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拉着武器去战场女武神武器升级

扫描下载客户端请哪位解梦高手帮帮忙,昨天晚上梦见自己好像在战场上后背中枪,然后自己走到医院取弹片 医生说我身体不错_百度知道
请哪位解梦高手帮帮忙,昨天晚上梦见自己好像在战场上后背中枪,然后自己走到医院取弹片 医生说我身体不错
还看到自己躺在手术台上
反正大概就是这样 请哪位高手帮忙··
提问者采纳
麻烦给个最佳答案鼓励一下,所以梦中出现这种事情。(梦中的中枪一般代表小人使坏,谢谢,可安心正常生活,谨防小人,凡事小心。不要往心上放,出行注意交通安全、不愉快!首先说明可能你最近生活工作学习压力很大(包括情感),烦恼缠身) 不过梦中弹片取出说明不好的事情已经解除,几乎到了你的极限。一般心情不好或者太累的情况下才会做这种梦,与人矛盾忍为上、生气,希望你仔细查找原因,及时调整。当然近期有人让你心烦,我也有同感,甚至在梦里感到很着急无奈朋友,如果回答对你有帮助,我在做任务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解意为最近身体方面会不错,是财运,此梦为反梦梦到自己受伤且见血
战场,代表你最用心、最重要的事情-------去做(上战场)。中枪-------“中弹”--------有财运。
祝你心想事成,事事顺利!【只适合做梦灵验者】
最近注意防小人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
& 梦见自己上战场打仗 &&&
【梦见自己上战场打仗】
梦见自己上战场打仗好不好?做梦梦见梦见自己上战场打仗是什么意思呢?请看下面由佛滔居士对梦见梦见自己上战场打仗的解析。希望能为网友答疑解惑,走出迷途。
梦见自己上战场打仗的梦境解释:
梦到梦见自己上战场打仗,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今天需要宁静的休息,才能恢复身心的舒适!待在家中,或者和几个好朋友到清静的休养场所,是比较好的选择呢!
梦见自己上战场打仗的吉凶:
吉凶指数:90(由佛滔居士数理文化得出,仅供参考)
得长辈或上司之惠助,再加上自身之勤勉,而于中年或壮年可获得相当之发展,但因基础运劣之故,于成功之后,又会有很多次之再成败,生涯多劳,难亨安逸,幸而水在土上,池塘之家,亦顺天然之景故,虽是相克,凶意则微。【吉多于凶】
梦见自己上战场打仗的图释:
梦见自己上战场打仗的宜忌:
〖宜〗:宜加班,宜微笑,宜卖萌,宜11点前发微博,宜退还礼物,宜咖啡伴侣;〖忌〗:忌以爱为名破坏清规,忌手工丰胸,忌委屈自己,忌回拨未接来电,忌做鬼脸,忌权钱交易。
梦见自己上战场打仗的人也梦到:
十二生肖2015年运势:
24小时最受欢迎梦境:
推荐心理测试:
十二星座明日运势:
佛滔算命热门测算:
关注微信,大师给你免费解梦查看: 23814|回复: 236
《天下第一军》 ——正面战场上的孙立人将军和他的新一军
本帖最后由 深圳老马 于
14:00 编辑
& && &我们是关爱抗战老兵论坛,最早关注的抗战老兵就是中国远征军,始于腾冲。那时起开始慢慢开放历史的视角,关注其他中央军、各种地方部队乃至游击队,参与过各种战役战斗的抗战老兵,各个军种的老兵,直到今天。从这个意义来讲,是远征军这支英雄的队伍引领我们走到这里,并将一路走下去。些略了解这个队伍的志愿者都应该知道新一军,知道孙立人……& && &那么,历史上的新一军为什么被称为“天下第一军”?我们特别转载天涯四大写手之一的李幺傻(也是我们论坛的注册会员)的雄文,与大家共赏!
& && &幺傻语:《天下第一军》我是当成文学作品来写,立足于事实的基础上,打乱时空,夹叙夹议。我不是专门的历史学家,一些细节难免会有错误,请大家及时指出,我尽快更正,先表感谢。
  如果想看最真实的老兵回忆,想看第一手资料,请点击我今晚刚刚发上去的一个帖子《我们的故事——抗战老兵重大战役亲历记》,也发在“天涯杂谈”。
孙将军1.jpg (20.97 KB, 下载次数: 10)
13:48 上传
孙将军2.jpg (38.83 KB, 下载次数: 7)
13:49 上传
孙将军3.jpg (19.78 KB, 下载次数: 3)
13:50 上传
中国远征军 新一军军歌[2]
  词:孙立人 曲:任士德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忍情轻断思家念,慷慨捧出报国心。
  昂然含笑赴沙场,大旗招展日无光,
  气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长矢射天狼。
  采石一载复金陵,冀鲁吉黑次第平,
  破波楼船出辽海,蔽天铁鸟扑东京!
  一夜捣碎倭奴穴,太平洋水尽赤色,
  富士山头扬汉旗,樱花树下醉胡妾。
  归来夹道万人看,朵朵鲜花掷马前,
  门楣生辉笑白发,闾里欢腾骄红颜。
  国史明标第一功,中华从此号长雄,
  尚留余威惩不义,要使环球人类同沐大汉风!
据说此歌是知识青年从军歌。不是正宗的新一军军歌?&
  1934年,孙立人回国,因为他有清华大学和弗吉尼亚军校的双学历,担任税警总团第四团团长。
  那时候,税警总团的营团级干部都有留洋经历,比如以后和孙立人搭档的齐学启将军,就曾经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西点军校。
  这一年,以后和孙立人在东北战场上兵戎相见的共产党第一号战将林彪,是红一军团的军团长,以后和孙立人一起作为远征军在滇西缅北横扫日军的将军们,此时候都是正规军的师长军长了。对比起来,孙立人的起步有点低。
  而且,税警总团不是拥有国民政府编制的军队,而是一支私人武装。这种差距是很明显的。就像今天一样,别人在央企这些垄断部门上班,而你在一家私营企业打工,心理落差还是很大的。
  可是,税警总团尽管是一家私营企业,为什么那些多留洋的人都想进去?。
  军人的职责是保家卫国,而税警总团的职责是稽查走私。它的功能相当于今天税务局里的稽查大队,专门检查偷税漏税的。检查偷税漏税的,当然算不上军队了。
  甚至,税警总团连税务局的稽查大队都算不上,只能算是盐务局的稽查大队,因为他们的功能主要是稽查食盐走私的。
  在过去,食盐历朝历代都是纳税大户,朝廷能够从百姓手中收取税收的,食盐是最主要的来源。农耕文明社会,自给自足,衣服是自己纺线织布,粮食是自己春种秋收,家具是自己刀削斧砍,肉食是自己家中喂养。但是,家中能够生产这些生活必需品,但是家中不会生产食盐,食盐只能出自特殊的地方,比如山东的海盐,四川的井盐,要吃盐,只能从山东和四川长途运输,朝廷就把住交通要道,想运盐,先交税,不然就不叫你过去。在出产海盐和井盐的那些地方,食盐如尘土一样无人问津,但是到了别的地方就论斤卖,为什么?因为有高额的税收在里面。这就像今天,一辆奔驰宝马在欧美国家也不过几万元人民币,而一到中国就变成了将近上百万,为什么?因为有高额的关税在里面。
  食盐又是生活必需品,吃饭少不了它。如果长期不吃盐,就会身体浮肿,四肢乏力,染病身亡。
  清朝末年,清朝政府忌惮湘西人的凶悍,担心他们举旗造反,就故意不愿供给湘西人食盐,没有食盐,他们就没有力气。湘西就出现了贩卖私盐的,贩卖私盐一旦抓住,是要课以重罪,甚至杀头。所谓的私盐,就是没有缴纳税收的食盐。隋朝瓦岗寨上的程咬金,就干过这事。
  湘西桑植县青年贺龙也是贩卖私盐的,贩卖私盐的都是有胆有识的血性汉子。青年贺龙因为不满税务局的霸道,就提着两把操刀剁翻了收税的。不仅仅如此,还一把火把税务局烧掉了,然后带着堂弟侄儿们上山当绿林好汉。
  税警总团尽管算不上一直正规的军队,但是它的装备是正规军比不上的,它的训练和战斗力比正规军还正规。
  因为这支部队是财政部部长宋子文的部队,是宋子文的掌上明珠。
  宋子文家境显赫,他的大姐夫是中华民国的前财政部长孔祥熙,二姐夫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孙中山,三姐夫是陆海空三军总司令蒋介石。在百年中国的历史中,再没有人能够拥有宋子文这样显赫的背景了。
  宋子文是在美国求学,在美国长大的,所以他的思想观念也是西方的,他治下的税警总团也是按照西方的军事思想来培训,所以,他特别青睐留洋归来的青年军官。
  当年,国军和红军在江西,在四川,在陕西打得热火朝天,而税警总团没有作战任务,不属于军队编制,他们躲在浙江刻苦练兵,练出了一身钢筋铁骨。
我父亲就是当年税警总团的,老人家今年已94岁,他说当年他们是在江苏赣榆(青口镇)隶属于今连云港市,进行新兵训练的。不知确否?&
孙将军训练的税警四团是在江苏海州训练,非浙江,不知其他几团是否是在浙江练兵?&
我看到的书上说,齐学启将军毕业于美国诺维奇骑兵学校,还有西点吗?另,宋美龄应该是宋子文的妹妹吧,蒋就应该是妹夫了,不是姐夫。个人浅见。&
本帖最后由 深圳老马 于
13:02 编辑
《天下第一军》
——正面战场上的孙立人将军和他的新一军
  【哪支部队能称“天下第一军”?】
  作为一名中国人,你不能不了解真实的抗战历史,这是中国历史上时间跨度最长,付出牺牲最大,战争经过最惨烈,战争场面最悲壮的一场民族战争,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场抵御外侮的战争,还是一场最不应该被我们遗忘,而我们却在渐渐遗忘的战争。
  作为一名中国人,你不能不了解抗战中的新一军,这是当时中国军队中装备最精良,战斗力最强悍,给予日军最大杀伤的一支军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扬威异域,第一次创造了不败战绩,第一次让西方军队震撼不已的一支中国军队。很多人可能听说过新一军,但是,对这支军队知之甚少。
  抗战中的新一军,是我最敬佩的一支军队。新一军军长孙立人,是我最敬佩的职业军人。
  这些年来,喜欢抗战历史的人总在排列“抗战十大主力”,如果按照战绩来排列,前五名肯定是军迷们耳熟能详的“抗日五大主力”:新一军、74军、第五军、十八军、新六军。而第六名到第十名众说纷纭。
  但是,我觉得无论怎么说,钢七军一定要算上,这是一支桂军的起家部队,战斗力在当时绝对是一等一的,在正面战场上,钢七军的单兵强悍度绝对排列第一。
  第八军也一定要算上,抗战时期,迫使日军烧毁联队旗帜的战役,仅有一次,这就是松山战役,松山战役就是第八军的战绩。
  第十军也无论如何要算上,抗战时期,敌我伤亡比例最大的一场战役是衡阳保卫战,衡阳保卫战是第十军的功劳。
  另外两个名额,则争论较大,不过一般倾向于48军和52军。48军也是一支桂军部队,抗战初期桂军仅有的两个军之一,人称“加钢黄鳝”,他们打起仗来,像钢七军一样凶猛;而撤退起来,则像黄鳝一样迅速。52军是最早参加抗战的一支中国正规军,远在1933年,他们就在长城古北口重挫日军,在台儿庄战役后,受到重创的日军第五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说:“关麟征的一个军,应视为支那军十个军。”美国时代周刊更将关麟征称为“中国的巴顿”。
  抗战十大主力确定了,我们来分析谁应该是“天下第一军”。
  十大主力中,居然有两支桂军部队,广西人打仗确实很厉害。
  先说说这两支桂军。
  民国时期的广西全民皆兵,民间没有禁枪,而广西又有“十万大山”的称呼,所以广西人的作战素质绝对是一流的。我采访过十几名目前健在的桂军老兵,他们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时说,民国时期,李宗仁和白崇禧治下的广西,纪律严明,广西所有少年必须全部进入学堂,在学校里接受军事训练;学校毕业后,军事成绩优秀的,编入民团,负责当地的治安;民团里表现突出的,才能进入桂军。桂军中的每一个士兵,都是这样一层层选拔出来的,他们的作战能力就可想而知了。
  我们进入了21世纪,才进行全民义务教育,而广西早在80年前,就进行了义务教育。
  当年的广西,就是中国的斯巴达
  抗战前夕,桂军只有一个军,这就是第七军,因为在北伐战争中表现抢眼,人们称它“钢七军”;北伐战争中还有一支表现优异的军队,这就是载入我们历史课本中的第四军,叶挺当年任第四军独立团团长,人们把第四军称为“铁四军”。国民政府军在北伐战争中势如破竹,与钢七军和铁四军这两把尖刀是分不开的。钢七军属于桂军,铁四军属于粤军。
  北伐结束后,为了争夺地盘,钢七军和铁四军这一对当年战场上的兄弟,竟然兵戎相见,26000名钢七军与45000名铁四军激战五天五夜,铁四军败北,此后不敢再染指广西。抗战开始前夕,钢七军的战斗力绝对在国军中排列第一。红军长征中,血战湘江一役,损失过半,十万人变成了四万人,此战也有桂军参与。
  一直在全面抗战前夕,桂军也只有一支部队,这就是钢七军。淞沪战役开始后,钢七军开往上海,背着步枪,穿着草鞋,戴着钢盔,猛打猛冲,强悍无比,一度将日军总指挥官松井石根大将打回了军舰,日军惊呼:“中国的武士道军队来了。”但是,由于日军不断增兵,战争处于胶着状态。
  日本增兵,中国也增兵,可是那时候中国没有那么多兵,怎么办?赶快征兵。广西民团一夜之间,就成立了一支军队,这就是48军。广西民团本来就训练有素,他们穿上军装拿起枪,就是最优秀的士兵。48军也开往了上海,和亲哥哥钢七军并肩作战,两支桂军部队合为第21集团军。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当年在淞沪会战中,两支携手奋战的桂军部队,比蒋介石苦心经营的三个德械师表现还优秀。
天1.jpg (27.49 KB, 下载次数: 4)
12:41 上传
这名桂军士兵正在编草鞋。当年作战艰苦,特别费鞋子,士兵们一到宿营地,第一件事情就是编草鞋。
天2.jpg (42.54 KB, 下载次数: 8)
12:41 上传
一名牺牲在战场上的中国士兵,不知道他的名字,他的脚上穿着草鞋。
据说此图上的士兵没有牺牲,只是负伤(在湖南芷江 江口拍摄的)&
本帖最后由 深圳老马 于
13:09 编辑
& & 淞沪会战后,桂军又参加了南京保卫战,旋即又参加徐州会战,每战都给予日军大量杀伤。徐州会战失败后,为了保存实力,几十万国军需要摆脱日军机械化部队追击,桂军一个团奉命在山东蒙城阻击日军追击,与日军先锋联队激战竟日,伤亡殆尽,双方伤亡比例竟达到1:1,在当时日军武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战果,实在不容易。由此也可以看到桂军的战斗力有多强。
  徐州会战后,桂军奉命进入安徽开展敌后游击战。
  很久以来,我们总以为在敌后开展游击战的,只有八路军和新四军,其实还有很多国军部队,包括战斗力超强的桂军。
  日军提起桂军,一直很忌惮,所以,抗战时期的安徽,日军一直不敢举兵进犯。抗日八年,中日双方一共进行了22次大型会战,但是没有一次发生在安徽。
  在安徽境内开展游击战的桂军,此后再没有大仗可打。
  说完了桂军,再说说方先觉的第十军。
  如果不算缅北战场上的新一军和新六军,那么第十军属于十大主力中成立最晚的一支部队,一直到1940年,第十军才成立,当时没有军长,就把第八军军长李玉堂调过来担任。这时候,抗战都开始三年了,第十军才仓促成立,可见他们的战斗力如何。第十军有三个师,而战斗力最强的居然是预十师,师的番号前面加上预,就表示这是一支后续补充部队,一支后续补充部队居然能够排在第一,就可见这支部队差到了何种程度。
  不久,日军发动第二次长沙会战,第十军参战,付出惨重牺牲,阵地丢失。战后,军长李玉堂被撤职,军心震荡。两个月后,日军又发动了第三次长沙会战,李玉堂戴罪立功,全军上下,发誓雪耻,重创日军,为第十军赢得“泰山军”的称号。此后,再无人敢小觑第十军。
  第十军之所以能够被后人记住,是因为他们的衡阳保卫战。
  衡阳保卫战中,日军先后投入了五个师团,总兵力达十万人,而坚守衡阳的第十军仅有1.7万人。日军陆海空兵种齐全,第十军仅有的几门山炮还是战前才仓促从广西运来的。就是在这样极端不利的条件下,第十军坚守孤城47天,伤亡一万,毙伤日军5万,其中包括两名日军少将,创下了单次战役击毙日军的最高纪录。
  衡阳保卫战后,军长方先觉在军统局局长戴笠的亲自指挥下,从衡阳逃脱,在重庆重组第十军,可惜这时候的第十军战斗力与衡阳保卫战不可同日而语。
T1.jpg (38.77 KB, 下载次数: 8)
13:04 上传
日军进入已成废墟的衡阳城。
T2.jpg (91.67 KB, 下载次数: 7)
13:05 上传
衡阳保卫战中,四名中国士兵被日军烧夷弹烧焦的残骸。
& & 第八军也成立较晚,直到抗战开始后的1938年才成立,但是第八军战将如云:郑洞国、陈明仁、何绍周、李弥、熊绶春……每一个的名头都是响当当的。
  第八军的代表作是松山战役。抗战后期,国军在缅北滇西齐头并进,想要打通滇缅公路,滇缅公路如果打通,美援物质就能够源源不断地通过缅北滇西运往中国战场。要打通滇缅公路,必须拿下松山,而71军久攻不克,伤亡惨重,第八军临危受命,接替71军继续攻击。
  71军也是一支响当当的部队,它下辖的87师和88师,是抗战初期仅有的三个德械师中的两个,他的军长是陈明仁,而陈明仁在当军长前,是第八军的师长。
  看看,第十军、第八军、71军都很有渊源。
  两个德械师为主力的71军都啃不动松山,可见松山这块骨头有多硬。松山交到了第八军手中,铁定了这是一场恶战。
  第八军用爆破术,一寸一寸地接近日军把守的山头。可是松山异常陡峭,爆破术也难以发挥作用。一名参加过松山战役的老兵告诉我说,站在山下,向山顶上望,帽子都能掉下来。而且,越往山顶,山势越陡峭。
  关键时刻,副军长李弥带着敢死队趁着夜色上去了,喊杀声直到天亮,李弥被人扶下山时,全身浴血,衣无完缕,只有眼仁是白色的。
  后来,又经过三日激战,松山上的日军被全歼,而最后一名日军在临死前,烧毁了联队队旗,然后向第八军发起冲锋,被击毙。
  日军的每一面联队队旗,都是天皇亲授,日军将队旗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如果队旗烧毁,此军队番号就从日军编制中永远取消。
  第八军的传奇还在上演。
  解放战争中,第八军在云南被解放军打败,残部2000余人退往缅甸金三角。就是这支残缺不全的部队,居然与缅甸政府军激战几十年,缅甸举全国之力,也无法消灭这支残存武装。
  可见,第八军有多凶猛。
T3.jpg (96.2 KB, 下载次数: 6)
13:16 上传
一名中国士兵蹲在惠通桥边,他的左面就是松山。这名士兵还是一个少年,他出于好玩,把伞柄绑在步枪上遮阳。
& & 接下来说说52军。
  在十大主力中,52军属于资历最老的军队之一,它的资历仅次于钢七军和18军。钢七军是李宗仁和白崇禧的起家部队,18军是陈诚的起家部队。
  52军走出过一大批抗日名将:关麟征、刘玉章、张耀明、杜聿明……这些都是陕西人,陕西人很重乡土观念,意气相投就结拜兄弟,所以52军的将领是依靠拜把子兄弟而扭在一起的,上了战场为了兄弟而不惜性命。52军的将领都被人称为“陕西冷娃”,意思是说这些人打起仗来不要命,陕西方言叫“耍半斤”、“二杆子”。
  52军的“二杆子”们除了凶悍,还有文化,他们一到驻地,就读书听课,书是军事书,课是军事课,他们看的听的都是怎么打仗。在当时以文盲为主的中国军队中,有这样一支有文化的军队,那战斗力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新一军为什么那么强?因为全军上下最低也是小学毕业,那时候的小学毕业生,比现在的研究生还稀罕。
  现代战争和古代战争不一样,古代战争是靠力气,现在战争是靠脑子。
  52军曾经和红军面对面交锋过两次,第一次是把红军名将旷继勋的红25军打得仅剩数人,旷继勋缒城而走。旷继勋没有死在这次战役中,却死在了红军内部的肃反中。第二次是长征结束后,在山西,52军堵住了红军东进的去路,仅用一万人,让已经东渡黄河的两万红军被迫西返,后来,红军东进不成,只得西征,结果,四万红军的性命丢在了马家军的铁蹄下。
  内战无义师。中国人打中国人,只会让后人寒心。一代军神刘伯承就曾经说过:我每天夜晚梦见老妈妈流着眼泪向我要儿子,死在战场上的可都是我们中国男儿啊。刘伯承的原话记不清楚了,但大意是这样。那些至今还在吹嘘内战的人,应该好好想想军神的这句话。
  52军对阵日军,战果同样惊人。
  52军是中国第一批参加对日作战的部队,1933年,在长城古北口,52军抗击日军长达70天;后来,在台儿庄,在长沙会战中,52军都作为主力军使用;第一次缅甸战役失败后,52军急赴滇南,和兄弟部队阻击日军达四年之久,日军始终无法渡过怒江一步,直到滇西会战开始,终将日军赶出了云南。
  抗战结束后,52军开往越南,接受日军投降。这是中国自有历史以来,第一次在国境之外,以战胜国的名义,接受侵略国家的投降。二战胜利后,全世界仅有三个国家在境外接受投降,其中一个就是中国,另外两个是美国和苏联。
  抗战,让中国完全跨入了世界强国之列,成为了世界上所有人都不敢小视的国家。什么东洋西洋,什么八国联军,统统都一去不复返了。
  有两件真实的事例,可以充分说明52军的战斗力有多强。
  长城古北口战役的时候,52军奉命撤退,但是有一个班的七名战士没有接到命令,就在一座山头上死守,日军集中兵力猛攻,遗尸百具,才占领了山头,一检查,发现居然只有七名中国士兵的遗体。后来,日军将这七名战士的遗骨收殓安葬,砍树做碑,上书:“支那七勇士之墓”。
  还有一个事例发生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52军一名重机枪射手把守一条河流,阻击日军,一根筋的日本人明知道桥上过不去,可是偏偏要过去,他们被武士道冲昏了头脑,结果,日军在桥头桥上留下了500具尸体,而这名重机枪手却仅负轻伤,全身而退。这件事情确实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但是,它却真实地登载在当时全国所有的报刊上。
  这两件事情,无论如何也应该载入历史教科书中。
  52军被很多人称为“抗日第六大主力”,绝对是实至名归。
T4.jpg (40.9 KB, 下载次数: 5)
13:19 上传
这是后代的人们为古北口抗战中壮烈殉国的52军某班七勇士修建的纪念碑。我曾经看到过一张日军拍摄的照片,照片上是几名日军指挥官面对坟墓和木头做成的墓碑,上面写着“支那七勇士之墓”。如果谁能够找到这张照片,请发上来。
老马,最后这张七勇士墓具体在哪里?&
& & 正面战场上的第六名到第十名,个个都是硬手,日军在他们手中都没有讨到便宜,那么,人们传说中的“抗战五大主力”,他们的战功又如何?
  第五名一般认为是新六军,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新六军是十大主力中的小弟,它建制的时间最晚。当其他九大主力在战场上杀敌建功,威风八面的时候,新六军的奠基人廖耀湘还在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和新一军军长孙立人手下打零工。
  新六军里也走出了一批享誉抗日战场的名将,廖耀湘、龙天武、潘裕昆、李涛……都是湖南人。湘军打仗和桂军一样厉害,自古就有“无湘不成军”的说法。
  廖耀湘是黄埔六期,因为在黄埔军校成绩特别优异,蒋介石亲自点将,派他去拿破仑开办的,欧洲最有名的圣西尔军校留学,在法国,廖耀湘又以第一名的成绩从这座学校毕业,回国后任教导总队连长,教导总队,当时全副德械装备。
  南京保卫战中,教导总队被打散,廖耀湘藏身在南京栖霞寺中,躲过一劫。当年,栖霞寺的方丈与日军指挥官艰苦交涉,通过一己之力,保护了24000名难民,其中就包括廖耀湘。
  廖耀湘逃出南京后,只身来到武汉归队,担任当时中国唯一的机械化师200师的参谋长,参加了桂南会战,取得了昆仑关大捷,后中国的机械化部队由师扩编为军,这就是第五军,廖耀湘担任第五军新编22师师长。
  接着,廖耀湘跟随第五军开赴缅甸战场。
  中国军队开赴缅甸,不是为了保护缅甸,而是为了保护抗战时期中国唯一的一条输血管:滇缅公路。当时,美援物质通过这条公路运往中国抗日前线,这条线路一旦被掐断,贫穷中国的抗战将难以为继。
  然而,由于可耻的英军放开了防线,狼狈逃往印度,致使西面防线敞开,中国军队陷入了十万日军的包围中,而且,英军将美国援助缅甸战场的飞机,全部运往北非战场,中国军队只能在异国的土地上被动挨打。
  就这样,廖耀湘的新22师在同古保卫战中,救出已经被两个师团的日军包围的200师后,掩护第五军向北撤退,准备回国。
  可是,日军最精锐的快速化部队56师团,乘着飞机开着摩托卡断了中国军队回国的路径,无可奈何之下,新22师走进了莽莽苍苍的缅北野人山中。
  在野人山中,新22师付出了巨大牺牲,最终跟随孙立人新38师的脚步,开往印度。而中国其余的部队,历经千辛万苦,兵分多路先后回国。
  在印度,新22师和新38师合编为新一军,接受全副美式装备,我采访过的几名老兵都说:“啊呀,子弹随便打,牛肉罐头随便吃,这种富足的日子以前连想都不敢想。”
  而这时候,中国战场上的弟兄们,饿着肚子,穿着草鞋,手持空枪,和日军死拼。
T5.jpg (22.51 KB, 下载次数: 5)
13:21 上传
当年在南京大屠杀中,救出廖耀湘将军的栖霞寺方丈寂然法师,这段历史记载在《栖霞寺志》中,廖耀湘在光复南京后,曾给栖霞寺写过一张条幅,述及此事。
上面有童鞋说到方先觉投降了日本人,不能算第十军是十大主力。我有不同看法。
  就我采访过的老兵和阅读过的资料,方先觉当年是停战,免于第十军7000名伤兵被日军屠杀,而没有投降,更没有所谓由第十军部队改编而成的“先和军”。“先和军”和方先觉投降完全是子虚乌有的。
  最初报道方先觉投降的是汪伪政府控制的武汉报纸,来自于日军记者所写的一篇报道,报道说方先觉当时在一座中学的操场接受日军改编,并在投降书上签字。
  我调查了方先觉身边的人,证明当天战争还在继续;而第十军高级将领,比如葛先才师长等人,在回忆录中,也从来没有写到投降和签字的事情。
  而且,日军报道中所提到的中学,我采访了很多衡阳当地老人,也说没有这样一座中学。
  衡阳保卫战后,方先觉和葛先才等人都被关押,从来没有享受到降将的待遇,是戴笠派人将他们先后救出。
  方先觉后半生,最引以为恨的,就是别人污蔑他投降日本人。
  没想到,事隔60多年,还有人说他投降了。可惜啊,将军百战声名裂,千古奇冤,至今未雪。
第八军也应该位列十大主力,松山战役打得那么惨烈,没有让一名日军逃脱,尽管第八军的伤亡远远大于日军,但是,这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
  去过松山的人都知道,这地方实在是易守难攻,日军在这里精心经营了三年,把整座山都挖空了,每一座碉堡和掩体都相互连接,射击孔互相贯通,不留死角。因为山势陡峭,飞机和大炮都发起不了作用,只能仰攻。
  松山战役,是中国军队在反击战中打得最艰苦的一战。而最后能够全歼日军,实在是异常英勇。
& & 当年,要赶走盘踞在缅甸的日军,依靠新编38师和新编22师这点人是不够的,所以,中国又向印度空投了三个师,五个师改编成了两个军,这就是新一军和新六军。新六军是新一军的亲弟弟。
  缅甸反攻的时候,新一军和新六军兵分两路,互相配合,取得了一连串让人眼花缭乱的胜利,日军先后将五个师团的兵力投放在缅北战场,仍然无法阻挡这两支威武之师的反攻。按照中日双方的军队编制,日军的一个师团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军,五个师团就是五个军。日军以相当于中国五个军的兵力,在中国两个军的面前,无法取胜。而且,中国军队是在进攻,日本军队是在防守。进攻的难度要远远大于防守。按照难易程度来折算,最少也应该是一个中国军人和十个日本军人在交战,而中国军人却打赢了。新一军和新六军的战果实在让人震撼。
  缅北战场上势如破竹,滇西战场也气势如虹,最终,滇缅公路终于开通。当时,新六军衣不解甲,席不暇暖,又赶赴湘西雪峰山参加会战,一战定乾坤。此后,日军再也无力发动进攻了。
  日军投降后,蒋介石亲自点将,命新六军开赴首都南京,接受日本投降。
  当年的雪峰山会战,中日双方都集中了最精锐的部队,中国军队除了新六军,还有18军。
  十大主力中,资格最老的,除过钢七军,下来就要算18军。18军成立于1930年。
  18军的历史,简直就是一部中国现代史,看看从18军走出的这些人:陈诚、周至柔、罗卓英、霍揆章、黄维、方天、胡琏、杨伯涛……阅读抗战史的时候,经常能够遇到这些人的名字。陈诚就不用说了,他在国军里是第二号人物,周至柔是空军总司令,罗卓英和霍揆章都是集团军司令,后面的四个名字都是不世出的悍将。在国军所有以军为一级的单位中,18军走出的成名人物最多。
  这支军队参加过抗战时期几乎所有大仗恶仗。
  18军的代表作是石牌保卫战。这是当年决定中日双方命运的一场战役,中国命悬一线,此战如输,重庆必失。此战被西方人称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可惜中国人却不知道这场战役。
  战役开始,日军已经攻占了宜昌,然后溯江而上,就可直达重庆。没想到,日军被18军在一个叫做石牌的小村庄挡住了,双方展开了惨烈厮杀。
  双方都知道石牌志在必得,谁占据了石牌,谁就会占据战时陪都重庆。日军在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后,蜂拥而上,抢占滩头。18军的士兵当时连装弹都来不及了,也跃出战壕,与日军展开白刃战。
  据石牌村的老人介绍说,那天,有四个小时听不到枪声,也听不到炮声。中日双方的几万名士兵都挺着上了刺刀的步枪,捅向对方的身体。
  四个小时后,日军终于无法抵挡18军的反击,被赶进了长江里。
  这场惨烈厮杀,是二战时期最大的白刃战。
T6.jpg (41.76 KB, 下载次数: 5)
13:26 上传
石牌保卫战前,中国军队在召开誓师大会。
& & 五大主力中,与18军在伯仲之间的是第五军。
  18军的代表作是石牌保卫战,第五军的代表作是昆仑关大捷。
  第五军当年是天之骄子,是中国唯一的机械化军,装甲车、坦克、摩托车、重炮,一应俱全。因为装备好,打过的硬仗也很多。抗战初期的战役,第五军无不参与。
  军长杜聿明是从52军走出来的。国军主力部队之间的渊源很深。
  杜聿明手下有三个师:200师、新编22师和荣誉第一师。200师和新编22师都是当年最好的师,而荣誉第一师名气更大,全师的每一个成员都是伤愈归队的老兵。打过仗的人都知道,如果在战场上受过一次伤,再重返战场,就会变得像野狼一样凶悍,像狐狸一样狡猾,那种战斗力,是新兵远远比不上的。
  昆仑关战役中,一方是日本最好的第五师团,一方是中国最好的第五军,双方要在广西南部的昆仑关硬碰硬,看看谁才是最好的军队。
  桂军强悍举世闻名,然而,在当年的广西,桂军最好的军队钢七军和48军被调到了东南沿海的抗日最前线,而日军第五师团乘着军舰从广西南部登陆,进犯广西。留在广西的,是由民团仓促组建起来的31军和46军,他们担起了抗击日军第五师团的任务。
  31军和46军尽管是桂军的二类部队,但是它在抗战中的战斗力在全国也绝对能够进入前二十。
  日军进入广西的时候,广西村自为战,人自为战。每一个广西男人都在关公像前宣誓,绝不当汉奸。所以,在抗战时期,没有一个桂军士兵当过汉奸,为什么?桂军最愤恨的是叛徒汉奸,谁当汉奸,会称为众矢之的,会遭到暗杀。
  桂军的二类部队31军和46军与日军最强的第五师团交战,尽管武器绝对落于下风,有的士兵甚至还扛着鸟铳上战场,但是,人数和武器都占据了绝对优势的第五师团却没有占到便宜。
  我采访过当年31军的一名连长,他叫周树谟,他率领全连战士死守一座山头,阻击了日军一个联队五天五夜,全连几乎打光。
  我还采访过当年46军170师的卫生官桂调元,他说,当年打得太艰苦了,真正的尸堆如山,血流成河。有一天晚上,他刚刚送走了一批伤兵,准备回师部,突然看到坦克车、摩托车滚滚而来,一眼望不到头,桂军们齐声欢呼:援兵第五军到了。
  第五军从遍体鳞伤的31军和46军手中接过了鲜血染红的防线。
  一场自抗战以来,最惨烈的钢铁之战开始了。桂军31军和46军是靠血肉之躯在打仗,而第五军是靠钢铁机器在打仗。至于第五师团,那更不用说了,它是日军装备最好的师团,不但有坦克火炮,还配有飞机。
  现代战争,武器是第一要务。
  这场硬碰硬的战役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战争的惨烈程度是抗战以来所仅有的。第五军牺牲了15000人,生生地从第五师团手中夺回了天堑昆仑关。第五师团,号称钢军,自建军以来,从未吃过败仗,在日俄战争中,让俄国军队吃尽苦头,俄国将领听闻第五师团而色变,然而,在广西昆仑关,第五师团被打残了,其中,旅团长中村争雄被击毙,全师团的军官伤亡率达到了85%。此战震动日本朝野。
  后来,第五师团残部被改编为第20旅团,开赴江西战场,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在上高会战中遇到了中国另一支凶悍的部队,这就是74军。74军51师将第20旅团打得满地找牙,满头青包,伤亡过半。此后,第20旅团只能在后方充当城管的角色,维持治安。74军51师师长名叫李天霞。对,他就是在孟良崮战役中,和张灵甫闹别扭的那个李天霞。
  第五军再次露面,就到了第一次缅甸战役。这次,因为种种原因,第五军在缅甸留下了21000具遗骨,一部分去了印度,一部分回到中国,此后转入长期休整,直到抗战结束。
  第一次缅甸战役,我会在后面详细写到。
T7.jpg (30.51 KB, 下载次数: 5)
13:28 上传
国军士兵正在仰攻昆仑关,当年日军占据着昆仑关天堑,第五军要夺取,只能这样进攻,所以牺牲很大。
& & 现在来看看,上面所写到的八支部队,能不能评为天下第一军?
  要成为天下第一军,必须战无不胜,所向披靡,进攻起来如同狂风暴雨霹雳雷鸣,防守起来如果磐石屹立岿然不移;要成为天下第一军,必须具有超人的胆魄,钢铁的意志,泰山崩于眼前而不退缩,毒蛇蜿蜒四周而不变色;要成为天下第一军,必须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创造不可能创造的奇迹,在绝境中转败为胜,在困境中连创辉煌……
  桂军的钢七军和48军,抗战初期凶猛强悍,但在中后期蜗居大别山一带,与日军展开游击战,鲜有大的战绩。
  第十军的衡阳保卫战震惊世界,第三次长沙会战中也表现优异,但战绩仅此两项。
  第八军的松山战役彪炳史册,成为人们谈论滇西会战时一定会提到的话题,但毕竟是惨胜。
  52军早年战功卓著,但在抗战后期,镇守怒江,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新六军是从新一军中派生出来。
  18军参加大战很多,但亮点仅有石牌保卫战。
  第五军虽然强悍凶猛,昆仑关战役中击败了日军最优秀的军队第五师团,此师团的一个旅团曾经在山西从北打到南,有了“半个师团夺山西”的说法,而当时山西有卫立煌和阎锡山的五六十万军队,其中还包括朱德的八路军。可是,第五军在昆仑关一战把第五师团打成了残疾,从此退出了中国的正面战场。
  然而,第五军还有第一次缅甸战役的惨败,21000名中国最优秀的男儿葬身在异国的土地上,至今尸骸还无人收殓,这支军队无论如何也不能称为“天下第一军”。
  那么,现在只剩下了74军和新一军了。
  这两支军队到底谁最强?谁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谁能成为“天下第一军”?
  74军的名气比新一军大,凡是上过初中的人都知道74军,这是因为74军自从有了新编历史课本以来,就进入了中学历史课堂,而新一军也许是最近十年才在课本中出现,至少在我当年上历史课的时候,还不知道有一个新一军。
  然而,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74军的名字没有出现在抗日战争中,而是出现在解放战争中,它的名字与一个叫做孟良崮的地方连在一起。因为74军,人们记住了地处山东临沂的这样一个稀奇古怪的名字。孟良是宋代的一员将领,崮是一种地貌特征,指顶部平坦的山峰。传说临沂有大小36崮,孟良崮只是其中之一。
  坐在课堂上的学生们,只知道74军在解放战争中被全歼,却不知道74军在抗日战争中取得的辉煌表现。
  网上,74军的粉丝很多。
  74军曾是皇家御林军。能成为御林军的,战斗力自然是一等一的。
& & 74军是火线成立的,当年淞沪会战打得震天动地,中日双方都把自己最精锐的部队向上海集结。日本如果占领了上海,南京近在咫尺,既能够攻占中国的首都,而且能够切断中国的经济命脉。当年和现在一样,东南沿海是中国经济的中心。白崇禧在回忆录中说,他曾经建议放弃上海,重兵向南京集结,但是没有被采纳。
  日军乘着军舰从本土来到了上海,以逸待劳;中国军队从遥远的西部向上海奔跑,劳师远征。我采访过的当年参加了淞沪会战的抗战老兵中,只有钢七军的战士从桂林一路走到了湖南衡阳,然后坐上了火车;而其余的川军、滇军、湘军都是穿着草鞋,穿山越岭,一路步行赶往上海。这一路,估计也有二万五千里吧。淞沪会战结束了,有些饿着肚子的中国士兵还没有走到上海。
  钢七军之所以能够坐上火车,是因为他们是第一批赶往上海的军队;后来,铁路就被日军轰炸,中国军队只能一路奔跑。
  还有很多老兵说,他们第一天当兵,第二天就开赴上海,此前从来没有摸过枪。他们在开往上海的途中,边走边学打枪,很多人走到上海,还没有打过一发子弹,就冲上去和日军厮杀血拼。因为那时候的子弹太金贵了。
  而日军,每一个士兵都是神枪手,他们的战术素养,是刚刚穿上军装的中国军人远远比不上的。
  全面抗战开始前,日本仅有七个师团;而到了凇沪会战时,日本已经有了17个师团。这17个师团就是日军战斗力最强的甲种师团,采用四四制,每个师团四个联队,每个联队四个大队,以此类推。所以,战争初期,日军一个师团的人数相当于中国两个军的人数,因为那时候中国很多军队采取二二制,一个军仅有两个师,一个师仅有两个团。甚至于很多中国杂牌军队一个军只有一个师,为了得到军的编号,组建一个预备师,而预备师的战斗力比拿着锄头的农民强不了多少。很多中国部队的一个军,还不到一万人,而日军一个甲种师团,多达38000人,几乎相当于中国四个军。至于武器装备,把更是无法相比的。
  日本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就紧急组建了十个师团。这十个师团都是预备役士兵,他们每个人在穿上那身土黄色军装时,就最少打过300发子弹。这是日军的军事制度规定的。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老人曾经告诉我说,日军枪法很好,房脊上落下一只麻雀,他们抬枪就打,麻雀滚落下来。
  而中国军人,很多人连饭都吃不饱,都鞋子都没有穿,连坦克大炮都没有见过,连子弹都没有几发,怎么和武装到牙齿的日军打?
  所以,后人对当年的中国军人求全责备,实在不可取。
& & 淞沪会战激战正酣,炮火连天。记得小时候看《血战台儿庄》,里面有这样一句台词:“中国军队一个师一个师投进去,怎么能不失败?”当时很觉得国民政府愚蠢,怎么能一个师一个师投进去呢?这是添油战术,乃为兵家大忌。后来才知道,这种打法实为无奈。当然,《血战台儿庄》是一部好电影。
  劣等装备的中国军队与优等装备的日军交战,兵力明显不够用,全国各地的军队都向上海调动,但是远水难解近渴,于是,在上海附近的浙江,迅速组建了一支名叫74军的部队。这支部队当时仅有两个师,装备也一般,和当时名动天下的德械师没法比。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支“火线入党”的名不见经传的军队,后来成为了中国的王牌军和虎贲师。
  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让中国当时最好的部队德械师元气大伤,也让74军付出了巨大牺牲。74军在南京保卫战时,兵力达到了三个师,而撤离南京时,三个师两万多人仅剩下4000人。
  然而,74军的造血功能极强,他们补充休整,编练新军,很快就练出了一支威武之师。
  74军全盛期有三个师,三个师长李天霞、余程万、张灵甫都不是等闲之辈。
  74军的成名作是德安战役。
  德安战役中,当时还是旅长的张灵甫带领部队,强攻张古山,在山上山下与日军杀得血流成河,尸堆如山,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此战张灵甫腿脚受伤,此后一直瘸着一条腿。此战成就了张灵甫,也成就了74军。
  德安大捷后,74军的战绩被编成话剧和歌曲,被人们广为传颂。
  74军的传奇还在上演。
  上高战役中,74军用一个师坚守上高,另外两个师与其余兄弟部队在外围激战,围攻上高的是日军两个师团和一个旅团,这个旅团就是被第五军打残了的日军第五师团,当时的名字叫第20旅团。中国军队敞开大门,占领两厢,放日军进入包围圈,没想到日军33师团以为胜利在望,就自作主张退出战场,结果,中国军队捉住剩下的34师团和20旅团一顿胖揍。34师团师团长大贺茂差点被捉,20旅团被打得仅剩数百人。当年,李天霞、余程万都是师长,张灵甫是代理师长。李天霞获得了编号为001的“海陆空军武功状”,余程万获得了编号为002的“海陆空军武功状”。该武功状,只颁发给抗日战场上战功特别突出的将军。
  74军的代表作是常德保卫战。
  常德保卫战是和衡阳保卫战齐名的极为艰苦的守城战。常德保卫战中,守卫常德的仅有74军57师8000弟兄,人称“8000虎贲”,师长余程万。日军在中国战场上最精锐的11军5个师团10万人,四面集结,猛攻常德16天,8000壮士背城借一,死战不退,城破时,突围而出的仅有一百多人,受伤未死的300余人,其余全部战死。
个人是74军及张灵甫将军的忠实粉丝,在这有点疑问?就是衡阳保卫战中57师应该还有近三千伤兵。并没有资料说明这些伤兵遭到日军屠杀。当援军攻入常德师存活的伤兵应该还有2500名左右。&
& & 抗战时期的74军,人们称它“救火队”,因为哪里情况危急,它就出现在哪里。从抗战初期的淞沪会战,到抗战末期的雪峰山会战,整整八年来,74军马不停蹄地奔走在华中战场,它就像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一样,不顾个人安危,救死扶伤,舍己为人。它亲历过的大小战役现在可能无法统计,但是也应该有近百场。我采访过的74军57师炮兵排长尹同道说:“打起仗来,几十天不洗脸,几十天没有好好睡一觉,几十天没有好好吃一顿。打完仗,战士们躺在泥水里就睡着了。”当年战争的艰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从74军走出过一大批强兵悍将,他们每个人都能够独当一面,每个人都在中国抗战史中留下重重的一笔。在我已经介绍过的九支抗战主力中,74军无疑是一枝独秀的。
  最后,就剩下了新一军。
  如果从新一军和74军中一定要选出哪支军队更强,那肯定是相当困难的。这两支军队都是抗日战场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王牌军,这两支军队都创造了最令人震撼的神话一般的战绩,这两支军队都让日军闻风丧胆,这两支军队都在兵力占据绝对弱势的情况下,杀得日军最强的甲种师团丢盔撂甲,这两支军队都智勇双全,它们的每一次战役都是教科书般的经典战例,这两支军队都让欧美的军事学家交口称赞。
  然而,我还是更喜欢新一军。
  因为新一军曾经绝处逢生,因为新一军曾经扬威异域,因为新一军大迂回大穿插的战术,因为新一军所经历过的悲壮和千折百回,因为新一军有着太多让人感动的故事,因为新一军的领袖孙立人太有个人魅力。
  新一军的故事,就是一部励志故事。
  从孙立人和新一军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坚韧、果敢、刚毅、奋发、团结、机智、责任、励精图治、勇往无前、敢于担当、绝地反击、众志成城、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而这些,正是当代中国人最缺少的。
现在开始进入正文:
  【1-1】
  在中国所有的将军中,孙立人是一个另类。
  上帝有时候很不公平,他给了极少部分人绝世的才华和容貌,也给了他们超常的智慧和品德,让他们成为了这个世界中最光彩夺目的那颗星辰,让他们成为了人生舞台上的主角,让他们走进了历史典籍中;而上帝又把平庸和普通送给了另外的人,让他们一生默默无闻,像尘土一样无人关注,像树叶一样悄然飘落,他们在人生的长河中没有留下任何印记。
  上帝有时候又是很公平的,他把最出众的才华和容貌送给了那些人生舞台上的主角后,又把坎坷的命运顺手送给了他们,让他们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和酸甜苦辣,让他们一次次接受炼狱之火的煅烧,让他们在命运的跌宕起伏中经受磨难和考验;而上帝把平庸和普通送给另外一些人后,又顺手送给了他们知足和安宁,让他们的人生波澜不惊,风平浪静,让他们在平平淡淡的人生中颐养天年,生如尘土,死归尘土。
  历史上那些绝世的美女,盖世的英雄,有谁不是时乖命蹇,坎坷一生?
  孙立人也是这样一个人。
  孙立人才貌双全,文武兼备,一个男人梦想拥有的一切,他全都拥有;一个男人应该具备的品德,他全都具备。
  孙立人出身书香门第,家境显赫,伯父是晚清进士,曾任台湾海关监察;父亲是晚清举人,曾任山东高级审判厅厅长。用今天的话来说,孙立人是一个“官二代”,他的父亲应该属于省部级高官。后来被人们传唱的《新一军军歌》,就出自他的父亲孙熙泽之手。
  孙立人身高186厘米,玉树临风,相貌堂堂,卓尔不群,风度翩翩,如果生活在今天,他就是所有少妇少女心中的偶像,绝对秒杀那些只会唱两首歌的油头粉面的娘娘腔。
  孙立人以安徽状元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同一年考上清华大学的还有闻一多、梁实秋、梁思成、吴文藻……这些人无一不是某一学术方面的泰山北斗。如果孙立人继续从文,他也一定会成为某一学术方面的领袖,可是他却没有走这条路。这就像目前正在NBA如日中天的林书豪,如果哈佛大学毕业的林书豪继续钻研学业,也会取得突出成就,但是他转而打篮球,就像当年孙立人转而学军事一样。
  孙立人在篮球方面也极具天赋,他是清华大学篮球队的队长,此后以学生的身份进入中国篮球队,在远东运动会上击败了日本队,为中国捧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曾经有人说,在缅北战场上,孙立人笑着对士兵们讲:打篮球,日本人不行;打仗,日本人更不行。
  孙立人更是军事方面的天才,他在清华大学学习的是土木工程,而考取了美国公费留学后,进入弗吉尼亚军校学习军事。此后,弗吉尼亚军校培养出了另一名举世震惊的军事奇才,他成为了中国抗日战场上最有才华的将军。弗吉尼亚培养出的另一名军事奇才是马歇尔,如果没有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就没有巴顿、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等等这些美国名将。
  一个人一生中,只要在某一个方面取得突出的成就,就相当不容易了,就代表着人生取得了成功。而孙立人却在三个方面都取得了几乎所有人望尘莫及的成就。他在清华大学学习土木建筑,如果继续学业,会成为中国另一个梁思成;他为中国取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如果继续打篮球,他会成为今天的林书豪或者姚明;他在缅甸横扫十万日军如落叶,每战必大捷,这样的战绩恐怕只有历史上的岳飞才能够媲美。
孙将军4.jpg (53.15 KB, 下载次数: 44)
13:44 上传
这是一张孙立人在台湾的照片,头发已经花白了,但是仍旧帅得一塌糊涂。
  在中国所有的部队中,新一军也是个另类。
  没有哪支军队像新一军这样历尽波折,大起大落;也没有哪支军队像新一军这样成绩辉煌,在国门之外扬我国威。还没有哪支军队像新一军这样,让当时的国人扬眉吐气。
  新一军的前身是新38师,新38师的前身是税警总团,税警总团是一支算不上正规军的编外部队,它甚至连杂牌军都算不上,它连军队的番号都没有。
  从税警总团变为新38军,是因为孙立人。当时税警总团已经被胡宗南吞并,而还能称为税警总团的,只剩下了孙立人一个人。是孙立人竖起大旗,重召旧部,保存了税警总团仅有的一点血脉。而这一点血脉,就是新38师的根基。
  从新38军变为新一军,还是因为孙立人。当时在中国远征军大部还在缅北野人山中艰苦跋涉,每一公里的地面上,都躺到了几十具忠骨的时候,孙立人带着新38师突出重围,早早来到了印度,新38军雄壮的军威和突出的成绩,让来到印度的欧美观察家刮目相看,新38军和后期来到的廖耀湘的新22师合二为一,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新一军,孙立人无可争议地担任军长。
  然后,新一军开始了在缅甸的辉煌之旅,他们以霹雳雷鸣之势,闪电突击,摧枯拉朽,披荆斩棘,迂回包抄,把骄横无比的日军打得遍体鳞伤,让日军少将死在轰隆隆开来的坦克履带之下,让2000名被困日军呼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最后活活饿死,让号称“丛林战之王”的日本18师团先后补充达到十几次之多,最后连官方打印也丢失了……
  又然后,新一军打通了缅甸境内的滇缅公路,第八军等部队打通了云南境内的滇缅公路,这条中国抗战的输血管终于开通了,从缅甸仰光港口的美援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西南大后方,然后又运往了抗战最前线,涂写着洋文的炮弹如同狂风暴雨一般落在日军阵地上,抗战的进程大大加快。
  再然后,新一军意气风发,浩浩荡荡开进国门,沿途百姓箪食壶浆,夹道欢迎,新一军押着600名日军战俘和三头大象,来到广州接受日军投降。广州市万人空巷,人们争相一睹“天下第一军”的风采。新一军命令600名日军战俘在广州修建“新一军阵亡将士纪念碑”和“新一军阵亡将士公墓”,这些狂妄自大的日军,在亚热带炙热的阳光下,挥汗如雨,洗刷罪孽,至今,这块纪念碑还屹立在白云山麓。
  这就是新一军,天下第一军,它走过的每一步,它做过的每一件事,都让人无比振奋。
  孙立人的命运和新一军连在一起,他的命运就是新一军的命运,他的波折就是新一军的波折。
  孙立人就是新一军,新一军就是孙立人。
  孙立人出生在1900年,那时候满清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像一家行驶在斜阳落辉中的残破马车,随时都可能散架。1906年,孙立人进入了私塾学校,如果大清的龙脉还能继续绵延,他就会像他的父辈们一样,沿着秀才、举人、进士的道路一直走上去,按照孙立人的天赋异禀,他最后一定会头戴花翎,脚蹬高靴,官拜御史大夫或者钦差大臣,甚至还会走得更高。
  然而,在孙立人十岁的那一年,腐朽昏庸的大清王朝在一片骂声和欢呼声中,轰然坠落。学生们此后不再学子乎者也,而改习西学。
  这一年,孙立人随同父亲来到山东青岛,进入了一家德语学校就读。用今天的话来说,这所学校就是一座双语教学的贵族学校。
  在那些年,山东一直是德国的势力范围,德国人在这里生活、工作、建设。前些年,每逢大雨天,全国各大城市里就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人们无法出行,城市的排水系统堵塞严重,尽管一再整改,却一再出现问题。但是,青岛的排水系统是一百年前德国人修建的,它历经上百年,却从来没有出现问题,无论下多大的雨,青岛都不会被淹。德国人的踏实务实可见一斑。
  现在,能够找到的最早关于孙立人的记载,是他在青岛上学的一个故事。有一次,孙立人一个人沿着海边漫步,看到几个德国孩子殴打一名中国孩子,孙立人冲上去厉声斥责,结果被一名德国孩子打了一个耳光。当时,幼小的孙立人没有哭,他咬紧牙关,发誓一定要努力学习,习练武功,为中国人争口气。
  在当时那种情势下,幼小的孙立人肯定是打不过那几个德国孩子的,尽管孙立人明白这一点,但是他还是冲上去保护那名受欺负的中国孩子,从这件事情上就能够看出孙立人从小就具有勇敢和正义的品质。而他在遭到德国孩子打了一记耳光后,并没有像个莽夫一样冲上去拼命,如果那样,他肯定会被打得更惨,甚至会被打死,从这件事情又能看出孙立人懂得隐忍以行,审时度势。而他被打后不流眼泪,反映了他倔强和不服输的性格。
  中国古代人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一个孩子表现出的特征,就能够看到他以后的发展和走势。确实是这样。
  1914年,清华学堂在全国招生。当时的清华学堂,就是今天的清华大学。
  时年仅有14岁的孙立人报名应考,结果,以安徽第一名的成绩考中。当年,清华大学只在安徽招收五名,而报名应考者达到上千人。
  这一年,闻一多、梁思成、吴文藻、梁实秋、吴国桢等等一大批以后成为学界名流的少年,也都考上了清华大学。闻一多从湖北考上了,吴文藻从江苏考上了,吴国桢从天津考上了,梁思成和梁实秋都从北京考上,那时候还没有地区倾斜政策,全国各地的考生一视同仁,不像现在,北京学生和官二代考清华北大,会比外省学生低好多分。那时候每一个能够进入清华大学的,都是真正的佼佼者。
  闻一多以后成为著名学者和作家;梁思成是梁启超的公子,以后成为著名的建筑学家,他的妻子是民国最有名的美女才女林徽因;吴文藻是著名的人类学家,他的妻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作家冰心;梁实秋也是著名的作家,他的散文到现在还深受读者喜爱;吴国桢以后在国民政府任要职,曾担任蒋介石的秘书和上海市长。
  遥想清华学堂,春风得意,群英荟萃,一时多少豪杰。
  孙立人考上清华大学后,父亲送给他的礼物是一方砚台,砚台上刻着孔子的一句话:“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砚台现在成了古董,而那时候的人们写字还是用毛笔,要用毛笔写字,先要在砚台里研墨,然后用毛笔蘸着墨水在纸上写字。
  父亲在砚台上刻下的这句话,以后成为孙立人终生的座右铭。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学生们上街游行请愿,热血青年闻一多抄写了一份岳飞的《满江红》,贴在了清华大学的学生食堂门口,表达驱除列强、收复失地的决心和信心。清华大学的爱国火焰被点燃了。
  五天后,在清华大学体育馆门口,学生们举行“国耻纪念会”,孙立人当场宣誓陈词:“口血未干,丹诚难泯,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中华民国八年五月九日,清华学校学生,从今以后,愿牺牲生命以保护中华民国人民、土地、主张。此誓。”
  当年的清华学子,以天下为己任,胸中都燃烧中一腔热血。
  1923年,孙立人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美国的公费留学。当年,孙立人的父亲想让儿子继续在土木工程方面深造,以后成为中国一流的建筑学家,孙立人想学军事,但是又不愿意违背父亲的意志,就去美国普渡大学学习建筑,获得了学士学位后,突然弃文从武,考取了美国弗吉尼亚军校学习军事。
  他的人生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
  也就在孙立人去往美国继续深造的这时候,闻一多也赴美国留学,他学的是绘画,留学的学校是芝加哥美术学院;梁思成也去了美国,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吴文藻也去了美国,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社会学,此后获得了该校“最近十年内最优秀的外国留学生”奖状;吴国桢也去了美国,他先在格林内尔学院学习经济学,获取学位后,又到普林斯顿大学学习政治学……
  这些天之骄子,他们在美国都是跨行业求学,只有梁实秋去美国还是学习文学,只有孙立人的行业跨度最大,从学术转入完全不同的军事。
  孙立人要进入的弗吉尼亚军校,是一所特别的学校。
  弗吉尼亚军校和西点军校齐名,但是它教学方法的严酷和残忍,在全世界所有军校中,应该排列第一。
  在这所学校里,新生永远是小弟,永远都会受到老学生的考验。新生走在路上,如果步伐散乱,老学生就会饱以老拳;新生坐在寝室,如果大声说话,老学生就会飞起一脚;新生和老学生说话,如果眼珠乱转,老学生就会抡起巴掌;新生吃饭的时候抬起头来,老学生就会拳打脚踢……
  孙立人是弗吉尼亚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他后来回忆说,在军校学习的头两年里,他从来不知道食堂的天花板是什么颜色,因为吃饭的时候不敢抬头,一抬头就会遭到老学生痛殴。
  在这座严酷的军校里学习时,孙立人有一次被打昏在地。那次,新生围着操场跑步,孙立人脚步慢下来,几个老学生冲上去就对着孙立人拳脚飞舞,将他打昏了。醒过来后,孙立人独自爬起来,又围着操场奔跑。没有跑够足够的距离,谁也不能离开操场。
  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当年也在弗吉尼亚军校遭到痛打。他在入校的第一天,就因为不了解而违反了校规,遭到一顿胖揍,后来几十年里,马歇尔都不知道是谁当年打了自己。
  弗吉尼亚的学生中,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脱毒打的。马歇尔和孙立人这样优秀的学生都被打成这样,更何况那些普通的学生。
本帖最后由 深圳老马 于
14:59 编辑
  老学生给新生颜色,这只是弗吉尼亚军校的众多特点之一。
  这个军校还有很多特色显著的,迥乎寻常的地方。学校里的伙食异常恶劣,每天发给学员的面包又少又硬,就像砖块一样;如果把面包屑掉在地上,就必须爬在地上用舌头舔干净,还要忍受老学生一顿毒打;在饭堂里,老学生一放下刀叉,新生必须起立立正,排队离开,吃不饱就自己饿肚子;学校常常半夜三更突然就会吹响集合号,让这些刚刚挨上枕头的学生不得不顶着满头星光开始野营拉练;学校没有暖气,没有自来水,没有洗澡间,没有抽水马桶,所以能够带来舒适享受的设备都没有。弗吉尼亚的军校生活,比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情节还要严酷。
  进入军校,不是来享受的,不是来镀金的,而是来锤炼自己的意志的,是把自己锻打成一名合格的职业军人的。
  前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说过:“在盐水里煮三天,在卤水里泡三天,在泥水里滚三天,你就会成为一个纯粹的人。”中国也有古语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弗吉尼亚军校的严酷生活,把前篮球冠军孙立人锤炼成了一个真正的军人。这种生活影响了他的一生。他毕生都保持着职业军人的无私无畏、光明磊落、勇往直前。
  孙立人不仅仅是一名职业军人,更是一位极富爱心的善良人。他爱护部下,救济贫弱。在抗日战争期间,孙立人驰骋大江南北,扬威国境内外,收留失去了家园和父母的战争孤儿,到抗战结束,孙立人已经收留了1400名孤儿。这些孤儿跟着新一军的家眷生活在一起,新一军省吃俭用,抚养这些孩子。后来,孙立人到了台湾,又把这些孩子带到了台湾,然而遭到了一些阴险政客的猜忌,而蒋介石不分青红皂白,就命令解散这些孩子,孩子们的生活陷入了困顿。几十年后,这些发愤图强的孩子长大成人,他们有的成为将军,有的成为工程师和科学家,有的成为高官。他们每年都会聚会一次,说起当年被新一军收留的情况,都会泪流满面。
  在现代军事史上,可以说孙立人是一个完人,他接受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又接受了西方现代军事思想的熏染,他像雷锋同志一样,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孙立人终生不贪财,不纳妾,即使他连孩子也没有,也仍然和妻子白头到老。孙立人去世后,人们整理他的遗物,发现仅有两件衬衣,而衬衣全都打着补丁。
  这样一个古今完人,却一直淹没在并不遥远的历史尘灰中。
  后世的我们愧对他。
---------------
关于孙将军的子女,有网友存疑,有贴图
孙将军子女.jpg (30.6 KB, 下载次数: 22)
14:58 上传
【老马注】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场女武神 换武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