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底层顶底面的标志有车上要贴哪些标志

求教学楼平面图 底层 标准 里面 顶层_百度知道
求教学楼平面图 底层 标准 里面 顶层
我来帮他解答
其他类似问题
平面图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版本二
名词解释:
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构造尺度:对地质构造的观察研究可以按规模大小划分为许多级别,称为构造尺度,一般把构造尺度划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以及超微型等级别
原生构造:沉积岩在沉积和成岩作用过程中没有产生构造变动的构造特点
岩层: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
沉积岩层: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层
岩层产状:指在产出地点的岩层面在三维空间的方位其主要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断层:是岩层或岩体顺破裂面发生明显唯一的构造
断层线:是指断层面与断层线的交线
整合接触:上下底层与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或所含化石都是一致的或递变的,其产状基本一致,他们是连续沉积形成的,
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间的层序有了间断,先后沉积的地层间缺失了一部分地层。
平行不整合:一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但在两套地层间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层的不整合接触。
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既缺失部分地层,且产状不同的接解关系。
应力:在应力均匀分布的情况下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变形: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其内部各点间相互位置发生改变称力变形。主要有拉申,挤压,弯曲,扭转
均匀变形:岩石的各个部分的变形性质方向和大小都相同的变形。
非均匀变形:岩石的各点变形方大小和性质都变化的变形
构造应力场: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瞬时的应力状态
剪裂角:最大主应力轴方向与剪工 破裂面之间的夹角
共轭剪切破裂角:当岩石发生剪切破裂时,包含最大主应力轴象限的共轭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
褶皱:地壳中岩石岩体在受内动力地质作用后发生弯曲变形而成的一种构造
同沉积褶皱:一些在岩层沉积同时而逐渐形成的褶皱
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顺层挤压的作用而发生的褶皱横弯褶皱作用:岩层爱到与层面垂直的外力作用而发生的褶皱.
节理:有明显破裂面而无位移的断层。
断层:有明显破裂面,岩体发生明显位移的断层。
节理组:指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产状基本一致和力学性质相同的一群节理。
节理系: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形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节理组。
节理分期:就是将一定地区不同时期形成的节理加以区分,将同期节理组合在一起。
节理的配套:是将一定构造期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各组节理组合成一定系列。
正断层:断层以的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下滑,下盘则相对上滑而成的断层。
逆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上滑,而下盘则相对下滑而成的断层。
水平岩层:岩层层面保持水平状态即同一层面上各点海拔高度基本相同的岩层
倾斜岩层:由于地壳运动,使原始水平产状的岩层发生构造变动而形成的倾斜岩层。
走向:岩层面与水平相交线的线。
倾向: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
倾角:岩层的倾斜线及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岩层厚度:岩层两平行界面间的垂直距离。
弹性变形: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力解除后又完全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
塑性变形:随外力增加,变形增强,当应力超过岩石的弹性极限后,即使再将应力解除,变形的岩石孔雀能完全恢复其原来的变形。
标志层:指层位稳定,分布广泛,在岩石成分和结构或所含化石方面具有明显的特征,且厚度不太大的而稳定的岩层。
层理:是沉积岩中最常见的一种原生构造,是通过岩石成分,结构,和颜色在剖面上的突变或渐变所显现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按其形态分为平行,波状,斜层理。
倾伏角:指在直立面上量得该构造与它的水平投影线间的夹角。
侧伏角:在线状构造所在的构造面上量得的该构造与构造面的走向线之间的锐夹角。
底辟构造:地下高韧性岩体如岩盐,石膏,粘土或煤层等,在构造力作用下,或者由于岩石物质间密度的差异所引起的浮力作用下,向上运动并挤入上覆岩层之中而形成的一种构造。
盐丘:由于盐岩和石膏向上流动并挤入围岩,使上覆岩层发生拱曲隆起而形成的一种构造。
窟窿:岩层自褶皱的脊向四周作放射状倾斜的背斜。
构造盆地:岩层从四周中向中心的槽部倾斜的向斜。
复背斜和复向斜:由许多级褶皱所组成的巨大背斜和巨大向斜,各次级褶皱与总体88褶皱有一定几何关系,典型复背斜和复向斜的次级褶皱轴面常向该复背斜和复向斜的核部收敛。
压扁作用:岩层在顺层挤压作用下,总要引起平行于主压应力方向的缩短和垂直于主压应力方向的伸长。
隔档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的向斜或背斜组成,背斜为窄而紧闭,形态完整清楚,呈线状延伸;而两背斜间的向斜邮电业开阔平缓。(反之则为隔槽式褶皱)
弯滑作用:一系列岩层通过层间滑动而弯曲成褶皱作用。
弯流作用:纵弯褶皱作用使岩层弯曲变形时,不仅发生层间滑动,而且某些岩层内部还出现物质流动现象。
主节理:规模明显大于该地区节理平均规模的节理。
断层面:一个将岩块或或岩层断开成两部分,断开岩块或岩层,顺着它滑动的破裂面。
滑距:指断层两盘实际位移距离,是根据错动前一点,错动后分成两对应点间实际距离。
走向滑距:总滑距在断层面上走向线上分量。
水平滑距:总滑距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
断距:被错断岩层在两盘上的对应层之间的相对距离。
地层断距:断层两盘上对应层间垂直距离。
铅直断距:断层以两盘上对应层之间的铅直距离。
水平地层断距:断层两盘上对应层之间的水平距离。
地质构造的动力来源有哪些:1、收缩性&&弯曲,断层破裂面2、膨胀论&&拉张运动3、泳动说&&挤压拉伸作用4、重力均衡5、大陆漂移说6、海底扩张7、大陆车伐学说8、板块学说9地幔柱&
学习构造地质学的意义:理论意义在于阐明地壳构造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育顺序,探讨地壳构造的演化和地壳运动规律及其动力来源。实践意义在于应用研究地质构造的客观规律指导生产实践,解决矿产颁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及环境地质等方面有关的问题。
层理的识别方法有哪些:1岩石成分的变化,在成分较单一的巨厚岩层中,要寻找成分特殊夹层,来作为识别&& 巨厚层理的标志。2岩石结构的变化,依沉积原理,不同粒度或不同形状的颗粒总是分层堆积从而显示出层理。3岩石颜色的变化,在万分单一,颗粒较细,层理隐蔽的岩石中,如有颜色不同的带条则其可指示层理,但要区别由次生变化造成的颜色差异。4岩层的原生层面构造,包括波痕,泥裂,雨痕,生物遗迹及其印模等。
褶皱在基本要素:1.核部。褶皱中心部分的地层,当剥蚀后,把出露在地面的褶皱中心部分地层称为核。2.翼部。核部两侧的地层,两翼间最小夹角烟翼间角。3.转折端。从一翼向另一翼过渡期的部分,在横剖面上常呈弧形。4.褶轴。平等于其自身移动,能描绘出褶皱面弯曲形态的直线。5.枢纽。褶皱各横剖面上,同一褶皱面的各最大弯曲点连线,可为直线,曲线,水平线。6.轴面。各相邻褶皱面上枢纽连成的面。7.轴迹。轴面与地面或任一平面的交线。8.脊,脊线,脊面与槽,槽线,槽面,脊迹及槽迹
褶皱在平面上的出露形态:1.线状褶皱:长与宽之比大于10:1为狭长形褶皱。2.短轴褶皱:长与宽之比在10:1~3:1之间。3.窟窿褶皱:长与宽之比小于3:1的背斜构造,褶皱面自脊点向四周作放射状倾斜。4.构造盆地:长与宽之比小于3:1的向斜构造,褶皱面自四周向中心倾斜。
褶皱面的里卡德分类
:1.直立水平褶皱:轴面近直立(80&-90&),枢纽近于水平(0-10度)2.直立倾伏褶皱:轴面近于直立(80-90度),枢纽为倾伏角为(10-80度)3.倾竖褶皱:轴面和枢纽均近直立(80-90度)4.斜歪水平褶皱:轴面倾斜(10-80度),枢纽近于水平(0-10度)5.平卧褶皱:轴面和枢纽均近于水平(0-10度)6.斜歪倾伏褶皱:轴面倾斜(10-80度),枢纽倾伏(10-80度),但角值不同。7.斜卧褶皱:轴面的角与枢纽倾伏角为(10-80度),倾向角度基本一致。
褶皱的兰姆赛分类:Ⅰ类:褶皱等倾斜线向内弧呈收敛,内弧曲率总是比外弧大。ⅠA型:等倾斜线向内弧呈强烈收敛,各线长短差别极大,内弧曲率远比外弧大,为典型的顶薄褶皱。ⅠB型:等倾斜线也向内收敛,并与褶皱面垂直,各线长短大致相等,褶皱层厚度不变,内弧曲率仍大于外弧,为典型的平行褶皱。ⅠC型:等倾斜线也向内弧轻微收敛,并与褶皱面垂直,各线长短大致相等,褶皱层真厚度有变大的趋势,内弧曲率略大于外弧,是平等褶皱向Ⅱ类相似褶皱过渡的形式。Ⅱ类:等到倾斜线互相平等且等长,褶皱层的内弧和外弧的曲率相等,即相邻褶皱面倾斜度基本一致,为典型的相似褶皱。Ⅲ类:等倾斜线向外弧收敛,向内弧撒开呈倒扇状,即外弧曲率大于内弧,为典型的顶厚褶皱。
褶皱的组合形式:1.穹窿和构造盆地:窟窿是岩层自褶皱的脊向四周作放射状倾斜的背斜;构造盆地是岩层从四周向中心的槽部倾斜的向斜。2.雁行褶皱:一系列呈平行斜列的短轴背斜或向斜,可由不同规模和级次背向斜组成。3.隔挡式和隔槽式褶皱:均由一系列平等的背向斜相间组成,其中隔挡式褶皱背斜是窄而紧闭的,背斜之间的向斜则开阔平缓。隔槽式褶皱的背向斜形态则与隔槽式相反。4.复背斜和复向斜:由多级褶皱所组成的巨大背斜和向斜。
褶皱的形成机制分为哪几种:1.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顺层挤压而发生褶皱,由于地壳水平运动,有弯流作用和弯滑作用。2.横弯褶皱作用:岩层受与层面垂直久力作用发生的褶皱。也可引起弯流和弯滑作用。3.剪切褶皱作用:使岩层沿一系列与层面不平行的密集劈理面发生差异滑动而形成褶皱,多为变质岩。4.柔流褶皱作用:高韧性岩石或岩石处于高温高压环境下变成高韧性体,受外力作用后,发生类似粘稠流体那样的流动变形,而形成的复杂多变的褶皱。
弯滑作用的主要特点:1.每一岩层有各自的中和面,整个褶皱无统一的中和面,相邻褶皱面保持平行,厚度一致。2.纵弯褶皱引起的层间滑动是有规律的,背斜各相邻上层相对向转折端滑,下层向相反方向。3.两强硬岩层间夹韧性岩层时会在力偶作用下,使韧性岩层发生层间小褶皱。
弯流作用的特点:1.层内物质由受压翼部流向转折端,形成顶厚或相似褶皱。2.软硬互层时,受顺层挤压时,硬层不动,软层充填虚脱空间,形成顶厚褶皱。3.当硬层夹有一大层层理发育相对易流动韧性岩层时,物质流动不发生层间差异流动,在翼部及转折端形成从属褶皱。4.在侧压力下,软岩层发生强烈层内流动,产生线理辟理或片理等构造,若夹脆性薄层,还可形成透镜体。
节理的几何分类:一..产状与岩层产状分为:走向节理(节理走向与所在岩层走向平行),倾向节理(直交),斜向节理(斜交),顺层节理(节理面与所在岩层走向大致平行)。二.与褶皱轴划分:纵节理,横节理,斜节理(节理走向与褶皱轴向平行、直交、斜交。)三.按力学性质分:
剪节理: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其特点为:1.产状稳定,沿走向,倾向延伸远。2.节理面平直光滑,有时具擦痕,剪节理一般为闭合;若被充填,则脉宽,均匀,脉壁平直。3.发育于砾砂岩中剪节理,一般都穿切砾石,砂石等粒状物体。4.典型的剪节理常常组成共轭X型剪节理.5.主剪裂面由羽状微裂面组成。6.剪节理尾端有折尾,菱形结环和分叉。
张节理:由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特点为:1.张节理的产状不稳定,延伸不远,单条节理多短而曲折,一组节理有时呈侧列产出。2.张节理面粗糙不变,无擦痕。3.在砾岩或砂岩中的张节理常常绕过砾石和粗砂粒,如切穿砾石,其破裂面也凹凸不平。4.张节理多开口,常被矿脉充填,脉宽变化较大,脉壁不平直。5.张节理有时呈不规则的树枝状,各种网络状,有时也构成一定几何形态。6.张节理尾端变化成连接形式有树枝状,多级分叉,杏仁状结环以及各种不规则形状等。
节理的分期:是将一定地区不同时期形成的节理加以区分,将同期节理组合在一起。主要依据有两方面:(一)节理组的交切关系:a 错开:后期形成的节理组常切断前期的节理。b 限制:一组节理延伸到另一组节理前突然中止。C 互切:如果两组节理互相交切,或切错,说明两组节理是同时形成的,有时成共轭关系。D 追踪:利用后期或早期顺层节理,追踪或改造早期节理。(二)借助其他地质体判别其形成顺序a 岩墙,岩脉和其侵入体可间接判断。b 分析对比不整合上下岩系中节理发育情况。
节理的配套:将一定构造期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各种节理组合成一定系列。其依据有:(一)依共轭节理的组合关系进行配套:a 由于同一期应力场中形成的共轭剪节理具有特定的剪切滑动关系,因此可以利用剪节理面上的擦痕,节理的羽列和派生张节理来确定其共轭关系。B得用剪节理的尾端变化,即折尾和菱形结环进行配套。C利用两组节理的相互切错确定其共轭关系。D利用追踪剪节理形成的锯齿状张节理,可以对节理进行配套。(二)依节理发育地区总体地质特征进行节理配套。
断层的分类:
1.依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分为:走向断层(平行),倾向断层(直交),斜向断层(斜交),顺层断层(两面平行)。2.依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关系:纵断层(一致平行),横断层(直交),斜断层(斜交)。3.依两盘相对运动:正断层(上盘下滑,下盘下滑),逆断层(上盘下移),平移断层(顺断层走向滑动)
正断层一般特征,组合形式及地质背景(一)一般特征为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下滑;产状较陡;大多大于45度,以60度到70度常见,大型正断层的陡直断层面向地下深处变缓,角砾岩多带棱角。(二)组合形式:1、地堑。主要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的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有一个共同的下降盘。特点:构成大中型地堑边界的正断层常常不是一条单一的断层,而是由数条产状相近的正断层构成一个同向倾斜的阶梯式断层系列,两侧正断层可以是均等发育的,也可以是一侧断层较另一侧发育。2、地垒:主要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倾斜方向相反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上长盘。特点:组成地垒两侧的正断层可以单条产出,也可由数条产状相近的正断层组成,形成两个依次向两侧断落的阶梯状断层带。3、阶梯状断层:由若干产状基本一致正断层组成,上盘向同一方面依次断落。4、环状断层与放射状断层:若干弧形或半环形断层统一中心成同心圆状排列,或自中心成辐射状。5、雁列式断层:若干近平行正断层呈斜向错列展布。6、块断型断层:两组方向不同的大中型正断层相互切割。地质背景:正断层广泛发育于各种不同地质环境中,可出现在构造变动轻微和强烈的地带。
逆断层一般特征,组合形式及其地质背景一般特征为:逆断层是位移量很大的低角度逆断层,其倾角为30度左右,倾角十分低缓的推移距离在数公里以上的大逆冲断层称为推覆构造,逆断层常显出强烈挤压。还出现劈理化,节理化,剪切带或复杂揉皱,这些常呈带状或交织状穿插,两侧岩层有强烈变形特征。几何特征和扩展方式为:通常概括为台阶式,由长而平缓的断坪和陡面短的断坡交替构成,逆断层一般成叠瓦式:有前展式和后展式两种。组合形式有:叠瓦式逆冲断层,对冲式逆冲断层,背冲式逆冲断层,楔冲式逆冲断层。地质背景:逆冲断层及组合分别产出于不同地质环境中,一般为区域挤压的结果,常与强烈抗议褶皱伴生,区域性伸展和重力作用也可形成推覆构造。
正断层与逆断层形成机制:1.形成正断层的应力状态为:X1直立,X2和X3水平,X2与断层走向一致,上盘顺倾斜向下滑,引起正断层有得条件为:X1在铅直方向上逐渐增大,或X3在水平方向上减小,& 即水平拉伸,和铅直隆起最适发育正断层。2.形成逆冲断层应力状态为:X1与X2水平,X3直立,X2平行断层走向。引起逆冲断层条件为:X1在水平方向增大,或X3减小,所以水平挤压有利于逆冲断层发育。(当X1与X3水平,X2直立,X2垂直断层走向,也垂直滑动方向,则为平移断层。)
水平岩层具有哪些特征:1.在地层层序没有发生倒转情况下,地质时代较新的岩层叠置在较老岩层之上。2.水平岩层的出露和分布状态,完全受地形控制,出露界线在地质图上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而不相交。3.水平岩层的厚度就是该岩层顶面标高和底面标高之差。4.水平岩层露头宽度,是随岩层的厚度和地面坡度变化而变化的。
&&& &V&字型法则:1.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岩层界线的弯曲度小于地形等高线弯曲度,&V&字型尖端在沟谷中指上游,在山脊时指下坡。2.当岩层侧高与地面坡向相同时,且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V&字形尖端,在沟谷中指下游,在山脊上指上坡。3.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时,情形为第一种,但是岩层界线弯曲度大于地形等高线弯曲度。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和岩石变形的因素:1.围压:岩石所处深度越大,围压越大,使岩石的韧性和强度极限增强,同时增强了岩石的内聚力。2.温度:岩石在常温常压下是脆性的,随着温度升高岩石强度降低,弹性减弱,韧性增强,利于发生变形,即高温减弱了质点联结力,使他们易位移。3.溶液:溶液使分子活动加强,使岩石内摩擦力和分子间凝聚力减小,降低了岩石和矿物的强度,从而使岩石易发生变形。4.孔隙压力:岩层孔隙压力增大会使岩石屈服强度降低,因而易于变形。5.时间:快速施力使岩石呈现脆性变形特征,缓慢施力使岩层发生塑性变形,甚至产生永久变形;重复受力使岩石发生破裂;蠕变和松驰反映出长时间的缓慢变形会降低材料的弹性极限。
节理的分期与配套要注意的问题:1.节理分期配套应该而且必须同时进行。2.节理分期配套不仅要依据节理相互关系及本身特征,而且应该结合地质背景,结合节理所在构造和有关地质体。3.节理分期配套应在野外进行,在野外观测基本上及时进行统计分析。有时还需把统计分析结果在野外进行检验。
同沉积断层的主要特点:1.其一般为走向正断层,在剖面上常呈上陡下缓的凹面,向上的勺状。2.上盘地层明显增厚,这是其最基本特征,生长指数(h上般/h下盘)反映了其活动强度。3.断距随深度增大,地层时代愈老,断距愈大,因为断距是累积的,任一标志层,断距都反映了这层以前断层活动引起的断距之和。4.常在上盘发育逆牵引构造,逆牵引构造一般构成背斜,与断层走向一致延伸,背斜顶点向深部逐渐偏移,偏移的轨迹与断层面大致平行。
平移断层的讨论1.一般特征:平移断层两盘基本上沿断层走向相对滑动;断层面一般陡峻以至直立,大型平移断层常常表现为强烈破碎带,密集剪裂带,角砾岩化带和超碎裂岩化带等.2.地质背景:平移断层发育的地质背景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与褶皱等构造相伴生的平移断层,一类是区域性平移断层.3.与平移断层有关的一些现象:一种是与断层伴生的差异性升降和断快升降;一种是与断层位生的褶皱.
顺层断层的讨论:顺层断层是顺着层面,不整合面等先存面滑动的断层.顺层断层具有以下特点或标志:a.顺层展布的断层b.复杂揉皱和肿缩式构造c.碎悄岩墙d.地层的重复与缺失e.隔档式和隔槽式等褶皱反映的基底剪切滑动面.
断层效应:泛指断层引起的所有各种现象,这里讨论的断层效应,主要是指斜向断层和横向断层引起标志层的视错动.由于岩层与断层的复杂交切关系,以及两盘滑动引起的标志层在平面和剖面上的视错动,常常难于从标志层的相对视错位上正确确定两盘的相对滑动或断层的性质.
&确定不整合的直接和间接标志:1地层古生物方面标志,上下两套地层中所含化石表明地质时期相差较远,或其反映出在生物演化中存在不连续现象,或二者生物群迥然不同。2.沉积方面的标志,两套地层间有古侵蚀面,古土壤层或与之有关的残积矿床等。3.构造方面的标志,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变形强弱不同,褶皱形式及断裂情况也各异,为角度不整合。4.岩浆活动与变质作用方面的标志,上下两套地层是在不同时期地壳中形成,往往各自伴生不同时期和不同特点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并各有不同类型矿床。
判断断层的标志:1.地貌标志:a.断层崖b.断层三角面c.错断的山脊d.水系特点e.山岭和平原的突变f.串珠状湖泊洼地g.泉水的带状分布2.构造标志:任何线状或面状地质体.如地层,矿层,岩脉,带状,片理或相带均顺其走向延伸,若这些地质体沿走向突然中断或被除数错移,则是断层存在的直接标志,断层构造强化作用的一种表现。3.地层标志&地层的重复和缺失,缺失是指地层序列中的一层或数层在地面断失的现象,重复是原来顺序排列的地层部分或全部重复出现。4.岩浆活动和矿化作用,大断层尤其是切割很深的大断裂常常是岩浆和热液运移的通道和集聚的场所,如果岩体,矿化带或硅化带等热液蚀变带沿一条线继续分布,常常指示有大断层或断裂带的存在,一些放射状或环状岩墙也指示放射状断裂或环状断裂的存在。5.岩相和厚度的急变 如果一地区的沉积岩相和厚度沿一条线发生急剧变化,可能是断层活动的结果,断层引起岩相和厚度的急变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控制沉积盆地和沉积作用的同沉积为层的活动,它会引起沉积环境沿断层在其两盘发生明显变化,岩相厚度因而发生显著差异;另一种情况是,断层的远距离推移,使相隔甚远的岩相带直接接触。
如何根据岩层的原生构造判断岩层顶底面?(一)斜层理:每组细层理与层系顶部主层面成结交关系,而与层系底部呈收敛变缓而相切的关系,弧型层理凹向顶面,这个特点就可以确定岩层的顶底面了。(二)粒级层理:在一单层内,从顶到底粒度逐渐由粗逐渐变细,递变层厚度可由几厘米到几米,在相临两粒级层之间,下层顶面常受过冲刷,因而两层在粒度&&&&&&&&&&&&&&& 或成分上不是递变而是突变,根据这种下粗上细粒度递变的特征可以确定岩层顶底面粒级层理除了发育干砂岩等碎屑岩外,在从凝灰质为主的火山碎屑岩中也可见到,也可以作为鉴别特征,具有这个特征的岩层变成浅变质岩石时,也保留这个特征,不过当变质程度较深时,会出现与原粒级层理相反现象,此外在某些粗碎屑岩中,椰油反粒级层理现象,要注意区别(三)波痕:波痕无论是原型还是印摸,都是波峰尖端指向岩层顶面,波谷的圆弧凹向底面(四)泥裂:泥裂变层面构成网状,放射壮或不规则的分叉状的裂缝,在剖面上一般呈&V&字型,这些裂缝为上覆沉积物填充时,其填充层的底面成为脊形印模,不论是楔型裂缝或脊型印模尖端均指向岩层的底面,即指向老岩层(五)雨痕,冰雹痕及其印模:雨痕,冰雹痕形成的凹坑总是分布在岩层的顶层,而瘤状印模则出现在岩层的底面(六)冲刷痕迹:冲刷形成的沟,槽和浅坑,及其上覆沉积岩层底面上的印模也可作为确定标志(七)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一些腕足类或斧足类介壳,在被沉积物掩埋时,大多数介壳保持着凸面向上这样一种最稳定的埋藏状态,所以,大多数介壳的较凸的一瓣的凸出方向指向岩层的顶面,古代羊齿类,苏铁类和其他种类植物的根系,当被掩埋时,保持其生长状态,则古植物根系的生长迹象,也可以作为判断标志。
影响褶皱形成的主要因素:(一)层理在褶皱形成中的作用:层理或成层构造使岩石具不均一性,致使岩层发生受力变形时,可以通过层间滑动或层内物质塑性流动而弯曲成...
人人移动客户端下载底层单元平面图和标准层平面图分别是什么?各有什么不同?能不能各发一张设计图来看看区别!_百度知道
底层单元平面图和标准层平面图分别是什么?各有什么不同?能不能各发一张设计图来看看区别!
提问者采纳
底层与标准层除柱网、外墙基本一致外。其不同点表现在:底层会有与外界沟通的主入口(大门)。联排住宅会有反入口会与标准层由很大差异。所有管线入口的布置。如配电箱、网络箱、暖气控制箱、信报箱。
除了出入口,还是不知道有什么具体的差异。能不能发同一栋建筑的一张底层和一张标准的来看看啊!
抱歉。我现在在出差旅途,无法提供案例图纸。
哦,真的谢谢您啊!那以后如果方便了,发来看看!谢谢!
提问者评价
谢谢你的耐心解答,好详细呀
其他类似问题
平面图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构造地质学 讲义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工程师334274.1浏览总量总评分
评价文档:
20页免费79页免费40页免费39页免费25页免费 34页免费9页免费13页免费9页免费7页1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297页1下载券79页免费196页免费74页1下载券297页1下载券
构造地质学 讲义|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车上要贴哪些标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