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帮助一个流浪的女盲童,我收留了她并请她吃饭,她很能说会道xp专业版破解!开始我说不收留她,她哭得很伤心并想

我国民间孤儿收养机构多无名分 出事自己倒霉
  今年全国两会上,因年初的兰考大火,民间孤儿收养成为热点。
  3月1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表示,个人和民间机构自行收养弃婴、孤儿是一种爱心的体现和奉献,“我们是充分肯定、高度评价的”。对于具备条件的个人和机构愿意继续收养的,民政部门可采取合办和委托寄养的方式来加强管理,对于不具备养育条件的,民政部门要接手管理。
  3月1日,民政部对外发布个人和民办机构收留孤儿情况全国大排查结果,全国共有收留孤儿弃婴的个人和民办机构878家,共收留孤儿弃婴9394名。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北京收养孤儿的民间组织,大多存在身份和资金等困难,一种名为“北京模式”的家庭寄养方式也陷入法律和亲情的困境。
  没名分的民间“收养”机构
  兰考大火后,顺义区光爱之家的老师们都在聊袁厉害。
  这个存在了近10年,专门收留来自全国各地的孤残儿童、流浪儿童,实行全免费寄宿制的民间机构,门口挂着的牌子是“培训中心”。“不能叫孤儿院,也不能叫学校。”40多岁的校长石清华说,“只能说收留,不能说收养,收养差手续,法律说不过去。”
  虽然没有名分,但石清华出于好心,从2004年前后开始收留北京的孤残儿童、流浪儿童,从三五个到几十个,再到一百多个。
  跟袁厉害的情况相似,光爱之家的孩子,有的是从街头捡来的,有的是警察送来的,特别是2008年经媒体报道后,许多地方政府甚至主动联系他,把孤残孩子送到这里。
  石清华自认为比袁厉害“明智一些”。
  光爱之家目前挂靠单位是文化部主管的中国少年儿童艺术基金会,“这样安全些,不至于成袁厉害那个样子。”石清华说,他们也想有个明确的身份,但目前相关标准和规定,“几乎没有转正的通道”。
  如果不是去年的“7·21”特大暴雨,房山“安琪尔孤儿培训学校”并不为外界所知晓。
  这里收留60名来自贫困地区的孤儿,暴雨中原先的校舍损毁严重,许多志愿者赶到房山,帮助孩子和老师们渡过难关。
  “安琪尔孤儿培训学校”的名字广为人知,让“安琪尔”的负责人们颇为不安。
  “悄悄地做好事,被太多人知道,好事都做不成”。“安琪尔孤儿培训学校”的负责人说,由于没有名分,“不出事你是在为政府分忧,一旦出事就你自己倒霉”。
  “站在刀尖上过日子”
  没有名分,收养孤儿民间组织在资金上也是捉襟见肘。
  按照规定,每名民政部门认证孤儿每月有1000多元的补贴。但“光爱”和“安琪尔”这样的民间机构的孤儿,都是没有经民政部门认证的。
  “光爱”和“安琪尔”都是依靠社会爱心捐款支撑维系。
  石清华说,光爱之家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多年来主要依靠社会捐款支撑,其中数额最大、也相对稳定的一笔捐款来自一家海外石油公司。
  为了筹钱,石清华带着孩子们参加各种慈善汇演,还曾以25万元接拍某药品的广告。
  这也只能勉强维持100多个孩子的正常生活、学习。光爱之家的老师们介绍,他们工资每月只有千儿八百块钱,还要半年才发一次。
  石清华记得,光爱之家成立之初,一批黑心棉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捐助者送至光爱之家,引发50多个孩子集体疥疮。流浪儿童多患各种病,早些年没钱给孩子们看病,石清华就自己配药,他说“那是站在刀尖上过日子。”
  “安琪尔”的创办者和主要出资人是孤儿出身的一位美籍华人,目前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社会捐助。一到四年级的自习室桌子是半圆形的,五六年级是方形浅棕色,初中部的是方形深棕色。“捐助单位不一样,我们都是吃百家饭的。”“安琪尔”副院长曾丽娟苦笑着说。
  公办福利机构硬件好
  “光爱”和“安琪尔”都欢迎政府部门对民间机构的监管,“民间机构的条件肯定不比福利院,监管是对孩子的安全负责。”石清华说。
  兰考事件之后,新京报记者分别以记者、志愿者、爱心人士的身份试着联系北京多家公办儿童福利机构。跟民间收养机构的开放相反,公办机构均以“福利机构不方便对外”等理由婉拒。
  3月初,新京报记者以志愿者的身份进入北京某公办福利院。
  这家福利院外形酷似城堡,有专门的活动室、玩具室。孩子们玩具人手一份,滑板、网球、轮滑鞋、玩具车,应有尽有。工作人员说,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这里接受社会捐助衣物和玩具,都要求是全新的。
  当日下午,7名孩子在福利院中玩耍,一名50多岁的工作人员负责看护。
  七个孩子都有轻微残疾,围在工作人员身边叫“妈妈”。
  “妈妈你跟我玩儿吧”、“妈妈给我弄弄衣服”……孩子们叫得亲热,但工作人员无暇顾及,只是在孩子们碰到院子里停的车才会喝止一声。
  “很辛苦,很累。”这名工作人员说,他们的工作是三班倒制,一个人要负责七八个孩子。
  一名七八岁的小男孩,骑着玩具车奔向大门的方向,骑到上锁的大门前又折返了回来。
  按照规定,孩子们是不能外出的。小男孩说,过一阵子可能会有一次集体春游,“差不多是一年中唯一出去的机会”。
  “不是说福利院不爱孩子,孩子太多,太模式化。” 在石清华看来,民间机构优于公办福利院的是对孩子们的爱,“更有利于孩子们成长。”
  北京天使之家负责人邓志新,长期走访全国各地政府福利机构,把残障孤儿接到天使之家救治。
  邓志新发现,大部分公办福利机构硬件条件都好过民办福利机构,“民间机构之所以做得好,是因为对小孩有发自内心的爱。”
  国际儿童希望组织发起人之一、中国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执行主任张雯称,国际范围内,儿童优先在家庭(或类家庭)中成长早成共识,“完整的家庭才是孩子的最好归宿,实在要把孩子放到机构中,也是越小越好。”
  一个农民的收养战争
  事实上,一种名为“北京模式”的家庭寄养,曾被寄予很大的希望。
  上世纪90年代,为缓解公办儿童福利院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北京市民政部门决定在大兴、延庆等远郊农村实施家庭寄养模式,大批患有疾病的儿童被寄养到当地农户家中,政府支付一定的费用补贴。
  民政部3月1日发布个人和民办机构收留孤儿情况全国大排查结果。目前,全国共有收留孤儿弃婴的个人和民办机构的878家,其中个人举办的134家,宗教机构583家;共收留孤儿弃婴9394名,得到民政部门监管并领取最低生活保障或孤儿基本生活费的4654人,约占总数49.5%。
  2000年,民政部将这种家庭寄养方式命名为“北京模式”,并在全国范围推广。目前,在北京大兴和延庆的农村,还有近800名寄养在农民家庭中的孩子。
  十多年间,大兴礼贤镇农户李民立(化名)家中,先后寄养了5名孤残儿童。
  “一个病得太重死掉了,另一个被美国人收养了,现在还有三个。”李民立说。
  17年前的冬天,福利院人员将一名婴儿抱到李家。李民立觉得婴儿活不长,不敢要,“他肚子鼓得跟气球似的,薄薄的一层皮,都能看见肠子。但对方说养不活也没事。”
  当年,医院查明婴儿得的是结肠炎,孩子太小无法手术,李民立每天让婴儿趴在自己的肚皮上,“用体温给他暖肚子。”
  几经周折,婴儿活了,十分健康,但李民立发愁了。
  他听到风声,“送下来的都是重病的,孩子好了很可能被接回去。”
  2006年,北京市民政局出台《北京市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被寄养儿童年满18周岁应当终止家庭寄养”。
  这意味着,李民立从鬼门关拉回来的娃娃长大后就跟他没任何关系了。
  由于担心小孩养大后被福利院接走,李民立折腾了两年,成功办理了收养证,并给孩子取名“小然”。
  本以为办理了收养证,小然就成了自己的孩子。2010年,福利院工作人员多次来到李家,称“孩子是国家的”,要把小然接走。
  李民立大怒,“小孩愿意跟你们走,就由他,小孩愿意跟我,谁也别想带走,谁带走我就跟谁玩儿命。”
  直到2011年,李民立终于为孩子办理了户口,小然才“名正言顺”地成了自己的儿子。
  家庭寄养孤儿“被强制接走”
  在邻居王先国(化名)的眼里,李民立是个幸运者。
  17年前,大兴区福利院工作人员给王先国抱来七八岁的小军,“小孩腿是弯的,只能爬着走。福利院说把小孩寄养在我家,小孩长大了想走就走,不想走我们愿意要,可以留着。”
  当年,寄养一名孤儿,每月能获得120元的寄养经费,这在当时算是不菲的一笔钱。再加上老两口特别喜欢小孩,王先国同意寄养残疾儿小军,几年后,盲童小杰也被送到王家。
  10多年中,王先国4点起床教先天残疾的小军走路,手把手地教小军和盲童小杰各种乐器,把两个孩子培养成大兴残联文艺团的成员。
  那些年,王老汉带着两个孩子吹拉弹唱的景象,闻名礼贤镇。
  变化发生在2009年,这一年,北京市民政局对外宣布,将在海淀区新建2家儿童福利院,建成后寄养在农村的孩子将被统一安置在此,此举一度被媒体解读为家庭寄养模式的终结。
  日,福利院人员来到“家庭寄养优秀标兵”王先国家中,强制接走了寄养在他家中十几年的小军和小杰。
  孩子被接走的第二天,王先国委托律师给北京市儿童福利院写了一份申请书,申请无偿助养小军和小杰,“不需要政府和国家提供任何费用。”
  王先国老两口往福利院跑了一个多月,但未得到对方同意。王先国气的吐了血,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今年年初,被转到顺义一家福利机构的小军给王先国打来电话。王先国对着手机大声说,“小军,今年春节一定回来过年,爷爷想你。”
  电话里小军说,福利院禁止他们出门。
  北京一家公办福利院的负责人透露,福利院的孤儿大致有三个成长路径:一部分身体健康的,多会被国外家庭收养(由于国内收养门槛过高,收养成功的较少);身患残疾的孩子,多会在福利院待到成年,成年后经市内专业机构评估,能够回归社会的,会领到一部分救济金到社会上谋生;另一部分则会被就近转入养老院,度过之后的漫长人生。
  这名负责人坦言,他们的孩子也有不少曾经采取家庭寄养模式的,她也觉得“这样的模式更适合孩子。”
  调查期间,记者曾多次向北京市、区民政部门致电或发函,要求采访“家庭寄养孤儿被强制接走”一事,截至发稿时均未得到答复。
  “从家庭拽回孤儿院是倒退”
  今年23岁的孤儿王奇(化名),也曾有过被强制接走经历。
  王奇患轻度脑瘫,七八岁的时候,他和十几个伙伴被慧灵机构接出福利院。创办于上世纪80年代的慧灵机构旨在帮助智障人士回归社会。
  慧灵机构的创办者孟维娜回忆,2008年一场大火后,包括王奇在内的十七八个孩子被福利院强制收回。
  “回到福利院我们都很不开心,每天都是一样的,连做的游戏都和小时候一样。”被福利院接回这年,王奇已经18岁。
  回到福利院不久,因为“特别不喜欢里面的生活”,王奇偷偷跑了出来。两年之后,另外三名同伴也获准走出福利院,但是另外的十几人,因为“连表达意见的能力都没有”,一直在福利院生活至今。
  如今,王奇在北京慧灵智障人士社区服务机构的网站工作。
  敲打着手中的键盘,王奇摇着头说不知道福利院里同伴们的近况,他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袁厉害事件后,孟维娜听闻许多人谴责政府“为什么不多建一些福利院”。她内心波动很大,“这反映出对孤残儿童的救助,整个社会是非常无知的。”
  “在我国收养儿童的门槛儿本就高得离谱,家庭寄养层面也未形成共识。” 国际儿童希望组织发起人之一、中国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执行主任张雯对我国目前孤残儿童的救助思路深感忧虑,“在西方国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儿童福利机构就基本绝迹了,但在我国仍能见到各地层出不穷的此类工程,没有人考虑儿童的需求和感受。”
  北师大壹基金公益研究院儿童福利研究中心主任尚晓援教授,长期跟踪研究福利院儿童的成长情况。她认为,类似家庭寄养模式,硬生生地将寄养家庭和被寄养人分开,“是非常粗暴的”、把孩子从家庭拽回孤儿院是一种倒退。“孩子在家庭里,哪怕父母对他不是很好,但这种家庭关系是稳定的,孩子内心会有对父母和家庭的依恋,这样小孩子的心理才能健康。在福利院,每天的工人三班倒,基本的安全感都没有办法建立。”
  前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认为,我国在儿童福利体制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而在发生事故后强行将儿童收回福利院,“缺乏基本考虑,太过粗暴。”
  王振耀认为,我国必须尽快建立正规的儿童福利制度,并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下来。“该政府负责的,政府好好负责,不该管的就放手让民间力量进来。”
  据悉,目前民政部已经提请制定《儿童福利条例》,并创造条件适时提出修订与儿童权益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
  3月13日,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表示,个人和民间机构自行收养弃婴、孤儿是一种爱心的体现和奉献,“我们是充分肯定、高度评价的”。但是自行收养的行为怎样纳入到法律支持的范围内,怎样达到儿童利益最高原则,有利于弃婴、孤儿的健康成长,“这也是我们现在面临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课题。”
  A10-A11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卢美慧 王瑞峰 实习生 李锐嘉
声明:频道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内容以及相关文章评论纯属个人观点和网友自行上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发现有违法信息或侵权行为,请留言或直接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您的信息后24小时内作出删除处理。
本月热点资讯
428345328323309307302296285283
Copyright (C) 2010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南网--河南省综合性门户网站,致力于为河南企业及网民提供信息化服务!
搜狐地方网站联盟成员
通用网址:河南网1.顺叙 2.刮目相看孤身一人异域求学供中国盲人使用的电脑软件丝毫也不怀疑。 3.生机勃勃的声音;热情洋溢的声音。 4.运用对比的手法,反衬(衬托、突出)盲姑娘乐观、坚强的品质。 5.(1)“跌跌撞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肓姑娘在陌生的土地上被人歧视、被人轻视、被人误解的坎坷历程。 &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盲姑娘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6.示例:有些健全的人,缺少理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盲姑娘有理想,有抱负,积极乐观,执著坚强。她是我们的榜样。 7.示例:这双乌黑的眼睛,透着光亮,闪着愉快的光芒,仿佛世上一切的光明都在眼中,是那样神气,那样睿智,那样执著。 8.示例: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奇迹般地完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篇小说的创作。(意思对即可)
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一只青花碗我最后一次看到青花碗,是在一个淫雨霏霏的午后。青花碗就在屋檐下的水洼里,水珠落下,便是一片雾气。它应该在饭桌上,或者在灶台上,等着热气腾腾的米粥。当然,有时候也会用它盛咸萝卜条、虾酱或者辣菜疙瘩。而现在,它却这样的出现在我的视线里,有些突兀,也有些刺眼。这是我们家最后一只青花碗,外表粗糙,如同奶奶有些触目惊心的双手。画工肯定没工夫在这种碗上精雕细琢,那些青色的野花是最简单不过的笔调,一勾一抹就成了这个样子。青花碗成了被遗弃的孩子,随地摆放。这应该是奶奶常用的那个碗,我看见水花里老人的面孔快速闪现,便掉落下一滴雨珠将之打散。黝黑的铁锅,暗黄的火苗,炊烟弥漫了整间屋子,呛得人直掉眼泪。在阴雨天里,那些火苗也明显萎缩,而烟雾则代表了空气的压抑。所有人终于忍不住了,争抢着跑了出来,躲到枣树下面。奶奶的院子里有好几棵枣树,它们浓密的树枝遮蔽了半个院子。爷爷在咳嗽,声音洪亮,一声接着一声,一声大过一声,震得整间屋子都嗡嗡作响。那时候,我很佩服他的忍耐力,浓密的烟雾那么大、那么黑,而他则躲在里屋之中,慢悠悠地喝茶。惊天动地的咳嗽从屋里传出来,震飞了枣树枝叶里隐藏的麻雀。破旧的风箱终于停了下来,像极了气喘吁吁的病人。那是一声声漫长的呻吟,夹杂在雨丝里,从院子里传出去老远。奶奶有节奏地拉着风箱的把手,一推一拉之间奏出一段美妙的音乐,她把自己陶醉。烟雾散去,屋子里终于传进来零星的光亮,味道有些潮湿,有些温柔的香气,还有烟火呛鼻的气息。那几笔简单的青花在昏暗的光亮里,好像跳跃的麻雀,流浪了许久之后,它们终于回家。盛满了饭菜,青花碗被供在神像之下,没有语言,没有声响,只有袅袅而升的热气。爷爷还在里屋,蜷缩在太师椅中昏昏欲睡。更多的时候,他会有节奏地用食指敲打着桌面,摇着头,好像泥塑的不倒娃娃。这只青花碗,我只是看看,从来没有摸过。有一次,奶奶把它放在供桌的一角,里面空空,什么也没有。我踮着脚伸出双手想把它拿下来,而这个时候,爷爷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出来,他大声叫住我,不让我碰到它。然后,拿起青花碗,轻轻地放到了供桌的最里面。他的这种行为使我想到,青花碗里肯定藏有秘密,不然,一只破碗值得这么珍视么?我曾经偷偷地观看过它,平谈无奇,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青花碗被搁在柜子的最高处,俯瞰整间屋子。当然,我能够正式接触到这只青花碗的时候,奶奶已经老了。她行动缓慢,变成了一只缓缓爬行的蜗牛。多年的习惯并没有使奶奶失去虔诚,她把青花碗端下来,把供奉让给我或妹妹吃,青花碗始终蕴含着一种温润,有些古朴,有些厚重。爷爷曾经告诉我,这是奶奶的一件嫁妆。青花碗里盛满了一切,比如小米、高梁、馒头、鸡蛋,比如豆酱、青菜、腊肉……一年一年走过,奶奶用这只青花碗喂活了五个子女。看着浩浩荡荡的儿子满堂,她把青花碗放在枕边安然而眠。我曾看到她端着这只碗,一整个下午昏昏欲睡,额头几乎贴在碗边,细微的鼾声在青花碗里奏起一声声回响。在清晨,在午后,她把自己盛在碗里。&奶奶去世之后,它也兀自消失了。在睡梦中远行不再回头。而多年之后,我又一次看到它,屋檐下只露着半边,似乎神圣也仿佛庄严。我小心地将它捧起,慢慢地举过头顶端详,而它,在这个细微的动作中突然支离破碎,散落一地碎片,扎痛了我的每一根神经。它跟着奶奶走了,永远也不再回来。(选自《散文》2012年第2期,有删改)1.文章以“一只青花碗”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①在阴雨天里,那些火苗也明显萎缩,而烟雾则代表了空气的压抑。②青花碗被搁在柜子的最高处,俯瞰整间屋子。3.文章还多处写到“爷爷”,其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4. 作者由“青花碗”和“奶奶”产生了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4分)&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8分)农民种地用上“卫星技术”①平常,当我们提到“卫星技术”时,总以为它是高科技领域的专利,往往为科学家们搞科学研究提供服务的。而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着实使我们大开了眼界。②那是在北京举办的一个新农村建设科技成果推介会上,当“北京郊区农业资源信息平台”和“3S技术在农业资源与农田环境检测上的应用”两项成果一露面,便引来现场所有与会人员的阵阵赞叹:种地的学问太大了,农民兄弟们再也不能只凭感觉和经验埋头苦干了。③农业资源信息平台是北京市历史上第一个农业综合数据库和决策咨询系统,全部数据均借助卫星遥感等技术获取。这个平台通过搜索气候、地质、水土等信息,对300多个物种的生长特点与北京郊区的自然环境做出定性、定位分析,勾画出一幅精细的作物适种“电子图”。在“电子图”上,北京郊区任何一块900平方米土地最适宜栽种的作物都能清晰地显示出来,并可查询哪些土地适合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和绿色食品生产。在它的帮助下,农民们甚至可以为外来农业作物在北京寻找适宜生长的栖身之地。到目前为止,这项新成果已在北京市3个远郊区县的17万亩土地上推广,获利3800万元。④“3S”是卫星遥感、地理信息和全球定位技术的简称,它通过嫁接计算机的网络技术,成为农业生产的“好管家”。它不仅可以根据农业资源的动态变化信息,判断核桃、西洋参、磨盘柿等特色、稀缺农产品的空间分布,而且还能依靠基础地理信息和遥感信息指导农民如何科学浇水施肥,预测作物长势、产量,并对大面积发生病虫害灾发出预警及损失评估报告。譬如:3年前,在“好管家”帮助下,距北京市区近百公里的门头沟清水镇,农民们在15000亩玉米地上破天荒改种薄皮核桃和杏仁,如今获得了平均每亩比种玉米高出10多倍经济效益。⑤通过分析环境监测数据,“3S”能对土地受污染程度做出判断,指点农民们在极少污染的地块种植直接食用的蔬菜瓜果,在轻度污染但未超标的地块种植粮油牧草,在污染超标但植物尚可生长的地块种植花卉林木,可说是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设计师”。⑥我们坚信,有党中央“三农”好政策作保证,有科研院所提供的高新技术作支撑,再加上农民兄弟们的苦干精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景必将一片灿烂辉煌。1.提取关键信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农业资源信息平台”帮助农民生产的流程。(3分)2.请从语言的准确性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3分)并对大面积发生病虫害灾发出预警及损失评估报告。3.画线句子“到目前为止,这项新成果已在北京市3个远郊区县的17万亩土地上推广,获利3800万元”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4.有人认为第④段画线句举的这个例子不恰当,谈谈你的看法。(4分)5.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党和国家提倡并鼓励当代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或当“村官”,服务农民;或创业,带领他们科学致富。请结合选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届江苏省南京市第三初级中学九年级课程结束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题目。(15分)穿旗袍的女人①六年前,我在一个小镇住。小镇上有个女人,三十多岁的模样,无职业,平时就在街头摆个小摊,卖卖小杂物,如塑料篮子瓷钵子什么的。女人家境不是很好,住两间平房,有两个孩子在上学,还要伺奉一瘫痪的婆婆。家里的男人也不是很能干,忠厚木讷,在一工地上做杂工。这样的女人,照理说应该是很落魄的,可她给人的感觉却明艳得很。女人有如瀑的长发,她喜欢梳理得纹丝不乱,用发夹盘在头顶上。女人有颀长的身材,她喜欢穿旗袍,虽然只是廉价衣料,却显得款款有致。她哪里像守着地摊赚生活啊,简直就是把整条街当成她的舞台,活得从容而优雅。②一段时期,小街人茶余饭后,谈论得最多的就是这个女人。男人们的话语里带了欣赏,觉得这样的女人真是不简单。女人们的言语里却带了怨怼,说一个摆地摊的,还穿什么旗袍!隔天,却一个一个跑到裁缝店里去,做一身旗袍来穿。 ③那女人不介意人们的议论,照旧盘发,穿旗袍,优雅地守着她的地摊,周身散发出明亮的色彩。这样的明亮,让人没有办法拒绝,所以大家有事没事都爱到她的摊子前去转转。男人们爱跟她闲聊两句,女人们更喜欢跟她讨论她的旗袍、发型。临了,都会买一两件小商品。④几年后,女人攒了钱,贷了一部分款,买了一辆中巴车跑短途。她把男人送去考了驾照,做了自家中巴车的司机。她则随着车子来回跑,热情地招徕顾客。在来来去去的风尘之中,她照例是盘了发,穿着旗袍,清清丽丽的一个人。她的车也跟别家的车不同,车里被她收拾得异常整洁,湖蓝色的坐垫,淡紫色的帘,给人的感觉就是雅。所以小镇人外出,都喜欢乘她的车。⑤她的日子渐渐红火起来,却不料,竟很意外地出了一起车祸。所赚的钱全部赔进去了,还搭上一辆车和十几万的债务。她的腿部也受了很重的伤,躺在医院里,几个月下不了床。小镇人都说,这个穿旗袍的女人,这下子倒下去是爬不起来的了。可是半年后,她却在街头出现了,干着从前的老本行——摆地摊儿。她照旧盘发,穿旗袍。腿部虽落下小残疾,但却不妨碍她把脊背挺得笔直,也不妨碍她脸上挂上明亮的笑容。⑥我离开小镇那年,女人已不再摆地摊,而是买了一辆出租车。过两年,小镇有人来,问及那个女人。小镇人说,她现在发达了,家里有两辆车子,一辆跑出租,一辆跑长途。最近又听小镇人说,女人新盖了三层楼房。我问,她还盘发、还穿旗袍吗?小镇人就笑了,说,如果不盘发,不穿旗袍,她就不是她了。真的呢,她还跟从前一样漂亮,一点没见老。&&&&&&&&&&&【小题1】本文第一段的文字与鲁迅对孔乙己的描写一样,包含着许多的“矛盾”。试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中最突出的“矛盾”,并简要比较两篇文章的作者在似乎矛盾的描写内容中,对人物褒贬态度的不同。(3分)&&&&&&&&&&&&&&&&&&&&&&&&&&&&&&&&&&&&&&&&&&&&&&&&&&&&&&&&&&&&&&&&&&&&&&&【小题2】第一段说“她哪里像守着地摊赚生活啊,简直就是把整条街当成她的舞台,活得从容而优雅。”阅读二至五段,说说文章是从哪几方面表现主人公“活得从容而优雅”的?(3分)【小题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3分)【小题4】文章为“穿旗袍的女人”,这“旗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小题5】读完这篇文章,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3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连云港卷)语文(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2分)无刺蜂的奇异世界 王正君无刺蜂隶属于膜翅目,蜜蜂科,无刺蜂属,起源于非洲,随着蜂群队伍的不断壮大,其分布越来越广泛,逐步扩展到热带与亚热带的各个地区。在中国,它们占据着海南与云南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地带。上帝是公平的,他关上了“螯刺”这扇门,又打开了“强有力的嘴巴——下颚”这扇窗。失去螯刺的无刺蜂,自有一套独创的看家本领。它们的制敌策略通常有3种:释放蜂胶,粘住敌人,遂以叮咬,制服敌人;释放毒气、毒液,自卫防身;钻入毛发,粘住咬断。无刺蜂的后足带有胶状小球,其内含有粘性极强的蜂胶,在遇到挑衅者(如胡蜂)时,它们利用蜂胶的粘性,将胡蜂的翅膀粘住,使其以自由落体之姿坠到地面,之后对其进行撕咬,彻底将其消灭。有的无刺蜂则以“毒气与毒液”为杀手锏。在遭遇敌害时,它们如黄鼠狼一般释放一股极其难闻的气体,在熏跑敌人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时间;有的种类则喷出具有腐蚀性的液体,所溅之处,无不被其“毁容”,极具杀伤力。有的无刺蜂在人触碰其巢穴时,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钻入人的头发、眉毛中,甚至会进入人的眼睛、耳朵,旋即释放粘液,用下颚撕咬,令人产生不适感。但相对蜜蜂家族中的其他成员,无刺蜂是一类比较温顺的小动物,它们通常不会主动攻击人类或动物。无刺蜂秉承着“自卫防身”的原则施用着它们的独门武器,算是一群和平爱好者。无刺蜂生来与众不同,它设计的“小屋”也别具一格,其复杂程度堪称“蜜蜂之最”。无刺蜂通常把 “家”安在中空的树干或树杈上,巢在树洞内呈长桶状,密封性良好,只留一个小孔与外界相通,孔的外侧通常连有一根“管子”,此“管状通道”由蜂蜡和泥土混合筑成,有的“管状通道”还被设计成“喇叭状”,向内一直通到蜂王繁殖的区域。整个蜂巢采用多种建筑材料:蜂蜡、蜂胶以及树脂等。这些建筑材料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防水。因而蜂巢就像一个裹紧的粽子,既保温、防水,又御敌。无刺蜂蜂蜜呈绿褐色,与普通蜂蜜相比,具有水分大、口感略酸、香味更浓郁、还原糖含量较低、淀粉酶值较低等特点。无刺蜂蜂蜜还以药用价值高而著称。它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白内障、皮肤病以及一些妇科疾病等方面,疗效显著。(节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10月上)【小题1】通览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行文思路。(3分)【小题2】请结合具体内容,列举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3分)【小题3】划线句子中“比较”“通常”两词能否去掉,请作简要说明。(2分)【小题4】仔细阅读全文,说说无刺蜂与其他蜜蜂之间的区别。(4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中阶段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试卷(四)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问题。(18分)乡村英文韩少功玉梅是一个热心女人,与左邻右舍处得很热闹的。她家门前有一水泥坪,遇到邻家的金花来借坪晒谷,二话没说,满口答应,当下把自家柴垛移开,把落叶和鸡粪扫净,让出一片明净的场地。不料,她不知因何事上火,第二天一大早就立在坪前高声叫骂。先是骂鸡:养不亲的货呵?吃了老娘的谷,还要上灶拉屎怎么的?就不怕老娘扭断你颈根拔你的毛?接着骂狗:你贱不贱?老娘请你来了吗?老娘下了红贴,还是发了轿子?这不是你的地方,你三尺厚的脸皮赖在这里,有本事就死回去发你的瘟呵!最后还骂到树上的鸟:你才是个贼,老不死的贼!你上偷瓜,下偷菜,偷惯了一双爪子还贼喊捉贼。有本事你就到法院去告,叫十八路人马来抓呵。阴计烂肚的,算哪门本事?……她骂得鸡飞狗跳日月无光。远处的金花听得心疑,脸渐渐拉长了,上前来问:“玉梅姐,你骂谁呢?”&&玉梅没好气地说:“谁心中有鬼,就是骂谁!”&&&“没……没什么人得罪你吧?”“谁得罪了,谁知道!”&&&这就等于把话挑明了,把脸撕破了。&&&金花扭歪了一张脸,咚咚咚大步离去,叫来两三个帮手,一担担地把稻谷搬走。她的尖声也在篱笆那边隐隐传来:“……以为没有她一块坪,我就只能糠拌饭么?神经病,脑膜炎,一大早踩了猪粪吧?”&&&帮手中的一位,后来私下问玉梅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玉梅开始不说,实在气不过,才道出心中悲愤。原来她早上见天气不错,打算帮那妖婆子搬谷入坪摊晒,一心做点好事呵。却发现谷堆上画有暗号,是一些弯弯曲曲的沟痕,顿时就气炸了肺:呸,什么意思呵?留暗号不就是防贼么?留在她家屋里不就是防她么?怕她认出来,居然不写汉字,还写成了英文,就是电视上那种洋字码……你王八蛋呵,也太小看人了!她玉梅别说有吃有穿,就算穷,就算贱,就算讨饭,也不会稀罕你几粒谷吧?冤仇就这样结下了。金花事后不承认什么暗号,声称对方血口喷人,居然诬她写洋字码,为何不说她写了蝌蚪文呢,写了蚂蚁文和蜘蛛文呢?天地良心,她要是写得了洋文,还会嫁进这个倒霉的八溪峒,还会嫁给一个烂瓦匠,还会黑汗横流地晒谷?……但此事真相已没法澄清,因谷堆已散,谷堆上到底有没有暗号,有没有英文,旁人无法证实了。据玉梅说,那贼婆子曾经送给她一条花裤,说她个子矮一点,穿着正合身,给她穿算了。她以前还满心欢喜,现在算是想明白了:那哪是安什么好心,不就是嘲笑她的个头矮,要当众揭她的疮疤么?那贼婆子曾经约她进城去看戏,抢先掏钱给她买了车票和戏票。她以前一直心怀感激,现在也算是想明白了:那哪是什么看戏?不就是要显摆自己有钱,显摆娘家有人发了财并且让她沾光,要当众戳她的痛处吗?&往事历历在目,件件滴血,桩桩迸泪,眼下都被玉梅想得恍然大悟,反正什么事都往心里堵。而且越是有人来劝和,越给她增加了思前想后和悲愤重温的机会。一听到金花家那边狗叫,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她把一条花裤找出来,嚓嚓嚓地剪成碎片,一把碎片朝篱笆那边摔过去。&&&数日以后,住在山坳里的公公找来了,什么话也不说,要玉梅跟着走一趟。她来到了公公家的谷仓,顺着老人的手看去,发现那里的谷堆表面也有一些弯弯曲曲的沟痕,与她不久前见到的完全一样。谷仓前有两三只地蟞虫,大概是爬过谷堆的,留下沟痕的,已被踩死,散发出一种刺鼻的酸腥味。公公嘟哝了一句,听不太清楚。&&&但媳妇捂住嘴,愣住了,冒出一张大红脸。她低着头回了家。去菜园里锄草,顺手把金花家的两块地也锄了。去扎稻草人赶鸟,也顺手在金花家的田边戳了一个。去撒谷喂鸡,见邻家的鸡过来了,也不会再次厉声驱赶,让两窝鸡快快活活地啄在一起。但金花没见到这一切,而且她那张门一直紧闭,悄无声息。玉梅事后才得知,收完稻谷后,金花就外出打工了,去了很远的北方。第二年,金花没有回来。第三年,金花还是没有回来。第四年的一天,人们悄悄传说,可怜的金花姑娘回不来了,不久前在一次工厂的火灾中已不幸遇难。丈夫怕她婆婆和女儿伤心,迟迟没有说破。不过,她女儿后来上学时骑的那辆红色跑车,玉梅知道,大家也知道——是用一个女人的赔命钱买的。女儿不知道这个来由,骑车飞驰时经常放声大笑。【小题1】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主要内容。【小题2】 赏析文中的画线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变化但媳妇捂住嘴,愣住了,冒出一张大红脸。【小题3】小说在结尾处,为何要记叙金花女儿骑着红色自行车飞驰大笑的场景?【小题4】读了本文,你有何感想?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一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能说会道破解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