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同学都格拉莎很喜欢欢旅行,你都有哪些有趣的经历。请结合实际以“my trip”为

曾经辞职去旅行的人,旅行结束后是重新融入原来的生活圈子还是开始了崭新的生活?有哪些辞职去旅行归来后的心路历程值得分享?
按票数排序
刚辞职旅行了一百多天的飘过——回到家后,直接无缝连接上了原先的生活圈子。澳大利亚土著有种毁灭世界的逆天神器叫作飞去来器,这东西只要使用者按照祖传的无字天书版说明书操作使用,无论怎样抛出去后都会回到使用者手中,当然如果操作不当的话,它也开发出了打死隔壁王大爷家狗的附带功能(完了,貌似澳大利亚土著没人叫王大爷这么有乡土气息的名字)。——辞职旅行也不过如此。大部分人的人生,不是做漫无目的的布朗运动,就是做周而复始的简谐振动,无论振幅多大,总要回到平衡位置的,辞职旅行的那段时间只是稍微跑偏平衡位置了一些而已。它是疲惫生活中偶尔的出轨,但正如大部分人的出轨,即便小三再秀色可餐,也会忍痛割爱,最后还是跟陪伴自己多年的黄脸婆继续平静地过日子。是的,我反感那些过度解读辞职旅行将其无限拔高的行为,其实旅行不过是生活,是最普通不过根本不需过多提及的平常爱好,跟打球、听歌、读书没有太大区别,只不过它持续的时间更长,看起来放弃的东西更多罢了。其实真正辞职旅行过的人,还真没把它太当回事,只是平淡生活中的小小点缀,回家后该干嘛还是干嘛。在旅行很普遍的西方,旅行早就融入了普通生活之中,反倒是刚兴起的中国,总是太看得起它进而太上纲上线。其实我在路上遇见的大多数辞职旅行的人,大部分学生时代都曾多次旅行过,该经历该感悟的很多以前都已经经历过了,这种生活方式对他们来说并没有那么大的冲击力,也没那么多的改变。所谓间隔年(gap year),也只是gap而已,它分开了过去与未来的生活。旅行中的经历肯定有助于眼界的开阔和思想的成长,但毕竟大多数人还是要回到现实中来的。这就像读书一样,这之中你会有飞速成长,但一下就出现“崭新的生活”的人毕竟还是少数。------------------------------------------------------------------------------------------------------------------------------------------------至于是重新融入原来的生活圈子还是开始了崭新的生活,这样的人都是存在的,我说说我路上认识的几个朋友吧。1.
一生都在间隔年的瑞士老头。我跟他相识于兴坪古镇旁的漓江畔,当时夕阳在漓江上洒下了粼粼的波光,河对岸晚霞中的元宝山是20元人民币背后的图案,很有电影桥段的感觉。他一连跟我聊了四个多小时,说起他的旅行与生活。他已经60多岁了,从十几岁开始就一直在路上,很有当年嬉皮士的风格。他去过的国家太多了,经历也太丰富了。在他的娓娓道来中,我甚至出现了以下的错觉:他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尘封多年的百宝箱,从中小心地拿出了一颗颗珍藏多年的水晶球,并将其一一擦拭。顿时,一个个鲜活的地区在月光下放射出了四射的光芒,马德里、圣地亚哥、瓦拉纳西、墨西哥、摩洛哥、香格里拉、阿根廷、瑞士湖畔都在顺次亮起,一直到他最爱的安达卢西亚。最后,那隐隐的微光化作了冲天的火焰,这是安达卢西亚无匹的热情之火在空气中的不安躁动,
还有他所谓的微妙而特殊的感觉——燃烧在空气中的西班牙特有的热情奔放彻底点燃了他的灵魂,然后再在他叙述到尼泊尔时又复归了平静,而熄灭它的正是来自喜马拉雅山凛冽的山风。当他在某个地方工作了一段时间待腻时,可能就会辞职旅行,或者去新的城市工作,他的人生一直就这样不断间隔着,丰富而精彩,却很自然,毫无矫揉造作,想换工作换城市了就自然而然地去个新城市待着,不像中国某些旅游畅销书上写的那样“为了旅行我毅然辞职,我为了梦想我牛逼云云”。这只是他最普通不过的生活,是他自己认可的生活方式,是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非但没想过要去炫耀,甚至都没感受到他的生活与常人有何区别。旅行对他来说就像是空气,必不可少但却又时常没意识到过它的存在。他跟我说,一切东西还是自然发生最好,生活如此,旅行如此,旅行中遇上的人和事也如此。他说,这一生路上认识了朋友,一般都会很自然地和他们聊天,就像跟我一样,去了解一下别人不一样的生活,这很有趣,是旅途中最吸引人的一部分,然后和他们就会分开,各自回到各自的生活中,也没特意留下联系方式。就像我们,如果有缘,以后可能会在世界某个角落的青旅再次相见,如果无缘,那也很好,只不过是擦肩而过。这就是旅行,这就是生活。在中国人的刻板印象中,他这样的生活方式一定很漂泊很凄惨,但其实并不是这样。他有着自己深爱的老婆,有健康的孩子,其它的也与一般人没什么两样,没有因为一生在路上失去很多人认为的婚姻家庭失业,除了他嫌瑞士税赋过重,不常回到瑞士生活这点外与一般瑞士人没什么不同。其实这也很正常,旅行本就只是生活的一种,一切都只是那样自然而然地发生了。生活该怎样就怎样,它只不过是项发生在异地的运动,难道你会因为去别的城市打了几场篮球就与一般人不同了?听他在旅行与人生中的感悟,颇有大师挥毫泼墨后划上点睛之笔的潇洒从容,人生的智慧,只不过是不经意间在路上的长河中自然而然地浮出了水面。没有多一分,没有少一分,他从不会去考虑“到底是融入原来的圈子还是开始崭新的生活”这样的问题,一切都让它自然地发生着,这种一切随缘的境界让我很是羡慕。2.
从六年级起就独自上路的女生。我认识她时她才大一,却已经有过很多年独自旅行的经历了。如果把学习看成是学生的职业,那她偶尔的翘课旅行也可以部分算作辞职旅行。她能与任何一个在路上相识的朋友都可以推心置腹,可以在酒吧与你相谈甚欢,一起抽烟喝酒爆脏话,吐槽着该死的世界该死的生活,也能第二天离别后跟你形同陌路,仿佛大家未曾相识。她说,旅行了这么多年(大部分只是在寒暑假),在路上接触过很多人,这些人这些事对她的人生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却从没有留下过路上任何一个朋友的联系方式,以后也不想联系任何人,重她将新回到原来的生活中,就像路上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回到现实中,她的生活圈子完全还是以前的那样,她依然做她的学霸,依然努力地争取着她想去的世界顶尖学府的offer,但是旅途中眼界的开阔与对她世界观的重塑,却在她的现实生活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这印记应该也算“崭新的生活”的一种吧。其实,很多人在路上和现实中完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状态,有时甚至判若两人,所以回去后无缝融入到原来的圈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因为他们从未曾真正远离过。只是当你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时候,其实早已与最初上路前的那个你不一样了。3.
一个搭车+沙发客+逃票,至今仍穷游在路上的女生。那是在云南认识的朋友,曾3个月仅仅花了1000+RMB就走过了10个省,她会定期辞职旅行,一直就这样在路上飘着,我问她要走到什么时候,她说不知道,也许她会一直走下去,最近又去了南亚,这就是她崭新的生活吧。这没什么不好,这是她选择的方式。生活,不过是适合自己的就好了,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无论是哪种生活方式。------------------------------------------------------------------------------------------------------------------------------------------------想起了《围城》中的比喻。其实辞职旅行就像是出痘子,很多人在没出过,没产生出抗体时多少都想出一下,但出过以后会发现也就那么回事。当然,这个出痘子的过程让我终生难忘。旅行这东西的确可能会上瘾,有些人将其当成毒品(无贬义),至此开始了自己崭新的生活,或飘在路上卖艺,或通过代购、投稿等方式在路上谋生。更多人的人还是将自己当作飞去来器,终会回复到现实生活中,过着表面上看与以前无异的生活,只是他们的思想,或多或少因那段旅途而改变了。——辞职旅行对每个人的影响,完全是因人而异,只要对他有帮助,哪怕只有一点点,我认为都是好的。其实有个东西与辞职旅行很类似:你毕业后离开了家乡,去北飘了几年,中年时重又回家乡工作。这之中,北京的经历其实也是一种间隔,你回来时还是那个熟悉的城市熟悉的生活圈子,但你到底算是真正融入了原来的生活圈子?还是算开始了崭新的生活?这不是简单的二分法,我想更多的人应该是在保有原来的生活圈子的基础上,把在帝都开阔的眼界和学到的经验带回去,仅此而已。——让旅行与人生都回到它最初的原点。最后,再顺便给出一个我最近回答的类似问题的传送门:
这我不得不吐一下张静的答案。间隔年是扯淡吗?行万里路不如读万卷书吗?间隔年的概念到底是什么我看现在好多人还没搞清楚。是放下一切卖车卖房到一个或几个你不熟悉的地方去所谓流浪吗?是吗?我之前写过一个关于间隔年事例的答案,间隔年不是说你要一年游手好闲光吃不拉沉溺于外面的世界,间隔年是让你暂时离开惯常的生活轨道,去尝试开发(注意是开发)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里面可以包括尝试新的职业,也可以不必,谁特么说间隔年就一定要辞职去远方了。请一年的假回家设计搭建一别墅算间隔年吗?当然算!这就是我前公司CTO干的事儿,丫没事儿还回公司吹牛呢。认清自己,读书就能认清自己了吗?书里那些内容都是怎么来的?你从书上看来的东西你在人间不需要体会吗?间隔年或者辞职去旅行或者不辞职去旅行都好,都是体验,凡体验就必得有期待,就得决心打开全身的毛孔,但是旅行的魅力在哪里?是在于验证LP上的攻略吗?不是啊!是在于发现,或者叫开发。如果没条件不能说走就走,你每天上班走条不一样的路也是一样可以有所发现的。只是说,人在不熟悉的环境里,更加善于发现,或者说开发,更容易激发一些想法和正面的情绪,甚至是胆量,这跟日常工作生活的平台感是不同的,固然没必要把它拔高到一个荡涤心灵的地步,但是这跟读书也是截然不同的。你读一百本写伦敦的书,也不如亲自在那座城里转上几圈。另外自拍怎么就叫装逼了?那是不是人家把身历其境的喜悦给别人分享?你怎么就能确定那就不如你的目的高尚了?我喜欢看一切旅行的照片,或者被称为旅游的都可以,除了不遵守公德散德性的。凭什么就说人家深度不如了?人家在路上的体会你都知道么?间隔年甚至都不必是一年,半年也行几个月都行,死抠这个名词就更不见得明白它的本源,本来是说国外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先玩儿一年再找工作,所以放在辞职不辞职的前提下来讨论间隔年本来就是不搭界的。暂且说间隔年就是辞掉一份工,玩儿一阵,再找一份工。我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有人散心,有人完成心中的梦想,有人探索新的领域。它对接下来的生活是不是有帮助,我个人的经验,以及身边朋友的经验,当然有!换个活法儿哪怕是只有几个月也好,把曾经想尝试的事情尝试一下,或者去体会一下别人是怎么生活的,这件事本身落实下来就是一种实践和勇气了,有多少人窝在办公间的格子里思前想后都只是YY最后看看风光电视片就算了。当然这也是人家的活法。但是对于勇于偏离正常轨道去体验的人,至少,在经历之后,会更加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至少,会知道自己日常工作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至少,勇敢一点是没有错的。经历是最宝贵的财富。另外,强烈推荐一下本问题下
的答案,里面有事例。
这个问题我觉得我比较有发言权。去年5月到7月,我从上海出发,沿宁波、厦门、深圳、三亚、桂林、云南、西藏、新疆、甘肃、青海、西安、河南、安徽,再返回上海,前后将近三个月。下图是我的线路:题主的问题有两个:1、旅行结束后是重新融入原来的生活圈子还是开始了崭新的生活?这两个我都有,我觉得这两个并不矛盾,人往往是很复杂的,旅行一段时间结束后就“洗涤了灵魂”这种说法是胡扯。我在上一家公司工作了两年,和很多同事的关系都很不错,我们现在还经常出来一起聚会,另一方面在新的公司里也认识了很多朋友,因为新的这家公司是一家外企,语言类人才比较多,大多是英日双语,所以学习的机会很多。2、能不能分享一下辞职去旅行归来后的心路历程?这种心路的复杂往往是语言所不能描述的,我可以告诉你以下几点:你一定在小学课本上学过“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在豆瓣上看到小清新们在鼓浪屿晒出各种明信片和美食,你听说过三亚的亚龙湾几千块一晚的酒店,你在微博上看到西藏湛蓝的天空和美丽的布达拉宫,听到新疆你会首先想到新疆小偷和沙漠,可你没有试过在漓江里游泳一不小心就被冲到下游,你不知道鼓浪屿人山人海走路都走不动,你没有试过三亚25元的青年旅舍床位,你没有坐车在西藏的七十二道弯上被拐到呕吐,你没有在只有十几度的美丽如画的赛里木湖里下去游泳。所以我的建议是:(趁着年轻)做你想做的事,别人已经从路上回来了,你还在微博上看着一幅漂亮的图片就转发“有机会一定去”。有些事现在不做,将来你也不会做。从香格里拉到拉萨我是一路搭车过去的,前后大约十几天,从格尔木到乌鲁木齐到伊宁到克拉玛依到喀纳斯,从嘉峪关到西宁、从西安到河南西峡同样搭车,在甘肃几天我还尝试了沙发客住在别人家里,这里面体会到了陌生人的信任以及自己磨炼了放下面子真诚和别人交往,还有路上各种各样的奇异见闻实在是大大增长了见识。去年我25岁,身上的积蓄不到5万,我全部花掉了,包括iPad、单反D90和手机在海口被偷后又买了一套(见这里:,一个半月后得知小偷已经被抓到了,),但我仍然尽我积蓄所有一直能走到最远。因为我觉得在上海工作是不难找的。所以这一点我也要说明一下我的旅行消费观,旅行的确是一件很花钱的活动,在三亚,几千块一晚的酒店到处都是,一顿海鲜可能也会上千块,记住,消费一定要量力而行,我想大部分人都还没有到那种可以花钱一掷千金的地步,所以能省就省一点吧。当然还有另一方面,的确有些人是真正的穷游了,去西藏的路上我那一天见识了两位,一位是大学还没有毕业,他出来几个月只花了一千多块,他一路搭车,自带帐篷,往往是买馒头,渴了就喝山边的泉水,那天我跟他一起搭车下来,他跟司机师傅要了半瓶水喝,他一直在跟我说他花的钱太多了……另外一个是一位大概四十几岁的大叔,他花的钱更少,我想他可能有一点名气吧,因为像他这样年龄的人还没有正当职业的人并不常见,他还说他去过玉树当过志愿者,详细我也没有细问,他像一个重病的一个老年人一样,脸色极差、身体消瘦,胡子大概有一个月没有剃了,他跟我们提到的是一个他遇到的一个女孩子,那女孩从家搭车到西藏,不但一分钱没有花,反而还赚了钱,具体怎么赚的我也记不得了,反正不是做小生意,也不是那种不合法的交易。那天我感慨很多,我从另一个方面去想人为什么要旅行,难道这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吗?把自己的旅行经历拿出来炫耀是否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虚荣心的膨胀呢?我需要获得别人的认可才能得到自己的满足吗?如果单纯为了省钱而逃票、蹭吃喝住,这样的旅行还有很大的意义吗?至少从我的角度来看,我并不认可他们。再退一步说,这样的饮食习惯对身体是很不好的。还有,如果旅行仅是为了对抗身体和意志还不是享受旅行中的发现自己和世界,还不如在家里锻炼身体、看看电影、听听音乐打发时间。我有时很难分清分享和炫耀之间的区别,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虚荣心,只是有的人可能会更强烈一些,在微博上,你可以看到某些人的微博满满的都是签到和美食图片,这种其实和自认为美丽的一些女孩子每天会定期发自拍照一样,我真看不出这样意义何在,以我个人的想法来看,我今天去了哪里,我今天吃了什么,我今天穿什么衣服,与其他人关系不大,你以为别人都会关注你,其实真实情况并不一定,你要表达的意思可能是我很有品位、我很有见识、我很漂亮等,但在别人眼中可能是这样的:装、虚伪、炫耀,太在意自己往往就忽略了身边的朋友,我很不喜欢跟我一起的朋友手上微博刷个不停,同样道理,我宁愿在旅行途中享受此时此刻的风景和我内心的想法,当然我也认为把值得分享的事情分享给朋友也能带来很多乐趣。适可而止,这是很多人对待社交网络所不能做到的,我真觉得很可惜,原来你花了这么多钱和这么多时间,仅是到了另外一个地方上网刷微博。我还觉得炫耀真是一件很可笑和可悲的事,有时候我认为我不需要其他人认可我做的事,我当然知道我在犯傻做一件事,这又怎么样呢?你把自己觉得了不起的经历拿出来跟别人添油加醋地炫耀一翻,让别人觉得很了不起,其实人都是很利已的,人最爱的还是自己,他的赞扬和羡慕也许潜台词就是“哦”或者“呵呵”呢?我现在在新的这家公司里呆了半年,知道我曾经旅行三个月的就两个人,而且仅仅是我走了大半个中国而已,那件事我已经做过了,这样就够了。简单说吧,我不觉得旅行会改变人很多,因为人太复杂,你的性格和世界观可能在很小的时候都已经形成了,即使如此,我想旅行对于很多人来说,仅是享受风景这一点就足够了。
在透支自己工作n年后,曾辞职旅行4个月,去了澳洲、新西兰、柬埔寨和越南。回来后花了2个月找工作。既没有融入原来的生活圈,也没有开始崭新的生活,只是换了雇佣方式回来挣钱而已——原来是雇员,后来变成了freelancer,因为freelancer来钱快。心路历程就是:我要把这么多年没玩的本全玩出来!---& 自由自在地玩了40天 --& 开始厌倦了每天背个大包到处走,要不是景色特别优美,简直想直接回家睡觉 --& 总算回家了,直接病倒,因为太累了 --& 但是机票已经订好了,只能一康复立刻又上路 --& 太累了,一点都不enjoy后面的行程,且很嫌弃柬埔寨的路况。综上所述,我用了4个月意识到:1)自己还是很喜欢工作的,只是需要更注意休息,纯游玩也很无聊,没什么意思;2)自己更喜欢到方便安全干净的地方游玩,对类似柬埔寨环境的旅游地以后不会再选择了。旅行是认识自己的途径。其实说白了,你接触的人多了也会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只是现在普通人的生活圈子都不大,交往来交往去也就那么几种生活模式,旅行也许能让你体验、见识不一样的生活、思维方式。仅此而已。
我的经验是辞职旅行回去后的朋友大都经历了一段不适应期,在旅行的美好回忆和现实的生存压力间变得有点竭斯底里……但这是短暂的,毕竟要继续生活。很多朋友也选择了新的开始,开始改变那些在路上发现的自身存在的问题。我还不能准确的说出旅行带给我怎样的影响,因为细微的变化都还在持续着,但有一点很肯定,归根结底是要面对自己,改变自己,所以无论是老圈子还是新环境,可能会存在难易程度的不同,但最重要的还是要行动起来。
老实说,回来后,你的工作不会有很大的改变,不会像很多人说的一样“发现了生命的真谛”,你还是一个小人物
第一份工作,在一个互联网巨头工作,作了1年2个月的时候选择了辞职,不想再每天晚上固定11点钟下班,每天工作14,5个小时的感觉,不想再没有自己的私人生活,又痛苦着没有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睡眠不足,很讨厌经常被拒绝,甚至遭白眼的样子,也不喜欢那种一直强奸着别人的意志的氛围,以及业绩这些带来的很大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坚持了一年,到最后觉得没什么动力做下去了,之前自己很要强,但也总算证明了自己不是没有能力了,而当时想法又很理想化,存了一点钱,对钱也没什么很大的要求了,买房买车对年轻的自己而言很遥远,又因为没有女朋友所以没有这方面的压力。后来想起一直在和别人说着自己想去环游世界,但目标总归很遥远,所以先从国内旅游起。就准备辞职后去旅行。而那年7月份离职。辞职后花了两个月时间准备和休息,准备好装备,就在9月份的时候去成都,和网上约好的驴友汇合,一起骑车去拉萨。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后来自己又去了古都长安,从长安一个人骑行到了天津。总共花了4个月时间。回来后其实很迷茫,在路上体验到了那种只要自己真心想做,自己就可以成功的感觉。但却无法适用于现实,自己还在迷茫着要不要继续做销售,或者转向策划?内心仍然漂浮不定,还是想去旅行,想边打工边赚钱,反正饿不死,虽然会很拮据,但也不失为一种旅行的方式,但内心放不下对家里人的责任,如果这样子下去,自己很可能无法赡养父母,父母到需要我的时候,我也没有钱能抚养他们。后来决定工作到50岁左右就去实现梦想。重新找工作,对自己期望值太高,好像以为旅行之后什么都会解决了,但其实并没有,这过程中还是各种不顺,自己以前遇到的问题还是原封不动地在那里等我,对我说:老朋友,回来了。除了周围人偶尔的赞扬,还有一些不解,生活实质上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心态变化很多,很清楚自己心中的世界大了很多,也很清楚那种做自己真心喜欢的事的感觉,很苦,但是很值得。但整个人也很浮躁,很虚,眼高手低。而后来又换了两份工作,现在是第三份,也不知自己可以做多久,但会尽力去做。先将自己现实中的事处理好,就去完成自己的理想,是对自己这样说的。共勉。
在我看来,旅行看世界,是属于大多数人的欲望之一,和吃饭、睡觉这种欲望差别不大。只不过有些人,他更好地平衡了旅行、工作(吃饭)房子(睡觉)这些欲望。所以在他的价值观里,他会选择有了富余的时间和经济能力之后去旅行。而有些人,也会抱着“父母在,不远游”的想法。还有有些人,同样是价值观问题,他则会对自己的人生需求有不同的选择和看法,他的前提是这样的:有了富余的时间和经济能力之后不一定会去旅行,或者说更希望在适合的时间去旅行。所以他们选择了辞职旅行。说到底,这是取舍问题。抛开价值观问题,我们大多数人对辞职旅行的第一印象是:勇敢、冒险精神。《Into the Wild》《On the Road》激励了一代年轻人内心的不安荷尔蒙。但反过来想,安于平淡难道也不是一种勇敢的人生态度?我们无法轻易抛开某个人的过往经历、人生背景去评论一个人,也许你心目中的“勇敢”标签不过是在他人眼中的幼稚。而对于说“炫耀旅行”这种说法,认同关毅的说法,旅行不过是生活,是最普通不过根本不需过多提及的平常爱好,跟打球、听歌、读书没有太大区别。但也无可厚非,现实生活中人们自然而然会对较少出现的事物抱有“逼格”较高的看法。在西方,旅行几乎是年轻人成长的一门必修课。这仅仅是个人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值得鼓励,但不盲从。如果你抱有辞职旅行后人生来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想法,恐怕还是有点不切实际。但如果你认同人生不是截成两段,前一段赚钱后一段旅行,而是人生是由“保持读书、工作是你的价值体现、旅行是过程不是目的”构成的话,那么上路吧,人生就该有意思点。
看到叶子的私信我的第一个反应对我自己而言是很难过的,对叶子而言是挺惭愧的。因为我还没什么资格回答这个问题。辞职之后的旅行之路终究没有开展,从去年辞职到现在这段时间期间发生了太多事儿。其中的复杂心理经历与感受也许我一直都不会想着详细的长篇写出来,因为心太累。也许不一定什么时候会有心情再写下来给自己看,但现在不会。
正在犹豫,要不要回叶子你的私信的时候,消息提示叶子发来的这个问题的邀请。我想,叶子也许一定是遇到了当初和我类似的岔路口而难以做出抉择。静下来想想自己当初想寻求帮助寻求理解寻求方向的难过。觉得,无论我的回答对于叶子有没有帮助,我依然愿意把这近一年来的感受化作最真实,最真挚的最简单几句话来和你分享。对你有帮助,感谢上苍,没有,亦感谢上苍。
1,永远要努力做一个果断的人。即使一开始你的果断作出的是一个不合适的决定,并且这个不合适的决定让当时的你看起来付出了负的代价。因为与由于犹豫不决的陋习恶习而给你带来的代价相比,没有什么是不值得的。回头看看,你一定会微笑着感谢当初那些小负代价。
2,有想法就要去捍卫它。永远不要先入为主的想着也许会有谁谁理解你支持你。
3,人生只有900个月。想起来,再更新吧。大家晚安,叶子安。
虽然没有“辞职去旅行”的经历,但有过辞职后,彻底脱离了原来的生活环境,投入陌生。回头来看,彻底投入陌生,是辞职的最大收获。因为投入了陌生,就将原来贴在自己身上的标签统统撕掉了,这样更容易看清自己。而认识自己,是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生活的前提条件。所以如果选择“辞职去旅行”,那就在旅行中仔细观察自己吧。把自己认清楚了,很多辞职前的困惑,就都解决了。
我刚辞职。正准备去旅游。回来后告诉你答案吧。————————————无力的分割线————————我回来了。辞职去旅行,然后回来了。虽然是短短的一周时间,我却也懂得了不少的道理。我重新回到了原来的生活圈子。但是想法不一样了,态度也将转变。我见到了八年不见的同学,游了传说中的西湖,遇到了有趣的陌生人。我学到的第一件事:人不可貌相;第二件事:出门靠朋友;第三件事:及时行乐;第四件事:活在当下;第五件事:别人的未必是好的,自己的未必不是好的;第六件事:要对自己好一点。这些都是老道理,我却第一次深刻地体会到这些。
辞职旅行也是旅行而已,人生很长,旅行只是一段过程,不会有任何答案,答案要自己去寻找,或者不去找什么答案,只是轻松前行,欣赏风景就够了。以我骑行青海湖之后写在客栈墙上的话与诸君共勉:最幸运的是,在通向最美的风景的最困难的旅途中,有最爱的人陪伴。附上旅行归来老婆写的帖子,算不得游记,请大家不要黑的太用力...希望大家无论是否辞职旅行,都可以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我也辞职出去摩旅了一个月,回来后换了份工作,其他差不多。另外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心理上的变化,如果是去摩旅前我肯定会兴奋地读本题的每一个答案,现在我只会简单地看看排名前几的答案,我想说什么呢,我想说,你想去做的事就去做,没有人可以给你描述出一道菜好不好吃。
本人也是刚刚旅行回来。徒步加搭车。行程五个月这是我的行程图,说起来当初走也是因为行业不景气。便萌生了去外地看一看的想法,3月10号出发,8月10号回来。回来之后还是从事以前的工作。一切都没变,变得只是心态而已。这一路上想起来还是要非常感谢愿意搭我的好心人。得以让我的计划完成。一路上遇到了各种人,各种事。一个个有趣的人,大家一起聊天,开怀大笑。没有语言的顾及,没有利益的纷争。也遇到过非拉着你喝酒的大哥。遇到过让你破口大骂的小偷。也遇到过传销,有时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饿的自己眼冒金星。但这也无疑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也磨练了自己能力。现在想起来我还是庆幸我自己当初的坚持。尽管我自己为此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金钱。一开始我也是穷游,但当后来我问自己。天天馒头,面条,搭帐篷睡觉。近乎孽待的对自己。这难道就是我出来的本意嘛!后来我到当地也会去吃当地的特色小吃,住便宜的青旅。其实说来旅行最重要的就是让自己开心,长见识。就可以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没有必要和别人比来比去,也没必要喝个饮料都得刷个朋友圈。更没必要为了别人的赞叹。信誓旦旦的说要纯徒318,到最后还不是搭车去了。回来之后同事让我说说,可我长说不出什么来,这种事还是要亲自经历的好。有些事情自己知道就行,没必要天天说。说起来我最大的收获就是遇到了我现在的女朋友。每当别人别人问我都说是在云南,因为我们第一次遇到是在,,,丽江!!!想想当初到了丽江,挺揽活的大妈们说,完全是不屑一顾加鄙夷的态度。可没想到命运完全出乎你的意料。哈哈~\(≧▽≦)/~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不必比较,慢下心来,静静的看每一处,珍惜和每个人在一起的时光,你必定会有所收获。期待下一次旅行。。。。
个人不支持为旅行而辞职,但是我却是去年刚刚完成辞之后考虑旅行的事。辞职时斟酌许久后的决定,与为旅行无关,那段工作压力太大甚至让我晚上睡觉鬼压床,而且确实已经不再是我想要的方向,最后辞掉了。希望休息一下,灵光一现想到去旅行。在北方生长的孩子,所以决定去了南方诸多城市,在厦门做义工呆了一个月,从江南各大小城市一路玩回来。觉得自己蛮幸运的,一个人,在路上遇到蛮多有意思的人。到现在,有时候做梦还梦到曾经走过的一些大街小巷,真是魂牵梦绕了。有机会一定还要去,包括途中认识的朋友,不是每个都能交心,但至少有那么两三个至今保持着联系。说到旅行结束,是去年11月的事,我本人在青岛工作,本来在犹豫是否回西安家里去,因为房租还未到期,再加上一些手续上的事,就在犹豫要不要过了12月再回去。这里一定要说一点,本来就打算旅行的一路上好好想想个人去向的,结果根本没空好吗!每天都是美食美景偶尔还有美男!其他的事都被抛在脑后啦!……很巧的是,等我回了青岛,帮原公司的同事写了点东西,被老板发现不是她写的风格,那位朋友也很坦荡的招出来是我帮忙写的,于是……在我还在犹豫个人去向的时候,被原公司的老板返聘到了另一个部门里……居然在去年冬天做的比我自己想的还好,到今年得到各种优厚待遇,意外地续了约......突然觉得,在现在的领域里,我倒真的还有些兴趣去深入探索,尽管不指望自己一辈子都在这一个领域里,但目前来讲,还真有许多值得探究的。最后,就是为了让我爹妈心安,决定要找个男生认真交往了。嗯~
旅行回来之后一直想要把它变成长期生活方式却勇气不足,是对毫无保障未来的恐惧和可持续性能力的缺失,觉得再做一份朝九晚五又是妥协,但其实潜移默化对生活的改变还是很大的。以前一直悲观厌世,生活简直是种折磨就是不断应付,看不到身边的风景,四季都没有颜色。辞职旅行两个月虽然不长,回来后心态开放了热爱生活了,闲暇时热衷参加感兴趣的学习班也爱和陌生人交朋友了,对身边二十几年来无视的风景也能欣赏了,虽然工作生活还是会有很多问题和烦恼,但再也没有厌世情绪,取而代之是对未来的无尽美好希望,我想这个转变已经非常值得了,应该满足。目前的想法就是选择一个方向慢慢积累资本直到可以自由职业,向财务和时间同时自由努力,这样才能可持续的长期旅行。我想我的收获是因为底子薄吧以前没怎么出门旅行过当然也是天生爱折腾爱新奇的性子。
不知楼主旅行回来没有。明天提出辞职,然后去云游四方,带着笔记本,一边旅行一边工作。生活的美妙之处在于,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永远不知道什么经历会给你带来什么。没有绝对的好和绝对的坏,它们从来都是混合出现的。对于现在,我能做的只有听从自己的内心。从小到大,我们一直都是在不断的的翻越一座山,发现另一座,再翻越,再发现.....走遍世界也是一座山,那下一座山是什么呢?它会是一座庙吗?(暂时不想当和尚)等我到了那里自然就知道了。翻过的山越多,走的越远,应该就有了更高的生命高度吧。谁知道路上会发生什么?遇到有趣的人,有趣的事,流连忘返;还是孤独寂寞,灰溜溜逃回家?我觉得都还好,回家了也可以再出来的。不管怎样,这都是你独特的路,通过自己的决定,改变了人生轨迹。来世间走一回,就走的有意思点吧,使劲折腾,以后到坟墓里有大把是时间安逸。
12年曾经辞职去西藏和云南旅行了2个多月。辞职旅行前后其实变化不大,因为在辞职的时候就想好了旅行途中的可能性,1)旅行途中有一些机遇能够导致我有足够经济能力继续走下去;2)钱花完了,回家找工作上班。我的结果是第二种。此外,关于旅行的意义也想得比较明白,首先旅行的确让人感觉很爽(是否真的快乐只有自己知道),其次,旅行能验证我一些对人生的思考,让个人性格有些积极的变化(个人思维比较消极,性格也挺闷,有点抑郁,没有症),再者从人生的长度考虑,旅行也不过是其中的一段经历,故事,可以让自己有一段值得称道的过去。 老圈子不用融入,生活不至于崭新。在外游荡两个月之后,回家之后休息一段时间直接找工作上班了。朋友当然还是之前的朋友,至于开启崭新的生活?...还不至于。最多是在归来的那几个月内生活得特别有满足感,那也是心理最满足的一段时间。心路历程:开始特满足,之后回归正常。那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呢?觉得特满足特快乐!虽然身上的存款没了,生活挺穷迫,但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也清楚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很有希望。---这是一种生活中的最佳状态。当然,激情都能被消磨干净,这种状态自然也是有保质期的,在不到半年的时间,经历了一次短暂失败的感情(大概三个月)后,生活回归了正常。正常人的负面情绪重新占据部分生活,虽然知道自己要什么(实现财务自由),怎么做(努力工作),但目前的工作在短期内无法实现,我还得忍,因此时常有负面能量。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现在。时好时坏。好的时候,充满信心和希望,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非常有意义,只要坚持努力工作,无论是实现财务自由,还是找个称心如意的女友,早晚都能实现;坏的时候,负面能量爆棚,一个人抽烟,听歌,胡思乱想,发一些乱七八臧的文字,感慨生活的无奈。这就是心路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旅行起到了什么作用?我觉得是1)理顺了我的人生想法和看法,完善个人对生活的看法,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怎么做。2)通过旅行验证了一些想法,给自己的欲望做减号,消灭掉不切实际的想法,让自己变得务实,不再浮躁,懂得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欲望,懂得在过程中坚持与隐忍,懂得接受生活无奈,个人的渺小。3)旅行开始让自己意识到性格对人生的重大影响,我也开始逐渐让自己的性格变得更好。总之,一次辞职旅行改变不了什么,但当你开始让旅行赋予生活一些意义,并且在过程中积极思考的时候,旅行可能就会成为改变生活的催化剂,进而影响你的一生。---当然,任何事物都是如此。
间隔年我也曾一直期待能勇敢的说走就走,但事实并没有想像那般美好。每次旅行回来,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不适应,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想在江南小镇开个茶吧度过余生,现在想想着实可笑,不仅开茶吧费用高昂,就连真的赢利也是极度困难的。经历一番思想斗争,最终还是回到了现实生活中。我个人特别羡慕那种玩着把钱给赚了的人,目前还没有这种资质。总结,美景适度可以怡情,过于留恋亦可丧志,适可而止。
去年辞职旅行,本来想的挺好回来可以直接再找一份工作继续过日子,结果遇上去年的低潮期,一整年没有找到工作,一直在接私单。直到今年相同的月份才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所以说啊,生活始终都要继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直很喜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