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优美句子经典语录,情感短句摘抄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演员于适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近日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时,他自信、成熟、真诚,仿佛在用透亮的眼神展望着自己的演员生涯,“我要留下的经典角色不能只有一个姬发,我要留下很多让人难忘的角色,而巴太,就是其中之一。”迷你剧集《我的阿勒泰》5月7日在爱奇艺全网独播,并同步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于适在剧中饰演在旷野草原上策马扬鞭的草原男孩巴太,带着明净天然的生命力,与那片壮美的土地融为一处。于适认为,这部作品帮他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通过《我的阿勒泰》,我希望让大家看到,我也可以演巴太这样充满矛盾的角色,粗犷而清澈,深沉又害羞,这是以往的影视作品中很难见到的鲜活特质。”当时就是“找工作”的心态 没想到现在这么受关注《我的阿勒泰》改编自李娟的同名散文集,由滕丛丛执导,马伊琍、周依然、于适等主演,讲述了生长在阿勒泰的汉族少女李文秀在大城市追求文学梦想却屡屡碰壁,被迫回到老家与开小卖部的母亲相依为命,结识当地少年巴太之后,文秀渐渐发现了当地之美的故事。《我的阿勒泰》今年4月在戛纳进行全球首映。之后,又在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时一票难求,可谓起点颇高,备受期待。于适笑称自己当初参演时,并未料到作品现在的火爆,“拍摄完《长空之王》后,我暂时没有工作了,所以,当时只是以‘找工作’的纯粹心态,接触到这个项目的。在面试的时候,我跟滕丛丛导演聊了聊,也并不知道结果,第二次又见面,定下了我来出演巴太。”于适细读了《我的阿勒泰》的散文原著,阿勒泰那片自由的土地和独特的风情,令他心驰神往,“我当时其实还有点私心,想着作为演员,如果能够去李娟老师笔下那个辽阔、质朴、牛羊遍地的疆北,体验一番,该是多么难得的经历。”恍惚觉得自己真的变成了一个当地的小伙子为了演好巴太,于适最大的挑战是语言。他在剧中大部分时间是说哈萨克语。在进组前半年,于适就开始跟老师学哈萨克语,他笑说自己采用了最笨的方法——死记硬背,“我不可能从语法、音标、书写上系统地学起。剧本是汉语的版本,我就找老师帮我翻译成哈萨克语,我录到语音备忘录里,每天有空就听、睡觉的时候也听,通过单曲循环,强行给自己洗脑,每天都在背。这种肌肉记忆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呢?就是现在让我说里面的一段台词,我还是能说下来。虽然,我不能确保每句话的意思,但是,我依然可以脱口而出。”为了验证自己台词说得怎么样,于适还跟当地的小朋友们“套近乎”,“我经常抓住一个小朋友,跟他打个招呼,然后就说一段我的台词,问他能听懂吗,他说可以,可见我说得还不错。”于适在剧中第一场有大量对白的戏份,就是与马场主人的对话,“那位演员是哈萨克族人,在他的带动下,我的语感也越来越好,越来越自信。而且随着拍摄的进程,我在当地也是在沉浸式地体验,在那几个月里,下了戏就是骑马、赶羊,和当地人打成一片。我会帮着牧民爷爷赶羊,还受邀去牧民家中做客,学习了一些当地的短句,说台词变得很自然,抛掉了那种纯背诵的束缚,甚至,我都能够自由发挥了。比如,巴太是一个热心的人,他看见远处有人在推车,想要帮忙,就上前说了几句话,当时剧本里就是一句‘你怎么了’,但我当时已经可以摆脱掉剧本,忘记语言的隔阂,真正以当地人的方式去跟他交流,我恍惚觉得自己真的变成了一个当地的小伙子。”除了写人物小传 还要观察生活记录细节在于适看来,巴太的身上有一种矛盾感,混杂着不同的气质,这成为了他的一个鲜明特点,“他并不是我们平时说的那种漂亮,而是带有一种原始感的男人的帅气,同时他又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但各种境遇却让他少年老成。他从小就放羊,要扛起家庭的责任,要扛得住事儿,但是,他面对情感的时候,又是那么害羞、深沉,这让他别有一种魅力。”于适为巴太写了人物小传,但他认为这还不够,“我试图回想起自己十七八岁时的很多事情,追溯当时的情绪。这些还不够,我还要去观察生活,记录下丰富的细节,比如,结合当地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巴太在微笑、害羞时,眼神应该是怎样的?我会做一个融合,这样,巴太就不再是一个凭空架空的角色,而是仿佛从我身体里生长出来的、有血有肉的人物。”《我的阿勒泰》是于适第一次跟女性导演合作,他觉得滕丛丛的女性视角“很厉害”,“她放大了我身上很多优点,我们私下聊天时,她经常说你就放心等着吧,这个作品一定会很好,我作为一个女性来说,看的时候会有一种很幸福的感觉,丛丛导演很细腻、敏感,能够捕捉住那种微妙的瞬间。”演员并不是一个呈现故事的“工具”,而是要有自己的想法,让角色真正地活起来于适很喜欢在演戏的时候即兴发挥,他笑称自己心里有准儿,不会乱加,“在拍摄现场,身在更为鲜活的氛围之中,演员也会有灵感,让戏份变得更加生动。”于适举例说有一场戏是巴太跟父亲发生争执,父亲不同意他跟文秀谈恋爱。之后,巴太骑马而来,发现文秀在草原上睡着了。“剧本上写的是巴太恶作剧般地把文秀的鞋带系在了一起,致使她后来摔了一跤。但我觉得,如果只是这样演,就趋于表面化了。我观察到当时草地上开了很多黄色的小野花,就摘下了一朵,别在了文秀的眼镜上。我觉得这样可以表达出巴太的内心。他当时的心理是复杂的,父亲反对两人的感情,巴太要顾及家族的责任,但是他又喜欢文秀,看她睡着了都不忍心将她吵醒,所以,就在地上捏起了最美的一朵花,来表达对文秀的喜欢。然后,我还是按照剧本,把她的鞋带给系上了。这样的巴太,就不只是调皮了,而是有了一种温柔和细腻。我当时这样处理的时候,也没有跟任何人商量,就是受到现场的启发,突然之间有了崭新的感觉,我觉得这也是创作上很有意思的地方。”对于喜欢二度创作的于适来说,滕丛丛导演给予的自由宽松的创作空间,令他非常过瘾,“对于演员来说,剧本给出了一种预判,让演员知道剧情将怎样发展,但是,演员并不是一个呈现故事的‘工具’,而是要有自己的想法,让角色真正地活起来。在拍摄现场,你突然间会有新的感觉,这种感觉会让你做出一些最接近生活习惯的行为,说话的语气也是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这就会很生动,演对手戏的演员也会因此感觉到很刺激,我很喜欢与那些跳脱了剧本的演员演戏,那种化学反应很重要。”在这个“纵容”的空间里,于适可以随意发挥,放开了演,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发掘自己,“导演的要求其实是很严格的,当她确保一条没问题了,就会觉得演员要不要玩一玩,给出更多的可能。比如,导演会让我用很多方式来表达一种感觉,让我用这样的语气说,那样的语气说,或者我不说话只是微笑一下。这个实践的过程中,我也会有一个判断,发现哪一种方式最适合这个场景,怎样在轻松的状态下,呈现出最有力量的一面,这就是对于自己的一种发掘。”我自信能做到的是接了一部戏,就全身心投入去演好滕丛丛导演认为于适是扮演巴太的不二人选,不仅是因为他外表的俊朗,更是因为他身上有一股特别想成为好演员的精气神。而于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毫不掩饰自己对于演戏的热爱和野心,他希望有所突破,在职业生涯里留下更多的经典角色。《我的阿勒泰》仿佛帮助于适打开了一个场域,让观众倾听到清风下少年的羞涩心动,于适说:“出演了《长空之王》《封神》之后,我特别怕找我的角色都是一个类型,我不想被贴上标签,我想演各种各样的角色,证明自己作为演员的多面性和深度,而出演巴太让我有了这样一个机会。”当初,接演《我的阿勒泰》的时候,有人质疑于适为何要接下一部小成本的制作。如今,于适觉得《我的阿勒泰》已经用品质证明了,“我能很自信地说,影像中的天然风光、电影化的拍摄手法,用心的创作,让《我的阿勒泰》这部戏不同以往。”如今于适的人气可以用“火”来形容,对此,他是否会有压力?于适笑说:“火不是压力,是动力,我现在感觉其实很爽,这种爽无关名利,而是我憋了这么多年的一股劲儿,有地方用了,我终于可以去拍更多的戏了。”于适称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觉得只要是金子总能发光,所有的大导演、大演员,都是从默默无闻的新人开始的,凭什么新人不能有机会,要被质疑呢?万一成功了呢。就算是我没拍《封神》,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封神》之前,谁都不认识我,但是,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好好地演戏。千万别投机取巧,别想走捷径,我自信能做到的,就是接了一部戏,就全身心投入去演好。”北影节做评委受益匪浅,自己也有“导演梦”在今年4月举办的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于适担任了“新血影像计划”短片单元的评委。于适感慨这是一次特别受益的机会,“看这些短片时,我要去细致地观看作品的摄影、灯光、剪辑等各个方面,这对于我做演员大有帮助,因为演员需要了解整个行业的发展,去理解摄影的拍摄风格,导演的创作思维。好的演员一定会跳出来,站在更宏观的角度去创作一部戏。其次,我也看到了很多年轻的创作者,他们有的刚刚大学毕业,但拍摄的作品很有想法,未来可期,他们之中可能会诞生出影响电影创作的人才。”于适透露自己也有“导演梦”,“他们给了我启发,更坚定了我好好做一名影视创作者的信心,如果以后有能力的话,我也要向导演方面去发展一下,带着新人一起去探索,让更多有才华的年轻人能够被看见。”喜欢接受各种新鲜事物,演员不能封闭,因为你不能只演你自己于适在生活中可谓是多才多艺,篮球是专业级的,还精通马术、弓箭,擅长吉他,此次在《我的阿勒泰》中,于适还担任了剧组的骑射指导。于适告诉记者骑射指导这个工作就是通过一个完整的流程来保证拍摄的安全、拍摄的进度,以及画面的表现力。“首先,要讲究科学,让马提前学习和适应各种场景,马生来会跑,但是,拍摄骑射的戏份时,现场的摄影机、走动的人员和发出的口令,都会影响马的状态,所以,每拍摄一个马的镜头,都要用一个完整的体系去保障。第二,在拍摄进度方面,要保证摄影师能够拍到想要的镜头角度,满足景色,全景、中景、近景的需求。第三,要选择最佳的路线,让摄影师把马奔跑的速度感、美感拍出来,而且拍得漂亮,这些工作都要去提前沟通和协调。”于适平时很喜欢小动物,“它们都很有灵性,能够感觉到你靠近它时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马非常聪明,它的耳朵的识别度、皮毛的敏感度都很高,只要你的心是好的,你的气味、你对它的触摸,都会让动物有安全感,与它建立一个好的关系。”对于自己的“艺多不压身”,于适笑说自己是一个喜欢接受各种新鲜事物的人,“幸运的是,演员非常需要有这个特质。演员不能封闭,因为你不能只演你自己,无论是酷酷的、纯情的,抑或是好人、反派,形形色色的人物你都可能要去呈现。这时候,你的技能,你的经历都会成为创作灵感的来源。就像一位普通人,他如果身兼某种特长,那么他也会是有魅力的,角色也一样,他可能会有某些特别之处,有比别人更厉害的地方,那这时候,演员在塑造这个角色时,恰好也具备一些技能,就能用在角色身上,增加角色的立体感。比如说,这次拍摄《我的阿勒泰》,巴太本来没有骑射,但是,因为我擅长这个技能,所以,就放在了巴太身上。演员学得越多,厚积薄发,越可以赋予人物更多的闪光点,就算平时的一个小爱好,关键时刻都有可能派上用场,给角色加分。”焦虑时爱想深刻的事儿,比如生死、宇宙与于适交谈,会惊讶于他思想的成熟,心态的通透,于适坦承自己是一个爱琢磨事儿的人,喜动也喜静,“我闲的时候,会去健身运动一番,回到房间里就安静下来,琢磨各种各样的事儿,翻来覆去的,过去的事、未来的事、各种各样的事,都琢磨。”而思考也是于适对抗焦虑的一种方式,他称自己也会焦虑,但是,会想办法将这种不好的情绪化解掉,“比如唱唱歌、弹弹琴,释放一下,也听听音乐,还有一个方式,其实是我的小秘诀,就是把事儿往大了想,想想更深刻的事儿,比如生死、宇宙、各种维度的事情,或者想这个烦恼,也许就是上天最好的安排。想了这些之后,你会觉得所有的烦恼其实什么都不是。人生肯定是有各种各样的坎儿,你刚解决一个烦恼,可能第二天又新添了一个,这是我们作为人类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某种规律,我们永远都没有办法跳出。既然谁也逃不出去,那烦恼、焦虑也是正常的,也不是事儿了,因为焦虑了也没用,至少,你还健全地活在这个世界上,还能看见第二天的太阳。”于适目前出演的几部作品都反响不俗,这得益于他选剧本的眼光,还是运气?于适坦承运气排第一,“选择再怎么谨慎,运气不好也没有用。很多人喜欢预测一个作品会不会爆,这其实很难。选择跟运气相辅相成,我选择剧本的时候,凭借自己的直觉,好的作品,你是能够感觉得到的,但是,它会不会火,这是命运掌管的。所以,我和团队选择好作品,这是我们能够掌握的部分,也是关乎观众口碑的部分,剩下的会不会火爆的问题,就是命运决定了。”在《我的阿勒泰》播出前,于适在微博上写道:“我听到来自草原深处厚重的回响,那是扎根于旷野的眷恋。”而现实中的于适也在以真诚之心面对着每一部作品,每一个角色,然后,等待着命运的回响。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编辑/弓立芳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相关推荐热点推荐
夏天的快乐
农人老寓
2024-05-20 04:04:05
2024-05-21 08:16:49
新疆阿勒泰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然而一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坚固伟岸的古堡、华丽炫酷的教堂,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说过:“君子不器。”重道轻器,由是成为中国人精神上的一抹浓重的底色。在传统文化里,精神远比物质更受尊崇。国人向来不求物质之长存,即便建筑,也和世间万物一样都有新陈代谢、自然生灭。儒家倡导“卑宫室”,往往把“大兴土木”等同于“劳民伤财”,更抑制了对建筑规模的奢华追求。纵观世界历史,宗教信仰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至关重要。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时百年,这样的不计人力物力的投入,只能是为神而非人服务的。中国则不然,“敬鬼神而远之”。老百姓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土木之事也以现世为重。连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寺庙布局从以佛塔为中心渐渐演变为以殿堂为重,似乎暗示着人们更倾向于在现实营造佛国净土;中国的重楼式佛塔,在全世界更是独一无二,比之只能仰望敬畏的高塔,逐层登临更显亲近;到后来竟至“此心即佛”,已无需以建筑或其他物质的渲染来吸引信徒了。由此观之,中国古建筑的貌不惊人其来有自,完全不必妄自菲薄。传统文化真正的精髓,不正在于精神的包容与意境的博大吗?(节选自周飞亚《建筑的“中国脸”与“中国心”》)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与诗书礼乐、钟鼎彝器相比,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令人遗憾。B.中国古人对建筑采用的是“实用主义”态度,重视建筑的实用价值而轻观赏价值。C.中国古建筑少用砖石而多用土木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D.西方古建筑是为神服务的,故高大耸立;中国古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故横平舒展。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中华文明说起,顺势提出“中围传统建筑就是不如西方吗”的问题,并当即予以否定。B.文章主要从建筑材料、文化地位、宗教信仰等方面将中西古建筑进行对比,以揭示两者差异。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大大增强了说服力。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材料翔实,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古建筑这一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但是古老的东方中国,则认为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B.中西方古建筑在形式和质料上的差异,看似审美偏好,实为文化选择,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C.中国传统文化重精神轻物质的理念,儒家“卑宫室”的观念,影响到古建筑的规模与华丽程度。D.佛教传入中国后变得越来越世俗化,从这个事实中可见百姓追求现世幸福,建筑也以现世为重。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红楼梦》全书,共有诗词歌赋180余首,属于曹雪芹创作的有140余首(《红楼梦》前80回)。这些诗词决非可有可无,而是作品重要的组成部分。换言之,如果从《红楼梦》中抽掉这些诗歌词赋,作品还能产生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吗?回答自然是否定的。文备众体,引诗词歌赋等各种艺术形式入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上的一大特点。从唐传奇开始,经宋元话本,明清的长篇、短篇小说,最后到晚清的才子佳人小说等等,可以说这种形式一直在沿用。但这种形式与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等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在作品中起多大作用?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唐传奇中的《游仙窟》,人物对话全是诗句,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长恨歌传》把白居易的《长恨歌》全诗抄录,又有什么必要呢?至于宋元话本、明清小说中的文前诗、文后诗、有诗为证、有诗叹曰之类,很多是可有可无的赘笔。而曹雪芹的《红楼梦》就不同了。他一方面吸收了这些艺术形式,另一方面又对它们进行了改造、丰富和发展,使之能够为作品的内容、情节和人物服务,为作者总体的艺术构思服务。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境”,是《红楼梦》中出现诗词最多的一回,这些诗词绝对不是什么“赘赋闲文”。《红楼梦》前五回是整个故事的开端,尤其在前四回中,通过“接外孙贾母惜孤女”和“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将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位女主人公一前一后送入贾府。伴随着黛玉、宝钗的登场,宝玉、凤姐、贾母等重要人物也一一亮相。那么十二钗中还有其他人物怎么办?是否也需要像钗黛那样逐一介绍呢?如果这样,那才真正成了赘笔闲文,使人读来毫无情趣。所以,当介绍了宝黛钗等人后,作者就在第五回通过宝玉梦境,利用诗词歌赋的形式,对十二钗及其他重要人物进行了一一介绍,而且草蛇灰线、若隐若显,让人产生一种玩味无穷的艺术感受。可见,这些诗词歌赋,不仅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构想。第二十二回中编了许多灯谜诗。如果把这些诗谜仅仅当作一种猜谜游戏看待,岂不辜负了作者的一番苦心?元春的“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谜底:爆竹),黛玉的“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谜底:更香)等,清晰地表明了这些灯谜暗含的丰富寓意,它们与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有着紧密的联系。由此可见,诗词在全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抽掉《红楼梦》的诗词,那么作品的艺术价值将受到极大的限制。包括像林黛玉这样的人物,去掉她的诗词,她给读者的印象也仅仅就是一个爱哭鼻子的娇小姐而已,这绝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林黛玉。(摘编自刘保忠《论诗词在<红楼梦>中的作用》)材料二:《红楼梦》中的诗词所表现出的中华文化内涵是博大精深的。从纵向的时间维度来说,它吸纳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想精华;从横向的文学空间维度来说,它借鉴了古典诗词曲赋的表现技巧,具有广博的文化张力。汉乐府民歌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在《红楼梦》诗词中运用得也相当精彩。薛宝钗、林黛玉、贾宝玉等同咏白海棠诗,却可以从中看出不同的性格:从薛诗中着出了封建淑女端庄的姿态;从林诗中看出了黛玉出淤泥而不染的纯洁品格;从宝玉诗中看出了他喜花怜女、不与臭男人为伍的情怀。魏晋南北朝的文化的味,在《红楼梦》诗词中亦可体现。如诗词的词藻华丽,讲究对偶,声的和谐等。谢灵运以肆意游邀、寄情山水闻名后世,《红楼梦》诗词以吟花弄月、陶醉于大观园令世人赞叹不已。《红楼梦》诗词富有唐诗宋词的文化底蕴,如意境的隽永,诗味的绵长,词采的华丽,诗句的精炼等。李商隐诗的“红楼隔雨相望冷”,李清照词的“凄凄惨惨戚戚”,在《红楼梦》诗词中都能找到文化的对应点。单就林黛玉的诗而言,就有王维诗的自然、李白诗的飘逸和杜甫诗的沉郁。元代文学艺术的文化精华,《红楼梦》诗词也进行了恰切的借鉴吸纳。如《西厢记》中的曲词《正宫·端正好》与林黛玉的《唐多令·柳絮》,在情调、用词、风格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元杂剧中通过言行塑造典型人物的文化底蕴,在《红楼梦》诗词中亦有表现。元散曲在表现手法上的自由洒脱,风格上或朴白或典雅的品味,意境上的别有洞天,在《红楼梦》诗词中都可以找到神似之处。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其唱词和创作方法对《红楼梦》诗词影响很大。林黛玉听了《牡丹亭》的唱词后,心下思量:“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看戏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林黛玉所说的“趣味”是什么呢?我想就是中国优秀文化中歌咏自然、追求美好、表现内心情感的意趣和味道。从《红楼梦》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与中国历史诗词戏曲有着不可分割的文化渊源。《红楼梦》诗词从清初诗文中,亦吸收了些许精华。顾炎武诗的忧国情怀,王士祯诗的流连风景、咏怀古迹,在《红楼梦》的咏物诗和怀古诗中可以找到踪影。《红楼梦》诗词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纳创新,增加了自身的文化厚度和审美蕴涵,展现了更为宏阔的文化视野,对当今诗词创作和未来诗歌发展有一定的启迪借鉴作用。(摘编自姜志军《论〈红楼梦〉诗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吸纳》)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强烈艺术效果的产生离不开作品中数量众多的诗词歌赋,它们是整部作品重要的组成部分。B.曹雪芹设计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情节,并通过词曲形式对十二钗等重要人物进行介绍,艺术构思独特。C.诗词对《红楼梦》人物刻画有很大作用,它可以体现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D.引“红楼隔雨相望冷”“凄凄惨惨戚戚”等诗词入文,使得《红楼梦》诗词富有唐诗宋词的文化底蕴。5.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清代学者王希廉在《红楼梦总评》中说,一部书中,翰墨则诗词歌赋,对联扁额、酒令灯谜……无不精善。B.当代学者李劼评价《红楼梦》中的诗词:“在文化气脉上直承《山海经》的浑沌苍茫,在章法上具有《易经》的无穷变幻。”C.文学家鲁迅先生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D.当代红学家蔡义江认为,《红楼梦》兼收了“众体”之所长,有拟初唐之格的,有仿中晚唐之体的……五花八门,丰富多彩。6.材料一是如何来阐明诗词在《红楼梦》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一观点的,请简要分析论证思路。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豹子头林冲茅盾这一夜,豹子头林冲在床上翻来覆去。日间那个失了花石纲的青面兽杨志的一番话,不知怎地只在林冲心窝里打滚。他林冲一年多前何尝不曾安着现在杨志那样的心思;但是在这月白霜浓的夜半,那几句话便只能像油煎冷粽子似的格在林冲胸口,如鲠在喉。虽说莽撞粗拙,林冲有时候却也粗中有细;当他把一桩事情放在心上颠来倒去估量着的时候,也会想到远远的过去,茫茫的将来。那时,他朴野粗直的心,便像被朴刀尖撩了一下,虽然有些疼,可是反倒松朗些,似乎从那伤处漏出了一些的光亮,使他对于人,我,此世界,此人生,都仿佛更加明白。月光冷冷地落在床前,林冲睁圆大眼看着发愣,幼年生活朦胧地被唤回来。本是农家子的他,素来没有什么野心:父亲辛苦一世,还不够供应官家的征发;庄稼人的生活是受得够了,这才投拜了张教头学武,想在边庭上一刀一枪,也不枉父母生他一场。他从没到过“边庭”。父老传说,那是一片无边无垠、水草肥沃的地方,胡笳声动,“胡儿”扫过,只剩下烧残的茅屋:每逢这样的图画在林冲想象中展开的时候,便朦胧地觉得学习武艺不仅为养活一张嘴。“边庭”呐!曾使豹子头林冲怎样的激昂!但在“八十万禁军教头”任上第二年,他看见了许多把戏;他断定那些权贵暗地里是怎样地献媚胡儿!一伙吮咂百姓血液的凶狠恶魔!林冲拿起拳头在床沿猛捶一下,两只眼睛更睁得大了:“咄!边庭上一刀一枪!——哈!”那个杨志不是还在做这样的梦么?“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从前是不明不白掉了官职,现在又想到高俅那厮手里弄回个官儿来!林冲现在是再也不信那些话了,他倒觉得杨志有点可怜。虽然他杨志只不过想封妻荫子,但这一片孤忠终要被辜负吧!那献媚妥协的行径,林冲只觉得太卑劣。他不想占便宜,可亦不肯忍受别人的欺侮。那时候,他要报复!才不管是高太尉、高衙内,或是什么陆虞侯,简截也要他们的命!自从那天冤屈地被做成发配沧州的罪案后,他除了报仇什么幻想都没有。流血,他不怕。但无缘无故杀人他亦不肯。因此那个白衣秀才王伦要他交纳什么“投名状”的时候,他觉得这个泼皮原也是高俅一类,不过住在水泊罢了。为个人的利害去杀一个无仇无怨的人不是豹子头的性情!可是形势所逼,他只好应承。他原打算杀一个看来不是善良之辈,不料最后碰到这倒霉的杨志!暴躁在林冲胸头炸开,他皱眉向墙上的朴刀一望,翻身离床,拿了朴刀,便开门出来。宿雪还没消融,白皑皑的照得聚义厅前如同白昼;朔风又把残雪吹冻,踏上去只是簌簌作响。林冲低头倒提朴刀,只顾往前走。大柏树上一群鸟忽然惊飞起来,林冲猛可曳住了脚步,抬头看,半轮冷月在冻云中浮动,像是泼皮涎着半边脸笑人。几点疏星远远地躲在天角,也在对林冲眨眼。林冲剔起眉毛,再往前走。然而一个“转念”——“到底要结果哪一个?”这青面兽原也是无仇无怨,但不是无抵抗的善良百姓,林冲觉得在“刀枪无情”的理由下原是问心无愧的。可现在呢?这汉子虽已剥露出更卑污的本相,但若乘他睡眼朦胧就一刀了事,也不是豹子头做的,须吃江湖好汉们耻笑呐!遥望聚义厅前两排戈矛剑戟,林冲的杀心便移到了第二个对象。是那王伦!顶了江湖上好汉的招牌却在这里把持地盘,妒贤嫉能!林冲睁圆怒目四下眺望。好一个雄伟的去处呀!港汊环抱,四面高山,进可攻退可守!争不成给王伦那厮把持了一世,却叫普天下落魄好汉,被压迫的老百姓,受尽腌臜气!重下决心,林冲挺起朴刀,托开左手,飞步抢过聚义厅前,便转向右首耳房。“来者是谁?”听到这声吆喝,林冲摆开步式,朴刀在怀,定睛前瞅。“呀,林教头,是你!”巡夜的小喽啰做出一副吃惊的脸相。林冲眼瞅着不说话。不是没了主意,却是在踌躇;他不忍多杀不相干的人。“林教头,半夜三更到这里做什么?”一句平常询问蓦地勾起误入“白虎堂”那回事,抬头一望,明明是“聚义厅”,不是“白虎堂”!“林头领好武艺,这早晚也还打熬力气!”林冲竟下意识点头,随即耳根发热,惭愧有生以来第一天说谎。看着喽啰走远的背影,林冲倒提朴刀,头微微下垂,踏着冻雪,又走回卧房去。心中再次估量:腌臜畜生的王伦自然不配作山寨之主,但谁配呢?要有胆略,有见识,江湖闻风拜服才配呐!不乏自知之明的林冲想法和提刀出房时颇不同了。这压迫者的圣地固然需要一双铁臂膊,更需一颗伟大的头脑。“梁山泊又不是他的!我在此又不是替他卖力!只是这地方可惜!”这时清脆的画角声已经在寒冽的晨气中呜咽发响。(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林冲的视角来讲述故事,根据他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心理活动展开叙述,属于有限视角叙事,使读者更亲切地感受到了人物的想法。B.作品景物描写凝练传神,文中画线部分语句,渲染出紧张的气氛,也隐约透露出林冲内心的犹豫,为下文的“转念”埋下伏笔。C.文中对林冲行为的延宕多有表现,其中遇到梁山泊两个喽啰起到了舒缓情节的作用,喽啰的问话引发林冲的回忆和对王伦看法的表述。最终林冲因为不忍杀害无辜的喽啰,而放弃了刺杀王伦的想法。D.小说具有意识流特点,描写了林冲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了林冲内心被压抑的农民阶级的觉醒意识,同时也使其对自身以及所处社会环境有了深刻的思考。8.本文以林冲心理活动为线索,采用第三人称叙述重写经典,这样的写法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9.本文中的“豹子头林冲”与课文节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教头”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文本加以说明。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文本二:壬申,以司马光为枢密副使,固辞不拜。初,光素与王安石厚,及行新法,贻书开陈再三,又与吕惠卿辩论于经筵,安石不乐。帝欲大用光,访之安石,安石曰:“光,外托劘【注】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寘之左右,使预国论,此消长之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韩信立汉赤帜,赵卒气夺。今用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及安石称疾不出,帝乃以光为枢密副使,光辞曰:“陛下所以用臣,盖察其狂直,庶有补于国家。若徒以禄位荣之,而不取其言,是以天官私非其人也。臣徒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陛下诚能罢制置条例司,追还提举官,不行青苗、助役法,虽不用臣,臣受赐多矣。青苗之散,使者恐其逋负,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十年之外,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常平又废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民之羸者必委死沟壑壮者必聚而为盗贼此事之必至者也。”疏凡九上,帝使谓之曰:“枢密,兵事也,官各有职,不当以他事为辞。”光对曰:“臣未受命则犹侍从也,于事无不可言者。”会安石复起视事,乃下诏允光辞,收还敕诰。【注】劘(mò):规劝,直言劝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常平又废/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民之羸者必委死沟壑/壮者必聚而为盗贼/此事之必至者也B.常平又废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民之羸者必委死沟壑/壮者必聚而为盗贼/此事之必至者也C.常平又废/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民之羸者必委/死沟壑壮者/必聚而为盗贼/此事之必至者也D.常平又废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民之羸者必委死沟壑/壮者必聚而为盗贼/此事之必至者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昨日蒙教”中的“蒙”与下文“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中的“蒙”字含义相同。B.“举先王之政”与“举地千里,至今治强”(《谏逐客书》)两句中的“举”字含义相同。C.“初,光素与王安石厚”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素”字含义相同。D.“诚能罢制置条例司”与“必竭诚以待下”(《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诚”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王安石对司马光指责自己“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等逐一作了反驳,事理充足,具有强大的说服力。B.文本二中王安石认为司马光虽不能对国政形成危害,但是如果让他处在高位,他就会成为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的一面旗帜。C.文本二中宋神宗之所以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是因为他认为司马光为人正直,有军事才能,而且当时王安石称疾不出。D.司马光拒绝接受宋神宗任命他为枢密副使,他看重的不是自己官职的高低和俸禄的多少,而是朝廷能否采纳自己的建议。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2)会安石复起视事,乃下诏允光辞,收还敕诰。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金陵怀古(其四)王安石忆昨天兵下蜀江,将军谈笑士争降。黄旗①已尽年三百,紫气空收剑一双。破堞②自生新草木,废宫谁识旧轩窗!不须搔首寻遗事,且倒花前白玉缸!③注释:①黄旗:古代军中用旗。②堞:也叫女墙,城上如齿状的矮墙。③白玉缸:以白玉制成的盛东西的器物,这里指精美的酒器。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回顾往事,写赵宋的王者之师在挥戈南下、进军金陵的时候,将军在谈笑间就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好似摧枯拉朽。B.颔联写作为帝王仪仗的军旗不再飘扬,同时用了龙泉宝剑的典故表明敌国君主“紫气”不在,大势己去。C.颈联笔触从怀古幽思中回到现实,将眼前残破的城楼、废旧的宫殿与新生的草木对比,对赵宋王朝的衰败发出无限感慨。D.这首诗前半部分是对宋太祖夺取金陵、统一全国勋业的歌颂,后半部分则为寄托兴亡的感慨。既有丰富情感,也有独到见解。15.本诗尾联与《桂枝香·金陵怀古》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六、情景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 。”(2)在《阿房宫赋》中,用“ , ”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瑰宝不知爱护保重,生活奢侈浪费无度。(3)苏洵在《六国论》中用形象的比喻表现六国子孙割地之轻率的句子是“ , ”。七、选择 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拒糖于千里之外”似乎已成为人们的健康共识。大家普遍认为糖是肥胖的祸源,因此将无糖食品当成减肥食品。无糖食品,是指不能加入蔗糖和来自淀粉水解物的糖的甜味食品,但①____,如糖醇或低聚糖等甜味剂品种。无糖食品就代表食品零能量吗?无糖食品强调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添加糖,但是食物本身所含有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均可为机体提供能量,因此无糖食品并不等于无能量食品。对于有减肥需求的消费者而言,除了要关注食品的含糖量,②____。商家为弥补无糖食品甜味不足的缺陷,在食品生产中加入食用代糖这一甜味剂以提高食品的甜味。根据来源的不同,代糖可以分为天然来源的甜味剂以及人工合成甜味剂。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有糖的甜味,③____,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防肥胖等食品中。实际上,代糖的使用与体重控制之间尚没有科学定论。单纯选择食用无糖食品并非减肥良策,消费者还得在能量平衡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17.下列句子中的“大家”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大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乡土中国》不足八万字,是本典型的“大家小书”,值得我们好好阅读。B.薛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做足一个大家闺秀,通常很少表现自己的性情。C.李教练赛后点评本场比赛道:“今天大家的防守做得比较努力,有一股拼劲。”D.两旁的道路上,随处可见“绿水青山是我家,大家不要破坏她”一类的标语。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八、简答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雪,纷纷扬扬从空中飘下,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雪花手挽着手,肩并着肩,悄无声息地飘落大地,犹如花朵般盛开在寒冬。我的灵魂深处泛起丝丝涟漪,脑海里浮现出一幕幕温馨而又遥远的记忆。当入冬的第一场雪降临时,我便会与一群小伙伴投入雪的怀抱。站在雪地里,任一朵朵雪花落在自己的发梢和衣襟上。我们在雪地里肆无忌惮地奔跑欢呼着,玩着 ① 的游戏,最喜欢的是打雪仗。刚开始,我们分成两伙,快速将雪捏成一团,掷向对方。雪团打在对方的身上、脸上,渐渐地大家都成了“雪人”。我们的脸和手都冻成了“红萝卜”,但也不觉得冷。大家玩得 ② ,就瘫坐在地上,而笑容却在嘴角盛开,欢笑声在空中久久回荡。清脆的笑声打破了冬日的沉寂。大人们也受到感染,从屋内的火塘边起身,走进漫天雪花里,看着我们在雪地里尽情追逐嬉戏,就再也禁不住诱惑,放下矜持,和我们一起玩耍起来。儿时的快乐,就像雪花一样简单而又淳朴,遵循着本性的呼唤,让最天真烂漫的时光,与雪花一起绽放。欢笑声中,一切烦恼都被抛到了 ③ 。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受到感染的大人们从屋内的火塘边起身后就走进漫天雪花里”,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请简要分析。21.请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它们的效果。九、材料作文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全红婵因入水水花“比下饺子还小”被赞誉为拥有“水花消失术”。2023年3月21日,广东队选手全红婵在2023年全国跳水冠军赛女子十米跳台决赛中,因为失误输给了队友陈芋汐,只拿到银牌。赛后全红婵表示“回去把心态调整好,好好训练,去改进动作”。陈芋汐也表示“大家都有失误的时候,有些时候也许失误并不是坏事,希望她能在以后的比赛中发挥出更好的自己。我们俩是良性竞争,互相督促、互相进步,才能使自己的水平提高。”其实每个优秀的运动员都是千锤百炼而来的。陈芋汐11岁时,第一次学新动作,脸冲着水径直摔了进去,出水后她鼻头通红,身体直哆嗦。这世上,没有凭空而来的“水花消失术”,不过是运动员的眼泪与汗水,化作跳水池里的那一点点咸。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试卷第2页,共2页试卷第1页,共1页参考答案:1.C 2.D 3.B【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错误。原文第一段指的是“保存下来的古建筑”。B.“轻观赏价值”错误,这一说法于文无据。文章第五段为“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只是说中国古人重视建筑实用价值,并没有说“轻观赏价值”。D.“故”强加因果,由文中可知,“为神服务”“高大耸立”都是西方古建筑的特点,“为人服务”“横平舒展”都是中国古建筑的特点,没有因果关系;且“西方古建筑”扩大范围,原文为“一座哥特式大教堂”。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的说法错误。结合全文内容及结尾“中国古建筑的貌不惊人其来有自,完全不必妄自菲薄”可知,文章认为,中国传统建筑并非不如西方,两者各有特色。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于文无据。文中只是说“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并没有说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故选B。4.D 5.C 6.①首先,提出如果从《红楼梦》中抽掉这些诗歌词赋,就不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的观点。②接着,通过与其他中国古典小说中的诗词歌赋等艺术形式的作用对比,突出《红楼梦》中的诗词与众不同;③然后,举例说明《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是为作品的内容、情节、人物及作者的总体艺术构思服务的。④最后,重申诗词在《红楼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提升了它的艺术价值。【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引‘红楼隔雨相望冷’‘凄凄惨惨戚戚’等诗词入文”错误。原文是想表达“在《红楼梦》诗词中都能找到文化的对应点”,并非是直接引诗词入文。故选D。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讲的是《红楼梦》对过去的突破,与材料二“吸纳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想精华和借鉴了古典诗词曲赋的表现技巧”的观点不符。故选C。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首段首先提出“如果从《红楼梦》中抽掉这些诗歌词赋,作品还能产生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吗?回答自然是否定的”,即提出如果从《红楼梦》中抽掉这些诗歌词赋,就不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的结论。第二段讲“文备众体,引诗词歌赋等各种艺术形式入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上的一大特点”,后面则写“唐传奇中的《游仙窟》,人物对话全是诗句,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长恨歌传》把白居易的《长恨歌》全诗抄录,又有什么必要呢?至于宋元话本、明清小说中的文前诗、文后诗、有诗为证、有诗叹曰之类,很多是可有可无的赘笔。而曹雪芹的《红楼梦》就不同了”,通过与其他中国古典小说中的诗词歌赋等艺术形式的作用对比,突出《红楼梦》中的诗词与众不同。后面举例说明,如“如果把这些诗谜仅仅当作一种猜谜游戏看待,岂不辜负了作者的一番苦心?元春的‘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谜底:爆竹),黛玉的‘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谜底:更香)等,清晰地表明了这些灯谜暗含的丰富寓意,它们与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有着紧密的联系”,由此可见材料一又举例说明《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是为作品的内容、情节、人物及作者的总体艺术构思服务的。最后强调“诗词在全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抽掉《红楼梦》的诗词,那么作品的艺术价值将受到极大的限制”,即诗词在《红楼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提升了《红楼梦》的艺术价值。7.C 8.①以林冲的心理活动为线索,有利于串联起林冲一生的遭遇,使人物形象更完整;②以第三人称叙述,叙述角度灵活自由,使情节完整真实;③重写经典将林冲内心的思想矛盾更尖锐地展示出来,赋予作品深刻的思想性,主题更突出。 9.①身份:“林教头”是朝廷罪囚,“豹子头林冲”是梁山好汉;②性格:“林教头”安分守己,忍辱负重;“豹子头林冲”情绪激烈、具有反抗意识;③处事方式:“林教头”遇事随遇而安,一忍再忍,“豹子头林冲”则是开始冲动暴躁,后来冷静反思,忍而不发。【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最终林冲因为不忍杀害无辜的喽啰,而放弃了刺杀王伦的想法”错误。小说中“不乏自知之明的林冲想法和提刀出房时颇不同了”“固然需要一双铁臂,但更需一颗伟大的头脑”等体现了林冲放弃刺杀王伦的真实想法,让林冲停下杀手的是林冲对自我、对梁山泊的反思。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在叙事性文学作品中运用第三人称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运用第三人称即以第三者的身份来叙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结合“他林冲一年多前何尝不曾安着现在杨志那样的心思”“那时,他朴野粗直的心,便像被朴刀尖撩了一下,虽然有些疼,可是反倒松朗些,似乎从那伤处漏出了一些光亮,使他对于人,我,世界,人生,都仿佛更加明白”“幼年生活朦胧地被唤回来”“每逢这样的图画在林冲想象中展开的时候,便朦胧地觉得学习武艺不仅为养活一张嘴”“他原打算杀一个看来不是善良之辈,不料最后碰到这倒霉的杨志”“林冲竟下意识点头,随即耳根发热,惭愧有生以来第一次撒谎”等分析,以林冲的心理活动为线索,串联起林冲一生的遭遇,使人物形象更完整。结合“这一夜”“月光冷冷地落在床前,林冲睁圆大眼看着发愣,幼年生活朦胧地被唤回来”“林冲倒提朴刀,头微微下垂,踏着冻雪,又走回卧房去”等分析,文本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叙述角度灵活,多角度反映人物的活动图景。结合“因此那个白衣秀才王伦要他交纳什么‘投名状’的时候,他觉得这个泼皮原也是高俅一类,不过住在水泊罢了”“争不成给王伦那厮把持了一世,却叫普天下落魄好汉,被压迫的老百姓,受尽腌臜气”“心中再次估量:腌臜畜生的王伦自然不配作山寨之主,但谁配呢?要有胆略,有见识,江湖闻风拜服才配呐!不乏自知之明的林冲想法和提刀出房时颇不同了。这压迫者的圣地固然需要一双铁臂膊,更需一颗伟大的头脑”等分析,重写经典将林冲内心的思想矛盾更尖锐地展示出来,对王伦和梁山泊的看法超越了原著的内涵,赋予了作品深刻的思想性,主题更突出。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本文中的“豹子头林冲”与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教头”形象主要存在三点差异。一是身份不同:课文中的“林教头”是朝廷罪囚,本文中的“豹子头林冲”已在梁山泊落草为寇。二是性格特征不同:课文中的“林教头”安分守己,逆来顺受,随遇而安;本文中的“豹子头林冲”情绪激烈,反抗意识强烈。三是思想发展历程不同:课文中的“林教头”从逆来顺受最终走向反抗;本文中的“豹子头林冲”则是开始时冲动暴躁,后来逐渐冷静、隐忍。结合“梁山泊又不是他的!我在此又不是替他卖力!只是这地方可惜!”分析,本文中“豹子头林冲”已是流落梁山泊的江湖人物。结合“林冲道:‘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分析,课文中的“林教头”是朝廷罪囚。课文中“林教头”去草料场,认为是“好差使”,想修理草屋、求神明庇佑等——心地善良、安分守己和随遇而安,有服完刑后与家人团聚的幻想。而本文中结合“林冲拿起拳头在床沿猛捶一下,两只眼睛更睁得大了”“那献媚妥协的行径,林冲只觉得太卑劣。他不想占便宜,可亦不肯忍受别人的欺侮。那时候,他要报复!才不管是高太尉、高衙内,或是什么陆虞侯,简截地要他们的命”“林冲的杀心便移到了第二个对象”等分析,本文中“豹子头林冲”情绪激烈、反抗意识强烈。课文中林冲刺配沧州后被派去管理天王堂。不久陆虞侯又贿买沦州管营、差拨,调林冲去草料场,想借机烧死林冲。林冲被逼无路可走,终于走上了杀人报仇的道路。课文中的“林教头”是从一忍再忍到忍无可忍。本文中结合“曾使豹子头林冲怎样的激昂”“可亦不肯忍受别人的欺侮。那时候,他要报复”“心中再次估量:腌臜畜生的王伦自然不配作山寨之主,但谁配呢?要有胆略,有见识,江湖闻风拜服才配呐!不乏自知之明的林冲想法和提刀出房时颇不同了。这压迫者的圣地固然需要一双铁臂膊,更需一颗伟大的头脑”等分析,本文中“豹子头林冲”则是开始冲动暴躁,后来冷静反思,忍而不发。10.A 11.B 12.C 13.(1)如今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2)适逢王安石复出主持政事,皇帝才下诏书允许司马光辞职,收回敕诰。【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常平仓也废了,有军队来攻打我们,接下来又有饥荒,这样羸弱的百姓一定会死于沟壑,强壮的必然聚集成为盗贼,这是这件事必然到来的结果。“加之以师旅”与“因之以饥馑”为对称句式,结构一致,各自成句,排除BD;“委死沟壑”为省略句,应为“委死(于)沟壑”,“于沟壑”作动词的补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故选A。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B.“两句中的‘举’字含义相同”错误。第一个“举”为“施行、实行”,第二个“举”为“攻克,占领”。句意: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 .“是因为他认为司马光为人正直,有军事才能”错误,原文是说“陛下所以用臣,盖察其狂直,庶有补于国家”,是司马光说自己“为人正直”,“有军事才能”于文无据。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所以”,用来……的;“见教”,指教我;“侵官”,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征利”,聚敛钱财与民争利;“以致”,因此招致;“……者……也”,判断句。(2)“会”,适逢,正赶上;“复起”,复出;“视事”,主持政事;“乃”,才;“敕诰”,古代帝王对臣子的命令。参考译文:文本一:鄙人王安石请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虽然想要勉强劝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所以只简单的给您回信,不再逐一替自己辩护。后来又考虑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读书人所争辩的,尤其在于名气是否符合(实际),名气符合实际后,天下之间的道理就得到了。如今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开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属侵犯官权;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是生非;替国家理财政,这不是搜刮钱财;驳斥错误言论,责难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那本来预料到它会这样的。文本二:壬申年(1071 ),任命司马光担任枢密副使,司马光坚决推辞不肯拜官。当初,司马光跟王安石一向交情深厚,等到王安石推行新法,写信给王安石再三陈述变法之弊,又跟吕惠卿在御前讲席展开辩论,王安石很不高兴。皇帝想要重用司马光,征求王安石的意见。王安石说:“司马光表面上直言劝谏皇上,内心却在讨好下臣。所说全部是危害国家政务的,所结交的人都是对国政有危害的人,如果想将司马光安置在身边,让他参预讨论国家大事,这是关系到国家走向繁荣还是走向削弱的关键。司马光的才能怎么能对国政形成危害?但是他处在高位,那些有反对意见的人会倚重他。韩信树起汉的红色旗,赵地士兵勇气丧失。现在任用司马光,这就是给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树起一面红色旗帜。”等王安石称病在家,皇帝于是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司马光推辞说:“陛下所以任用我,大概是了解我疏狂率直,也许对国家有点好处。如果仅仅是用俸禄和职位使我荣耀,而不听取我的意见,是将官位当作私恩,而不是真正任用人。我只是拿俸禄和职位作为自己的荣耀,而不能拯救百姓于灾难之中,这是盗窃国家的名位和车服仪制来为自身谋私利。陛下果真能够罢掉制置条例司,追还提举官,不施行青苗、助役等法令,即使不任用我,我得到的恩赐也很多了。青苗钱散发以后,使者担心他们拖欠债务,一定要让富人替穷人担保,以后贫穷的人不能偿还债务,就会向四方逃走;富裕的人不能离开,一定会被责令偿还其他人家所欠的债。十年以后,贫困的人跑光了,富裕的人也变成穷人了。常平仓也废了,有军队来攻打我们,接下来又有饥荒,这样羸弱的百姓一定会死于沟壑,强壮的必然聚集成为盗贼,这是这件事必然到来的结果。”他多次上疏,皇帝派人对他说:“枢密,是掌管军事的,官员各有各的职责,不应该拿其他事情来说话。”司马光回答说:“我没有接受任命,就还是侍从,对于任何事情没有不能说的。”适逢王安石复出主持政事,皇帝才下诏书允许司马光辞职,收回敕诰。14.C 15.①《桂枝香·金陵怀古》最后一句写到不是商女忘记了亡国之恨,而是统治者的醉生梦死,才使亡国的靡靡之音仍然充斥在金陵的市井之上,表达出对六朝竞逐奢靡而相继灭亡的悲叹之情,同时提醒北宋统治者要奋起变革,才可避免重蹈覆辙。②《金陵怀古(其四)》尾联写到用不着为历史变迁搔首惆怅,还是开怀畅饮这杯中的美酒吧!表达了历史更替具有必然性的客观规律,表达出作者的心胸开阔的通达之情。【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对赵宋王朝的衰败发出无限感慨”错误,诗的大意为:这里残破的城楼上己是草木丛生,废弃的宫殿中再也看不到昔日的轩窗了。此处的“破堞”和“废宫”都是前朝敌国的,并非指赵宋王朝的衰败。诗人用对比手法只是更加突出其衰败,以此来警醒赵宋王朝的当政者。故选C。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桂枝香·金陵怀古》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了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此句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感慨:不是商女忘记了亡国之恨,是统治者的醉生梦死,才使亡国的靡靡之音充斥在金陵的市井之上。表达了他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认为统治者不应一味醉生梦死,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同时提醒北宋统治者只有奋起变革,励精图治,才可避免重蹈覆辙。本诗尾联,“不须搔首寻遗事,且倒花前白玉缸”意思是:用不者为这些日事搔首惆怅,还是开怀畅饮这玉杯中的美酒吧。尾联直抒胸臆,认为不应为旧事惆怅,只需畅饮美酒即可,隐含着诗人对历史兴衰的独特感受,千百年来,历史朝代一直是或兴或衰,其兴亡更替具有历史必然性,人们对此无能为力,也无需伤感惆怅,应达观对待。16. 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举以予人 如弃草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毋”“鼎”“铛”“砾”“予”“芥”。17.D 18.①加入了食用代糖(或“含有糖的替代物”)②更要关注食品的能量值 ③却没有糖的能量【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一般词语的词义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大家”一样,指代的是不限范围的所有人。A.“大家”指的是某一领域内有所建树,有公认成就的人,这里特指费孝通。B.“大家”指的是世家望族。C.指代一定范围内的所有人。D.指代的是不限范围的所有人。D项与文中画横线的“大家”一样,指代的是不限范围的所有人。故选D。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此处阐述无糖食品的定义,根据第三段第一句,可知此处应表达“无糖食品含有食用代糖”的意思。故应填“加入了食用代糖”或“含有糖的替代物”。第二处,根据前文“无糖食品并不等于无能量食品”,以及上一句“除了要关注食品的含糖量”,可知此处应填“还要关注食品的能量值”。第三处,根据前文所述减肥与能量摄入之间的关系,以及下一句“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防肥胖等食品中”,可知此处应填“却没有糖的能量”。19.①各式各样 ②筋疲力尽 ③九霄云外 20.①原文是三个短句,与上下文的语言特点相吻合,而改写后的句子是长句,不合语境。②原文强调了“受到感染”“起身”“走进”等内容,动作感强,更能给人深刻的印象。而改写后的句子是长句,把前两个动作隐在句子成分中,动作感弱,生动性差。 21.①拟人。“手挽着手”“肩并着肩”,把人的动作特征赋予雪花,生动地写出了雪花飘落的特点,也使所写画面具有亲切感。②比喻。以花朵盛开喻雪花飘落,写出了雪花的舒展之状、艳丽之姿,能让读者充分感受到雪花之美。【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后文“最喜欢的是打雪仗”中的“最”可知,前文的意思是我们玩儿的游戏种类非常多,所以可用成语“各式各样”,解释为:指许多不同的样式或方式。第二空,根据后文“瘫坐在地上”可知,大家此时的状态是非常疲劳的,所以才会瘫坐在地上,所以可用成语“筋疲力尽”,解释为: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第三空,根据语境可知,此处的意思是在“欢笑声中”,所有的烦恼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所以可用成语“九霄云外”,解释为:比喻非常遥远的地方或远得无影无踪。2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从句式特点上:原句“大人们也受到感染,从屋内的火塘边起身,走进漫天雪花里”是由三个短句构成的;而改句则是一个长句。根据上下文“就瘫坐在地上,而笑容却在嘴角盛开,欢笑声在空中久久回荡”“就再也禁不住诱惑,放下矜持,和我们一起玩耍起来”来看,短句的句式结构更符合文段的语言特点,而改写后的长句不合语境。从内容表达上:原文的三个分句分别强调了“受到感染”“起身”“走进”这三个动作,通过这三个连贯的动作仿佛让人看到了屋里的大人们走到雪地里玩耍的情景,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更能给人深刻的印象。而改写后的句子是长句,把“受到感染”“起身”这两个动作变成了句子的修饰语隐在句子成分中,动作感被减弱了,生动性也随之变差。2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的能力。“雪花手挽着手,肩并着肩”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手挽着手”“肩并着肩”赋予了雪花人的动作,生动地写出了雪花飘落的特点,形象地展现了雪花一片连着一片、纷纷扬扬飘落的景象;同时也使画面更具亲切感和欢快感。“犹如花朵般盛开在寒冬”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雪花的飘落,喻体是花朵的盛开。比喻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所描写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所以作者借花朵盛开的样子形象地写出了雪花的舒展之状和艳丽之姿,让读者更加充分地感受到了雪花之美。22.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记叙类材料作文题。材料以2023年全国跳水冠军赛女子十米跳台决赛中全红婵因失误而惜败队友陈芋汐,只拿到银牌的事件,展现了全红婵自己、陈芋汐的态度。从全红婵的角度看,全红婵因努力练就的“水花消失术”而一鸣惊人,而这次因心态或者其他原因与冠军失之交臂。这启示我们没有永远的成功者,却有永远的奋斗者,失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及时调整形态。从陈芋汐的角度看,陈芋汐能战胜全红婵也是自己努力和拼搏的结果。千锤百炼才有可能站在领奖台上,人生不经过挫折和失败就不会有属于自己的成功。从二人的角度看,全红婵与陈芋汐既是队友,也是对手,两人互相督促、互相进步,才能不断提高水平。因此,写作时,若从全红婵的角度出发展开思考与写作,可由此展开对于成功与失败的思辨性论证。说明要淡然面对成功和失败,成功时不骄傲自满,失败时不妄自菲薄。而我们大多数人却是“一知半解的人”,取得一点点成绩就得意洋洋,遇到一点点挫折就垂头丧气。一个人能不受祸福的扰动,才能获得内心的宁静,才能够忍受一些折磨而不烦恼。而这样的人才更容易取得成功。若从陈芋汐的角度展开,则毫无疑问应论述努力拼搏的重要性。对此,可指出唯有努力,才有可能转败为胜;同时唯有持续努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等等。当然,也可从二人相互的评价展开,从为人处世角度去思考论证。立意:1.千锤百炼,方显本色。2.胜败乃兵家常事,调整心态再出发。3.真正的对手互相成就。作文
2023中考满分作文欣赏:喊出……的名字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欣赏:我们的名字叫青春素材
30则“治愈系”名言金句,给作文增加诗意与美感素材
2024高考备考:“落笔即惊艳”的诗词短句20组,让你的作文标题更有诗意!素材
《二十四史》最经典的8句话,最好背下来试题
贵州省遵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解析版)试题
湖北省天门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试题
广东省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试题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试题
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海兴中学、南皮中学等校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6月份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方法
文言文阅读知识清单及答题技巧练习
2024年高考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专项(含答案)名著
九年级上册语文名著《艾青诗选》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名著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昆虫记》名著导读+知识汇编+中考真题+读后感,暑假预习必备!  致各位读者: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想正常看到“大语文之树”的推送,需要大家在阅读后,在文末右下角点一下“在看”,我们每次的新文章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人海茫茫,不想和大家错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阿勒泰优美句子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