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间舞舞组合对幼儿身体训练的价值

联系我们:
代写电话:158-
代发教育论文
代写教育论文
##textarea onfocus="h_con()" onblur="s_con()" name="content2" id="content2" onkeyup="checkLen(this,200)">##/textarea>
还可输入字符200(限制字符200)
您的姓名:
您的邮箱:
您的电话:
微探民间舞蹈教育对幼儿审美能力作用
民族民间舞蹈作为近乎乡土的艺术形式,其因各地地理、文化、风俗习惯的迥异,而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地域性艺术,其风格特征具有显著的辨识性。
一、选题背景
& & 民族民间舞蹈作为起源于人民口常生活中,以口常行为动作抽象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动作语言。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面临着如何保存、继承与发扬、发展的难题。本文选择民族民间舞蹈教育对幼儿审美能力影响这一视角展开研究,旨在挖掘民族民间舞蹈的审美价值。
& & (一)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的需要
& & 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本身也是传衍地原著居民文化的共生物。任何一种民族民间舞蹈的特有风貌,都会或明或隐或多或少的折射出所置身的文化生态特征。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孕育了最古老、最独特、最美丽的舞蹈艺术。然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程度加深,西方文化霸权与强势的主流文化也随全球化的浪潮涌入中国,并威胁着中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安全。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作为民族艺术的一种,其保护和发展问题也己经成为新时期的重要课题。
& & (二)幼儿园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教育的需要
& & 幼儿园舞蹈教育是作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个部分,以往的舞蹈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音乐教育的陪衬,并没有广泛的独立的教学地位。但这并不能否定人们对幼儿开展舞蹈教育的意义的广泛关注。
& & 首先,幼儿园舞蹈教育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的发展。通过一定程度的舞蹈训练促进幼儿骨骼发育,提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其次,幼儿园舞蹈教育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发展幼儿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再次,舞蹈教育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影响。舞蹈有诗意的构思,唯美的艺术造型,美妙的音乐旋律,孩子可以从中感知美、发现美、创造美。民族民间舞蹈不仅有舞蹈所共有的艺术特点,还因其具有浓郁的民间文化特色而受到幼儿园舞蹈教育的青睐。幼儿园开展民族舞蹈教学可以让幼儿,在初步了解民族舞蹈中所蕴含的丰厚的民族文化的同时,潜移默化之中培养起幼儿的审美能力。
& & (三)对幼儿园民族民间舞蹈教育实践进行指导的需要
& & 目前在幼儿园舞蹈的教育的开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 第一,过分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轻视创造性的表现。在幼儿园的舞蹈教学中,单纯以学习动作为目的的现象依旧存在,教师只注重让幼儿模仿舞蹈动作,并以掌握教师的&规
& & 定动作&为目的,而忽视了民族舞蹈的即兴性和对幼儿自由表现的权利进行维护。
& & 第二,幼儿学习舞蹈的过程中,缺乏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往往忽视幼儿情感体验的愉悦性,幼儿常常疲于学习新动作,厌倦机械重复己学动作。教师为了达到预定的舞蹈教育目的过于强调对幼儿完成一整套舞蹈动作的追求,忽视幼儿在民族民间舞蹈中获得愉悦体验的需要。
& & 第三,忽视民族舞蹈的文化背景。幼儿园在开展民族舞蹈教育时普遍对民族舞蹈所处的文化背景以及所蕴含的独特的民族文化认识不够。民族舞蹈离开自身的文化就如鱼离水,失去生命的鲜活。幼儿很容易出现对民族舞蹈的刻板认识,用一些典型的舞蹈动作来代替整个民族的舞蹈特点。如认定新疆舞就是&转手腕&、&动脖子&;蒙古舞就是&耸肩&和&扭肩&。
二、研究现状
& & (一)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相关研究
& & 1.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历史沿革的研究
& & 民族民间舞蹈由于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生活性的特点,因而决定着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是一种原始的口传身授的方式进行。但当其受到异域文化的冲击时,这种不自觉的传承方式就很容易出现断层绝种的危机。如何更好的传承民族民间舞蹈艺术,这就需要对其教学的方式进行探索。明文军在《从民间自然形态走向科学化传承之自觉一一中国当代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体系的建构和发展》(2010)一文中,先是回顾了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体系的历史演进,接着对目前的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提出了提升文化自觉促进教学建设的建议。这篇论文对民族民间舞蹈所根植的民族文化给予很多的关注,足以显示出对民族文化的考察,是对民族民间舞教学体系进行的改进的必要前提。王敏的 &《对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发展现状的思考》(2011)和徐学铭的《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载歌载舞&教学形式的可行性》(2006)也都在不同的侧面对民族舞蹈的教学现状及其解决策略进行了分析,徐学铭还对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形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 & 2.民族民间舞蹈在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研究
& & 一些文章对如何在幼儿园里开展民族民间舞蹈的教育教学的探讨也广泛地进行,毛丽娟的《关于幼儿民族舞蹈的教学》对民族舞蹈的选材,以及民族舞蹈对激发幼儿想象,陶冶性格、品质的价值予以探索。方娟在其硕士学位论文《少数民族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传承一一双江拉枯族低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中心幼儿园个案解析》中,将民族舞蹈文化作为
& & 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以个案研究的方式探讨了少数民族艺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也从文化保护的角度肯定了,在幼儿园里开展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教学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刘定娥的《浅议如何在幼儿园音乐舞蹈教学中渗透民族艺术文化》以及楼亚娣的《让民族舞蹈陶冶幼儿的心灵一一一大班幼儿&竹竿舞&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都是探讨在幼儿园里开展民族的舞蹈的教育教学实践的价值,以及对幼儿园里民族舞蹈教学形式的探索。
& & (二)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与审美能力关系的研究
& & 于平的著作《舞蹈文化与审美》,将舞蹈定位为人类最早发生的文化现象之一,并认为自觉的把舞蹈作为审美对象,同时又自觉地把舞蹈作为人类自我形象塑造的艺术手段,却是近代以来的现象。在其著作中,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积淀了深厚文化的舞蹈艺术窗口,同时提供了舞蹈审美的动作协调原理与动机展开原则。其中对中国民俗舞蹈的文化生态和历史文化进行了分析,考察了民族舞蹈的形成与特点和其原生地的地理环境,原住居民的生活劳作方式、宗教信仰的关系。并细致分析了舞蹈审美的物质载体和感知氛围,以及舞蹈审美由动态构成到视觉接受的转变。
& & 余艳在《浅谈中国民间舞蹈的现代审美价值》(2002)认为,中国民间舞蹈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每一时期的民间舞蹈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始终符合各个时期人们的审美情趣,展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李鑫、沈畅在《简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对培养大学生和谐审美观的作用》(2011)中,从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感受独特的动作和谐美,领悟丰富的情感和谐美,体会多彩的生活和谐美三个方面研究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和谐审美观的作用,目的定位于使每一位大学生在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中实现自我完善的人生价值。李晓东在《初探舞蹈教学中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阐述了在舞蹈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他如汪红《论民族舞蹈对少年儿童美育的价值》(2009),付民杰《在舞蹈活动中培养幼儿审美情趣的三种途径》(2010)也分别对民族舞蹈的审美价值做了论述。
& & 这些研究并没有系统的对民族舞蹈对幼儿审美能力影响这一方面进行研究,没有说清民族舞蹈的审美特质与人的审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但重视各民族文化对本民族舞蹈艺术审美理想和情趣的影响。
& & (三)幼儿园开展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 & 1.民族民间舞蹈教育重知识、技能的学习,忽视舞蹈本身的审美价值。
& & 民族民间舞蹈一直在幼儿园里作为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门类存在,但大部分幼
& & 儿园开展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以习得舞蹈技能、技巧为主要内容,过分强调民族民间舞蹈的&工具化&,忽视舞蹈本身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而实际上民族民间舞蹈具有很多独特的创作规律和艺术表现形式。其自身蕴含着我国各民族文化的精髓,透视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丰厚文化底蕴,体现着各民族迥异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因此,对于幼儿来说,感受民族民间舞蹈的审美特性,接受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熏陶,从而培养幼儿感知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比简单的学习舞蹈知识、技能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 & 2.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开展比较零散,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统的指导
& & 当前幼儿园教材中,民族民间舞蹈虽然作为教育内容长期存在,但是并没有系统化,丰富化。如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大多限于蒙古族、朝鲜族、傣族、藏族等几个民族,还有众多的民族民间舞蹈幼儿无法接触到。民族民间舞蹈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指导思想限于对幼儿进行舞蹈教育的艺术教育之中而没有凸显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民族民间舞蹈虽作为一种视觉艺术,但也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它包含音乐、美术、诗歌等多方面的元素,它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但是,当前幼儿园开展的民族民间舞蹈活动也多是零散、单调且缺乏系统理论的支撑。
三、研究意义
& & (一)理论意义
& & 首先,本研究试图从民俗学的角度对各民族的民间舞蹈特征进行归纳和介绍,以便找出不同地域、不同风俗、不同文化下的各民族独特的审美特质,同时对各民族民间舞蹈的审美要素进行结解构和提取,探索其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影响的可行性和影响力。其次,本研究要对幼儿的审美心理特点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探索民族民间舞蹈对幼儿审美心理的影响,为幼儿园开展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提高幼儿审美能力找到合理的理论支撑,也为使当前相关的理论研究更加系统化。
& & (二)实践意义
& & 首先,本研究力图帮助幼儿教师深入了解民族民间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对幼儿的审美能力影响的独特价值,使幼儿园在进行舞蹈教学时能够重视民族民间舞蹈的审美特质。其次,幼儿园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关注点仅限于幼儿舞蹈技能、技巧的掌握,本研究旨在使幼儿园教师更加清晰的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审美价值,以及各民族独特而质朴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以便在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中正确的引导幼儿对民族舞蹈进行更深入的审美,从而为幼儿园开展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四、研究方法
& & (一)文献法
& & 搜集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幼儿审美心理等方面的文献、视频资料,深入了解研究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新的观点。
& & (二)调查法
& & 通过到幼儿园实地考察,与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交流访谈,了解幼儿园开展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实际现状,以及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求体现在本论文之中。
五、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挖掘民族民间舞蹈的审美价值,结合幼儿审美心理发展的特点,分别展开论述民族民间舞蹈自身所包含的音乐、美术、表演等各要素,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影响,以期为幼儿园展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及实践指导,激发幼儿去发现美、认识美和创造美,逐渐完善幼儿的审美心理结构,提高幼儿审美能力,使每个幼儿都有良好的审美素质。
第一部分 概述.....................15-27
& & 一、 民族民间舞蹈..................... 15-23
& & & & (一) 民族民间舞蹈....................15
& & & & (二) 民族民间舞蹈.....................15-22
& & & & (三) 幼儿园民族................. 22-23
& & 二、 审美能力概述.....................23-27
& & & & (一) 审美能力概...................23
& & & & (二) 审美能力的结...................23-25
& & & & (三) 幼儿审美活动的........................25-27
第二部分 民族民间舞蹈教育能够.........................27-36
& & 一、 民族民间舞蹈音乐教育能够发........................27-31
& & & & (一) 民族民间舞蹈的配乐美对幼...........................27-29
& & & & (二) 民族民间舞蹈的歌唱美.........................29-31
& & 二、 民族民间舞蹈美术教育能够发展......................... 31-33
& & & & (一) 民族民间舞蹈的形体美对幼儿的..........................31-32
& & & & (二) 民族民间舞蹈的服饰美对..........................32-33
& & 三、 民族民间舞蹈表演教育能够.........................33-36
& & & & (一) 民族民间舞蹈的动作美对幼........................33-35
& & & & (二) 民族民间舞蹈的造型...........................35-36
第三部分 民族民间舞蹈教育能够培...............................36-42
& & 一、 民族民间舞蹈的形式美对幼儿审.........................36-40
& & & & (一) 民族民间舞蹈的造型手段对........................37-38
& & & & (二) 民族民间舞蹈的辅助表现手........................ 38-40
& & 二、 民族民间舞蹈的内容美对幼儿审美理......................40-42
& & & & (一) 民族民间舞蹈的&真&对幼儿......................40-41
& & & & (二) 民族民间舞蹈的&善&对幼儿审.........................41-42
第四部分 民族民间舞蹈教育能够提........................42-48
..............................................................
& & 民族民间舞蹈作为近乎乡土的艺术形式,其因各地地理、文化、风俗习惯的迥异,而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地域性艺术,其风格特征具有显著的辨识性。无论是外在形式还是内在内容,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幼儿园通过开展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不仅可以拓展幼儿的文化视野,让幼儿了解不同民族地域的独特文化传统,并对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幼儿的审美能力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其可简单的分为审美感知、理解和创造能力。在整个审美过程中,审美想象、审美情感交融其中,对审美能力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为了行文的方便,并没一一繁述,但也尽力贯穿整体之中。由于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不成熟阶段,其在心智、经验上的不足,是我们在对其进行审美能力培养过程中应该十分注意的。摆脱以往民族民间舞蹈的刻板化教学、成人化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和情感体验的目标依旧任重道远。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过于将审美感知能力、审美理解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同民族民间舞蹈中所包含的音乐、美术、表演等诸要素进行条分缕析的对应,产生机械刻板和内容重叠等问题。再者,本研究侧重于理论上的探索,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对当前幼儿园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缺乏实践上的关注,并且民族民间舞蹈教育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影响也多是理论上的推论,而缺乏有力的实践层面的验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本研究的实践指导价值和意义。总之,本文虽然旨在引起人们对民族民间舞蹈及其对幼儿的审美价值的重视,但限于自身的学术视野和浅薄的理论功底,其最终的成果乏善可陈,只是一些粗浅之言。这也需要本人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研究。
&[1] 萧君玲.中国舞蹈美学特性研究&&以台湾近年舞蹈编演实践为观照[D].博士学位论文. 苏州大学.2010.03.
[2] 明文军.从民间自然形态走向科学化传承之自觉&&中国当代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体系的建构和发展[D]. 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学术研究院.2010.
[3] 李廷海.社会文化变迁与中国民族舞蹈艺术教育创新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04.05.
[4] 郝 焰.校园舞蹈中注入乡土民族舞蹈文化传承的研究[D].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云南艺术学院.2010.04.
[5] 方 娟.少数民族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传承&&双江拉枯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中心幼儿园个案解析[D].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云南大学.2010.11.
[6] 熊黎明.民族舞蹈艺术展演文本叙事性分析&&以《云南印象》为例[D].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云南大学.2010.11.
[7] 李昕昕.幼儿音乐审美能力探索[D].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10.10.
[8] 陈思群.论儿童审美心理观照下的幼儿舞蹈活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
[9] 赵玺.藏族民间舞蹈&堆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6月,第29&31页.
[10] 马杰.京剧艺术启蒙教育对幼儿审美能力影响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6.
&(责任编辑:gufeng)
------分隔线----------------------------
教育论文网联系方式
本文为学前教育论文,主要论述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校承担着...
本文为学前教育论文,主要论述从问卷得出影响学前专业新生学...
本文为学前教育论文,主要论述教育公平应该正视现实的各种差...
本文是学前教育论文,本研究中研究对象界定为3-6岁的在园幼儿...
本文学前教育论文,本研究从理论的角度对幼儿园民族艺术课程...
本文为学前教育论文,笔者由衷的的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关注农村...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京 东 价:
¥14.20 [7.1折][定价:¥20.00]
温馨提示:
其它类似商品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高等学校儿童艺术教育系列教材舞蹈教育:民族民间舞
查找同类商品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华民族不朽的艺术瑰宝,它跟意大利的歌剧、俄罗斯的古典芭蕾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底蕴。舞蹈艺术的学习和鉴赏,绝对离不开中国民族民问舞。这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也是中国舞蹈的特色教育。儿童艺术教育专业民间舞训练包括藏族舞、蒙族舞、维族舞、傣族舞和汉族云南花灯等几大民族民间舞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了解各族民间舞风格特点,掌握基本动作和表演技巧。结合儿童艺术教育专业的特点,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各民间舞动作素材在儿童舞蹈教学中的运用。基于以上原则,本教材具备以下特点:  1.教材分藏族舞、蒙族舞、维族舞、傣族舞和汉族云南花灯五大部分,根据专业特点,各部分教学中适当选择了一些儿童民间舞组合教学,以巩固所学民间舞知识,同时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水平。另外,从学生兴趣的差异性出发,书中还穿插了一些与舞蹈相关的知识链接,增加舞蹈知识量,提高爱好者对舞蹈的理解力,以实现综合艺术修养的延伸。  2.本教材以单元教学形式呈现,各民族舞以舞蹈组合教学为单元,各位教师在实际运用中,可根据教学组合的难度分配课时,提高教材的实用性,一目了然。  3.由于文字对舞蹈动作的描述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在本教材中运用了大量的人物简笔画来补充文字力量的不足。这些人物简笔画都是笔者亲自绘画的,因为没有深厚的美术功底,这些简笔画人物结构比例或许不够标准,但基本能够准确地说明动作的线路和舞蹈风格。这是笔者在多年的学习和备课过程中,为了弥补文字描述的不足而锻炼出来的结果。期间,为了写这本教材,笔者花了两个月的时间练习用鼠标来绘画和完成这些人物。  4.本教材适合学前教育专业五年一贯制大专、艺术教育本科民间舞以及学前教育本科民间舞选择性教学。各位教师在运用中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期的长度,适当调整,以便因材施教,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章 藏族舞第一单元 动律组合第二单元 弦子组合第三单元 踢踏组合第四单元 步伐组合第五单元 送珠子组合第二章 蒙族舞第一单元 肩、腕组合第二单元 柔臂组合第三单元
马步组合第四单元 筷子舞组合第三章 维族舞第一单元 手位组合第二单元 体态组合第三单元 横垫步组合第四单元 步伐组合第五单元
维族儿童舞第四章 傣族舞第一单元
手位与动律组合第二单元 跳步组合第三单元 综合组合第四单元
小卜少组合第五章 云南花灯第一单元
小崴组合第二单元 综合组合第三单元
藏族儿童舞:果谐第四单元
东北秧歌儿童舞:小看戏第五单元
朝鲜族儿童舞:扇子舞第六单元
汉族儿童舞:陕北秧歌第七单元 彝族儿童舞:烟盒舞参考文献
  第一单元 动律组合  一、藏族舞基本体态  1.上身体态  双脚自然位,上身松弛。自然脚位,双脚跟、膝盖、大腿根三点靠拢,膝盖不僵硬。双肩放松,手臂自然下垂,上身自然松弛,眼睛平视。  要领:感觉背部向上延伸至头顶,胯部上提,不塌腰。  2.叉腰位  藏族舞基本手型是五指自然并拢的掌形手。第1拍掌心贴大腿向上提肘,2拍掌心贴在腰部叉腰。  要领:叉腰位完成后,胳膊肘自然向两边,里扣腕,双手指尖相对。  二、屈伸动律与常用步伐  1.屈伸动律  两拍一次屈伸;预备拍5、6拍叉腰位,双膝自然并拢。7、8拍身体向下屈蹲。1、2拍重心向上伸直,3、4屈重心。如此反复,也可做一拍一次的屈伸练习。  要领:重拍重心向上伸。身体保持放松正直的上下屈伸,膝盖动律柔韧且连绵不断,动律的感觉应在身体的上下移动上而不在双膝的屈伸上。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七日畅销榜
新书热卖榜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对孩子成长的帮助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对孩子成长的帮助
中国民族民间舞来自民族传统艺术,提炼于各民族生活。学习民族民间舞,是启发
孩子们对舞蹈的感知力、表现力量最直接的方式,并且有助于孩子们兴趣爱好的培养、
艺术修养的养成、优雅气质的塑造。
  很多的孩子跳着我们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不仅改善了自己的形体和气质,拥有了
自信而乐观的心态,并更加的了解和热爱我们的祖国和传统文化。我们希望“中国民族
民间舞考级教材”成为小朋友人生中的一种收获和财富,为孩子们未来的成功插上翅膀。
  ●
训练形体,提升气质
  舞蹈能改善人的体制,有着明显改善形体的功能,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挺拔、有
没身体姿态,并对孩子气质的养成起到重要作用。我们的教材可使幼儿和青少年在舞蹈
学习中达到运动效果,进而培养他们的动感与自信,并可通过学习传统舞目,增强孩子
对民族文化艺术的兴趣,形成内外兼修的高雅艺术气质,有了健康的身体和优美的气质
做后盾,他们就能对每件事物保持兴趣与活力,相信未来不管他们在哪个领域,都能无
往不利,开创属于自己的天地。
  ●
传承民族文化,提供综合素质
  “民族民间舞蹈是舞蹈艺术之母”,它取材民间、易于模仿与传承,表现形式生动
鲜明,能够充分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中,不仅
包括汉、藏、蒙、维、朝五大民族的舞蹈,还有哈尼族等40多个民族的50多个舞种。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引导孩子逐步深入的学习民族民间舞,不断提
高自己的舞蹈表现力和文化修养,提升孩子的艺术造诣,培养孩子的民族情结,使孩子
们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渗透到整个舞蹈学习中。
  在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过程中,孩子们不单单是随着音乐舞动,而且将接触到这
些舞蹈背后蕴含的民族的音乐、服饰、风俗、传说。让孩子们更加全面、完整的了解各
民族传统文化和艺术,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
培养七大能力
  ▲
观察模仿能力
  观察模仿能力是舞蹈的基础形式,也是儿童感受、意识形成的重要方式,民族民间
舞学习过程中,是对孩子观察模仿能力的反复锻炼与提升,激发孩子的艺术表现力,为
孩子学习舞蹈打下良好基础,给未来的延伸与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
  ▲
即兴表演能力
  级教材的编委们都是当今中国最具权威的民族民间舞专家,无论组合的编排还是素
材的选用,都是既有民族特色又具时代感的非常新颖的舞蹈。孩子们只要经过3-4个课时
的学习即可掌握一个小舞蹈,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学校,都可以进行表演啦!
  ▲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过程中,无论是舞蹈的动作、节奏、队形以及唱词的记忆,还
是舞蹈语汇和文化背景的结合与理解,都是对他们思考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
  创新能力是人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一种能力。一个孩子将来有多大成就,关键在于
他的创造能力如何。我们的教材在设置上也给予学生充分的创造空间,培养他们将自己
的聪明才智充分的发挥。
  ▲
独立自主能力
  专家们普遍认为,目前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包办太多,培养孩子独立的意识严重
不足,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中特
地设置了道具舞蹈,孩子们需要在上课前准备所需道具,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
的自我独立。结合孩子的兴趣,通过舞蹈的学习可以有效地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能力。
  ▲
合作交流能力
  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为孩子与伙伴交往创造了条件。我们的舞蹈中有双人配合,队
形变换、整体造型等,孩子们在完成这些舞蹈的过程中,需要与小伙伴合作、交流、配
合,需要不断的沟通和彼此的尊重,这些都在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们的合作交流能力并
让他们学会善解人意。而且孩子在掌握一些社会交往技能。
  ▲
综合拓展能力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学习是培养孩子对舞蹈感受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的综
合训练,能够提高孩子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能力、锻炼孩子的反应力和动作的协调
能力,我们希望通过持续的舞蹈学习能够不断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不断挖掘孩子的潜
能,而且能将这些能力触类旁通的运用到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让孩子拥有更精彩的未
(本文来自舞蹈网)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