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版】千古第一词帝萌帝李二凤(1~6)

二十、自古能哭无出李世民之右者。二凤多情、深情又长情。他是个很念旧的人。也很爱哭,而且还能把身边的人带着和他一起哭。~二凤想象力很丰富,经常梦见故人,在战场上的睡眠质量一向很高,心特别大。浅水原之战时,梦见邓艾请命做他的先锋。柏壁之战,出门侦察时,小秦王累了就和一个士兵一起,随便跑到一个山包包上一躺,当时还是寒冬腊月,敌军围过来了都没把他吵醒。最终是因为蛇追鼠碰到那个士兵的脸,士兵惊醒后发现敌军围过来了,才把小秦王摇醒的。洛阳之战时尉迟敬德护着秦王突围,之后李世民就躺在古丘上感谢自家将军,也不知道有没有说着说着就睡着了。~光是哭整理出来都有将近八千字,某个水瓶座的男人说不定还真是水做的骨肉~太穆皇后生病时,李世民朝夕都在母亲身边侍奉,不解衣冠地照顾她,母亲所进的汤药,必先尝之。太穆皇后丁忧,他守孝三年,因此憔悴瘦弱,杵着竹杖才能起身。李世民即位后,经过庆善宫,见了里面的情形,哭着对侍臣曰:“朕生于此,今慈颜邈远,无可复追,母亲育我之德,不知如何报答?”说着就放声恸哭,悲不自胜,左右的人都流下眼泪。于是他就在正寝祭奠太穆皇后。~一日到九成宫,李世民梦见母亲,如平生一般侍奉她。不久他就醒了,一直伤心地哭到第二天早晨。于是下诏命有司开仓赈济贫弱的百姓,以此报答母亲。~武德年间,李世民每次侍宴宫中,看着诸妃嫔,就想到太穆皇后去得早,没能见到父亲坐拥天下,有时因此抽泣流泪,李渊看了就不高兴。~贞观四年,杜如晦病重,李世民令皇太子前去探病,自己也亲自去杜如晦家里探望,抚之流涕,赐物千段,见到杜如晦的儿子就授予他官职,所以破格提拔其子担任尚舍奉御。不久杜如晦去世,年仅四十六。李世民哭得非常伤心,为他废朝三日,赠司空,徙封莱国公,谥曰成。他亲自写诏书给著作郎虞世南:“朕与如晦,君臣义重。不幸如晦忽归于天地, 我追念勋旧,痛悼于怀。卿体吾此意,为制碑文。”后来李世民因为吃到美味的瓜,就怆然地悼念杜如晦, 于是就让使者把剩下的那半瓜放在杜如晦灵座上祭奠他。他曾赐给房玄龄黄银带,看着房玄龄说:“过去如晦与公同心辅朕,今日所赐,唯独见公。”于是泫然泪下。哭着哭着,他又道:“朕听说黄银多为鬼神所畏惧。” 命人取来黄金带,派房玄龄亲自送到杜如晦灵前。之后李世民忽然梦见杜如晦,有若平生,等到破晓,就把这件事告诉房玄龄,说着说着就低声抽泣,让人送御膳祭奠给杜如晦。第二年杜如晦忌日,李世民又派尚宫到他家里去慰问他的妻子儿女,其国官府佐都不曾罢黜。终始恩遇,未之有焉。~魏征病重时,李世民再次到他家里看望,魏征穿上朝服和他相见。李世民一看就明白魏征时日无多,抚之流涕,问他想说什么。魏征回答:“唯忧国忘家。”于是李世民就让其子魏叔玉担任朝散大夫,并赐牙,仍派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留宿在魏征家里,随时将魏征的病情报给他听。魏征去世那晚,李世民梦见他,有若平生。等到早上得知魏征去世,他快步过去临丧,哭之甚恸,为魏征废朝五日。下诏赠司空,相卫黎魏洛刑贝七州诸军事,相州刺史,谥文贞。给羽葆鼓吹班剑四十人,赙绢布千段,米粟千石,陪葬昭陵。用车载着灵柩,无文彩之饰,以申魏征生平之志。魏征下葬那天,敕令京官文武九品以上及计吏,一起送至开远门外。李世民在苑西楼望丧而哭,竭尽哀思,令晋王宣敕祭奠魏征。李世民望着魏征的灵柩作诗:“阊阖总金鞍,上林移玉辇。野郊怆新别,河桥非旧饯。惨日映峰沈,愁云随盖转。哀笳时断续,悲旌乍舒卷。望望情何极,浪浪泪空泫。无复昔时人,芳春共谁遣?”他亲自给魏征写了碑文还有挽歌辞。后来李世民依旧对魏征思念不已,遂登上凌烟阁去看魏征的画像,又赋了一首七言诗送去灵前,其辞曰:“劲筱逢霜摧美质,台星失位夭良臣。唯当掩泣云台上,空对于形无复人。”~虞世南去世时,李世民在别第举哀,哭之甚恸。他亲自写敕给魏王李泰: “虞世南于我,犹如一体,拾遗补阙,无日暂忘,实为当代名臣,人伦标杆。吾有小失,他必犯颜而谏。如今他去世,石渠、东观之中,再无此人矣,痛惜之情岂能言说!”不久,李世民写了一首诗,追述古代兴亡之道,既而叹道:“钟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 朕之此诗,又将拿给谁看呢?”令起居郎褚遂良去虞世南的灵帐里读毕,焚诗,望虞世南的神识能够感悟。过了几年,李世民在夜里梦见了虞世南,有若平生。第二日,他下制:“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 德行淳备,文为辞宗,夙夜尽心,志在忠益。奄从物化,倏移岁月,昨因夜梦,忽睹其人,兼进忠言,有如平生之日。追怀遗美,良增悲叹。宜资冥助,申朕思旧之情,可于其家为设五百僧斋,并为造天尊像一座。”又敕令于凌烟阁画其形。~武德七年,薛收病重,秦王派了许多使者前去探问,使者们相望于道。不久,命人载着薛收到秦王府,李世民亲自以衣袂抚过薛收,与他论叙生平,潸然泪下。薛收去世时,年仅三十三,李世民亲自前去哭丧。哀恸左右,又给薛收从父兄长的儿子薛元敬写信说:“吾与卿叔共事,或军旅多务,或文咏从容。何曾不驱驰经略,互诉怀抱? 那时虽然疾苦,每日都盼着他痊愈。谁料一朝,忽成万古!追寻痛惋,更增伤怀。又听说其儿子幼小,家徒四壁,未知如何安置?宜加安抚,以慰吾怀。”于是派人慰问祭奠,赠物三百段。 之后,他命人将学士们的形像都画了出来。李世民叹道:“薛收遂成故人,恨不早画其像!”即位后, 他看着房玄龄道:“薛收若在,朕当以中书令相待。”又曾梦见薛收,有若平生,敕令有司赐其家粟帛。贞观七年,赠定州刺史。~诸王就籓时,李世民和他们分别:“兄弟之情,岂不欲常在一处?但以天下之重,不得不分别了。”说着,他流泪呜咽,许久不止。~长孙皇后去世后,在元宫门外的两条栈道上修了屋舍,让宫人如平常一般供养。李世民看着她写的《女则》,悲伤恸哭着把书展示给近臣:“皇后此书,足以垂范百世!朕非不知天命而为无益之悲,只是入宫后再不能听闻规谏之言,我失一良佐,故不能忘怀!”其后他依旧对观音婢思念不已,在苑中作层观,以望昭陵,曾引魏征同登。魏征说自己看不见。二凤就指给他看。魏征表示:“陛下若是望着献陵思念父亲,臣就能看见,思念妻子,臣就看不见。”李世民哭着拆了望妻台。~准备攻打宋老生时,李渊想退兵,李世民劝谏,李渊不听。李世民又将再次入谏,正好天黑了,李渊已经就寝了。李世民被拦在帐外,他越想越委屈,于是放声号哭,哭声传到军帐里。李渊不得已让他进来,问他哭什么。李世民说:“如今举义兵,进攻就能胜利,而后退军队就会散,若被敌人乘机攻打,灭亡无日,我怎么能不悲伤!”李渊才明白过来。(哭谏追师)(二凤:不让我进去,我就哭,哭到你睡不着觉。)~武德二年,李渊命秦王出镇长春宫。秦王自幼年跟随父亲,起兵后,有时领兵在外,事毕则还,未曾和父亲久别。如今出镇,李世民悲不自胜。李渊告诫道:“汝之于家则父子,出则君臣。父子之道,岂欲分别?但安天下。汝既情深家国,时宜勉之。”后来李渊让他去洛阳,李世民哭着说:“今日之授,实非所愿,不能远离膝下。”言罢呜咽,悲不自胜。~李道玄战死,李世民追悼良久,曾随意和侍臣说:“道玄始终跟着朕,看见朕深入贼阵, 所向披靡,心里也曾仰慕,因此总是身先士卒,他大概是学我吧。惜其年少,竟未能遂其所愿。”说着,就为李道玄流泪。~殷开山去世,李世民亲自临丧,哭之甚恸。赠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谥为节。~李世民为李大亮举哀于别第,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曰懿,陪葬昭陵。~宇文士及病重,李世民亲自探问,抚之流涕。~贞观十四年,李孝恭突然生病去世,时年五十。李世民着素服,为他举哀,哭之甚恸。赠司空、扬州都督,陪葬献陵, 谥曰元,配享高祖庙庭。(举哀,即办丧事时高声号哭)~晋王李治和晋阳公主李明达,自幼丧母,李世民亲自抚养他们。李治每次外出时,晋阳公主必送出虔化门,涕泪而别。贞观十六年七月三日,敕令晋王开始上朝。晋阳公主对李世民说:“兄今与百官同列,是不是将不能在内和我们一起了?”言罢,忍不住抽泣。李世民也因此流泪。(臣子:只是上个朝而已啊,这父女俩哭得怎么好像要和晋王生离死别了一样。)~晋阳公主临摹李世民的飞白书,臣下不能分辨。她去世时才十二岁。李世民一个多月都没好好吃饭,每天伤心几十次, 因此瘦弱憔悴。群臣都劝他,李世民说:“朕岂不知悲伤无益?只是情不能自禁,我亦不知为何。” 于是下诏令有司簿主带着多余的财货,在晋阳公主墓旁营建佛祠。~贞观十六年,段志玄病重,李世民亲自临视,涕泣而别,看着他说:“当与卿子五品官。”段志玄顿首执意请求把官职授予母弟段志感,李世民就让段志感担任左卫郎将。段志玄去世,李世民为他举哀,哭之甚恸,赠辅国将军、 扬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忠壮~李世民听说张公谨去世了,感叹悼念,将为他出次发哀,有司奏言:“依据《阴阳书》,辰日不可哭泣,且又为流俗所忌。”李世民说:“君臣之义,同于父子,情发于衷,安避辰日?”遂哭之。(就为张公谨哭去了)~征高丽时,李世民把所有筹备都委托给岑文本。岑文本蒙受重任,神情委顿,言辞举措,颇异平常。李世民见了很担心, 对左右的人说:“文本今与我同行,我担心他不能与我同返。”到了幽州,岑文本忽然生病,李世民亲自临视,抚之流涕。不久岑文本去世,时年五十一。那天晚上,李世民听见严鼓之声,说:“文本殒逝,情深恻怛。今宵夜警,所不忍闻。”命人停鼓。(恻怛,即哀伤。)~戴胄去世,李世民为他在朝堂举哀,哭之甚恸。派卫尉卿刘弘基监护丧事,下诏令虞世南为他写碑文,赐物千段。他追悼惋惜了很久。赠戴胄尚书右仆射,追封道国公,之后又聘戴胄的女儿为道王妃。~贞观十三年,王珪病重。李世民让公主就第看望,又派民部尚书唐俭增减药膳。王珪去世时,李世民着素服哭于别第,下诏令魏王率百官临哭。(别第,正宅以外的住所)~李世民对长孙无忌他们说:“今日吾生日,世俗皆为乐,于朕却成伤感。如今我君临天下,富有四海,但想再承欢膝下,永无可能,子路怀负米之恨,则吾情也。《诗经》里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怎可在父母辛劳之日更为宴乐!”遂哭泣着落下几行泪,群臣都掩面流泪。~李渊于两仪殿宴请西突厥使者,他看着长孙无忌道:“当今蛮夷臣服,自古未有。”长孙无忌给李渊敬酒,祝他千秋万岁。李渊非常高兴,把酒赐给李世民。李世民又捧着酒杯给李渊敬酒, 流泪说道:“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四夷都依附大唐,皆是奉遵圣旨,岂是臣一人之力!”(贞观宴会灌酒现状长孙无忌:太上皇,我敬你一杯!李渊:四夷臣服,今天高兴,来,二郎,你也喝一杯!李世民流着泪:这都是耶耶的功劳,耶耶,我敬你一杯!李渊:……不至于不至于)于是李世民和文德皇后一起侍奉李渊用膳,并呈上服御衣物,一同家人常礼。李世民又把上好的宝巾递给长孙皇后,皇后拿着梳子为李渊梳理鬓发,亲自给他戴冠。这时,皇后便说至尊年高,白发很多,担心他时日无多。于是二凤和凰后都开始流泪。~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召见李世民说:“近日以来,我差点为谣言所惑。”李世民扑到李渊怀里,号哭不止。(也许把好几年的委屈都发泄出来了。)~李渊被拘入狱,李世民流着泪对他说:“奉国事家,惟忠与孝。如今国乱主昏,尽忠何益?破家绝祀,也非孝所宜。事急矣!便须早建大计,若能成功,当威加天下,不成,犹可在山头望廷尉,岂能于大乱之时,为一介使者所困,就此坐以待毙!”~贞观十三年正月,李世民去献陵朝拜。行至小殿,他下车穿鞋,于阙门恸哭,面向西边拜了两拜,因悲哀过度差点昏倒,几乎不能起身。礼毕,换了袍服,进入寝宫, 亲自捧着饭食,看着父母所穿服饰、所用物什,他趴在床前伤心恸哭。左右侍御者无不抽泣落泪。当时是甲辰夜,雨雪很大。李世民进入陵院时,悲哀地放声哭泣,以至哽咽,百官都哀伤恸哭,这时,雪更大了,寒风暴起, 有苍云出于山陵之上,不久布满苍穹,天地晦暗。礼毕,李世民自寝宫而出,步行走过司马门北边,踏着泥泞走了两百多步,这时,风静雪止,苍云散去,天色放晴。观者私下里谈论,认为此乃孝感天地所致。~贞观十六年十二月,令左监门中郎将齐士员率兵守卫献陵。李世民召见齐士员,看见他,便走下大殿,依旧不停地悲泣,呜咽着对从官说:“近来岁阴道暮,深情无限,我想在正旦这天将所备新衣饭食奉荐园陵。然朕若亲行,便会劳烦扈从。三元之始,家中有吉凶庆慰之礼的,皆重此日,朕不欲劳人,就克制自己不亲往祭奠。”遂命江夏王道宗代行所献之物,李世民跪着将所献之物一起授予李道宗。~贞观十七年七月,李世民让褚遂良读当朝实录,刚读到自己出生那天的祥瑞,就感动得流泪,他说:“朕于今日富有四海,追思膝下,却再无可能了。”于是悲泣不已,命褚遂良收卷。~贞观三年正月,李世民于太庙祭祀,至太穆皇后神主,悲伤恸哭,呜咽不止,趴在地上不能起身。侍卫莫不哀叹落泪。~贞观十六年十一月,李世民到庆善宫,召见父老乡亲和住在宫殿旁的男女老少,一共几百人赐宴。李世民对他们说曰:“朕自幼遭遇隋朝大乱,栉风沐雨、饥不遑食以救苍生百姓,有幸得以未死。如今已过了二十多年了,重回故乡与父老相见。此宫是先皇所居,朕之生处,至此怅然,触目伤怀。”他泪如雨下,沾湿衣襟,群臣莫不哀叹落泪。(真的猛士敢于在数百人面前泪如雨下)~李世民曾对尉迟敬德说:“有人说卿想谋反,为何?”尉迟敬德一听就激动了:“臣要造反是真的!臣跟随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如今还活着,身上都是刀锋箭矢留下的痕迹。现天下已定,竟怀疑臣要造反!”遂脱下衣服丢到地上,露出一身伤疤。李世民见了便流着泪说:“卿再把衣服穿上,朕不疑卿,所以才与卿说,怎么能更加怀恨!”~契苾何力的属下将他抓到薛延陀,带到了真珠可汗的牙帐前。契苾何力席地而坐,随意伸开两腿,拔出佩刀向东大喊:“岂有大唐烈士受辱于贼廷,天地日月,愿知我心!”遂割下左耳,誓死不从。真珠可汗想杀他,被妻子劝住了。李世民听闻契苾何力背叛,就说:“必非何力之意。”左右的人道:“戎狄气类相亲,何力入薛延陀,如鱼得水。”李世民说:“不然,何力心如铁石,必不叛我!”正好有使者自薛延陀来,说了何力的情况。李世民听了就为他流泪,哭着对左右的人说:“何力到底怎么样了?”他立刻命兵部侍郎崔敦礼持节晓谕薛延陀,把新兴公主嫁过去,以求何力归唐。何力因此得以回来,拜为右骁卫大将军。~李世民在《数年帖》里说:“数年来每有征动,虽又事非为己,犹恐百姓有怨。因此废甘泉之游,承酷热之弊,宁可不纳凉,以忍受暑气,也不能为了让自己舒适而劳烦百姓。想汝诚心,惟吾是念,若非孝情深结,谁能以此为怀?省见汝书,潸然泪下,更增感念,善加珍重,遣此不多。哥哥敕。”~侯君集谋反,李世民对他说:“我不欲让刀笔吏辱公,所以亲自审问你。”侯君集最初不承认自己谋反。李世民让楚石具陈始未,又把他与李承乾的往来书信给他看,侯君集辞穷认罪。李世民对侍臣说:“过去家国未安,侯君集确实有功。我不忍置之于法,将乞求留他性命, 公卿可以答应我吗?”群臣争着上言:“君集之罪,天地所不容,请诛之,以明大法。”李世民对侯君集说:“与公长诀矣!而今而后,只能见到公的遗像了!”他悲叹落泪。最终赦免了侯君集的妻子儿女。~李世民给中书侍郎来济写饯别诗:“聊将分袂沾巾泪,还用持添离席觞。”一边拿着手帕擦眼泪,一边劝人喝酒。~李承乾造反后,褚遂良说:“陛下如果想立魏王为太子,应该先把晋王安顿好。”李世民涕泪交加:“我不能如此!”遂起身入宫。~赵节长广长公主之子因为同太子李承乾谋反,伏诛。李世民到公主家里,公主哭着顿首为儿子谢罪。李世民也对着公主行拜礼,垂泪道:“有功者,仇人必赏。有罪者,亲戚咸诛。前王执此以守其国。弟世民也只能因公忘私,有负于姊。”~褚亮致仕还家。李世民行至洛阳,到了翠微宫,赐给褚亮诗词,总有阔别相思之句。亲征高丽时,下诏令褚遂良对父亲褚亮说:“昔兴军旅,卿尝入幕。如今四海无虞,君已悬车。倏忽之间,就过了三十载,难免怀念,谈及往昔,也不知我做得如何?如今遂良将随我东行,想来公于朕,不惜一儿于膝下罢。所以派遂良陈说离别之意,望公保重身体,多添餐饭。”褚亮奉表陈谢。君臣间的老交情便是如此诚挚。褚亮忽然染疾,李世民下诏令名医用药救治,中使候问不断。褚亮去世时年八十八。李世民很是为他悲哀惋惜,多次言及褚亮都要落泪。~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对侍臣说:“人情之至痛者,莫过于丧亲也。所以孔子说‘服丧三年,天下之通理,从天子至庶人,莫不如此。’孔子又说‘何必高宗?古人都是如此。’近代帝王却行汉文帝以日易月之制,甚是违背礼典。朕昨日见徐幹所书《中论·复三年丧》一文,义理非常深刻,恨不能早见此书。以至于我所行丧礼太过疏忽大意,如今只知自咎自责,追悔莫及!”说着,便悲泣良久。~李世民亲征辽东将要出发,太子悲泣数日。李世民说:“如今留汝镇守,辅以贤才,欲使天下识汝风采。治国之要,在于进贤退不肖,赏善罚恶,至公无私,汝当努力施行此道,悲泣何益!”太子说:“念臣七岁丧母,承蒙陛下亲自抚养长大,从早到晚,未曾分离。明旦离别,陨心泣血。今日臣与你磕头告别,因此悲不自胜。”李世民也因此挥泪。~李世民亲征高丽回朝,军队驻扎于营州。他下诏让人将辽东战亡将士的骸骨一起置于柳城东南,命有司设太牢来祭奠将士们。李世民临哭尽哀,从臣无不流泪。~高士廉病重,李世民到他家里流着泪和他诀别。高士廉去世时,他又打算前去临丧痛哭,房玄龄因为陛下病刚好,执意劝谏,不让他临丧。李世民说:“高公于我,不止是君臣,还是故旧姻戚,岂能闻其丧却不前去恸哭?卿不要再说了!”领着左右的人自兴安门而出。长孙无忌在高士廉丧所,听说陛下要来了,不得不停止哭泣,在李世民的马前上谏:“陛下正在吃药,依照药方不得临丧,为什么陛下就不能为宗庙社稷、苍生百姓珍重自己!而且臣舅临终遗言,很不愿意在尸体盖着衾被、向北停放时,委屈陛下前来哭丧。”李世民不听。(二凤:什么病没好全、正在吃药、珍重自己、临终遗言,我就不听,就不听,我就要哭!)长孙无忌躺在路中间不让李世民过去,流着眼泪再三劝谏。李世民才回到东苑,望着南边痛哭,泪如雨下。等到灵柩出了横桥,他又跑到长安故城西北的城楼上,望着灵柩失声恸哭。(为了看灵柩还爬楼去了,这么折腾,还不如直接让某只任性过头的二凤去哭丧呢)~房玄龄留守京师时病重,便追到了玉华宫中, 让人抬着乘舆入殿,将至皇帝座旁才下来。李世民对着他流泪,房玄龄亦感动呜咽,悲不自胜。李世民下敕派名医救治,让尚食每日都送御膳给房玄龄。如果病情稍有好转,二凤就喜形于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便忧虑悲怆。后来房玄龄病情加重,就凿开苑墙,多次派中使候问。李世民又亲去看望,与他握手叙别,悲不自胜。~贞观二十三年,李靖病重,李世民到他家里,哭着说:“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如今病情如此,为公忧之。”~贞观二十三年三月,去年东旱,至此时才下雨。李世民虽已病了很久,依旧喜形于色,对司徒长孙无忌说:“今此膏泽,岂朕独喜?朕想与天下苍生一同欢庆,应立刻写赦文,明日颁示。”李世民支撑病体来到显道门外,看见诸司臣子百姓等车马拥挤, 他回头对长孙无忌说:“百姓如此兴盛,诚可哀怜。朕还想尽心施行教化,使其安乐,而沉疴久积,事不遂心。”说着,慷慨长叹,落下几行眼泪。~贞观二十三年五月,李世民病情加重,太子日夜不离他的身边,有时一连几日不吃饭,鬓发有的已变白。李世民哭着说:“汝能如此孝爱,吾死何恨!”二十四日,病重,令长孙无忌进含风殿。他躺着伸手抚过长孙无忌的面颊,长孙无忌痛哭,悲不自胜。李世民看着他,说不出话来。二十六日,召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进入卧内,把太子托付给他们,把长孙无忌托付给褚遂良。命褚遂良草拟遗诏。不久,帝崩。二十一、李世民从来都敢于认错,而且特别有担当。~李渊想迁都时,他上谏道:“戎狄为患,自古有之。陛下圣明英武,为什么只因胡寇扰边,就赶紧迁都以避,贻四海之羞,为百世之笑!那霍去病只是汉朝的一个将军,尚且志灭匈奴,何况臣愧居籓王之位,犹不能灭掉突厥, 遂令陛下议欲迁都,此臣之责也。愿给臣数年之期,请系颉利之颈,致之阙下。若其不效,迁都未晚。”李渊说:“善!吾家千里驹确实不假!”(吾家千里驹信不虚也)~二凤认错时说过:“这话说得对,当为卿改之。”~每次有天灾,他都会在诏书里表示:“此皆朕之不德,百姓何辜?”“上天降罪,在我一人,黎民何辜?遭此灾害。”“详思其过,在我一人。”“若使年岁丰登,宁可移灾朕身以存万国,是所愿也,甘心无吝。”在位二十三年,他一共下了二十八份罪己诏。二十二、二凤对敌果断,对自己人却很容易心软。仁慈、温柔、周到、体贴,同理心非常强。~李世民曾随意地对岑文本说:“卿弟交结过多,我担心连累于卿。朕把他外放,如何?”岑文本哭着说:“臣弟少孤,老母特所钟爱,未曾分离。如果外放,母亲必然忧虑憔悴,若无此弟,也无老母矣。”说着,他悲叹呜咽。李世民怜悯他的心意,就此作罢,只是召见岑文昭,严厉告诫他,岑文昭最终亦无过。~李世民即位后,命长孙无忌、房玄龄与学士法官修订律法。戴胄、魏徵言旧律令重,遂将绞刑之类的五十条律令改为断右趾,应死者多蒙全活。不久后,李世民又怜悯其受刑之苦,对侍臣说:“前代不行肉刑久矣,如今忽然断人右趾,我心里很是不忍。” 谏议大夫王珪说:“古代行肉刑是轻罪。如今陛下怜悯死刑过多,设断趾之法,刑者幸得全命,岂惮失去一足?且人们见状,也足以惩诫。”李世民说:“本以为宽,故行之。然每次听闻,都觉恻隐怆然,不能忘怀。”他又对萧瑀、陈叔达等说: “朕以死者不可再生,有所同情,所以改五十条死罪为断右趾。朕又念其受痛,极所不忍。”陈叔达等都说:“古之肉刑,在死刑之外。陛下于死刑之内,改为断趾, 便是以生易死,足为宽法。”李世民说:“朕心里也觉得如此,所以行之。但又有上书言此非便,公可再思之。”最终废除了断趾法,改为加役流放三千里,居作二年。~同州人房强因为弟弟谋反连坐获罪。李世民审察囚徒时,悯其将死,为之动容,回头对侍臣说:“刑典仍用,是教化未洽之过。愚人何罪,却遭重刑?更彰显朕之不德。用刑之道,当审事理之轻重,然后加之以刑罚。怎能不察其本而一概加诛,非慎用刑法、以人命为重之道。但反逆有二,一是兴师动众,一是恶言犯法。轻重有差,连坐却都得死,岂是朕情之所安?”他又令百官详议。于是房玄龄等复定议:“祖孙与兄弟应该连坐的,都发配为奴。其中因恶言犯法,不能为害者,情状稍轻,兄弟免死,发配流放。”从此,死刑比起古代,几乎废除了一半。~二凤因为一时发怒,杀了张蕴古、卢祖尚,就反省自己,反省制度,对侍臣说“人命至重,一死不可再生”,从此下令死刑五覆奏。令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奏乐。他又担心只依据律文定罪,可能会有冤屈。让自今门下覆理,有据法当死而情有可悯者,应录状奏闻。~李世民多次下诏让人收敛埋葬骸骨。诏书写道:“朕往因军旅,每见沿路尸骸,村落荒地,未曾不伤怀叹息。有骸骨暴露者,宜令所在官司,收敛埋葬。”“过去隋师渡辽,时非天赞,从军士卒,骸骨相望,遍于原野,良可哀叹。埋骨之义,诚为先典,其令一同收葬之。”他曾为自己在战场上杀掉的敌人立寺祭奠。“生灵之重,能不哀怜?”“自征讨以来,吾亲手所诛,前后之数,将近一千,皆为建斋行道,竭诚礼忏。朕之所服衣物,并充檀舍。”“望因此脱离三途之难,渡过万劫之苦。”~李世民打猎时见怀孕的獐鹿有很多,心怀恻隐,于是亲自写诏书给太子,告诉他“明日不行。”~贞观十七年三月,李世民在西宫看人捕鱼,见鱼从水中跃起,问渔人何故。渔人说:“这是到了它们繁殖的季节。”于是便让半途收网,不再捕鱼。~贞观中,林邑国献来白鹦鹉。鹦鹉善于应答,总是说长安苦寒。李世民听了心中怜悯,就把它交给使者,让他带回家乡。~又有使者献来两个长发美女,李世民对侍臣说:“山川阻远,怀土可知。近日林邑献白鹦鹉,尚且思乡,诉请归国。鸟犹如此,况人情乎!朕悯其远来,必思亲戚,应当把她们交给使者,让她们回家。”~长孙顺德因为贪污被贬,一年多以后,李世民看功臣图时,见到长孙顺德的画像,悯然怜之,派宇文士及视其所为,见长孙顺德颓然而醉。于是就让他担任泽州刺史,复其爵邑。长孙顺德素来放纵,不遵法度,从此能够克制自己,为政明肃。~濮州刺史庞相寿因为贪污罢官,他说自己曾在秦王幕府。李世民听了心里怜惜,想让他官复原职。因为魏征上谏,陛下反应过来要公私分明,于是赐帛遣之。~李世民在骊山打猎时,望见围场有断垣处,回头对左右的人说:“吾见其不整却不以刑法处置,则是堕军法。处以刑法,则是吾登高临下以求人之过。”于是假托道险,牵马入谷相避。~李世民经过未央宫时,一个卫士在草中带了横刀,正惶恐不安等待被降罪,李世民和他说:“这是仗司的失误,不是你的罪过,现在要是把你交付给法司论罪,判处死刑的就有好几人,我所不忍。”于是他立刻带着侍从回宫,又对太子说:“你在后面赶紧放他走。”~李世民曾乘坐腰舆,有三卫无意间碰到了陛下的御衣,那人害怕得脸色都变了。李世民就安慰他说:“此间无御史,我不怪罪你,你不须怕惧。”~李世民在温汤教习时,长围四合,万队俱前。忽然云雾四起,正昼昏暗,部伍错乱。他见了以后,就先藏着不出去,等军士们整队以后,才去观看。他回头对李治说:“军队训练,国之大典。如有错失,于法不轻。我若见之,为了不亏军政,必须行法,获罪的人就有很多了。我今不出,实为于此。”~贞观十二年,李世民听说朝集使来长安只能租房和商人杂居,就说:“既然礼待不足,必是人多怨叹,岂肯尽心竭力共理天下?”于是令人为他们营造邸第。修好后,又亲自前去观看。~贞观五年十二月二十日,下敕让文武官员的妻子分娩及坐月子时,晚上不用当值。~李靖生病时,李世民写小纸条慰问他:“有昼夜视公疾的大老妪,让她过来,吾欲详细了解公的起居情状。”~小秦王在《使至帖》里写道:最近收到你的书信,得知公的病情稍有好转,我不知用什么言语来表达心中快慰?也不知你回信时身体又如何?时气渐冷,好好休息,所请景贤之人,公宜即留,听追以后,再让他们走。若无好药,再派人拣择。今为北边动静,吾奉敕即行,离你很近,信使不远,心中欢欣,遣无……李世民呈。二凤的《昨日帖》里写道:“昨日以来,病情似乎逐渐好转。才听闻卿身体不佳,今早不知如何?敕。”《服蜀葵帖》:“卿昨日说服用了蜀葵,可将药方记下带来。敕。廿三日。”~房玄龄为母守丧时,骨瘦如柴。李世民派刘洎前去宽慰他,送给他寝床、粥食、盐菜。~韩王元嘉,为母守丧哀毁过礼。李世民赞赏他至情至性,多次慰勉他。~李世勣在宴会上喝醉睡着了,李世民脱下御服给他盖在身上。~高履行为母守孝,悲哀憔悴,超出礼节。李世民派使者告诉他:“孝子之道,居丧固应悲,但不该因此伤身。汝宜勉强用饭,不得过礼。”没过多久,父亲高士廉去世,高履行居丧又以孝顺闻名,李世民亲自写诏书告诉他:“古人立孝,毁不灭身。闻卿绝食,甚是有违大体,望卿抑制摧裂之情,割伤生之累。”(好像那个为了高士廉不顾身体非要恸哭的人不是他似的)~又写给长孙无忌:“卿有风疾,也须要抑情。朕观履行,哪里值得称道?”~贞观四年十二月,李世民在鹿苑狩猎,见到野人大多衣衫褴褛,派侍中王珪赈赐贫人。~贞观十五年三月,李世民到襄城宫,登子逻坂,看见一个中暑的人倒在路旁,于是驻马,命左右的人去取药。喂了药后,那人才醒过来。~关中大旱,闹饥荒。百姓多卖子女以求生。李世民对侍臣说:“水旱不调,都是因为人君失德。朕德之不修,天当责朕,百姓何罪?而多遭困穷!听闻有人买卖子女,朕很是怜悯。”于是下诏出御府金帛把这些人赎回,让他们回到父母身边。~征高丽时俘虏百姓四千口,准备用来赏赐将士,李世民怜悯他们父子夫妇离散,命有司用府库钱币把他们赎为平民,欢呼之声,三日不停。~贞观十年十一月,李世民对侍臣说:“朕自征伐以来,所乘戎马陷军破阵,济朕于难。如今应厚葬他们,将他们的模样刻石立碑,置于昭陵左右,以申帷盖之义。”当初李世民有一匹骏马名为汲露紫霜,每临阵多乘之,腾跃摧锋,所向披靡。讨王世充时,因酣战移景,此马为流矢所中,跃上古堤,拔箭以后,马死。至今,李世民依旧追念不已,遂于昭陵刻石立其像。~李世民攻破窦建德时,所乘的马名为黄骢骠,等到征高丽,黄骢骠死在了路上,李世民很是哀惜,命乐工写了四首《黄骢叠曲》,皆是宫调。
二十、自古能哭无出李世民之右者。二凤多情、深情又长情。他是个很念旧的人。也很爱哭,而且还能把身边的人带着和他一起哭。~二凤想象力很丰富,经常梦见故人,在战场上的睡眠质量一向很高,心特别大。浅水原之战时,梦见邓艾请命做他的先锋。柏壁之战,出门侦察时,小秦王累了就和一个士兵一起,随便跑到一个山包包上一躺,当时还是寒冬腊月,敌军围过来了都没把他吵醒。最终是因为蛇追鼠碰到那个士兵的脸,士兵惊醒后发现敌军围过来了,才把小秦王摇醒的。洛阳之战时尉迟敬德护着秦王突围,之后李世民就躺在古丘上感谢自家将军,也不知道有没有说着说着就睡着了。~光是哭整理出来都有将近八千字,某个水瓶座的男人说不定还真是水做的骨肉~太穆皇后生病时,李世民朝夕都在母亲身边侍奉,不解衣冠地照顾她,母亲所进的汤药,必先尝之。太穆皇后丁忧,他守孝三年,因此憔悴瘦弱,杵着竹杖才能起身。李世民即位后,经过庆善宫,见了里面的情形,哭着对侍臣曰:“朕生于此,今慈颜邈远,无可复追,母亲育我之德,不知如何报答?”说着就放声恸哭,悲不自胜,左右的人都流下眼泪。于是他就在正寝祭奠太穆皇后。~一日到九成宫,李世民梦见母亲,如平生一般侍奉她。不久他就醒了,一直伤心地哭到第二天早晨。于是下诏命有司开仓赈济贫弱的百姓,以此报答母亲。~武德年间,李世民每次侍宴宫中,看着诸妃嫔,就想到太穆皇后去得早,没能见到父亲坐拥天下,有时因此抽泣流泪,李渊看了就不高兴。~贞观四年,杜如晦病重,李世民令皇太子前去探病,自己也亲自去杜如晦家里探望,抚之流涕,赐物千段,见到杜如晦的儿子就授予他官职,所以破格提拔其子担任尚舍奉御。不久杜如晦去世,年仅四十六。李世民哭得非常伤心,为他废朝三日,赠司空,徙封莱国公,谥曰成。他亲自写诏书给著作郎虞世南:“朕与如晦,君臣义重。不幸如晦忽归于天地, 我追念勋旧,痛悼于怀。卿体吾此意,为制碑文。”后来李世民因为吃到美味的瓜,就怆然地悼念杜如晦, 于是就让使者把剩下的那半瓜放在杜如晦灵座上祭奠他。他曾赐给房玄龄黄银带,看着房玄龄说:“过去如晦与公同心辅朕,今日所赐,唯独见公。”于是泫然泪下。哭着哭着,他又道:“朕听说黄银多为鬼神所畏惧。” 命人取来黄金带,派房玄龄亲自送到杜如晦灵前。之后李世民忽然梦见杜如晦,有若平生,等到破晓,就把这件事告诉房玄龄,说着说着就低声抽泣,让人送御膳祭奠给杜如晦。第二年杜如晦忌日,李世民又派尚宫到他家里去慰问他的妻子儿女,其国官府佐都不曾罢黜。终始恩遇,未之有焉。~魏征病重时,李世民再次到他家里看望,魏征穿上朝服和他相见。李世民一看就明白魏征时日无多,抚之流涕,问他想说什么。魏征回答:“唯忧国忘家。”于是李世民就让其子魏叔玉担任朝散大夫,并赐牙,仍派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留宿在魏征家里,随时将魏征的病情报给他听。魏征去世那晚,李世民梦见他,有若平生。等到早上得知魏征去世,他快步过去临丧,哭之甚恸,为魏征废朝五日。下诏赠司空,相卫黎魏洛刑贝七州诸军事,相州刺史,谥文贞。给羽葆鼓吹班剑四十人,赙绢布千段,米粟千石,陪葬昭陵。用车载着灵柩,无文彩之饰,以申魏征生平之志。魏征下葬那天,敕令京官文武九品以上及计吏,一起送至开远门外。李世民在苑西楼望丧而哭,竭尽哀思,令晋王宣敕祭奠魏征。李世民望着魏征的灵柩作诗:“阊阖总金鞍,上林移玉辇。野郊怆新别,河桥非旧饯。惨日映峰沈,愁云随盖转。哀笳时断续,悲旌乍舒卷。望望情何极,浪浪泪空泫。无复昔时人,芳春共谁遣?”他亲自给魏征写了碑文还有挽歌辞。后来李世民依旧对魏征思念不已,遂登上凌烟阁去看魏征的画像,又赋了一首七言诗送去灵前,其辞曰:“劲筱逢霜摧美质,台星失位夭良臣。唯当掩泣云台上,空对于形无复人。”~虞世南去世时,李世民在别第举哀,哭之甚恸。他亲自写敕给魏王李泰: “虞世南于我,犹如一体,拾遗补阙,无日暂忘,实为当代名臣,人伦标杆。吾有小失,他必犯颜而谏。如今他去世,石渠、东观之中,再无此人矣,痛惜之情岂能言说!”不久,李世民写了一首诗,追述古代兴亡之道,既而叹道:“钟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 朕之此诗,又将拿给谁看呢?”令起居郎褚遂良去虞世南的灵帐里读毕,焚诗,望虞世南的神识能够感悟。过了几年,李世民在夜里梦见了虞世南,有若平生。第二日,他下制:“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 德行淳备,文为辞宗,夙夜尽心,志在忠益。奄从物化,倏移岁月,昨因夜梦,忽睹其人,兼进忠言,有如平生之日。追怀遗美,良增悲叹。宜资冥助,申朕思旧之情,可于其家为设五百僧斋,并为造天尊像一座。”又敕令于凌烟阁画其形。~武德七年,薛收病重,秦王派了许多使者前去探问,使者们相望于道。不久,命人载着薛收到秦王府,李世民亲自以衣袂抚过薛收,与他论叙生平,潸然泪下。薛收去世时,年仅三十三,李世民亲自前去哭丧。哀恸左右,又给薛收从父兄长的儿子薛元敬写信说:“吾与卿叔共事,或军旅多务,或文咏从容。何曾不驱驰经略,互诉怀抱? 那时虽然疾苦,每日都盼着他痊愈。谁料一朝,忽成万古!追寻痛惋,更增伤怀。又听说其儿子幼小,家徒四壁,未知如何安置?宜加安抚,以慰吾怀。”于是派人慰问祭奠,赠物三百段。 之后,他命人将学士们的形像都画了出来。李世民叹道:“薛收遂成故人,恨不早画其像!”即位后, 他看着房玄龄道:“薛收若在,朕当以中书令相待。”又曾梦见薛收,有若平生,敕令有司赐其家粟帛。贞观七年,赠定州刺史。~诸王就籓时,李世民和他们分别:“兄弟之情,岂不欲常在一处?但以天下之重,不得不分别了。”说着,他流泪呜咽,许久不止。~长孙皇后去世后,在元宫门外的两条栈道上修了屋舍,让宫人如平常一般供养。李世民看着她写的《女则》,悲伤恸哭着把书展示给近臣:“皇后此书,足以垂范百世!朕非不知天命而为无益之悲,只是入宫后再不能听闻规谏之言,我失一良佐,故不能忘怀!”其后他依旧对观音婢思念不已,在苑中作层观,以望昭陵,曾引魏征同登。魏征说自己看不见。二凤就指给他看。魏征表示:“陛下若是望着献陵思念父亲,臣就能看见,思念妻子,臣就看不见。”李世民哭着拆了望妻台。~准备攻打宋老生时,李渊想退兵,李世民劝谏,李渊不听。李世民又将再次入谏,正好天黑了,李渊已经就寝了。李世民被拦在帐外,他越想越委屈,于是放声号哭,哭声传到军帐里。李渊不得已让他进来,问他哭什么。李世民说:“如今举义兵,进攻就能胜利,而后退军队就会散,若被敌人乘机攻打,灭亡无日,我怎么能不悲伤!”李渊才明白过来。(哭谏追师)(二凤:不让我进去,我就哭,哭到你睡不着觉。)~武德二年,李渊命秦王出镇长春宫。秦王自幼年跟随父亲,起兵后,有时领兵在外,事毕则还,未曾和父亲久别。如今出镇,李世民悲不自胜。李渊告诫道:“汝之于家则父子,出则君臣。父子之道,岂欲分别?但安天下。汝既情深家国,时宜勉之。”后来李渊让他去洛阳,李世民哭着说:“今日之授,实非所愿,不能远离膝下。”言罢呜咽,悲不自胜。~李道玄战死,李世民追悼良久,曾随意和侍臣说:“道玄始终跟着朕,看见朕深入贼阵, 所向披靡,心里也曾仰慕,因此总是身先士卒,他大概是学我吧。惜其年少,竟未能遂其所愿。”说着,就为李道玄流泪。~殷开山去世,李世民亲自临丧,哭之甚恸。赠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谥为节。~李世民为李大亮举哀于别第,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曰懿,陪葬昭陵。~宇文士及病重,李世民亲自探问,抚之流涕。~贞观十四年,李孝恭突然生病去世,时年五十。李世民着素服,为他举哀,哭之甚恸。赠司空、扬州都督,陪葬献陵, 谥曰元,配享高祖庙庭。(举哀,即办丧事时高声号哭)~晋王李治和晋阳公主李明达,自幼丧母,李世民亲自抚养他们。李治每次外出时,晋阳公主必送出虔化门,涕泪而别。贞观十六年七月三日,敕令晋王开始上朝。晋阳公主对李世民说:“兄今与百官同列,是不是将不能在内和我们一起了?”言罢,忍不住抽泣。李世民也因此流泪。(臣子:只是上个朝而已啊,这父女俩哭得怎么好像要和晋王生离死别了一样。)~晋阳公主临摹李世民的飞白书,臣下不能分辨。她去世时才十二岁。李世民一个多月都没好好吃饭,每天伤心几十次, 因此瘦弱憔悴。群臣都劝他,李世民说:“朕岂不知悲伤无益?只是情不能自禁,我亦不知为何。” 于是下诏令有司簿主带着多余的财货,在晋阳公主墓旁营建佛祠。~贞观十六年,段志玄病重,李世民亲自临视,涕泣而别,看着他说:“当与卿子五品官。”段志玄顿首执意请求把官职授予母弟段志感,李世民就让段志感担任左卫郎将。段志玄去世,李世民为他举哀,哭之甚恸,赠辅国将军、 扬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忠壮~李世民听说张公谨去世了,感叹悼念,将为他出次发哀,有司奏言:“依据《阴阳书》,辰日不可哭泣,且又为流俗所忌。”李世民说:“君臣之义,同于父子,情发于衷,安避辰日?”遂哭之。(就为张公谨哭去了)~征高丽时,李世民把所有筹备都委托给岑文本。岑文本蒙受重任,神情委顿,言辞举措,颇异平常。李世民见了很担心, 对左右的人说:“文本今与我同行,我担心他不能与我同返。”到了幽州,岑文本忽然生病,李世民亲自临视,抚之流涕。不久岑文本去世,时年五十一。那天晚上,李世民听见严鼓之声,说:“文本殒逝,情深恻怛。今宵夜警,所不忍闻。”命人停鼓。(恻怛,即哀伤。)~戴胄去世,李世民为他在朝堂举哀,哭之甚恸。派卫尉卿刘弘基监护丧事,下诏令虞世南为他写碑文,赐物千段。他追悼惋惜了很久。赠戴胄尚书右仆射,追封道国公,之后又聘戴胄的女儿为道王妃。~贞观十三年,王珪病重。李世民让公主就第看望,又派民部尚书唐俭增减药膳。王珪去世时,李世民着素服哭于别第,下诏令魏王率百官临哭。(别第,正宅以外的住所)~李世民对长孙无忌他们说:“今日吾生日,世俗皆为乐,于朕却成伤感。如今我君临天下,富有四海,但想再承欢膝下,永无可能,子路怀负米之恨,则吾情也。《诗经》里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怎可在父母辛劳之日更为宴乐!”遂哭泣着落下几行泪,群臣都掩面流泪。~李渊于两仪殿宴请西突厥使者,他看着长孙无忌道:“当今蛮夷臣服,自古未有。”长孙无忌给李渊敬酒,祝他千秋万岁。李渊非常高兴,把酒赐给李世民。李世民又捧着酒杯给李渊敬酒, 流泪说道:“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四夷都依附大唐,皆是奉遵圣旨,岂是臣一人之力!”(贞观宴会灌酒现状长孙无忌:太上皇,我敬你一杯!李渊:四夷臣服,今天高兴,来,二郎,你也喝一杯!李世民流着泪:这都是耶耶的功劳,耶耶,我敬你一杯!李渊:……不至于不至于)于是李世民和文德皇后一起侍奉李渊用膳,并呈上服御衣物,一同家人常礼。李世民又把上好的宝巾递给长孙皇后,皇后拿着梳子为李渊梳理鬓发,亲自给他戴冠。这时,皇后便说至尊年高,白发很多,担心他时日无多。于是二凤和凰后都开始流泪。~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召见李世民说:“近日以来,我差点为谣言所惑。”李世民扑到李渊怀里,号哭不止。(也许把好几年的委屈都发泄出来了。)~李渊被拘入狱,李世民流着泪对他说:“奉国事家,惟忠与孝。如今国乱主昏,尽忠何益?破家绝祀,也非孝所宜。事急矣!便须早建大计,若能成功,当威加天下,不成,犹可在山头望廷尉,岂能于大乱之时,为一介使者所困,就此坐以待毙!”~贞观十三年正月,李世民去献陵朝拜。行至小殿,他下车穿鞋,于阙门恸哭,面向西边拜了两拜,因悲哀过度差点昏倒,几乎不能起身。礼毕,换了袍服,进入寝宫, 亲自捧着饭食,看着父母所穿服饰、所用物什,他趴在床前伤心恸哭。左右侍御者无不抽泣落泪。当时是甲辰夜,雨雪很大。李世民进入陵院时,悲哀地放声哭泣,以至哽咽,百官都哀伤恸哭,这时,雪更大了,寒风暴起, 有苍云出于山陵之上,不久布满苍穹,天地晦暗。礼毕,李世民自寝宫而出,步行走过司马门北边,踏着泥泞走了两百多步,这时,风静雪止,苍云散去,天色放晴。观者私下里谈论,认为此乃孝感天地所致。~贞观十六年十二月,令左监门中郎将齐士员率兵守卫献陵。李世民召见齐士员,看见他,便走下大殿,依旧不停地悲泣,呜咽着对从官说:“近来岁阴道暮,深情无限,我想在正旦这天将所备新衣饭食奉荐园陵。然朕若亲行,便会劳烦扈从。三元之始,家中有吉凶庆慰之礼的,皆重此日,朕不欲劳人,就克制自己不亲往祭奠。”遂命江夏王道宗代行所献之物,李世民跪着将所献之物一起授予李道宗。~贞观十七年七月,李世民让褚遂良读当朝实录,刚读到自己出生那天的祥瑞,就感动得流泪,他说:“朕于今日富有四海,追思膝下,却再无可能了。”于是悲泣不已,命褚遂良收卷。~贞观三年正月,李世民于太庙祭祀,至太穆皇后神主,悲伤恸哭,呜咽不止,趴在地上不能起身。侍卫莫不哀叹落泪。~贞观十六年十一月,李世民到庆善宫,召见父老乡亲和住在宫殿旁的男女老少,一共几百人赐宴。李世民对他们说曰:“朕自幼遭遇隋朝大乱,栉风沐雨、饥不遑食以救苍生百姓,有幸得以未死。如今已过了二十多年了,重回故乡与父老相见。此宫是先皇所居,朕之生处,至此怅然,触目伤怀。”他泪如雨下,沾湿衣襟,群臣莫不哀叹落泪。(真的猛士敢于在数百人面前泪如雨下)~李世民曾对尉迟敬德说:“有人说卿想谋反,为何?”尉迟敬德一听就激动了:“臣要造反是真的!臣跟随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如今还活着,身上都是刀锋箭矢留下的痕迹。现天下已定,竟怀疑臣要造反!”遂脱下衣服丢到地上,露出一身伤疤。李世民见了便流着泪说:“卿再把衣服穿上,朕不疑卿,所以才与卿说,怎么能更加怀恨!”~契苾何力的属下将他抓到薛延陀,带到了真珠可汗的牙帐前。契苾何力席地而坐,随意伸开两腿,拔出佩刀向东大喊:“岂有大唐烈士受辱于贼廷,天地日月,愿知我心!”遂割下左耳,誓死不从。真珠可汗想杀他,被妻子劝住了。李世民听闻契苾何力背叛,就说:“必非何力之意。”左右的人道:“戎狄气类相亲,何力入薛延陀,如鱼得水。”李世民说:“不然,何力心如铁石,必不叛我!”正好有使者自薛延陀来,说了何力的情况。李世民听了就为他流泪,哭着对左右的人说:“何力到底怎么样了?”他立刻命兵部侍郎崔敦礼持节晓谕薛延陀,把新兴公主嫁过去,以求何力归唐。何力因此得以回来,拜为右骁卫大将军。~李世民在《数年帖》里说:“数年来每有征动,虽又事非为己,犹恐百姓有怨。因此废甘泉之游,承酷热之弊,宁可不纳凉,以忍受暑气,也不能为了让自己舒适而劳烦百姓。想汝诚心,惟吾是念,若非孝情深结,谁能以此为怀?省见汝书,潸然泪下,更增感念,善加珍重,遣此不多。哥哥敕。”~侯君集谋反,李世民对他说:“我不欲让刀笔吏辱公,所以亲自审问你。”侯君集最初不承认自己谋反。李世民让楚石具陈始未,又把他与李承乾的往来书信给他看,侯君集辞穷认罪。李世民对侍臣说:“过去家国未安,侯君集确实有功。我不忍置之于法,将乞求留他性命, 公卿可以答应我吗?”群臣争着上言:“君集之罪,天地所不容,请诛之,以明大法。”李世民对侯君集说:“与公长诀矣!而今而后,只能见到公的遗像了!”他悲叹落泪。最终赦免了侯君集的妻子儿女。~李世民给中书侍郎来济写饯别诗:“聊将分袂沾巾泪,还用持添离席觞。”一边拿着手帕擦眼泪,一边劝人喝酒。~李承乾造反后,褚遂良说:“陛下如果想立魏王为太子,应该先把晋王安顿好。”李世民涕泪交加:“我不能如此!”遂起身入宫。~赵节长广长公主之子因为同太子李承乾谋反,伏诛。李世民到公主家里,公主哭着顿首为儿子谢罪。李世民也对着公主行拜礼,垂泪道:“有功者,仇人必赏。有罪者,亲戚咸诛。前王执此以守其国。弟世民也只能因公忘私,有负于姊。”~褚亮致仕还家。李世民行至洛阳,到了翠微宫,赐给褚亮诗词,总有阔别相思之句。亲征高丽时,下诏令褚遂良对父亲褚亮说:“昔兴军旅,卿尝入幕。如今四海无虞,君已悬车。倏忽之间,就过了三十载,难免怀念,谈及往昔,也不知我做得如何?如今遂良将随我东行,想来公于朕,不惜一儿于膝下罢。所以派遂良陈说离别之意,望公保重身体,多添餐饭。”褚亮奉表陈谢。君臣间的老交情便是如此诚挚。褚亮忽然染疾,李世民下诏令名医用药救治,中使候问不断。褚亮去世时年八十八。李世民很是为他悲哀惋惜,多次言及褚亮都要落泪。~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对侍臣说:“人情之至痛者,莫过于丧亲也。所以孔子说‘服丧三年,天下之通理,从天子至庶人,莫不如此。’孔子又说‘何必高宗?古人都是如此。’近代帝王却行汉文帝以日易月之制,甚是违背礼典。朕昨日见徐幹所书《中论·复三年丧》一文,义理非常深刻,恨不能早见此书。以至于我所行丧礼太过疏忽大意,如今只知自咎自责,追悔莫及!”说着,便悲泣良久。~李世民亲征辽东将要出发,太子悲泣数日。李世民说:“如今留汝镇守,辅以贤才,欲使天下识汝风采。治国之要,在于进贤退不肖,赏善罚恶,至公无私,汝当努力施行此道,悲泣何益!”太子说:“念臣七岁丧母,承蒙陛下亲自抚养长大,从早到晚,未曾分离。明旦离别,陨心泣血。今日臣与你磕头告别,因此悲不自胜。”李世民也因此挥泪。~李世民亲征高丽回朝,军队驻扎于营州。他下诏让人将辽东战亡将士的骸骨一起置于柳城东南,命有司设太牢来祭奠将士们。李世民临哭尽哀,从臣无不流泪。~高士廉病重,李世民到他家里流着泪和他诀别。高士廉去世时,他又打算前去临丧痛哭,房玄龄因为陛下病刚好,执意劝谏,不让他临丧。李世民说:“高公于我,不止是君臣,还是故旧姻戚,岂能闻其丧却不前去恸哭?卿不要再说了!”领着左右的人自兴安门而出。长孙无忌在高士廉丧所,听说陛下要来了,不得不停止哭泣,在李世民的马前上谏:“陛下正在吃药,依照药方不得临丧,为什么陛下就不能为宗庙社稷、苍生百姓珍重自己!而且臣舅临终遗言,很不愿意在尸体盖着衾被、向北停放时,委屈陛下前来哭丧。”李世民不听。(二凤:什么病没好全、正在吃药、珍重自己、临终遗言,我就不听,就不听,我就要哭!)长孙无忌躺在路中间不让李世民过去,流着眼泪再三劝谏。李世民才回到东苑,望着南边痛哭,泪如雨下。等到灵柩出了横桥,他又跑到长安故城西北的城楼上,望着灵柩失声恸哭。(为了看灵柩还爬楼去了,这么折腾,还不如直接让某只任性过头的二凤去哭丧呢)~房玄龄留守京师时病重,便追到了玉华宫中, 让人抬着乘舆入殿,将至皇帝座旁才下来。李世民对着他流泪,房玄龄亦感动呜咽,悲不自胜。李世民下敕派名医救治,让尚食每日都送御膳给房玄龄。如果病情稍有好转,二凤就喜形于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便忧虑悲怆。后来房玄龄病情加重,就凿开苑墙,多次派中使候问。李世民又亲去看望,与他握手叙别,悲不自胜。~贞观二十三年,李靖病重,李世民到他家里,哭着说:“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如今病情如此,为公忧之。”~贞观二十三年三月,去年东旱,至此时才下雨。李世民虽已病了很久,依旧喜形于色,对司徒长孙无忌说:“今此膏泽,岂朕独喜?朕想与天下苍生一同欢庆,应立刻写赦文,明日颁示。”李世民支撑病体来到显道门外,看见诸司臣子百姓等车马拥挤, 他回头对长孙无忌说:“百姓如此兴盛,诚可哀怜。朕还想尽心施行教化,使其安乐,而沉疴久积,事不遂心。”说着,慷慨长叹,落下几行眼泪。~贞观二十三年五月,李世民病情加重,太子日夜不离他的身边,有时一连几日不吃饭,鬓发有的已变白。李世民哭着说:“汝能如此孝爱,吾死何恨!”二十四日,病重,令长孙无忌进含风殿。他躺着伸手抚过长孙无忌的面颊,长孙无忌痛哭,悲不自胜。李世民看着他,说不出话来。二十六日,召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进入卧内,把太子托付给他们,把长孙无忌托付给褚遂良。命褚遂良草拟遗诏。不久,帝崩。二十一、李世民从来都敢于认错,而且特别有担当。~李渊想迁都时,他上谏道:“戎狄为患,自古有之。陛下圣明英武,为什么只因胡寇扰边,就赶紧迁都以避,贻四海之羞,为百世之笑!那霍去病只是汉朝的一个将军,尚且志灭匈奴,何况臣愧居籓王之位,犹不能灭掉突厥, 遂令陛下议欲迁都,此臣之责也。愿给臣数年之期,请系颉利之颈,致之阙下。若其不效,迁都未晚。”李渊说:“善!吾家千里驹确实不假!”(吾家千里驹信不虚也)~二凤认错时说过:“这话说得对,当为卿改之。”~每次有天灾,他都会在诏书里表示:“此皆朕之不德,百姓何辜?”“上天降罪,在我一人,黎民何辜?遭此灾害。”“详思其过,在我一人。”“若使年岁丰登,宁可移灾朕身以存万国,是所愿也,甘心无吝。”在位二十三年,他一共下了二十八份罪己诏。二十二、二凤对敌果断,对自己人却很容易心软。仁慈、温柔、周到、体贴,同理心非常强。~李世民曾随意地对岑文本说:“卿弟交结过多,我担心连累于卿。朕把他外放,如何?”岑文本哭着说:“臣弟少孤,老母特所钟爱,未曾分离。如果外放,母亲必然忧虑憔悴,若无此弟,也无老母矣。”说着,他悲叹呜咽。李世民怜悯他的心意,就此作罢,只是召见岑文昭,严厉告诫他,岑文昭最终亦无过。~李世民即位后,命长孙无忌、房玄龄与学士法官修订律法。戴胄、魏徵言旧律令重,遂将绞刑之类的五十条律令改为断右趾,应死者多蒙全活。不久后,李世民又怜悯其受刑之苦,对侍臣说:“前代不行肉刑久矣,如今忽然断人右趾,我心里很是不忍。” 谏议大夫王珪说:“古代行肉刑是轻罪。如今陛下怜悯死刑过多,设断趾之法,刑者幸得全命,岂惮失去一足?且人们见状,也足以惩诫。”李世民说:“本以为宽,故行之。然每次听闻,都觉恻隐怆然,不能忘怀。”他又对萧瑀、陈叔达等说: “朕以死者不可再生,有所同情,所以改五十条死罪为断右趾。朕又念其受痛,极所不忍。”陈叔达等都说:“古之肉刑,在死刑之外。陛下于死刑之内,改为断趾, 便是以生易死,足为宽法。”李世民说:“朕心里也觉得如此,所以行之。但又有上书言此非便,公可再思之。”最终废除了断趾法,改为加役流放三千里,居作二年。~同州人房强因为弟弟谋反连坐获罪。李世民审察囚徒时,悯其将死,为之动容,回头对侍臣说:“刑典仍用,是教化未洽之过。愚人何罪,却遭重刑?更彰显朕之不德。用刑之道,当审事理之轻重,然后加之以刑罚。怎能不察其本而一概加诛,非慎用刑法、以人命为重之道。但反逆有二,一是兴师动众,一是恶言犯法。轻重有差,连坐却都得死,岂是朕情之所安?”他又令百官详议。于是房玄龄等复定议:“祖孙与兄弟应该连坐的,都发配为奴。其中因恶言犯法,不能为害者,情状稍轻,兄弟免死,发配流放。”从此,死刑比起古代,几乎废除了一半。~二凤因为一时发怒,杀了张蕴古、卢祖尚,就反省自己,反省制度,对侍臣说“人命至重,一死不可再生”,从此下令死刑五覆奏。令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奏乐。他又担心只依据律文定罪,可能会有冤屈。让自今门下覆理,有据法当死而情有可悯者,应录状奏闻。~李世民多次下诏让人收敛埋葬骸骨。诏书写道:“朕往因军旅,每见沿路尸骸,村落荒地,未曾不伤怀叹息。有骸骨暴露者,宜令所在官司,收敛埋葬。”“过去隋师渡辽,时非天赞,从军士卒,骸骨相望,遍于原野,良可哀叹。埋骨之义,诚为先典,其令一同收葬之。”他曾为自己在战场上杀掉的敌人立寺祭奠。“生灵之重,能不哀怜?”“自征讨以来,吾亲手所诛,前后之数,将近一千,皆为建斋行道,竭诚礼忏。朕之所服衣物,并充檀舍。”“望因此脱离三途之难,渡过万劫之苦。”~李世民打猎时见怀孕的獐鹿有很多,心怀恻隐,于是亲自写诏书给太子,告诉他“明日不行。”~贞观十七年三月,李世民在西宫看人捕鱼,见鱼从水中跃起,问渔人何故。渔人说:“这是到了它们繁殖的季节。”于是便让半途收网,不再捕鱼。~贞观中,林邑国献来白鹦鹉。鹦鹉善于应答,总是说长安苦寒。李世民听了心中怜悯,就把它交给使者,让他带回家乡。~又有使者献来两个长发美女,李世民对侍臣说:“山川阻远,怀土可知。近日林邑献白鹦鹉,尚且思乡,诉请归国。鸟犹如此,况人情乎!朕悯其远来,必思亲戚,应当把她们交给使者,让她们回家。”~长孙顺德因为贪污被贬,一年多以后,李世民看功臣图时,见到长孙顺德的画像,悯然怜之,派宇文士及视其所为,见长孙顺德颓然而醉。于是就让他担任泽州刺史,复其爵邑。长孙顺德素来放纵,不遵法度,从此能够克制自己,为政明肃。~濮州刺史庞相寿因为贪污罢官,他说自己曾在秦王幕府。李世民听了心里怜惜,想让他官复原职。因为魏征上谏,陛下反应过来要公私分明,于是赐帛遣之。~李世民在骊山打猎时,望见围场有断垣处,回头对左右的人说:“吾见其不整却不以刑法处置,则是堕军法。处以刑法,则是吾登高临下以求人之过。”于是假托道险,牵马入谷相避。~李世民经过未央宫时,一个卫士在草中带了横刀,正惶恐不安等待被降罪,李世民和他说:“这是仗司的失误,不是你的罪过,现在要是把你交付给法司论罪,判处死刑的就有好几人,我所不忍。”于是他立刻带着侍从回宫,又对太子说:“你在后面赶紧放他走。”~李世民曾乘坐腰舆,有三卫无意间碰到了陛下的御衣,那人害怕得脸色都变了。李世民就安慰他说:“此间无御史,我不怪罪你,你不须怕惧。”~李世民在温汤教习时,长围四合,万队俱前。忽然云雾四起,正昼昏暗,部伍错乱。他见了以后,就先藏着不出去,等军士们整队以后,才去观看。他回头对李治说:“军队训练,国之大典。如有错失,于法不轻。我若见之,为了不亏军政,必须行法,获罪的人就有很多了。我今不出,实为于此。”~贞观十二年,李世民听说朝集使来长安只能租房和商人杂居,就说:“既然礼待不足,必是人多怨叹,岂肯尽心竭力共理天下?”于是令人为他们营造邸第。修好后,又亲自前去观看。~贞观五年十二月二十日,下敕让文武官员的妻子分娩及坐月子时,晚上不用当值。~李靖生病时,李世民写小纸条慰问他:“有昼夜视公疾的大老妪,让她过来,吾欲详细了解公的起居情状。”~小秦王在《使至帖》里写道:最近收到你的书信,得知公的病情稍有好转,我不知用什么言语来表达心中快慰?也不知你回信时身体又如何?时气渐冷,好好休息,所请景贤之人,公宜即留,听追以后,再让他们走。若无好药,再派人拣择。今为北边动静,吾奉敕即行,离你很近,信使不远,心中欢欣,遣无……李世民呈。二凤的《昨日帖》里写道:“昨日以来,病情似乎逐渐好转。才听闻卿身体不佳,今早不知如何?敕。”《服蜀葵帖》:“卿昨日说服用了蜀葵,可将药方记下带来。敕。廿三日。”~房玄龄为母守丧时,骨瘦如柴。李世民派刘洎前去宽慰他,送给他寝床、粥食、盐菜。~韩王元嘉,为母守丧哀毁过礼。李世民赞赏他至情至性,多次慰勉他。~李世勣在宴会上喝醉睡着了,李世民脱下御服给他盖在身上。~高履行为母守孝,悲哀憔悴,超出礼节。李世民派使者告诉他:“孝子之道,居丧固应悲,但不该因此伤身。汝宜勉强用饭,不得过礼。”没过多久,父亲高士廉去世,高履行居丧又以孝顺闻名,李世民亲自写诏书告诉他:“古人立孝,毁不灭身。闻卿绝食,甚是有违大体,望卿抑制摧裂之情,割伤生之累。”(好像那个为了高士廉不顾身体非要恸哭的人不是他似的)~又写给长孙无忌:“卿有风疾,也须要抑情。朕观履行,哪里值得称道?”~贞观四年十二月,李世民在鹿苑狩猎,见到野人大多衣衫褴褛,派侍中王珪赈赐贫人。~贞观十五年三月,李世民到襄城宫,登子逻坂,看见一个中暑的人倒在路旁,于是驻马,命左右的人去取药。喂了药后,那人才醒过来。~关中大旱,闹饥荒。百姓多卖子女以求生。李世民对侍臣说:“水旱不调,都是因为人君失德。朕德之不修,天当责朕,百姓何罪?而多遭困穷!听闻有人买卖子女,朕很是怜悯。”于是下诏出御府金帛把这些人赎回,让他们回到父母身边。~征高丽时俘虏百姓四千口,准备用来赏赐将士,李世民怜悯他们父子夫妇离散,命有司用府库钱币把他们赎为平民,欢呼之声,三日不停。~贞观十年十一月,李世民对侍臣说:“朕自征伐以来,所乘戎马陷军破阵,济朕于难。如今应厚葬他们,将他们的模样刻石立碑,置于昭陵左右,以申帷盖之义。”当初李世民有一匹骏马名为汲露紫霜,每临阵多乘之,腾跃摧锋,所向披靡。讨王世充时,因酣战移景,此马为流矢所中,跃上古堤,拔箭以后,马死。至今,李世民依旧追念不已,遂于昭陵刻石立其像。~李世民攻破窦建德时,所乘的马名为黄骢骠,等到征高丽,黄骢骠死在了路上,李世民很是哀惜,命乐工写了四首《黄骢叠曲》,皆是宫调。
李世民,家中行二,为感谢长孙无忌(一说,房玄龄)写了一篇《威凤赋》,赋里写道:“有一只喜欢向着朝阳休憩的威凤,他是那么的天生丽质,那么的与众不同,那么的了不起(省略n字)但是因为自身太过优秀遭到了小人特别多的嫉妒和暗害,心情非常惨痛,累了,带不动,不想再飞了,幸亏有君子帮助,他才能再次振翅高飞,所以他会好好报答君子,要给所有人一个美好的未来,让千秋万世都要赞美。”——嗯,全篇只有二十个字提到君子,其他都是威凤,因此喜提外号“二凤。”一、李世民出道年纪十六岁,奉诏取东都时刚及冠没多久,(正是长身体的年纪),因此被对手王世充蔑称为唐童。耿耿于怀,唐童炸毛,也因为本来就爱在打完胜仗后冲着敌方首领嘚瑟,在活捉了王世充以后,当面问他:“你以前总认为我是童子,现在见了童子,怎么如此恭敬?”一番话把王世充吓得冷汗直流,拜俯请罪。因为一战两擒心情嗨到暴,怼完王世充又笑着和封德彝嘚瑟“不听你的话,才有今天,智者千虑,不免一失”,把封德彝说得很是惭愧。后来贞观十五年,在四十二岁的大唐天子细节到方方面面的嘱托下,李世勣胜了薛延陀,这位天子骄矜地对使者说:“才几千骑兵而已,你们就狼狈成这样!回去告诉你们可汗,凡是想做什么小动作,都要好好想想!”四年后亲征高丽打了胜仗,李世民对着来请降的敌方首领就是一句:“东夷少年,跳梁海曲,打仗本来就比不上有经验的老人!从今以后还敢再和天子打吗?”高延寿他们都趴到地上不敢回话。李世勣说:“如果陛下不亲自来,我和道宗就要打败仗,被俘虏,谢陛下救命之恩。”李世民对李世勣素来亲昵不庄重,半点都不客气地笑着点头。李世民依旧写信给高士廉他们道:“朕做将军就像这样,如何?”(是不是超棒的,快夸、快夸)皇太子李治上表:“听说耶耶你跑到敌军城池下不到百步的地方,臣吓得魂飞魄散,请陛下为社稷为百姓,收了你的雷霆之威!敢以死论!”李世民回复:“最初我看着敌阵时,满心都在打仗上。就是因为想起了你的话,所以没拿武器。如果不是这样,我将要和他们大决战!”听听这个语气,似乎还有点遗憾自己没拿武器打不了大决战。同时带着点委屈,“都是因为想起了你的话,我才没拿武器。”在自家儿子可怜的小心脏边缘反复横跳一番,李世民终于非常不靠谱地表示“以后我肯定不会亲自到军中去,你就不要为我担心了。”顺便把所行幸的山命名为驻跸山,命人造破阵图,又让人写文刻石记功。~李世民特别爱听人夸他,经常以问句的形式各种邀夸,曾引经据典地在朝堂上表示“我为人主,兼行将相之事,而且做得和萧何、曹参、韩信、彭越、稷、契、伊、吕一样好。”然后被自己亲自举荐的人才张行成拍砖了,“陛下堂堂万乘之尊,在朝堂上和臣子争功,像什么样子?”李世民觉得他说得很对,下次一定,换个方式嘚瑟。~贞观八年,彗星来了,李世民深刻地反省自己:“我十八岁就经纶王业,把东边西边北边的什么薛举、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揍了个遍地开花,二十四岁我就平定天下啦,二十九岁我就登上帝位了,从此四夷降伏,海内乂安,我认为自古以来拨乱之主就没有能比得上我的!”自夸得差不多了,忽然想起自己是因为彗星在反省,熟练地升华主题:“所以我挺骄傲的,这是我的过错。天降彗星,确实是因为这样吧?秦始皇平定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骄奢淫逸,一朝而败,我又有什么理由骄傲呢?说到这,不由感到警惕害怕!”魏征进言说:“自古帝王都要经历天灾的,(陛下不过是经历得格外多罢了),陛下能因为彗星警惕害怕,反复思量,深深地责备自己,虽然有彗星,一定不会酿成灾难。”(老魏:睁眼说瞎话彗星:真的累了,不要cue我了)~贞观五年,因为朝集使上表请封禅,二凤当即给人来了一段在线自夸:“隋末天下大乱,我提三尺剑,数年之间,统一四海,是朕武功所定也。突厥强梁,世为纷更,现在为我臣吏,是朕文教所来也。突厥破灭,君臣都为俘虏,安养之情,同于赤子,是朕仁爱之道也。林邑献来能说话的鸟,新罗献来女乐,我同情他们远离故土,都令他们回国,是朕敦本也。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惩恶扬善,必依刑书,弘至公之道,是朕崇信也。不是我要夸耀自己,只是要明圣人之教,不能白白这样。”好长一段嘚瑟之后,李世民终于说起了正事:“最近年年丰收,也没有疫病,确实应该去封禅以谢天地。只是大乱之后,民生凋敝,我担心劳烦百姓,耗费钱财,所以没来得及。”~贞观九年,某个三十六岁的小青年对着群臣自夸得那叫一个起劲:“我看古代拨乱之主的年纪都超过了四十,光武帝年轻一点,三十三岁。只有我,年十八便举兵,年二十四平定天下,年二十九登上帝位,这是武功比古人厉害。我年少从军,没空读书,贞观以来,手不释卷,天下大治,这是文治比古人厉害。过去戎狄总是侵犯内地,现在戎狄稽颡,皆为臣妾,这是我比古人更会安抚边远。这三点,我有什么德行能够承担呢?既然有这样的功业,怎么能不善始慎终呢!”~二凤还经常说:“我十八岁的时候可了不起了”“古人都比不上我”“诸弟怎么就不能学学朕”“朕十八岁还在民间,对百姓艰难无不知道得一清二楚,但我处理事务还是会有差错,太子长在深宫,更令人担忧”“我从小经略四方,很会用兵”“不是我要自夸,只是为了明圣人之教”~贞观十九年,他说自己能使戎狄臣服是因为顺应民心,没过多久李世民又在翠微殿里问群臣:“自古帝王虽然平定中原,但不能让戎狄臣服,我才能不及古人,但功劳却比他们大,我不知道其中的缘故,请诸公各自随意坦率地敞开了说(夸我)!”群臣都说:“陛下功德如天地一样广大,无法用言语形容。”二凤说:“不能这样讲,我之所以有如此功劳,只不过因为做到了五点罢了,一是我见到别人的优点,就像见到自己的优点一样。二是人的能力不能十全十美,我抛弃他的短处,取用他的长处。三是我见到贤才就尊敬,见到一般人就爱护他、教育他,让有才能的人和没有才能的人各得其所。四是我继位以来直言的人在朝中到处都是,我不曾因此贬谪惩罚任何人。五是我对汉族和少数民族一视同仁地爱护,所以他们依靠我,像依靠父母一样。这五条,是我能有今日之功劳的原因。”条分缕析地总结完,李世民意犹未尽地回头对褚遂良说:“你曾经是史官,像我说的,是否属实?”褚遂良表示:“陛下盛德,史书都无法全部记载,陛下只说了五点,是多么谦虚!”类似的邀夸式问句还有“如果中国不安定,西域又有什么理由过来朝贡?我有什么德行能承受这一切?历史上一统天下,开疆拓土的,只有秦皇汉武,但他俩结局都不太好,朕提三尺剑平定四海,让四夷臣服,百姓安乐,自己觉得不输给秦皇汉武。但秦皇汉武结局不好,因此我总是害怕危亡,不敢懈怠,只是凭借诸公直言正谏来辅佐我。”“自古以来经常有乱世,但还没有像隋末这样的,朕都平定了,功劳和古人相比怎么样?”还有真诚发问:“我年少时交往的柴绍窦诞他们不属于正直诚信博学之列,而我虽不及尧舜之明,但也差不多避免了孙皓高纬的残暴,这样看来,人的品行并不会受亲近的人熏染,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为什么呢,我为什么如此厉害不受身边一些平凡人的影响呢).~曾把亲自做的温汤碑展示给群臣看,问他们自己做的比不比得上古人。~二凤还有个同样嘚瑟的老师。后胤曾经教小秦王《春秋左氏传》,他上言和李世民说:“我过去在太原,陛下问我‘隋朝运终,哪一族能得到天下’,臣回答说‘李姓能得天下’,这是我很早就认识了天命。”李世民点头:“这事我一起记住了。”于是开宴会的时候特意下诏让老师一起来嗨,聊起过去的事,就很随意地对后胤说:“现在弟子我如何?”后胤回答:“过去孔子有三千门生,厉害的学生也没得到子男之位。如今臣一个弟子,就是万乘之主,看来臣的功劳高于先圣。”二凤一听,可开心地笑了,顺便就让群臣问后胤《左传》,还和老师说:“我过去来卿这里学习春秋,现在依旧没忘记。”后胤说:“陛下天赋异禀,臣不敢贪天之功。”二凤非常高兴,赐给老师御马及诸物,让他做燕王府司马。~李世民在开宴会的时候演奏秦王破阵乐,和群臣说:“当年我受命征战四方,民间就有这首曲子,哪里想得到今天都变成雅乐了!此曲发扬蹈厉,虽然不是文德的雍容,但功业因此而成,我不敢忘本。”~李世民在洛阳苑打猎时,遇见一群突然从林中冲出来的野猪,他连发四箭,杀了四只野猪。有一只野猪突然冲上前,碰到了马镫,民部尚书唐俭似乎有点慌,二凤拔剑斩豕,回头笑道:“天策长史不见上将击贼邪,何惧之甚!”~贞观十三年因为克平沙漠在群臣面前翘尾巴:“汉武帝打了三十多年,国库空虚,获得的也没多少。和今天,能比吗?那肯定是不能比的,都不是一个等级的。朕的功业,大大小小的竹帛,哪能全部记得完呢?”身为修史学士的崔仁师出来捧场:“过去史书写的,有很多虚美之词,哪里像今天,事情都是实录,陛下圣道之大,没有言辞能够称赞,哪里是书册能全部记完的!”二凤继续翘尾巴:“自古以来这些功业,史书都没记载过!今天起居郎记录朕的功业,也可以说是勤恳又辛苦了。”二、(1)李世民非常能说会道,因为平定天下后,比较悠闲,又读了很多书,特别能引经据典,情绪一上头就喜欢多说几句有的没的,起居郎竖着耳朵听,刷刷刷地写。然而,陛下说了一百句话,起居郎都不能完整写完一句。(这届起居郎手速不大行啊)~朝臣就经常被李世民的十万个为什么问得不能回答。比如:在分赏功臣时,李世民说李神通“自营脱祸”“全军覆没”“望风奔北”,夸房玄龄等“有筹谋帷幄、画定社稷之功”,一番夺笋的拉踩让众将士心服口服。~杜淹给李世民推荐了个人才邸怀道,李世民就问他:“邸怀道才行如何?”杜淹回答:“隋炀帝去江都的时候,只有怀道敢对他说这不行,我亲眼所见。”李世民问道:“卿觉得谁的计策是对的?”杜淹说:“我认为邸怀道是对的。”李世民继续提问:“侍奉君主讲究有犯无隐,你觉得邸怀道是对的,你自己怎么不劝谏?”杜淹回答:“当时我没被重任,又知道劝谏了隋炀帝他肯定不听,只会自己白白死去。”李世民开始引经据典:“孔子说只知道听从父亲命令的人,不是孝子。所以父亲有敢于劝谏的儿子,国家有敢于劝谏的大臣。如果你认为主君无道,为什么依旧领了他的俸禄?既然领了俸禄,怎么能不去匡正他的过错?”杜淹一时似乎没话说了,李世民就顺势和群臣说:“诸公各自说说谏事如何?”王珪说:“过去比干因为劝谏纣王而死,孔子称赞他仁义,泄冶因为劝谏而被杀,孔子就说‘民间多有邪僻之事,枉自立法徒劳无益’,因此领的俸禄多,责任就多,按理就应该拼命进谏;官职低微,声望不够,就容许他稍稍随意一点。”李世民又让杜淹过来,笑着对他说:“卿知道炀帝不能劝谏,为什么还在他的朝堂上?既然在朝堂上,为什么不劝谏?卿仕隋,还可以说是因为位卑;后来侍奉王世充,获得重任,为什么也不劝谏?”杜淹委委屈屈:“我对王世充不是没有劝谏过,只是他不听。”李世民说:“世充如果能够纳谏,不应该亡国;如果他残暴,拒绝纳谏,卿怎么能免祸?”杜淹不能回答。李世民就问他:“今日可以说是尊重信任你了,可以谏未?”杜淹回答:“愿尽死。”李世民意气风发地笑。~张玄素担任刑部令史的时候,李世民就在群臣面前像查户口似的问他在隋朝当什么官,在当县尉之前又当了什么官,是哪一辈的。问得张玄素面如死灰,几乎不能抬步。褚遂良就上谏说:“陛下怎么能对朝臣疯狂追问他的门户,让他郁结于怀?”李世民说:“我也后悔这么问他了,卿的上书深得我心。”(有一些臣子,真是随便查个户口就承受不住了,身为所有人的君父,爸爸不能不体谅他们。)~李世民曾经问魏征:“群臣上书都写的挺好的,但到了我召见他们时,他们的回答就经常颠三倒四,为什么?”魏征回答:“我看百官奏事往往要想好几天,但他们在陛下面前,三分话都不能说出一分来,而且劝谏的人往往违逆圣意,如果不是陛下和颜悦色以待,哪里有人敢畅所欲言呢?”于是二凤对待群臣越发温和了。他曾说:“隋炀帝喜欢猜忌,经常对着群臣不说话。我就不是这样(我话可多啦),和群臣相亲相爱得像一个人似的。”~因为经常在朝堂上引经据典地怼得臣子哑口无言,刘洎上言道:“希望陛下不要再纵天辩了,你让普通人怎么回答你,而且记得多损耗心神,话多有损元气。陛下应该为社稷自爱!”李世民用飞白写了篇回复:“(我一直都是元气满满),如果不思考怎么能率领群贤,如果不说话怎么表达我的看法,我怼臣子,一点都不劳心劳力哒!虽然最近确实谈论的有点多,所以我有点骄傲了。听了你忠直的言论,我会为你谦虚地改正。”(2)二凤情绪一上头就喜欢胡说八道,比如:在战场上因为急着追敌,刘弘基偏要拉着马辔劝谏阻拦,就大喊:“吾竭忠徇国,岂顾身乎!”在朝堂上经常被魏征怼得下不来台,下朝后越想越气,在自家妻子面前憋不住骂他乡巴佬。一想到自己儿子可能要被欺负,张口就是:“万一太子不幸,怎么知道他们将来是不是诸公的主君?”被魏征揪着就是一通喷。李世民一听觉得魏征说得都对,就和群臣说:“有道理的话,不能不听。刚才是我无理取闹。唉,主君说话可太不容易了!”还因为说了一句薛驸马村气,让公主嫌弃得几个月都不和驸马同席。李世民听说后大笑,就开了个宴会让薛驸马和自己玩握槊,故意把佩刀输给他。喝完酒,公主高高兴兴地和驸马坐车走了,总算重归旧好。对此,李世民曾对侍臣说:“我每次上朝时都要想想说的话对百姓是否有益,因此不敢多说。”杜正伦趁机进言:“陛下说错一句话,起居注都会记下,千秋百世都有损圣德,希望陛下说话一定要谨慎。”李世民非常高兴,赐彩千段。但下次情绪一上头,依旧胡说八道。(3)二凤精通甜言蜜语,比如:把自己比作美玉,把魏征比作良工。写诗热情赞美魏征……酿的酒特别好喝。“醽醁胜兰生,翠涛过玉薤。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用清丽优美的辞藻写了一篇小池赋夸许敬宗……家里的池子有花有草,有彩霞有月亮,有鱼有鸟,特别好看好玩,绝对是让人心旷神怡的好地方!说自己一时没见到马周就想念他,还用飞白给马周写小纸条:“鸾凤凌云, 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赞美李世勣驻守晋阳使突厥畏威遁走,比长城还厉害。写了不止一首诗送给房玄龄,夸他勤奋又贤能:“太液仙舟迥,西园引上才。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还当葵藿志,倾叶自相依。”写诗夸萧瑀“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也许上面混入了两条奇怪的动态)三、李世民特别喜欢给自己长辈分。可能是因为年纪小,经常把“君臣犹父子”“为民父母”这样的话挂在嘴边。他的诏书里也总是出现“爱育黎元”“抚育黎元”“抚爱黎元”等如同养家糊口一般的话。~为了表示对大舅哥长孙无忌的信任,二凤还特地召集百官,和他们说:“我的儿子们还年幼,所以我看待长孙无忌就像对待自己儿子一样。”~有一次他问秘书监萧璟:“你在隋朝时见过萧皇后很多次吗?”萧璟答道:“她们母女间还不常见面,我是什么人,怎么能见到她呢?”魏徵说:“我听说隋炀帝不信任齐王杨暕,总是派宦官察看,听说他摆宴饮酒,就说‘他做成什么事这么高兴’;听说他忧虑憔悴,则说‘他别有企图所以如此’。他们父子之间尚且如此,何况对其他人呢?”李世民便笑着说:“朕如今对待杨政道,远胜当年隋炀帝对待齐王杨暕。”(杨政道:我什么时候多了个爸爸)~李世民亲征高丽后生病了,刚痊愈就立马开了个宴会,让皇太子宣布自己的旨意:“臣对于君来说,义同父子,朕最近生病,看你们都担心害怕,现在病好了,我又能与诸公相见啦,我超级开心。不必劳烦你们行礼,宴会上菜肴丰盛,本来就不能一个人吃,所以和诸公一起高高兴兴地喝酒奏乐!”~他还曾对群臣说:“朕听说忠臣侍奉君主,就像孝子侍奉父母一样,致力于哄君主开心,不让君主担忧。诸公也应该忧我所忧,乐我所乐。像声色珍奇这种东西,不足以让我快乐。唯有抚养百姓,教导臣下,让朕看见犯法之事渐少,听见刑杀之声渐息,这就是朕的欢娱,臣子的报效。~贞观十九年,玄奘写信和李世民说他去西域取经回来了,李世民当即高兴地写了一篇《答玄奘还至于阗国进表诏》给玄奘:“听说师父去西域问道,现在终于能回来,我欢喜无量!你可要快点回来,与朕相见!那些国家的梵语、经义什么的,也任凭你带过来。朕已经敕令于阗等途经的国家给师父送行,人啊马啊,应该不会缺,我让敦煌官司在流沙迎接你,鄯善在沮沫迎接你。”大唐天子虽然急性子,但终究(像男妈妈一样)非常体贴细心。四、宴会上,贞观君臣喝酒喝得尽兴时,李世民露出一个“我告诉你们一个秘密”的小表情说:“魏征每次劝谏我,我不听从,他就生气了,诸公知道吗?”魏征辩解:“我劝谏不成,确实不高兴,但也不敢生气。”李世民自有一套逻辑:“你要是不生气,为什么我和你说话你都不理我了?”魏征解释:“我怕回应了你以后,不妥的事就因此施行了。”李世民就说:“你当时回应我,事后再劝谏,又有何不可?”魏征:“过去舜说了,不能当面迎合他。我要是当面答应陛下,事后又有别的话说,哪里是稷契侍奉尧舜的做法?”然后,重头戏来了~李世民听了后,便大笑道:“有人说魏征举止疏慢,但我见他的所作所为,只觉得他柔顺谄媚,十分妩媚!”魏.妩媚.征,八风不动地表示:“都是因为陛下肯让臣子们讲话,如果陛下不纳谏,我怎么敢多次触犯陛下呢?”~李世民书法很好,特别擅长飞白书,一次宴会上操笔作飞白书,遍赐群臣。酒兴所致,臣子们纷纷去陛下手里攘夺起来。刘洎趁机登上御座,拉住李世民的手,抢到了飞白书。没抢到的臣子都上奏说:“刘洎登上御床,按律当死,请把他交给法司论罪。”李世民闻言却大笑着说:“昔闻婕妤辞辇,今见常侍登床。”(刘.婕妤.洎:“不管你们怎么说,反正我抢到陛下的飞白了哈哈哈哈。”)~李世民有一次想让臣子们说说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但长孙无忌他们就只会夸:“陛下文治武功冠绝古今,臣等顺从都来不及,实在没看见陛下有什么过错。”二凤不大满意,他就比较喜欢魏妩媚那种一边夸他一边怼他的风味,于是说:“我希望听见自己的过失,诸公却阿谀奉承哄我开心。我想当面说说诸公的过失作为鉴诫,如何?”陛下都这么说了,臣子们当然是行礼说好呀好呀。李世民就看着长孙无忌一口气评价了好几个臣子,先说了优点,后说得不足,都点评得十分准确到位。然而,轮到褚遂良时,李世民说:“褚遂良学问好,性情坚正,很是忠诚,每次亲近我,就好像飞鸟依人,让我自然而然地怜爱他。”(褚.小鸟.遂良:陛下开心就好)~经常夸自家老爹,宴会上说自己能有如今都是耶耶教得好,《帝范》里吹了一大篇李渊英明神武,经略天下。然而,没人买账。~觉得小儿子李治宽厚,曾经自爆:“我年少时颇为不守规矩,小九不像我,他从小就宽厚,希望他长大一些后能有所改善。”(李渊:这就是你总是把我气得血压飙升的原因?)五、李世民可谓才貌双绝,要是放在今天出道,分分钟火遍全球。(当然二凤现在也很出名)。颜值高,气质好,声音好听,多才多艺,还很戏精。~四岁时就有个道士断定他“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的时候,一定能济世安民。”~李密见到李渊还有傲色,看见李世民天资神武,军威严肃,不由叹服,私下里和殷开山说:“真英主也!不像这样,如何平定祸乱!”~温彦博善于谈吐,每次有使者来朝贡,李渊就诏令他问四方风俗,话语流利,仿佛成诵。声韵高朗,响溢殿庭,举止雍容,让所有人都擦亮眼睛看着他。李渊曾经让李世民晓谕诏令,不久就对着近臣们炫耀自家二郎:“我儿子和温彦博比怎么样?”~李世民神采英毅,进见的群臣,都因此手足无措。李世民知道后,每次有臣子上奏,一定会和颜悦色以待。~褚遂良的《请节劳表》里面提到,李世民总是在朝堂上和臣子谈论政事,千言万语,声音就像韶夏(优雅的古典乐),道理如同兰王。~他能歌善舞,亲自编制了秦王破阵乐的乐舞图。开宴会时一开心就要下场跳舞。把颉利可汗抓来长安后,李渊开了个宴会,邀请了李世民以及十几个大臣还有诸王、妃,李渊亲自弹琵琶,李世民翩翩起舞,大臣们轮流起来敬酒。一群人一直嗨到晚上。~二凤还亲自写过敕令表示“晚上就消肿了,身体也好了,昨天担心卿等为我忧虑,所以现在用敕令告诉你们我没事啦。”也不知道是不是跳舞扭到脚。~李世民亲自弹琵琶给臣子们听,问他们:“各位有认识这首曲子的吗?”群臣离席想回答,但都不知道怎么说,许公就上前回答:“这是一首……也像这样。”~贞观末年,裴神符擅长弹琵琶,当初只作了胜蛮奴、火凤、倾杯乐三首曲子,声音清澈美好,李世民特别喜欢听。~李世民听说阿史那社尔击破龟兹后,非常开心地开了个宴会,随意地和群臣谈起孩童、商人、官吏、将帅、帝王各自的快乐。然后他说:“最近派社尔西征,现在已经告捷,万里清静平安,将士们都能够回家,这就是我奏乐的时候。”又劝群臣饮酒,欢乐到极点后,宴会才结束。~贞观十八年的端午节,李世民写了几副飞白书,里面有鸾、凤、虬、龙等字,笔势惊艳绝伦。他对长孙无忌、杨师道说:"按照端午节的旧习俗,一定要送点礼物互相庆贺。朕现在送你们一人一把飞白扇,扇动清风来增加美德。"~李承乾造反后,李世民很难过,难过就要皮一下。于是在两仪殿里留下了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勣、褚遂良他们后,李世民开始长吁短叹:“我三个儿子一弟弟,所作所为像这样,我确实是心无聊赖!”于是他往床上撞,长孙无忌等争着上前扶他抱他。李世民又抽出佩刀想刺伤自己,储遂良连忙夺走佩刀给李治。一阵兵荒马乱后,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李世民征讨高句丽,听说程名振善于用兵打仗,便召见他询问方略,对着这位将军一通夸后,又慰勉他说:“你有将相之才,朕将要任用你。”程名一时忘记行礼。李世民忍不住就想皮一下,(戏精附体一般,回忆了一下纨绔子弟的说话风格,)装作很生气地说道:“关东一个山野村夫,得到一个刺史职位,便认为是富贵之极了!你竟敢在天子身边,言语粗鲁,而且还不行礼!”程名振谢罪道:“我本是粗疏之臣,从未亲身应对圣人垂问,方才只想着如何对答,所以忘了行礼。”见程名振举止自如,回答得非常清楚。李世民于是感叹道:“房玄龄在朕身边二十多年,每次看见朕斥责别人时都很害怕。程名振平生未曾见过朕,朕一时责怪他,他竟然毫无惧色,言语也不曾出错,真是奇人啊!”当天就让程名振担任右骁卫将军。提起房玄龄的口气十分熟稔,一看就是多年老友。六、李世民很宠妻儿和臣子,而且还特别护短。他几乎没怎么拒绝过观音婢的要求,比如因为凰后坚持,只好让原本是尚书仆射的长孙无忌担任开府仪同三司。凰后为此喜形于色。长孙安业谋反,本来是死罪,因为凰后请求,变成了流放。观音婢病重的时候,李世民想为她大赦天下,凰后不许,李世民不得不顺了妻子的意,为此他换了个修旧寺的方式给妻子祈福。李世民对观音婢很赞的一点就是,他从不会觉得为你好,就擅自做主。~凰后曾经写了一首《春游曲》,二凤见了就读,啧啧称美。~和观音婢一起在九成宫游玩时亲自挖出了泉水。当时李世民俯身观察脚下的土地,觉得有点湿,于是二话不说,拿着竹杖开挖,果然挖出了清澈甜美的泉水!~他为了观音婢拉过偏架。李世民在一次宴会上鼓动群臣开玩笑,(互相嘲讽)。长孙无忌就嘲讽欧阳询:“耸膊成山字,埋肩不出头。谁家麟阁上,画此一猕猴。”二凤笑嘻嘻地看热闹。欧阳询反嘲讽回去:“缩头连背煖,倇当畏肚寒。只因心混混,所以面团团。”李世民立刻严肃了表情打断他:“欧阳询,你难道不怕皇后听到?”一看就是老双标了。~李世民特别宠女儿,因为长乐公主是观音婢所生,想要给她超多嫁妆,结果因为魏征泡汤了。二凤委委屈屈地回去和观音婢述苦:“我想让长乐公主多点嫁妆,结果魏征他不肯!”~爱和儿子腻在一起,在寝殿旁边修了个别院,让李治(小九)住在别院里,因此小九就没怎么去过东宫。还是有臣子看不下去上谏了,二凤才让臣子隔三差五地去东宫和太子谈论讲学。~亲征高丽时,李世民给小九写信说:“我收到两次皇宫来信了,居然都没看到宝宝的书信。(稚奴不给耶耶写信),耶耶我一直担心得要死。不久前收到你亲自写的书信,说你娘子生病了,(那没事了),我的担忧一下子就没啦,就像死而复生了一样。从今天以后,你只要头风发作就要立刻写信告诉我,耶耶我要是有一点不舒服,也一一写信告诉你。今天收到辽东消息,抄录一份送给你,想你想得要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家(亲亲抱抱举高高),要说的就是这些啦,耶耶,敕。”~班师回朝时听说儿子来接自己了,带着三千飞骑快马驰入临渝关,在路上遇见了小九。(二凤:飞奔过去对儿砸亲亲抱抱举高高!)~很宠李泰,听说有人欺负李泰,李世民让三品以上的臣子进殿,等他们坐定后,就很生气地对着群臣开始说绕口令:“我有一句话,要向你们说。往前天子即是天子,今时天子非天子耶?往年天子儿是天子儿,今日天子儿非天子儿耶?过去隋朝的皇子们都能欺负臣子,我自然不会纵容我儿子,但你们就因此觉得他好欺负,轻视我儿子!我要是容许我儿子放纵,难道不能折辱你们了?”因此被魏征一通狂喷,二凤理亏,于是高兴地表示:“哎呀刚才我大发脾气,自以为有理,魏征一说才知道是我不讲道理。做君主的讲话可真不能轻率随便!”~因为刘仁轨杀了自己的折冲都尉鲁宁,李世民听说后生气地让人砍了他。结果下了命令后依旧没消气,说:“这个县尉是什么东西,敢杀吾折冲!”于是下令把刘仁轨送到长安,他要当面怼人!刘仁轨神色自若地交代了自己杀鲁宁其实是事出有因。因为发现人才,李世民又开心了,提拔刘仁轨担任栎阳丞。~马周巡查郡县时,顿顿吃鸡,因此有小吏告状。李世民说:“我禁止御史吃肉,是担心州县费钱,但吃鸡又有什么关系?”让人把这个小吏带下去打板子。众所周知,鸡肉它就不是肉嘛!~杜如晦上言:“监察御史陈师合说一个人不能身兼数职,他根据这一点非议我们。”李世民一听,立刻开始护短,对戴胄说:“我治理天下至公无私,玄龄如晦是因为有才能、品行好被任用,不是因为他们是有功勋的旧臣!这个人妄图生事、胡乱诽谤!只是想离间我们君臣!”然后就把陈师合就放了。~李世民慰劳将军们的时候,契苾何力因为薛万均抢了自己的功劳,生气地拔刀想杀他。各位将军阻止了他。李世民听说后,责备何力,何力就说薛万均抢占自己的功劳。李世民生气地想免了薛万均的官给何力。何力坚决推辞了。因此二凤觉得他很棒,也就没勉强他。不久,他让何力宿卫北门,尚宗女临洮县主。~亲征高丽时,契苾何力伤得很重,李世民亲自给他敷药。还让人找到刺伤何力的人高突勃,交给何力,让他杀了出气。何力对二凤说:“这人为了主君刺伤臣,是忠勇之士,我和他无冤无仇。”就放了他。~萧瑀曾和李世民说:“房玄龄他们结党营私,陛下不知道,只是因为他们没谋反。”李世民听了立刻炸毛:“你说的话未免也太过分了!朕虽然不够聪明,但也不至于糊涂到那个份上!”过了几天依旧耿耿于怀,多次和萧瑀说自己超级信任房玄龄的,不要这样猜忌他。萧瑀去世后,本来谥号是肃,李世民因为萧瑀老是猜忌房玄龄他们,就说:“萧瑀爱猜忌,这个谥号失于不直,应该改一个。”于是谥号改成了贞褊公。~李世民亲征高丽时,命房玄龄留守京城,行事不需要请示。于是有人找房玄龄说:“你密谋造反。”房玄龄把这个人送到陛下那里去了。李世民已经听说有人告密,心里猜测这个人多半是来诬陷房玄龄的,很生气,就让人在前面拿着长刀,(一向和颜悦色的陛下现在超级凶),然后才见这个告密的人。李世民问这个人要告谁造反,此人回答:“房玄龄。”那一瞬间,李世民的怒气值升到顶端:“果然!”叱令把这个人腰斩了。要知道二凤一向仁慈,对人命也很慎重,结果因为有人欺负房玄龄气成这样(凤房是真的)。然后他亲自写书责备房玄龄不能相信自己,告诉他:“如果再有这样的事,卿可全权处理。”~侯君集和张亮说自己要谋反,张亮就私下里告诉李世民。李世民说:“你和君集都是功臣,君集单独和你说的话没人听见,要是交给法司,君集肯定说没这件事。两相印证,事情不一定是这样,你先不要再说了。”依旧像之前一样对待侯君集。李道宗也曾随意地告诉李世民:“侯君集耻于官职比房玄龄和李靖低,肯定要造反。”李世民说:“君集有才,什么抱负不能施展?我哪里是吝啬官位,只是次序还没到罢了,怎么能因此妄生猜忌?”后来侯君集因为造反被诛,李世民就向李道宗致歉:“君集的事,果如卿言!”~有人弹劾奏李靖在攻破颉利可汗的牙帐时治军无法,把突厥宝物都抢光了,请交给法司查验。李世民特地下了敕令让人不要弹劾。等李靖入见,李世民就使劲责备他,李靖顿首谢罪。李世民有点过意不去了,沉默良久,说:“隋朝史万岁攻破达头可汗,有功不赏,因为犯罪被杀。朕就不会这样,我记下你的功劳,赦免你的罪过。”加封李靖为左光禄大夫,赐绢千匹,加食邑通前五百户。没过多久,李世民对李靖说:“之前有人说你坏话,现在朕已经明白了,希望你不要介怀。”又赐绢二千匹。这样慷慨大方又体贴护短的上司哪里找?~李世民特别爱和大臣炫耀自己儿子。有一天李治因为风景特别好让群臣作诗,自己写了篇序言,第二天李世民就拿着李治的诗序展示给王公看:“朕看太子的文章还有笔迹,比以前进步了。”司徒长孙无忌回答:“皇太子禀承天训,文章书法,各种才艺,每天都在进步。”太子李治又献玉华宫山铭,李世民就读给群臣听曰:“我空闲时经常教太子写文,看他的文辞和我差不多。”说着说着,二凤就忍不住开始跑题,变成了班主任训话:“但诗赋不是治理国家的急事。治理国家一定要抑制欲望,礼贤下士。汉武帝穷奢极欲,却没有遗祸子孙,正是因为有贤臣辅佐。所以你们这些官员都应该尽职尽责,努力辅佐我。”长孙无忌说:“陛下自比汉武,这是臣感到不安的地方。臣等比起前贤,确实多有不如,但凡事不能两全,有幸蒙受陛下庇护,怎么敢不勉励自己呢?”~太子承乾因为是二凤的长子,从小就聪明,李世民特别喜欢他。贞观八年九月,太子来朝拜时,李世民对侍臣说:“我因为承乾多病,许他不用读书,只与孔颖达评论过去的事,我让他写几篇文章谈谈经国大体,他立刻写满三篇,颇有可观之处,先说刑狱为重,深得经邦之要。”~后来李泰因为李承乾造反被贬去了地方,李世民把李泰的上表给近臣看:“李泰确实很有才华,我心里想念他,你们都知道,只是为了社稷,不得不割舍私爱,让他待在外地,也是两全之道。”~有权贵告状说:“魏征他上谏时,陛下不听,他就没完没了。他就是因为陛下是幼主,不同于长君,欺负你年纪小。”忌讳被人说年纪小的唐童这回居然没炸毛,他颇为凡尔赛地说:“我小时候不爱学习,只喜欢弓马,所以起义时立下大功,自从被封为秦王后,承蒙耶耶偏爱,理道政术也不怎么留心。多亏魏征和王珪常常劝谏我,对我很有帮助,因此我礼重他们,采纳他们的谏言,也不是因为私事。”(如果觉得谏言无益,即使魏征唠叨个没完没了也不会有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千古第一词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