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原创歌曲买卖网的流程能告诉我一下吗?

卸腰,现在的音乐市场大致分三种情况:1.作曲、编曲和演唱都是一个人。之所以推崇原创歌手的原因就是因为这种歌手太少了,少部分人甚至连五线谱都不认识,大部分人只认识简谱,至少我身边大票的底层歌手是这种。而不会写作又想当原创歌手的人怎么办呢,当然只有买别人的版权啦。歌曲版权的解释包括财产权利:表演权,复制权,广播权,网络传输权等;精神权利: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通常我们说的歌曲版权主要包括录音版权和词曲版权。价格由几万到几百万不等,只有价钱不够的,没有买不到的,买了之后随便改都不会有人追究。2.作曲和演唱是一个人,编曲是其他人。这类歌手所谓的作曲,其实仅指单旋律的创作,就是歌手随便哼一段单旋律记录下来,然后扔给录音师,最后由本人唱出来。那是不是只要会简谱,随便哼一哼写一下,然后甩给团队,我就可以说我是“原创”歌手了?就单旋律我一天能写上百首,那这种原创歌手可太不值钱了。其实原本作曲的含义是应该包含编曲的,可是现在的人为了标榜自己是原创,就弱化编曲人的存在。实际上一首歌曲的成功,编曲才是最重要的,里面包含了配器和声甚至旋律的修改,一首歌曲完整的写作应该是一边创作旋律同时编曲,让旋律和歌曲的风格达到统一,这个过程会花费很长时间,短则一两天,长则一两周,而这个过程通常是由编曲人完成的,我可不认为那些连五线谱都不认识的歌手会编曲。可是外行人也不知道,所以很多人觉得某某“原创”歌手好厉害,要我说编曲的人才厉害。3.演唱是由歌手完成,作曲编曲都是由录音团队完成。这类歌手比第二类坦荡,没有标榜自己是原创歌手,这一类的歌手通常是在演唱方面有极高的造诣或具有独特个性的人,也就是说只有他(她)能唱。不过我觉得悲哀的是,大多数人虽然知道某某歌曲不是歌手原创,但是也并不会去了解是谁写的,那些默默在背后付出的人都值得我们尊重。
哈喽大家好,我是廖俊涛~~今天忙里偷闲来回答问题喽~首先想表达的一点是音乐创作的本质是无需学习的,它跟创作者本身的主观审美与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关。那为什么市面上会有如此多与音乐创作相关的教材以及文章?其实跟做菜很像,有无数的食谱供你参考,你可以花大量的时间去模仿和练习,甚至把食材和调料的比例精确到几乎一模一样,但最后做出来的菜也并不见得一定是自己喜欢的口味,我喜欢辣一点,可能就多放点辣椒,甜一点就多放点糖,也可以做一些减法,这些过程只是“练练手”而已,到最后“创造”还是需要靠自己。确实,当我们相关的知识储备不够完善时,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拓展自己的“眼界”。看一本书(或听一首歌),主要学习的是作者的思维模式、表达方式,以及前辈们总结出的经验。也就是说,书本上交给你任何与创作相关的知识,永远都只是基础。基本功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的,但基本功的深浅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创作水平,我没听说过读万卷书写万首歌这个道理,我认同经验的认知,也就是前辈们所总结的一些音乐大师或天才们创作的原理,但有时候会不会只是作者无意读者有心?基本功扎实固然是好事,但我们一定要避免用力过猛,不能因为以前我只会两三个和弦,然后经过多年的努力把该学的知识都学完了,然后后面的创作恨不得两个小节十二个和弦……这个跟耍杂技有什么区别,和声体系的复杂性和简化,从古典音乐到布鲁斯、爵士乐,然后到披头士,再到现在的流行歌和电子乐,已经体现得差不多了,为何要难为自己和听众?有的人会说,既然和声体系都被整理的如此完善了,那这个时代就没有所谓的创造了。当然,一切音乐你要用理论去解释那都是解释得通的,就像自然科学一样,它就摆在那里,只是需要我们在时间轴的推动下慢慢的去发现。如此来看的话,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创造者,我们都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都会有一个主题,然而和声框架奠定它情感色彩的基调。说了这么多没用的,只是想告诉大家学习的重要性,但也不要被理论所束缚。同样,作为一个年轻的音乐创作者,也给大家分享一点自己的经验吧(以上发言都没有多少实际用途,仅供大家参考)其实,我自己写歌在不同时间段也有着不一样的过程。在这里顺便给爱音乐和爱听歌的朋友们聊聊,大家现在都很爱点评音乐,这是好事,但对于一个成熟的创作者,不要轻易用有没有进步去评价他的作品。一是因为对于作品而言(泛指以词曲为主的作品),没有所谓进退步的参照物,进与退,一般来说用来针对创作者在某些领域的技术,比如乐器声乐和理论,从作品本身是无法判断的,大多数人在评价一个作品的时候也是建立在自己感性的审美上的,而且艺术作品这个东西,哪儿来这么多不进则退啊!二是对于创作者,问一问大家,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被人发现在进步?我认为是初学者,所以对于成熟的创作者而言,用进步去评价他的作品是不是略带一些贬义或不理解?这里也对爱创作的朋友们说一句咯,艺术创作的本质是自我讨好!!!!!!好了,言归正传,我第一次感觉自己在“创作”就是在小学,那时候就自己哼一哼旋律。在很早很早以前,世界上还没有记谱法时,人们就是通过口头传播旋律,然后一代一代传下去变成了歌谣,许多民间歌谣没有通过记谱却依然流传至今,这确实也是一个很传统的方式啊。但像我这种记忆力不好,然后当下不会记谱的人还好活在现代,因为……可以用录音机。其实这个方法我现在也会用,有人就说到:“廖俊涛!你不是学音乐的吗,怎么学了这么多年还再用这种方法,写下来多高级啊。”……灵感总是一闪而过,它甚至比你错过一个爱人还要容易,录下来肯定会比写下来快,所以大家也可以这样先试试。不管是器乐还是人声,都可以先录个大概,然后一点一点调整再写下来。因为并不是所有人生下来就具有绝对音高,或者像莫扎特一样脑子里面住着一个交响乐队。。。这是属于我的第一条旋律,然后我就从此走向了“创作”这条不归路。后面会乐器了,就边在吉他上摸索边写歌,那些年不会几个和弦,都是先出来一个旋律线,然后手指在琴上去摸出几个和弦搭上去。这导致了我摸出了很多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和弦,所以理论还是很重要的。再后面就是上大学后,随着听的歌越来越多,学习了一些基础理论过后,就开始在电脑上用音乐制作软件直接做歌,也渐渐开始跳出了以前写歌的框架。我在音乐上的表达欲总是旋律盖过歌词,甚至很多时候我认为歌词是多余的。但确实,文字的表达在这个时代还是更容易被人们理解。先作词还是先作曲?或者换个说法吧,你问我歌词重要还是旋律重要?算了,别扯太远,还是回答上一个问题吧。对我而言,词曲出来的顺序先后都无所谓,也可以词曲同时出来。这个东西因人而异,就是一种感觉而已,你想表达什么,就自然会呈现什么出来。不过据我这些年稀里糊涂不成熟的创作经验来看,词、曲出来的先后顺序确实会影响创作逻辑。就像说唱一样,先有韵脚和flow 还是先有beat ,出来的作品感觉是不一样的(但是听众一般是听不出来的)。还有一点咯,现在这个时代,不用太过于纠结歌曲结构,结构都是玩儿出来的,你自己听起来合理就行了。我自己写歌的周期也是时快时慢,《谁》这首就只用了两个小时就词曲全出来了。《你说得对》断断续续花了大半年的时间。还有一些歌在不断的改改改,相信很多创作者都跟我一样吧。艺术作品代表了创作者的综合审美,但是作品本身不存在多高级或多低级,是用心程度的多与少(包括资本的介入)。呀呀呀呀呀,这段文字是一个不成熟的创作者的分享而已,比我高考作文写的还多。。。。看到这里的朋友也是有心了。么么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原创歌曲买卖网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