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如何评价紫罗兰永恒花园园》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一直在回忆这部番 因为太喜欢薇尔莉特了 这该怎么办?

最受瞩目的2018年冬季番之一《薇尔莉特·伊芙加登》(简称《VE》)终于完结了。或失望,或厌恶,或欣喜,或感动,想必每个观众的内心都会对其有一个具体的评价。不论结果如何,石立太一自己选择了改编方向和内容,尽心尽责地完成了工作(养女儿),也将一个关于薇尔莉特的故事献给了观众。*“养女儿”的来源:监督石立太一谈《紫罗兰永恒花园》:是什么激发了监督的父性本能?《VE》的评价两极分化是有目共睹的。不论是开播前的尬吹尬黑现象,最初几集有关其【质量不佳】的批评及相应的辩解,或是中间神回的口碑回升,以及结尾急转直下的观感……一直在争议中前进的VE,最终走向了完结。本文从动画的争议说起,致力于从个人角度细致分析石立太一改编《薇尔莉特·伊芙加登》的思路起源、所遵循的依据、改编的细节以及所产生的结果,希望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养女儿监督的内心世界,能够更全面地看待这部作品。动画的争议起始刨去那些吹黑的现象以及ep12与先前落差过大的质量,争议大多来源于不同观众对于主人公薇尔莉特(violet,简称薇妹或阿堇①)的不同看法所致。作为动画的核心人物,她的表现驱动着动画评价的走势。从个人观感上来看,薇尔莉特作为全程贯穿各单元剧之间的那跟锁链,观众对其好感不同,代入感不同,对故事的接受程度也不尽相同。从整体上来看,评价较低的ep1-4中,薇妹大量的ky②行为使得大部分观众对其好感度大幅下降,同时让观众记住了她这些直来直去的纯净特质。从ep5开始,薇妹ky行为大幅减少,因此单集评价出现了回升。Ep1-4包含了大量的ky行为,不遗余力地创造着薇妹与周围格格不入的感觉。Ep2-4是京阿尼对于《VE》起始剧情的原创内容(原作中没有),由此使得动画中的薇妹走向了与原作不同的道路,甚至可以认为,动画增加了薇尔莉特的“无垢性”,将她做成了与原作不相类似的两个角色,详见小分队队长的文章。在这四集里,动画的风格依然是以单元剧的形式推进故事,这与小说并没有差异,但却将一个“薇妹成长的起点”构建了起来,这在小说中只是一笔带过,是未曾强调过的。而事实正是,动画直到最后一集,都没有脱离“薇尔莉特的成长”这条主线。从洛杉矶anime expo 2017对于石立的访谈中,可以看出他对于动画改编的想法:【按照时间顺序】的结果,就是去描写薇妹的成长。由于原著和动画对于薇尔莉特的表现不一致,且薇尔莉特是这部作品的核心人物,口碑因她而变。动画不符合期望的表现会使得部分原著粉丝的不满,这也是可能导致口碑分化的原因之一。前文提及的anitama文章表明石立太一曾亲自谈到这一点:小说中的薇妹神秘、美丽、无所不能,动画中的薇妹无垢、纯洁、令人怜惜。小说中复杂且与观众若即若离的薇妹在京都的再塑造下定了妆,被赋予深层的情绪和性格的同时,也因此形象更加固定以及直观。“神秘”感消失了,接受人群就会发生变化。如果原著粉个人印象中的薇尔莉特符合动画的角色形象,依然会满意动画的改编,否则则相反。这就导致了原著粉对于动画印象的不同。当然,动画的观众不仅仅是原著党,路人才是主力军。那对于路人来说,小说与动画的塑造方式,究竟是哪种做法能更可能具有吸引力?作为观众,动画和小说体裁不同,着实无法进行客观比较,只能依据经验进行推测。但是石立太一和他的团队有自己的想法——建立薇尔莉特成长的主线,并将其分配在各个单元剧中,以穿插的形式将这种“成长”表现出来。(①阿堇:violet作为花的学名为堇菜花,与紫罗兰为不同物种。中文翻译从“紫罗兰色”引申为紫罗兰,实际在科学上是错的。因此“阿堇”是薇尔莉特的另一个昵称)(②ky:撷取自日语的“空気が読めない”,发音kuuki ga yomenai,直译为“不会读取气氛”)改编的方向选择太子(石立太一)为何要冒着“人物不讨喜、观众差评”的风险,选择原创与原作类似的故事(单元剧)来填充前几集,进而推进原作中不存在的“薇尔莉特的成长”这一主线呢?SHIN-Q杂志2017 vol.2有一段对太子的专访(英文翻译),里面曾提到此问题。笔者对此自己做了翻译,具体如下:Q:《薇尔莉特·伊芙加登》赢得了京都大赏,出版然后宣布成为动画化,接着你被选为监督。在把小说改编成视觉媒体【动画】的过程中,有哪个地方是你觉得压力最大的?A:就像标题所说,因为故事本身围绕着主角-薇尔莉特·伊芙加登,所以我觉得将她描绘清楚是重点。如果因为标题就说这个故事“只是有关于她”,这显然是过头了-她总是在故事的中心,这个标题更类似于多个章节故事的囊括。文字和影视中表现人物的方式当然是不同的。所以我最担心的是当将她置于新的媒体中,会不会改变她原本的个性。因此我最先忧虑的就是如何视觉化我在阅读小说时对她的印象。从访谈中的表述来看,动画里的阿堇(纯洁、懵懂、无垢),是太子在阅读原著时所提取出的重要印象,因此成为了动画化的表现方向。但笔者认为不止于此,动画是一个团队做出来的,如此改编薇妹的性格显然不是一个人推动的结果。作为制作方,对于原作的理解必须要完整,不可能被一种意见所约束。那么让制作组决定“以无垢为特质进行深刻描绘”的原因是什么?Q:你刚才有提到小说是一个综合性的情节故事,那么你在进行动画制作时有采用有很好的利用这一点吗?A:当然。我就是从思考剧本设定的魅力开始的。毕竟,去各种各样的地方旅行是很因缺思厅的,这有点类似于公路片。所以我在思索如何最好地利用这个设定。在剧本会议上,曾有人提到如果来世有机会能让我们像薇尔莉特那样游历该多好。薇尔莉特如同人们所言对世界懵懂无知,她坚强但并不过于坚强(而变得拒人千里),她让人感到亲近。这就是为什么她要开始这段漫无目的的旅程。而在薇尔莉特的道路上与她一路同行是很好的角度。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别无选择地只能去描绘薇尔莉特的各地经历,将其成为作品的重要部分。——“阿堇对世界懵懂无知是她踏上旅程的原因”,这是制作组在改编时增加其“无垢”这一特质的根本原因。甚至对于他们,除了在旅程中去塑造薇妹的做法,别无选择。动画故事的开头(ep1-4),正是在塑造薇妹懵懂无知的性格,以及初步的成长,并模仿了小说单元剧的形式、在旅程中去描绘她:Ep1——从医院出来,来到了莱顿,当上了人偶。Ep2——公司里的故事。Ep3——人偶学校的故事。Ep4——爱丽丝老家的故事。——动画中的阿堇从第一集开始就奔波在世界各地了。回头再看:为何原作中略写的“薇尔莉特的成长”,在动画中却成为了描写重点?正是因为阿堇的“起点”太低了。而原作中大量精彩的内容(比如死亡三部曲①)需要她成长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形象作为基础,故事才能得以进行。(①死亡三部曲:奥斯卡回ep7,安妮回ep10,士兵回ep11)太子也曾经表示,如何在集数之中分配薇妹成长的份额是件比较头疼的事:访谈所映证的正是动画魔改小说的基本内容——确定动画主线为薇尔莉特的成长,而非类似于小说的侧面描写,最后汇总。而在笔者看来,动画中所有有关于原作的改编——薇尔莉特人物个性的提炼,移花接木地更改小说内容,单元剧之间顺序的调整,——根本原因,都是为了这一点服务。*当然,由于这些访谈最早都是在《VE》洛杉矶Anime Expo 2017首映(2017.7.2)之后所进行的,因此从看客的角度无法得知太子的这些回答究竟是他最开始就有的真实想法,还是动画已经做成这样之后的说辞。然而通过最初《VE》被世人熟知的那个惊艳的CM里的台词,也许就能略窥一二:——“我、用书信连接人们的思念。属于各自重要的人的、每一份珍贵的情感。——“然而……——“我、依然不知道它为何物。”CM的发布日期为2016年5月下旬,可以推测制作CM之时是2016年3-4月,是《VE》动画化企划刚开始的时候。CM并非动画PV,用途是为了宣传小说以及动画化企划而打的广告,里面的内容涵盖了小说的各个章节。“我,依然不知道它为何物。”无论多么复杂精美的广告,由于时长所限,都无法包含太多信息。而这一句话出现在了仅有的寥寥无几的台词中,并且是一锤定音的最后一句。可以说这个CM里的内容,正是石立太一对于小说内容的提取。提取结果:阿堇不知感情为何物,通过代笔来渐渐了解。现在动画完结了,从结果上来说动画确实侧重于这一点。阿堇“白纸”的特性被很明显地强调了出来,并且整部动画都在遵循这个基础推进剧情。太子对阿堇的父爱之前提到过,太子对于薇妹的塑造就如同在养女儿,一步步看着她成长最后略有不舍。笔者看来正是如此。无论舆论对于改编动画的成品评价如何,或是太子作为监督水平是否达标,石立太一在《薇尔莉特·伊芙加登》这部动画中所展现给观众的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对“薇尔莉特”坚定乃至偏执的深刻解读。再说透一点:不论是剧情推进到了何种程度,石立太一作为监督首先第一个确认的问题就是——“薇尔莉特所想的是什么?”因此甚至忽略了很多逻辑上的都合之处,以及观众的接受能力。顺着动画,笔者慢慢去阐述这一点。故事的最初,阿堇“白纸一片”。她生而具有人类的情感,只是因为处于“没有经历过人道教育”的环境里,她无法理解。这是太子在访谈中提到的一点:Q:从原版人物设计转变到动画版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对高濑小姐提出一些要求?A:在设计过程中我没有干预。但是,当开始要画原画时,我想要薇尔莉特的眉毛成为她的重点。她是一个不理解别人和自己的情感为何物的这样一个角色,但这不意味着她缺少那些人类生而具有的东西。这【不懂情感为何物】只是由于她处在这样的环境而已,她仅仅是简单地没有经历过人道教育罢了。虽然她不能很好地表达这些情感,她的确具有着那些普通人类都拥有的东西。在小说里基尔伯特向她指出“你应该有那样的感情。如果你没有,那为什么你会看起来像那样?”所以我们不得不将细微的情感置于她身上【并通过这种情感去塑造她】。当思考如何引入这些细微的差别时,我不能【简单地】说“安排在眼睛里”,但我想可以安排在眉毛上以展现薇尔莉特的表情。随后,我们讨论了如何通过眉毛的差别来达成这一目的。对于这种“白纸一片但有情感”的人格,剧情中很多地方遵循甚至迎合了这一点。前期大量的ky行为(ep1-4)可自行代入,这里不多讨论。更最重要的是有争议的片段。最明显的例子,正是ep3。动画ep3的结尾部分出现了一段阿堇毕业的段落,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在阿堇仅仅会写一句话的情况下,从头到尾非常严肃的老师就向她颁发了象征着“优秀人偶”的毕业胸针。这个插入显得突兀、生硬且无用:——ep3作为一个单元剧,草草了结主线、写回阿堇本身,此为突兀。——“优秀人偶”的标准是“提取内心真正的情感”的,为何薇尔莉帖仅仅会写一句话就能被老师当成“优秀人偶”,此为生硬。——这一个片段,相对前后剧情较为割裂,删去亦不影响剧情推进,此为无用。以上结论是否恰当暂且略过不表,因为太子思考的重点不在于此。就如上文所说,相比于观众的这些可能的想法,他所思考则是另一点,即:薇尔莉特所想的是什么?虽然只有一句话,阿堇依然写出了一封能够将妹妹心意传达给哥哥的信。那在这个时候,从阿堇的角度看会如何,动画里给出了回应:由于她不理解情感为何物,即使哥哥在她面前哭的无法自已,她也不知道自己已经能够将心意传递给别人,即“走出了第一步”。所以她需要一个反馈。这个反馈,正是毕业胸针。如果没有这个反馈,阿堇甚至连“自己做对了”这件事都不知道,更不用说会不会写信了。——培训老师看中了她“走出了第一步”,给她发了毕业胸针。——石立太一看中了她“需要一个反馈”,给她发了毕业胸针。类似的反馈也出现在ep4最后,不过与ep3不同的是,这里侧重点不在信写的好坏,而在于理解他人表情。发现了阿堇根本不理解之后——这些描写,不说必要,但遵循人物自身逻辑。如果缺少这些东西,阿堇的成长就会变得毫无章法,不明不白。由此可以看出,阿堇的心态从“一张白纸”这个基本点出发,遭遇了什么故事,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石立太一在每一个剧情节点之上,永远从阿堇的视角出发,不跳跃、不盲进,有思路也有逻辑。这个过程持续了一整个季度,另笔者着实佩服——因为阿堇必然是无法通过寻常方法成长的,她的成长必须符合她的逻辑思维,在她的思维基础上逐步发展。这个设计非常具有难度。这句话将作为核心,在下一章节“薇尔莉特行为的依据”中为进行详细解读。而这也正可以说明,太子对于阿堇,有一种完美遵循其性格的死板,以及刻画到骨子里的偏执。就如同父亲对刚出生的女儿的一般,在意且想要了解她的一切。薇尔莉特行为变化的依据Warning:以下所有内容,全都从“薇尔莉特”的视角出发去理解,其余一概不论。这一章节从“一张白纸”说起,以笔者个人的理解,具体谈谈阿堇的行为变化以及依据。个人解读,过程必然不可能与太子所想的完全一致,但在动画里,“她的成长必须符合她的逻辑思维,在她的思维基础上逐步发展”这一点,能够得到映证。要说阿堇的行为变化,ep1-5是最明显的。【ep1-3】回到ep1,阿堇只懂得军事知识,在人道教育方面是一张白纸:打招呼用敬礼,所有行为给自己赋予任务的含义,没有命令就活不下去。比如在中佐说了“不需要敬礼,只需要鞠躬”之后,阿堇在向小贝打招呼的时候,敬礼转变成了鞠躬:与动画不同的是,在小说里,阿堇成为人偶之前,在伊芙加登家里学习了礼仪、社交、写信等等内容。这些内容在小说里不到一段话就带过了,动画将则其重新组建进行了2-4回的原创。就如同访谈所说的那样,让阿堇在旅程中成长,而不是如同小说里一句话带过。因此由ep1里可以看出,动画阿堇的起点变得非常低。所以最初的ep1-3中,阿堇对于他人情绪的捕捉,仅有想要理解的想法,却不知道从何处着手。Ep1交代完“一张白纸”的阿堇之后,ep2仅是为了让动画中的阿堇过于低的起点有一个合理的铺陈。由于ep1里的阿堇是白纸一张,ep2的内容为使用打字机的教育。虽然在心态转变上关联到了艾丽卡这个人物,让阿堇确认——即使不适合也要继续工作,但这里的设计有些刻意,实际阿堇的心态并无多大变化。Ep3的重点在于“任务”一词。Ep3结束之前,阿堇惟命是从。她行为的前提是任务/命令。例如“短期培训毕业后,阿堇依然回到了学校”这一行为,正是将“成为优秀的人偶”这件事当成了任务,如下图——当成任务的原因是什么?1、在ep2结尾,嘉德丽雅对她说要去培训班,她把此话当成了命令。2、阿堇非常重视培训,非常想要成为“优秀的人偶”。确认了这一点,阿堇的行为就得以理解了:——由于这是任务,因此自我介绍时敬礼而未鞠躬。让人感觉她回到ep1最开始,毫无长进。但ep1那一次的鞠躬,并非她理解为何鞠躬,而是中佐要求她“不要敬礼,要鞠躬。”实际上依然把“鞠躬”这件事当做是命令。——由于这是任务,因此她毕业后依然回到学校学习。“回到学校学习”这一件事,是她认为自己“没有完成任务”。从她渐渐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于“任务”这个词的看法发生了改变。“任务……不,是课题。不,是信。”以“对待任务的要求”去完成学业,在露库莉亚的帮助下,渐渐对“信”的要求有些懵懂的想法,从而写出一封以哥哥为对象的信。在被告知完成学业之后,对于“以任务至上”的阿堇来说,真正对“任务”一词的含意有了不一样的理解。——这个地方,是《VE》这部片遵循阿堇性格的首次映证:阿堇的所有改变必须基于她“白纸一张”的这个基础,而非走在普通人的成长之路之上。【ep4】从ep4开始,在延续ep3的基础上,阿堇的成长分为两条线。1、对于任务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不会将自己所做的所有事都视作任务,但依然遵循着“任务”一词而行动。每一次写信,都是公司交给她的任务。2、如果说ep3是感受他人想法的起始,那ep4则是延续了对于他人情感的捕捉。在ep4中,有非常多的地方,阿堇想要努力去感受他人的想法,然而很显然错误居多。剧情中通过一段话进行了概括——在ep4中,阿堇了解他人情感的方式,和她学习打字机的方式是类似的——依靠经验以及不断地练习。此为机械的经验所得,而非真正的理解情感。举两个例子。1.当爱丽丝的父亲说“清汤寡水,招待不周”的时候(大概意思如此),薇妹会说“就算没什么好款待的,我也不会介意”。这里,“就算没什么好款待的”,寻常人不可能这么回复,显然是ky行为,因为她没经历过,不懂什么叫“自谦”。但是“我也不会介意”,就代表她已经在意对方的想法了,而不是像第三集露库莉亚给她便当时那样直接说——我不需要。露库莉亚给她过便当,她知道这种感受,所以她明白如何表达。2.她把埃蒙之事说出去,原因有两点:这不是机密事项、大家都很担心爱丽丝。机密事项很好理解,这是阿堇思考的前提。但是“大家都担心爱丽丝”则属于对大家的心情有了想法。在ep3中露库莉亚对她的担心看在眼里,所以这一次他人对爱丽丝的担心她也能看懂。机械的经验所得,侧面表现了她的学习能力很强。超出她经验范围的地方,比如“人类的矛盾”,“撒谎”,以及“由于羞耻,或者隐私,不能将埃蒙的事告诉父母”这些,她没有经历,无法学习,无法理解。【ep5】在观感上最“跳跃”、阿堇变化最大ep5,她的情商相比于ep4其实并无变化:——她说的所有话,都遵循她不断学习的前提,这符合先前“学习能力强”的铺陈。公主询问“年龄差距过大的人能结婚么?”她的回答是“按照书本上说是可以的”。——她做的所有事,是先前不断练习的成果。那封被公主称赞的情书并非她阅读他人内心水平突然变高,而是因为情书只是命题作文,不断练习就可达到相应水平,不需要去特意理解他人的情感。实际上,ep5相较于ep4,阿堇依然是有变化的。变化不在ep4至ep5的这几个月里,而在ep5的这24分钟里。先前在ep4中提到过,阿堇的成长分为“任务”以及“他人情感”两条线,而在ep5中这两条线初步完成,且将“他人情感”转移到了“自身情感”。其一,对于他人的阅读能力有所提升。其二,彻底抛弃“任务”二字带来的枷锁。“公开情书”这个任务,阿堇最初是非常严肃的:然而在中间,她改变思维,抛开原本的任务,改变了书信内容,从“帮助公主写信”变成“让公主自己写信”。看起来毫无逻辑,却是前文早就铺垫好的,阿堇以自己的逻辑办事的结果。让阿堇开始在意公主的表情,开始思考,最终决定以“满足自己”为由帮助公主,就是公主数落她的那句话——阿堇没有表情,因为先前她所做的所有事情,出发点是“任务”和“学习”——遇见了一个很好笑的事情,别人笑了她不会笑,而是去思考“笑”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会笑”。她总是在思考别人的行为,却不会从自己角度出发。而这一次公主提出的问题,则是薇妹在思考过程中的一次突破。她开始思考自己和别人的表情类似的地方。也正是如此,阿堇才会格外注意公主的表情,才会说 “我想擦干你的泪水”。这句话并不是“你为何会流泪”,重点在“我想”二字之上。因此这不是在“任务”的前提下说的,而仅为满足阿堇自身想要帮助公主的“愿望”。这里,阿堇摆脱“任务”的桎梏,开始遵循自身内心做决定。下面两张图,是阿堇看到公主落泪后手腕握紧的特写,分别在9:14 以及 14:19。公主落泪以及阿堇对于落泪的反应变化是她接私活的动机起源,是阿堇在大量案例的学习积累后,特定的“思维”被公主的一句话所激发,从而有了对于人的感情从量变到质变的理解,由此突破自身所限制的“任务”的桎梏。实际上,对于他人“落泪”这一现象,前几集中阿堇的反应不断地发生变化。Ep2贵族女的眼泪,阿堇完全不懂。Ep3露库莉亚落泪后,阿堇想要帮她写信借以“完成自己的任务”。Ep4爱丽丝落泪后,阿堇想要帮她写信借以“传递心意”,因为她从ep3中知道了“写了信就能传递到”(以经验行动)。在ep2-4中,虽说阿堇看到他人眼泪产生了不同反应,但并没有理解对方的心意,只是机械地利用先前所了解到的东西去尝试。而ep5则是阿堇已经得知了公主的心意,想要帮助公主得知对方的心意。这是在ep3“被颁发胸针”之后的一个目标,构成了此次行为变化的动机。如果完全按照公司的任务,阿堇无法做到写出传递心意的真诚的信,那么只能抛开任务,以“私活”的方式承担下来。除了动机外,ep3中所颁发的徽章,完善了“阿堇”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的思考出发点。公主想知道别国王子“真正的心意”,而提取真正的心意是阿堇成为优秀人偶的必经之路。这是ep3短期培训中老师给予她的目标,是她曾经经历过的事。阿堇将自己的目标视作任务,解决此问题的前提也是如此,这是阿堇思考出发点——从经验和逻辑出发,以及“任务”二字。这就达成了符合阿堇这个人物本质的、逻辑最顺畅的转变过程,在“源头”依然符合薇尔莉特的逻辑的情况下,不知不觉中,她已经改变了。因此可以说,在ep5的24分钟里,阿堇能完整阅读他人说话中所蕴含的心意,并帮助他人去传递。并且她摆脱了思想上“任务”的枷锁,凭借自己的内心意愿,完成了一件事。对他人情感有了认知的基础上,自己的情感也在渐渐萌芽。【ep1-5】所体现的内容以及情节中所涵盖的监督的思想,与之前所说的她行为变化依据——阿堇的成长必须符合她的逻辑思维,在她的思维基础上逐步发展——完全一致。后续【ep6-13】也完全符合这个依据,在这里只摆明基本的剧本思路,具体接续太过繁琐,就此略过:从最初的“惟命是从、一张白纸”开始——Ep1-3:确立目标,学习技能。Ep4-5:摆脱任务,感受他人。Ep6-7:理解自己,学会共情。Ep8-9:得到反馈,领会少佐。Ep10-11:共情他人,感受愧疚。Ep12-13:达成目标,继续旅程。【由此看来,“薇尔莉特”这个人物最本质上的解构,太子着实花了不少心思,完成的不错。但在将这个人物再整合的过程中,想法过于简单,时不时会顾此失彼。在一下篇章中,笔者带领各位细细去看,改编的过程中,石立太一想做什么,做了什么,又做错了什么。】 改编的具体细节在队长的文章中,京都“移花接木”式改编本作的思路被分析地很透彻。除了半神篇被完全删除,小说中的所有篇章在动画的13集中都或多或少被解构并再整合,改编进了主线之中,太子对改编小说明显存有执念。笔者在这篇文章里谈一谈具体的细节。在整个《VE》里,【ep1-5】是第一阶段原创内容的完结(【ep5】作为外传,无法去比对其与小说的不同之处,也算作原创)。【ep6-9】以及【ep10-13】是后两个阶段,对应改编自小说的内容。小说中读者对于阿堇的印象来源于每个单元剧所反映的一个个侧面,散而不乱,最后通过一条主线所汇总。由于动画阿堇的人物设定都改变了,照搬小说的内容是不可取的。因此监督更改每一回的顺序,插入“薇尔莉特成长”的各种细节,让这些散在各处的侧面有逻辑地串成一条主线,塑造出另一个阿堇的同时,降低违和感。从ep6开始的8个单回,将原著中各章节的核心内容移花接木至动画上,保留原著核心思想的同时,赋予原著中某些台词和意象展开出全新的含义,串联出动画中“薇尔莉特成长”的这一条主线。石立太一对于小说改编的执念,使得这些全新的含义并非通过原创内容展现,而是或巧或拙利用了小说本来的内容。以下为详解。这8个单回,在改编的过程中,为了描绘成长的主线,牺牲了部分单元剧的内容,或多或少都有些顾此失彼(并不是某一单集的问题,而是存在于所有单元剧中,仅仅是处理水平有差距)。其中ep6-9将这一点把握较为巧妙,获得了多数好评。Ep10放弃了主线,专攻单元剧,质量极高。而ep11,12在改编之时忽略了军事逻辑问题以及观众的接受程度,观感跌入谷底。最后ep13,与先前的战争场面差距过大,收尾略显刻意,却将前12集中所体现出的小说的内核填上了最后一块拼图。【ep6-9】第二阶段,动画借由一个个改编自原作的改编回,阿堇终于成长到了完全体。【ep6】1-5集的原创为ep6中的阿堇做了铺垫。1、她能读懂他人的内心想法,对自己感情的认知处于萌芽的状态。2、在ep5的结尾,有一段生硬的支线插入。太子选择在ep5的末尾插入大佐的片段,是由于ep5作为阿堇成名的一个篇章,从“杀人”到“结缘”的矛盾对比最为巨大。大佐对她说的话语,让她对于自己持有怀疑的态度。这两点是动画阿堇进入学者篇时的心理状态。而小说里,由于对于阿堇的塑造较为分散,这种特定的心理状态并不存在。由此,小说中的台词在动画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下面举个例子。小说中有这一个片段(翻译来自贴吧,下同)—— “你是不想让别人看见你吃饭的样子吗?”………… “只是我的习惯而已,因为我曾经是个军人。” “哈?你曾经是军人?” “是的。这很奇怪吗?” 看着转动脖子盯向自己的薇尔莉特,里昂有些畏缩。而她看着里昂深绿的头发,像是在看些什么耀眼的事物一般眯起了眼睛。 “很……很奇怪啊。因为你怎么看都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嘛。”“普通的……?”………… “老爷您真是个怪人。” “诶,为什么啊?” “我无论去到哪里,基本上都是被人说是怪人的。”这段剧情,对应的是动画12:40开始的里昂邀请薇尔莉特参观彗星的片段,其中三明治改编成的法棍面包令人印象深刻。在小说中,阿堇的心态不存在动画前五集的前提,这里描写里昂的剧情主要是为了突出里昂对于阿堇作为一个“女性”的认可,对阿堇的描绘则没有明显特殊的含义。而在动画中,在基本上原封不动还原小说对话的同时,前后稍微加了几个镜头,就完善了阿堇心态的转变:前:10:20“我究竟配不配做如此美妙的工作呢?” ——我这双沾满鲜血的双手,究竟有没有资格帮助别人写信,做这些工作呢?后:14:00,一片白云。回到之前小说中的台词——“怎么想,你也只是普通的女人吧。”这句话出现在动画13:18。里昂冲口而出的话,小说里对于阿堇没有特殊的含义,但对于动画中此时怀疑自己的阿堇来说,则是一种鼓励和认可。除此以外,类似的例子还有一个:当里昂问她“为什么要做这么辛苦的工作”之时,阿堇的回复是——“这是赋予我的职责,我认为这是件很美好的事。”小说里非常寻常的一句话,在动画里,作为刚刚抛开“任务”枷锁的阿堇来讲,却不一般。如果没有这种变化,她的回复必然是“因为这是我的任务”而非以上这句话。当然这种设计不仅仅存在于ep6。在后续的ep7-13,通过对章节的前后穿插和对台词的设计,小说中的内容在动画里有了全新的、或好或差的展现。【ep7】先前对于剧情逻辑的总结,ep6-7为理解自己,学会共情。Ep6中的理解自己体现在“寂寞”这种情绪上面,而ep7的重点则在“共情”。从结果上来说,原本为一张白纸的薇尔莉特想要理解情感,单独理解他人和自己的情感是不足够的,如何将他们串联起来非常必要,那么“共情”就是联系二者的纽带。动画为了体现这一点,将小说家奥斯卡回放在了ep7,紧跟着完成理解情感的ep6(原本小说家在小说里是第一章,而里昂则是第四章)。利用这一回中存在的“写剧本”桥段,将侧重引导至“人物与观众的共情”,从而让阿堇的心态转变更为自然。当然,与ep6的改编一样,小说中的奥斯卡回是不存在“共情”的特质的。而这一集,则是单元剧与主线碰撞较为严重的一集,也是太子为了描绘阿堇的成长而顾此失彼的初次体现。作为小说中质量不错的单元剧,动画里为了描绘薇尔莉特,删减地只剩下18分钟。奥斯卡的心态没有具体描绘,观众基本靠看着细节去猜。【ep8-9】Ep7完成共情后,编剧在剧情上设计了一个较为牵强的“真相告知”的桥段(伊芙加登夫人在码头“偶遇”薇尔莉特),让阿堇得知少佐已经失踪,并以死亡处理的事实。前7集分散在各处对于少佐产生的回忆,在ep8-9汇总在一起。由于能够共情,她重新评价了过去自己的行为,以及过去少佐的话语。1、过去自己的行为存在罪恶。——Ep7末尾的阿堇对此有了清晰的认知,ep8重要之人的死亡触发了她与小说家的共情,从而更激发了这一点,逼迫她定罪自己。2、少佐的话语“成为人如其名的人”。——Ep9的阿堇对此有了全新的认知,过去的罪过无法抹除,但首次收到了信件之后,阿堇发现自己现在所做之事的重要性,又回想起少佐曾经的话语。突然发现,现在的自己早已踏步在“成为人如其名的人”的路上了。阿堇知晓了少佐利用四年陪伴给她下达的终生的命令,也由此获得新生。两个破折号之间,就是ep8-9有关于阿堇心态转变的内容:从知晓少佐死亡到重新振作的全过程,而这一切都基于ep7她在奥斯卡篇中所理解的共情二字。Ep9最后阿堇看到violet花的镜头恰好能印证这一点:她与花的位置,恰好对应着过去少佐与她的位置——她、理解了少佐当时的内心所想。Ep8-9的问题和ep7类似,为了注重描绘阿堇“收信+恢复”的过程,战争场面和对少佐的刻画显得草草了事,且剧情设计思考过于简单,导致了观看过程的违和。这依旧是小说各“单元剧”与动画“主线”相矛盾,顾此失彼。太子能力所限,无法做到尽善尽美。【ep10-13】为第三阶段,阿堇理解感情之后的四个章节。前文中,笔者曾经提到过导致《VE》观感变差可能的三个原因:1、前期ky的女主性格,使得不喜欢此类型主角的观众感到厌恶。2、原作的女主个性被更改,使得部分原著党感到不满。3、单元剧与主线的矛盾,顾此失彼。也因此忽略了逻辑与观众的接受程度。而【ep10】与【ep11-12】对于这几个问题的处理结果,恰好是两个极端。【ep10】作为评价最高的ep10,以上三点几乎完美规避了(规避并非不存在):动画中获得新生的阿堇成为了类似于小说安妮篇中的状态——美丽,冷静与温柔。阿堇在安妮篇中存在感薄弱,比起其余单元剧戏份太少,只有一句话让观众感觉到她前九集心态的延续——“就像我的手臂,无法变得和你一样柔软,这是没办法的事。”这句话中,包含了承认过去的罪孽、忏悔与接受、关注到善意以及对其的期许。剩下的所有内容抛开了主线,全部都为了单元剧服务,最后呈现出的效果相当舒服。在单元剧完结之后,ep10的末尾回归到了阿堇的心态转变。转折设计不错,但呈现的效果有些刻意,和ep5结尾大佐言语的插入有些类似,不过这已经并非安妮篇本身的内容了。【ep11-12】如果说ep10规避了三个问题,获得了良好的观感。那ep11-12就是将这几个问题放大的重灾区,三个问题一个不落地沾了个边。尤其是ep12,将问题放大再放大。前文曾经提到一个观点:石立太一对于薇尔莉特是严肃认真的性格解构和坚定乃至偏执的解读。这种严肃的解读持续了整整13集。因此可以看到,阿堇心态转变的过程永远是有逻辑的,包括这两集。Ep11士兵篇,阿堇头一次亲自选择去送信(目的地是战场),原因正是安妮篇结束时对其感受到的怜悯(ep10末尾)。在士兵篇中亲自目睹一个期望活下去的人生命渐渐消失,让阿堇产生了“不想让任何人死去”的想法,这符合原本“一张白纸”的她产生怜悯后的“一视同仁”——不想让任何人死去。这也是ep12火车篇圣母行为的逻辑前提。对于阿堇严肃到死板的解构,所带来的结果就是,为了突出阿堇的心态转变,将阿堇的内容再整合改编小说内容的过程中,完全忽略了需要在意的其他东西,比如军事逻辑,比如观众的接受程度。以ep12为例,Ep12综合了原作中囚徒篇、火车篇、以及部分飞行信纸的内容。这是对于小说“移花接木”式的改编。Ep12塑造了阿堇的“圣母”心态,这是对于动画ep11的延续。结果变成了四不像:1、原作中占据篇幅相当长的火车篇,三个视角同时推进,剧情开始前理顺逻辑的准备工作就占了三分之二。动画中火车篇只占了一集多一些,为了缩短时长,军事逻辑被过于删减,此为顾此失彼。2、囚徒篇和飞行信纸的台词都搬到了火车顶部的对峙。但火车顶部不是这些台词本该存在的地方。被“改编”二字束缚,不得不利用原作的场景来完成故事,又想把原作其余章节的内容整合起来却能力不够。除此之外,保留原作飞行信纸中“阿堇对少佐的思念”(砍飞了的祖母绿胸针)的同时,又想把动画阿堇的“圣母”心态添加进去,明显也是如此。相比军事逻辑上的顾此失彼,这个地方有关描绘博弈双方的心态的部分,直接乱成一锅粥。3、雪上加霜的是,为了将少佐是否死亡的悬念留到最后,动画把原作少佐的出场戏份全部更改为大佐。虽然这符合动画整体的逻辑,但观众,尤其是原作党,显然接受不了。此为彻底忽略观众的接受能力。这一切的目的是什么?是对于“薇尔莉特个性”死板地解构与再整合。是对改编小说的执念和过度自信。【ep13】飞行信纸,从高空抛下,算是一个舒畅浪漫的结尾。在ep12发挥失常的情况下,《VE》的结尾收地较为平稳已是万幸。阿堇的成长以及动画改编自小说的核心思想通过ep13填上最后一块拼图,体现在以下三处:1、阿堇旅程的总结。从阿堇的视角去看,ep13不存在太多心态上的转变,而更倾向于整个13集转变的总结。“物是人非”——ep13的总结还算通畅地解答了将ep11-12置于阿堇成长于完全体(ep9)之后的原因。。理解感情后,阿堇再次经历了与先前一样的战争,所感受到的却完全不同。当两次相似的“和平”的到来(ep1与ep13),她也有着不一样的情绪。知道战争的残酷后,她对于“失去至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开始对少佐产生缅怀、思念,而并非悲伤。从而让进一步成为独立于少佐的另一个人。另外,在改编方面、Ep13写信的设计与之前的单元剧不同,通过让阿堇为自己写信来“提取自己的想法”。学了不一定会懂,懂了不一定会说,(说了不一定会教)。理解——共情——表达。表达是最后一步。小说“飞行信纸”的内容,此时在动画里有了新的含义——阿堇在思考如何表达如何写信的过程中,再一次地回想起少佐和过去的自己。2、小说士兵篇的核心是“保护”二字,翻译如下:薇尔莉特看向这位正在哭泣的女人——艾丹的母亲。 她终究是没能保持住镇定,低声答道: “不……”细小的,几不可闻的声音。 “不……不是的……”那双送别了青年人生最后一程的碧蓝眼眸,缓缓地化作了泪的海洋。 “不是……”从那海中坠出了淡淡的泪珠,顺着她白皙的脸颊滴落。“对不起,没有保护好他。”阿堇由于未能保护士兵而哭泣,这在动画ep11中也有展现。不过在这之后,小说还有过这样一段话:但是,谁都没有责备她。 即使是不断问着“为什么”的玛丽亚,也并没有怪罪薇尔莉特。在场的每个人,仅仅是聚在一起,静静地分担着这份悲痛。“对不起。”薇尔莉特只是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微弱的道歉。对不起,没能让他活着回来。“谢、谢。”不会有人责怪你的呀。薇尔莉特·伊芙加登。动画ep11的最后,对于“不会责怪”的这一点没有提及。甚至到了ep12,大佐有非常明确责怪阿堇的态度。那这一处内容放在哪里了呢?——ep13记忆错乱的母亲(小说新郎篇)对阿堇所说的话。从ep11-ep13,小说中一句话的略写内容,动画里延展成了两集多,在其中更是结合了火车篇和飞行信纸篇大佐对阿堇的愤恨。这个设计说出来还算巧妙,但由于ep12本身质量较低,因此这个的矛盾体现地很有限。虽然浅显,但新郎篇在这个设计中有所体现。自此,小说内容除了半神篇被完全删除外,其余都涉及到了。3、飞行信纸时阿堇的心态,以及大佐的“命令”。以下为小说原文的片段(字数超了只能截图了):动画ep13还原了小说原本的台词:相同的台词,含义却发生了变化。小说飞信篇中阿堇与少佐的互动,核心可以总结如下:一个战争道具被抛弃,却理解了人类的情绪,活着有可能比死了更辛苦。这是ep1中霍金斯对阿堇所说的话,这部分的内容在ep12二人的互动早已体现。但在动画里,大佐说出这句台词时的心态,并不是让她抱有愧疚地活下去,而是让她带着少佐给其带来的改变活下去,带着少佐的一部分一同活下去:此为与小说不一样的、动画核心内容的总结。整体而言更加积极。【改编的内容分析就此完结。能看出太子不仅对于阿堇有着如同亲女儿一般的情愫,对于小说本身也是恋恋不忘。】总结本篇文章从动画改编自小说的起源和思路,话题扩展到整个动画呈现出来的效果,原创回的铺垫以及8个单回各处的改编细节,最终可以得到一定结论。看的出来,作为非常喜爱小说的监督,石立太一对于这部作品的改编花了很大的心思,绞尽脑汁,想要将阿堇成长的主线与小说各章内核串联并结合到一起。对于阿堇个性的解构,是深刻,又或是死板?对于小说内容的改编,是坚持,又或是偏执?精彩巧思或是弄巧成拙,一切尽在这8集之间,让观众如同过山车一般反反复复。说到底,太子的思路、想法一直没变,水平也一直没有多大起伏,由此体现出的问题根源也没有变化,在每一集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发生变化的仅仅是每一集不同的动画内容。当内容较为简单且落于京都的熟悉领域(ep10),发挥出色自不必说。当内容较为复杂且落于京都的舒适区之外(ep12),糟糕的结果也都看到了。但不论如何,对于石立太一极度心系于“薇尔莉特”以及《薇尔莉特》的事实,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朋友,能够对此有一个印象。“薇尔莉特”指的是这个角色,《薇尔莉特》则是这部作品。如果石立太一是太子的话,阿堇作为太子的女儿,如此尽心尽责,封个“郡主”大体不太过分。《郡主阿堇和她的一切》,全文到此结束。——截稿于2018/4/11,by:尾上世莉架
最受瞩目的2018年冬季番之一《薇尔莉特·伊芙加登》(简称《VE》)终于完结了。或失望,或厌恶,或欣喜,或感动,想必每个观众的内心都会对其有一个具体的评价。不论结果如何,石立太一自己选择了改编方向和内容,尽心尽责地完成了工作(养女儿),也将一个关于薇尔莉特的故事献给了观众。*“养女儿”的来源:监督石立太一谈《紫罗兰永恒花园》:是什么激发了监督的父性本能?《VE》的评价两极分化是有目共睹的。不论是开播前的尬吹尬黑现象,最初几集有关其【质量不佳】的批评及相应的辩解,或是中间神回的口碑回升,以及结尾急转直下的观感……一直在争议中前进的VE,最终走向了完结。本文从动画的争议说起,致力于从个人角度细致分析石立太一改编《薇尔莉特·伊芙加登》的思路起源、所遵循的依据、改编的细节以及所产生的结果,希望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养女儿监督的内心世界,能够更全面地看待这部作品。动画的争议起始刨去那些吹黑的现象以及ep12与先前落差过大的质量,争议大多来源于不同观众对于主人公薇尔莉特(violet,简称薇妹或阿堇①)的不同看法所致。作为动画的核心人物,她的表现驱动着动画评价的走势。从个人观感上来看,薇尔莉特作为全程贯穿各单元剧之间的那跟锁链,观众对其好感不同,代入感不同,对故事的接受程度也不尽相同。从整体上来看,评价较低的ep1-4中,薇妹大量的ky②行为使得大部分观众对其好感度大幅下降,同时让观众记住了她这些直来直去的纯净特质。从ep5开始,薇妹ky行为大幅减少,因此单集评价出现了回升。Ep1-4包含了大量的ky行为,不遗余力地创造着薇妹与周围格格不入的感觉。Ep2-4是京阿尼对于《VE》起始剧情的原创内容(原作中没有),由此使得动画中的薇妹走向了与原作不同的道路,甚至可以认为,动画增加了薇尔莉特的“无垢性”,将她做成了与原作不相类似的两个角色,详见小分队队长的文章。在这四集里,动画的风格依然是以单元剧的形式推进故事,这与小说并没有差异,但却将一个“薇妹成长的起点”构建了起来,这在小说中只是一笔带过,是未曾强调过的。而事实正是,动画直到最后一集,都没有脱离“薇尔莉特的成长”这条主线。从洛杉矶anime expo 2017对于石立的访谈中,可以看出他对于动画改编的想法:【按照时间顺序】的结果,就是去描写薇妹的成长。由于原著和动画对于薇尔莉特的表现不一致,且薇尔莉特是这部作品的核心人物,口碑因她而变。动画不符合期望的表现会使得部分原著粉丝的不满,这也是可能导致口碑分化的原因之一。前文提及的anitama文章表明石立太一曾亲自谈到这一点:小说中的薇妹神秘、美丽、无所不能,动画中的薇妹无垢、纯洁、令人怜惜。小说中复杂且与观众若即若离的薇妹在京都的再塑造下定了妆,被赋予深层的情绪和性格的同时,也因此形象更加固定以及直观。“神秘”感消失了,接受人群就会发生变化。如果原著粉个人印象中的薇尔莉特符合动画的角色形象,依然会满意动画的改编,否则则相反。这就导致了原著粉对于动画印象的不同。当然,动画的观众不仅仅是原著党,路人才是主力军。那对于路人来说,小说与动画的塑造方式,究竟是哪种做法能更可能具有吸引力?作为观众,动画和小说体裁不同,着实无法进行客观比较,只能依据经验进行推测。但是石立太一和他的团队有自己的想法——建立薇尔莉特成长的主线,并将其分配在各个单元剧中,以穿插的形式将这种“成长”表现出来。(①阿堇:violet作为花的学名为堇菜花,与紫罗兰为不同物种。中文翻译从“紫罗兰色”引申为紫罗兰,实际在科学上是错的。因此“阿堇”是薇尔莉特的另一个昵称)(②ky:撷取自日语的“空気が読めない”,发音kuuki ga yomenai,直译为“不会读取气氛”)改编的方向选择太子(石立太一)为何要冒着“人物不讨喜、观众差评”的风险,选择原创与原作类似的故事(单元剧)来填充前几集,进而推进原作中不存在的“薇尔莉特的成长”这一主线呢?SHIN-Q杂志2017 vol.2有一段对太子的专访(英文翻译),里面曾提到此问题。笔者对此自己做了翻译,具体如下:Q:《薇尔莉特·伊芙加登》赢得了京都大赏,出版然后宣布成为动画化,接着你被选为监督。在把小说改编成视觉媒体【动画】的过程中,有哪个地方是你觉得压力最大的?A:就像标题所说,因为故事本身围绕着主角-薇尔莉特·伊芙加登,所以我觉得将她描绘清楚是重点。如果因为标题就说这个故事“只是有关于她”,这显然是过头了-她总是在故事的中心,这个标题更类似于多个章节故事的囊括。文字和影视中表现人物的方式当然是不同的。所以我最担心的是当将她置于新的媒体中,会不会改变她原本的个性。因此我最先忧虑的就是如何视觉化我在阅读小说时对她的印象。从访谈中的表述来看,动画里的阿堇(纯洁、懵懂、无垢),是太子在阅读原著时所提取出的重要印象,因此成为了动画化的表现方向。但笔者认为不止于此,动画是一个团队做出来的,如此改编薇妹的性格显然不是一个人推动的结果。作为制作方,对于原作的理解必须要完整,不可能被一种意见所约束。那么让制作组决定“以无垢为特质进行深刻描绘”的原因是什么?Q:你刚才有提到小说是一个综合性的情节故事,那么你在进行动画制作时有采用有很好的利用这一点吗?A:当然。我就是从思考剧本设定的魅力开始的。毕竟,去各种各样的地方旅行是很因缺思厅的,这有点类似于公路片。所以我在思索如何最好地利用这个设定。在剧本会议上,曾有人提到如果来世有机会能让我们像薇尔莉特那样游历该多好。薇尔莉特如同人们所言对世界懵懂无知,她坚强但并不过于坚强(而变得拒人千里),她让人感到亲近。这就是为什么她要开始这段漫无目的的旅程。而在薇尔莉特的道路上与她一路同行是很好的角度。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别无选择地只能去描绘薇尔莉特的各地经历,将其成为作品的重要部分。——“阿堇对世界懵懂无知是她踏上旅程的原因”,这是制作组在改编时增加其“无垢”这一特质的根本原因。甚至对于他们,除了在旅程中去塑造薇妹的做法,别无选择。动画故事的开头(ep1-4),正是在塑造薇妹懵懂无知的性格,以及初步的成长,并模仿了小说单元剧的形式、在旅程中去描绘她:Ep1——从医院出来,来到了莱顿,当上了人偶。Ep2——公司里的故事。Ep3——人偶学校的故事。Ep4——爱丽丝老家的故事。——动画中的阿堇从第一集开始就奔波在世界各地了。回头再看:为何原作中略写的“薇尔莉特的成长”,在动画中却成为了描写重点?正是因为阿堇的“起点”太低了。而原作中大量精彩的内容(比如死亡三部曲①)需要她成长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形象作为基础,故事才能得以进行。(①死亡三部曲:奥斯卡回ep7,安妮回ep10,士兵回ep11)太子也曾经表示,如何在集数之中分配薇妹成长的份额是件比较头疼的事:访谈所映证的正是动画魔改小说的基本内容——确定动画主线为薇尔莉特的成长,而非类似于小说的侧面描写,最后汇总。而在笔者看来,动画中所有有关于原作的改编——薇尔莉特人物个性的提炼,移花接木地更改小说内容,单元剧之间顺序的调整,——根本原因,都是为了这一点服务。*当然,由于这些访谈最早都是在《VE》洛杉矶Anime Expo 2017首映(2017.7.2)之后所进行的,因此从看客的角度无法得知太子的这些回答究竟是他最开始就有的真实想法,还是动画已经做成这样之后的说辞。然而通过最初《VE》被世人熟知的那个惊艳的CM里的台词,也许就能略窥一二:——“我、用书信连接人们的思念。属于各自重要的人的、每一份珍贵的情感。——“然而……——“我、依然不知道它为何物。”CM的发布日期为2016年5月下旬,可以推测制作CM之时是2016年3-4月,是《VE》动画化企划刚开始的时候。CM并非动画PV,用途是为了宣传小说以及动画化企划而打的广告,里面的内容涵盖了小说的各个章节。“我,依然不知道它为何物。”无论多么复杂精美的广告,由于时长所限,都无法包含太多信息。而这一句话出现在了仅有的寥寥无几的台词中,并且是一锤定音的最后一句。可以说这个CM里的内容,正是石立太一对于小说内容的提取。提取结果:阿堇不知感情为何物,通过代笔来渐渐了解。现在动画完结了,从结果上来说动画确实侧重于这一点。阿堇“白纸”的特性被很明显地强调了出来,并且整部动画都在遵循这个基础推进剧情。太子对阿堇的父爱之前提到过,太子对于薇妹的塑造就如同在养女儿,一步步看着她成长最后略有不舍。笔者看来正是如此。无论舆论对于改编动画的成品评价如何,或是太子作为监督水平是否达标,石立太一在《薇尔莉特·伊芙加登》这部动画中所展现给观众的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对“薇尔莉特”坚定乃至偏执的深刻解读。再说透一点:不论是剧情推进到了何种程度,石立太一作为监督首先第一个确认的问题就是——“薇尔莉特所想的是什么?”因此甚至忽略了很多逻辑上的都合之处,以及观众的接受能力。顺着动画,笔者慢慢去阐述这一点。故事的最初,阿堇“白纸一片”。她生而具有人类的情感,只是因为处于“没有经历过人道教育”的环境里,她无法理解。这是太子在访谈中提到的一点:Q:从原版人物设计转变到动画版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对高濑小姐提出一些要求?A:在设计过程中我没有干预。但是,当开始要画原画时,我想要薇尔莉特的眉毛成为她的重点。她是一个不理解别人和自己的情感为何物的这样一个角色,但这不意味着她缺少那些人类生而具有的东西。这【不懂情感为何物】只是由于她处在这样的环境而已,她仅仅是简单地没有经历过人道教育罢了。虽然她不能很好地表达这些情感,她的确具有着那些普通人类都拥有的东西。在小说里基尔伯特向她指出“你应该有那样的感情。如果你没有,那为什么你会看起来像那样?”所以我们不得不将细微的情感置于她身上【并通过这种情感去塑造她】。当思考如何引入这些细微的差别时,我不能【简单地】说“安排在眼睛里”,但我想可以安排在眉毛上以展现薇尔莉特的表情。随后,我们讨论了如何通过眉毛的差别来达成这一目的。对于这种“白纸一片但有情感”的人格,剧情中很多地方遵循甚至迎合了这一点。前期大量的ky行为(ep1-4)可自行代入,这里不多讨论。更最重要的是有争议的片段。最明显的例子,正是ep3。动画ep3的结尾部分出现了一段阿堇毕业的段落,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在阿堇仅仅会写一句话的情况下,从头到尾非常严肃的老师就向她颁发了象征着“优秀人偶”的毕业胸针。这个插入显得突兀、生硬且无用:——ep3作为一个单元剧,草草了结主线、写回阿堇本身,此为突兀。——“优秀人偶”的标准是“提取内心真正的情感”的,为何薇尔莉帖仅仅会写一句话就能被老师当成“优秀人偶”,此为生硬。——这一个片段,相对前后剧情较为割裂,删去亦不影响剧情推进,此为无用。以上结论是否恰当暂且略过不表,因为太子思考的重点不在于此。就如上文所说,相比于观众的这些可能的想法,他所思考则是另一点,即:薇尔莉特所想的是什么?虽然只有一句话,阿堇依然写出了一封能够将妹妹心意传达给哥哥的信。那在这个时候,从阿堇的角度看会如何,动画里给出了回应:由于她不理解情感为何物,即使哥哥在她面前哭的无法自已,她也不知道自己已经能够将心意传递给别人,即“走出了第一步”。所以她需要一个反馈。这个反馈,正是毕业胸针。如果没有这个反馈,阿堇甚至连“自己做对了”这件事都不知道,更不用说会不会写信了。——培训老师看中了她“走出了第一步”,给她发了毕业胸针。——石立太一看中了她“需要一个反馈”,给她发了毕业胸针。类似的反馈也出现在ep4最后,不过与ep3不同的是,这里侧重点不在信写的好坏,而在于理解他人表情。发现了阿堇根本不理解之后——这些描写,不说必要,但遵循人物自身逻辑。如果缺少这些东西,阿堇的成长就会变得毫无章法,不明不白。由此可以看出,阿堇的心态从“一张白纸”这个基本点出发,遭遇了什么故事,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石立太一在每一个剧情节点之上,永远从阿堇的视角出发,不跳跃、不盲进,有思路也有逻辑。这个过程持续了一整个季度,另笔者着实佩服——因为阿堇必然是无法通过寻常方法成长的,她的成长必须符合她的逻辑思维,在她的思维基础上逐步发展。这个设计非常具有难度。这句话将作为核心,在下一章节“薇尔莉特行为的依据”中为进行详细解读。而这也正可以说明,太子对于阿堇,有一种完美遵循其性格的死板,以及刻画到骨子里的偏执。就如同父亲对刚出生的女儿的一般,在意且想要了解她的一切。薇尔莉特行为变化的依据Warning:以下所有内容,全都从“薇尔莉特”的视角出发去理解,其余一概不论。这一章节从“一张白纸”说起,以笔者个人的理解,具体谈谈阿堇的行为变化以及依据。个人解读,过程必然不可能与太子所想的完全一致,但在动画里,“她的成长必须符合她的逻辑思维,在她的思维基础上逐步发展”这一点,能够得到映证。要说阿堇的行为变化,ep1-5是最明显的。【ep1-3】回到ep1,阿堇只懂得军事知识,在人道教育方面是一张白纸:打招呼用敬礼,所有行为给自己赋予任务的含义,没有命令就活不下去。比如在中佐说了“不需要敬礼,只需要鞠躬”之后,阿堇在向小贝打招呼的时候,敬礼转变成了鞠躬:与动画不同的是,在小说里,阿堇成为人偶之前,在伊芙加登家里学习了礼仪、社交、写信等等内容。这些内容在小说里不到一段话就带过了,动画将则其重新组建进行了2-4回的原创。就如同访谈所说的那样,让阿堇在旅程中成长,而不是如同小说里一句话带过。因此由ep1里可以看出,动画阿堇的起点变得非常低。所以最初的ep1-3中,阿堇对于他人情绪的捕捉,仅有想要理解的想法,却不知道从何处着手。Ep1交代完“一张白纸”的阿堇之后,ep2仅是为了让动画中的阿堇过于低的起点有一个合理的铺陈。由于ep1里的阿堇是白纸一张,ep2的内容为使用打字机的教育。虽然在心态转变上关联到了艾丽卡这个人物,让阿堇确认——即使不适合也要继续工作,但这里的设计有些刻意,实际阿堇的心态并无多大变化。Ep3的重点在于“任务”一词。Ep3结束之前,阿堇惟命是从。她行为的前提是任务/命令。例如“短期培训毕业后,阿堇依然回到了学校”这一行为,正是将“成为优秀的人偶”这件事当成了任务,如下图——当成任务的原因是什么?1、在ep2结尾,嘉德丽雅对她说要去培训班,她把此话当成了命令。2、阿堇非常重视培训,非常想要成为“优秀的人偶”。确认了这一点,阿堇的行为就得以理解了:——由于这是任务,因此自我介绍时敬礼而未鞠躬。让人感觉她回到ep1最开始,毫无长进。但ep1那一次的鞠躬,并非她理解为何鞠躬,而是中佐要求她“不要敬礼,要鞠躬。”实际上依然把“鞠躬”这件事当做是命令。——由于这是任务,因此她毕业后依然回到学校学习。“回到学校学习”这一件事,是她认为自己“没有完成任务”。从她渐渐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于“任务”这个词的看法发生了改变。“任务……不,是课题。不,是信。”以“对待任务的要求”去完成学业,在露库莉亚的帮助下,渐渐对“信”的要求有些懵懂的想法,从而写出一封以哥哥为对象的信。在被告知完成学业之后,对于“以任务至上”的阿堇来说,真正对“任务”一词的含意有了不一样的理解。——这个地方,是《VE》这部片遵循阿堇性格的首次映证:阿堇的所有改变必须基于她“白纸一张”的这个基础,而非走在普通人的成长之路之上。【ep4】从ep4开始,在延续ep3的基础上,阿堇的成长分为两条线。1、对于任务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不会将自己所做的所有事都视作任务,但依然遵循着“任务”一词而行动。每一次写信,都是公司交给她的任务。2、如果说ep3是感受他人想法的起始,那ep4则是延续了对于他人情感的捕捉。在ep4中,有非常多的地方,阿堇想要努力去感受他人的想法,然而很显然错误居多。剧情中通过一段话进行了概括——在ep4中,阿堇了解他人情感的方式,和她学习打字机的方式是类似的——依靠经验以及不断地练习。此为机械的经验所得,而非真正的理解情感。举两个例子。1.当爱丽丝的父亲说“清汤寡水,招待不周”的时候(大概意思如此),薇妹会说“就算没什么好款待的,我也不会介意”。这里,“就算没什么好款待的”,寻常人不可能这么回复,显然是ky行为,因为她没经历过,不懂什么叫“自谦”。但是“我也不会介意”,就代表她已经在意对方的想法了,而不是像第三集露库莉亚给她便当时那样直接说——我不需要。露库莉亚给她过便当,她知道这种感受,所以她明白如何表达。2.她把埃蒙之事说出去,原因有两点:这不是机密事项、大家都很担心爱丽丝。机密事项很好理解,这是阿堇思考的前提。但是“大家都担心爱丽丝”则属于对大家的心情有了想法。在ep3中露库莉亚对她的担心看在眼里,所以这一次他人对爱丽丝的担心她也能看懂。机械的经验所得,侧面表现了她的学习能力很强。超出她经验范围的地方,比如“人类的矛盾”,“撒谎”,以及“由于羞耻,或者隐私,不能将埃蒙的事告诉父母”这些,她没有经历,无法学习,无法理解。【ep5】在观感上最“跳跃”、阿堇变化最大ep5,她的情商相比于ep4其实并无变化:——她说的所有话,都遵循她不断学习的前提,这符合先前“学习能力强”的铺陈。公主询问“年龄差距过大的人能结婚么?”她的回答是“按照书本上说是可以的”。——她做的所有事,是先前不断练习的成果。那封被公主称赞的情书并非她阅读他人内心水平突然变高,而是因为情书只是命题作文,不断练习就可达到相应水平,不需要去特意理解他人的情感。实际上,ep5相较于ep4,阿堇依然是有变化的。变化不在ep4至ep5的这几个月里,而在ep5的这24分钟里。先前在ep4中提到过,阿堇的成长分为“任务”以及“他人情感”两条线,而在ep5中这两条线初步完成,且将“他人情感”转移到了“自身情感”。其一,对于他人的阅读能力有所提升。其二,彻底抛弃“任务”二字带来的枷锁。“公开情书”这个任务,阿堇最初是非常严肃的:然而在中间,她改变思维,抛开原本的任务,改变了书信内容,从“帮助公主写信”变成“让公主自己写信”。看起来毫无逻辑,却是前文早就铺垫好的,阿堇以自己的逻辑办事的结果。让阿堇开始在意公主的表情,开始思考,最终决定以“满足自己”为由帮助公主,就是公主数落她的那句话——阿堇没有表情,因为先前她所做的所有事情,出发点是“任务”和“学习”——遇见了一个很好笑的事情,别人笑了她不会笑,而是去思考“笑”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会笑”。她总是在思考别人的行为,却不会从自己角度出发。而这一次公主提出的问题,则是薇妹在思考过程中的一次突破。她开始思考自己和别人的表情类似的地方。也正是如此,阿堇才会格外注意公主的表情,才会说 “我想擦干你的泪水”。这句话并不是“你为何会流泪”,重点在“我想”二字之上。因此这不是在“任务”的前提下说的,而仅为满足阿堇自身想要帮助公主的“愿望”。这里,阿堇摆脱“任务”的桎梏,开始遵循自身内心做决定。下面两张图,是阿堇看到公主落泪后手腕握紧的特写,分别在9:14 以及 14:19。公主落泪以及阿堇对于落泪的反应变化是她接私活的动机起源,是阿堇在大量案例的学习积累后,特定的“思维”被公主的一句话所激发,从而有了对于人的感情从量变到质变的理解,由此突破自身所限制的“任务”的桎梏。实际上,对于他人“落泪”这一现象,前几集中阿堇的反应不断地发生变化。Ep2贵族女的眼泪,阿堇完全不懂。Ep3露库莉亚落泪后,阿堇想要帮她写信借以“完成自己的任务”。Ep4爱丽丝落泪后,阿堇想要帮她写信借以“传递心意”,因为她从ep3中知道了“写了信就能传递到”(以经验行动)。在ep2-4中,虽说阿堇看到他人眼泪产生了不同反应,但并没有理解对方的心意,只是机械地利用先前所了解到的东西去尝试。而ep5则是阿堇已经得知了公主的心意,想要帮助公主得知对方的心意。这是在ep3“被颁发胸针”之后的一个目标,构成了此次行为变化的动机。如果完全按照公司的任务,阿堇无法做到写出传递心意的真诚的信,那么只能抛开任务,以“私活”的方式承担下来。除了动机外,ep3中所颁发的徽章,完善了“阿堇”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的思考出发点。公主想知道别国王子“真正的心意”,而提取真正的心意是阿堇成为优秀人偶的必经之路。这是ep3短期培训中老师给予她的目标,是她曾经经历过的事。阿堇将自己的目标视作任务,解决此问题的前提也是如此,这是阿堇思考出发点——从经验和逻辑出发,以及“任务”二字。这就达成了符合阿堇这个人物本质的、逻辑最顺畅的转变过程,在“源头”依然符合薇尔莉特的逻辑的情况下,不知不觉中,她已经改变了。因此可以说,在ep5的24分钟里,阿堇能完整阅读他人说话中所蕴含的心意,并帮助他人去传递。并且她摆脱了思想上“任务”的枷锁,凭借自己的内心意愿,完成了一件事。对他人情感有了认知的基础上,自己的情感也在渐渐萌芽。【ep1-5】所体现的内容以及情节中所涵盖的监督的思想,与之前所说的她行为变化依据——阿堇的成长必须符合她的逻辑思维,在她的思维基础上逐步发展——完全一致。后续【ep6-13】也完全符合这个依据,在这里只摆明基本的剧本思路,具体接续太过繁琐,就此略过:从最初的“惟命是从、一张白纸”开始——Ep1-3:确立目标,学习技能。Ep4-5:摆脱任务,感受他人。Ep6-7:理解自己,学会共情。Ep8-9:得到反馈,领会少佐。Ep10-11:共情他人,感受愧疚。Ep12-13:达成目标,继续旅程。【由此看来,“薇尔莉特”这个人物最本质上的解构,太子着实花了不少心思,完成的不错。但在将这个人物再整合的过程中,想法过于简单,时不时会顾此失彼。在一下篇章中,笔者带领各位细细去看,改编的过程中,石立太一想做什么,做了什么,又做错了什么。】 改编的具体细节在队长的文章中,京都“移花接木”式改编本作的思路被分析地很透彻。除了半神篇被完全删除,小说中的所有篇章在动画的13集中都或多或少被解构并再整合,改编进了主线之中,太子对改编小说明显存有执念。笔者在这篇文章里谈一谈具体的细节。在整个《VE》里,【ep1-5】是第一阶段原创内容的完结(【ep5】作为外传,无法去比对其与小说的不同之处,也算作原创)。【ep6-9】以及【ep10-13】是后两个阶段,对应改编自小说的内容。小说中读者对于阿堇的印象来源于每个单元剧所反映的一个个侧面,散而不乱,最后通过一条主线所汇总。由于动画阿堇的人物设定都改变了,照搬小说的内容是不可取的。因此监督更改每一回的顺序,插入“薇尔莉特成长”的各种细节,让这些散在各处的侧面有逻辑地串成一条主线,塑造出另一个阿堇的同时,降低违和感。从ep6开始的8个单回,将原著中各章节的核心内容移花接木至动画上,保留原著核心思想的同时,赋予原著中某些台词和意象展开出全新的含义,串联出动画中“薇尔莉特成长”的这一条主线。石立太一对于小说改编的执念,使得这些全新的含义并非通过原创内容展现,而是或巧或拙利用了小说本来的内容。以下为详解。这8个单回,在改编的过程中,为了描绘成长的主线,牺牲了部分单元剧的内容,或多或少都有些顾此失彼(并不是某一单集的问题,而是存在于所有单元剧中,仅仅是处理水平有差距)。其中ep6-9将这一点把握较为巧妙,获得了多数好评。Ep10放弃了主线,专攻单元剧,质量极高。而ep11,12在改编之时忽略了军事逻辑问题以及观众的接受程度,观感跌入谷底。最后ep13,与先前的战争场面差距过大,收尾略显刻意,却将前12集中所体现出的小说的内核填上了最后一块拼图。【ep6-9】第二阶段,动画借由一个个改编自原作的改编回,阿堇终于成长到了完全体。【ep6】1-5集的原创为ep6中的阿堇做了铺垫。1、她能读懂他人的内心想法,对自己感情的认知处于萌芽的状态。2、在ep5的结尾,有一段生硬的支线插入。太子选择在ep5的末尾插入大佐的片段,是由于ep5作为阿堇成名的一个篇章,从“杀人”到“结缘”的矛盾对比最为巨大。大佐对她说的话语,让她对于自己持有怀疑的态度。这两点是动画阿堇进入学者篇时的心理状态。而小说里,由于对于阿堇的塑造较为分散,这种特定的心理状态并不存在。由此,小说中的台词在动画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下面举个例子。小说中有这一个片段(翻译来自贴吧,下同)—— “你是不想让别人看见你吃饭的样子吗?”………… “只是我的习惯而已,因为我曾经是个军人。” “哈?你曾经是军人?” “是的。这很奇怪吗?” 看着转动脖子盯向自己的薇尔莉特,里昂有些畏缩。而她看着里昂深绿的头发,像是在看些什么耀眼的事物一般眯起了眼睛。 “很……很奇怪啊。因为你怎么看都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嘛。”“普通的……?”………… “老爷您真是个怪人。” “诶,为什么啊?” “我无论去到哪里,基本上都是被人说是怪人的。”这段剧情,对应的是动画12:40开始的里昂邀请薇尔莉特参观彗星的片段,其中三明治改编成的法棍面包令人印象深刻。在小说中,阿堇的心态不存在动画前五集的前提,这里描写里昂的剧情主要是为了突出里昂对于阿堇作为一个“女性”的认可,对阿堇的描绘则没有明显特殊的含义。而在动画中,在基本上原封不动还原小说对话的同时,前后稍微加了几个镜头,就完善了阿堇心态的转变:前:10:20“我究竟配不配做如此美妙的工作呢?” ——我这双沾满鲜血的双手,究竟有没有资格帮助别人写信,做这些工作呢?后:14:00,一片白云。回到之前小说中的台词——“怎么想,你也只是普通的女人吧。”这句话出现在动画13:18。里昂冲口而出的话,小说里对于阿堇没有特殊的含义,但对于动画中此时怀疑自己的阿堇来说,则是一种鼓励和认可。除此以外,类似的例子还有一个:当里昂问她“为什么要做这么辛苦的工作”之时,阿堇的回复是——“这是赋予我的职责,我认为这是件很美好的事。”小说里非常寻常的一句话,在动画里,作为刚刚抛开“任务”枷锁的阿堇来讲,却不一般。如果没有这种变化,她的回复必然是“因为这是我的任务”而非以上这句话。当然这种设计不仅仅存在于ep6。在后续的ep7-13,通过对章节的前后穿插和对台词的设计,小说中的内容在动画里有了全新的、或好或差的展现。【ep7】先前对于剧情逻辑的总结,ep6-7为理解自己,学会共情。Ep6中的理解自己体现在“寂寞”这种情绪上面,而ep7的重点则在“共情”。从结果上来说,原本为一张白纸的薇尔莉特想要理解情感,单独理解他人和自己的情感是不足够的,如何将他们串联起来非常必要,那么“共情”就是联系二者的纽带。动画为了体现这一点,将小说家奥斯卡回放在了ep7,紧跟着完成理解情感的ep6(原本小说家在小说里是第一章,而里昂则是第四章)。利用这一回中存在的“写剧本”桥段,将侧重引导至“人物与观众的共情”,从而让阿堇的心态转变更为自然。当然,与ep6的改编一样,小说中的奥斯卡回是不存在“共情”的特质的。而这一集,则是单元剧与主线碰撞较为严重的一集,也是太子为了描绘阿堇的成长而顾此失彼的初次体现。作为小说中质量不错的单元剧,动画里为了描绘薇尔莉特,删减地只剩下18分钟。奥斯卡的心态没有具体描绘,观众基本靠看着细节去猜。【ep8-9】Ep7完成共情后,编剧在剧情上设计了一个较为牵强的“真相告知”的桥段(伊芙加登夫人在码头“偶遇”薇尔莉特),让阿堇得知少佐已经失踪,并以死亡处理的事实。前7集分散在各处对于少佐产生的回忆,在ep8-9汇总在一起。由于能够共情,她重新评价了过去自己的行为,以及过去少佐的话语。1、过去自己的行为存在罪恶。——Ep7末尾的阿堇对此有了清晰的认知,ep8重要之人的死亡触发了她与小说家的共情,从而更激发了这一点,逼迫她定罪自己。2、少佐的话语“成为人如其名的人”。——Ep9的阿堇对此有了全新的认知,过去的罪过无法抹除,但首次收到了信件之后,阿堇发现自己现在所做之事的重要性,又回想起少佐曾经的话语。突然发现,现在的自己早已踏步在“成为人如其名的人”的路上了。阿堇知晓了少佐利用四年陪伴给她下达的终生的命令,也由此获得新生。两个破折号之间,就是ep8-9有关于阿堇心态转变的内容:从知晓少佐死亡到重新振作的全过程,而这一切都基于ep7她在奥斯卡篇中所理解的共情二字。Ep9最后阿堇看到violet花的镜头恰好能印证这一点:她与花的位置,恰好对应着过去少佐与她的位置——她、理解了少佐当时的内心所想。Ep8-9的问题和ep7类似,为了注重描绘阿堇“收信+恢复”的过程,战争场面和对少佐的刻画显得草草了事,且剧情设计思考过于简单,导致了观看过程的违和。这依旧是小说各“单元剧”与动画“主线”相矛盾,顾此失彼。太子能力所限,无法做到尽善尽美。【ep10-13】为第三阶段,阿堇理解感情之后的四个章节。前文中,笔者曾经提到过导致《VE》观感变差可能的三个原因:1、前期ky的女主性格,使得不喜欢此类型主角的观众感到厌恶。2、原作的女主个性被更改,使得部分原著党感到不满。3、单元剧与主线的矛盾,顾此失彼。也因此忽略了逻辑与观众的接受程度。而【ep10】与【ep11-12】对于这几个问题的处理结果,恰好是两个极端。【ep10】作为评价最高的ep10,以上三点几乎完美规避了(规避并非不存在):动画中获得新生的阿堇成为了类似于小说安妮篇中的状态——美丽,冷静与温柔。阿堇在安妮篇中存在感薄弱,比起其余单元剧戏份太少,只有一句话让观众感觉到她前九集心态的延续——“就像我的手臂,无法变得和你一样柔软,这是没办法的事。”这句话中,包含了承认过去的罪孽、忏悔与接受、关注到善意以及对其的期许。剩下的所有内容抛开了主线,全部都为了单元剧服务,最后呈现出的效果相当舒服。在单元剧完结之后,ep10的末尾回归到了阿堇的心态转变。转折设计不错,但呈现的效果有些刻意,和ep5结尾大佐言语的插入有些类似,不过这已经并非安妮篇本身的内容了。【ep11-12】如果说ep10规避了三个问题,获得了良好的观感。那ep11-12就是将这几个问题放大的重灾区,三个问题一个不落地沾了个边。尤其是ep12,将问题放大再放大。前文曾经提到一个观点:石立太一对于薇尔莉特是严肃认真的性格解构和坚定乃至偏执的解读。这种严肃的解读持续了整整13集。因此可以看到,阿堇心态转变的过程永远是有逻辑的,包括这两集。Ep11士兵篇,阿堇头一次亲自选择去送信(目的地是战场),原因正是安妮篇结束时对其感受到的怜悯(ep10末尾)。在士兵篇中亲自目睹一个期望活下去的人生命渐渐消失,让阿堇产生了“不想让任何人死去”的想法,这符合原本“一张白纸”的她产生怜悯后的“一视同仁”——不想让任何人死去。这也是ep12火车篇圣母行为的逻辑前提。对于阿堇严肃到死板的解构,所带来的结果就是,为了突出阿堇的心态转变,将阿堇的内容再整合改编小说内容的过程中,完全忽略了需要在意的其他东西,比如军事逻辑,比如观众的接受程度。以ep12为例,Ep12综合了原作中囚徒篇、火车篇、以及部分飞行信纸的内容。这是对于小说“移花接木”式的改编。Ep12塑造了阿堇的“圣母”心态,这是对于动画ep11的延续。结果变成了四不像:1、原作中占据篇幅相当长的火车篇,三个视角同时推进,剧情开始前理顺逻辑的准备工作就占了三分之二。动画中火车篇只占了一集多一些,为了缩短时长,军事逻辑被过于删减,此为顾此失彼。2、囚徒篇和飞行信纸的台词都搬到了火车顶部的对峙。但火车顶部不是这些台词本该存在的地方。被“改编”二字束缚,不得不利用原作的场景来完成故事,又想把原作其余章节的内容整合起来却能力不够。除此之外,保留原作飞行信纸中“阿堇对少佐的思念”(砍飞了的祖母绿胸针)的同时,又想把动画阿堇的“圣母”心态添加进去,明显也是如此。相比军事逻辑上的顾此失彼,这个地方有关描绘博弈双方的心态的部分,直接乱成一锅粥。3、雪上加霜的是,为了将少佐是否死亡的悬念留到最后,动画把原作少佐的出场戏份全部更改为大佐。虽然这符合动画整体的逻辑,但观众,尤其是原作党,显然接受不了。此为彻底忽略观众的接受能力。这一切的目的是什么?是对于“薇尔莉特个性”死板地解构与再整合。是对改编小说的执念和过度自信。【ep13】飞行信纸,从高空抛下,算是一个舒畅浪漫的结尾。在ep12发挥失常的情况下,《VE》的结尾收地较为平稳已是万幸。阿堇的成长以及动画改编自小说的核心思想通过ep13填上最后一块拼图,体现在以下三处:1、阿堇旅程的总结。从阿堇的视角去看,ep13不存在太多心态上的转变,而更倾向于整个13集转变的总结。“物是人非”——ep13的总结还算通畅地解答了将ep11-12置于阿堇成长于完全体(ep9)之后的原因。。理解感情后,阿堇再次经历了与先前一样的战争,所感受到的却完全不同。当两次相似的“和平”的到来(ep1与ep13),她也有着不一样的情绪。知道战争的残酷后,她对于“失去至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开始对少佐产生缅怀、思念,而并非悲伤。从而让进一步成为独立于少佐的另一个人。另外,在改编方面、Ep13写信的设计与之前的单元剧不同,通过让阿堇为自己写信来“提取自己的想法”。学了不一定会懂,懂了不一定会说,(说了不一定会教)。理解——共情——表达。表达是最后一步。小说“飞行信纸”的内容,此时在动画里有了新的含义——阿堇在思考如何表达如何写信的过程中,再一次地回想起少佐和过去的自己。2、小说士兵篇的核心是“保护”二字,翻译如下:薇尔莉特看向这位正在哭泣的女人——艾丹的母亲。 她终究是没能保持住镇定,低声答道: “不……”细小的,几不可闻的声音。 “不……不是的……”那双送别了青年人生最后一程的碧蓝眼眸,缓缓地化作了泪的海洋。 “不是……”从那海中坠出了淡淡的泪珠,顺着她白皙的脸颊滴落。“对不起,没有保护好他。”阿堇由于未能保护士兵而哭泣,这在动画ep11中也有展现。不过在这之后,小说还有过这样一段话:但是,谁都没有责备她。 即使是不断问着“为什么”的玛丽亚,也并没有怪罪薇尔莉特。在场的每个人,仅仅是聚在一起,静静地分担着这份悲痛。“对不起。”薇尔莉特只是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微弱的道歉。对不起,没能让他活着回来。“谢、谢。”不会有人责怪你的呀。薇尔莉特·伊芙加登。动画ep11的最后,对于“不会责怪”的这一点没有提及。甚至到了ep12,大佐有非常明确责怪阿堇的态度。那这一处内容放在哪里了呢?——ep13记忆错乱的母亲(小说新郎篇)对阿堇所说的话。从ep11-ep13,小说中一句话的略写内容,动画里延展成了两集多,在其中更是结合了火车篇和飞行信纸篇大佐对阿堇的愤恨。这个设计说出来还算巧妙,但由于ep12本身质量较低,因此这个的矛盾体现地很有限。虽然浅显,但新郎篇在这个设计中有所体现。自此,小说内容除了半神篇被完全删除外,其余都涉及到了。3、飞行信纸时阿堇的心态,以及大佐的“命令”。以下为小说原文的片段(字数超了只能截图了):动画ep13还原了小说原本的台词:相同的台词,含义却发生了变化。小说飞信篇中阿堇与少佐的互动,核心可以总结如下:一个战争道具被抛弃,却理解了人类的情绪,活着有可能比死了更辛苦。这是ep1中霍金斯对阿堇所说的话,这部分的内容在ep12二人的互动早已体现。但在动画里,大佐说出这句台词时的心态,并不是让她抱有愧疚地活下去,而是让她带着少佐给其带来的改变活下去,带着少佐的一部分一同活下去:此为与小说不一样的、动画核心内容的总结。整体而言更加积极。【改编的内容分析就此完结。能看出太子不仅对于阿堇有着如同亲女儿一般的情愫,对于小说本身也是恋恋不忘。】总结本篇文章从动画改编自小说的起源和思路,话题扩展到整个动画呈现出来的效果,原创回的铺垫以及8个单回各处的改编细节,最终可以得到一定结论。看的出来,作为非常喜爱小说的监督,石立太一对于这部作品的改编花了很大的心思,绞尽脑汁,想要将阿堇成长的主线与小说各章内核串联并结合到一起。对于阿堇个性的解构,是深刻,又或是死板?对于小说内容的改编,是坚持,又或是偏执?精彩巧思或是弄巧成拙,一切尽在这8集之间,让观众如同过山车一般反反复复。说到底,太子的思路、想法一直没变,水平也一直没有多大起伏,由此体现出的问题根源也没有变化,在每一集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发生变化的仅仅是每一集不同的动画内容。当内容较为简单且落于京都的熟悉领域(ep10),发挥出色自不必说。当内容较为复杂且落于京都的舒适区之外(ep12),糟糕的结果也都看到了。但不论如何,对于石立太一极度心系于“薇尔莉特”以及《薇尔莉特》的事实,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朋友,能够对此有一个印象。“薇尔莉特”指的是这个角色,《薇尔莉特》则是这部作品。如果石立太一是太子的话,阿堇作为太子的女儿,如此尽心尽责,封个“郡主”大体不太过分。《郡主阿堇和她的一切》,全文到此结束。——截稿于2018/4/11,by:尾上世莉架
昨日看完紫罗兰永恒花园外传,今天就立马开始动笔写了,虽然是一个人看的,但电影院里很多人,近乎坐满了。最感动的是,当电影结束后,绝大部分人都是等ed结束在离开的,走出电影院时候,外面虽然很冷,但我还是觉得暖暖的诚然,紫罗兰这个电影的故事很普通,或者说很白开水,没什么冲突张力,叙事层面也有割裂,于是就种种纷飞的说法,写下一些个人的评价时空拟像的割裂与联结紫罗兰永恒花园外传的故事很明显分割成了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以艾米为主视角,阐述了艾米被锁闭的女子学校里与薇尔莉特相遇的故事,引出了其对多年前分别的妹妹泰勒的思念。后半部分却改变了第一视角,以泰勒为主视角,阐述三年之后泰勒怀抱着对姐姐的思念去寻找姐姐的故事。在这两个故事之间,作品呈现的时空拟像是割裂的,导致不少人会感觉到叙事的断层,“就像两个ova合在一起”这类说法更是随处可见。诚然,笔者在观看途中也感受到了割裂感,但当电影院前后分别两次黑幕,然后浮现出这两句题字————“寂寞的时候,就呼唤我的名字吧”“只需呼喊着你的名字,两人的羁绊便永远延续”此时,两个近乎割裂的故事似乎隐隐构筑起一定的联结,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从故事上看,这两句话分别对应着艾米的诉说(对泰勒),以及泰勒回应(对艾米)。当这两段单方向诉说,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断层之后,才完成了一段对话————艾米与泰勒始终未相见,双方的话语不过都是内心隔空的诉说,不仅如此,等来回应甚至时隔了三年有余。当艾米的诉说得到了回应,对话才能成为对话,而这段对话所蕴含的时空拟像的审美符号,赋予了整个故事一种强烈的审美感受,这种强烈审美感受往往蕴含着无力,沧桑,悲壮等直感。例如新海诚的《星之声》的结局也是如此的一段戏——女主角美加子搭载着宇宙飞船前往太空无尽的彼方,在消失之际用手机发出最后的话语“升,我在这里”,信号传递了八年,才传到了男主角升的手机里,最后以升发出了“美加子,我也在这里”而结束。倘若这段戏抹去了时空的断层,以美加子与升实时通信作为结束,又或是美加子死在升旁边的话,那么《星之声》定然失去了一大截的震撼感。倒不如说,正是因为时空拟像是割裂的,所以双方才无法如洪水般倾泻所有的话语,零碎的对话与无法当面传达的情感,更添一份内敛而含蓄的留白美。《星之声》的短信虽然紫罗兰不至于如此悲壮,但藤田春香还是有意也有意维持着这种割裂感,镜头也刻意的诱导观众感受到拟像空间的割裂————泰勒从来没有与艾米处于同一个镜头里(除去回忆部分),即使是最后泰勒去寻找艾米那场戏,都是来回切镜对艾米与泰勒的单人特写,对于剧中的角色而言他们处于同一个空间,但对于观众而言他们仿佛存在两个不同的空间里或者说,赋予这种时空拟像审美的目的,是为了将艾米与泰勒之间的心意提纯成一种虚无的概念,倒不如说,本身心意便是说不清,摸不着,没有实体的,是形而上的,所以心意的“联结”也并非要拘泥于物理层面。在上文中已经说到,作品刻意让艾米与泰勒在时空拟像上产生割裂,但却频繁的为两个动作赋予联结的符号——“伸手"与"眺望"“伸手”与“眺望”这两个动作频繁的出现在故事里,泰勒与艾米三番四次的伸手向天空,仿佛以天空为中转站进行了联结,另一方面,又多次出现了两人同时眺望彼此的场景。通过这两个动作的匹配与转场,营造了时空同步的假象,两人仿佛受到了大他者的力量推动一般,不约而同的构筑起了一种联结————即使相隔再远,也能实时的感受到对面的目光与话语,也能感受到对方在自己身边。不难发现,在表达联结意象的种种构图上,都呈现出了对称的画面,不停的诱导观众产生二人仿佛置身于彼此面前的假象。正是这种对割裂与联结的来回诱导,很好的烘托出了艾米与泰勒姐妹二人的羁绊,这便回到笔者开头所说,这两个故事无疑是割裂的,叙事层面确实存在断层。但却构筑着一种微妙的联结,这种耦合方式对情感铺垫与审美体验起着一定的作用。笼中鸟的戏剧场前半部分故事的舞台毫无疑问是一个典型的大正/昭和时代女校的拟像。锁闭的女校为囚笼,少女为向往自由的小鸟,形成了一个讲述笼中鸟故事的戏剧场。作品多次通过对门栏(营造囚笼的意象)的特写与文本(如“高高的围墙和与世隔绝的少女,来到这里的人要么是有钱有地位,要么是为了嫁人,我恐怕是后者”)勾勒出这个舞台的面貌,同时也暗示了艾米的走向————艾米最后没有突破鸟笼,所以在第二个故事里便嫁人一直住在山上的别墅了——不过只是换了个地方被“囚禁”罢了。虽然开篇与结尾都很大力的强调这个意象,但故事显然并没有往这个方面发展,对艾米渴望自由的刻画也只是点到即止,情节也没有任何波澜壮阔的反转,最后艾米就是屈服了现实,接受了牺牲自己自由这件事,来换取自己与泰勒的安居。在这部分的故事里,故事的戏剧场的塑造过度弱化,既没有多少集体之间的冲突,也没有深入挖掘笼中鸟舞台的戏剧张力,取而代之,描绘给观众观看的更多是“Sister”情结,艾米的自我接纳以及其对妹妹泰勒的思念。说起”Sister“,其实就是大正/昭和时代女校的女生之间的一种暧昧的关系,因为女校的女生都处于青春期,男性的缺失与环境的锁闭,使同性成为了思春期的移情对象。这种难以言喻的,超脱于朋友之上的“姐妹”关系,焕发着梦幻,清纯,朦胧,禁欲的魅力。在故事中,随着二人的交集,薇尔莉特承担着姐姐的身份,是庇护者,艾米承担着妹妹的身份,是被保护者。藤田春香很善于刻画Sister之间的互动细节,像是拿手指卷薇尔莉特头发,互相扎辫子,拥抱,这些都是妹妹式的撒娇行为,是sister之间常见的互动。少女之间极为细腻的心思与行动,宛如从内部被剖开一般,就像是将少女置于箱庭世界被观众偷窥,从而一览无遗。其实薇尔莉特的形象还夹杂着明显的宝冢情结。在这部分故事里,薇尔莉特所做出的行动都被贴上“王子”“骑士”此类的标签,风度翩翩,彬彬有礼,又处处庇护着艾米。假借着少女的身体被赋予了少年的性别符号,甚至在最后舞会上,薇尔莉特的着装显然是男性的礼服,男装丽人的形象当场引起众多少女宝冢情结的萌发。诸如以上种种对"Sister"文化与宝冢情结的呈现,都是对大正/昭和女校里同性关系的简易拟像。藤田春香凭借纤细的笔触把少女之间暧昧的禁欲系魅力焕发出来,也正是同样因为善于表现少女之间难以言喻的细腻情感,藤田春香不少拿来和山田尚子比较,也有许多人觉得这个故事在演出形式上有几分《莉兹与青鸟》的影子。背景的鸟群其实在这次外传的staff里,山田尚子和藤田春香都担任了演出,所以部分地方肯定是有着山田负责演出。被提到的与《莉兹和青鸟》相似的感觉,主要还是因为大量的运用了鸟与天空这两个物像进行演出,作品里多次用鸟比喻少女,一方面表达着少女也渴望如鸟一般自由美丽,另一方面通过结伴的鸟暗喻着二人的羁绊。不仅在薇尔莉特与艾米舞会的时候背景出现了群鸟飞舞,在艾米与泰勒各自怀念对方以及在回忆部分,都多次出现的天空上翱翔的鸟。本作里确实有不少明显的山田演出部分,但本篇影评主题并无意论述这部分,所以暂且抛开这个不提,反而笔者想简单提一点藤田的演出特色。藤田春香肯定是受到山田尚子的影响,且她与山田尚子也有过多次分镜/演出的联合。藤田的演出也是模仿实拍,比如对花的花期进行延时摄影进行过场,来表达时间流逝许久。说起花,藤田也是一个特别喜欢用花作为演出道具的人,在藤田负责演出的集数几乎都有花的存在。比如《吹响悠风号》第八集里就通过花语暗示角色情感在《吹响悠风号》ed里就也用花进行演出邮递员是传递幸福的职业其实比起前半部分故事,后半部分故事就显得有点索然无味了。诚然,我上面也说到,即使是前半部分的故事,戏剧性也特别的弱,换言之就是剧本特别普通,但起码有着情感魅力和演出撑着。但后半部分故事,除了结尾那场戏之外,这两点都丢失了————非常平铺直叙的刻画了泰勒三年之后跑来邮政局当邮递员并寻找姐姐的故事。整个故事基调非常轻松,与前半部分略显压抑的基调截然不同,情节无外乎就是泰勒每天跟着大家去寄邮件,发现寄邮件原来是一件困难但又快乐的事情,悠木碧可爱的演技大概是唯一awsl的地方。但不管从哪个方面看,后半故事浑身上下写着“普通”和“简单”,唯有结尾泰勒与艾米那场戏演出效果还不错,作为结局起到了一定的情绪调动效果,但作为电影来说,实在太缺乏戏剧性了。————————我本来是想这么说的。但当ED响起时候,看到额外加上去的,全员staff名单时候想起老奶奶看着的那座白色建筑快要修好了想起,泰勒和白毛小哥能一次又一次自豪的说出“邮递员是传递幸福的职业”想起,八田真一郎在之前上映会采访说“我们会继续为大家制作更多带来快乐的作品”总感觉,一种超脱于作品本身的温暖与感动涌上心头,它并非只是故事本身的力量,而是制作团队通过故事所寄托的力量。就像是在说:一切都在向着未来前进,一切都会慢慢变好。为什么要写信?因为信寄托着人的心意,即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心意,在通信不是很发达的时代,在纸短情长的时代,邮递员历经千辛万苦,把每一封信好好的送到收信人前面,传达着幸福与温暖。同样,京都动画的动画人不也是吗?把心血付诸在动画里,低产高质,这么久以来,都在制作纤细而温暖的动画,呈现给世界的每一个观众。他们也是送信人,而动画则是信,观众是收信人。是的,最后的故事很普通,很没有张力,很简单。但我很喜欢这个普通简单又没有张力的故事,所传达的那种主题,所蕴含的那种情感,因为它充满着希望与未来我很喜欢,这份温暖,隔着万水千山,送到了大家的面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紫罗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