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到香炉里面放什么没有香灰和小米了

香炉_香炉的用法_香炉品种_香炉款式-古铜器图鉴-金投收藏-金投网
还没有帐号?免费注册一个吧!
若您已有金投网帐号,可直接登录
咨询热线:400-
用文字释义,用图片说话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您的当前位置: >
责任编辑:wujinghua
香炉是&香道&必备的器具,也是华人民俗、宗教、祭祀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供具。其用途亦有多种,或熏衣﹑或陈设﹑或敬神供佛。形状上常见为方形或圆形,方形的香炉一般有四足;圆形的香炉,都有三足,一足在前,两足在后放置。历代使用的香器包含博山炉、香斗、手炉、卧炉、香筒等不同形制的香炉,以及熏球、香盒、香夹、香插、香盘、香匙、香铲、香筒及香囊等配套器具,使用的质料主要包括铜、、竹木器、金银、珐琅及玉石等。中国香炉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的&鼎&。清朝光绪的御用香炉是由玉来做,非常薄,用手电筒打在里面,外面可以看到光源。
1什么是香炉
香炉又作火炉、薰炉。焚香之器皿,为大乘比丘十八物之一,亦为佛前与佛坛之三具足、五具足之一。一般备置者为置香炉(又称为居香炉),最常见于印度古代之雕刻遗迹;持于手上者为柄香炉;用于跨越,以清净身体,呈象形之状者为象炉(香象),亦可用于床饰与桌饰。自手持之小香炉至置于室外之大香炉,有各类形状,如闻香炉、桶侧香炉、香炉、四方香炉、火钵香炉等。材料种类亦极多,有金、银、铜、金铜、白铜、赤铜、青铜等金属制品,亦有陶制、琉璃、象牙、紫檀制品等。置香炉中,以博山香炉为着名,其水盘中央有一山形之盖,当中有一细柱顶立,系汉代之大铜器,后世则用作佛具,于六朝、唐代,曾盛行一时。另有火舍香炉,类似密教法具之火舍,为一三脚平浅器皿,附有半圆形之盖,盖上有桃形与云形之透雕。此外尚有形如灯笼而无笠之金山寺香炉,与形状普遍之鼎形香炉。鼎形香炉有三脚支架,两侧有耳,半球状盖,常附有狮子雕刻。无耳者称三足香炉。较着者为藏于日本正仓院之香印坐,有一平浅莲瓣,色彩浓厚。另有法金刚院之陶制纥哩字香炉,盖为荷叶形,炉上有梵字透雕。
2香炉的用法
香炉即是焚香的器具。用陶瓷或金属作成种种形式。其用途亦有多种﹐或熏衣﹑或陈设﹑或敬神供佛。大凡信佛的人都应该知道,买香炉的时候不应该说买,而应该说&请&,以表示对佛的尊敬。
新请的香炉有的是小瓷香炉,这种里面有个插香的孔,焚香的时候直接把香插进孔里即可。而现在大多是类似于传统的香炉,里面没有可以插香的孔,所以这种新用的时候要在香炉中垫上香灰,上香前把香灰抹平,将已经点燃的香插在香炉中心即可。也有些人请了香炉之后用熏香的,在香炉里多放些香灰或小米,然后把熏香洒成塔子状,在尖部点燃即可;还有一个办法是在有香灰的香炉中,横放一小截点燃的线香或盘香,在其面上洒熏香,避免把暗火完全覆盖,这样一会儿熏香就燃起来了。
香炉,不但是佛寺中的佛门法物,也是华人家庭中必备的供具。中华民族文化开发得很早,古时候的人,就常以焚香木熏居室以除臭秽,所以古人读书弹琴,喜欢先焚一炉香,可以净杂念而使精神集中。重视钦水思源,慎终追远是中国人的美德,所以自古以来,华人都拜天地神祗,祭祖先;上香表示敬意,是祭拜仪式中的一个主要项目,香炉就派上用场了。印度民族也流行熏香,娑罗门教也有烧香的习惯,佛教传到中国,很快就能溶入华人社会,中国的香炉,就进入佛教的殿堂了。
香炉的款式很多,有大、小、方、圆、长,短不一;质料也有铜、铁、锡、石、陶瓷之别,以示身价有异;刻着不同的花纹和文字,表示用途各别不同。家庭中供有祖先牌位的,都在供桌上端端正正的放着一个香炉。如果佛教徒在家里供了佛象,也不忘放一个香炉;道教徒拜神明也用香炉,都作焚香之用,
香炉种类繁多,不同形状的香炉,供在不同的位置、焚烧不同的香。如大雄宝殿中央或门外丹墀的大香炉,多是铜铁等金属铸造或石雕的,炉身刻有该寺寺名,供信徒插线香之用。大殿供桌上的香炉,有铜、石或瓷质的,用以焚烧檀香。佛寺的大殿都有一个长方形的炉盘,放着一个焚烧檀香的精致小香炉,盘子前垂着刺绣的炉围,很庄严美观,是住持和尚上香专用的;大殿的佛事完毕,如要到其他配殿礼拜,侍者师就捧着炉盘前行,和尚便随后到配殿上香。卧香炉则较适合在家信徒家中佛堂用,也有铜、瓷两种,把线香下面的一段竹枝截断,平放在卧香炉里燃烧,使灰炉不致飞扬而弄脏供桌。小型木质刻着莲花形的香炉,有着长长的手柄。只能插一枝香,是进行佛事仪式时,让主法和尚及斋主奉在手中的,叫手炉。还有专焚香末,形状象盒子般的香炉,大多为铜铸,分三层,下层盛放焚香的模型器具,中层盛放香末,上层才能焚香;模型多是篆体的&寿&或&喜&字,铸成连续不断的回形冈状图案,厚约0.40公分;把香末放在模型上,做成美丽的图案;在起点燃着,盖上炉盖让它顺序燃烧,非常典雅;这种香炉,很少用来供佛或祭祖,多用在书齐焚香。
香炉在华人社会历史久远,本来只供焚香用,后来被爱好古物的人,成了人们玩赏的和艺术品了。于是,年代久远、质料名贵、雕工精美的香炉,已失去焚香供养的意义。
香炉,佛教中称它宝鼎,除了方形的香炉外;圆形的香炉,都有三足,一足在前,两足在后,是如法的放置;常以之譬喻佛教中的三宝,缺一不可。佛事仪式开始,都先唱香炉:&宝鼎热名香,普遍十方&&&&、或&炉香乍热,法界蒙熏&&&等赞语,唱到&弟子虔诚热在金炉上&&&的时候,寺中的住持或代表,就会绕到正中圣象前跪下来,恭恭敬敬的献上三枝檀香,以此一瓣心香,表示对佛菩萨的敬意。
供养佛菩萨的供品中,可分为:香、花、灯、涂(水)、果、茶、食、宝、珠、衣十种,而香在十供养之首,香炉的身份自然也高起来了。许多礼佛的人,不懂烧香的意义,把佛菩萨当神拜,常常燃一大把香插在香炉内,熏得人泪水直流,甚至香炉起火燃烧;有些人甚至把香炉灰抓回去当灵丹妙药。
香炉的款式很多,有大、小、方、圆、长,短不一;质料也有铜、铁、锡、石、陶瓷之别,以示身价有异;刻着不同的花纹和文字,表示用途各别不同。家庭中供有祖先牌位的,都在供桌上端端正正的放着一个香炉。如果佛教徒在家里供了佛像,也不忘放一个香炉;道教徒拜神明也用香炉,都作焚香之用,香炉种类繁多,不同形状的香炉,供在不同的位置、焚烧不同的香。如大雄宝殿中央或门外丹墀的大香炉,多是铜铁等金属铸造或石雕的,炉身刻有该寺寺名,供信徒插线香之用。大殿供桌上的香炉,有铜、石或瓷质的,用以焚烧檀香。佛寺的大殿都有一个长方形的炉盘,放着一个焚烧檀香的精致小香炉,盘子前垂着刺绣的炉围,很庄严美观,是住持和尚上香专用的;大殿的佛事完毕,如要到其他配殿礼拜,侍者师就捧着炉盘前行,和尚便随后到配殿上香。卧香炉则较适合在家信徒家中佛堂用,也有铜、瓷两种,把线香下面的一段竹枝截断,平放在卧香炉里燃烧,使灰炉不致飞扬而弄脏供桌。小型木质刻着莲花形的香炉,有着长长的手柄。只能插一枝香,是进行佛事仪式时,让主法和尚及斋主奉在手中的,叫手炉。还有专焚香末,形状象盒子般的香炉,大多为铜铸,分三层,下层盛放焚香的模型器具,中层盛放香末,上层才能焚香;模型多是篆体的&寿&或&喜&字,铸成连续不断的回形冈状图案,厚约0.40公分;把香末放在模型上,做成美丽的图案;在起点燃着,盖上炉盖让它顺序燃烧,非常典雅;这种香炉,很少用来供佛或祭祖,多用在书齐焚香。
香炉在华人社会历史久远,本来只供焚香用,后来被爱好古物的人收藏,成了人们玩赏的古董和艺术品了。于是,年代久远、质料名贵、雕工精美的铜香炉,价值不菲,已失去焚香供养的意义了。
明万历青花乳足炉
明代万历年间,是明朝衰落时期,政治黑暗腐败,贵族穷奢极欲,连年天灾兵燹,百姓饥寒交迫,社会矛盾空前激化。万历皇帝在位47年,是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他不惜征用大量人力、物力,为自己建造定陵。明朝这一时期的质量,也因朝政的无能而每况愈下。
这尊明万历青花乳足炉,出自景德镇窑,是那个时代工艺的典型代表。它直径22厘米,高9厘米,青花鹦鹉牡丹图案,枝繁叶茂,画面构思精巧,线条流畅。
在日常生活中,鹦鹉是一种人见人爱的吉祥鸟,羽毛艳丽,体态优美,聪明伶俐,经驯养后可模仿人语,在古代的达官贵族和书香门第之家都饲养这种鸟作为宠物,它是地位、财富以及文化素养的象征和表现。画面上的鹦鹉目光炯炯,嘴唇紧闭,展翅欲飞,飞向它所向往的地方。在此,鹦鹉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展翅欲飞的鹦鹉与春风里富贵的牡丹结合在一起,一动一静,两者结合,立体感非常强,整个画面因此而生动自然,清新脱俗,呈现出热情、奔放的人文情怀。
炉上绘有的三朵牡丹花,呈迎风而怒放之态,还有两朵含苞欲放的花蕊羞答答地藏在一边。牡丹花素有&花中之王&、&国色天香&之誉,以花大色艳、绚丽多姿名扬天下。中国人有喜好牡丹之传统,在我国,牡丹花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俗语道:&谷雨三朝看牡丹。&中原大地处处盛开着雍容华贵的牡丹。唐代诗人皮日休《牡丹》云:&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最有趣的是,在牡丹花蕊与树叶的空隙之间,还有一只小蜜蜂来补白,画面又增添了几分动感。
无论是鹦鹉,还是牡丹,所有构图,均采用单线绘制,这些线条如钢丝一般挺拔,遒劲有力,让人惊叹不已。炉内胎施的是青白釉,釉肥色正。上下两节,留有接口缝隙,为明代制造的瓶、炉等瓷器常见的工艺特点。而这尊炉的接口处,修胎精致平整,接口完全被釉料所覆盖。只有用手轻轻抚摸时,略微高低不平的接口,才会让你感觉接口之所在。仔细观察,炉内还有一些小黑点,零星地撒在炉底,这便是俗称的窑粘,是烧制瓷器时草木灰飘落留下的。如今,窑粘已成为鉴定瓷器真伪的秘诀之一。足底露胎处可见所用瓷土为典型的乳白色高岭土。炉的三只乳足极其饱满,留有较深的摩擦痕迹,应该是寺庙或大户人家祭祀用的礼器,是传世之精品。
这尊香炉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青花釉料发色比较纯正。明末从嘉靖年始,从西域运来回青料,再配以江西的石子青,作为青花的色料。回青料的比例如稍高,则青花色便呈鲜艳幽箐;石子青料如果用多了,色便呈灰蓝。由于回青料价格昂贵,到万历末至天启年时,多用石子青描绘纹饰。此炉上的青花色泽明亮清新,应是万历年初中期的器物。
新仿瓷器太亮,一看就&假&。为了仿得&真&一点,制造商经常采用抛光方法,即用马铃薯或兽皮,将其不断摩擦,直到达到亚光的效果。遗憾的是,这种做法常会在瓷器表面留下诸多摩擦的痕迹。这尊香炉不同,它烧造时的火候较高,而且均匀,釉光至今悦目可人;又经过大自然几百年岁月的磨砺,更是宝光熠熠,与新仿品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南北朝博山香炉
南北朝博山香炉小巧玲珑,造型新颖,令人爱不释手。我近20年,还第一次谋面,可见其珍贵。
博山香炉也称博山炉,又名熏炉,是西汉时期常用熏香器具,可用来熏衣、熏被以除臭、避秽。图中的这个南北朝博山香炉高13厘米,直径11厘米,上下两层,可以自然启合。上半部分的做工精细美观,螺纹状雕刻,像燃烧的火把,热情奔放;又像一座峰峦叠嶂的仙山,自下而上,整个山脉错落有致,加上中央的尖顶,正好为13条,这在我国传统文化里是个吉祥的数字。博山香炉上有四个小洞,当炉腹内焚烧香料时,烟气便从镂空的&山中&飘逸而出,仙气缭绕,给人以置身仙境的感觉。它下半部分为盏形托,底为平底,釉面为米黄色釉,不施化妆土,除局部积釉处略厚外,施釉均匀,釉面有不少细小开片。盖、炉吻合,浑然一体。
博山香炉流行于汉、晋时期青铜器和陶瓷器。炉体呈青铜器中的豆形,有盖,盖高而尖,镂空,呈山形,山形重叠,其间雕有飞禽走兽,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汉代盛传海上有蓬莱、博山、瀛洲三座仙山。据《两京杂记》记载:长安巧工丁缓善做博山炉,能够重叠雕刻奇禽怪兽以做香炉的表面装饰,博山炉工艺之繁,远远超过后来出现的五足或三足香炉。北宋考古学者吕大临《考古图》记载:&香炉像海中博山,下盘贮汤使润气蒸香,以像海之四环。&
博山炉出现在西汉时期,与燃香原料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西汉之前,人们使用茅香,即将薰香草或蕙草放置在豆式香炉中直接点燃,虽然香气馥郁,但烟火气很大。武帝时,南海地区的龙脑香、苏合香传入中土,并将香料制成香球或香饼,下置炭火,用炭火的高温将这些树脂类的香料徐徐燃起,香味浓厚,烟火气又不大,因此出现了形态各异、巧夺天工的博山炉。六朝《咏博山炉》诗曰:&上镂秦王子,驾鹤乘紫烟&,唐李白《杨叛儿》诗云:&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记述的都是博山炉熏香时香烟缭绕的迷人意境。
两汉时期,博山炉已盛行于宫廷和贵族的生活之中。1968年在河北汉代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的错金博山炉就是见证,其造型和工艺已达到高峰。除了博山香炉之外,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出现了青瓷或白瓷的敞口五足和三足瓷器香炉。
北宋陶莲花香炉
这尊灰色陶器莲花香炉,高13厘米,直径14厘米,看上去比较大气,造型比较别致,拿在手里分量较轻,十分罕见。我为写《寻访中华名窑》一书,曾遍访各地古窑遗址,但对这尊香炉出处,无法作出判断。据朋友讲他从福建与江西交界处购得。从器物底座造型风格来看应该是北宋中期的东西,但当时中原大地早已流行瓷器生产,&秦砖汉瓦&的陶器时代已成为历史的陈迹,绝大部分地方已不再生产陶器,摆在我们眼前的是实实在在的陶器香炉,让人不得不重新加以思考。
莲花瓣片片向上,自然微微收口,显得十分庄重。莲花瓣炉身竟达五层之多,错落有致,下有连结一体的三层台基,比例得当,沉稳典雅。从灰陶釉色剥落之处可看出来,胎骨为橘红色陶土,烧制温度在850℃左右。从莲花造型的香炉来看,很大程度上同中国佛教文化与祭祀活动有密切的关系。自东汉佛教流入中国本土后,莲花已与佛教结下了亲密的因缘,成了佛国的象征与圣花。
寺庙里通常所见的佛祖释迦牟尼的坐像,他身穿通肩大衣,手持说法印,结跏趺坐在莲花台上。观世音以大慈大悲而名闻天下,观世音是梵文的意译,传说唐代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她身穿白衣,坐在白莲花上,一手持着一只净瓶,一手执着一朵白莲,仿佛在表露观世音怀着的一颗纯洁的菩萨心,全力引导信徒脱离尘世,帮助世人解除灾难,到达荷花盛开的净土。《法华经》详细介绍了观音菩萨的功德,以及解救灾难的种种事迹,她可以应机以种种化身救苦救难,所以有各种不同名称和形象的观音,如白衣观音、送子观音、水月观音、千手千眼观音等。
人们在翻读佛经典籍时,常常会见到佛经把佛国称为&莲界&,把寺庙称为&莲舍&,把和尚的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华合掌&,甚至和尚手中使用的&念珠&,不少是用莲子串成的。
莲花,据古植物学家研究化石证实,一亿三千五百万年以前,在北半球的许多水域地方都有莲属植物的分布。我国文人雅士也十分看重莲花,与梅、兰、竹、菊等相比,莲花具有更为丰富、更加复杂的文化内涵。莲花在生殖崇拜、儒家实用功利、佛教佛性与修行、理学人格修养等四个方面内容中具有特别的意义。《古诗十九首》中有诗云:&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南朝乐府民歌》云:&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这些诗歌的意境高远,反映了现实生活,令人回味无穷。人们可以看到荷花的芳容,领略到&红衣翠扇映清波&的美景。
陶器莲花香炉,可见它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厚,在北宋瓷器的一统天下之中,这尊陶器莲花香炉,可谓独领风骚。
明代漆器大香炉
香炉,是古代一种鼎炉形器物,旧时庙堂里的香炉大多为铜、铁铸成,有些器型较小的香炉是用玉、石、陶、瓷、木、铜等制成,置于几案,实用、观赏两相宜。有盖之香炉,可内置香料,点燃后,香雾烟气自盖孔中袅袅升腾弥漫,时聚时散,给人以无限之遐想。
此件明代大型漆器香炉高157cm,炉身直径60cm,由底足连托泥、腹部炉身和头部龙马炉盖三部分组成。整体造型仿商周青铜鼎,炉身仿三足圆鼎,炉脚则仿四足方鼎,把圆鼎之柔和与方鼎之刚劲融为一体。炉盖上的龙马为龙头马身带飞翼,炉之腹足相连处为神龟,炉足为象鼻。综观整个宝炉,外形简练,制式大气,简约而不简单、古拙而不粗陋、空灵而不空洞。浮雕神龟脸面为泥金工艺,细部刻画精致古朴,瑞兽动态传神,炉盖上那昂首长啸、蓄势待发的龙马,充满力度和动感。灵性之气充溢全炉,尤其是炉身的外表黑漆、朱砂衬底描金,漆面光洁如新,髹漆技艺非常讲究,色彩沉着莹润,包浆厚泽。
炉盖上踏在水波纹之中的龙马背部以点线构成奇特图案和炉腰部的神龟,正是《周易&系辞》所说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寓意。孔颖达疏引,《尚书中侯&握河记》称&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尚书&洪范》:&天乃赐禹,洪范九畴&&&传说三皇之一的伏羲就是依据孟河中跃出的龙马背部的图形画出了八卦,而禹根据龟背上的&文&成就了&九类常道&进而造福于黎民。落地漆器香炉是明代庙宇、宗祠、殿堂置于室内的重要礼器,当重大祭祀活动举行时,它庄重地矗立在显赫位置,缕缕青烟从炉盖上的龙马高昂头部张开的嘴中徐徐吐出,烟气祥雾缭绕空中,神秘而又庄严&&物换星移几度秋,沧桑巨变万木春,明代的庙堂各地或许尚存一二,但旧时庙堂里诸如漆器香炉这样的大型礼器已所存无几了。[4]
宋代介休窑香炉
宋代山西介休窑香炉造型别致,施釉均匀,白中泛黄,色泽莹润,釉面带有密密麻麻的细小开片,做工精美,格调高雅,是我国古代香炉发展中比较少见的。过去,有人将此炉视为灯具,但陕西耀州窑博物馆将其作为香炉展出。还有人认为这尊香炉可看到唐五代时期,但我觉得在断代时还需留有余地,毕竟介休窑烧造高峰期在宋代。
这尊香炉高10.5厘米,面上直径11厘米,香炉的口沿为厚唇,自然下垂,形成小坡度,厚唇宽度为3厘米,看上去十分自然和谐。炉心为圆形状,深约6厘米,内里露胎,清晰地留下了当时工匠手工拉坯的痕迹。底座呈喇叭口敞开,不施釉,露出灰白色的胎骨,足底还遗留三只烧制时所用的支钉。整个器物分成三层,由小及大,十分规整。香炉器物虽不大,却符合宋人&小器大做&的原则。看上去大气高贵,古意盎然,拿在手中把玩,赏心悦目。
这尊香炉的外形的确很像新石器时代或先秦时期的陶豆器具,也与商周时代的青铜豆相似,因此我们有理由说它与陶豆、青铜器皿有一定的关系。
陶豆流行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造型多为浅盘、高圈足、浅钵形、喇叭形、镂空形等,这是马家浜文化的特色。马家浜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为环太湖流域母系时期的典型文化。豆的器形从陶豆开始,到青铜豆,始终保持它的基本造型,而且始终是祭祀礼器组合中重要的一员,在&礼&字的组成中,&豆&也是主角,这充分说明豆器在先民心中的分量之重了。根据考证,陶豆主要用来盛放&菜&。在古代陶钵才是个人使用的餐具,与现代饭碗器具相似。陶豆的形状浅而小,不同于盛&饭&的钵,它只能盛放少量&副食&,很可能就是瓷盘的前身。主副食有所区别,这是稻作农耕社会派生出来的生活方式,也是东方饮食文化的传统特点之一。高而稳的陶豆,在使用中,既能突出豆器中&菜&的视觉效果,又与古人席地而坐生活方式相一致,方便夹&菜&,古人的聪明才智可见一斑。
我在撰写《寻访中华名窑》一书时,曾到介休窑考察,它位于晋中洪山镇,1957年搞农田水利时被偶然发现。专家认为介休窑的白瓷烧制水平、烧造规模、历史影响略逊于定窑,但它烧造的器物白度较高,经科学测试为78.3℃,胎质细腻,透亮坚硬,敲击声音清脆,烧造温度应在1300℃左右,几乎可与现代白瓷媲美。具有&小家碧玉&的风范。
碗、盘和盏等器物的装烧方法多采用支钉垫烧,在器物的圈足上一般都垫有3个小支钉,支烧时钉尖朝下,依次叠放,烧成出窑后,碗、盘和盏等器物的内侧会留下3个细小的支烧痕迹,这种支烧方法为介休窑所独有,也是我将这尊香炉看为介休窑香炉的原因所在。
青花海水纹香炉
青花海水纹香炉,明永乐,高55.5cm,口径37.3cm,足距38cm。
炉阔口,短颈,鼓腹,下承以三象腿形足,肩部置两朝天耳。内施白釉。外壁通体绘海水江崖纹。
此器与青海省博物馆藏&大明永乐年制&款铜炉器形相似。其形体硕大,青花色泽浓艳,晕散明显,凝结的黑斑密布于纹饰中。纹饰寓意江山永固。能够烧造如此有气魄、纹饰精美的瓷器,反映出当时景德镇窑工高超的制瓷技艺。
明永乐、宣德时期瓷器上的海水纹通常有起伏相叠的波浪及涌起的浪花,其装饰性比元代大大加强。
上周六,艺加文投发布“篆刻名家为你设计专属私人印章…
陈泗海的收藏很特别,尤为喜欢“乾隆御制”的玉器。他…
作为从起意收购到最后成交这批包豪斯藏品的经手者之一…
今年以来火爆的股市也带动了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复苏。正…
端午节又叫端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首…
喜欢青铜镜收藏的大有人在,收藏的好也为数不少,而与…
据外媒报道,苏富比拍卖行将于下月在美国纽约拍卖一幅…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公告称,将定于日发行…
日前,艺术品电商已成为了圈内热议的话题,艺术行业本…
2014年3月中旬,一则新闻突然开始在媒体网络上流传:流…
和田玉已成为公认的国石,在全国乃至世界有着很高的知…
拍卖史上最贵瓷器——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将亮相今年香港…
宋哥窑鱼耳炉收藏鉴赏,此…
宋哥窑梅花洗收藏鉴赏,宋…
书画收藏与鉴赏:《十八应…
书画收藏与鉴赏:《写生珍…
书画收藏与鉴赏:《村寨青…
奇石鉴赏与收藏:土豆,此…
哥窑笔洗收藏鉴赏,笔洗是…
元代磁州窑铁锈花高足杯收…
古钱币收藏与鉴赏:枣红壹…
北京五环大酒店
预展: 拍卖: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请问我刚请了一个卧式香炉,可香放进去总是灭是怎么回事啊?我也在香炉的底下放上香灰了,可是为什么还是
多放香灰,放很厚一层。
焚香是以香味供养三宝,其重点在于散发出来的香气,所以放香灰没有问题。
如果你的香灰目前不是很多,不能铺满整个香炉。你可以去买一袋粉香,然后把粉香铺满整个香炉,随后用一小段香支点燃。等香粉完全燃尽,会留下一层香灰,以后你再点其他线香就没有问题了。如果留下的香灰还是很薄,就再重复一次上面的工作。
点香最好用完全不加化学原料(人工香精)的纯正香支。我推荐你一种制香传统始于公元1414年,而且至今从未改变的粉香——大藏寺怙主薰香。而且这个香的味道真的很不错!
你可以看看
新香炉怎么可以放香灰呢?
香炉说穿了就是饭碗
你买回一个新饭碗然后把以前的饭粒再放进去给佛用?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一心一意念佛,无不可。
大家还关注上香剩下的香根和香灰大家怎么处理了_肇州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1,668贴子:
上香剩下的香根和香灰大家怎么处理了收藏
上香剩下的香根怎么办,是送庙上大香炉里还是扔哪里去,附近也没有活水啊,香灰怎么办,是不是攒够以后把香炉里面的小米倒掉换上香灰啊,还是香灰也扔掉,或者一起扔到庙上的香炉里啊。真诚谢谢大家的意见,不过别乱说啊,不知道的就赚点经验吧。嘿嘿
有个女的说~~老婆和老公 能开这样的玩笑,才有情调!? @一天,老公骑摩托车到地铁口来接我,我故意问:“师傅,到花园小区多少钱?”老公说:“不要钱,只要亲我一下就好了。”于是我亲了他一下,上了他的车。旁边一个“摩的”师傅傻了眼,好心地提醒我:“小姑娘,不要上当啊!” @结婚那天,我先到理发店做头发,后来看到老公来了,故意对他说:“啊,你也来弄头发啊?好久不见了哦。”老公也很配合的说:“是啊,今天我结婚。”我说:“哎呀,好巧啊,我也是今天结婚。”一旁的发型师惊讶的说:“你们俩认识啊!” @一天晚上,老公和我玩赛跑,很快我就被落下了,于是我冲着他大声喊:“抢劫啊,抢劫!”路人纷纷看着我们,老公只好放慢了脚步,我一下超过了他,他只好跟着我跑,我一看甩不掉他,又开始喊:“非礼啊,非礼!他吓的一下就趴在了地上!” @老公给我买了部手机,在回来的公交车上,我突发奇想的问他:“这让你老婆知道了,你可要吃不了兜着走了吧?”谁知道老公接过我的话头说:“谁叫你不做大房,非要做二房?”这时旁边的人斜着眼看我们。我不甘示弱的说:“你不知道做小的受宠啊?” @某天,老公在前面走得很快,我在后面喊:“前面的大哥给我一块零钱吧。我要坐车回家。”这一喊,旁边的一位大叔用很奇怪的眼神看着我。老公很有腔调地转过身,掏出两枚硬币放在我手里,说了句:“爷赏的。”旁边的大叔彻底蒙了,一直目送我上车。 @一天,我跟老公约好在公园门口碰头,我到时,看见他已经在等我了,我故作意外的说:“咦,你老婆呢?出差了啊?刚好今天我老公也不在,走,今天晚上到我那里!”这时,旁边一个老太太皱着眉死盯我俩…… 看帖转载的会幸福一辈子,看帖不传的 唉…这辈子就凑合着过吧!我笑了,所以我转了哈哈
攒够以后把香炉里面的小米倒掉换上香灰。。。之后的倒掉。。。我妈就这么处理。。。
不到。。。。。不到。。。。。。。不到。。。。。。。。。。。。。
都倒了就行吧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灰掉到香炉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