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十大殿堂级歌手乐坛和香港乐坛相比,为什么说台湾十大殿堂级歌手乐坛的地位更胜一筹呢?

台湾影坛起步较早,到了90年代已进入颓势,还夹带了当地政治原因,整体影响力不如90年代的香港电影,如36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电影《一代枭雄曹操》,我怎么就搞不明白这么烂一部电影,男主角怎么会得奖。28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没有什么名气,当年屠榜金马奖的《阿飞正传》却大大滴有名。尤其是香港90年代有成龙、周星驰这样的怪物,一向注重文艺片的台湾顿时落了下风,况且文艺片领域还有王家卫这样的劲敌。当然,影响力有多样评估标准,知名度和传播程度不等于影响力的全部,风格、技巧、艺术的影响力也很重要,这点就有些难以评估,简单来讲商业方面好评价,艺术方面却说不清楚。台湾90年代许多经典电影知名度都不广,预计整体影响力是不如香港,香港当时的商业与艺术电影都处于巅峰期。这其实是个发展阶段问题,香港在影视方面起步较晚于台湾,台湾比香港更早进入颓势也合情合理。音乐方面,两者起步差不多,源头都是旧上海曲,香港流行音乐起步于市井,辉黄二仙沧海一笑,铁塔凌云望不见欢欣人面,很早就打下流行音乐基础。台湾音乐戏曲曲风流行的更久一些,貌似大量翻译欧美、日韩歌曲的时间也较晚一些?(感谢中岛美雪、玉置浩二等日本作曲家)台湾金曲奖则在90年才开始举办,台湾在流行方面发展速度较慢于香港。香港乐坛于80年代就创造了新巅峰,达明一派、Beyond严格来讲主要活跃于80年代,草蜢虽组队较早,但活跃于90年代,90年代又迎来全国家喻户晓的四大天王时代。当时台湾的流行音乐不免处于劣势。况且,当时罗文、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林子祥都还很能打。尽管李宗盛、周华健、陈淑桦、赵传、伍佰、陶喆那帮人在90年代也很硬,但可惜90年代歌手不仅要靠实力,还要看长相,赵传实在太丑了.......张信哲虽然是颜值担当,你靓仔得过黎明咩?不过情况没有持续太久,台湾到了90年代末至00年代初才是流行音乐高峰期(同时也是翻译外国歌曲高峰期)。况且不久,台湾出了一个名为周杰伦的怪物,双方陷入势力均衡的状态。而香港巨星罗文、张国荣、梅艳芳相继陨落,乐坛一路走下坡,直至今年那些不堪入目的电视台音乐颁奖礼,被嘲讽香港乐坛已死,未免令人感到唏嘘。话虽然此,也很难说香港90年代就胜于台湾,因为当时不少香港歌曲出自罗大佑、黄舒骏等台湾音乐人之手。你以为左宏元早已过时,耳边却响起了“喝河何~喝河何!喝河何~喝河何!”有人也许没听过凤飞飞的歌,可起码得听过邓丽君的歌,邓丽君许多歌曲都出自左宏元之手。你说“天才”黄家驹能算90年代代表音乐人吧,可台湾不还有“鬼才”郑智化和“魔术师”张雨生么?从影响力判断,香港流行音乐可能传唱度会更广一些,台湾音乐整体有些曲高和寡,影响力深远的作曲家多一些。但当时港台音乐两者紧密交错合作,已经很难分清楚到底谁在流行音乐方面占有主导影响力,有不少香港歌曲一去查发现是台湾人做的,或者说与“滚石”有关,比如著名的90年代名曲《难念的经》,曲是由周华健、李庭匡两台湾人所完成。《皇后大道东》则由罗大佑为编曲。台湾最终会出现周杰伦不是偶然,跟台湾音乐原有的音乐制作底子有很大关系。倒不是当时香港作曲不行,毕竟卢冠廷当时还很活跃,什么?你说对这人不熟?你看过《赌圣》、《大话西游》没有?主要是香港早一辈作曲家逐渐淡出,趋势上可能不如台湾。比如黎彼得都跑去《唐伯虎点秋香》演左青龙右白虎,刘以达演梦遗大师,谁能想到两人曾是香港作曲大师?还有刘以达的搭档黄某因为某些问题微博被封,现已不可描述。还有蒋志光在《逃学威龙2》演史老师,周星驰当时除去喜欢张学友,应该很喜欢蒋志光吧,后来还在《家有喜事》翻唱《相逢何必曾相识》。我觉得香港音乐衰落的主要还是歌手和创作歌手方面减少,现在大多香港歌手转职为中国歌手向大陆发展,单纯以香港本土风格为主题的音乐自然就少了。这么说起来依然很笼统,因为台湾和香港音乐还有大量可道之处,彼此拿出其优点来长篇大论几十万字,也难说得完整比较当时双方优劣。以上提到人物,大多都可以专开一题讨论他们的影响力。附录几首个人歌单:《大海》,1992年,张雨生演唱,陈大力作词,陈大力、陈秀男作曲,Ricky Ho编曲。《大海》粤语,1993年,钟镇涛作词。《长城》,1992年,Beyond演唱,刘卓辉作词,黄家驹、梁邦彦作曲。《水手》,1992年,郑智化演唱、作词、作曲,陈志远编曲。粤语版,不可描述.......《相逢何必曾相识》,1990年,蒋志光、韦绮姗演唱,蒋志光作词与作曲。《心太软》,1996年,任贤齐演唱,由小虫作词、作曲。《一起走过的日子》,1991年,刘德华演唱,梁小美作词,胡伟立作曲。《男儿当自强》,1991年,林子祥或成龙演唱,黄沾填词,谱曲为古曲《将军令》,鲍比达编曲。《美少女战士》,1994年,周慧敏、王馨平、汤宝如演唱,向雪怀作词,黄尚伟作曲。《梦里是谁》,1998年,王馨平演唱,梁立人作词,黎小田作曲。
2012,或者说2014年以前,必然是台湾最好,香港流行乐一直比不上台湾,并且在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早早衰落;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确实出了很多音乐人才,但基本上都是在台湾出道,本身唱片工业其实并不是很强;大陆则是发展太晚,唱片工业太拉胯。2010年之后,华语唱片工业彻底走向凋零,这个时候台湾依靠底蕴依旧领先,但随着网络化时代不可避免地到来,台湾颓势渐显,曾经的天王天后要么降低发专频率,要么到大陆发展。至于到了2014年之后,华语流行音乐迅速经历了从芭乐到民谣到说唱到电子化的转变,尤其是近两年开始向独立音乐人方向发展。从2010到2021这十年,可以看做是华语流行乐从音乐类型到制作层面的一个大变革时代,这中间必然出现了许多乱象甚至可以被称之为畸形的怪物。这个时候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中心逐渐转移到了大陆,但因为大陆音乐教育的滞后,导致了群众与音乐发展的脱节,于是出现了两条发展线。一条是随着互联网让更多曾经不听音乐,或者音乐素养相对没有那么高的人开始听音乐,因为人对音乐的接受程度是逐步提升的,不可能一下子提升特别多,所以出现了所谓的喊麦和网红歌曲。另一条就是主流的流行音乐圈,因为唱片工业的彻底衰落,以及网络造成的信息茧房,开始走向了独立音乐人时代。从独立音乐人时代开始,其实很难说大陆和台湾到底谁更强了,甚至于我个人,仅仅是个人觉得,也许大陆在类型多样化方面要走的更远一些。这里不讨论香港,香港在这里进一步衰落,大量香港音乐人北上大陆,留在香港的寥寥无几。今后华语音乐的几个趋势:1.制作优秀的单曲或者数字专辑会越来越多,但像曾经一样火出圈人尽皆知的金曲会越来越少;2.优秀的音乐人会很多,但不会再出现曾经那样国民度爆表的天王天后;3.随着电子化的普及,以前许多幕后的音乐制作人会走向台前,人声在音乐中的重要性会减弱;4.网络歌曲会继续迭代发展,但要赶上与主流流行音乐发展程度,个人觉得比较悲观,这取决于政策,环境等各类不可控因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湾十大殿堂级歌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