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亲人去世自己去世的哥回来了,并与自己相拥而泣

&&&&&&&&&&& 雨& 思
深院冷秋梦不归,
细雨敲窗夜未眠,
纷纷落花香欲消,
谆谆有心意将暖。
2009122720098
“小红楼,背母留妻暂存身”——终于想起来了,那是我在越剧的戏词里看到过的红楼。这座红楼,是陆游为隐藏爱妻所备的一所小楼,这是一座情感之楼,一座无奈之楼,一座伤心之楼:据说,陆游幼年时期,正值金人南侵,常随家人四处逃难。这时,他舅舅唐诚一家与陆家交往甚多。在密切的交往中,陆游表妹唐婉耳鬓厮磨,青梅竹马,产生了深深的感情。两家父母和众亲朋好友,也都认为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于是陆家就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订下了唐家这门亲上加亲的姻事。成年后,唐婉便成了陆家的媳妇。
从此,陆游、唐婉更是情爱弥深,沉醉于两个人的天地中,不知今夕何夕,把什么科举课业、功名利禄、甚至家人至亲都暂时抛置于九霄云外。陆游此时已经荫补登仕郎,但这只是进仕为官的第一步,紧接着还要赴临安参加“锁厅试”以及礼部会试。新婚燕尔的陆游留连于温柔乡里,根本无暇顾及应试功课。陆游的母亲唐氏是一位威严而专横的女性。她一心盼望儿子陆游金榜题名,登科进官,以便光耀门庭。目睹眼下的状况,她大为不满(也有人说,陆母不高兴的原因是和焦仲卿之母一样,是因为唐婉没有生育能力;还有人认为,陆母不满是由于儿媳过于优秀,而陆游对唐婉又言听讲从,使陆母有了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的隐忧;另有一种说法是陆母心理变态,有严重的恋子情结)所以,几次以姑姑的身份,更以婆婆的立场对唐婉大加训斥,责令她以丈夫的科举前途为重,淡薄儿女之情。
但陆、唐二人情意缠绵,无以复顾,情况始终未见显著的改善。陆母因之对儿媳大起反感,认为唐婉实在是唐家的扫帚星,将把儿子的前程耽误贻尽。于是她来到郊外无量庵,请庵中尼姑妙因为儿子卜算命运。妙因一番掐算后,煞有介事地说:“唐婉与陆游八字不合,先是予以误导,终必性命难保。”陆母闻言,吓得魂飞魄散,急匆匆赶回家,叫来陆游,强令他道:“速修一纸休书,将唐婉休弃,否则老身与之同尽。”这一句,无疑晴天忽起惊雷,震得陆游不知所以。待陆母将唐婉的种种不是历数一遍,陆游心中悲如刀绞,但素来孝顺的他,面对态度坚决的母亲,除了暗自饮泣,别无他法(也和焦仲卿一样)。
迫于母命,陆游只得答应把唐婉送回娘家。就这样,一对情意深切的鸳鸯,被无由的孝道、世俗的功名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
但陆游与唐婉实在难舍难分,不忍就此一别,于是陆游悄悄另筑别院安置唐婉,有机会就前去探望,诉说相思之苦——这就是我想起的这所“小红楼”。在这所陆游为爱妻精心购置的、有“金屋藏娇”之嫌的小别院中,两人能安心生活吗?——“ 如坠深渊惊离魂,只觉得,心跳怦怦,冷汗一身。黄叶飘飘,秋风阵阵,谁如我,冷冷清清寻寻觅觅凄凄惨惨的薄命人。 姑不容,夫不忍,小红楼背母留妻暂存身。没脸儿,见亲友;无意儿,出外门。 愁煞人,闷煞人,只落得,雨打梨花深闭门。等得那,夏雨过,秋风起;等得那,长空雁叫断肠声。敲断玉钗红烛冷,多少夜卧孤衾。梦里长惊姻缘浅,痴笑弃妇恨转身。我为游哥痴心等,他为我,青春耽误志难伸。恨不得,劈破玉笼飞天外……”(越剧新版《陆游与唐婉》中唐婉蜗居小红楼之中的唱词)&&& 而且纸终究包不住火,精明的陆母很快就察觉了此事。严令二人断绝来往,并为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彻底切断了陆、唐之间的悠悠情丝。
后来的故事大家就差不多都知道了:陆唐分手之后,各自重新嫁娶。陆游的仕途起起伏伏,后终于走向成功,但抗金并不顺利,至死也“但悲不见九州同”。后来娶的王姓女子为他生下了6个儿子,但在沈园重新邂逅唐婉,依旧情难自禁,各自写下一首《钗头凤》,后唐婉日臻憔悴,悒郁成疾,在秋意萧瑟的时节化作一片落叶悄悄随风逝去。陆游至75岁高龄之际仍念念不忘沈园和唐婉,常常在沈园幽径上踽踽独行,追忆着深印在脑海中那惊鸿一瞥的一幕,写下了《沈园怀旧》二首。
——多么令人心碎的红楼故事!多么可恶的封建礼教!可笑可叹,身为丈夫的陆游,居然要背着母亲偷置安妻的小红楼;无奈无法,一代叱咤风云的抗金英雄,敌不过不合情理的“父母之命”。当历史的车轮,从公元1100多年滚滚前行到21世纪的今天时,我们再也不会重新经历那令人窒息的封建专制制度了,再也没有能够禁锢我们婚姻幸福的桎梏了。然而,我们的婚姻,都幸福了吗?我们是不是因为足够自由,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拿婚姻当儿戏,把婚姻当成“郎财女貌”的交易,闪婚,闪离……婚姻的悲剧,还以各种不同的面貌“精彩纷呈”地展现。
好好地吸取小红楼故事的教训,珍惜来之不易的自由吧。这自由中,未尝没有陆唐的一份功劳?
&&&&&&& 家里能当作热水袋、给点温暖的都出去了。冷得不知如何是好。收拾一下飘窗,让自己迎着太阳敲敲键盘。煮了一壶花茶,看窗外红男绿女,刹那间的心情貌似有些小资般的悠闲。
不懂茶道,却喜欢看茶叶、花在水中自在漫舞。那天,又胡乱地为自己泡了一壶。且当一种消遣吧。
茶,没什么能比得上那些夏日的早晨,为家人煮一壶苦瓜或大麦茶。
&&&&&&& 茶凉了,手变得越来越冷。搓了又搓,敲起字来仍不利索。常听白领们抱怨办公室的空调打得过高,皮肤干了,头发枯了;我突然明白,这种抱怨才是真正的小资。此时,我很需要空调,哪怕是温吞吞的热气,也需要。空调的遥控器就在左手边,可家人不在,我一人无法安心享用这空调送来的热气。小本生意,耐何寒冬腊月。
&&&&&&& 太阳忽隐忽现。我继续需要温暖。想起了家中还有个取暖器。脚边暖暖的。相对大功率的空调,消费这800瓦的暖气稍让我感到些安慰。如果,有小形的太阳能取暖器,不耗电,多好呢?&
你是圣洁的化身
挥挥手与天边云彩作别
幻化成冬季的第一场雪
在人间弹奏起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年爱的恋曲
漫天飞舞的你
如舞动着长袖的精灵
一扫冬日里的落寂
让我有了如诗的感觉
追寻着童年的记忆
因你&& 少女般地红云
漫上我的脸颊
雪儿落地& 碎了&
我的心底& 醉了 &
那满地坠落的梦呓
在这一刻无尚圣洁
银色的世界分外清澈
因你& 这个冬日不再孤寂
&&&&&&& 从医二十余载,经手的病人成千上万,或许痛苦见的多了,心也麻木,绝大部分病例尤如丢进脑海里的小小石子,仅激起小小涟漪,转瞬即逝。但是,近两月来,有个病例老在我脑海里若浮若现。
&&&&&&&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的门诊诊室来了一位憨厚的老农,深深皱纹里流淌着绵绵忧愁。我心是暗暗想道:又是一个需要慢慢琢磨的病例!待病人坐下后我开始采集病史,果然,王老汉的第一次发病远在十年前,主要表现为上腹痛,经抽血检查,血液中淀粉酶水平明显增高,被确诊为急性胰腺炎,按照医疗规程进行内科保守治疗,王老汉不久就痊愈出院了。二年后,急性胰腺炎再发作,老汉再次住院,又很快痊愈出院了。随后的数年里,胰腺炎就像缠在王老汉身上的魔鬼,时不时跳出来捉弄老汉,搞得老汉不断的进医院、出医院。王老汉在家人陪同下碾转沪宁线多家医院,药吃了无数,什么忌口啊、戒酒啊、保健品啊、祖传秘方啊┄治疗方法不一而足。然而,最近二年来胰腺炎反而越发越频繁、越发越严重,就在今年上半年就连发了三次,前后共有十六次之多!
&&&&&&& 看来,这老先生患了慢性胰腺炎是确凿无疑的了,问题是为什么越治越重了呢?
&&&&&&& 胰腺是人体内的第二大腺体,长约20cm,宽约3~5cm。如果把人体比作地球,那么,它就是一条重要的山脉横亘在人体后腹腔的上部,脚踏脾门、头枕十二指肠、背倚脊柱、腹盖胃肠,可以说“身据崤函,并吞八荒”。胰腺昼夜不息地向血液中输送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血糖高时就多送点胰岛素,低时就多送胰高血糖素,从而非常精巧地维持人体血糖的稳定。另外,就象每一座山脉中总有一条河流与之相伴一样,胰腺体内也有一条细长的河流,名叫胰管,仅有2~3mm宽,横贯全胰,每天收集胰腺分泌的胰液多达1500ml左右,输入十二指肠,内含数十种消化酶,若没有这些消化酶,不管是山珍海味还是粗茶淡饭都将沦为胃肠道的匆匆过客。
&&&&&&& 慢性胰腺炎并不常见,最主要的原因是长期酗酒,也有许多国人继发于胆道疾病,但王老汉既不喝酒也没胆道疾病。那么是不是罕见的由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引起的高钙血症所致?但王老汉血钙在正常范围。高脂血症?血管畸形?营养不良?都不是!胰腺分裂症?也不是!那么纠竟是什么呢?
&&&&&&& 俗话说得好: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猎人。核磁共震检查终于发现了蛛丝马迹,王老汉细长的胰管从颈部到体部明显增粗,已扩张到正常的五倍,象极了汶川大地震后的唐家山堰塞湖,堰塞湖在一瞬间由大量泥石流引起堵塞河道所致,王老汉的“胰管堰塞湖”却在十年间慢慢形成,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先于性胰腺囊肿?不象,因老汉已六十花甲,第一次发病时也已达知天命之年,先天性疾病应该在更年轻时就发病了。胰腺假性囊肿?不象,假性囊肿应该位于胰腺外表为主,不应位于胰腺内部。胰腺脓肿?不象,脓肿应该有发烧,但老汉体温正常。胰腺囊腺瘤?也不象,因为CT和核磁共震上都看不到瘤体壁。那么,可能性最大的就是极其罕见的胰腺导管内粘液性乳头状瘤了!因为乳头状瘤很小,所以B超、CT、核磁共震上都难以发现瘤体,但它分泌的粘液很粘稠,象果冻一样会堵塞胰管,阻碍了胰液的外流,从而引起胰腺炎发作。随时间推移,肿瘤慢慢长大,分泌的粘液越来越多,所以胰腺炎的发作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内科保守治疗只治了表,没有治根,必须果断进行外科手术!
&&&&&&& 手术结果证实了我们的术前判断,我们为王老汉进行了中段胰腺切除术,老汉很快就康复了。遗憾的是病理切片显示老汉的乳头状瘤已有局灶癌变,疾病从人民内部矛盾陡然转化为敌我矛盾,要是能早个一年半载作手术那多好!
丐帮的灵魂是我!
不该问的不问、不该看的不看、不该讲的不讲”。
“三不”做得好,领导是放心了,我就不省心了。领导把我当“高级保姆”使唤,大到代领导参加一般会议,小到领导家换瓶液化气,都让我过问,于是,就发生了听所末听、闻所末闻的事情:董事长函授本科毕业时,我代她去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我一个大男人,代董事长去参加函授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现在想来都觉得荒唐,都觉得是在梦中。
我简直不敢设想,要是当年那两位评审导师认真一点,验明一下真身,后果会是怎么样……
      (图片与本文内容无关)
我不敢相信他就是江湖传说中的那个他,他的英名与“赌”粘连。
他也不知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赌的。反正许多年,年复一年,他曾赌得昏天黑地,赌得通宵达旦。
他见什么赌什么,常州好赌的圈子几乎都熟知他的姓名,更熟捻他的心性。只是他赌,却从不欠,更不借。他不阴不邪,又江湖义气且朋友众多。
他没什么爱好,看到台上的牌,扑克牌抑或是麻将牌,他的两眼便生动地闪烁,精气神便排山倒海地拥来。
他一夜赢过23万,也一夜输过40万,扳着指头粗粗划算,他说二十年间他输掉过10辆奥迪。
他记得多年前有一个下雪天,雪下得好大好大,天很冷,他跑进她的饭店御寒,她一见他便端上了一杯滚烫的开水,就这样他认识了她,忽然间便发觉她天生就是他的女人。他开始疯狂地追求她。
她的父亲青筋直爆,眉眼里尽是不屑。那潜台词似乎在说:“就你那德性,你配吗?”好多次,她父亲甚至摆出“开鞭”的架式,象是要揍他。
她家是开饭店的,许多次他执着地去找她,她父母旁若无人地吆三喝四、骂骂咧咧。无论是早餐、中餐、晚餐,他们从不叫他入座。
他就这样在白眼中边撕扯着他内心的自尊边追求着他的真爱,直到终于有一天她成为他的女人,他曾一次次答应她少赌、少玩,可他从没说不赌、不玩。
她的饭店日趋红火,他的赌心也依然没有减弱。最多时曾欠债累累。曾记得一个岁末,她和他相拥而泣,那天要是能早日还掉这笔债,那该多好啊,他发誓再也不赌了。
但是爱赌的人总指望看一次“颠反”,驳一次“精彩”,只是底气不足的他再无能力去玩,只能乖乖地随她安心地开店、办厂,终于他还清了所有债务,守得云开日出。
日子慢慢好起来,她的事业蒸蒸日上。受她感染,他的事业也很快起步,日子也越加殷实和小康。他们买了一套房子,又帮他父母买了一套房子,他的儿子似乎也一夜长大,在他与她之间忽然间便顶天立地起来,他忽然觉得这些年他做了太久太久的傻事,他必须为这个家多做点什么。他内心不断念叨。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他被查出患了癌症。他一时傻了,只觉得一阵阵钻心地负疚与心痛,负疚的是为她做得太少太少,心痛的是她跟了他却没过上几天安生的日子。
她比他镇定,请名家会诊、开刀、化疗,她默默地处理着一切纷繁却暗藏着忧伤,背着他躲在阴暗的角落哭得呼天盖地,她甚至鼓励他:“你一定要好好配合治疗,治好了,你还可以玩你的牌!”
她忙上忙下,忙里忙外,她的公司,他的公司还有他的父母,他们的儿子全靠她一人张罗着,猛然间她的皱纹茁壮成长,两眼凹陷得惊人地凄凉。他发誓,他心里发誓,如果老天给他生机,他决不再赌,只是他干枯的嘴唇无力吐出一个字。
五年过去了,他很健康,她更快乐。
我看到他着了件韩国最新款的羽绒衣,脚上是三千元一双的英国名牌休闲鞋,裤子的嵌缝是一个法国的名牌标饰。四十多岁的人看背影活脱是一个校园里的潮男打扮。这一切都是她的功劳。
她说,这样真好,看他努力工作,快乐生活,穿得漂漂亮亮,人又神清气爽。她比他更高兴,男人就是小孩,女人永远是个母亲。
而大病一场的他也如历练般地重塑了一次,他不再迷恋那些牌局,他每天与她一起出门,一下班又赶到她的公司陪她加班,等她下班。他心甘情愿地为她做任何琐碎的,庸常的事。他很快乐。
他们去了香港,去了欧洲,去了澳洲。一到节假日他就催她出去玩,他喜欢看她眉开眼笑的样子。
那天晚上,我在街上撞见他时,他一脸的焦虑,两眼失落而黯淡。他告诉我“她病了,发烧了,她三天后得去海南玩,这个样子怎么得了!”他焦急的样子就象热锅上的蚂蚁。“我得去买药,我得赶快送到家里!”他话没说完就消失在茫茫的人海。
是的,他必须赶快回家,她的平安已是他最大的幸福,这是说好的幸福,不能有一丝闪失。
他不能输了,这次真的输不起。
白云溪是怀旧;青果巷是期待;新三河是赏读&&&&&&&&&&&&&&& 三条河流的沉醉与怀想
&&&&1、三条河流:演绎昨天、今天和明天  世界上没有铁路、没有机场,甚至不通公路的城市会有,但是没有河流的城市恐怕难找。人类喜欢临河而居,河流是城市的灵魂。古代中国的大小城池全靠又深又宽的城河护着,城、河之间仿佛“唇齿相依”。  常州城内的河流曾经随着城池不断向东南迁移,大的迁移发生在唐宋元三朝:大约在唐代,运河漕渠由子城护城河,向东南迁至青果巷(又称前河);宋代庆历三年,城内开辟顾塘河,沟通子城河与运河,使城内水系贯通无阻,气韵生动;元代大德至正年间,运河漕渠由青果巷再次南移,迁出城外,“分运河水”于罗城外的城南渠;明代正德十六年,“常州贯城运河改道城南渠”,至此,运河完全绕城而过。经过唐、五代、宋、元时期的一步步迁移、整理,常州城内外水系基本定局,千余年中几无更变,直到近年再一次实施“运河南移”。正所谓:“宋元理水大手笔,一城水系初定局”。   常州的河流“出产”名人,“盛产”学术成果和文艺精品。常州历史上第一次文化高峰--齐梁文化,其发源地在孟河;清代著名的孟河医派,名冠吴中,所谓“吴中医派甲天下,孟河医派甲吴中”;清代学术群体中,今文经学派、没骨画派、阳湖文派、常州诗派、常州词派的众多领军人物,都常住白云溪或青果巷。常州的众多文化、宗教设施,大多临河而筑,亭台楼阁、飞檐翘角与河光波影相映成辉。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对于今天的常州人,有三条河流值得我们沉醉与怀想:一条是“昨日之河”--白云溪,它是全国罕见的“状元街”、“名人巷”,可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消失于我们的视线,但其迷人的魅力将永存心间;一条是“今日之河”--列入市政府 “三河三园” 重点工程和世博会长三角亲水之旅景点,由关河、北塘河、东支河串起的旅游景观河;一条是“明日之河”--未来将与历史文化街区青果巷同步呈现、目前正在规划中的青果巷老运河。  这三条栖落于不同时空里的河流,呈现着丰富的内涵,重叠着青年人、老年人,还有历代先贤的身影;演绎着从现实到未来以至梦幻的许多故事;汇聚着普通市民的喜怒哀乐、柴米油盐,也编织着硕商大贾、政界才俊的财富梦想、社会理想,还沉潜着文人墨客的奇思妙想与浪漫情怀,更刷新着时尚动漫,乃至亿万年前的恐龙传说。
&&&&&& 2、昨日之河:白云溪上好风光  白云溪的位置在今天市中心的小营前、唐家湾、前后北岸历史文化保护区一带。白云溪的形状,是由河道分岔形成的三角地带,旧时称为“尖”。据记载,常州水道中原有三“尖”,即白云尖、八字尖和乌沙尖。所谓尖,便是两河汇流呈尖形处。传说三尖倒地便是文笔。白云尖是明清以后三尖中硕果仅存者。所以因白云尖而得名的“白云溪”,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显得极为珍贵。白云溪的河道分叉,是因为当年城中开挖了一条新河--顾塘河。本来从城西水关入城的西蠡河,流到顾塘桥时,因“地格势禁,不可前往”,就折向北入关河去了。宋代知州李余庆打通了顾塘河,“经大市益引惠明水东注之漕渠。郡人既以漕渠为前河,遂指顾塘河为‘后河’,以其在互市间,故亦曰‘市河’云”。前河(市河),即现在沿青果巷而流的河道。  严格来说,白云溪仅指白云尖上三面环水半岛似的一块地,因白云溪美名在外,住在附近的人家也都自称家住白云溪,因此,白云溪的长度被人为“拉伸”了。白云溪附近有很多桥梁,瑞登桥(俗称顾塘桥)、肃华桥(俗称葛仙桥)、棋圣桥(俗称县学桥)、显子桥、水华桥(俗称花桥)、里虹桥(俗称八字桥)、润芝桥、世丰桥、迎春桥等,可见当初人流之繁忙。
  白云溪只有短短半公里长,而它承载的名人数量之多,文化成果之高,人文含量之重,却让人叹为观止。白云溪虽是一段不长的溪流,但它是江南美景的浓缩,许多诗情画意的风物,在这里都可以领略到--   春天的白云溪:细雨霏霏,嫩花初绽,云彩低低地挂在树梢,窗外杨柳拂地,溪水中的鸳鸯成双成对地掠过。  夏天的白云溪:空气中布满了绿影,仿佛绿色的烟雾袅袅婷婷,红色的鲜花在灿烂阳光中争奇斗艳。不知谁在傍晚的月色中吹响笛箫,清悠的河水中飘来朵朵苹花,透着怡人的凉爽。  秋天的白云溪:淡淡的远山妩媚地挂在天外,静静的流水淌过小桥,太阳下山了,数点鸦影在窗外渐行渐远,窗内闺阁中,柔柔的夜风撩动着纬幔,带起翩翩的惆怅。  冬天的白云溪:雪花飘落,铺满大地,寒风中几朵萧瑟的花瓣玉洁冰清,河面上的冰悄悄地裂着细缝,就象雪白的绉纱,溪水上吹来丝丝寒意,也带来了远处梅花的一缕芬芳。  住在白云溪边的人家家境相对富足,多为书香门第和官宦人家,屋舍大多整齐雅洁,雅秀轩敞,所以,一眼望去,白云溪可谓“风景这边独好”,洪亮吉曾经这样描绘:“屋皆修整,窗棂腻日,帘幕映波,烟水空蒙中时有一二人唤渡,则渔舟三两地而已”,“沿堤皆水杨柳,林林深秀,为邑中名胜”。对白云溪情有独钟的大有人在,从古至今,赞颂白云溪的诗文不计其数,“吾郡赏心惟此地,诗情画意两相兼”。住在白云溪上人家,从早到晚,风景变化无穷,而到了暮色四合之时,最为迷人。“栏槛以外,悉为云霞,帘帷以前,惟见烟树,舴艋相接,竿灯绛天”。
&&& 白云溪是一条美丽的小河,也是一条传奇的“神河”。  天圣年间,即公元1023年至1032年。江西人李余庆担任常州太守,他是国子监博士,精通风水学。他“政严猛,疾恶如仇。豪滑狡吏有犯者,率不得生。吏民震慄,畏若神明。亦精地理”。主政常州后,他认为常州城的风水不好,对常州科举不利。于是,经过勘察,他提出在小营前处开挖一条新河,沟通外子城河与前河漕渠,这就是“后河”。  开后河的费用,是常州城中的富绅承担的。为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李余庆向常州人民宣告一个预言:“自此文风寖盛,士人相继登高科。三十年当有魁天下者。尔之子孙,咸有望焉。”意思是:从此,常州将文风鼎盛,读书人科举腾达;三十年后,常州就会出状元。你们的子孙,从此就有希望了!  李余庆果然“料事如神”。后河开好后,常州文事日盛。钱公辅先摘探花、胡宗愈次摘榜眼,余中终摘状元。余中摘状元之年,正好是后河开掘后三十年。此事在宋代传为神话。太守李余庆为常州立了大功,受到人民的拥戴,自开后河,他未再离开常州,死后葬在横山,即今横山桥。大诗人王安石亲自为撰墓志铭,记录他的功绩。  历代在疏浚白云溪的过程中,奇迹又一次次出现:云溪通,则举业昌;云溪塞,则举业衰。白云溪的神功不断得到应验,无论老百姓,还是历任郡守,均对其深信不疑,于是,人们疏浚白云溪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持久不衰,历代郡守更把它视作任内大事。北宋崇宁初年(1102),随着白云溪两岸居民越聚越多,房屋越建越密,生活垃圾丢弃河中,日积月累,造成了湮塞,堵塞了舟船通行。太守朱彦实地查看、了解情况,率领民众疏通了河道,还其清澈的本原。于是奇迹再次发生,霍端友于次年科举夺魁,距余中中状元又是正好三十年。  从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常州遭遇兵祸,白云溪两岸民居被毁,荡为瓦砾,全部堆积在河道中。战祸平复后,人气逐渐恢复,继居者很多开了冶铁作坊,铁渣碎石铺满河岸,使松软的土质变得坚硬,河道再次堵塞,当官的不思疏浚,民间热心而有勇气者想带头挖河,但官吏不予支持,只好作罢,很多百姓叹息不止。如此过了数十年,到了南宋淳熙十年(1174)春(一说淳熙十四年),太守林实来(祖洽)治理常州,访问民间,征询民意,考虑到修河的实际难度,意欲作罢,可是,随着对常州人文历史的了解加深,他对常州有了更深的感情。他想:“常州作为东南大州,历来富于文雅,但今昔比较,文风不盛,雅士不多,再也没有往日的风采。白云溪地处州郡之东南,势为咽襟之地,根据《易经》所说,此地不可被壅塞,一旦壅塞则文明之气被阻止。”他又翻开乡贤邹浩的《开河记》一文,文中详细记述了余中、霍端友之所以高中状元,都与开此河有关,于是更加坚信了白云溪之神奇,认定白云溪非疏不同,身为太守责无旁贷。  林太守下定决心,再难也要完成浚河工程。恰逢第二年夏季时序干旱不雨,适宜疏浚河道,于是他广泛发动晋陵、武进之官吏一起参与,组织民众全力开挖疏浚,终于使原来的白云溪故道得以恢复。河道长三百丈,阔三十尺,比原河挖深了一层,河道变得宽阔畅通,景色蔚为壮观!林太守克服重重困难疏浚白云溪,受到后世的褒扬。  在常州人的心目中,宋代常州科举的兴盛,与白云溪的及时疏浚密切相关。从北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到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总共92次科举中,常州举进士802名,平均每次9人得中。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仁宗取进士262人,常州达12人。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宋徽宗大取天下贡士,常州53人(一说56人)榜上有名,举国震惊,龙颜大喜,褒奖常州太守众官,下诏曰“进贤”。大文豪陆游专门为常州撰写了《修河碑记》,记录“白云溪传奇”。    到了清代,迁居白云溪成了文人们的第一选择,白云溪成为身份的象征,荣耀的象征。白云溪由此更成为“出产”文化名人的圣地。所谓:“云溪之秀甲于郡中,环溪亦皆名族所居”。  我们不妨对白云溪上名人作一个梳理。五名状元:宋代霍端友,明代杨廷鉴、清代吕宫、赵熊诏、庄培因;三名榜眼;杨述曾、庄存与、洪亮吉;三名探花:管绍宁、汤大绅、赵翼;常州画派:恽南田;毗陵七子中的六位:黄景仁、洪亮吉、徐书受、吕星垣、杨伦、赵怀玉;其他知名文人学者:蒋汾功、蒋和宁父子、方履篯、方骏谟父子,陆继辂、陆耀遹叔侄,杨椿、汤贻汾、丁履恒、左辅、魏襄、恽秉怡、金武祥等。  白云溪上的庄氏是著名的望族之一。庄存与、庄培因均居于此。庄存与,乾隆年间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右侍郎、左侍郎、上书房行走、山东、河南学政等职,又任《四库全书》总阅官,总理全书的审阅工作。庄存与终生研究经学,将盛行于西汉、后渐湮没的今文经学重新提倡复兴,成为一代经学大师。庄培因,庄存与的胞弟,乾隆年间状元,也是常州地区最后一位科举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和侍讲学士,曾任福建学政。  常州清代的五大学派,其开宗立派者大多出生或常住白云溪,或者与此地文人为深交挚友。常州学派、阳湖文派、常州词派、常州画派、孟河医派,以其独具特色的学术理论和创作成就,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艺术史和医学史上大张异彩,产生了深远影响。    常州人对白云溪的深厚感情,“造就”了白云溪上一年一度的全城狂欢--云溪竞渡,把常州自古以来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赛龙舟提升到了极致。清代白云溪上的龙舟竞渡,一般于五月一日开始,持续一个月。临近端午,又近梅雨,白云溪水开始上涨,便于龙舟行驶。  龙舟竞渡,是常州全城人民的狂欢节,除了参赛选手,全城百姓都齐聚白云溪观看,岸堤挤满人潮,两岸楼阁窗前人头攒动。有的人家还乘兴请来戏班和歌女助兴。有钱的人隔窗抛钱入河,称为“打采”,文人们欢聚饮酒,对窗赋诗。民俗学者伍稼青在《武进民间故事》中载了一个事例,可谓龙舟赛中的一则名人逸事--  一天白云溪正在竞渡,来了一个没有篷盖的粪摊船,船上的装点是用几盏白纸壳灯笼,来和人家红绿明角灯争胜,又用很多张当票替代彩旗,聚了七个人在舱里箕踞袒腹,一人手执一把宜兴陶制的新便壶当作酒壶,猜拳行讼,旁若无人,无疑是给许多灯船一个讽刺。很多人在诧异,哪里来这样不识相、煞风景的人,有人提议将这一只船逐出去。然而及至近处一看,原来是刘可毅(晚清会元),恽毓嘉(晚清传胪),汪洵(晚清进士)等,全是一时名士,于是大家肃然改容,反而说他们风趣不减晋人。  一年一度的云溪竞渡,展现了常州一地的风俗画,犹如常州版的“清明上河图”。      &&&&&&&&&&&&&&&& 3、未来之河:漕渠千年青果香&&& 青果巷前河是常州“最高规格”的河道,作为千年漕渠,它在古代政治、经济、交通运输方面,发挥过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常州历史上最繁华、最重要的经济河道,对促进常州乃至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商而文,由官而民,“曾经沧海”的青果巷运河有着特别丰富而又厚重的历史底蕴。在现实变迁中,位于市中心的青果巷得以幸存至今,较好地保持着明清建筑风貌,在老建筑日渐寥落的今天,更增其解读、研究和保护的价值。  历史上,因漕运发达,青果巷曾带动了常州手工业的兴盛,丝蔴、纺织、服装、冶金、钣金,印刷、造纸、竹木工艺等,百业昌盛的局面,到宋代时常州的特色街区已很发达,“篦箕巷”、“织机坊”、“铁市巷”层出不穷。明代,前河漕渠依然繁忙,船舶如梭,商贾云集,南北果品集散,沿岸商铺跟着生意兴隆。因漕渠北岸果品店肆鳞次栉比,人们便称其为“千果巷”。后世取其谐音称为“青果巷”。《常州赋》云:“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陈”。&&&&&&&&&&&& 漕渠的沿岸,也是许多官绅政要歇脚驻跸之所。历代各级主管专卖的场务和接待四方行旅的驿馆,都集中排列在漕渠沿线天禧桥至新坊桥之间,从西瀛里到青果巷一带,临水而建。古老的毗陵驿、行衙厅、使星亭、弭节厅等驿厅就在青果巷中段天禧桥的东西递次延伸。毗陵驿是古时供传递公文的差役和官员途经时歇宿、换马的住所。宋咸淳《毗陵志》记载:“毗陵驿在天禧桥东,枕漕渠”。南唐散骑常侍徐铉曾有《题毗陵驿》诗;“曾持使节驻毗陵,长与州人有旧情。为报驿桥风月道,舍人须鬓白千茎。”宋时,因“漕渠以通荆溪”,改名为荆溪馆。南宋绍兴末,高宗征讨金完颜亮时,往返金陵途中,皆驻跸于荆溪馆。历代帝王巡游常州例行在此“驻跸”,换乘车马或御船入城。清乾隆南巡,经过常州,两次从毗陵驿登岸,换马车进城,到东门舣舟亭再下岸登船。  漕渠自明代南移后,青果巷一带恢复了平静,逐渐由繁荣的交通、商贸场所,转而成为官宦绅商和文人雅士聚居之地。在东起新坊桥,西到天禧桥、毗陵驿,不足两公里长的岸线上,小桥流水、杨柳拂地,粉墙黛瓦,风景如画。数百年来,临水人家纷纷筑墙扩院,营宅建楼,逐渐形成了“深宅大院毗连、流水人家相通”的典型江南民居风情。  明清至现代,青果巷走出了近百名进士和几十位文才武略、享誉中外的知名人士。人们耳熟能详的有:唐荆川、钱维城、汤贻汾、恽鸿仪、庄蕴宽、吴瀛、赵元任、盛宣怀、李伯元、瞿秋白、张太雷、史良、周有光、刘国钧、刘海粟、吴祖光等。以唐荆川为代表的唐氏家族,宋时即定居常州,明代开始落户青果巷,从此,乃世居于此。在巷内建有:八桂、贞和、易书、筠星、四井、复始、松健、礼和等八堂,合并称为“唐氏八宅”。  青果巷的物貌最能体现江南水乡的风情。弯曲的水弄堂婷婷袅袅,两边民居高低错落,码头石埠错落有致,白天岸上临窗面水,夜晚船家橹声灯影。虽然有的房屋已经破旧,墙壁斑驳,但仍有许多人面对着这小桥流水、枕河人家、桨声惊梦的水上民居流连忘返。青果巷的魅力深深地印刻在人们的记忆里,许多远走他乡的游子,把青果巷镌刻在他们的文字和相册里。现代年轻人,可以从许多名人留下的追忆文字里读到青果巷当年的意境与风华。  今年104岁高龄的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1906年诞生在青果巷礼和堂,礼和堂距瞿秋白的诞生地天香楼仅数十米。周有光比瞿秋白小7岁,1923年毕业于江苏省常州中学,是瞿秋白的邻居兼校友。周有光的夫人张允和曾是赵元任的学生,在美国密执安大学开办的暑期学校听过赵元任讲的语言课。周有光就读于圣约翰大学,后毕业于光华大学。早年任职新华银行,并由银行派驻美国纽约。周有光青年时即关心汉字改革,涉足语文研究,参加拉丁化运动,解放后参与了全国文字改革工作,倡导建立“现代汉字学”。耄耋之年,还不断有文字学研究方面的专著出版。  在周有光漫长的人生回忆中,念念不忘的是伴随过他成长的青果巷,他常常形象而又幽默地向人谈起梦里老家--青果巷。他写道:  “江南枕河人家,前门上街出行,或坐轿子或骑马;后门水码头既可乘船外出,又作生活运输,柴米油盐都从这里进门,还有一种脚划船快如穿梭,负责送信或转运物品,类似时下的特快专递。小时候,常有脚划船送来江阴姑母烧的新鲜河豚鱼,特别好吃。  “我家在常州住的巷子叫青果巷。青果巷有意思,瞿秋白、赵元任、我都住在青果巷,我们三个人都搞文字改革。瞿秋白家很穷,租人家的房子住。赵元任家的房子叫八桂堂。我们家的房子叫礼和堂。我们家的房子是明朝造的,了不起,很旧了也不能拆掉,旁边就造一座新的房子,连在一起,房子有好几进。我们住在新房子里,旧房子租给人家。我们家在运河边上,前门在路上,后门在水边。我们住在河的北面,我要过了河去上学,河没有桥,只有由船连起来的渡桥,人在船上走过去。大船来的时候,摆渡船就分开,叫开渡,大船过去之后再合起来,人又可以走来走去。   “我大概三岁开始,常常跟祖母在一起。我的祖母住在河旁边的房子,大玻璃窗,有月亮的时候特别好。祖母教我念唐诗。祖母娘家是一个大家,在女孩子时受很高的教育,那时候没有新式学校,她在妇女中是了不起的,打官司她拿起笔来能写状子,很有学问。”
&&&& 著名旅美语言学大师赵元任曾经专文向世人隆重介绍七十年代回老家常州的情景,深情回忆故乡常州和住了近十年的青果巷--&&&&&&&&&&&&&&&&   “我们上海住了没多久就搭内河轮船经过苏州到常州了。那时候儿上海南京当中还没通火车,顶快的走法儿是搭小火轮。本轮上头很少搭客的。接着本轮就拖着一只公司船,可以搭单人或是两三个人一家儿的旅客。我们因为人多行李多,所以雇了整个儿的一条民船,拖在公司船后头第三也不知是第四只船,这么样儿像一条龙似的在内河里那么夫嗤夫嗤的整天整夜的走。那些拖着走的船谁先谁后,大概看半路上谁先到了地点谁在后头可以先甩下来--我记得好像是这么样儿的。我们这回过苏州没停下来到外婆家去,因为行李又多,又有祖父的灵柩得运回家乡预备安葬,所以就一直到了常州。时候是前清光绪辛丑年(西历1901)--日子可惜不记得了,我想是春天。我那时候儿叫名儿十岁,还没到九足岁。在常州这一住下来就住了九年。  “我们常州的房子在城里中间儿的青果巷,是从我曾祖下来三房一块儿住的一所儿大房子。不算顶外头一排门房儿,有五进房子,五个院子。顶外头是轿厅,是存轿子的--那时候儿连洋车都没有,除了拿脚走只有坐轿子--里头是客厅,两边儿有书房,是先生教书的地方。再里头一进是前进,是大房住的。然后是中进,本来是给二房住的,我祖父就是行二,可是因为我们一家在北边多年,所以给三房住着。我们回来了就住后进。这几进大厅跟住的三进房子的旁边儿有一条又长又窄又黑的过道儿,差不多两个胳臂一揸开就摸得着两边儿的墙似的。我们每房的人各有各家的厨房,在过道儿的反边儿,就是东边儿。各家也有各家的井。我们住的后进没楼,就是一排平房。顶里头,就是西边儿的一间,有一个单独的院子,里头一棵独核儿枇杷树。当间儿四间前头有个长院子。隔一道月门又有两间做书房,在那条长过道儿的东边儿。厨房跟下房儿在书房院子的南对面儿。我为什么给这房子说的这么详细呐?因为我在这个家住了这么久,过了多少年还常常儿做梦梦见在那长黑过道儿里跑,或是睡得后进第二间屋子里的床上听外头下雨的声音。一个人小时候儿经过的事情住过的地方印在心里头比什么都深。醒的时候儿觉着从前的事情好像远的不得了,可是做起梦来旧地方又活像在眼前了。”
  青果巷古运河的未来会是什么样?这是所有常州人都关心的话题。  2009年夏,市政府将“青果巷保护规划草案”进行公示,听取各方意见,广泛征求民意,市政协学习与文史委全体委员专门前往青果巷,一边听取规划局、文管部门的介绍,一边挨家挨户实地踏访,与会委员都畅所欲言,建言献策。大家的意见总体上达成统一,那就是:作为我市硕果仅存的历史文化街区,青果巷的保护规划方案一定要起点高,特色明,手笔大,摈弃似曾相识的平庸设计,彰显古城常州丰富博大的独特内涵与神韵。与此同时,社会各方也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到青果巷的规划之中。让我们翘首以待妙手绘出神来之笔的那一天吧!&&&&&&&&&&&&&&&& 4、今日之河:新河泛舟  笔者之所以把“三河三园”之“三河”,与白云溪、青果巷运河相提并论,因为历史在这里出现了惊人相似的一幕。白云溪的屡塞屡浚,靠的是为政者的大力推动和广泛持续的民众支持。如果没有这两点,白云溪早就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之中,不可能出现清代的辉煌;青果巷漕渠更是如此,政府庇护,百姓汇聚,成就了“千果之巷”的盛景和美誉。而今天的“三河三园”工程,看起来同样是政府与民资、民资携手合作的杰作。“三河三园”之关河、北塘河和东支河,其名气相较于白云溪、青果巷当然稍逊风骚,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政民合力,奇迹可期。多少常州文人为白云溪的消失而扼腕慨叹,他们笃信白云溪的神话,云溪通,则气韵通;云溪塞,则文气塞。那么,今天的“三河”贯通,是否可以弥补“云溪之憾”呢?我想,这样的心愿大约是可以实现的,万事心诚则灵。“三河三园”现已列入市政府的重点工程,亲水之旅已入选“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它将是集水上观光、商务接待、茶憩小点、文化演艺四大功能于一体的一道盛景。让我们期待消失的白云溪在“新三河”上获得涅槃!  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一叶轻舟载着兴致勃勃的我们启航了。我们悠悠绕过东坡公园、广济桥、仰苏阁,轻轻穿过水门桥、小东门桥、洋桥、丹青桥、永安桥、青山桥、北塘桥、晋陵桥,途中,红梅公园、天宁寺、天宁宝塔与我们遥遥对望,河岸边新筑的滨水栈道与我们一路相随,更有游人举着相机把我们摄为风景,最令坐中人心动的是河边精心种植的水生植物,认识的似乎只有美人蕉,其它许多都似曾相识,不知其名,幸好坐中有博学的词叟和词姑,他们是:循梦居、蕉窗、夹山书屋、棠影轩、三淡居以及浦北斋的主人们,果然他们报出了一串古雅的芳名:蓼花、菰蒲、茜草......这些花草都以漂浮的姿势生长着,细看之下,原来栽种在一个个连体的小盆中,小盆置于水面,随波荡漾,娇小的身驱显得轻盈曼妙。  不知不觉之间,许多新旧景物在眼前一一掠过,相关的记载在脑中若隐若现--&&& 广济桥,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成化年间改建三孔石拱,拱券为纵联分节并列式。1986年拓宽运河常州市区段,按原样移建于东坡公园与半月岛之间,桥面有石级84级,云纹石拱两侧置望柱4根,北与舣舟亭相望。&&& 舣舟亭,始建于南宋,为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来常州时泊舟登岸处,东坡终老后,里人建亭纪念。清康熙、乾隆二帝南巡,均登临此亭。乾隆曾三次驻跸于此,亲题“玉局风流”匾额,并题诗六首勒石。&&& 御碑亭,在舣舟亭西,内有清乾隆御碑六块.是乾隆皇帝于1751年至1784年间六次巡游江南,四次来常州所写。碑文记述了他南巡时的盛况,表达了他对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颂扬。&&& 御码头,乾隆皇帝登舟之处。  天宁寺,始建于唐永徽年间(650-655年),初名广福寺,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改为今名,已有1300余年历史。天宁寺占地约8.7公顷,建筑巍峨,向称“一郡梵刹之冠”、“东南第一丛林”。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文殊殿、普贤殿、观音殿、地藏殿、罗汉堂、斋堂、学戒堂、藏经楼、达摩阁、放生池等。清朝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时,曾三次到该寺拈香顶礼,并亲笔题写“龙城象教”愿额和“合相证三摩,光融西兰;众香超万有,界现南兰”的楹联。&&& 太平兴国石经幢,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常州太平兴国禅寺门前的附属建筑。经幢原先为一对,经幢通高 4.6米,由幢座、幢身、幢盖三部分组成,幢座为浮雕八力士、宝相花、八佛像、仰莲等四层须弥座。幢身为八棱形柱体,四周刻陀罗尼经,但字迹历经多年风雨,已漫漶不清。幢顶由缠枝牡丹花宝盖、浮雕斗拱、石幢檐伞组成。  文笔塔,原名太平讲寺塔,现塔为八角形花岗岩莲瓣状基座阁楼式砖木结构,七级八面,周绕回廊,层设腰檐,占地425平方米,底层外径9.85米,高48.38米。前身为南朝南齐建元年间建元寺主体建筑,屡经毁建,特别是1937年日军占领常州,用炮火轰击将其木结构烧毁,仅剩砖砌塔身。文笔塔不管是从历史悠久、艺术风格,还是建筑体量和高度等各方面讲,在常州地区古塔中首屈一指。&&& 红梅阁,原为道教寺院建筑,始建于唐昭宗年间(889-904)。后经多次修建改名,到元至正初年,因龚子彬在楼旁植云南红梅而呼其“红梅阁”。现红梅阁建于2米高的花岗岩基座上,砖木结构,重檐歇山顶,下有围廊,高17米,明建冲天石坊云头仍为元代遗物。红梅阁是我省名阁之一,建筑古雅,重檐飞甍,气势别具,为一般楼阁少见,历史上道教全真南派五祖张紫阳、薛道光、石杏林、陈泥丸、白玉蟾都在这里修炼著经。  当我们的“白色仙槎”抵达晋陵桥时,一舟乘客还谈兴正浓,“常州为何称延陵”“茶山为什么没有山”“独孤及与夹山的渊源”...... 舟已靠岸,大家却意犹未尽。“新三河”尚如美人初妆欲隐还现之时,早有多位诗人词家为之一吟三叹--  晓日晴园,淡烟暗浦。坡院闻歌,碑亭赏舞。泛浪龙舟,引擎漫橹。直航向、月儿屿。渐起欢娱,顿思栩翥。
&&&&&&&&&&&&&&&&&&&&&&&&&&&&&&&&&&&&&(王鉴风)  东流水,亘古沐春秋。帝子御书题驻跸,坡翁豪咏赋归舟。千载说风流。  东流水,浩瀚意未休。闲艇行云花簇岸,碧波润影月明楼,情醉韵悠悠。&&&&&&&&&&&&&&&&&&&&&&&&&&&&&&&&&&&&&& (来雨风)  关河古,垂柳绕芳堤。栈道逶迤亲水曲,桥梁浪漫舞虹霓。灯夜惹人迷。  塘河曲,今日换新装。映日楼台零锦绣,迎春草木透馨香。歌满水云乡。  东支水,容我荡游船。七觅渔翁循晚唱,闲谈贾客泡温泉。潇洒作神仙。&&&&&&&&&&&&&&&&&&&&&&&&&&&&&&&&&&&&&&&(严金海)  2010年,“新三河”将完成“北拓”之役,直抵梦幻之城--环球恐龙城,相信许多市民都在期待着“新三河”贯通之日有一场美丽的“踏波之旅”!&&& &&&&&&&&&&&&&&&&&&&&&&&&&&&&&& (2009年12月底)&&&&&&&&&&&&&&
再次回到博客,居然是2010了。懒惰的我真是有些汗颜。
新年伊始,乘着假期外出,去了两个与桥有关的地界,一个横山桥,一个杨桥;一个是镇,一村。一个算是工作,一个纯粹去旅游。
大林寺、白龙观依旧还是去走了一遭,大林寺已经被粉饰的越加俗气,新砌的水泥瓦房使原本就已狭小的广场更显得捉襟见肘。白龙娘娘的传说依旧在这里代代相传。据说,白龙观的后山上正在规划塑造一座“天下第一财神”的坐像,当地镇政府官员指着规划图上那尊金灿灿的财神老爷踌躇满志的对大家说着,最后还不忘补充一句:“项目还在论证阶段,目前资金还未到位。”我站在大殿,心目祈祷着世界和平。
从年初念到年尾的横山桥百叶,今天终于如愿以偿。
杨桥是带着期望去的,还好,没有让我失望。破败的砖房,脏乱的村道在告诉我她还没有被开发,当村民们满脸喜悦的燃放鞭炮迎接游客时,她又告诉我她是多么想得到利用。临走,村口那满脸酡红的小妹妹一个劲地朝我们招手,我不知道她是不是叫小芳。
关于钥匙的事,经过是这样的——
星期二下午,我和同事去常武购书中心买书回来,背着个小包,到家门口才知,忘了带钥匙,赶紧打电话,叫同事回来接我,去单位拿钥匙。
到单位后,先找钥匙,准备放包里,这时,电话响了,有领导叫,接了个单子,忙活了一会。很晚了,同事打电话说,到点,撤了。我赶紧收起电脑背包,下楼,回家。回到楼下,一翻包,哎呀,坏了,刚才一到办公室,把钥匙放背包了,回家时带的却是电脑包,瞧我这记性,钥匙又落小背包里了。赶紧打电话给老公,他说他还在老家,没回来呢。无奈,回家2次不得入门,乘车回娘家吧。
第二天到了单位,先看包找钥匙,嘿,小包里居然没有。想想这些东东,找它时不出来,不找它时自然会出来,抱着这态度,也没多找。就下班时找了找,还是没有,得,接着回娘家趁饭吃吧。
不想,又过了一天,仍没找到,这时,有点不抱希望了,估计七有八九是丢了,感觉麻烦来了。因为,我的优盘经常丢,前几天买了个新的,很小巧,心想,优盘经常丢,挂钥匙上算了,这下总不至于丢吧。没想,连钥匙一块丢了,好多材料都在那里面呢,最近,俩办公室,来来去去,有什么东东,一般都用优盘拷过来拷过去的,损失大了。也没办法,谁叫自己粗心呢。
星期五到了,碰到办公室玲玲在走廊急急忙忙的样子,问她什么事,她说钥匙丢了,我说:“这么巧,我的前几天也丢了。”说完上楼了忙我自己的事了,半下昼,玲玲打电话问我说,拿她钥匙没,我立马回答说没哇,她说我去过她办公室,让我再找找,我摸了摸口袋,确实没有。
快到下班时,我又想起钥匙这回事了,在办公室,打开所有抽屉,翻了个遍,呵呵,还真找到了一串,仔细看,不是自己的,呵呵,准是玲玲的,赶紧她电话给她,说钥匙
有了。原以为她会很高兴,结果,出乎意料,她说:“你害惨我了,我把办公室和仓库钥匙锁芯都换了。”还真是闯祸了,这消息立马变成新闻火爆了,想想我这人。
旁边的人说,钥匙一少,就排了2个名单,一个领导,一个我。呵呵,看来我还真是劣迹斑斑啊,可她们想想我刚丢钥匙,不会拿吧,又问过了,找过了,说没有,所以,她们想不出其他的,换锁了事。我只能嬉皮笑脸地说:“下次出手不要这么快啊。”
一同事还在QQ上发信息,说:“向我致敬!”待遇够高的。
&&& 我呢,报告大家,钥匙至今还没找到。
今天是2009年的最后一天,静下心来,总想总结点什么。
2009年,我又一次经历了人生变故,确切点说是“被变故”。
2009年,感觉很不开心。
日日月月,每天都感觉很忙,时间过得飞快,啥事都来不及细想,整天被所谓的工作牵着鼻子走。
年初自己的计划,能实现下来的不多。创作的激情依然没被燃起,留下的文字自感满意的实在太少。
好在,今年的摄影创作收获还算满意。
再见了2009,我永远深刻记得这一年!
178514/901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见老人去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