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静下心去看影视作品,是心理疾病能治愈吗?

看来你应该是就医过,得到了确切的诊断疑病症,其实疑病症也属于焦虑谱系障碍的一种,可以看做是一种特殊的焦虑症,那么作为一种特殊的焦虑症,疑病症并非无法治疗,只是很多时候还是需要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共同作用才能达到我们期望的治疗效果。疑病症,不少见什么是疑病症?从医学上讲,疑病症是一种以担心或相信患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性优势观念为主的神经症,病人因为这种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均不能打消其疑虑。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患者常伴有焦虑或抑郁症状。其实疑病症在精神科或心理科就诊的可能不是很多,但在三甲医院的内科门诊就诊的却非常多,几乎每个医院的门诊医生都知道几个反复来门诊求治的疑病症患者。他们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不管做多少检查,都不能相信医生的无病诊断,坚持认为自己有医生没有查出的病,甚至有些时候还会认为医生和家人合起伙来骗自己。我的一位疑病症患者,是一名老年女性,在一次健康体检中CT室的医生就说了一句“肺子上好像有个小阴影,最好复查一下”,但后来经过增强CT的检查,医生已经明确告知她肺子很好,完全没有问题,可患者就是没办法接受,认为后来的医生是和女儿合起伙来骗自己,不敢告诉自己,甚至觉得自己一定是查出了癌症。之后就是反复的求医之路,本地的大三甲看遍了又去省会,省会看完了又去北京,可不管多大的专家告诉她是健康的,都没办法打消她对自身疾病的偏执担心。后来,还是在一名综合医院门诊主任的强烈建议下才来我们医院就医和治疗的。当然,现在的她早就缓解,并能正常地进行她的晚年生活了。怎么去帮助疑病症患者真正放下担心,重回生活呢?首先,从你的问题描述中,我已经看到了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所以你的疑病症应该持续很长时间,并且现在的症状表现也不轻了。还不确定你是否遵医嘱接受过了系统治疗,也不清楚你的治疗效果如何。但我可以肯定如果接受系统治疗,疑病症患者的痛苦体验,消极悲观情绪是一定会缓解的。首先,疑病症患者有很大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心理治疗。但让一个感受到明显痛苦的疑病症患者直接去接受心理治疗中与自己认知相反的东西,说实话很难,或者不现实。所以药物治疗首先改善患者的痛苦体验和焦虑抑郁症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治疗疑病症状和治疗焦虑症的药物都是抗抑郁药物为主,尤其是在疑病症的治疗中,最好选用对于躯体化症状帮助更大的药物,比如度洛西汀,这样可以更好的解决患者的躯体不适感,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在给与认知心理治疗,患者当然会更容易接受你说的话了,因为他的痛苦体验和焦虑感受却是有缓解了。对于疑病症患者的心理治疗,一定要充分的得到患者的信任,有时候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可能比药物的效果更重要。然后这种心理治疗关系应该是长时间存在的,有些时候患者可能会打电话向医生咨询自己的心理变化,或者定期预约来医院复诊。只要是定期的与患者保持这种良好的医患关系,患者就更容易远离躯体不适体验和焦虑抑郁症状。疑病症的患者往往到精神科就医的时候已经发病很久了,但发病久不等于治不好,实际上疑病症在得到连续有效的系统治疗后,康复的几率还是很高的,前提是要去积极治疗,不是在这自己吓自己。
本文案例部分内容整理自网络,希望想对大家有所帮助。生活中有一些人因为某些原因出现疑病症,总是觉得自己不舒服,老觉得自己生病了,怀疑自己得了癌症、艾滋病、心脏病等等,经常去医院做各种检查,但又查不出什么疾病,更加担心,整日生活在不安和恐惧中,出现失眠、食欲减退、胸闷气短、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悲观绝望等问题。其实,这就是疑病症的症状,你有病吗?我有药,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疑病症,如果您身边也有这样的朋友,请及时推荐到身边的医院或心理咨询中心就诊哟!什么是疑病症?疑病症(Hypochondriasis),又称疑病性神经症,属于神经症的一种。神经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等,患者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病程大多持续迁延或呈发作性。疑病症,指对自身感觉或征象作出患有不切实际的病态解释,致使整个心身被由此产生的疑虑、烦恼和恐惧所占据的一种神经症,以对自身健康的过分关心和持难以消除的成见为特点。通俗的讲,患者怀疑自己患了某种事实上并不存在的疾病。疑病症的诊断?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2.以疑病症状为主要临床征象,表现为下述的至少一项。(1)对身体健康或疾病过分担心,其严重程度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相称。(2)对通常出现的生理现象和异常感觉做出疑病性解释。(3)牢固的疑病观念,缺乏充分根据,但不是妄想。3.反复就医或反复要求医学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或医生的合理解释不能打消顾虑。4.排除强迫症、抑郁症、偏执性精神病等诊断,疑病症状不只限于惊恐疑病症患者的独特心理表现1、过分注意来自内脏和肢体的各种感觉。患者常有异常感觉体验,也十分关心脸色,舌苔,脉搏,体重,大小便等。对改变生活方式以及大气变化十分敏感,容易“水土不服”。2、对医药知识特别感兴趣,容易受医生和医书的影响,听说或看见别人患病容易感到自己也有类似症状。患病时过分耽心害怕,“痱子当做杨梅疮”。症状往往比同病者严重而持久。认为服药不是副作用大,就是容易产生耐药性,总之,治疗困难,疗效不佳。3、自认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自幼体弱多病,却虚而不受补。这种信念根深蒂固。因此疑病症患者病前多信守养身之道。饮食有节,起居有时,节制性欲,重视营养,崇尚各种民间健身方式和秘诀,爱吃补药,轻信秘方。4、有研究发现疑病症患者病前多对生物性危险十分胆小害怕,怕蛇伤狗咬,怕水火无情,怕交通事故,怕黑暗,怕死人等。此外,有不少疑病症患者依赖性突出,对父母的依赖很容易转移到医生身上。易激怒、易紧张和易烦恼等气质特点也常见。一部分人确有体质上的弱点,如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容易伤风感冒等。还有些人固执己见,从不甘心失败,不肯认错服输,有野心但受压抑而不外露。严重疑病症的病因有哪些?疑病症的发生主要与患者的人格特征及外部环境有关。易感素质是它发病的重要基础,生性敏感、多疑、主观、固执、追求完美的人,更易受疑病症的困扰。外部因素往往会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比如朋友交往减少、婚姻改变、生活稳定性受到影响、亲友去世等。而医生的不当言语、行为等也都会对他们产生不良暗示。以下做具体分析。1)社会心理因素:生病可以赢得同情,豁免一定的社会责任,当生活中发生不愉快的经历,遭受挫折失败,就很容易产生这种疑病症心理。这种心理障碍表达了严重疑病症患者自我保护防卫的潜意识表现。2)性格因素:严重疑病症患者的性格特征,多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个人的价值及重要性,并喜欢依赖他人,当被忽视拒绝,便紧张、烦恼,引发疑病症心理障碍。3)医源因素:医生本身的专业性差,引起病人的误解,导致病人缺乏对医生、检验结果的不信任。医生的不恰当的表现、言语、态度等,这些都是促发病人疑心导致疑病症发作的重要因素。对于病情严重疑病症患者,主要是进行心理、药物的综合治疗。心理医生会引导病人正确看待人生,并帮助他们从只关注自身的健康转移到关注外面的世界上来,鼓励病人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以逐渐淡化和最终摆脱疾病缠身的观念。举个例子病例:疑病症病人老葛入院,只能走5分钟(案例内容来源于网络)老葛缓缓走入病房,两个女儿陪在他身边,老葛表情有些严峻,说话的语言也有些低微:“大夫,我的脚没劲,全身也没力气。”两个女儿接着向医生汇报病情:老爷子2011年6月在内蒙古包头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当时主要问题是血糖升高,检查下肢血管情况还不错,全身感觉也很好,没有脚没力气的感觉。2011年9月份老爷子开始出现脚没劲,老爷子自己认为是营养不够,所以开始大块吃肉,但症状却越来越重。2011年11月老爷子再次住进了包头市人民医院病房,这个是当时住院的情况。说完这些,一摞厚厚的各种化验单递到医生的手中。医生拿过来看了下,映入眼帘的第一页是病案首页,其中两个出院诊断让当时的医生眼睛微眯了一下:抑郁焦虑状态、疑病症!病根难道在这儿吗?但是精神性疾病的诊断可不是随便能下的,还是得仔细检查,除外其他的病症!看着紧皱眉头的老葛,医生问道:“老葛啊,这次是因为什么住院啊?”“大夫,我没劲!另外就是腿疼得厉害,走路最多走5分钟,我就得歇歇。”嗯?难道是间歇性跛行?要是这个可很麻烦,医生心里嘀咕着。“老爷子把袜子脱了,我看看腿。”如果是双下肢动脉狭窄导致的间歇性跛行,一般脚的皮肤温度会偏低,脚足背动脉的搏动也会偏弱。袜子脱下来后,医生一看,皮肤颜色很正常,没有发暗,皮肤温度也很正常,动脉搏动也很正常,此时这名医生心里有些底了。但有底归有底,老葛的症状却着实不轻,只能走5分钟,确实挺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怎么办?不管是因为现在社会各方面压力大,还是因为糖尿病本身控制饮食、血糖升高影响脑细胞都能导致情绪变化,所以糖尿病患者中患有精神疾病的比例是所有慢性病中最高的,国外报道甚至超过25%。但是,怎么针对每个人不同情况进行治疗却很费周折,老葛的病到底怎么治?心病尚要心药医:第一步:自我暗示疗法,告诉病人,你很健康第二天查房,老葛的自我感觉依然不好,医生开始使用第一招也是治疗情绪疾病最重要的一招--自我暗示疗法,说白了,就是不断告诉病人你很健康,你身体很棒!说起来简单,但真正要病人接受这个观点很困难,因为一般有焦虑抑郁状态的病人都很固执,家里人肯定都劝说过,效果都不好,所以这个活儿还得医生来做。在病人眼里,医生说的话最管用。“老葛啊,我昨天给你查了查,你脚的血管搏动非常好,皮肤温度也很正常,目前来看血管问题不大,关键是血糖要控制好。”“哎呀,张大夫,我血糖控制很不理想啊,你说咋办?”老葛很激动。医生仍很淡定,因为大部分这种病人对血糖都很较真,认为自己的血糖一定要控制得比正常人还低才罢休,医生很镇定地说道:“莫惊慌、莫惊慌,血糖不用怕,我们来搞定,其实老葛,你的血糖空腹控制在六七左右,餐后控制在八九左右就可以了。”不管心里如何忐忑,医生一定要给病人很有自信的感觉,嗯,对,就是这种自信的感觉,因为病人很忐忑。而且这种病人的血糖控制水平,医生完全可以给他们适当放宽一些,当然这种观念要不断地给他灌输,俗称“洗脑”。当然,光靠动嘴皮子要想完全解决问题可能很难,有时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疾病类型,还得靠一些药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二步:尽量用正面的词汇来描述病情住院第三天,各项检查结果都出来了,这是必须要向病人说明的,尤其是焦虑抑郁病人,他们很在意这些,当然怎么说就很有艺术性了,医生要尽量用正面的词汇来描述。“老葛,不错嘛,检查结果都挺好。”老葛两眼放光:“真的,检查结果都很好!”“嗯,不错,很好,但是……”老葛顿时深吸了一口气,我停顿了一下:“营养过好了,血脂高,都是正常人的好多倍了。”老葛笑了:“我觉得自己没劲,就想补补,所以前段时间肉吃了不少。”“嗯,找到问题根源了,你这个没劲就是因为肉吃得太多导致的,肉吃多了,血脂高,血糖高,血液流速变慢,都会导致你的腿、全身没劲。”医生用很笃定的语气说道。“那咋治啊?”“不好治啊。”这是医生心里的话,可不能对老葛说,就说,“这个好治,吃点药就好了,关键是……首先要注意控制饮食,少吃牛羊猪肉,另外要多运动!”“可是我腿疼,还没劲,没法走。”“越疼,越要走,走着走着就不疼了。”医生很笃定地告诉他,因为运动是治疗焦虑抑郁状态的第二个绝招,多运动确实能改善精神状态。老葛用怀疑的眼光看着医生,此时医生用确定的眼光看着他:“绝对没问题,放开去走吧!”自信,那是必须的。从第四天开始,老葛每天餐后都要走上半小时。第三步:消除病人的疑心住院第十天。“老葛,今天感觉怎么样?”医生问道。“还是有些没劲。”老葛说,但两个闺女却说:“比来的时候好多了,能走半个小时没问题,在家最多走十分钟就不行了。”“是能走半小时,但那都是咬牙走的。”老葛纠正道,“而且现在还是没劲,但腿疼的感觉确实好多了。”医生翻开病历夹看了一眼,又看了老葛一眼,这几天监测血糖,老葛的血糖已经非常稳定,整体症状已经好转很多,尤其是腿疼已经基本消失,但他依然有全身和腿没劲的感觉。其实没劲(专业术语“乏力”)是焦虑抑郁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确实不好缓解,这个怎么办?医生看着他略带焦虑的表情,如何更进一步?看来只有出最后一招了。“老葛啊,你老说你腿没劲,要不我们做一个双下肢动脉CTA吧。”“CTA?”老葛有些疑问。“CTA就是给你打造影剂,然后通过三维螺旋CT的方法能准确看出你下肢血管情况,是目前诊断下肢血管病变最准确的手段。”医生解释道。“好,那就做。”老葛没有犹豫。做这个检查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老葛彻底了解自己的血管情况。老葛入院两周后,下肢动脉CTA的片子出来了,但是结果还没出来,阅片很慢,没办法,老葛又着急知道结果,医生只有先把片子借出来,然后带着老葛的两个闺女先去周围血管科看看,当然没敢带老葛去,怕他多想。周围血管科的医生看完片子认为老葛的下肢血管确实有些问题,斑块很多,但说有多严重倒不至于,关键是最后补充了一句:“其实CTA也不是百分之百准确,有些看起来重,上了手术台进行造像,血管也挺好。”医生深深吸了口气,知道怎么和老葛说了。“老葛啊,你这个血管问题不大,有很多斑块,但是没有狭窄的地方,以后关键是要保持血糖、血脂、血压的稳定,肯定问题不大。”“真的没问题?我还是感觉没劲。”老葛有些怀疑。“真的,周围血管科大夫都这么说的。”医生很坚定地说道。“对对对,张大夫没有骗您,周围血管科大夫也这么说。”老葛俩闺女也在旁边说道。“老葛,明天可以出院了,出院后你逛故宫绝对没问题。”医生对老葛说道。“真的?”“当然。”医生重重地点了下头。三天后,老葛的闺女来办出院结账手续,对医生说,老葛后来真去逛故宫了,走了一天,完全没有问题,她们姐妹俩都走不动了,老葛还不累。疑病症的治疗在排除躯体疾病、诊断明确之后,应该建议患者停止各种不必要的检查。疑病症的治疗一般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药物治疗。一、尽可能全面了解其起病的背景情况,让病人尽情述说,在其叙述过程中找出其致病的真正原因。疑病症的发生多是有一些事件诱发的,比如,婚姻的改变,子女的离别,朋友交往减少,孤独,生活的稳定性受到影响,缺乏安全感,均可成为发病的诱因。有一部分病人系医源性的,医生不恰当的言语,态度和行为而引起患者的多疑,或者医生作出诊断不确切,反复令病人作些检查,则造成病人产生怀疑患有某种疾病的信念。有一部分病人,在躯体疾病以后,通过自我暗示或联想而疑病。二,疑病症有其性格基础,性格完善很重要。敏感、多疑、固执、谨小慎微,对自己身体健康特别关注和要求十全十美的性格特征是疑病症的性格基础。他们还常带有强迫性质,好反复思索而不能抛弃不愉快的观念。三、适当转移注意力可减轻症状因为担心有病,当事人会有意无意过度关注身体不适,放大一些疼痛感,引导当事人将只关注自己身体的注意力转向外部世界,注意力的转移,有时可大幅减少其主观症状。四、矫正不良认知行为模式疑病症患者常带有强迫性质,好反复思索而不能抛弃不愉快的观念。因此,应配以认知治疗,以矫正病人因不良认知行为模式而形成的疑病观念。如认为自己曾有过肝功能异常,将来发展的结局肯定是肝硬化或肝癌,这一认知模式不断强化,终成疑病观念,甚至出现相应的"症状",通过认知治疗,可将其误断矫正。五、药物治疗仅起辅助作用在疑病症治疗上,药物治疗仅起辅助作用,主要是缓解不良的情绪。它的作用一般不直接针对疑病症本身,而是用于因疑病而产生的焦虑或抑郁等症状,常用药物有苯二氮草类抗焦虑药,或三环类抗抑郁药等。疑病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虽然不高,然而一旦发作,对人心灵的伤害却是无法估量的。因此有疑病倾向的朋友如果经过自我调节,发现没有显著效果,就应尽快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吧。最后,动动手指点个赞呗,一门学了就能用的心理咨询实操应用课程免费赠送给你~关注公众号:简单心理uni(ID:jdxl-uni),回复“365”即可获得《每天学点心理咨询》课程。课程学习你将收获:掌握理解情绪,识别自我情绪、正确对待情绪甚至“双向情感障碍”的方法了解人格障碍、抑郁症、进食障碍等常见心理疾病的识别与治疗学习团体咨询、艺术治疗、曼陀罗彩绘心理治疗等心理技术的实操和应用懂得像咨询师一样建立关系、理解情绪、打开胸怀接纳更美好的世界……寻求心理帮助请直接添加简单心理咨询助理微信:jdxlzxzl,给你最温暖的心理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疾病能治愈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