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种植百合花种植方法的技术员?

跟着合作社种百合每亩收益近十万
订阅东北新闻报,移动发1到 联通发DBXW至 电信发DBXWB至
十指连"新" "掌"握精彩-- 东北新闻网手机版
  记者/孙大卫
  6月16日凌晨3时,天空飘着细雨,花农金福刚来到花棚,采摘当天要销往沈阳各大花市的鲜切花。天虽然还没亮,但是金福刚并不孤单,因为所有种植鲜切花的农户都要到这里集体装车,再集体到市场售卖。花棚里的灯光就像是地上的星星,伴着人们忙碌的身影,打破了凌晨的寂静。
  每天4时,所有的鲜切花都已经装车完毕准备发车,花农们一起到市场去卖花,一直到9时批发花早市结束。一起卖花既节省了运输成本,又集中了鲜花资源,借助了品牌效应,让花农们实在得利不少。金福刚感慨地说:“一开始觉得花花草草怎么能赚钱,现在这一亩百合花棚近10万元的收益,让谁看了不眼馋啊!”
  如今已经有100多户农民加入合作社种植鲜切花,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农户想要加入。规模效应已经让新百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业界小有名气。
  金福刚所在的沈阳新百卉种植专业合作社,是沈阳于洪区光辉农业示范区的专业合作社之一。在光辉示范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这里的农户开始种植非洲菊、东方百合、玫瑰等多种鲜切花。光辉农业示范区向农户提供低价的花种,派专业花卉技术员到地头上向农户传授技术,怎么防风、如何控制水分、怎样利用阳光,每一项技术都手把手教给农户。花棚里更是经常放音乐,利用微波帮助鲜花生长。并且专业合作社定期派市场专家来帮助分析市场需求,怎么卖好、什么品种价格高,农户所有的销售顾虑,一扫而光。金福刚高兴地说:“只要跟着合作社干准没错。”
  光辉农业示范区综合服务局局长王影介绍:“一开始大家觉得这些花草不值钱,但是现在这里种植的三头百合已经供不应求,在沈阳市区内都很难买到,单株批发价已经七八块钱,几乎所有的鲜切花都已经被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订光了。如今的农业已经不像从前,只有找准路子才能带领农民致富,只有政府多提供服务才能让农民尽快致富。”
(辽宁日报)
[责任编辑:钱文胜]
【一键分享
】【】【】【】【】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报道
辽宁图片&&&&&&&&&&&&&&&&&&
辽沈现场&&&&&&&&&&&&&&&&&&当前位置: >>
  花卉产业是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效合一&,劳动密集、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三密合一&的绿色朝阳产业,发展花卉业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战略选择,对于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带动农民致富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新农村建设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昌平花卉产业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建立了以百合产业为主的花卉产业。
  一、昌平区花卉生产情况
  现在昌平区涉花企业有507家,其中直接从事花卉生产的的企业有30家,大中型企业有4家,从业人数有2554人,其中季节工有938人。主要分为西部四镇为主体的百合产业生产示范区、以流村镇禾子涧百合种球繁育基地为中心的西部山区种球繁育区、以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中心的现代花卉生产示范区。2008年年产切花类产品953.7万枝,盆栽植物及观赏苗木1114万株,草坪212.5万m2,花卉年产总值12852万元。2009年年年产切花类产品971.2 万枝,盆栽植物及观赏苗木1004 万株,草坪 205.2万m2,年产值13930万元。
  二、昌平区花卉产业特点
  1、稳步推进百合产业的发展,以百合产业带动其他花卉产业的发展,形成昌平西部四镇平原以百合花为主的都市型农业生产、观光示范生产区,以百合种球生产带动西部山区种球、种苗生产,形成西部山区百合种球繁育区。
  从07年开始,在昌平区西部四镇进行百合种植技术示范推广,创建百合产业,截止到09年底,现已建31个百合种植示范基地,共建日光温室1930栋、春秋棚99栋;09年种植百合繁育籽球与百合切花种球921栋,其中百合切花头茬种球375栋,二茬种球173栋,百合籽球312栋,其他种类切花61栋,覆盖沙荒地3043.5亩。同时积极开发其他切花品种,销售假龙头、黄莺、飞燕草、龙柳、龙桑等花卉,解决860人就业。
  同时为促进百合生产和种球繁育,解决由于种球依赖进口造成生产成本高的问题,2008年底,昌平区与荷兰马克公司、伏莱特公司就百合生产技术和种球繁育技术签约并引进了相关技术,作为亚洲首家花卉企业向国外百合企业购买了&西伯利亚&、&索邦&的专利生产许可证,并不断学习转化,2009年引进百合籽球进行百合商品球的生产,现已生产商品球300万粒以上可用于今年西部四镇百合鲜切花的生产,将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为农民带来更大效益。
  联合科研部门对百合进行组织培养研究,首批试管苗已通过国家病毒检测中心的检测。截止到11月底,百合组培苗数量可达到7万,搜集保留百合种质资源组培苗3万,今年年初预计将有20万组培苗可用于生产。这为实现山上、山下&两个基地&协调发展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利用现有技术和基础设施初步建立现代化花卉示范区。
  昌平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中心,现已经集聚的三益集团、北方国家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小汤山苗圃、市农业局特菜基地等花卉生产高科技企业为主体,继续拓展现代化设施生产面积,充分发挥中关村科技园区雄厚的技术力量和科研优势,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在引用国外新品种的基础上,积极进行自主品种的研发创新,发展种苗(球)和高档盆花的研发与生产,完善小汤山现代花卉生产和科研示范园的建设。
  3、加强与农业院校及科研单位的合作,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并积极进行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开发,提升花卉产业科技含量。
  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植保站等科研单位长期合作,不断提升行业技术含量,建立百合种球繁育基地、野生花卉选育、月季育种资源圃及育种基地,进行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开发。结合百合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主要进行了百合种球打破休眠和病毒病检测方法的研究,百合线虫病的控制与防治技术,百合配方施肥技术等,为百合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野生花卉的研发,针对野生花卉与乡土花卉的繁育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利用,现有花卉品种达98种,年产达200万盆(株);完成月季品种资源圃、杂交育种圃和实生后代选种圃建设,选育出了表现优良的月季新品种3个。
  4、积极开拓市场,调整花卉品种,完成花卉产业的品种升级,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注重产品的品牌效应,积极发展花卉产品的开发,开拓国际市场,从事干燥花生产与出口的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产品畅销欧美市场。
  5、积极创新,建立&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农户&的技术合作模式,加快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强化技术培训与服务,加快农民技师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在建立的13家合作社的基础上,推广建立农民经济联合合作组织,成立了北京盛昌联合专业合作社,实现区镇科技服务人员和村户人力技术资源的共享,提升了农业产业运作水平,形成&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农户&的技术合作模式。2008年,为期一个月免费培训农民237人,发放《百合栽培技术历程》和《观赏百合实用生产技术》等资料。09年,培训1001人次。现已建立了农民百合技术研修学校。在进行百合栽培技术培训的同时,组建了百合农民技师队伍,根据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选拔出12位合格者,他们将获昌平区百合产业农民技师资格,发挥其示范推广作用。建立田间学校四所,为实现农民生产技能、科技文化的提升提供了保障。
  为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我们把农民的需求作为我们的工作目标,建立了一支百合种植技术服务队伍。对20栋温室以上的基地派技术员驻守指导,对规模较小的基地,坚持每周不少于两次的现场技术服务,并要求技术员的电话保持畅通,随时解决农民在种植百合切花及籽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百合产业的健康、平稳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采用&送货到地头+收货到门口+保底价格收购+超额分成+无营销费用&的服务方式,解决农民的物资供应和产品销售等问题。
  6、积极参加国内外大型花卉展览会,提高昌平花卉的影响力。
  09年组织昌平区从事花卉的企业,积极参展中国第七届花卉博览会,产品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获得67个奖项,其中金奖5个,银奖12个,铜奖30个,优秀奖20个。
  三、发挥政策优势,扶植农民发展花卉产业
  农民每建设一栋日光温室补贴建设资金5万元;山区建立种球繁育的普通春秋棚每栋补贴1.5万元;每种植一粒种球补贴1元;节水灌溉的直接材料投资100%补助;每20栋温室派一名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不足20栋的采用技术人员巡回指导;专项贷款100%贴息;为种植百合日光温室的个人、企业、合作社提供风、火、雹自然灾害保险服务;免费培训农民百合种植技术,提供百合种植技术配方;免费为种植百合花的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以及产后处理等技术;提供百合鲜切花的销售服务等。
  四、花卉产业效益分析
  1、社会效益:百合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解决了大量农民就业,大幅度提高了农民的收益,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创造出良好的环境条件。08年已解决周边地区547人的就业问题,随着产业的发展,09年解决近860人的就业问题,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对打造商务花园城市,建设一流的现代化城市发展新区起到积极作用。
  2、生态效益:百合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昌平西部四镇利用边角废地、山坡地及荒沙地作为高档花卉、蔬菜轮作的生产基地,现已建立的设施农业覆盖总面积可达到3000亩,可使荒沙滩地得到覆盖和修复,彻底改变荒滩、砂石土地的现状,不仅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变好,更有利于整个昌平区乃至北京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为昌平西部四镇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创造了防沙治沙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3、经济效益
  2008年种植百合365栋,年产量达141万支,实现年产值851万元,百合种植户农民平均增收1.5-1.8万元;09年采收百合切花276.8万枝,实现产值达1661万元,人均收入达1.5-2.2万元之间。
  因此,百合产业的建立不仅是可持续防沙治沙的有效实现途径,也是解决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带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五、2010年昌平花卉产业发展规划
  1、加快百合种球产业研发,成立国内首家百合科技研究所。加快百合切花生产基地配套设施的建设。加速切花加工车间、种球分级、储存设施的建设;巩固完善09年新建日光温室的建设与生产,提高温室的利用率。严格百合温室验收,督促各镇进行百合切花的生产,稳定百合产业的发展。加大蔬菜育苗能力,推广&花菜轮作&技术,进一步延长基质的使用年限,提高温室土地的使用率。2010年计划百合切花种植温室达到1200栋,年产切花达到500万枝。稳定发展已建百合切花生产温室,并鼓励其他种类花卉的生产,逐步形成以百合花为主体的多种花卉齐发的产业新格局。
  2、做好昌平区花卉企业情况统计调研工作,建立完善的花卉产业服务信息平台,为生产提供生产资料、技术、市场等信息服务,合理引导花卉产业发展及布局,使之健康稳步发展。加快花卉产地市场的建设,加大我区花卉品牌的宣传力度,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场。
  3、完善技术服务体系。鼓励各百合切花种植基地成立百合花专业合作社,进而建立百合联社。创建农民百合技术研修学校,免费为农民培训种植技术,做好切花百合新技术的推广工作,提高百合切花品质,并加强百合农民技师队伍建设及考核。2010年在续建4所田间学校的基础上,计划再新建2所。
  4、在种球繁育基地进行引进籽球、繁育商品球的工作,不断转化国外的先进技术,加快种球繁育国产化进程。百合种球组培苗,2010年年初组培苗达到20万,年底可培育脱毒百合组培球80万粒,用于脱毒原种生产。
  5、加强与农大、植保站的合作,完善百合、月季种质资源圃的建设,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品种2&3个。解决切花百合生产及种球繁育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提高百合切花品质,实现种球国产化生产,引进国外种球采后分选、消毒、包装设备,实现百合种球产业化生产。加快百合种球繁育的国产化进程。
  6、与韩国香草协会合作,拟建立香草观光园,同时开发香精、食品等附属产品。
------分隔线----------------------------
高清图集&&
阳坊涮羊肉 据史料记载,阳坊是北京西北燕山脚下的一个古老重镇,曾经是连接南北交通...
深秋时节,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的神路葡萄园已经进入采摘尾声,一旁的苹果园则进...
80多年以前,制笔工匠戴月轩在北京琉璃厂东口的一家笔店做工。他技艺高超,经他整修出...
张坊镇总面积152.4平方公里,共有7138户,21031人。优越的山前暖区条件,为这里林果业...
梨花村位于北京西南郊永定河东岸,现有农户330户,960口人。梨花村总耕地面积5000亩,...
密云县新城子镇地处雾灵山脚下,境内海拔3001735米,平均海拔699米,属暖温带大陆干旱...
梨花村位于北京西南郊永定河东岸,现有农户330户,960口人。梨花村总耕地面积5000...阳宗“致富花菜”:山里人雇“镇里人”进山打工
高山百合成为饮马池村民另一致富“金矿”。
一年四五发的高山蔬菜种植并不是饮马池和附近几个山区村子的全部致富秘籍。这里还有一“宝”,同样大受国际市场欢迎,而且特别适应梁王山的冷凉气候。它就是饮马池村种植有1000多亩大棚的高山百合。
高山百合在饮马池村扎根9年了,开始推广村民有点不接受。为啥?种球贵!一颗进口种球5元钱,种下一亩地就得四五万元的成本。已经初尝高山蔬菜种植甜头的村民对种花还是有点犹豫。“带领村民致富,村干部要带好头,冒点险值得。”李开甜和几个党员干部在事先考察市场,并请技术员调研饮马池土壤气候后,果断选择种植高山百合,种蔬菜获利的十几万全部投到百合种球上。为了种好高山菜和花,村委会还牵头带领村民集资投劳从几千米的老母猪箐引来水。阳宗镇也积极协调来400余万资金修通了饮马池等几个村下山的“经济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首批种在梁王山的百合很给力,不但颜色好,香味浓,花期比坝区种植的同类花还要长20天左右。饮马池的高山百合出名了,再一次把这个山区小村的名声带到了国际市场。这里的高山百合更有一奇:其他地方的花球种两年就会坏死病变,要重新更换,而饮马池因为气候凉,病菌少,球种竟可以5年一换,大大节省了花农的种植成本。饮马池村开始大量种植绿色蔬菜和高山百合。如今,每到收获季节,每天从“经济路”下山的蔬菜和花可达近百吨。
花和菜致富了饮马池。这个村共有村民886人,白花、青花菜就种植了6000多亩地,一亩一季收成就是1万多。1000多亩百合花收益大致也差不多。李开甜说,10年前饮马池村人种的是荞和苞谷等传统山地农作物,种植成熟后由于山高路陡,只能堆在家里自己吃。“那时候村里穷得姑娘都往外嫁,年轻人全部出去打工。种高山蔬菜和百合花彻底改变了山区的贫困状况。现在坝区的姑娘有嫁上来的了,坝区都在传我们饮马池嫁姑娘都陪嫁一辆汽车,‘铺张’得很!”
此言非虚,现在的饮马池村民,年收入10余万的家庭多的是,家家起新楼,户户添新车。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让曾经的贫困山区人今天做起了“镇上人”的“老板”。(昆明日报 记者田潇波摄影报道)编辑:合宇聪
相关新闻· ( 23:19:20)· ( 08:36:12)· ( 10:18:49)· ( 09:19:09)· ( 08:41:51)· ( 09:55:10)· ( 10:22:50)· ( 22:54:12)· ( 18:01:43)· ( 10:20:40)· ( 10:17:46)· ( 16:26:29)· ( 16:23:59)· ( 16:23:3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合花种子种植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