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认为,普通人看心理学最好的一本书方面的书有用吗?如果有用,推荐一本?

推荐书,我是专业的。我应该是看心理学畅销书最多的心理咨询师了。我做心理咨询六年多了,也一直在知乎上做心理学科普、平日给感兴趣的朋友上零基础的心理课。因为大家都没有什么理论基础,直接看学术书籍估计会“从入门到放弃”,所以我就看了大量的心理学相关的畅销书籍。再把把有用的书推荐给你们。下面我推荐的书,都是【不看不好意思说学过心理学】的那一类。我给大家直接放上了价格最低的淘b链接,看上了可以直接下单。先来一波军火展示,下面这些是我存货的三分之一。言归正传,如果是想要从事心理相关的行业,我还是推荐去系统学习,看一些专业书籍,本文不展开讨论了。但如果只是入门,作为兴趣了解,可以从以下几本书开始。第一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陷入抑郁的蛤蟆先生通过和心理咨询师苍鹭的互动,探索蛤蟆先生爱炫耀、自卑性格和抑郁情绪的来源,指出童年经历会对人格产生深刻的影响,并阐释如何在心理上实现真正的自我成长,成为独立自信的人。推荐这本书的原因有三,第一是这本书读起来就像个童话故事,讲述了森林里小动物去看心理医生,并且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的过程。很有意思第二是它没有那么多术语,像一本小说,读起来很轻松,但又真实地还原了心理咨询的过程和人的心理变化过程。第三是文中的心理咨询师有时也会犯错误,这点实在是太真实了,我们做这行的太有共鸣了,哈哈。文中心理咨询师苍鹭说的一句话,太戳我了,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蛤蟆先生问他:“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咨询师直视着蛤蟆的眼睛说:“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这就是我内心最真实的声音。第二本《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是一位日本哲学家通过两个虚拟人物“青年”和“智者”的对话,向我们展示著名个体心理学大师阿德勒的哲学观的书。阿德勒是和弗洛伊德同时代的人,名气不如弗洛伊德,但是他就像特斯拉与爱迪生的关系一样,生不逢时,是被埋没的智慧大家。这本书真的令人震撼。你是否能够想到自己的愤怒只是为了你的目的服务的?你是否能意识到很多心理问题只是人实现目的的方法?你是否发现自负的本质就是自卑?你能否看穿别人的期待是在绑架你?这本书会给你所有的答案。里面有一段我印象极为深刻,可谓醍醐灌顶: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把他人的幸福看作“我的失败”,所以才无法给予祝福。想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得到人生的答案,务必看这本书。想省事儿的可以和《蛤蟆先生》一起买,可以点这个链接,不过单独买划算。第三本《为何家会伤人》武志红在心理学界的地位不用多说了,这本书在我眼里是武志红所有书中能排进前三的。它讲述了原生家庭是如何影响我们的,以及我们到底应该何去何从。我们谈恋爱、婚姻、教育孩子等等各种方面都无法离开原生家庭的影响。而原生家庭又往往不尽人意。比如,我们寻找伴侣,往往就是以自己理想化的父母为原型去找的。结果我们会发现,每次分手,下次找到的对象竟然和之前的往往还是相似。我们对待孩子,往往会溺爱或者我们的内心只是为了弥补儿时的遗憾而已,却无数次重复着同样的错误。与原生家庭和解可能是我们一生的课题,而这本书就是你的起点。第四本《为何爱会伤人》这本书是上面那本《为何家会伤人》的姊妹篇。如果说在上一本书中,武志红对于我们择偶、组成家庭的问题铺开了画卷,那么这本书就是拿着放大镜去看我们爱情之中的一举一动了。只有发现伤口,才能处理伤口。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有多少夫妻情侣因为不懂心理而遗憾收场?有多少家庭因为无法沟通而支离破碎。如果你对于亲密关系感兴趣。务必要看这本书。两本一起买的话更划算:第五本《亲密关系》这本书,俩字,“绝了”。我看的时候那是一个如饥似渴,拍案叫绝。整本书做了厚厚的笔记。这本书畅销将近20年不是没有道理。情侣关系、夫妻关系给你分析得那叫一个透彻。人们往往会感觉刚开始在一起的时候都很好,可是不知怎的就慢慢疏远了。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你爱情的几个阶段是如何形成的,该如何度过?沉默和吵架哪个更优越?为什么会有冷暴力?隐蔽的报复行为有哪些?你看了这本书,以后就成了戳穿你对象的神兵利器!第六本《非暴力沟通》这是一本简单粗暴地教你如何说人话的书。生活里,看到那种说话不过脑子的人,气不气?自己说话老惹人烦,急不急?很多人都会说,我这个人说话直,你别往心里去!为啥不往心里去啊?这本书告诉你,说话让人不舒服,实际上是你没有学会如何表达自己这个必修课。表达观察而非观点,表达期望而非要求,表达尊重而非评判。我们的语言代表了我们的内心。学会说人话的过程,也是与自己和解的过程。如果想要让爱情长久、亲情永存,就麻溜儿下单吧。第七本《怪癖心理学》说起心理学,大家都会想到那些神秘莫测的心理现象,和那些宛如都市传说般的故事。如果你好这口,那么这本书你就一定不要错过,它能满足你的一切需求。一个人突然疯了,竟然和10年前泡了个澡关系。某位大佬有两个人格,竟然源于自己对于另一个自己的期待。精神分裂咋回事?多重人格咋回事?各种疑难杂症咋回事?这本书都能告诉你答案。看完这本书,和朋友吃饭聊天你就多了说不完的谈资。你也会感叹心理学的伟大与恐怖。第八本《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心理咨询师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他们是不是都像神一样,内心永远没有波澜?永远没有冲突?这本书就是一本把你的预期全都揉碎,然后建立起一个新的帝国的过程。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一个心理咨询师,她遭遇了男朋友的突然分手,却还要强颜欢笑去给别人解除痛苦。内心无比煎熬又手足无措,更像是一个普通人。她也会去找心理咨询师倾诉痛苦。也会失眠流泪。这些行为也许会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可是正是因为心理咨询师也拥有普通人的一切情感、也会经历普通人的一切遭遇,才能够真正实现人性的共鸣。这才是一个人啊!而心理咨询师也会从来访者身上学到太多太多。里面有一段我很震撼:一个身患绝症的人告诉咨询师,她知道自己要死了。咨询师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她,而她却告诉咨询师说,你不用安慰我,你只要在我生命的最后时刻陪伴我就好了。我是个病人,但我也是一个普通人,请你务必不要另眼相待。这是一个关于平凡、尊重与生命的书。它是我们人生的礼物。第九本《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神作。200万册不是吹的。积极心理学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的巨著。焦虑该怎么办?抑郁该怎么办?失眠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这本书将给你最科学的答案,它会告诉你,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没有用的。什么是可以努力的,什么是必须放弃的。里面还有各种各样的自测量表,评价你的各种情绪水平。绝对是一本最为通俗却又万分严谨的好书。如果你身边的人或者自己感觉有情绪上的困扰,那么这本书是你一定要看的。今年再版了,封面如下:第十本《象与骑象人》为啥道理我都懂,但就是过不好这一生?为啥我无比拖延,越着急越不想干?为啥有些事我说不出原因,但就是无法接受?这本书告诉你答案。我们都以为自己才是这身体的主宰,如果还这样想你就错了。我们的大脑深处,有一头强壮的大象,而我们的理智只是骑在上面的小孩。你以为你能控制大象的时候,就是大象把你按在地上摩擦的时候。所以,什么事是你能勉强自己的,什么事是你再怎样努力都没用的?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以上就是我分享的全部书籍,心理学方面,有什么想要问我的,大家可以随时点击下方标签交流。关于我:Leo老狮,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督导师、职业生涯规划师(国家8所权威机构认证),社科院/斯特灵大学博士。公号『顿悟者计划』联合创始人。一个致力于给世界增添光明与温度的人。
此书通俗易懂,对我们的生活和思想都有莫大的帮助。我就书中的第二章《社会中的自我》为例,介绍此书。世界上有三样东西极其坚硬:钢铁,钻石,以及认识自己。——本杰明·富兰克林对于人类来说,没有比自己更有趣的话题了。 我是谁?我的想法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我会做出这样的行为?《社会心理学》为我们逐一作出解答。一个人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自我。你知道自己是谁,了解自己的感受和记忆,比如:你认为自己是高的、胖的、聪明的等等。自我的概念不仅包括我们是什么样子,还包括我们可能会成为什么样子,即可能的自我。可能的自我包括我们梦想中的样子,比如富有、苗条、受欢迎的自己。同样也包括我们害怕成为的样子,比如失业、被人讨厌、成绩差的自己。这种可能的自我会激发出一种我们渴望的生活愿景,对我们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或促使我们努力避免成为自己害怕的样子。我们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聪明、富有或漂亮?一种方式是通过社会比较。通过与周围的大多数人比较,在村里,你年薪5万,是富有的,但在一线城市,年薪5万却是贫穷的。在高中,你成绩名列前茅,但在清华大学,你成绩却是中下的。这就好比放在小池塘里的鱼看起来会更大一些一样。当别人贫穷时,你就觉得自己富有;当别人迟钝时,你就觉得自己聪明。因此,我们会为别人失败而暗自高兴,特别是当我们嫉妒的人遭受失败或遇到不幸,因为看到别人失败,我们自己会显得特别优秀。所以,为什么刷太多朋友圈,你会有莫名的失落感?因为圈里的人都秀出最好的一面,你会相形见绌。不要做任何比较!只和往日的自己比。看朋友炫耀,会影响身心健康喔判断自我的另一种方式是其他人的评价。当别人认为我们很好时,我们也会认为自己不错。我们通常感到赞扬别人比批评别人更自在,更倾向于恭维而不是嘲讽他人。因此,我们可能高估了别人对我们的评价,进而自我膨胀。当你腰缠万贯时,周围恭维你的人更甚,夸你英明神武,无所不能,你就是神一样的存在;而当你落魄时,周围恭维你的人变了,他们骂你是个只会玩乐败光所有家产的白痴。你会惊讶,怎么昨天的我是神,而今天就变成白痴。黄渤感叹:自己红了后,周围的好人变多了。如果你想变美或变帅,建议你去广东一趟,因为无论你是高矮肥瘦,所有广东人都会亲切地喊你一声“靓仔”或“靓女”。称赞的话不能尽信,忠言虽逆耳,但有用。来了广东,你会变靓仔,是真的!在我们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我们的自我感觉会持续渗透其中。试想一下,有一天,你穿了一双很脏的鞋上班,你会懊恼(同事们一定会觉得我是邋遢的人),看到同事们低头接耳,你以为他们在取笑你。事实上,同事们大多数都没留意你。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并且高估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这叫焦点效应。心理学家对焦点效应做了研究,他们让大学生穿着印有“美国之鹰”的运动衫去见同学。约40%的大学生确信同学会记住自己运动衫的字,但事实上只有10%的同学会记住。大部分观察者甚至没有发现对方中途出去几分钟再回来时换了衣服。当你上台演讲很紧张,担心观众看到你紧张出丑的样子。但很多研究表明,我们所遭受的这些烦恼,别人经常注意不到,即使注意到,也可能很快就忘记。你的紧张,很可能只有你自己知道。当研究者把这个事实告诉演讲者后,演讲者的演讲质量比以前好了,观众也觉得演讲者表现得更从容了。下次当你担心自己的衣着不得体或表现出紧张或焦虑时,想一下实验的结果:他人并没有你想象的那样注意你有时候,我们会惊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亲戚朋友、兄弟姐妹取得巨大成就时,内心会有莫名的失落感。他们生意失败或贫困潦倒时,你反而会窃喜。因为你的自尊受到了威胁。自尊即我们对自我的评价,就是认为自己是有魅力的、聪明的、将来注定富有和受人爱戴的。亲戚、朋友和兄弟比陌生人更容易威胁到我们的自尊,因为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他们的成就会显得我们的平庸,他们的富有会显得我们的贫困。所以,当亲兄弟之间的能力相差甚远时,他们的关系往往不太好。自尊受到威胁,有好和不好的两面:高自尊(认为自己是很优秀)的人会做出补偿反应,如责怪自己或下次更加努力,这些反应有助于他们保护积极的自我感觉;而低自尊(认为自己很差)的人则更容易自责或放弃努力,进而被击垮。但高自尊的人如果掺杂了自恋,或者掺杂了膨胀的自我感,就会变成大问题。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极度热爱自己。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关心他人,而且经常喜欢插嘴打断别人,他们喜欢对别人品头论足,而不是与人交谈。他们一旦自尊心受到伤害,会具有攻击性,会报复批评过他们的同学。所以,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常常导致许多人际关系的问题。不幸的是,经过数十年来对自我重要性的追踪研究,心理学家琼·特韦奇报告,现在的年轻人表现出更多的自恋。自恋的人追求成名和膨胀的欲望,他们越来越少忠诚的关系和越来越多欺骗和赌博。年轻人“都忙于努力争取自己的成功”,一心只想着自己,而忽视了他人,因此同理心能力降低。同理心能力是指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关心别人的困扰和问题。讽刺的是,那些高自恋低同理心的人反而更不成功,他们的大学成绩更差,工作的成就较低。至此,我们了解到自我的概念和自己的内心想法。现在,我们看看自我的行为。社会心理学家研究指出:每个人的自我的能量是有限的。例如:努力强迫自己吃红萝卜而不是巧克力,或压抑被禁止的思想——随后在遇到无解的难题时会更快放弃。因为努力做自我控制会耗尽我们有限的意志力。但可以通过提高自我效能感(对自己能力与效率的乐观信念可以获得很大的回报)来提升我们的意志力。例如:想象你每天坚持跑步后,你可以获得一副好身材和强劲的体魄。一百多个研究显示,当问题出现时,较高的自我效能感会指引人们保持平静的心态并寻求解决方案,而不是反复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且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更有韧性,较少会感到焦虑和抑郁。如果你想要鼓励某人或自己完成目标,请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当提升自我效能感获得成功后,人们乐于接受成功的荣誉,把成功归结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却把失败归咎于“运气不佳”、“问题本身就无法解决”等这样的外部因素。这种行为是自我服务偏差的效力,即个体倾向于以有利于自身的方式来进行自我知觉。例如:我在数学测验成绩满分,那是因为我聪明。要是分数不如理想,那是因为老师讲课不好或我那天身体不舒服。为什么人总是喜欢把好的结果归因于自己?因为这样能让自己愉悦。但自我服务偏差往往会导致婚姻不和、团队解散。2008年的一项调查发现,49%的已婚男士声称自己承担了一半或大部分的子女教育责任,而认为丈夫做了这么多的妻子仅占31%。这一调查还发现,70%的妻子认为家里的饭大部分都是自己做的,而56%的丈夫则认为自己做饭更多。夫妻双方往往会觉得自己对家庭的贡献更多而埋怨对方,当家庭出现问题时,他们会觉得对方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日积月累之下,往往会导致婚姻不和。同理,乐队成员总是高估自己对群体成功的贡献,而低估他们对失败所负的责任,许多乐队或团队都因自我服务偏差而解散。在婚姻或团队出现问题的时候,停一停,想一想自我服务偏差的效力。人们通过提高自我效能感提升意志力很好理解,但为什么有时候人们通过设置障碍来阻扰自己获得成功?人们在求职面试前彻夜狂欢,在大考来临前疯狂玩游戏而非学习。在败给几个年轻对手之后,网球巨星纳夫拉蒂洛娃承认:“我在比赛时不敢尽全力,唯恐发现尽全力仍被击败,因为一旦如此,就证明我完了。”“全力争取却失败了”要比“因耽搁而失败”(好借口)更让人泄气。如果我们在重重障碍下失败了,我们仍可以维持对自己能力的信任;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成功了,我们就可以大吹特吹,甚至怀疑自己是个天才。这种行为叫自我妨碍,这种行为绝不是一种故意破坏自我的行为,而恰恰是为了维护我们自尊的行为。如果打破自我妨碍?记住乔丹名言——我可以接受失败,但绝对不能接受自己都未曾奋斗过自我服务偏差和自我妨碍都显示个体十分在意自我形象。我们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很在意自己给他人留下的印象,我们总是向周围的观众表演,渴望被社会接纳,这种渴望非常强烈。微博、朋友圈、自媒体的红火印证了这个观点。大家像打了兴奋剂一样在各种平台表现自己,大家慎重抉择选用哪张图片发布,认真思考怎样的推文能引起大家的点赞、留言以及关注。那些拥有更具吸引力的朋友的人,也会感到自己颇有吸引力。非常注重自我表露的人,往往会很累,他们害怕得不到关注、赞赏和留言,一个小小的质疑声足以引发他们勃然大怒。如果他们不为别人表演而只为取悦自己,即关注外在转变为注重内在,他们会活得更自在。学习社会心理学,重新认识自己,也可以更好地认识他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学最好的一本书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