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下,中央美院中法艺术学院录取分数线中法学院校考去哪里准备靠谱呢?我看到有个叫艺雀艺 术史论的机构,这个教的好不好?

上月18日,王欣的新书《模山范水》在群岛BOOKS举办了一场沙龙。其中的一些内容应该可以回答题主的问题。文字:《模山范水》沙龙六人谈:什么是当代的园林?视频:《模山范水》新书沙龙丨王欣、金秋野、鲁安东、庄慎、曾仁臻、吴洪德_哔哩哔哩_bilibili金秋野:这些年,我们远远观望对方在园林方面的研究进展。而研究园林到底是在研究什么?我们希望通过语言去捕捉它,通过实践、文字等去接近它,我们也可以亲身进入去体验它。但园林是与它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直接相关的。从人类学的观点,是谁在那儿生活?发生了什么事情?节庆怎么布置?日常怎么安排?我们不得而知。但如果非得要用年鉴学派的眼光去复原生活场景,并以代入的方式接近它,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园林是什么,因为时代变了,语言变了,永远也不能再造。这是我的一个基本判断。所以我们必须讨论园林的抽象意义。其实王欣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比如王欣提到陈其宽的这幅画,从画面来看,仿佛苏州就存在于画家的心中。因为他非常自然的再现了苏州高密度的生活场景。这也是东亚城市生活情景的共性。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个好的发展模式,因为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情感和灵魂,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空间中加以表达:小到一个私人空间,大到一个公共空间,更大到一个城市,不断填充不同的内容,以形成不同的质感。因此城市内部空间会形成无数的“褶子”(借用王欣之前的说法),从而使城市深不可测。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也可以是园林,园林作为一种空间模式,有其普遍性的示范意义,而不只是逝去年代私人趣味的稀薄回声。陈其宽 绘画作品童寯曾说,没有花木,亦成园林。我们可以试着推演一下:如果我们把网师园里边所有的花木全部砍掉,还成园林。童寯是这个意思吗?或者说我们把什么东西留下它仍旧是园林;什么东西去掉它就不是园林了,等等。这些做法或想法的终点在哪里?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采用置换法,即把花木、假山、水体、地坪高差、房子等置换成别的东西;我们还可以把内外反转,看看园林的核心是什么?所谓的“没有花木”也许就是抽象一步。园林到底可以抽象几步?这是我一直追问的一个问题。王澍说,“以园林为方法”。我借用之:“以园林为参照”。近些年通过研究,我逐渐发现西方一些现代建筑师们在其作品里也不自觉地实践园林的核心价值。主流的建筑史没这样写过。假如我们以园林为参照,反过来看柯布、康、斯卡帕、路斯、巴瓦等,他们的作品也可被理解为园林实践。园林与非园林,可能就是个维度或空间信息上的差异问题。也就说我们还是能够以某种方式去定义或者发掘一种与现代建筑语言完全不相违的,而且是大家共同认可的一种园林思维,一种空间体验。如果这套语言存在的话,那么鲁安东刚才提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他说我们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用现代建筑解释园林,仿佛是一条死路,现在正在另辟一条路,用一种情景式的方式融入文化共同体中,一个由中国文人打磨了数千年的、诗意的文化共同体。 杰弗里·巴瓦:德·索萨之家在我看来不是这样的。甚至说我们可以绕过这样的语言陷阱去寻找完全非符号化的、完全去修辞的一种“干净园林”。它存在于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里,只要你努力去发现园林的基本架构,你会发现没有花木也是一样的。没有花木之后,没有假山也是一样的,所以我不迷恋叠山理水这些事情。因为这些事情的存在好像在自然和文明之间,西方和东方之间,古人和今人之间设置了一条鸿沟。似乎在说,不学会古文,就没有办法理解园林。其实语言是可以相通的,但是必须找到古人和今人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否则,我们不可能被世界接纳,也不可能在下一个时代,把园林融入到建筑设计里。这也验证了柯布说的一句话:“一切外部都是内部”。当你仔细读《走向新建筑》,柯布在写希腊悲剧诗人住宅时讨论的恰恰就是我们今天探索园林的时候所感受到的。这里就可以忽略花木的问题了,因为一旦有花木,事情就回变得更加复杂,比如,它是什么花木?它每天长几寸?如此园林就会变成一个特别具象的、每天都在变化的、捕风捉影的东西,哪怕我们再重视我们的文化基因,也必须寻找通用的语言来描述园林,这一点至关重要。鲁安东:当代园林实践面临的一大困境,就是我们在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初发明的一整套把园林嵌入到现代主义的认知框架,包括景、游、动观和静观,本质上都还是现代主义的成果,同时也成了一个知见障。80年代,可以通过文学、解释学等去理解原真的园林,但是在建筑学层面并没完全解除这个障碍,或者说没有找到一个替代性的思路,还是在延续现代主义的体系。正是因为当年这个系统很完整、很自洽、跟建筑学很兼容,所以我们如何找到一个新的途径在建筑学内部讨论园林就变得非常困难。王欣的工作是很当代的。园林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于园林主人的一个自画像,园林中的建筑就如同今天自拍一样,其实他坐在那儿并不是为了观景,而是想象自己正在被看——园林主人在利用园林场景进行自我表达。因此,园林作为一个人的主体表达就不完全是美感,它还包括了文化的、政治的、伦理的各种因素。比如我们会向往高和远,其实我们并不是为了物理的高和远,而是为了自己觉得自己很高、很远,是一种对于现实的拒绝和批判。所以它带来的一种快感也很不一样,自己躲在高楼中是一种拒绝的快感,拒绝了各种世俗。这样的体验是园林体验中重要的部分,但是这种体验在五六十年代我们建立的对园林的转译中,深层的文化经验跟空间关系被合在一起而被简化、遮蔽了,我们留下的是纯粹的空间经验,去除了潜在的伦理价值等等。我认为王欣回到了对肖像式空间的探索上,这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对于如何通过园林这种物质情境,塑造出自我的表征问题的探讨。我认为王欣的探索确实构成了对于之前的现代主义园林的设计范式的一个突破,是很重要的一个新探索方向。此外,刚才庄慎讲到的“情趣”也让我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我觉得光是情趣还不够,例如文人会认为一枝花也很有情趣,但仅仅是一枝花、一只鸟的情趣,用来描述王欣就不太够。我认为王欣潜在的一面是很建筑的,因为在他的作品中有几个反复出现、甚至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梦魇”般的元素。首先是“船”,王欣的很多作品与船的意象有关。我在想为什么船就很有趣呢?也许本质上,船就如同我们说的高、远的象征,船是一种floating,是一种跟世界无关,是一个内向的世界。但同时船又是可居的,居很重要,它是一个很特殊的生活空间。“船”是一个王欣会潜在回归的意象,当他需要进行形式输出的时候,他就会回到“船”。我认为王欣会觉得“船”这样的输出会让他觉得舒服或者达到一个稳态。除了“船”之外,他在讲座一开始提到的“屏风加台”的形式,也是一个他会不断回归的意象。在王欣的研究中有这样几个意象,也是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设计语言,但我觉得这种语言是一种文化识别出的经验片段,这些片段成为了他工具层面的一部分。而如果王欣只是单纯的文人,则无法识别出这种带有操作性质的文化碎片。这些意象是我觉得是很有趣的。然而这个事情会不会太建筑,我还没太想好,它可能会是有点建筑性。但是也反过来说,建筑作为一种我们在茫茫的生活世界中找到一个稳定的组织单元的能力,我认为这个能力在王欣的实践中体现的很明显。当然我认为这个组织单元本身是有情趣的,同样也是这个梦境中的回归。我觉得王欣的梦是可以做梦的解析的。庄慎:传统园林跟我们的文化息息相关,园林中有相当一部分体验本应是人的基本认知,如我们都能感应理解“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这样情怀——物理距离将人们隔离,但思绪反而会填补、穿越距离把他们更紧密地连接起来。这样情感作为人的一种共识,实际上是存在于我们天然进化来的机体和认知中。如今由于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使我们相隔半个地球,微信也可以秒回,但有意思的是这些反而弱化掩盖了上述那种我们的天然本性。王老师的很多作品是在提示:创造一个空间,旨在打破我们的日常体验,或者突破我们习惯思维,而带来顿挫、差异感,提示我们跳脱出现有的情境重新思考、审视我们的生活。王老师的工作也让我们重新审视现有的习惯性方法,我们是否可以创造一个既拥有现代的生活思维,同时与历史文化保持联系的园林?鱼山饭宽:听了王老师的分享,我想讨论一下室内的风景。造园始于“相地”,而营造的最终是落脚在“风景”这个词,即我们所营造的是什么样的风景,如何去欣赏这一风景。对于一个室内的场地,自然的风景很难发生。童寯说过,没有花木也可成园,因为园林本身的结构空间特征有很强的辨识性,但是花木代表的是一种比较具体的物象。而风景中还有类似天光云影、风云雨雪这些流变的难以捉摸的东西,他们经常不太具体,却也是构成风景很重要的部分。我所理解的造园,包括观察董豫赣老师的一些造园作品,在室内首层或高楼的楼顶中造园有着很大的区别。一个是接地,一个是接天,接地意味着植物与大地自然产生联系,接天意味着天光云影风雨还是能进来,它们还是有着可以生发“自然”的条件。但如果是在高楼的中间层,如王欣老师的某些室内项目,上不接天下不接地,捕获自然就变得很难。那么在这样的室内如何界定风景这个词?我们理解园林这个角度是不是不一样了?今天听完王老师的讲座之后,我觉得风景也可以是文人内心所想象的风景,一种更纯粹的心象。这是一种很棒的尝试,除了《园冶》所定义的自然风景,我理解王欣老师的风景更多是生活方式,像“卷帘邀燕子”一样,是一种生活行为方式所覆盖的形式的关系。如床榻、屏风、曲折路径的踏步、小桥等构成的园林生活方式。但是它与常人认识的风景不太一样,这种风景是一种相对抽象的生活方式的风景。这一层是需要有类似共通生活经验的人,才能够很好的理解。我觉得王欣的作品非常像艺术家的创作,从建筑到室内再到家具陈设乃至一个杯碗,好似要把万事万物都和自己建立起一个非常直接的精神联系。这是一种很个人化的表达呈现。王欣老师提了一个很好的角度:我们这个时代缺少一个共通性。历史中造园盖房子,包括材料用法,很多生活习惯大家都是共通的,有限的差异是大家能够理解的,不会觉得违和。但是如今我们在极力地追求多样性和创造力,而部分传统的生活方式,恰是我们不能理解的。从城市、建筑,到室内陈设、家具乃至饮食,古人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和参照范本。今天截取其中的一部分,也许大家也能拿来用。但是也不能忽略背后有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此外我想谈谈园林中的情趣。我们在园林里头理解的情趣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可能有点像王欣老师的设计,它是一种文化生活的方式,是由人的活动所生发的情趣。还有一种是完全由自然所生发的情趣,如几声鸟叫、游鱼的姿态等。但我认为自然中的情趣它也分抽象和具象,具象的就是听觉、嗅觉、视觉等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可具体描绘的,比如树石的姿态等等。还有一种相对抽象的情趣。例如云墙,云墙本身是带点抽象的。它现在经常被当作一个平面符号在使用,与直墙无异,其实挺无趣的。在拙政园、耦园等园林里,有的云墙特别好,云墙蜿蜒于假山,有内外、高低、藏露、断续等关系,并使其中的人产生出入、俯仰等游观姿态。好的云墙表达的是“云山”的居游之意,而非表达云墙这个形式本身,是在讲一种相对关系。这种关系,是流动的,是带入各种身体感受的,很好的诱发了情趣。这样的云墙,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也许在园林里,有关抽象和具象的争论,可以先回到对如何表达“山水居游”之意的讨论。我认为情趣在园子里头很重要,我们理解的抽象和具象,也许可以从情趣的角度去做一个理解,不至于走向极端。王欣:我一直认为自己挣扎在建筑学的边缘,园林专业认为我在做建筑,建筑专业认为我在做园林。杭州的建筑师朋友范久江听我这样说过,他回敬我一句:然而你也拓展了建筑学的边缘。“专业”这个词,把大家做的关于空间的设计工作做了非常简单的、粗暴的划分,而这种断裂性与区分性,原本就不是中国人的方式,我们不能把关于生活的设计与思考切成一段一段的,我们的思维方式出现了问题。回顾包豪斯运动,它并不是简单的心血来潮式的,消费性的要带领大家走入现代,改变人们的生活。在包豪斯运动的初衷是为了新时代的来临做好全面的生活艺术与设计的启蒙。很多人都在问中国要不要有包豪斯运动?我们类比一下,在我们的文化基因里,我们确实需要一场运动,一场关于“园林的运动”。园林是中国文化独特的综合空间叙事载体,是以自然哲学为核心的中国式生活和艺术的包容体和孕育体,是中国艺术多样性共生的土壤和小世界。园林蕴含着原本中国人独特的生存、思考、审美的意趣和方式。所以这个园林的运动不是简单的将园林视为时尚,当做消费品,或者说是大规模去造园林。园林运动应该拥有如包豪斯运动一般的理想和胸怀:为未来那个“诗画中国”做好准备,做思维的接续与革新,做好有关生活艺术与设计的启蒙,做好教育与传习。园林,不能简单的看做一种专业的名词,其实是通过园林的方式来思考一个中国人的问题,通过园林的方式重新启动一个中国人的问题。

2023-01-30 15:17
来源:
艺术史论解析官发布于:山东省
哈喽大家好!
这里是小雀!
很多同学都听说
央美中法学院今年扩招了100人
总共招生300人
但是对这个学校还不够了解
那么,央美中法学院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为什么很多人都说
考央美艺管是条捷径?
且听小雀来给你分析!
01
什么是央美中法学院?
School profile
中法学院是2015年中法建交50周年两国总理在人民大会堂见证签约的唯一文化教育合作项目,是中法合作面向未来的创新型学院。
学院将通过艺术、设计、商业的跨领域合作,在艺术管理、博物馆管理、设计管理、创意产业管理、时尚管理、艺术与高端品牌管理等相关领域建立世界一流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并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文化艺术发展提供创造性的智力支持。
中法学院将通过中央美术学院、法国索邦大学、法国凯致商学院的跨学科合作,建设世界领先水平的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
办学地点:魔都上海
中法学院办学地点设在上海,校区位于上海临港自贸新片区,占地面积263亩,拥有4万平方米的校舍面积,校区位于临港主城区二环带,临近滴水湖,自然环境极为优美。
一期教学主体建筑由五栋关联的建筑群组成,面积近1.5万平方米,是一个集教学、美术馆展览、艺术图书馆等为一体的综合建筑。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
02
中法学院的怎么上课?有什么优势?
School advantage
1.中法学院学制为四年,课程设置为中法双学位课程。
学生在完成各项课程,成绩合格,可于第三学年课业结束合格后获得法方院校本科毕业证书。第四学年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颁发中央美术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中央美术学院学士学位证书和法方学士学位证书。
2.学生在第三学年可申请赴法国凯致商学院学习,赴法学习需具备相当的法语交流能力。不申请赴法学习的学生仍在上海校区学习,并与赴法学习学生获得相同的毕业证书和双学位证书。
3.中法学院将开设专业的英语和法语语言课程,以帮助学生适应法方院校开设的英文或法文授课的专业课程。
4.中法学院采用中文、英文、法语授课,中文课程(含国家规定公共课)约占60%,外文课程(均为专业课)占40%。
5.根据中法学院中法合作院校的协议,中法学院学生在第四年获得中法双方本科毕业证书和双学位文凭后,可在第五年直接申请索邦大学或凯致商学院不同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二年级课程,研究生二年级(M2)课程学习、考核、毕业论文撰写需使用英语或法语。研究生二年级课程修满,成绩合格并论文通过,可获得法国合作院校的硕士学位。
6.申请获得法国合作院校第五年研究生二年级课程资格的学生已经不是中央美术学院注册生,将依据法国大学的相关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国留学的相关规定办理出国留学手续。
03
中法学院合作院校怎么样?
Cooperative school
合作院校——索邦大学
巴黎索邦大学前身为巴黎大学语言和人文学院,巴黎大学(Université de Paris)创立于9世纪 ,与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并称世界最古老的大学,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巴黎索邦大学以文学语言及人文学科见长,是全法国最大的文学和社会科学的大学。它拥有历史悠久的校园建筑,巴黎的左岸拉丁区正是因索邦大学的人文艺术气息而闻名全球。2010年世界QS人文艺术学科大学列第13位,是前15位里唯一的非英语系国家大学。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声誉排名中索邦大学位列全球前50位,高居全法第2。
合作院校——KEDGE商学院
法国KEDGE商学院是由法国两所知名的商学院,波尔多高等商学院(BEM) 和马赛商学院(Euromed Management) 于2013年7月合并而成。合并后的KEDGE商学院成为法国最大规模,管理学研究排名前二的商学院。在2019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法国KEDGE商学院在工商管理研究领域位居全法第二,管理学专业领域位居全法第四。在2020《观点报》中学科排名中,凯致商学院的国际工商管理学士排名全法第二。
合并后的KEDGE商学院成为法国最大规模的商学院,尤其其管理学研究在法国,乃至世界商校领域都处于领先位置。在法国《巴黎人报》(Le Parisien Etudaint)发布的2019年本科项目排名中,法国KEDGE商学院的本科项目荣登榜首,这是KEDGE商学院连续第六年获此殊荣。它保持了与法国精英商学院协会(Chapitre des écoles de management)的隶属关系,同时获得了三大国际商业教育的认证,即AACSB,EQUIS和AMBA认证。
04
中法学院合作院校怎么样?
University situation
中法学院有哪些主要课程?适合什么样的学生?
中法学院四年的主要课程为:
英语(主修)、法语(辅修)、视觉基础与创造性思维、视觉艺术基础、中国美术史、世界美术史、艺术理论与批评、视觉艺术文化、艺术管理学、美术博物馆学、艺术商业管理、展览史与展览管理、艺术与设计:文化差异与身份、当代艺术策划的艺术:历史与实践、亚欧建筑遗产管理的跨文化历程、艺术市场、经济学基础、政治学基础、金融学基础、战略管理基础、信息系统、营销学基础、导论:从艺术到创意产业管理、文化产业战略营销&娱乐与休闲营销、中欧比较研究:文化产业营销(合作授课)、创造力与设计思维、中欧比较研究:创意品牌(合作授课)、艺术商业、中欧比较研究:视觉艺术筹资(合作授课)、文化遗址与博物馆营销、中欧比较研究:文化遗址与博物馆筹资(合作授课)、设计史、当代设计实践、案例研究:奥赛博物馆营销、团队策划与实施、当代文化政策与艺术法、艺术与文化经济、中国及西方艺术概念、当代艺术中的现代性等。
所以,如果你对于艺术史、艺术展览感兴趣,喜欢读书,将来想从事艺术行业,而且文化课又不错,那么这个专业将非常适合你!
05
中法学院好考吗?
Test difficulty
就目前来看,可以说是央美最好考的专业。
1.招生人数多,上岸几率高
艺术史论专业招生计划人数多,今年扩招了100人,共招生300人,相比其他专业人数较多。央美只能报考1个专业,选择艺术史论方向的专业,相对竞争激烈的造型及设计、城院专业,报名人数相对较少,录取几率也高。
2.投入时间少,0基础门槛。
央美艺术史论方向内容简单易懂,入门快,仅需一个月即可达到应试水平。央美艺术史论冲刺班课程时长27天!线上授课,减去多余的时间费用,专心冲刺央美。23年央美艺术史论校考于2月19号举行,距离还有1个多月的时间,联考后准备校考完全来得及!
3.文化水平好,适合来报考
22年央艺术史论方向的专业录取采用专过文排,按文化课相对成绩排名录取的方式,如果你的文化水平过关,对艺术史论感兴趣,完全可以尝试备考艺术史论冲刺央美!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感谢邀请~ 初中就开始考虑大学了吗,哈哈哈哈还挺早的,你现在初中,那你考高中是也要通过美术艺考吗,然后考一个美术高中?这是一种方法,或者就是正常考高中,然后等到高二开始去校外找画室集训,这两种是都可以的!
还有就是想考央美,一就是中考考央美附中,或者高二去北京集训哈,想考央美去北京集训还是很有必要的!川美在重庆集训当然更好了,不过不像考央美非去北京不可那样。
后续有其他问题都可以来问我,画面问题,画室具体选择都可以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央美院中法艺术学院录取分数线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