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鹦鹉鱼开缸有几个头冲下浮在缸上面是怎么回事?

对患有长白毛的鹦鹉鱼滴入硝酸亚汞几天后 鱼缸中出现大量白色絮状物体 是怎么回事?求助!!!_百度知道
对患有长白毛的鹦鹉鱼滴入硝酸亚汞几天后 鱼缸中出现大量白色絮状物体 是怎么回事?求助!!!
长白毛是的水霉病了,白色絮状物是霉菌的尸体。但是硝酸亚汞药力太猛了,药量控制不好容易死鱼,慎用。水霉病可以按以下方法治疗:保证温度大面积换水,清洗滤材缸盖等细菌死角。上野黄粉按说明使用(300L水半袋),三天后保证温度换水一半,加入剩余半袋药,这样的一个疗程过后一般的中重度霉菌都会消失。如果还有很轻微的没完全脱落的霉菌,可以用盐控制,浓度在千分之3到5,按具体情况决定盐度~~大概用量是百升水一斤盐~保持半个月左右,以压制水中霉菌的大量生长,使鱼体自身恢复功能得到痊愈。治疗期间应加大氧气供给,停止喂食。
对于硝酸亚汞怎么控制好药量?
这种药我没用过,具体药量也不掌握。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你的问题我看到的时候,已经过了四天了。不过,我还是要给你一个建议。硝酸亚汞,毒性较强,并且对鱼体表刺激很大。此药,针对寄生虫比较对症,并且对鱼的伤害也很大。往往用量不准(各种寄生虫的用量不一样的),对鱼病得不到较好的治疗作用。建议你或是其他看到此文的观赏鱼友最好不要用。你鱼缸中出现的大量白色絮状物体,极有可能是此药刺激鱼的体表粘液,并且粘液脱落所造成的。长白毛,往往是霉菌所致,你用甲基蓝,药浴或是低浓度全缸用药,才对症的。药浴可以是淡紫色就可以(三分钟,即可,同时观察鱼的反应。反应不好,马上就拿出来),全缸浓度以稍微见红就可以了。(全缸的浓度一定要低)
水太肥了,加强过滤换水,提高一下换水周期,平时喂完食物捞出残饵.如果没有清道夫买一尾。
水质不好,先把水换掉三分之一,温度调到32度,用孔雀石绿,鱼店有卖的按说明用,一般一个礼拜就好了
硝酸亚汞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请问血鹦鹉鱼沉鱼缸底慢慢死去是怎么回事?_百度知道
请问血鹦鹉鱼沉鱼缸底慢慢死去是怎么回事?
请问血鹦鹉鱼先吃食再慢慢平躺卧鱼缸底约两星期死颜色变浅知原想请教位师
水质水温适合或者关现种情况般都水所致鹦鹉鱼水质要求算低肯定滤系统强所致些其原能导致种情况比经换水换水处理关或者水温低都能具体找找原说能体具体情况我太解
其他类似问题
血鹦鹉鱼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金龙鱼趴缸尾巴上翘头沉鹦鹉鱼也趴缸三条偶尔翻这了状态都不好、水发混怎么办?下午死了一只凤鱼_百度知道
金龙鱼趴缸尾巴上翘头沉鹦鹉鱼也趴缸三条偶尔翻这了状态都不好、水发混怎么办?下午死了一只凤鱼
给几点建议:检查水温温度能太低或者太高说;换水需要段间换水我家概月两三每留3/5左右水换水要注意温度水缸温度差尽量要用煮沸冷却水;药物:咨询水族馆商家些除菌药物必少;
其他类似问题
鹦鹉鱼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鹦鹉鱼扎缸角怎么回事
鱼缸里的鹦鹉鱼有40条左右,全体扎缸角,而且还有死的,水面上也有泡沫,请问是怎么回事?如何解决?谢谢!
09-02-07 &匿名提问 发布
  鹦鹉鱼   parrot fish   或称鹦嘴鱼。   鲈形目(Perciformes)鹦嘴鱼科(Scaridae)约80种热带珊瑚礁鱼类的统称。体长而深,头圆钝,体色鲜豔,鳞大。其腭齿硬化演变为鹦鹉嘴状,用以从珊瑚礁上刮食藻类和珊瑚的软质部分,牙齿坚硬,能够在珊瑚上留下显著的啄食痕迹。并能用咽部的板状齿磨碎食物及珊瑚碎块。体长可达1.2公尺(4呎),重可达20公斤(45磅)。体色不一,同种中雌雄差  Calotomus属的一种异很大,成鱼和幼体鱼之间差别也很大。鹦鹉鱼可以食用,但整个类群经济价值不大。带纹鹦嘴鱼(Callyodon fasciatus)是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主要鹦嘴鱼,长46公分(18吋),雄鱼绿橙两色或绿红两色,雌鱼为蓝色和黄色相间。大西洋的种类有王后鹦嘴鱼(Scarus vetula),体长约50公分,雄性体色蓝,带有绿、红与橙色,而雌鱼呈淡红或紫色,有一白色条纹。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红鹦鹉鱼得了鹦鹉热怎么半
我养的有一条红鹦鹉鱼老在缸底不动,像在睡觉,有一两个月了,全身也没见什么不对的地方,是什么问题呢
长白色的东西,是不是得了白点病,或是水霉病,鹦鹉鱼是热带鱼,30度的水温是不会把它热死的,不过鱼长期生活在30度的水中,会很快老化的,寿命减短。
白点病(小瓜虫)
鱼体感染初期,胸、背、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分布,此时病鱼照常觅食活动,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鱼体失去活动能力,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游动迟钝,食欲不振,体质消瘦,皮肤伴有出血点,有时左右摆动,并在水族箱壁、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游泳逐渐失去平衡。病程一般5~10天。传染速度极快,若治疗不及时,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批死亡。
小瓜虫的适宜水温为15~25℃。此病多在初冬、春末和梅雨季节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缺乏活饵的情况下容易流行。当水温升至28℃时,小瓜虫就会开始死亡。
[防治方法] 多采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提高水温到32度左右,再配备药物治疗,通常治愈率可达90%以上。若治疗及时,治愈率可达100%。
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五(0.05ppm)的孔雀石绿和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甲醛溶液混合处理,疗效较好;也可用1%盐水浸泡数天,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
长白色的东西,是不是得了白点病,或是水霉病,鹦鹉鱼是热带鱼,30度的水温是不会把它热死的,不过鱼长期生活在30度的水中,会很快老化的,寿命减短。
白点病(小瓜虫)
鱼体感染初期,胸、背、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分布,此时病鱼照常觅食活动,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鱼体失去活动能力,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游动迟钝,食欲不振,体质消瘦,皮肤伴有出血点,有时左右摆动,并在水族箱壁、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游泳逐渐失去平衡。病程一般5~10天。传染速度极快,若治疗不及时,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批死亡。
小瓜虫的适宜水温为15~25℃。此病多在初冬、春末和梅雨季节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缺乏活饵的情况下容易流行。当水温升至28℃时,小瓜虫就会开始死亡。
[防治方法] 多采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提高水温到32度左右,再配备药物治疗,通常治愈率可达90%以上。若治疗及时,治愈率可达100%。
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五(0.05ppm)的孔雀石绿和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甲醛溶液混合处理,疗效较好;也可用1%盐水浸泡数天,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
防治:可在水中投入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病的发生。当发现鱼体感染水霉病时,可用3%食盐水浸洗,每天1次,每次5~1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溶液加l%食盐浸泡20~30分钟
回答数:117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鹦鹉鱼入缸温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