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艳组又梅艳芳最好听的歌又表现学习

朱洪艳:学龄前孩子主要培养哪些方面
3年前 [07-28 20:20 周四]
学龄前孩子主要培养哪些方面(朱洪艳)
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今晚能和大家一起学习,感到非常荣幸。谢谢大家在百忙之中的参与!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下面,想请问各位老师几个问题:
1.请问各位老师,您家的孩子是学龄前的孩子请打11。
2.如果您的孩子现在正在考虑上幼儿园,有两个幼儿园:
A.幼儿园规模小,吃、睡、玩、学都在一个房间,平时的时间玩占十分之一,其余就是学习。所以这里的孩子学习的知识多,唐诗、成语、数字、拼音、汉字等学习了很多。
B.规模很大,孩子的吃、玩、学一个大房间,睡另有一个房间。还有一个大教室供孩子玩。但是学的知识少,主要是提倡通过玩中让孩子学习,寓教于乐!
请问大家,您选择哪一个幼儿园呢?
3.请问大家您认为学龄前的孩子主要培养哪些方面呢?
那么今晚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0-6岁孩子,父母应该主要培养哪些方面?
现在,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坚信教孩子越早愈好,就是让孩子提前学习课本知识。有些学校,办学前班,提前学习小学一年级课程,家长配合积极,有的家长利用寒暑假,提前教孩子下个学期要学习的课程。家长认为这样做,可以发展孩子智力,把学习搞得更好。
案例:一对年轻夫妇咨询。他们的儿子从3岁学习英语,到了6岁,已经能流利地朗读初中一年级的英语教材了,问下一步该怎么办?
  问父母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想过,小学3年级开始学英语课,老师是从ABC教起的。到时候,你们的儿子会怎样?”两口子眉头皱了起来。分析了两种可能:一种是孩子受到老师的重视,让孩子成为自己的小助手,做全班学生学习英语的带头人。孩子受到激励,巩固所学英语知识,进一步提高水平。另一种是孩子表现自己会英语,或者搭老师的话茬儿,或者不好好听讲,老师可能批评他。孩子在课堂上没有了学英语的积极性,情绪涣散,纪律松弛,反而出现了不良因素,很有可能影响其他功课的学习。
那种超前让孩子学习课本知识的做法,在孩子第一次学习时,可能有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但第二次再学习时,就会由于已经“相识”而减低学习兴趣,智力活动不积极,于是出现“炒知识夹生饭”的现象。这样往往知识学不好,智力得不到发展,还浪费了许多时间。那么,可不可以提前让孩子学些知识呢?回答是肯定的。但不要只把目标定在学习课本知识上,应该扩大孩子的知识背景,广泛接触各方面的知识。这样,对孩子学习课本知识有好处。
我总结了学龄前孩子注意培养的三点:
1.习惯的培养
陶行知认为,儿童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要顺其自然,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
案例:诺贝尔奖
……………
事实正是如此,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确实,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及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每一个父母都需要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
那么我们要培养孩子都有哪些习惯呢?
主要有:诚信、礼貌、爱心、乐观、理财、自信、坚强、谦虚、宽容、计划、劳动、时间、自主选择、反省、自我管理、抗挫折、耐心、专注、观察、记忆、感恩、幽默、合作、分享、倾听、交往、激励、质疑、阅读、复习、预习、勤奋、创造、想象、思考等等。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认为,两种习惯养成不得,一种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另一种是妨碍他人的习惯。
至于怎么培养孩子的习惯。这需要很长时间来讲,如果以后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
案例:教育学家威廉·坎宁安说过这样一个寓言:捡鹅卵石
……………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家长今天怎样教育孩子,明天孩子就会成为怎样的人。习惯就像是那些卵石一样,你现在多培养孩子一些好习惯,明天的孩子就会得到钻石、绿宝石和红宝石。那时,作为家长的你,会和寓言里的这个人一样,又是高兴,又是后悔。高兴的是,你的孩子拥有一些良好的习惯,后悔的是,你其实还可以培养孩子更多的好习惯。所以,为什么不从今天开始为孩子多捡一些卵石呢?明天,这些卵石将变成孩子一生的财富,让他幸福一生。
那么,让我们就多捡一些鹅卵石吧!
二、了解孩子的每一个敏感期,抓住重点的关键期,去引导培养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各种智力的发育有特定的关键期,学前教育对儿童智力的开发和性格的培养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也就是说,在某一个年龄期限内学习某种知识或技能特别容易,错过这个阶段往往就不容易学习。如 "狼孩"回到人间后,虽经多方教育,但收效甚微,就是因为错过了智力发育关键期限。
都有哪些敏感期呢?由于时间的关系简单的说几个,以后如果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每一个敏感期的表现及处理办法。
1.口和手的敏感期
互动:请问大家:孩子出生后,最先是通过什么认识世界呢?
对,谢谢大家,口和手是儿童最初认识世界的工具也是唯一的途径。这就是孩子的第一个敏感期——口和手的敏感期。出现的年龄:0到2岁。
主要表现:不听的用嘴去探索,去寻找,抓起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通过口,孩子的手一刻也不停,抓、捏、摸、揪、桶、按、拧、插、撕等,所有和手有关的事情都是他们最爱做的事情。
处理方法:准备一些可以让孩子咬得玩具,将玩具洗干净让孩子玩。周围环境是孩子发展手和口的最好环境,同时也可以给孩子提供能动手活动的材料。比如说:废报纸、用过化妆品的瓶子,螺丝等等,让孩子自由的发展手的智能。
注意事项:不要怕麻烦,不要怕乱。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克服我们原有的观念,至关重要。
互动:请问各位,如果您的孩子七八个月时喜欢捏香蕉之类的软物体,您阻止吗?
对,谢谢大家。有了手的触摸,世界在孩子眼中变得鲜活起来。透过手的使用,协调大脑。我们不能阻止孩子去探索世界啊!
2.空间敏感期:
互动:请问大家,如果您的孩子非得要钻在桌子底下去玩,您同意吗?
好,谢谢大家。对,这就是空间敏感期的一种表现。
1).喜欢移动物体,扔东西,垒高,喜欢把里面的东西倒出来,喜欢把外面的东西塞进去。
2).喜欢钻到大小不同的空间,喜欢爬上爬下,跳跑,喜欢旋转,攀爬等等。
正确处理:和孩子一起做游戏:1.2-2.5岁。在易拉罐上摞起来然后再推倒。更好的帮助孩子建立空间感。
处理方法:1).给孩子自由,让儿童的身体充分运动。
&&&&&&&&& 2).提供可以扔、垒的材料,帮助儿童完成空间探索。
注意事项:不要限制孩子,主要保证安全。
3.秩序敏感期:
发生在3-4岁。
案例:记得我姑娘上幼儿园的路线不对都不行。
关键词:观察孩子的生活秩序,然给孩子按着“我”的想法去进行。
主要表现:一旦那件事情形成了秩序,就要每天不厌其烦的进行。一个环节都不能错,一个环节都不能漏,先后的顺序不能打乱。否则,就得重来一次。从孩子的表现上总让我们觉得她们不可理喻。
处理方法:观察孩子有秩序的事情,一定满足他的需求。如果孩子要求重来一次就要重来一次。如果做不到的话,就安慰孩子的情绪,一定不能谴责孩子。
注意事项:这时的家长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孩子共同度过这个关键的事情。
还有很多的敏感期,自我意识敏感期、审美敏感期、音乐和绘画的敏感期、人际关系敏感期、婚姻敏感期、细小事物和玩水玩沙的敏感期、模仿敏感期、语言敏感期、执拗敏感期、情感的敏感期、身份确认敏感期、性别和出生的敏感期、数学符号自然敏感期等。每经过一个敏感期,就等于孩子对世界认识又近了一步。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不让儿童活动就等于不让孩子思考。家长如把握好敏感期,就等于把握了孩子未来的成长。例如,当孩子的音乐敏感期到来,让孩子多接触一些唱歌了、跳舞了等乐器的学习等。例如,我姑娘指着东西查数量。作为家长,我们就要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当我们的孩子四岁的时候,我们要了解孩子四岁以上的成长规律,不能等四岁过去了,才知道四岁的规律,这样我们的孩子无形中成为了试验品。我们每一个家庭都是输不起的。
三、提高身体素质:
提高身体素质是早期中的首要任务。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如走、跑、跳、攀、登等。要完成这些任务,只有保健护理、保育营养还不够,还必须开展一定的体育活动,以掌握某些技能,使儿童的骨胳、肌肉和各种脏器得到锻炼,提高适应能力和各种功能。
那么让我们的孩子在幸福、快乐、自由、健康的度过他们的童年吧!
由于时间的关系,只能和大家分享这些!希望大家能上麦提出您的宝贵意见,不胜感谢!谢谢大家!
我的中华家庭教育网
您尚未登录系统陆毅戴红花秒变“媒婆” 村长称贝儿学羊叫最好听
1月13日,合家欢大电影《爸爸2》在长沙举行新闻发布会,身穿&花样&亲子装现身的陆毅父女颇为抢眼。在发布会上,陆毅再次施展补刀神功,屡屡捉弄主持人,引起现场一阵欢笑,而一身公主装扮的贝儿的舞蹈和歌声则将发布会的欢快气氛推向高潮。
陆毅补刀主持人 戴红花秒变&媒婆&
在发布会现场,星爸们依次说起在斐济的感受,陆毅说:&斐济自然风光非常美,我们住在原始部落感受当地风情。&随后主持人说那里的树都比人高,反应快的陆毅接话道:&树都比人高。&一语逗乐全场,&补刀&神功依旧。不过在后来的戴花环节中,帅气陆毅带上红花,画风瞬间转变,被主持人调侃为秒变&媒婆&。
现场几位星爸也被要求为务工回家的爸爸们推荐菜单。来自上海的陆毅推荐了上海特色菜&腌笃鲜&,并将烹制这道菜的所有食材熟练背出,颇有大厨风范。陆毅称这道菜寓意团团圆圆,借此祝大家合家欢。
贝儿学羊叫惊艳全场 呆萌羞涩豪迈送礼
发布会上,几个萌娃用一同模仿羊叫的方式来欢迎羊年到来,贝儿清脆的声音得到村长李锐的高度赞扬,称其为世界上最好听的小羊叫。在接下来的模仿舞蹈环节,一身公主装扮的贝儿在陆毅的提醒下完成舞蹈动作。引起现场媒体的掌声。与此同时,贝儿也在舞蹈接受后&郑重&宣布,要送100份礼物给模仿其动作的现场观众,其一本正经的神态和豪迈的气概引起现场阵阵笑声。
本文相关阅读好听的学习小组名称_百度知道
好听的学习小组名称
要两个或三个字的好听的学习小组名称, 我们有四个人
0801组名永远的first
阳光先锋纯真年代
理想彩虹0802组名希望之翼
梦之翼0803组名快乐家族
阳光精灵超越自我
晴天娃娃0804组名
奋进小组梦之翼
天天向上小组0805组名梦幻队
东方神起胜翼组
超越小组0806组名梦翼队
我们是奇迹队
快乐小组放飞希望队
幻想童年队
天才队0807组名扬帆筱筱
有问题请再问
其他类似问题
290人觉得有用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精心挑选一个您中意的名字,以下仅供参考
若雨 (像雨一样,诗意唯美)
静香(文静,象明朝时期的香妃一样美丽,文雅,贞烈)
梦洁(一个梦幻般的女孩,心地善良,纯洁)
凌薇(气势、朝气都凌人,薇,祝她将来成为一代名人)
美莲(美丽如莲花一样,还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
雅静(优雅文静)
雪丽(美丽如雪)
依娜(有伊人风采,娜一般指姑娘美丽,婀娜多姿嘛)
雅芙(文雅,如出水芙蓉一般)
雨婷(温柔,聪明,漂亮)
晟涵( 涵:包容 )
梦舒 (舒:舒畅 )
秀影 (秀丽身影 )
海琼 (琼:美玉 )
雪娴 (娴:娴淑 )
梦梵 (梵:清净 )
笑薇 (微笑)
瑾梅 (瑾:美玉 )
晟楠( 晟:光耀,炽热 楠:坚固 (谐音胜男) )
歆婷( 歆:心悦,欢愉 婷:美好 )
思颖 (颖:聪...
(势如破竹)融雪小队雪凝小队
学习小组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学得累!
1、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学得累!
好多成绩优秀的孩子,能够轻松取得非常好的成绩,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不讲究方式方法,往往表现为学习特别吃力,甚至费力又感受不到自己的进步,相比其他同学努力程度要尽心许多,但就是成绩上不去。一个孩子,是否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在孩子小时候,家长往往对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够的重视或根本就不会重视,孩子不会了就讲,不学了就陪着、盯着、催促着,最终结果就是学习时间并不少,但是学习效率非常低。这样的孩子一旦进入高年级或中学,家庭教育最容易出现失控!根本的原因在于“学习心态差”,也就是“不够努力”。孩子更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总觉得学习就是家长逼迫的,大一点了,即便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了,想找自己的学习方法,可成绩和知识点落差太大,努力几天不见效果,内心也就放弃了,性情就会向叛逆转移,常立志不立长志就是这些孩子的共性心态!
2、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系统化学习能力培养
  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只是学习中的表象,每个孩子具体的原因都是不一样的。同样,希望成绩快速提高,也必须本着“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的原则,具有针对性的了解和选择,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我们通过大量的学生疏导经验研究总结出,影响孩子成绩提高的、最常见的有6种学习现象:根本就不努力、孩子基础落差太大、很努力但缺乏方法、学习习惯粗心浮躁、抗挫折能力差心理压力过大、眉毛胡子一把抓学习没有计划性。只有对上述6大要素按照重要程度及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做出“确诊”判断,家长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调整方法。同时家长在给孩子找老师或培训机构时,要注意“讲题”、“讲方法”与“调整学习心态”之间有着“治标”和“治本”的区别。
没有好的学习心态,学习没有责任感和使命感,那么“讲题”只能是过耳的风,吹过不留痕迹!“讲方法”也只能是看似听得很认真,实际并不会触动孩子的内心世界,结果学了很多方法,最终还是没有属于自己的方法!学习心态中的敷衍不能真正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3、切合实际的管理孩子的学习过程
  学习成绩是刻苦学习的结果,没有刻苦就一定会导致敷衍,想要取得好的效果,家长就必须从控制学习过程开始,也就是如何确保孩子按照已订的提高策略与计划,合理的开展每一天的学习,合理的利用每一天的时间,只有循序渐进,孩子才能不断从逆境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学习责任感和学习激情得到有效的培养,经过我们大量经验的积累,成绩不理想的孩子由于处在特殊的心理敏感期和心智模糊期,家长所扮演的主导角色尤为重要,家长是教育孩子的,而不是孩子来对抗家长的,既然属于矫正孩子的成长心态,就不能事事听从孩子的安排,如果孩子合理安排了就必须执行下去,家长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时间一久,你的家庭教育就会彻底失控,你非但教育不好孩子,反而会被孩子教育,家长没有了这种管理能力,即便你再为孩子找优秀的老师或机构,孩子怕吃苦、不努力、学习敷衍这些心态,一旦遇到原则性的要求和学习中的挫折,回归家长身边就成了他首选的避风港湾!
都说中国家庭教育有三个误区的,也有说五个十个的,总之说几个的都有。纵观误区,有共同的特点,就是这些误区都是家庭教育方法与技术上的误区。所以家长们就纷纷奋起学习,以补所谓的方法与技术上的欠缺与不足,于是所谓的方法与技术方面的家庭教育专家也就纷纷涌现!事实上,这本身就是个误区,方法与技术是基于解决问题的,甚至是基于“治疗”的,而家庭教育的任务首先是基于防患于未然的,更是基于孩子发展性的,这种急功近利的方法与技术无异于弃本逐末,甚至弄巧成拙。很多家长在和我交流中,那种急切,那种无奈,那种迷茫,字里行间始终贯穿了不自信,即便知道一些真理性的方法,也是有太多“如果”了怎么办?手里再好的教育方法也就暂时有效,过后孩子依然不吃你那一套!!&
&其实,家庭教育的核心不是方法与技术,甚至方法与技术都泛滥都成灾了。家庭教育真正缺的是专业性(有效性)与社会化(可行性)!专业性的核心就是理念(家庭教育文化),理念大于天!如果没有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既不能防患于未然,更不能解决孩子的学习与心理行为问题。没有理念指导下的任何方法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无意义的,甚至是有害的!比如孩子起床问题,你不厌其烦天天去喊,去提醒,又嫌孩子不自主,唠唠叨叨的,既想培养孩子的独立,又怕孩子承担迟到的后果,有些家长还怕孩子不吃早饭去上学,理念上知道自己培养了孩子的懒散,依赖家长的提醒,方法上又奢望十全十美一些,现实中,这种完美的方法是不存在的。
&&孩子一旦出现了问题,家长认识并领悟了教育理念,又有了知识与技能,就能解决孩子的问题吗?能更好的促进孩子健康和谐的发展吗?答案是:已经有点晚了!此时的家长不管你用何种方法,孩子早已摸透了你的脾气性格,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过渡中家长是不愿意等的,一实施就想立马见效果,效果慢了家长就会重新轮回自己的苦口婆心或暴躁无奈!其根源就是中国的家庭教育缺少可行性条件,这个条件就是亲子关系的社会化。
亲子关系还要社会化?家长们能做到吗?通过我培训过的学生来看,家长很难做到!就拿今年春节来说吧,一名初一的中学生寄宿在我们大家庭,经过我几个月成长心态的调整,孩子的成绩和学习心态都已经变得非常好,和家长的亲子关系也变的很融洽了。春节半个月假期后,家长来到我工作室无奈的说:“你得再教育教育我孩子的花钱问题,过了一个年,零花钱就花掉了我两千多元,老毛病又犯了,不给他吧,我又怕他不高兴,给我使性子!!!”我听后无语了好一阵子,我真的为孩子感到可怜(孩子是无辜的),家长太容易满足孩子的要求,只能让一个人的心灵变得更加贪婪。这种亲子关系就是血缘的,而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社会化的活动,家长对孩子的迁就、溺爱、视如自己的命根子,真真切切的剥夺了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孩子懒散的习性就很难承担学习中的压力、社会中的挫折、满嘴都是他自己的理由,这样的孩子,年龄越大,调整过来的机会越少!为此,家庭之亲子关系的社会化正是家庭教育的盲区。
所以,中国的家长教不了自己的孩子,如果教别人的孩子,兴许还行,这就叫做“易子而教”。我们当老师的都有体会:就是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自己班上,更不愿意在家中亲自教他,甚至我写过一篇文章,站在一线的老师很难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好,因为创办我们家庭教育机构十多年来,我调整和培训过的老师的孩子不计其数,他们比普通家长更迷茫,这些老师往往都是学校的骨干,培养出来的学子都非常优秀,恰恰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绞尽脑汁,无可奈何!为此,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双方都有一种心理上的排斥感和教育过程的不畅感。为什么能教别人的孩子,就教不了自己的孩子呢?孟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告诉了我们其中的秘密。“易子而教”!典出孟子《离娄》:公孙丑问孟子“为什么君子不肯亲自教导自己的孩子呢?“孟子回答:这是因为实际情况不允许啊。大凡一个执教的人,必是以正道教导受教的人。如果做父亲的如此教导孩子,孩子却不能接受,父亲必然会很生气。一生气,就可能伤害到孩子的感情。另外,如果孩子反诘问父亲的言行并不都是依循正道,这岂不又伤害了父亲?如此一来,父子间就等于相互伤害彼此的感情了。所以,古时的人都把自己的孩子送给别人来教导,这就是所谓的“易子而教”的道理啊。
所以,在QQ中和我聊过家庭教育的家长都知道,我会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建议家长在当地找优秀的老师来调整孩子的成长心态,因为,孩子的成长心态和学习习惯一旦出现问题,家长的十句话,孩子可能连一句都听不进去,甚至嫌你唠叨,不够理解他,甚至针锋相对,用逆反的情绪来对抗;而优秀的老师,可能用几句话就能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心智上很快就能领悟,成长是需要肩负责任的!!!
我在自己的教育案例中,不断提到孩子在小学时期的养成教育,孩子习惯的养成与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往往取决于3岁——10岁之间,这时候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显得犹为重要。要与孩子交朋友,要理解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和交流,这些理念在亲子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运用不当就变成了没有味道的说教。在我多年调整过的众多孩子案例中,大多数孩子懂得道理并不比家长少,往往有些家长把一些浅显的根本不用讲道理的事情,不厌其烦的变成一大堆道理与孩子沟通交流,结果把有理的变成了没有理,孩子所做的没理的事情却变成了硬道理。
孩子起床慢、穿衣慢、吃饭慢,家长总能与孩子讲道理、摆事实,一遍又一遍,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结果孩子的习惯没改成,却被反咬一口,家长落了个“太唠叨”的罪名。这个道理孩子比家长都懂,这一点不是家长用嘴去讲的,而是需要用行动,用家风去制约的。在我们这个大家庭,夏季五点起床,穿衣、洗漱、整理床铺只有十五分钟,迟到一秒钟就得在广场的晨练中多跑三圈,每天早晨铃声一响,个个生龙活虎,井然有序,谁都不愿意落在后面;吃饭只有30分钟,到时间就会有值日生收拾碗筷桌椅,有些新来的孩子刚开始不适应,不出三天就变成习惯了。所以,家长对待这些事情最好少讲道理,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环境、工作特点做出变通性的安排。
前不久一个家长领着一名五年级的孩子来到我的工作室,把孩子说的一无是处,尤其家庭作业的磨蹭让她操碎了心,道理说尽了,也沟通了,也交流了,可孩子就是不改。之后我与孩子交流后,安排他到我们的教室做一些题,十道题孩子做错了六道,基础知识差的不及一名三年级的学生,他怎么能快起来!还有一些中学生,成绩已经在班里变成了倒数,数学、英语只能考二三十分,老师讲课多数听不懂,每天像个人桩似的戳在教室里活受罪。很多家长一脸的无奈,满口的怨言,嫌孩子不再与家长交流,如此处境的孩子没有谁不愿意去学好的,问题是,他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去学,中学的“课时”都安排的很满,孩子就是想去追,各科老师在课堂上都把时间占用了,一天又一天的白白浪费时间,苦恼、郁闷、自卑时刻都侵袭着孩子的心灵,这时候家长不管怎样为孩子讲道理,像个朋友似的与孩子交流沟通,孩子最终也很难能改变自己的处境,一些性情好的孩子就会变的常立志而不立长志,像个滚刀肉似的说话不算话,性情不好的就会拿起逆反的武器抵触家长的道理。所以,这时候的孩子需要的不是那些大道理,需要家长用爱心、用同情心倒出孩子的苦恼,拿出行之有效的办法(暂时休学、退级、请全职家教等)释解孩子心灵上的压抑感和自卑感。
还有一种现象比较普遍,孩子本来非常聪明,他在学校适应老师的课堂教育,完全可以把当天的功课学会学懂,家庭作业属于家长检验孩子课堂学习效率的一种手段,总有一些家长耐心有加,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就开始灌输上学的道理:你应该上课好好听讲、不会的应该去问老师、你应该认真完成课堂作业……这些本应该做好的事情你讲的太多了,就会在孩子的脑子里产生逆向思维,最终起到相反的作用。还有孩子在写家庭作业时,家长一看孩子有不懂的就马上过去大献殷勤,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其实这是对孩子大脑思维能力的替代,孩子没有了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学习过程中挫折,他就无法收获解决困难后为他带来的成就感,失去了成就感也就丧失了学习兴趣与激情,大脑越变越懒,刚开始属于虚心求教,后来就变成了与家长玩儿智商,学习时投机取巧、写作业不过大脑,一副懒洋洋的状态,家长傻忽忽自然而然的步入了陪读、陪写、陪算的教育误区!真是费力不讨好!近几年我所调整过的小学生多数属于此类型,培训和疏导这样的孩子,一定要学会装傻、装笨,一些孩子上课不听讲,书上的例题都没看,一张口就问。我一般回答很坚决:“我也不会,你比我聪明,你试试,看一眼例题,分析一会儿,你很快就会弄懂,我相信你!”循序渐进,孩子的学习习惯逐渐会步入正规,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也会改善,有些孩子说我们是千里眼,能看到他们在教室里的表现。其实不然,我们只是运用责任自担的技巧,疏导他并建立学习中的责任感.
还有一些家长一只手为孩子讲勤俭的道理,另一只手无节制的大把大把给孩子零用钱,购买高档的衣物,把学习与物质待遇挂钩,导致孩子的自我认知畸形,事事与家长讲条件、论人权,享用家庭财富属于家长对他的义务,富裕的家庭如此,不富裕的家庭也用孩子做活广告进行攀比。我遇到过这样一个中学生,爸爸每月工资不足900元,孩子与家长逛商场一张口要买800多元的一双品牌鞋,家长为孩子摆事实、讲道理,沟通交流了好一阵子,结果收获了孩子的不高兴!当家长的都心软,那能忍心看着孩子不快乐,第二天爸爸就从商场把那双鞋买了回来,没过一星期,因为孩子学习态度问题,妈妈为那双鞋唠叨了孩子几句,孩子反目从脚上脱下鞋摔在了妈妈面前:“谁让他给我买了,就挣那点钱买这么贵的鞋,纯粹发贱!”这位母亲泪水汪汪的说:“这个没良心的,他居然说我们发贱!”当然,我接触类似这样的案例有太多太多,我希望大家从这些家长的无助和无奈中,深深的反思自己,我们是否拥有属于自己的家风。
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渗透性,即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中,把孩子的幸福奠定在德行和良好的自我认知上,是惟一可靠的办法。所以,给孩子讲道理,做沟通交流一定要看在什么事情上,什么境域中,再好的教育理念,如果用在的场合不当,它就是一味毒药。(快乐汉摘自360DOC)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梅艳芳什么歌好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