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一下《卡特专属bgm教练》15分钟17秒的插曲是什么?

宿命论和唯物论都是有着强烈的决定论思想的,不同的是宿命论体现在思维上的决定快不可更改性,唯物论体现在物理科学上的决定性不可更改性。决定论其实是不太正确的,决定论归根结底是否定自由意志的。很长一段时间,乃至就在三四年前,我都是相信决定论的,或者说在三四年前我都是在决定论和自由意志论上来回摇摆的,分不清界线的,直到我完全分清界线后,我就开始相信自由意志论了。要说清楚决定论和自由意志论的区别真的要写许多东西,几千字都写不完,我并没有那么多时间来详细阐述,挑最简单现实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来说,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或者说量子力学的双缝实验,就是对决定论最强有力的反击。放到现实中就是,如果有记者要采访你,表示要在镜头里完全展示真实的你。说实话你一定会隐藏你邪恶的那部分,或者有些部分本来是好的,但是涉及别人的隐私,你也一定会隐藏,在镜头中要你笑的时候你未必能笑得出来,要你哭的时候未必能哭得出来。这几乎跟双缝实验一样。波兰有位伟大的导演叫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红》《白》《蓝》三部曲令他享誉世界,每个资深电影爱好者必看这三个电影。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一开始就不是电影导演,而是拍记录片的,后来他发现人们在镜头下掩饰了很多真实的东西,并不能完全展示真正的现实,于是他毅然决然的做起了电影导演,请专业演员来用模仿真实用“假”来还原真实,这种思想转变最后竟成就了他在电影艺术界崇高的地位。从这点上来说,是不是否定了宿命论?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如果仅仅是思考了得出了“在记录片的人们总是掩盖了一些真实”的结论,而没有主动转行,他依然只是一个出色的记录片导演,而不是一个享誉世界的艺术电影导演。这就是自由意志。当然,你说的天赋是存在的,在心理学上是可以证明的。心理学史上有个非常小的发现,但是这个非常小的发现非常重要,影响了心理学的发展,那就是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对于时间的感觉是不同的,存在着非常细微的差异。心理学家发现,比如两个人在同时看到流星闪过时,并马上在纸上用笔点一点表示记录了流星的发生,这个过程两个人所用的时间是不同的,有一个是快于另外一个人的,虽然这种快是微乎其微的,但是科学是非常严谨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心理学家们正是在这种非常严谨中发现了人与人之间这种微乎其微的差异,好像就是几十毫秒的差异。注意了,这个“比另外一个人快”是不包括两个人同时用笔在纸上点一点这个过程的快慢比较,因为这个过程被设计为实验后是一样快的,“比另外一个快”是指两个人同时看到流星并马上做出反应这个过程,意思是指从看到做出反应这个感觉处理过程,这就像两台其他硬件都一样但是装有不同cpu的电脑,好cpu就是比差cpu处理的快。这个心理学发现足以解释为什么读书时有的人算数时反应巨快,证明这个人很聪明,有的人算了半天才得出结果,证明这个人很蠢。这是因为人的感知系统的反应能力的快慢从来就不是完全一样快的。而至于造成这样的结果那就是多方面的原因了,先天的遗传性原因,后天环境的缓慢养成,都是有可能的,所谓的天赋其实都是来源于这两个方面。这里的天赋就不关“聪明”“蠢”这种智商论了,心理学家对于智商论是非常怀疑的,而且可笑的是,测量智商还是心理学家们制定的表格,这里的天赋如,有的人眼睛天赋好,有的人耳朵天赋好,有的人反应天赋好,在各种天赋比较中,你能说眼睛天赋好的比耳朵天赋好的智商高?放NM的狗屁,这就像说画家的智商比音乐家的智商高?
首先天赋这个事情,是人定义的,我认为天赋就是某些人比较擅长的事情,如果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叫天赋 不合适的话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平庸,所以说每个人其实都有天赋,只是受制于时间,环境等限制 所以大多数人为了生活只能普普通通。关于命的说法,我目前30多岁了,我现在很信命,求而不得故为命
不索而得也是命,信命是一个很好的状态,会让你没有那么强的得失欲,但信命不是放弃生活 不是破罐子破摔,是做自己该做的事,不做自己不该做的事。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一点思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卡特专属bgm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