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偷生活的人在豆瓣评分上评价如何?

我今天不得不吐槽。事情是这样的——连续两天,我跑了两趟电影院。为的,当然是欣赏那部难得引进到国内,刚刚斩获戛纳“金棕榈奖”的艺术大片。然而,每每散场时,我都听见有直男对他的女友说:“这……什么破玩意!”“这有故事情节吗?也能叫电影?”更有甚者,是我前面的一位大妈——观影至三分之二时,她专门走出去,买了包妙脆角。咔咔嚼完后,又以深沉的呼噜声,不断试图吸引我的注意力。没错,对于国内的部分普通观众来说——看是枝裕和的电影,仿佛像一种折磨。就算勉强坐到全片放完,也很难理解其妙处所在。为何会这样?在我看来,一个是感知力太弱,一个是功课没做足。毕竟,独立于世的日本电影,与当今主流的好莱坞作品截然不同。那么到底,在西式快餐当道的今天,我们该如何正确享用这碗,用慢火细煮的日式拉面?我来试图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小偷家族》进入正题前,先说说两次看完《小偷家族》后,我走出影院时的首要感觉。一个大写的字:饿。片中,一家六口围坐一起。他们时而涮着沾了肉味的白菜面筋,时而吃着人情气息满溢的碗装拉面。吃拉面时,他们总故意弄出“吱溜吱溜”地吸面条声。了解日本文化的都知道,吃面条时发出的响动越大,越表示对美味的一种享受与尊敬。同样地,喝完一罐汽水,妈妈信代(安藤樱 饰)会专门酝酿个嗝儿,并满足于汽水给她和家人带来的快乐。谈到创作初衷时,是枝裕和如此说道:生活就是这样千疮百孔之中也会有些美丽的瞬间我想捕捉的正是这些瞬间锅里的煮玉米,老字号的可乐饼,海边的休闲小憩……晚餐结束,奶奶初枝(树木希林 饰)蹲坐门前,喝着起泡沫的啤酒,身后是怡人的欢声笑语。这时,上方忽然传来烟花轰鸣声。全家人跑出来,却因房屋偏僻狭窄,无法看见灿烂的夜空。于是,他们就挤在一起“听”烟花秀。注意:主人公的家族很穷,但影片的剧组可没那么穷。事实上,烟花秀的戏,原本不仅有声音,更用摄影机完整拍了下来。只不过,被是枝裕和剪掉了。为什么要剪掉?我们现在进入正题。按传统的好莱坞式创作思维,一部电影要想震撼观众内心,通常有两种方式:要么,竭力去展现深刻残酷的东西;要么,竭力去展现壮丽美好的东西。前者,比如《辛德勒的名单》;后者,比如《泰坦尼克号》。我们看《泰坦尼克号》时,什么感觉?夕阳美景,歌舞升平,船舱裸模,挥洒激情。激情之后,灾难来临,波涛汹涌,刺激你的荷尔蒙……紧凑的情节,弘大的场面,不断冲击你的感官,使你的情绪好似被狂轰炸翻。这种过程,诚然舒爽,可它是由西方所造,与东方的美学观念截然相反。东方的美学观念,是什么?一个核心:含蓄。整天唠叨儿子啃老,对一切事物都呈现不屑态度的初枝,却暗自在海边用唇语向家人道了句“谢谢”。谢谢你们了(口型)无生育能力的爸爸治(利利弗兰克 饰),想让自己捡来的祥太(城桧吏 饰),叫自己一声爸爸。结果,直到临近结尾,祥太才在公交车上,暗自嘀咕了句“爸爸”。依然是唇语,依然几乎没有发出什么声音。不过,我们依然能够读懂其中感情。就像纵观全片,没有一句台词,出现了“爱”这个字。可在宣传时,制作海报的官方人员,却愿意大量使用如下标语:我们什么都没有只有爱这就是含蓄。什么都没说,却又什么都在里面。难以言及的爱,远胜于每日一说的i love you。事实上,国内公映的《小偷家族》,比之日版有四分钟的删减。是枝裕和却说,这四分钟的删减,并不影响作品的完整性。据我推测,这极有可能是真话,而非讨好大陆观众的客套话。因为,被删减的,主要是亚纪(松冈茉优 饰)在风俗店满足客人色情需求的戏。客人4号(池松壮亮 饰),是位哑巴男士,和亚纪一样处于社会的边缘。两名孤独患者,对白虽不算多,但那一滴眼泪,和那轻轻抚慰,足以使感知力够强的观众浮想他们的过往。亚纪的残酷过往,其实是有表达的。甚至于,信代的残酷过往,其实也是有表达的。只不过,那些情节都被“藏”了起来。藏在哪?由里(佐佐木美结 饰)身上。由里是被家族收养的小女孩。影片后半段,由于不可控原因,由里被迫回到了原生家庭。在原生家庭里,我们看到这样的情节——由里想凑到“母亲”旁边,“母亲”却让由里“一边儿玩去”。身体虽处于有父母在的房子中,实际上却是孤寂的个体,只能独自“一边儿玩去”。随后,“母亲”表面上和颜悦色,让由里靠过来。由里却深知,自己又要挨打了。就像亚纪,也曾遭受父母的冷落;就像信代,也曾遭受前夫的殴打。《小偷家族》表面上有六位主人公,本质上其实没那么多。由里——亚纪——信代——初枝,其实可以看作是同一位女性的四个不同阶段。这位女性,小时候被原生家庭排挤,长大后被原配丈夫背叛。直到垂垂老矣,才有幸遇见一群跟自己相似,饱受生活摧残却仍追求用爱联结彼此的家人。当我们读懂了由里、亚纪和信代,我们就读懂了初枝的一生。当我们读懂了初枝的一生,再回头看她那句“谢谢你们了”,就能体会到其中的哀美与厚重。这就是为什么,初枝临死之前,由里掉了颗门牙。牙扔到了屋顶,会再长出新的;一代人走了,一代人又会来临,往复循环感受人世间的酸甜与艰辛。我们知道,是枝裕和,是杨德昌的铁杆影迷(祥太透着柜门看世界的镜头,就颇像《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而,杨德昌说过一句话:“电影发明之后,人类的生命比以前延长三倍。”怎么解释?电影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进度条上的两小时,更在于那两小时里究竟凝练了多少情绪。《小偷家族》看似是日常琐碎流水账,内里却足以容纳人的一生。初枝过世后,大人们将其埋在土里,没多久就为找到其养老金而窃喜。祥太目睹这一幕,心中愤愤不平。祥太以为,大人们眼里只有钱,而没有感情;治当初之所以收养自己,是因为没能偷到别的东西。祥太的以为,只对了一半。因为,影片里的主人公,其实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内心都具有极其复杂的两面性。治收养祥太,起因确实是想偷车里的东西,也是因自己没办法生育儿女。这是真的。后来,治在海边教导祥太“男人都会变硬”,并以慈祥的父爱给予其体贴。这也是真的。再后来,祥太被警方抓住,治为了保全自己和家人,意图扔下祥太偷偷溜走。这还是真的。什么意思?私欲是真的,背叛是真的,爱也是真的。人类就是如此复杂的生物。这个世界,既不是完美的乌托邦,也并非地狱的修罗场。这个世界,充斥着残酷与悲伤,不过也有许多美好瞬间,值得人们坚持活下去并心生向往。公交车上,已经知晓一切的祥太,回过头嘀咕了句“爸爸”。祥太对治的爱与认可,是真的。而,下一个画面,祥太又带上帽子,把头扭向正前方,任凭治奋力追喊也无动于衷。祥太要远离无能的治,追寻自己另一种人生,也是真的。无情之中,饱含万千真情。这就是复杂的人性。《小偷家族》的结尾,是这样一幅情景——由里独自在阳台边儿(独自在一边儿)玩,眺望房外的景象。影片就此,戛然而止。其实原本这后面还有一段情节:治走在房外的草坪上,由里看见治的身影,喊了声“爸爸”。不过,正如灿烂的烟花一样,这段情节也被是枝裕和剪掉了。那么到底,为何要剪掉那些壮丽美好的戏?我想起另一位,曾获得过戛纳“金棕榈奖”的导演:陈凯歌。二零一零年,音乐家马上又创作了首中国风歌曲,陈凯歌为其填词并取名为《不说》。这首词,表达了陈凯歌的电影理念,也诠释了一种东方美学观:不说 只因爱着不说 比说了 更多用老子的话讲,就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将不表达,视作最为深邃旷远的表达。《小偷家族》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它不直观展现深刻残酷的东西,而是让你凭借一些简约的镜头,思索主人公曾遭受过的悲伤和寂寞。它不直观展现壮丽美好的东西,不像《泰坦尼克号》那样,意图用乱枪炮弹,对观众持续狂轰。正如冯小刚所说,是枝裕和的电影,很像一枚“深水炸弹”。体积看似小巧,爆炸时看似波澜不惊,实际却蕴含能毁灭潜艇的无穷力量。说白了,正因为懂得隐藏,才能让观众的思维情绪近乎无限地绵长。最后,就用李健这首跟电影本身异曲同工,颇具“轻描留白之韵味”的MV终结本文吧——https://www.zhihu.com/video/1010104186201120768微信搜索添加公众号:luowj1996不定期推送有独立思考的影视文章。你的点赞与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豆瓣评分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