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道德责任感,增强价值判断力批判 豆瓣

提示您:你还未登录。
没有账号?
恭喜你获得新机会
输入好友ID
本次机会已经送出,可复制一下链接给好友!Hi,这是的腾讯微博,人海茫茫相遇不易,立即登录,别错过!
正在加载...
Copyright & 1998 - 2014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学习园地,山西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
当前日期:日9点56分43秒 星期二
> 学习园地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谈
分类:学习园地
点击:270 发布:
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4日下午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习近平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习近平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润物细无声,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
&& 习近平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习近平强调,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政策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用法律来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各种社会管理要承担起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
----摘自《 人民日报 》日 第1 版
以人为本提升价值认同度
----一论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凝心聚力的强国梦想,公平正义的共同信念,昂扬向上的公民品格,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力量源泉。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为我们时代划定了价值航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凝聚改革共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春风化雨才能润物无声。我们所倡导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只有植根于人民、生长于社会,为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和深刻认同,才可能将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13亿国民熔铸成一个稳固的价值共同体,把价值导向转化为自觉行动,真正形成崇德向善的价值风尚。
社会转型期的多元多样多变,为我们这个古老国家和民族注入了空前活力,也在精神价值层面给人以巨大冲击。面对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有激动、有振奋,有实现精彩人生的无尽热情,也有困惑、有怅惘,有难以言说的精神迷思。什么样的中国,才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伟大国家?什么样的社会,才是令人向往的理想家园?怎样的人生,才有内心的安宁和恒久的幸福?契合人们心灵深处对精神信仰的渴求,我们就能以寄寓国家理想、凝结社会期待、诉说共同愿望的核心价值观,激发广泛的社会共鸣。把握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道德情感,我们就找到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深厚的土壤。
找准情感的共鸣点,核心价值观才更有亲和力。一辈子追求信仰的将军夫人龚全珍为什么感人至深?刹那间抉择生死的最美教师张丽莉为什么粉丝无数?因为她们的选择,击中了人们心中绷得最紧的那根弦。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对价值观的认同不仅体现在理性认知,也反映在情感认同上,真理的力量加上道义的力量,才能行之久远。找寻思想道德情感的交集,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深入浅出、情理交融,核心价值观就会在这样的引导中成为心灵的罗盘、情感的寄托。
切中利益的关注点,核心价值观才更有吸引力。如果要发展不要环境、讲政绩不讲民生,公众会怎么理解富强文明?如果办事情都得找关系、打官司也要走后门,老百姓又从何感受平等公正?夯实“三个倡导”的社会基础,必须关切人们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只有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形成有利于弘扬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法治环境和体制机制,才能进一步增强核心价值观的向心力和感召力。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人民群众是主体。在坚持以人为本中提升价值认同,以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就有了最深厚、最长久的生命力,我们就一定能描绘出这个时代最美丽的心灵图景。
&&&&&&&&&&&&&&&&&&&&& ----摘自《 人民日报 》日 第1 版(人民日报评论员)&&&&&&&激浊扬清增强价值判断力
&&&&&&&&&&&&&&--二论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并给出各自的答案。这种价值判断力,既体现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也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精神气质。
“培育核心价值观,重要的是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正如中央领导强调的,增强价值判断力,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工程。不断以强有力的价值引导提高判别能力,才能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善美特质,为全社会提供醒目的价值坐标,也才能把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道德情感焕发出来,升华开去。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的解放、价值的多元,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与此同时,一些领域和一些人当中,也出现了价值迷失和道德失范,甚至以丑为美、以耻为荣。比如,“宁可坐在宝马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的物质主义,“有这个精力扫黄、为什么不去抓贪官”的比坏心态,“读书多无用、赚钱多才管用”的反智倾向,“口碑越差,越想围观”的审丑趣味,等等。这充分说明,越是纷繁复杂、众声喧哗,越要分得清是非、站得稳脚跟,越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的压舱石、价值的定盘星,做好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的“修复工程”。
价值取舍决定治理模式,发展理念决定改革成败。增强价值判断力,不仅关乎底线伦理、基本共识、价值风尚,也关系到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顺利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沿着这样的国家目标推进改革;“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通过这样的社会理想凝聚共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遵循这样的公民准则检视行为,才能为改革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引领、营造良好的思想氛围、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知易行难,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并不完全等于价值行为。明确了是非、善恶、美丑,还要引导人们择善而行,使价值评价标准成为行动的自觉准则。在这个意义上,增强价值判断力,就要把正面教育与舆论监督结合起来,把热点问题引导与群众道德评议结合起来,旗帜鲜明地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树立正确导向、澄清模糊认识、匡正失范行为,形成激浊扬清、抑恶扬善的思想道德舆论场,引导人们自觉做良好道德风尚的建设者、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
明辨是非才能立场坚定,激浊扬清才能彰显主流。形成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要求我们在价值认知层面毫不含糊。形成万众归心的价值共识,需要我们在对接现实方面不遗余力。“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成为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
&&&&&&&&&&&&&&&&&&&& &----摘自《 人民日报 》日 第1 版(人民日报评论员)
&&&&&知行合一培育道德责任感&
&&&&&&&&&&--三论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民族、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如何、精神风貌怎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道德标准。然而“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培育知行合一的道德责任感,把道德认知转化为行动自觉,还需要全党全社会付出艰苦的努力。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感。”如果说好德之心人皆有之,那么道德责任感则不仅仅是停留在思想上的“好”,更意味着唯此为快的践德之忱、舍我其谁的道义担当。路遇跌倒的老人,应当说无人不有恻隐之心,可有的人溜之大吉,有的人“爱莫能助”,有的人不避风险挺身相助。为什么一事当前,表现不一?归根结底,区别正在于是否把崇德向善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神圣责任。
  追寻道德责任感不只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国家、社会、个人自我发展的客观需要。“三个倡导”所体现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把个人、社会、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对国家前途的关注、对社会进步的期许、对个人幸福的追求,就是责任感油然而生的基础。自赋责任是一种伟大的权利,履行责任是一种神圣的使命。有了道德责任感,才会更加自觉地建设美好国家、维护公序良俗、推动社会进步。
  如果说价值认知是道德责任感的指针,行动则是衡量其高度的标尺。文明,不去实践就不可能抵达。法治,不去奉行就无以彰显其公正。诚信,不去坚守就难以成其为风尚。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从来不会取决于道德的看客,而是取决于择善而从的行动者。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只是引人向善的精神理念,更是需要付诸行动的价值准则。
  常有人扼腕于社会转型期的“人心不古”,喟叹市场经济对精神世界的巨大冲击。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文明的使者。你我的德行操守怎样,社会的道德风尚便是怎样;每个人担负起一分道德责任,社会的道德水准就因此而托起一分。对良心尽责、对他人尽责、对国家社会尽责,就是对我们自己尽责。在责任的基点上,千千万万普通人的道德良知才会与他们的利益诉求、现实感受实现最牢固的对接和统一。常怀善念,更要常行善举,知行合一、行胜于言,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才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变成主导13亿人思想和行动的道德责任感,我们所展现的必将是一个礼义之邦的泱泱气度,我们所改变的也必定远胜于我们所期待的。
&&&&&&&&&&&&&&&&&&&----摘自《 人民日报 》日 第1 版(人民日报评论员)
版权所有:山西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www.]
单位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解放路267号
& 电话:086-
信息报送邮箱:&&刘云山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上强调
新华网北京1月4日电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4日下午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战略任务,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举措,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切实抓好《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落实,着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
刘云山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明确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炼表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更好地弘扬共同理想、凝聚精神力量、建设道德风尚,使我们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强起来。要把贯彻《意见》作为重要契机,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刘云山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认知认同、做到知行统一。要深入开展宣传教育,使“三个倡导”日益深入人心,着力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要坚持从小抓起,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弘扬中华文化思想精华、道德精髓,努力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对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实践的生动局面。要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各方面政策制定和实施之中,形成正确政策导向和良好社会环境。
刘云山强调,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党员干部作出表率就是鲜明的导向和最有说服力的教育。要引导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保持良好道德情操,做时代先锋、社会楷模。重德是我们党选人用人的一个重要原则,要把践行核心价值观情况作为考核评价、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形成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主持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会议。中组部常务副部长陈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艾文礼,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庹震作了发言。
[责任编辑:颜晓峰:重在增强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 Micro Reading
颜晓峰:重在增强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
10:58:00 来源:人民网
[提要]&&一个民族的发展兴旺,离不开进步的核心价值观引领。讲话强调,培育核心价值观,重要的是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这就抓住了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要形成激浊扬清、抑恶扬善的思想道德舆论场,引导人们自觉做良好道德风尚的建设者,做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
  价值观是对人们各种行为的引导、规范和激励。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受不同的价值观驱动,或者是在不同的价值观中作出选择。同样对待财富,有的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的是不择手段,甚至违法犯罪;同样对待权力,有的是秉公用权、执政为民,有的是以权谋私、滥用权力;同样对待法纪,有的是遵纪守法、不越雷池,有的是目无法纪、徇私枉法;等等。这些价值冲突表明,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牢牢树立与之相适应相符合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引导人们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自觉做到常修善德、常怀善念、常做善举。在一些领域和一些人当中,价值判断没有了界限、丧失了底线,甚至以假乱真、以丑为美、以耻为荣,这就要从进行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的“修复工程”做起,逐步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一是要促进价值理论向价值心理转化。采取多种途径和措施,大力促进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从理论形态向社会心理形态的转化,使其成为广大社会成员的心理认同、自觉意识和内化价值,真正发挥其教化作用和规范功能。二是要促进价值评价向价值行为转化。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并不完全等于价值行为,确立了判断是非、善恶、美丑的公正尺度,还要把行为的褒贬和行为的取舍一致起来,使价值评价机制转化为人的行为机制,使价值评价标准成为人们行为的自觉准则。人的内心世界没有对价值律令神圣和庄严的感情,价值的社会评价就很难规范其行为。三是要促进价值规范向价值示范转化。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一个关键问题,是要在现实生活中更多地涌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践行者,实际地证明这种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的现实性、可行性、普遍性,从而促使核心价值观在最大程度上进入生活、进入群众、进入社会。人们更多地是从现实生活中汲取他们的价值观念,塑造他们的价值取向的。社会先进分子的价值实践就是先进的价值示范,就是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证明。要形成激浊扬清、抑恶扬善的思想道德舆论场,引导人们自觉做良好道德风尚的建设者,做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提高判断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