演奏需要相对独立的环境,在录音棚里录音与现场录音会有所不同,因为现场录音只有一次向观众表现的机会,在这种环境下演奏者会有些紧张,或许不能完全表现演奏者对作品的理解’。但是恰恰相反,我的经验告诉我,只要你拥有情感交流的强烈意愿,不管你的听众是在离你两米开外的地方还是在大洋彼岸,演奏的效果完全取决于你的心理状态。录音棚录音会有多次演奏的机会,你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演奏,并选取最理想的版本。这是一种挖掘内心并快速提升自我的好办法。在与百代唱片公司(EMI)签约之前,您在VAI已经有一张DVD与两张现场录制的CD投入市场了。到目前为止,这些活动对你的音乐之路有什么影响吗?它们对我演艺生涯的影响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毕竟它们是我的第一次官方录音,我对此投入了很深的情感。当然,它们也代表了我一生中的特定时期。另外,我后来才知道:格莱美比赛的评委最早就是通过这些录音了解我的。因此,我要感谢它们。在一些DVD的采访中,你提到小的时候罗宾斯坦对你影响很大。您现在还记得第一次接触古典音乐的事情吗?它们是促使您热爱音乐的主要原因吗?当然,我觉得一个小孩就像一块海绵,它所经历的一切都会根植于其内心中,并且会影响他的将来。我非常幸运出生在一个具有音乐氛围的家庭之中,家人都非常喜欢音乐,并相信音乐对人的一生很重要。我父亲经常在家中弹起动听的音乐,大都是肖邦的作品,我的母亲会在给我洗澡的时候唱美妙的咏叹调。我的姐姐是个非常具有音乐素养的人,她把钢琴与吉它都弹得很棒。在刚刚有卡带的那个年代,他们就经常带我去看音乐会和电影,看那些关于本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的电影。我记得那时我看过鲁宾斯坦演奏的《圣桑第二钢琴协奏曲》和格里格的作品,那时他已经92岁了!还有著名的‘霍洛维茨在莫斯科’的音乐会;还有音乐纪录电影《从毛到莫扎特》,它是根据小提琴大师艾萨克·斯特恩的中国之行拍摄而成的。在那段时间里,我把电影《莫扎特传》接连看了20多遍。因此,音乐是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与它之间的联系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您经常提到:‘小时候所有细胞都是打开的’,现在您已成为经验丰富的艺术家,这些还是需要尽力去维持的吗?小孩子学习新事物、接受新信息的方式都是下意识的。成人之后这成为一种选择:是否仍然愿意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保持那种新鲜的活力?在我们最后一次的邮件通信中,您提到‘诠释作品能够使您触碰到一种未知的能量,它会反映在DVD中,而这种诠释也是作曲家思想的一部分’。这种感觉是您与作曲家间的身心融合吗?在您演奏他的作品时,能够获得这种感觉吗?就像读他的人物传记时一样?对我而言,面对一首作品最自然的诠释方式就像是在讲述故事。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会努力去感受作曲家所感受到的内容。这并不是说我很确定作曲家想要表达什么,我只希望我所获得的知识与直觉能够让我的演奏更加接近真实的作品风格与情感。此外,我经常会选择那些自己很有把握的作品来演奏。在最近的电子邮件中,一位评论家提到‘他特别喜欢您六月份在威格默音乐厅中的演奏,那次演奏您把一首阿根廷舞曲穿插在了古典曲目当中’。这样的‘穿插演奏’在您以后的音乐会中会更多吧?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想象得到:是文化背景让您与阿根廷音乐紧密相连。还有一首我也特别喜欢演奏的阿根廷音乐,它是皮亚佐拉的探戈经典《再见了,诺尼诺》。我确实感觉自己的成长是和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每次弹起它,都让我感觉到我把家乡的音乐带到了世界各地,并诚挚的邀请大家和我一起来感受它的魅力。您已经公开表示要在美国开更多的演奏会,为什么呢?总体来说,美国是古典音乐和文化比较普及的国家。我们曾经在美国开展一些新的项目,使得有机会游遍美国。这个经历让我高兴的看到到处都有定期参加音乐会的人们,他们常常占满了整个音乐厅。这些激起了我很高的热情与期望。当我们要提供您一次机会来组织一场充满想象力的音乐节时,你说你的梦想是要在同一场合演奏所有的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在过去的这些年里,您离这个梦想是否越来越接近了呢?现在我依旧梦想在我个人音乐节上演奏所有的贝多芬协奏曲。但是,不仅仅如此。我要告诉你:在这场音乐节里,我想与我的音乐家朋友们(出名的和不出名的)一起合作,共同举办一场真正的音乐盛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周口哪里有格莱美钢琴总代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