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声音帕尔哈提中国好声音第一场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这一季节目在考核阶段均不同程度地压缩了梦想导师的戏份。本期为杨坤助阵的萧敬腾同样镜头不多,但从音乐中隐隐渗出的爵士元素,很体现存在感。而对于学员的分组安排,杨坤在竞赛和音乐间的考量上,更倾向于后者。尽管导致了强手过早相遇和各组之间水准的不平衡,但同时也保证了配合的默契和音乐的完整。Part 1 对唱 PK:一、戎琦、秦晓琳《王妃 & Dangerous》坐在台下的杨坤导师算是近年流行乐坛「沙哑风」的始作俑者。杨坤本来不是这种沙哑的音色,而是年轻时患上声带小结、做完手术后,逐渐变化成这样的。熬到29岁跌跌撞撞地发了张《无所谓》,未曾想成了洒向甜腻腻的华语乐坛的一把胡椒面,火了起来。连同其时当红的阿杜刀郎,让这种沙哑嗓音也开始逐渐被主流听众所接受,也算是做了件好事。但此后的发展有点失控。演唱中刻意增加的沙哑通常会掩盖许多其他的声音细节,而且在情绪表达上有较大局限,对于唱片而言,这种粗糙是难以接受的。沙哑在唱片层面很快降温,但在演艺场和选秀台上却仍在野蛮生长,原因也很简单:粗暴、带劲,而且可以掩盖很多演唱瑕疵,现场演出时听众无法像听唱片那样能够反复听辨演唱者的发声细节——上好的食材不需重味烹制,而街边烤串上为什么要撒那么多盐和孜然?你懂的。二、Robynn & Kendy、苹果园《说,你爱我 & I Swear》一些学过音乐的朋友可能知道,一个音构成音高、两个音构成音程、三个音构成和弦。不同的和弦提供了不同的音响色彩,决定着音乐所表达的情绪。用三声部构建了音乐的和声基础后,再加上一个旋律声部,构成了音乐最精炼的表达:「四部和声」。四个声部恰好又分别对应着四种人声类型(男高、男低、女高、女中),四部和声也成为了声乐作品中最富表现力的创作体裁,无论古典还是流行风格。《说,你爱我》原曲是轻 R&B 打底,重新编曲时一方面微微融入 Funk 元素,同时中插了一段 All-4-One 的成名曲《I Swear》的片段—— All-4-One就是四重唱组合喔。R&K 和苹果园是本季好声音舞台上第一次出现的组合对决,四人同在台上,不多写写和声实在太浪费这个难得的机会了。不会配合的歌手只有两人重唱也会格格不入(比如茜拉和黄妈的《When You Believe》),而懂得配合的歌手们,人数越多,声音在融合的同时,也会越来越饱满、越来越丰富(比如 The King’s Singers,比如 Boyz II Men),而RK苹果作为组合,平时演唱时就会注意淡化个人音色特征而尽力互相融合,合唱中最关键的元素「配合」,正好是这四位都擅长的。响指切入,和音贯穿主歌段,而副歌直接是 Accappella 式的四部和声,漂亮而丰满。当然,这四人在音准和密集节奏处都有小瑕疵,但比起盲选轮的表现,这次四人合唱进一步掩盖了他们各自声音的缺陷,一加一等于三,二加二等于十,这就是配合的力量。三、徐剑秋、开开《泡沫》半年前邓紫棋凭此一曲成名,《泡沫》随即红遍大江南北,存在我的硬盘里,你的脑海里,他们的QQ空间里。《好声音》和《我是歌手》纷纷撞歌可以理解,毕竟好歌本来就不多,再考虑到照顾观众口味,交集就更小了。但《泡沫》的选曲实在尴尬,半年时间不算短,冷却了热度,但半年又没长到产生距离感。没有改编的情况下,对原曲还记忆犹新的听众们必然更加挑剔。具体到本场演唱,平移到 C 大调,后面有 1Key 的升调,音域方面,徐剑秋 C3 - bB4,开开 C3 - #D5,两人的低音质量都不错,高音方面,开开的假声更胜一筹。处理上,开开的颤音,尤其是中低音区为了炫耀音色的颤音很没必要,颤得频率太高太花哨,倒是徐剑秋的处理显得低调一些。进入高潮段俩人各有各的灿烂,咬字稍嫌硬,情绪不连贯(当然俩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还较着劲呢,没法连贯),总之,就是猛一听是那么个意思但小细节的错位导致听感总有一点偏差。这就回到前面说的选歌上了,离原唱没距离,又不改编,留给演唱者的处理空间实在太小,歌手发挥不出水平,观众咂摸不出味道,我分析不出局势,累。这俩选谁都差不多。四、陈永馨、刘珂《如果云知道》这一期节目的故事挺少,看起来明显流畅了许多。不知道是其他选手都太潇洒,胜固欣然败亦喜,还是说导演把其他人的戏份,都留给了陈刘二位。好了不聊故事了,还是谈音乐吧。一般来讲,以比赛为目的的选曲,需要考虑双方的音域、风格、定位等等,在寻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或者取中间值,或者选新风格,总之还是要尽量公平。但《如果云知道》这歌压根就是给陈永馨选的好吗?抒情纯音女声,完全展现陈永馨的特点,甚至比《你不知道的事》更适合她盲选。而刘珂呢?音区不合适,主歌段甚至都唱不完整,只能用自己的高音区唱曲子里音区最低的两句(在本该平淡的段落,你却需要非常用力地演唱,情绪肯定不对啊),副歌部分除了转了一次调让刘唱了一遍主旋律(还不是在全曲的最高潮段落),剩下的时间刘珂全在给陈永馨当和音。这首歌就像《狮子王》原声里的《I Just Can’t Wait To Be King》那样,看似是二人对唱,但实际上只是小王子辛巴一个人的成长宣言,鹦鹉沙祖要么在辛巴张嘴前暖场铺垫,要么就在辛巴的气口中插科打诨。绝对演唱篇幅不少,但作用和小丑、捧哏的作用差不多,你们去体会一下。所以,能在PK台上能够如此彻底牺牲自己、成全对方,(至少在某个层面某个瞬间)可能还是真的有爱吧。五、余枫、梁栋江《日不落》一场混乱的演唱。像《日不落》这类 Dance Pop 有个特点,题材浅显明了,旋律朗朗上口,音乐上采用电子化的音色,节奏强劲但律动简单明快,一般主攻未成年人市场,通常被称为「泡泡糖舞曲」。具体到演唱上,一般都会追求嗓音的明亮、甜美,通常不采用怒音、哑音、真假声切换等高段位技巧,音准和节奏卡得极准。比如蔡依林(这一首),比如 Aqua 水丁当,新一点的比如 Lady Gaga(当然她的表达要更深刻一些,但大体还是保留了 Dance Pop 的特点)。很可惜,余梁二人不仅没有选择和音乐相匹配的演唱方式,反而使用了很多与电子舞曲相冲突的技巧。一般意义上的 R&B 中,特点主要在即兴转音、灵歌式的哑音怒音和发声位置切换、布鲁斯式的切分节奏(这些黑人音乐风格中彼此都有联系)。这些特点和律动简单强烈、音高和节奏都卡得极准的电子乐显得格格不入。其实杨坤知道这俩都爱唱 R&B,索性留了一个引子让这俩尽情玩耍,但等电声 Beat 起来进入了主歌部分以后麻烦就把转音收起来好吗?不搭啊。你看电子天团 Daft Punk 去哪都带着头盔,身上不一定都是太空服,偶尔也会换成 Blingbling 西装,但绝对不会穿牛仔上衣好吗?这是禁忌。当然,具体到这首歌的演唱上,余枫只能算略有不当,梁栋江则继续用哑音、哭腔、大颤音,进一步混乱了表演风格,而在「爱的巴士总是走了又停」的大拖拍,简直达到了卡碟的程度,杨坤听得都直努嘴。六、李文琦、伊克拉木《Vincent》虽然不如帕尔哈提那么有颠覆感,但伊克拉木的盲选演唱也优秀得堪称惊艳,如此实力冲进组内四强也不会让人意外。但过早碰到李文琦遭遇淘汰并不会让我太过惋惜,因为他们两人共同演绎了一首太美好的歌。首先是歌选的好。李伊二人盲选轮唱的都是相对小众的风格,选一首恬淡优美而意味深远的《Vincent》串联他们,歌曲无关爱情,避免了20多岁的年龄差可能带来对爱情题材处理的偏差,而歌中对于梵高伟大作品和悲惨人生的描绘,也给了两位歌手足够的空间以发挥他们自己的演唱特点。自弹自唱的伊克拉木(对于玩弗拉门戈的维吾尔歌手而言弹唱属于基础技能),节奏疏密不一,看似随意但紧扣旋律线条。嗓音并不花哨,但收放的变化显得精妙且含蓄,虽只有一人一琴,但气场丝毫不逊于整编乐队。李文琦比起盲选完全换了一种状态,主歌中强化了的咬字以及微微不准的音头提供了稚嫩感,高音纯净,而尾音上的小处理显得轻巧和灵动。而进入重唱段后,两个音色差异极大的嗓音因为在乐感上的精确同步,演唱也显得交融了。有一刹那我脑中竟然浮现出了《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场景,外表冷漠内心澎湃的杀手莱昂,怀着一种复杂的情愫,陪伴着精灵一般的马蒂尔达,保护她、护送她走到安全的地方,看着她走向美好的未来,尽管自己会和她永别。丝毫不逊于《贝加尔湖畔》的表演。Part 2 独唱
PK:七、李文琦《Don’t Break My Heart》vs 戎琦《我终于失去了你》没有了伊克拉木助力的李文琦稍显单薄,但用王菲的感觉来唱窦唯,品味比对手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在某些瞬间,李文琦甚至比王菲的版本还要卡百利还要比约克。而戎琦从选歌和演唱,都让我想起了曾经风靡大江南北的过气小吃「掉渣烧饼」,虽然够味实惠,但实在是太糙。八、 陈永馨《我很忙》vs 莫海婧《你不在》直到现在我还在为导演组在 PK 轮宁可留下两杆女烟枪也要剪掉莫海婧而耿耿于怀,但不得不说本轮莫海婧选歌选得确实略失水准。这首力宏的歌虽然带着些 R&B 元素,和声还算流畅 Hook 句还算上口,但骨子里还是首华语口水歌。词曲和风格的力道都偏弱,起码是不出彩。莫海婧的演唱功力了得,除了主歌的最低音 #F3 稍显暗哑以外(学学王力宏,弱处理带过去就完了,唱那么实诚干嘛),高音 D5 无论强唱弱唱快唱慢唱,质量都非常高,一个#F5 一个G5,完成得干净漂亮,没得说。而陈永馨选的《我很忙》歌的分量和莫海婧半斤八两。E3 - E5 的音域也很华丽,虽然没有再往上碰高音,但 E3 的音准和音色都很棒,低音区的表现是要略好于莫海婧的。歌曲风格上与盲选曲目相近,热门选手在选歌上肯定要保守一点,没必要冒风险,这个策略是对的。被打上「复古女孩」标签的莫海婧这一轮不再复古,而甜美的陈永馨却依旧纯情,结果就自然成了这个样子了。九、徐剑秋《火烧的寂寞》vs 苏琪繁《梦醒时分》信是优点和缺点都很突出的歌手,缺点在上一季《我歌》的决赛第一轮已经展示过了,优点嘛,收歌的品味还不错,而且总能用几个抓人高音唱出勾人金句,比如《离歌》、《海阔天空》什么的。徐剑秋的演唱比前两轮都要积极,增加了不少颤音滑音等小细节上的处理,和信的版本有些差距但还算能自圆其说。副歌段落频繁的 D5 唱得很稳定、有力量,显水准。不知道这招为什么不早点亮出来。《梦醒时分》虽然是流行情歌,但李宗盛的词曲实在写得太锋利,只要稍稍调整一下原版稍显陈旧的编曲,就又是一首气场超强姿态颇高的歌,拿它上 PK 台也不虚。但遗憾在于苏琪繁改成了 Bossa Nova,不是说 Bossa 不好,Bossa 很抓耳朵,但唯一的问题就是太慵懒太闲适了,还没开打自己就先泄气,拿来比赛太吃亏。另外苏琪繁的音色在主歌段落和 Bossa 搭配得还好,但进入副歌后一带出哭腔,味道就显得乱了。十、余枫《Back At One》vs Robynn & Kendy《找自己》余枫是本季第一位在盲选歌被剪后仍然能够杀入组内四强的选手。我特意翻回去听了他盲选时唱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改成了 R&B ,开始还用了一段爵士切入。坦白讲整体听感不太好,演唱风格跟词曲不搭调,但是装饰转音足够华丽,还有一个 E5 高音,技术还是蛮过硬的,导师转身可能也是看重他的改造潜力吧。到了这一轮余枫就不再混搭,直接唱原汁原味的 R&B 大佬力作,《Back At One》开场的爵士引子被余枫直接延续到歌曲主段,然后才是大段的转音。总体来讲虽然比起原曲还是在细节处理上有明显差距,但能把这种强度的转音基本完成下来,也算难能可贵了。《找自己》本身很适合比赛,歌有名,而且轻松明快容易带出气氛。但 R&K 的改编好像过于执着于自己原本的「女声吉他二重弹唱」,并没把原曲的潜力发掘出来,缺乏张力。演唱上还是没有解决声音不稳的毛病,少了苹果园的掩护,R&K 声音中的颤抖暴露得太明显。高潮段落上翻高音的地方很吃力,连带着拍子都往后拖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帕尔哈提中国好声音第一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