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有寿字图案玉壁大战

欢迎来!  
> 明代哥釉青花寿字@模
商品价格:
¥议价交易
发货运费:
卖家承担运费
是否包退:
承诺货物包退(退货的运费、保险费由买家)承担
上传时间:
商品评论:
出价金额:
向本网交易管理员寻求帮助
本网交易处理电话:9
为保障您的利益,请网上成交。查看
信誉值:531
消保用户:否
身份验证用户:
提示:如果您的报价卖家同意,但您不履行购买,视为恶意报价,首次警告,第二次扣除500藏币,第三次直接封号处理!
卖家其他商品
暂时没有数据!
相关类别商品
暂时没有数据!
地摊最新商品
描述:明代哥釉青花寿字@模,口径11厘米,底径11厘米,高2.8厘米。全品,包老。@印(制糕饼模具)的生产和制作是德化窑的一大特色品种,闽南语称之“米@印”。@印在闽南民间有着广泛的用途,举凡祭奠神明、供奉先贤、婚赏嫁娶、红白喜事和乡俗节庆之类的活动,有条件的人家都会支灶蒸@,自制糕饼。@印实用性强,做工讲究,纹饰精美。
评论回复:
*回复提交前请看清楚下面的注意事项
请您注意: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华夏收藏网以及交流评论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回复中的任意内容;
?违反本网其他相关规定的,本网有权删除评论,严重者封闭帐号甚至封闭IP地址;
?您在华夏收藏网发表的作品,其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地摊商品藏品交易声明:
地摊交易区所展示的物品交易信息,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华夏收藏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华夏收藏网有两种交易模式,1、买卖双方私下协商自行交易;2、买卖双方委托华夏收藏网代理交易。
凡是用户私下交易免费,但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华夏收藏网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推荐您选择委托华夏收藏网代理交易,具体安全交易方法如下:
代理交易其运作的实质是以华夏收藏网为货与款转移的中介,提供让买卖双方都放心货款转移的一种服务。
1、买卖双方通过看图、交流达成交易意向,买家将货款作为押金汇至本网,本网收到押金后,通知卖家向买家发货供买家上手检查确认;
2、卖家收到本网通知后向买家发货,买家上手检查确认货物,如果认可接收,通知本网交易成功;如果不认可,在一周内将货物退还给卖家,并通知本网交易失败;
3、本网接到买家交易成功通知,打款给卖家,同时扣除4%的押金用于本网汇款手续费以及相关税收费(卖方支付),不足1元按照1元来收取;申请店铺,手续费优惠,更有最高封顶500元;
4、本网接到买家交易失败通知,等待卖家到货确认后,本网将押金扣除银行手续费后还给买家;
5、根据交易成功与否和交易金额的大小,进行相应交易信誉值的加减。
6、提醒买家:到货后一定要检查货物的完整性后再签收,如果发现有损、少件,当场拒收退回,并确认做好包装,如已签收请要求快递当场出具证明;
7、提醒卖家:考虑到目前邮政以及物流体系不够完善,请卖家选择相对比较规范、有信誉的物流公司,卖家本人要对藏品做好包装,并和邮政和物流公司签约做保障; 8、本网特别提醒:大件易碎品一定用木架打包固定好。
藏品交易注意事项:
1、如藏品有缺陷,请单独拍照并作说明,否则交易因此出现责任由卖方承担;
2、交易过程中双方自行协商包装、保险、运输的要求及费用,如因此发生问题本网不承担责任;
3、如果出现交易纠纷,先买卖双方本着友好协商的态度来解决问题,7日内未果,本网具有裁决权,买卖双方可以酌情参考;
4、本网联系交易联系热线电话:9 或者;
5、查看,本网藏品交易专用帐户
6、用户因进行交易、获取有偿服务或接触华夏收藏网服务器而发生的所有应纳税赋,由用户负责支付;
7、提醒买家:到货后一定要检查货物的完整性后再签收,如果发现有损、少件,当场拒收退回,并确认做好包装,如已签收请要求快递当场出具证明;
8、提醒卖家:考虑到目前邮政以及物流体系不够完善,请卖家选择相对比较规范、有信誉的物流公司,卖家本人要对藏品做好包装,并和邮政和物流公司签约做保障;
9、本网特别提醒:大件易碎品一定用木架打包固定好。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杭州解放路支行帐号:01 开户名:罗俏
开户行:招行杭州解放支行帐号:23 2875开户名:罗俏
开户行:杭州建行莫干山路支行 帐号:50
开户名:罗俏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杭州古翠支行 帐号:622 30 5818开户名:罗俏
开户行:邮政储蓄银行杭州湖墅南路支行 帐号:00
开户名:罗俏
投诉商品:
投诉理由:品味极品中国古玩艺术之美
金釉珐琅彩法轮 清.乾隆 高27.6厘米 宽16.7厘米 底径10.8厘米
法轮是佛家八宝之一,象征佛法永不熄灭,像轮子一样旋转不停。此器施金釉,饰珐琅彩。中央八根菱形轮辐代表佛祖释家牟尼一生传教的八件大事。
金嵌珠宝“金瓯永固”杯 清
故宫博物院藏。此杯是皇帝每年元旦子时举行开笔仪式时的专用酒杯。夔龙状鼎耳,象鼻状鼎足,杯体满錾宝相花,并以珍珠、红宝石为花心。杯体一面錾刻“金瓯永固”四字。
  东汉   高4. 1厘米   1980年江苏省邗江县甘泉二号墓出土。
  和田青玉,部分受沁泛白。圆雕作整体人形,以汉八刀手法在面部琢出眉目嘴鼻,头戴高冠,宽带博衣,衣领右衽,长裙拽地。腰部两侧横钻一孔,用以系挂。这一玉人,通称“翁仲”,是迄今所见唯一的出土实物。
掐丝珐琅兽面纹提梁卣 清 乾隆(1736年-1795年) 高27.8厘米,腹径20厘米,底径13厘米 颐和园管理处藏
卣身浅蓝釉地,饰掐丝回纹锦地,腹部饰饕餮兽面纹,兽面纹用色丰富,充满世俗的浪漫气息。该器仿古青铜器,掐丝匀称细腻,填釉饱满,工艺精致,为乾隆时期掐丝珐琅器精品。
金桂月挂屏 清
故宫博物院藏。以金锤出奇秀的山石和高耸的桂树,
盛开的桂花挂满枝头。空中高悬一轮明月,朵朵白云飘逸而过,描绘了一派金秋美景。左上角嵌金字楷书“御制咏桂”诗一首。
青白玉双鹤衔灵芝纹佩 金(1115年-1234年) 高6厘米,宽8.2厘米,厚0.6厘米 北京房山长沟峪金代石椁墓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玉佩细润无瑕,以镂雕加阴刻线纹制成一对飞鹤,鹤口衔灵芝草,嘴尖相对,两腿合并交叉,比翼齐飞,作对称状。鹤为吉祥飞禽,以鹤为题材的玉器在金代少见。造型简洁明快,雕琢生动有力,是金代出土玉器中的珍品。
鹰形金冠顶、金冠带 战国
内蒙古杭锦旗阿鲁柴登匈奴墓出土。顶部为一展翅雄鹰,中部为浮雕四狼与四羊图案,下部为浮雕虎、羊、马的冠带。此冠带工艺水平极高,代表了战国时期匈奴地区贵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
青花赶珠龙纹大瓶 清.雍正 高58.5厘米 口径19.7厘米 底径29厘米
敞口、束颈、圆腹,器形硕大、端庄。主题图案为赶珠龙纹。青花发色浓艳。同类器多见于乾隆官窑,雍正制品罕见。
“广陵王玺”金印 东汉
江苏邗江甘泉山二号东汉广陵王墓出土。铸造而成,印面阴刻篆书“广陵王玺”四字,印纽为立龟。印主人为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九子广陵王刘荆。
青玉兽面纹出戟花觚 清(1644年-1911年) 高17厘米,口径8.7&7.3厘米,底径6.7&5.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器型仿古时青铜,用作陈设。此器由三截粘合而成,腹部饰变形兽面纹,其他部位饰叶纹,为清代特有纹饰,纹饰优美,刀法精湛,器壁极薄,为清代仿古玉器中精品。
故宫博物院藏。 杯、道人的头、手及云头履分别铸造后再焊接而成,浑然一体,毫无痕迹。 尾刻“龙
”二字,腹下刻“百杯狂李白,一醉老刘伶,知得酒中趣,方留世上名。”作者朱碧山,浙江嘉兴人,以擅长制造精妙的银器而负有盛名。他的作品,自有元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诵。
翡翠双桃子母洗   清   高3.
9厘米 长1 2.8厘米 宽9. 2厘米
  器雕作双体洗,一大一小,由双桃雕空而成,其同生于一枝上,形似子母。双桃之侧,不仅分别长出一双石榴和一对佛手,还分别立着一只鹊鸟。
犀角雕兰亭修禊图杯 明(1368年-1644年) 高31.7厘米,口径10.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杯采用螺旋式构图,刻画了晋时王羲之等人在兰亭欢聚宴饮的画面。全器刻划二十三个人物,衬以崇山峻岭、小桥亭榭,刀法有力,层次分明。
金嵌松石铃形佛塔 清
故宫博物院藏。由塔刹、塔腹、塔基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精雕细刻,并镶嵌珍宝。造型明快庄重,别具一格,布局合理,錾雕精细,给人以美的享受。
斗彩八吉祥纹大盘   清·乾隆   高6厘米 口径50. 7厘米 底径31厘米
  纹饰繁密,色彩艳丽,盘心由内向外分别绘有双凤穿花、缠枝牡丹、祥云托八宝、海水杂宝纹等。
金蝉玉叶 明代 江苏省吴县市五峰山出土
以构思奇特的方法,将一栩栩如生的金蝉,悠然自得地栖息在一洁白无暇的玉页上,金光玉耀,妙趣横生。
粉彩勾莲纹翎管   清·乾隆   高4.3—6厘米 口径1.3—1.8厘米
  翎管是古代官帽上插花翎的用具,为中空的圆柱体,顶端有圆形小钮,可缝缀于帽顶。此件瓷翎管以白地粉彩为主,绘有勾莲、蝙蝠、如意、寿字等图案。
金嵌珠天球 清
故宫博物院藏。这件天球是清宫造办处制作的天球模型。球体由金叶锤打的两个半圆合为一体,接缝处为赤道,分布在球体上的三百个星座、三千二百十二颗星,用大小珍珠镶嵌而成,并刻有星辰的名称,球体外面环绕了子午线和地平线。九条不同形态的行龙共擎球体,气势磅礴,生动自然。下有圆形珐琅座。此球体是我国绝无仅有的艺术珍品。
芙蓉石炉   清   通高1 7厘米 口径1 4.9厘米
  炉仿作圆簋形,盖呈覆圈足圆碗形,圈顶四侧各拱一镂雕翔风,簋喇叭颈,溜肩双耳,镂雕作变体挂凤,挂于左右两侧的口沿和腹上,腹前后侧饰衔环铺首,喇叭形圈足。
粉彩三秋图笔筒   清·乾隆   高15厘米 口径1 9厘米 底径1 8. 7厘米   笔筒为六方形,
口沿描金,外壁六个面上分别绘有粉彩石榴、山茶、菊花并题写行书《咏石榴》、隶书《咏山茶》、篆书《咏菊花》诗三首,均为皇帝亲笔御书。石榴、山茶、菊花均是秋季花实,合称“三秋”图。
鎏金鱼龙纹银盘 唐
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唐窖藏出土。盘面呈六角葵形,内底锤出一对鱼龙,鱼龙周围錾刻六组花卉,盘口沿也锤出六组花卉,纹饰部分皆鎏金,极其神秘生动。
绿釉粉彩双风穿花瓶   清·乾隆   高23. 9厘米 口径7. 3厘米 底径8.7厘米   颈部贴朱雀形双耳,
内施湖绿釉,外翠绿釉上绘粉彩双凤穿花纹。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矾红篆书款。此瓶纹饰精细,釉色鲜艳,较为罕见。
手形玉花插   清   通高11厘米 宽7.5厘米   
  白玉。器作佛手形。佛手一大三小,同生于一盘枝上,大者居中,小者和枝叶居边,正好以中者的高大之状凿孔为插,造型十分巧妙自然。
明 北京市定陵出土。用细金丝编累而成,两条盘龙踞于顶部,构成而龙抢珠,制作精细,是明代金银工艺的杰作。
羊脂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勒子 北宋 “宣和”元年(1119年) 高5.8厘米,直径1.4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玉勒子通体各面均以双勾阴文刻楷书体《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共十六行,二百九十二字。刻有“皇宋宣和元年冬十月修内司玉作所虔制”款,字形小如芝麻,笔触纤细如丝,娟秀飘逸,显示了纯熟高超的琢刻水平,是极为难得的铭刻玉器。
乾隆御墨 清 乾隆(1736年-1795年) 带盒,一套5块 盒高4.5厘米,长27.7厘米,宽22.8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狮纹银盘 唐
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唐窖藏出土。盘内底锤出一对蹲坐的狮子,神态威猛,狮子周围錾刻六组折枝花,盘口沿也锤出六组花卉,纹饰部分皆鎏金。
粉彩灯笼瓶   清·乾隆   高30.5厘米 口径11厘米 底径9.8厘米
  瓶身似圆形长灯笼,外壁用粉彩绘有庭院婴戏图,远处山峦起伏,近处有小桥、流水、亭台、古松,三十个衣着艳丽的童子或手持福字灯,或燃放鞭炮,或敲锣打鼓,在庭院中嬉戏玩耍。
鸱吻形玉杯   明   通高13.8厘米 长径13.1厘米
  白玉。杯作鹅吻形,雕鸱首为底,开虬尾为流口,再后加兽形把而成。鸱吻首作鱼龙形,张口露齿,卷须披发,体扁圆,饰绳索纹、勾连卷云纹、回纹等。
明 北京市定陵出土。颈部满饰如意纹,肩及腹部镶嵌白玉及各色珠宝,下部錾刻二龙戏珠。
五彩龙凤碗   清·雍正   高6.3厘米 口径15厘米 底径6厘米   清档中称之为“五彩红龙碗”,是皇室后宫中“常在”一级的妃子所用,自康熙朝创制直至晚清历朝均有烧造。
粉彩“百禄”尊   清·乾隆
  高45.3厘米 口径1 6厘米 底径24. 4厘米
  牛头尊形,绘粉彩百鹿图,山坡上近一百头形态各异的梅花鹿或觅食、或戏嬉,充满静谧安详的田园气息。鹿与“禄”谐音,
百鹿即“百禄”,取高官厚禄之意。
鎏金银八角杯
福建省邵武市故县村出土。杯为八角形,夹层壁,杯底錾刻《踏莎行》词一首,外壁画面分别表现词意的内容。此杯造型优美,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技术精湛,是宋代银器中的珍品。
玛瑙花插   清   高1 6厘米 宽8厘米   
  器雕作树桩形,以一段松树为花插,松石之侧,梅枝相依,既有鹤立其下,又有鹊登梅上。画面取材于传统题材“松鹤延年”和“喜鹊登梅”雕琢而成。
粉彩象驮宝瓶瓷塑   清·乾隆   通高34厘米 长24.5厘米 宽17厘米
  象作回首状,施米灰色釉,棕毛毕现,元宝形鞍上驮有葫芦形珐琅宝瓶。这是宫廷中常见的陈设器, 象是太平盛世的象征,
象驮宝瓶喻意“太平有象”。
清康熙青花万寿纹尊
官窑青花万寿纹尊高达77厘米。它胎体厚重,器内满釉。尊的周身绘寿字纹。口的上沿两周,每周77字;口的侧沿、圈足外沿每周48字;器身竖列75行,横置130排,共计整整一万字。字的大小随器物的造型曲线伸缩,规整而自然,造作而有风韵。烧制如此硕大的器物,需要高超的烧瓷技术;如此明丽的青花发色,需要上等青花色料描绘;表现如此繁缛多姿的异体“寿”字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如此非凡的整体策划更显示出封建帝王的威势和臣子们的恭敬。
簇花玉洗   清   高6厘米 长15. 3厘米 宽11.3厘米
  青玉。玉雕作簇花花瓣形,乃取花瓣为洗,外簇梅花为饰而成。洗不仅,沿雕出花瓣形,洗内还雕有花筋,共五瓣。外簇之梅花,
系镂雕而出,其绕洗大牛圈,下盘根错节,上花开团簇,花间还有一蟠螭游向洗池,别具风味。
紫地珐琅彩牡丹纹碗   清·乾隆   高4.4厘米 口径 11.9厘米 底径5.8厘米
  珐琅彩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宫廷烧制的名贵品种。此碗在紫色的胭脂釉上绘绿色的枝叶、蓝色的花瓣、红色的花蕾、黄色的花心,
色泽浓艳华贵。
虎纹玉璧   宋   直径11.4厘米 孔径2.6厘米 厚O.5厘米
  青玉。璧呈扁平圆形,中有对钻圆孔,一面分内外两圈,内圈刻谷纹,外圈刻龙纹;一面镂雕两只对峙螭虎,一大一小,作扭身拖尾、侧首相望状,充分利用了圆璧的回转造型。
嵌绿松石龙纹金带扣 西晋
湖南安乡刘弘墓出土。中心图案为一飞龙,眼睛用绿玉制成,颈部排列由小到大的金珠,龙身中部镶嵌一颗较大的绿松石,龙脊以金珠串成,龙尾分叉,四爪弯曲有力,关节处镶绿玉。外缘饰件绳纹,原来镶有玉珠,以脱落。带扣制作精巧细微,金碧辉煌
镶珠宝三棱形金带饰 明(1368年-1644年) 长10.5厘米,宽6.3厘米,重114.5克 昌平区明十三陵定陵地宫出土
昌平区明定陵博物馆藏
采用多种工艺技法精工细作而成,底部为三菱形和卮杯形组成的花丝金托,灵芝形圆钮。正中镶嵌猫眼石,四周装饰红、绿宝石及珍珠。此猫眼石晶莹灵动,为世间罕见之奇珍。
青釉八卦纹琮式瓶   清·乾隆   高28. 5厘米 口径8厘米 底径11厘米
  仿上古玉琮造型,施开片青釉,外壁模印凸起的八卦图案。
蓝釉描金粉彩开光转心瓶   清·乾隆   通高70厘米 口径20厘米 底径24厘米
  转心瓶是乾隆官窑创制的特有瓶式,工艺极为复杂,在镂空的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此瓶底施湖绿釉,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金嵌松石满达 清
故宫博物院藏。满达即曼荼罗。此满达原藏故宫佛堂,通体镇花镶嵌珊瑚、青金石、松石、蜜蜡等,周边镇四个梵文,华丽庄重,是佛教艺术中的珍品。
鲍天成款犀角雕螭虎纹执壶 明 晚期(1572年-1644年) 通高13厘米,口径1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器刀法流畅,以形制胜。图案刻划简洁,螭龙姿态活泼,为犀角雕中精品。底有阳刻“鲍天成制”篆书印章款。鲍天成为明晚治犀能手。
翡翠鱼化龙玉件   清   高9. 8厘米 底长10. 5厘米
  器雕作跃鱼与游龙状,鱼顶浪起身,一半鱼身已跃起,尾击水面,激起一层浪,游龙就附在其出水的首尾上。其状乃取材自传统故事“鱼跃龙门”情节雕刻而成。
斗彩皮球锦碗   清·雍正   高5.6厘米 口径10.3厘米 底径4.2厘米
  斗彩创烧于明宣德朝。先于釉下用青花勾边,再在釉上填五彩或粉彩的瓷器装饰。右者为青花勾边的半成品,左者是填彩后的成品。
银镶珠“金翅鸟”
云南省大理市崇圣寺三塔主塔塔顶发现。金翅鸟昂首展翅,立于一莲花座上,雄健有力。这件器物是十一或十二世纪,时期重修塔刹时放入,反应了大理国金属工艺的地方特点。
明宣德青花寿山福海纹炉
青花寿山福海纹炉上虽然没有书官窑款,但它不仅是明代宣德朝官窑瓷,而且是官窑瓷中的重要器物。炉高58厘米,造型仿青铜鼎。它与一般白地蓝花的青花器不同,是蓝地白花,即以青花为地,白釉表现海浪。浓重的青花发色、青料略有蕴散的缺陷美、仿青铜鼎的造型与满器似要外溢的海浪相融于一体,使青花炉具有憾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令观者为之动容。完整的宣德青花寿山福海纹炉仅存一、二件,足以见其珍贵。
瓜棱形玉炉   清   高8厘米 宽1 0.5厘米   白玉。
器雕作瓜棱形。先将炉雕出扁圆形,再雕出棱条。炉盖为圆钮圆盖,亦同饰瓜棱。炉短颈,方唇,口沿上出双环耳,底帝三乳丁足。
斗彩缠枝花卉碗   清·雍正
  高5厘米 口径1 0厘米
  先以釉下青花勾边,然后在釉上填粉彩图案。斗彩雍正、乾隆时期极为流行。此碗造型小巧,纹饰精细,绘有五彩缤纷的缠枝梅花纹。
  明   高18.7厘米 口径3.1—3.7厘米   1956年江苏省南京市牛首山弘觉寺出土
  青白玉。器作圆瓶,长颈,双贯耳,圈足。通体雕刻纹饰,其中圈足、双耳雕刻螭龙纹,瓶身雕双层浅浮雕,
以龙纹、回纹、蕉叶纹、仰莲纹为地纹,上浮雕螭龙纹。
“文帝行玺”金印 西汉 印面阴刻篆书“文帝行玺”,印纽为盘龙。
银鎏金“论语玉烛”龟形器 唐
江苏省丹徒县丁卯桥唐窖藏出土。整体为一乌龟驮圆筒的形象,满饰多种花纹,造型奇异而装饰华丽。与此玉烛同出的还有五十根以上《论语》为内容的酒令筹。推测这件玉烛是用来装酒筹的。这样的器物在国内仅见,为唐代后期金银器中的瑰宝。
炉钧釉三系瓶   清·雍正   高22 6厘米 口径5.3厘米 底径8.5厘米
  炉钧釉是清代官窑利用法翠为原料,在低温窑炉中二次烘烤而成。瓶肩设三系,肩、腹、胫部各有三道弦纹,底刻“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暗款。
绿松石子母鸽   东汉   长1.2厘米 高0.87厘米
  1970年江苏省徐州市上山一号汉墓出土在一小块绿松石料上,琢出母鸽哺喂子鸽状,造型生动,形象逼真,雕琢技艺娴熟高超,是一件微型圆雕珍品。
江苏盱眙南窑庄西汉窖藏出土。呈豹形,蜷伏状,豹头枕伏于前腿之上颈部戴三轮项圈,头顶有一环纽,通体锤饰圆形斑纹,这种制造办法至仍为孤例。毫无疑问,这个金兽是中国古代金银器中的重中之重。
银鎏金凤纹大盒 唐
江苏省丹徒县丁卯桥唐窖藏出土。盖面锤出双凤及变形缠枝,四周围以飞燕和花草,盖及盒侧面刻缠枝和奔鹿纹,下腹部刻八组牡丹团花,所有纹饰皆鎏金,异常华丽。
鎏金舍利瓶 浙江省瑞安县仙岩慧兴塔出土。由龛、瓶及底座组成。满饰花纹,结构巧妙,图案生动。
仿钧釉双耳出戟瓶   清·雍正   高34厘米 口径11.8厘米 底径13厘米
  仿宋代钧窑出戟尊造型。肩部增设了双环耳。釉面凝厚,以红色为基调,口部为天青色。底刻“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
金八角亭式龛 清
故宫博物院藏。八角亭状,两层,每层各供奉佛像一座。通体錾刻花纹,并嵌珍宝。造型别致,錾刻精细,采用了镶嵌、掐丝、镂空等多种工艺,代表了当时花丝镶嵌工艺的高超水平。
画珐琅缠枝花卉纹瓶 清中期 高38.2厘米,口径11.5厘米,足径13.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通体施粉红色釉,器身分别用蓝、绿、白等多种釉料绘缠枝莲纹,两侧饰铜镀金夔龙耳。器型秀美,制作精细。
  清   通高1 6厘米,通宽1 9.5厘米
  碧玉。炉仿作圆簋形,盖呈覆碗状,顶镂雕盘龙,簋双耳、圈底,耳为饰凤套环活耳,腹底三侧出铺首,铺首垂须,绕过圈底,形成了三须足。盖、炉通体浮雕兽面纹。
翡翠瓜形洗 清   高5.2厘米,通长1 8.6厘米,通宽11. 6厘米。
  器雕作瓜形,巧借开瓜膛而成。瓜上藤叶缠绕,中有一茎绕过洗口,将洗分成双,其侧有仔瓜附挂,还有两只蝴蝶停在一旁
层五足银薰炉 唐
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唐窖藏出土。炉由盖子、笼子和炉子身三部分组成,壁上有五个环状纽,各系吊环,既可放置又可悬挂。
金虎纹圆形饰 战国
新疆维吾耳自治区托克逊阿拉沟三O号匈奴墓出土。圆形金片压模而成,具有高浮雕效果。虎身后肢反转,是中、西亚游牧民族典型的表现手法。
绿釉紫龙盘 清·康熙 高6.4厘米 口径31.8厘米 底径22.4厘米
  盘内外施低温绿釉,刻有五条赶珠龙纹,并填紫彩。此品种传世罕见,为皇室后宫中“贵人”所专用。
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
1957年3月,在江苏省江宁县东善桥响龙山附近,被当地农民叫作“娘娘坟”的土包上,发现了一座明代墓葬,出土了47件文物,这件岁寒三友纹梅瓶即是其中的一件。墓主人是明代洪武朝駙马都尉宋琥和安成公主。梅瓶是作为墓主人生前喜爱之物下葬的,也是墓主人高贵身份的象征。岁寒三友纹梅瓶高41.7公分,造型优美,器型完整无缺,岁寒三友指松树、绿竹、梅花三种常绿植物,象征着高洁的志向,是元代文人画的常用题材。也许是追求画面对称的缘故,明代洪武朝的岁寒三友纹饰都添绘一株芭蕉。这种情况沿袭明、清两代,甚至在清代岁寒三友纹中,芭蕉成为主要纹饰。这件梅瓶美中不足的是其釉里红的釉色欠佳,但瑕不掩玉,它于1993年被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组定为国宝级文物。
刻花赤金碗 唐
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唐窖藏出土。碗壁锤出双层莲瓣,上层莲瓣内阴刻折枝花和鸳鸯、鹦鹉、鹿、狐狸等珍禽异兽,下层刻宝相花。其余部分可飞鸟流云,花卉等。皆以鱼子纹为地。此碗制作精细,纹饰富丽,为稀世珍品。
翡翠东坡赤壁夜游插屏   清   长27.6厘米 高22.1厘米 厚1.15—1.25厘米
  器作扁平圆角长方形,重2660克,安置在红木插座上。由翡翠琢磨制成,正面琢刻描金人物山水图,利用黛、绿、青、 白等色块,顺色巧设。
画面取材于明代文学家魏学洢《核舟记》中的苏东坡夜游赤壁场景,受吴门画派风格影响。此件插屏属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苏州民间作坊翡翠玉雕珍品。
郎窑红折沿碗   清·康熙   高7. 5厘米 口径1 9.2厘米
  康熙年间江西巡抚郎廷极主持景德镇御窑时所烧。釉色深沉、凝厚,釉面光亮有开片,底施苹果绿釉。郎窑红造型以各式瓶居多,碗类器较少。
金嵌珠宝蝴蝶簪 清
蝴蝶状。用透空掐丝的技法制成,上嵌红、蓝宝石。做工细腻,雍容华贵。
舞马御杯纹银壶 唐
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唐窖藏出土。造型仿我国同时代少数民族的皮囊壶,腹部两侧各锤出舞马衔杯纹,纹饰全部鎏金。文献记载,唐玄宗时曾于宫中置舞马取乐,天宝以后取缔。这件壶上的纹样为文献记载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莲瓣纹玉洗 清 用上等纯润青玉雕琢,透明晶莹。器作莲瓣花形,呈椭圆状,下出矮圈足,系清代贵重文房用具。
黄釉刻双龙戏珠纹盘   清·康熙   高6.9厘米 口径40. 9厘米 底径26厘米   施纯正的低温黄釉,
又称“浇黄”。此釉系明代宣德()时创烧,康熙时产量较大,主要用做皇帝、皇太后、皇后的日常餐具,亦有少量的祭器。
鎏金银面具 北京市房山县东方红炼油厂出土。契丹贵族有“用金银为面具,铜丝络其手”的葬俗。这件面具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价值。
春秋 辽宁省凌源三官甸子春秋墓出土。鹿形,制造者准确到捕捉了小鹿受惊回首、拔腿欲奔的一刹那。属于夏家店上层文化遗物。
玉镂空寿字镶宝石簪
明(1368年-1644年) 通长13.5厘米,宽6厘米 昌平区明十三陵定陵地宫出土 昌平区明定陵博物馆藏
出自孝端皇后棺内,寿字白玉簪头镶嵌红蓝黄宝石,玉质莹润,端庄大方,簮杆背面刻“万历戊午年造”六字年款。
斗彩和合二仙图花盆   清·康熙   高32厘米 口长58.5厘米
底长41厘米口沿上绘万字锦地团寿纹和团鹤纹,腹壁六面分别绘有斗彩和合二仙图,神态各异。口沿下墨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横行款。
明永乐青花云龙纹扁瓶
青花云龙纹扁瓶是明永乐朝()的官窑瓷,高46厘米。因它腹部的造型是圆形,前人浪漫的将瓶与明月相联想,所以老古玩界的人们亲切的称之为宝月瓶。同许多明代永乐朝的官窑瓷一样,青花云龙纹扁瓶带有异国色彩,这与郑和下西洋的事件有关。您看,它的造型据有伊斯兰教器物的特征,绘青花所用的颜料是产于今天伊朗的“苏泥渤青”料,特点是发色浓重,有铁质黑斑。在器物扁硕的腹部,对称绘着两条好像要腾飞而出的蛟龙。虽然器物上没有绘官窑款,但是腾龙尽显帝王之气。
金錾花高足白玉藏文盖碗 清
故宫博物院藏。由碗盖、碗体、碗托三部分构成。碗盖半圆形,莲花纽,盖面錾刻云头纹;白玉碗体,部刻“乾隆年制”;碗托錾番莲花。此碗造型别致,纹饰典雅,是宫廷收藏的珍贵艺术品。
绾发玉冠   宋   高6厘米 长9厘米   1970年江苏省吴县灵岩山毕沅墓出土
  青玉。冠作花瓣状,系将玉料开膛挖空,外雕双层绽开花瓣,顶镂雕出两片合瓣而成。冠下端两侧对钻有双凤,插入一束冠发簪。簪为碧玉,作云头如意状,时代略晚。
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旗左翼中旗希伯花鲜卑墓土。铸造而成,形若飞奔的骏马,造型简约而生动。马颈及尾部各有一环,上系金练以供系戴。
五彩花鸟纹花盆   清·康熙   高32. 9厘米 口径60. 9厘米 底径39厘米
  施豆青釉,绘五彩八哥、梅花等图案,色彩艳丽、明快。边饰为富贵(牡丹)长寿纹。口沿下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横行款。
缠枝花果长方形金饰件 江苏省吴县吕师孟墓出土。腰带饰件,表面高浮雕缠枝花卉。
金托白玉执壶 明(1368年-1644年) 一套2件,通高26.5厘米,底径7.9厘米 昌平区明十三陵定陵地宫出土
昌平区明定陵博物馆藏
此器出自万历棺内,玉执壶是明代玉器中极有特点的玉器皿,造型受瓷器等工艺的影响,图案丰富,造型浑厚。该壶兽吞式流,盖与柄有玉链相连,腹部刻“卐”、“寿”二字及牡丹纹,雕工刚劲有力,下承金托。
猿形银饰件 战国 山东省曲阜县鲁国故城遗址出土。猿猴作回首攀缘状,姿态极其生动。背面有一圆纽,可能为带勾一类器物。
青花十二月花卉杯   清·康熙   高5厘米 口径6.7厘米 底径2.7厘米一套十二只,分别绘有十二月花卉纹:正月水仙,二月玉兰,三月桃花,四月牡丹,五月石榴,六月荷花,七月兰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芙蓉,十一月月季花,十二月梅花。背面各题诗一首,并钤“赏”字方印。
玉雕人物带板 明(1368年-1644年) 一套20块,条形径5.7*2.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带板玉质莹润,在镂空锦地纹上采用镂雕、透雕技法雕出群婴嬉戏的图案,工艺精湛,为明代带板的代表作。
仿汝釉花觚 清·雍正 高27.1厘米 口长22厘米 口宽19.4厘米
  施天青色釉,有鱼子样小开片。觚又称“花觚”,为仿商周青铜器造型。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清代仿汝釉又称为“仿铜骨鱼子纹汝釉”。
金錾花扁壶 清 故宫博物院藏。壶体呈扁圆形,正背两面开光,錾刻夔龙戏缠枝莲花。此壶花纹规整,线条流畅自然,实为錾雕工艺的杰作。
青花鱼龙变化纹盘 清·康熙 高7.6厘米 口径39厘米 底径29.5厘米 盘沿外折,釉面滋润匀净。盘心绘青花鱼龙变化纹,
两条鲤鱼相互追逐嬉戏,一条出水蛟龙张牙舞爪,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
王冠形金饰 东汉
江苏邗江甘泉山二号东汉广陵王墓出土。形若西方的王冠,用一金片卷成环形,上段近八角形,表面有精细的掐丝花纹,每个角上嵌有绿松石。
青玉白菜花插
清(1644年-1911年) 高16厘米,最大径10.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器以多种技法琢成白菜形,口部倾斜,腹部饰前后翻卷的菜叶,造型极为生动逼真,是件不可多得的陈设工艺品。
龙凤形玉佩   六朝   通高5. 8厘米 宽5厘米 厚0. 5厘米   1951年江苏省南京市邓府山3号墓出土。
  玉呈青白色。佩作龙蟠与凤栖状,先将玉片裁出龙凤形体,再雕刻其部位纹饰而成。龙曲颈卷身,向背上卷,呈倒“s”形,凤即栖在上卷的龙尾上,侧首与龙首相背。
青花《圣主得贤臣颂》笔筒 清·康熙 高1 6厘米 直径1 9
.3厘米呈直简形,施白釉。外壁用青料在釉下楷书《圣主得贤臣颂》全文。字体端正,排列 整齐。以釉里红作“熙朝传古”方印。
碧玉螭龙云纹鸡心佩 清(1644年-1911年) 长7.7厘米,宽4.6厘米 海淀区索家坟清黑舍里氏墓出土 首都博物馆
玉佩以镂空技法琢制,一面雕螭纹及鸳鸯戏水;一面为凤鸟,依附于祥云之中,琢刻线条细密流畅。
掐丝团花金杯 唐
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唐窖藏出土。造型为典型的波斯样式,把手也具有波斯风格,腹部的宝相花,则是中国化了的佛教花纹。多种文化因素的混合是唐代金银器的特点之一。
“储秀宫制”红彩九龙盘 清.光绪 高8.1厘米 口径47.6厘米 底径29.8厘米
此盘较为罕见,内外用釉上红彩绘有九条赶珠龙纹。底书青花“储秀宫制”四字篆书款。“储秀宫”是慈禧太后的寝宫。
黄地粉彩百花纹碗 清.乾隆 高8.1厘米 口径18.5厘米 底径7.5厘米
百花纹又称“万花堆”,是清乾隆、嘉庆时期景德镇粉彩瓷器中常见的花卉题材。器壁满绘各式花朵,犹如万花堆聚,五彩缤纷,寓意“百花呈瑞”。
嵌宝石佛塔 清
长方形塔基,錾刻梵文。覆钵形塔腹,外镶嵌雕錾莲花并嵌红、蓝宝石与珊瑚的佛欢门,龛内供奉佛像。塔刹十三层,塔伞錾花,下垂璎珞并坠以红、蓝宝石。塔顶以金丝制成日月圆形,内嵌珊瑚、白玉。佛塔工艺精湛,花纹清晰,层次分明,是故宫所藏小型佛塔中的佼佼者。
青玉镂雕花耳牡丹花熏
清(1644年-1911年) 高10.2厘米,口径14厘米,底径9.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香熏是清代宫廷和官员家中广泛使用的净化空气的陈设品。
铜胎鎏金掐丝珐琅三足香炉 清 乾隆(1736年-1795年) 高66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此器器型高大美观,豪华富丽,用于宫廷陈设。器身通体施天蓝色珐琅釉,彩色缠枝莲间饰万寿团花,以铜镀金象首为足、耳。该器寓意太平吉祥,掐丝细腻流畅,制作工艺复杂精致,表现出乾隆时期掐丝珐琅器物向多种技法发展的倾向。
黄地青花六龙捧寿瓶 清.乾隆 高57厘米 口宽12.4厘米 底宽13.1厘米
造型颀长挺拔,黄釉下绘青花六龙捧寿纹。此瓶是御窑厂专为庆贺高宗弘历六十寿辰而烧制的陈设瓷。
山西省太原市北齐娄睿墓出土。此金饰用多种技法和材料制作而成。先在金片上用压印和镂刻的方法作出花底,然后再镶嵌珍珠、玛瑙、蓝宝石、绿松石、贝壳及玻璃等,各种颜色交相辉映,颇为华美。
沉香木雕九老图山子 明(1368年-1644年) 通高45厘米,宽13.6厘米 北京市文物公司藏
山子挺拔灵秀,描绘的是唐会昌年间白居易等九位文人在洛阳龙门香山寺宴集的情景,布局章法紧凑,人物姿态神情各异。
青玉三老祝寿山子 清(1644年-1911年) 通高16厘米,宽24.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山形,雕山林景色,图中楼阁掩映,山石丛树间流云缭绕,一轮红日高照,该作品取三老之典故,有贺寿之意,三老旁有童子侍立,童子手中杂物中含喜庆、如意之意,寓意吉祥。
仿古龙凤纹玉壁 清乾隆 用整块青白玉雕镂,器表经人工处理成赭黄沁泽,古色古香。一面雕琢云龙纹,另一面雕琢云凤纹,工艺精细。
金爵、金托 明 北京市定陵出土。爵腹部及盘底有二龙戏珠纹样,爵柱端、下部及口沿镶嵌红、蓝宝石。极其华贵。
乳钉狮纹鎏金银盏
江苏省溧阳县小平桥荷花瑭宋窖藏出土。整体呈海棠形。盏壁为夹层,底部錾刻狮子戏绣球图,间以乳丁纹。此盏仿青铜器,工艺巧妙,给人以浑厚之感,具有独特的时代感。
银镀金高翅冠(公主) 辽(907年-1125年)
冠通高30.4厘米,冠高26厘米,造像高4.4厘米,立翅高30厘米,口径19.5厘米,重830克
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奈曼旗青龙山镇辽陈国公主墓出土 内蒙古博物馆藏
文王访贤”金饰件 江苏省吴县吕师孟墓出土。腰带饰件。
御题青金石山景 清 乾隆(1736年-1795年) 高15.8厘米,宽13厘米,厚5厘米 颐和园管理处藏
山子山石层叠,奇松横飞,溪流潺潺,雕琢技艺高超。青金石色质地细腻,材料硕厚,呈深蓝,色彩艳丽。山子一侧刻御题诗。
鎏金鸡冠壶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洞后村窖藏出土。形制模仿契丹民族的皮囊壶,壶壁錾刻卧鹿,鱼子纹为地。装饰与纹样有唐代遗风。
青花釉里红如意尊 清 雍正 高 23.5厘米 口径5厘米 底径10厘米
如意尊是雍正朝特有的造型。此尊呈葫芦型,有对称的如意形双耳。外壁绘缠枝西翻莲,以青花绘枝叶,釉里红作花朵,红花配绿叶更显清新雅丽。
黄玉双夔耳盖瓶 清(1644年-1911年) 高19厘米,口径4.7&3.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黄玉,颈两侧饰夔龙耳,腹部雕琢三螭作追逐状,器底阴刻篆书“乾隆年制”款。
金錾云龙纹执壶 清 故宫博物院藏。壶体呈瓶形,錾刻立龙戏珠图案。此壶造型优美,纹饰刻画精细,显示了极高的工艺水平。
青花携琴访友图花盆 清.康熙 高18厘米 长33厘米 宽22厘米
运用墨分五色的方法,将青花料分成浓淡不同的色阶,所绘山水画面近浓远淡,具有立体感,此法有“青花五彩”之誉。
泰子”金印 西汉 印面阴刻篆书“泰子”,印纽为立龟。
银鹰座带盖玉琮 战国 通高7.5厘米 琮射径6.3厘米 孔径5.5厘米 1965年江苏省涟水县三里墩西汉墓出土
琮系西周制品,黄玉受沁,形呈扁方柱体,外方内圆,光素无纹,有矮短的圆口的射。上覆圆形银盖,顶心粘嵌扁圆弧凸水晶一枚,盖沿一周透穿四组八个小孔;下配四鹰足鎏金银座,鹰作张口、展翅、站立壮,遍饰精刻纹饰。盖、座系战国制品,出土于西汉墓中。器内有烟熏残迹,系作香熏用。
白玉仿痕都斯坦菊瓣碗 清(1644年-1911年) 一对2件,高5.1厘米,口径9.2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此玉碗壁薄不足1毫米,重45克,饰两层纹饰,外壁琢卷草纹和五瓣花,腹部琢外凸内凹的细瓣番莲纹。整器轻薄剔透如蛋壳,纹饰繁密柔美,琢刻技艺高超,抛光技术堪称一绝,是清代宫廷造办处仿痕都斯坦薄胎玉器中的代表作。
如意纹金盘
江苏省吴县吕师孟墓出土。金盘似由四个如意纹云头相叠而成,中间有凸起的四云头相对组成盘心,盘内阴刻繁密的变形缠枝花卉。
清乾隆霁蓝釉描金双凤宝磬纹盆奁
霁蓝釉描金双凤宝磬纹盆奁是清代乾隆朝的官窑产品。一盆一托称为盆奁。在亮丽的宝石蓝釉上,以金彩描绘双凤宝磬纹,使花盆显得十分华贵。双凤宝磬纹由一对凤凰和一只磬组成。
磬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玉石制成,它的谐音吉祥,十分招当朝皇帝的喜爱。乾隆皇帝曾让百名乐师在紫金城的大殿上演奏磬,想必一定妙如方响,乾隆朝官窑瓷中常以磬作为纹样装饰亦不足为奇了。让人感叹的是,不仅在盆和托的表面绘有纹饰,在它们的底部也用金彩描绘出小朵花,以掩盖支烧的痕迹。乾隆皇帝有一方“惟精惟一”的印章.清代乾隆时期的金彩使用真金,在花盆的底部用真金描绘纹样,也为“奢侈”二字作了注解。
仿哥釉瓷瓶   清·雍正   高1 9厘米 口径9.9厘米 底径1 3.5厘米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仿哥釉以明成化制品最佳,清雍正、乾隆时期产量最大。清仿者又称“仿铁骨哥釉”。
白玉缠枝竹节佩 金(1115年-1234年) 长5.6厘米,宽4.5厘米 房山区长沟峪金代石椁墓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玉佩透雕盘卷在一起的竹枝,于一节间雕出三片竹叶,以单阴刻线示叶脉,双阴刻线示竹节,形态逼真,通体镂空,可系佩。竹子生长在南方,在北方金代玉作中极罕见,这是迄今所知最早以竹为题材的金代出土玉饰。
金盏、金勺 战国
湖北省随县擂鼓墩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盏盖及腹部饰有精细的蟠螭纹和云纹,底部为三个倒置的凤形足,为曾侯乙墓中的精品。铸造而成,反映了战国南方金银工艺仍然受到青铜工艺的影响。
良渚文化 高7.2厘米 射径上端8.5-8.6厘米 射径下端8.3厘米 孔径上端6.8-6.9厘米 孔径下端6.7-6.8厘米
1982年江苏省武进县寺墩遗址M4出土
透闪石软玉,呈乳白色,带翠绿褐红斑纹。器呈扁方柱体筒形,外方内圆。孔为对钻而成,孔壁微弧,磋磨光滑。外表四面各由竖槽分为四块凸面,中部有横槽分为上下两节。每节以四角为轴,精琢细刻繁缛面纹,上节为带冠人面,下节为兽面,两侧曲尺形边框表示人上肢,兽前肢。这是微雕工艺的杰作。
清乾隆蓝地粉彩御题诗纹轿瓶
轿瓶是挂在轿子内的装饰。乾隆皇帝一生中六下江南,四次东巡,每年还要到木兰围场打猎。迢迢万里,轿子是他重要的出行工具。乾隆皇帝共写了七首咏轿瓶的诗。您现在看到的轿瓶上写的这首诗作于乾隆七年,是32岁的乾隆皇帝在去木兰围场打猎途中写下。诗中吟道:“宋汝称名品,新瓶制更佳。
随行共啸咏,沿路撷芳华。往处轻车称,簪来野卉斜。红尘安得在,香籁度帷纱。”这首诗表达了轿瓶伴他出行的愉快心情。回京后,他下旨要臣下将诗写于新制的轿瓶之上以愉悦。
青玉鹰熊合卺杯 明(1368年-1644年) 高9.9厘米,双连口径8.4厘米,足径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酒器。两筒间有一展翅鹰,脚下踩一伏地熊,鹰熊谐音“英雄”,构思巧妙。合卺杯一般为连体双筒形,取其二杯相连、永不分离之意。是明代创新器型,为明代宫廷常见用器。
金錾花八宝双凤盆 清
故宫博物院藏。此盆是后妃仪仗中的八件金器之一。盆沿錾饰杂宝、灵芝、犀角、宝轮、双钱、宝珠等,上嵌松石、珊瑚为装饰。盆底以缠枝花为地,锤出三朵莲花,两侧錾刻对称的双凤纹。
明洪武红彩云龙纹残盘
1964年初春时节,南京明故宫玉带河的疏浚工程中出土了一批明代瓷片,从中捡出了这块红彩龙纹盘残片,残盘的复原口径是15.6厘米,内心绘三朵短脚飘带云,内、外壁各绘两条龙纹。以不同的品种表现同一种纹饰,是明洪武朝()官窑瓷的特点之一。盘上所绘的云龙纹是明代洪武朝官窑瓷的典型纹饰,还见到有红釉印花、蓝釉印花、外酱釉内蓝釉印花、青花印花等品种的完整器,但这种釉上红彩品种没有完整器传世;同时,残盘也是仅有的半件明代洪武朝的釉上红彩器。古瓷鉴赏家们在为它的完整性感到遗憾时,也为其展示了明代洪武朝的一个瓷器品种而感到庆幸。
白玉东方巨龙花熏 现代 高34.5厘米,宽32厘米,厚22厘米,连座高45厘米 夏长馨设计 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藏
金棺银椁 唐
陕西省临潼县新丰镇庆山寺遗址出土。金棺、银椁的形制基本相同,满饰花纹,并粘贴释迦牟尼十大弟子和珍珠、宝石、水晶等,整个棺具玲珑别致,工艺绝伦。
金累丝殿式龛 清
单脊飞檐宫殿式,两层,每层正面有三个佛欢门,两侧各有一个佛欢门,皆嵌以珍珠。通体镶嵌累丝缠枝纹,并以松石其嵌八宝图案。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代玉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