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飞的第十个伙伴想组建一个多少人的船队

最新开服动态
客服电话:020-
服务时间:09:00-21:30
客服邮箱:(#换成@)
投诉邮箱:(#换成@)
当前位置: >
谁是最拉风海贼?《大话海贼》人气王由你评定
&&& 有些人,无论在哪里,在做着什么,都是闪闪的发光体。他们的言行受到众人的关注,他们有着难以言表的个人魅力。在《大话海贼》的世界,也有着这样一群人,虽不善言语,却是玩家们最忠实的朋友,时刻准备着为玩家服务,这些人就是帅气又可爱的人气海贼NPC们。在《大话海贼》的游戏世界中,这些NPC纷纷以各种拉风造型出现在广大玩家面前,成为了游戏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那么,谁是最受玩家喜爱的人气之王呢?来看看新鲜出炉的候选人名单吧!
&白痴&船长&&路飞
&&& 要成为海贼王的少年,戴着&红发&香克斯送的草帽,同时还有着惊人的身世。有时候脑子里会少一根筋,做出一些傻里傻气的事情,但在关键时刻是一个非常靠得住的人,并表现出超出常人的冷静和机智,遇强则强在政府的眼中也很头痛,大家都叫他&草帽&路飞。经常会有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行动,常常被笑称为&白痴&,身为草帽海贼团的团长,在《大话海贼》中人气可是一直居高不下呢。
(图1:白痴船长&&路飞)
不败剑士&&索隆
&&& 索隆在东海以&三刀流&闻名的剑士,一直将&鹰眼&作为目标而不断磨练着自己的剑术,要成为世界第一大剑豪。时刻都保持着冷静的头脑和剑士特有的警觉,讲义气、热血、最信任船长、愿为朋友而死。在与世界第一大剑豪的决斗中被在胸前砍了一大刀,败北后,向路飞许下誓言,永远不再败,自此,胸前的刀疤就成了不败的标志。之前某日本网站的人气投票中,索隆竟然一度超越路飞位居榜首。是《大话海贼》人气王的有力争夺者之一。
(图2:不败剑士&&索隆)
傲娇厨师&&山治
&&& 山治为草帽海贼团的厨师,遇到事情能冷静的分析思考,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女性面前除外),为伙伴解难,时常扮演奇兵的角色,让人出其不意。不管是生气还是平时的日常对话,嘴里都会冒出脏字,并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却是个关心伙伴,体贴弱者,同情肚子饿的人的温柔男人。山治可谓是时下最受热捧的冷面傲娇男类型,出的了厅堂,入得了厨房,据说得到了不少《大话海贼》女性玩家的投票哦!
(图3:傲娇厨师&&山治)
卖萌船医&&乔巴
&&& 乔巴是草帽海贼团的船医,天真、可爱、善良、容易受骗;平常的样子像个可爱的小熊,经常被误认为是狸猫。想躲起来的时候总是把头藏起来,身子还是露在外面。很喜欢吃棉花糖。被人夸奖的时候,总是想掩饰自己的情绪却不太会掩饰。拥有这么一个活泼可爱的宠物是所有《大话海贼》玩家的愿望吧?
(图4:卖萌船医&&乔巴)
&&& 《大话海贼》的各路拉风海贼已经闪亮登场,你觉得谁才是当之无愧的人气王呢?!进入游戏寻找他们的踪影吧!《大话海贼》争夺宝藏之战已经打响,开启海上冒险新篇章,和草帽路飞一起,最热血的战斗等你参加!
关于《大话海贼》:
&&& 《大话海贼》是火石软件自主研发的Q版回合社交网游,游戏以海上贸易探险为题材,画面精美清新,NPC俏皮可爱,Q风洋溢。游戏特设四大亮点玩法:船队打造、贸易大亨、海上争霸和世界开拓。在《大话海贼》中,玩家可以组建属于自己的船队,进行海上贸易,获取丰厚的金钱。进而争夺海上霸权,开拓属于你的航海时代!
《大话海贼》官网:
关于火石:
火石官网:
玩酷游戏:
官方论坛:
注册火石通行证:雪球:中国建筑值得投资么?(草帽路飞发言整理)()
原文地址:作者:
灰太狼sz:
怎么看待负债奇高和后续高端项目获取问题(O_O)?
草帽路飞:
你好:1、地产行业和建筑行业都是高负债的行业,尤其是建筑行业的负债率更高。中国建筑这几年负债率水平逐步提高(并已达到80%的监管红线)是因为其近几年参与了较多的政府BT项目,BT项目投资需要消耗大量资本金和大量银行负债,但是BT项目的毛利和回款都有一定保证,中国建筑是顺应国家基础建设投资政策而做出的相应调整。向BT业务倾斜,这是导致了当前中国建筑较高负债水平的主要原因。当然调整的效果近几年就会显现出来。保持当前的高负债水平是可以接受的,风险并不高。
2、中国建筑近期主动放弃低端房建项目,房建领域主攻超高层建筑和地区标志性工程,基建领域全面开花,在高端建筑市场有比较强的竞争力。2013年中国建筑新签合同额12700亿元,而当年的营业收入只有5800亿元,合同收入比高达2.18倍,同时今年前五个月中国建筑的新签合同额已经超过5000亿元。所以中建建筑的后续高端项目的获取能力并不成问题,当前的关键是建筑业务ROE水平无法快速提升。
不只是数字:
建筑业净利润率只有一个多点,这么低的利润率有办法承受房地产不景气期坏账的提升吗?
草帽路飞:
你好:首先净利润率低与其行业特性有关,单看净利率这个指标有局限性,比如银行业的净利润率也只有1%,但其更高的杠杆水平,能够保证其近几年20%多的ROE水平。建筑工程大量的原材料消耗和人工费用支出,这些都会反映在建筑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建筑企业运营一个上亿元的工程项目,可能仅需要十几个人和几百万的资本(少量的工程质量保证金和初期运营资本)即可开工运作,这个行业的特点是小资本撬动大资本运作。
所以我们还是要看其风险的转嫁能力,建筑企业与业务签订的建筑合同中有诸多明细规定能够帮助其转嫁现金流动风险,比如回款速度和回款期限,如果甲方回款过慢建筑项目将会相应放慢。当然这会影响建筑企业的资产周转水平,选择优质的甲方客户,是建筑企业转嫁运营风险的重要一方面。
最后提到房地产不景气,和建筑企业的承受能力,我认为一些规模较小以房建为主的建筑企业可能会受到牵连。中国建筑近几年在主动放弃低端房建市场,主攻政府主导的区域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目前的建筑业务结构我认为受地产行业景气度的影响已经有限,起码业绩是有很大的平滑空间的。
jacky0577:
就这股买了之后,一直在创新低,真的没什么问题吗?
草帽路飞:
你好,股票的价格曲线和价值曲线在大多数时候总是不能相交,这也正常。中国建筑的股价不断创新低,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中国建筑上市时的价格定价偏高,这是中国股市的顽疾,现在的价格则是市场过度悲观导致的股价偏低。当然中国建筑现在也面临很多行业的问题:比如地产行业正面临的调整,还有建筑行业的低ROE现状,另外企业规模太大,结构太复杂,这些都不是市场当前的喜好所在,各种综合因素造成了当前股价低迷的现状。但中国建筑当前的投资价值还是较高的,我们要分析隐藏在价格背后的价值规律。
中建13年的总资产净利率只有4.09%,去除掉负债利息开销,其总资产净利率估计也只有7%左右。那么中建的优先股股息率会在多高?如果其股息率比去除利息开销后的总资产净利率还高的话,发行优先股就对提升普通股的每股收益毫无帮助。
草帽路飞:
你好,4.09%是我“中国建筑2013年年报分析第五篇”文章中计算的“净利润率”,
净利润率=净利润/营业收入,这个数据跟总资产没有关系,净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总资产收益率。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你可能还没搞清楚。
其实从纯财务角度分析,你把优先股比作一项银行借贷,只要贷款利息&净资产收益率(ROE),这笔贷款就是合算的。所以静态来看只要这次优先股发行利息小于中国建筑当前的ROE17.8%,对企业来说就是核算的。当然这只是理论设想。中国建筑的长期ROE在10%以上作为投资人就是基本满意的,所以其优先股发行利率是不能过高的,这次中国建筑的优先股发行方案条款设计还是比较不错的,考虑很周全,其中有五年后的优先赎回条款,基本上相当于其是一张五年期债券,有效地规避了长期利率风险,也保证了优先股投资人的利益。
最后,发行优先股可以尽快补足中国建筑的资本金,降低其资产负债率,有效缓解中国建筑当前的资金饥渴,这次优先股发行是比较及时正确的决策。
fox791212:
资产负债率这么高,利润率这么低。中国建筑这种刀尖上的舞蹈,需不需要再地产行业冷却期,收缩防御一下
草帽路飞:
你好:高杠杆,低毛利,低周转率这是建筑行业的特点,自古以来都是如此,所以不能称其为“刀尖上的舞蹈”。投资建筑企业首先还是要理解其行业特性,建筑企业轻资产的运营模式决定了其上述特点。这里我想简单解释一下我理解的建筑企业的轻资产运营模式:
1、运营资本少,小资本撬动大项目。上亿元的项目合同,建筑企业可能仅需投资几百万的资本金,外加上千万的银行借贷,后续的资金需求主要来自甲方的工程回款。
2、固定资产少,折旧风险低。建筑企业没有过多的固定资产,办公大楼和建筑机械应该是其主要的固定资产,甚至有些建筑机械都是租赁的。较低的固定资产也降低了因为固定资产折旧导致的业绩波动。反之,比如制造企业的厂房和机器因为产品更新换代,大规模的资产折旧是必须的。
3、管理员工少,管理成本低。建筑工人不是建筑企业的正式员工,归属于各项目部的项目经理,可应需随时增减变动。剩余管理人员较少。
4、产品风险转嫁能力强,毛利基本提前锁定。建筑工程资产跌价的风险几乎是没有的,原材料和人工成本都已估算在项目合同中,最终转移给了甲方。在BT项目中资本的回报早早在合同中明确,基本上合同签订的同时,毛利就锁定了。
5、存货较少,无积压风险。这一点也是跟其合同特点有关,甲方定期付款,建筑企业按工程进度确认营业收入。可以理解为其产品为提前定制。
6、营销费用低,保证净利率。这一点很好理解,建筑工程既然为提前定制,当然后续的营销费用就不高了。
7、现金流量稳定,资金链断裂风险低。这种针对规模较大的建筑企业,建筑合同中有明确的回款期限和回款金额条款,选择优质的甲方(尤其是政府单位),在保证履约的情况下,建筑企业的资金链风险不高。
当让,这都是理论性的东西,实际中甲方资金紧张不能及时付款,建筑企业垫资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
除了最后的总结之外,我和草帽兄的7点总结看法完全相反,实际的情况就是杀价格、垫资,甲方经常拖欠工程款,现金流长期未负,像中建这样的大国企帮派林立,利益格局错综复杂,管理层为了“政绩”不顾效益拿项目,经常是做一个赔一个。
草帽路飞:
你好,你的一手材料可能更真实,我只是根据财务数据做的企业的总体概况分析。这也是企业太大,管理不到位的体现,希望中国建筑能够想到办法很好的解决建筑业的各种腐败问题。
投资个体户007:
中国建筑的房建业务,现金流极差。但是从绝对值来看,流入流出金额都巨大。我觉得管理一下,不要接那么多业务,抓紧催下应收款、垫款,现金流应该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为什么中国建筑不做呢?中建的那么多资质都是无数中小建筑公司梦寐以求的,本身是很值钱的,很有护城河的。为什么不去为股东创造价值,就仅仅把它当做一个给员工捞钱的平台呢?
草帽路飞:
你好,1.首先我觉得中国建筑的房建业务现金流并不算差,目前主要是因为公司大量介入了BT业务,其BT业务的回款期才刚刚开始,所以目前的现金流才比较紧张。2.从绝对值看,建筑业务确实是呈现现金流大进大出的特点,这也是由其行业特点所决定的,我举个例:比如建筑行业的三大材“钢筋、水泥和木材”甲方都给你买好了,你从甲方那里原价买过来(现金流出),然后盖了房子原价计入合同总价,完工后甲方付给你工程款(现金流入),中间过程顶多就是赚个损耗差额,但在现金流、总资产和营业额里都要体现出来。3、应收款的催收企业一直在做,这也是管理能力的一种体现,我觉得从总资产周转率上就能看出来,中国建筑的应收账款催收能力在同行中还算先进的。4、至于少接业务来改善现金流,我觉得是不可取的,企业的目的是在保证现金流不断裂的情况下尽量为股东创造最大化的价值,没有订单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没有利润。5、建筑业务很容易滋生腐败,成为员工捞钱的平台。这一点已成为行业的潜规则。我认为规模越小的建筑企业,员工的腐败问题越严重,因为在建筑链条中:“发包方”、“建筑公司”、“项目部”三方的关系是比较微妙的,小的建筑公司在建筑链
条中可能是最弱的一方。有很多时候,项目经理和发包方有着潜在的人脉关系,建筑公司可能就是双方拉来的一个合法外衣(或者说一个通道),这种情况下,建筑公司可能仅赚点微薄的管理费(一些当地的包工头甚至会和当地的黑恶势力有牵连,有一个强势的包工头,必然有一个弱势的建筑公司)。若要在链条中取得强势地位,建筑公司首先自身资质要硬,中国建筑在国内建筑行业资质和管理能力都排在前列。另外在BT项目中,建筑公司有了更多的自主权,有些合同中建筑商甚至替代发包方行驶权利,这些都是小的建筑企业不具备的优势。所以我认为建筑行业并不是规模越小,效率越高;反而是规模越大的建筑企业在资质、资本和管理方面都具有规模优势。
投资个体户007:
恩,感谢草帽兄细致的回复。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在中国建筑房建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时期,现金流都不会好?因为业务增长越快,流出总是大于流入。可能将来速度慢下来,反而还会好些?
草帽路飞:
可以这么理解。未来几年地产板块的盈利可能会反补建筑板块,比如中国建筑总部直营地产的退出,估计这部分变现的资本可以支持建筑板块的资本金需求。但不好的一点是:资本从高ROE的板块流向了低ROE的板块,不过低ROE的建筑业务确定性更高。
中建的潜在增长点在哪里?有什么建设项目可以代替目前已经非常庞大的房地产建设?
草帽路飞:
你好,中国建筑潜在的增长点在建筑板块,当前每年的新签合同金额都在当年营业额的2倍以上,其中建筑业务未来的增长点在基建,城乡一体化大发展,轨道交通建设等都是未来十几年的增长点。另外,中海地产目前正在从商品房开发向商业地产转型,投资性物业可以沉淀占用大量的资本金,也是一条比较长久可持续的发展方向。
临渊羡鱼_:
中国建筑两位数的业绩增长还能保持多少年?
草帽路飞:
你好,净利润的增长比较难以预测,2013年中国建筑净利润之中有10多亿元来自子公司合并产生的一次性收入。另外来自房地产资产减值损失减少和管理费用节约等因素也导致了2013年净利润的大增。要预测中国建筑未来的业绩,我觉得从净资产收益率角度预测比较准确,当前中国建筑ROE水平为17.8%,由于房地产业绩确认的滞后性,今年房地产销售额的减少至少要到2015年才能反映到业绩上,加上建筑板块盈利能力的逐渐提升,所以2014年中国建筑ROE水平估计能够维持在17%以上(但18%估计已经是ROE的极限,未来下降的概率较大)。中长期看,其ROE水平保持在15%以上是没问题的。相对于当前低于0.7倍的PB,投资人长期持有获得年化20%以上的收益是大概率事件。
destiny3018:
不明真相的持仓者看各位大V的观点,看能不能增加到信心
草帽路飞:
你好,嘉宾的回答都只能代表个人的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买一只股票就等于买进了这家企业的一部分,如果不能对这家企业有信心就不要持有这只股票一天。”这都是前人的教诲,希望今天的讨论能够帮你更好的理解中国建筑这家企业。投资是漫长、单调而辛苦的,我们共同努力。
草帽你跟中建接触过吗?你肯定你了解建筑行业?
草帽路飞:
中国建筑接触的不多,所以说我是业余水平。大家相互交流学习。小的建筑企业我倒是从小接触,我5岁开始记事便在工地上玩耍,一玩就玩到上大学离开家乡。建筑工地上的各种黑我有目共睹。我举个小例子:一次一建筑项目部接了一个500万的工程,给一家厂子盖一个车间。项目盖到一半,建筑工地周围村子的书记找到包工头说:你工地扰民,影响休息,需要给我们2万元补偿。。。。后来包工头乖乖给了2万元。其他的不多说了,这个包工头就是我的父亲。
中国建筑现价值得买入吗?风险在哪?
草帽路飞:
你好,首先关于中国建筑的投资价值,这里简单总结一下:1、低估值,当前PB只有0.7倍,ROE为17%,长期持有可获得大于20%的收益;2、地产板块利润确定滞后一年,实际盈利能力更高;3、若按照香港会计准则,中国建筑存在50多亿的股东应占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低估,这是一个安全垫,说明中国建筑的净资产是实实在在的;4、建筑业务板块新签合同额近几年呈爆发态势,为建筑板块未来的盈利提供有力支撑;5、资产变现能力强,企业清算价值高。中国建筑的总资产结构中占比较高的为:房地产存货、应收预付款项和货币资金,这些资产在清算过程中都很容易变现。而变现能力较弱的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则占比较少。6、管理层管理能力强,中海地产综合品牌实力不亚于万科,建筑业务管理水平在逐年提升,股权激励方案、优先股方案的推出可见一斑;7、较低的融资成本,中海地产综合融资成本仅为3.6%,建筑板块的融资成本大都在基准以下。
其次,关于目前投资中国建筑存在的风险,大概有:1、房地产行业拐点隐现,房价下跌,房地产存货计提减值准备,房地产销售放缓,毛利下降导致房地产板块净利润减少的风险;2、受房地产板块拖累,房建市场萎缩的风险;3、基建市场甲方多为地方融资平台,存在甲方大量违约的风险。4、BT等投资业务激增加上建筑工程甲方回款速度违约造成资金链紧张的风险。总体来看,上述风险目前都在可控的范围内。
抱朴阿素:
中国建筑负债很高,现金流奇差。请问:像中国建筑这样一家长期不创造自由现金流的企业算不算好企业呢?说说理由。
草帽路飞:
你好,关于现金流的问题,请参照前面的回帖。
nills301:
中国建筑的整体毛利率和净利率是多少啊(施工那块好像挺低的)?如果净利率能够跑赢优先股票面利率的话,优先股就是利好,但不知道利好的程度如何?
草帽路飞:
你好:关于中国建筑毛利率和净利率的问题,请参照我的这篇文章://
另外我估计你关于净利率的理解有误,应该说:ROE能够跑赢优先股股息的话,优先股就是利好,关于优先股的一些讨
论,请参照前面的回帖。
能否谈一下中建的地产部分未来几年的业绩情况,在房地产大市不好的情况下,没有看出以中海外为代表的地产龙头像万科那样的清晰战略,请问中海外、中建地产应对房产不景气的策略是什么,未来下滑的概率是怎样?
草帽路飞:
你好:今年前五个月中建集团房地产销售额较去年下滑了18%,所以我感觉中国建筑地产部分未来几年的业绩不容乐观(所以我提到地产的发动机可能要突然熄火了)。今年4月、5月份整个中建集团都没有拿一块的,显然中建集团在地产策略上选择了业务收缩,反而今年万科的发展策略与众多房企都不同,而是进行了大胆的行业整合。中海外、中建地产未来的发展策略现在都不太明朗,管理层没有一些明确积极的表态,外界很难猜测,向商业地产转型,大量持有投资物业应该是中海外一个中远期的发展方向。
叮当小肉包:
中国建筑BT业务施工这一部分的毛利率比较低,我知道一些行业在做BT业务时,会将施工部分的毛利体现在上市公司体系之外的分包商(当然有其他的方式将这部分利益转回),想问下中国建筑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草帽路飞:
你好,首先我觉得BT业务的毛利并不低,“中建国际”作为中国建筑集团下面一个重要的BT投融资平台,其这部分的毛利接近20%(当然这中间还包括了一些BOT项目),即使抛出这些,毛利也是大于15%的。中国建筑各分局的BT项目毛利会低一些,但BT项目因其对投标人资质的要求很高,所有项目毛利普遍是高于普通建筑业务毛利水平的,个人猜测大于10%。
至于是不是存在利益输送,这个外人便很难知晓,我认为遏制利益输送的方式是管理水平的提升,作为上市公司,中国建筑管理层还是值得信任的,这比没有上市的一些归属于地方政府的建筑公司管理要强很多,因为这些地方性的建筑企业,股东多为地方政府,股东没有更高的利益诉求,下面的管理自然就混乱,滋生出各种腐败。
您好:问一下,中国建筑的净资产的真实价值哪有几何?谢谢!
草帽路飞:
你好,关于中国建筑净资产的真实价值,请参见前面的回帖:我认为中国建筑的清算价值还是很高的,其持有投资物业的价值在报表中都是低估的。
我的十倍股呢:
地产黄金十年已去,房产增速下滑,房建业务是否会下滑。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会下滑,基建业务是否会下滑。并不是说短期的,而是5年,10年。
草帽路飞:
你好,作为投资人5年,10年后我也有和你一样的担忧,不过我坚信在这之前一定会有中国建筑的价值回归。即使没有,我对中国建筑的净资产清算价值还是比较乐观的。
花园之州:
请问如何看待中建八个局自有的地产业务呢?似乎没有计划将这部分业务整合到中海。而今年房地产销售下行,中建的地产销售也在同比下滑,但土地储备还在增多,这是不是有很大的隐忧?谢谢!
草帽路飞:
你好,中建八个局下面的地产业务主要在三四线城市,与中海地产的业务重合度不高,另外各分局的地位仍然比较强势,总部调控的空间有限,整合难度估计比较大。今年4月、5月,整个中建系统都没有拿地,过去两年中国建筑旗下的土地储备一直维持在7000万平米左右,这轮房地产周期的调整,目前大家都看不清楚,中国建筑应该也是比较谨慎的。
东方价值投资:
中国建筑在目前建筑市场占有率是多少?未来发展空间大不大?
草帽路飞:
你还,中国建筑目前在建筑市场占有率大概5%,建筑业务的发展空间还是不错的,近几年企业建筑订单呈爆发式增长。发展空间已经不是首要问题,提高盈利能力才是首当其冲的。
以行业内人员的眼光客观评价:1、建筑施工企业普遍越来越难挣钱,普遍处于维持的状况;2、利润率很低,苦逼的行业,很多项目都处于盈亏临界点边上;3、赚点钱基本被项目经理搞走,公司层面和员工都没戏,人才基本都往房产公司去了;4、永远缺钱,现金流一直处于非常紧张的状况,屁股后面一摊烂账(人工费、材料款。。。)
草帽路飞:
业内人士一手资料,推一下。
住宅产业化如何影响建筑业?
草帽路飞:
你好,若住宅产业化发展成熟,对建筑行业应该会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房建市场。整个行业的盈利模式可能会有大的转变,比如行业的资产周转率一定会有大的提升,毛利率会更低,竞争将更加激烈。但住宅产业化提了这么久,真正大发展,可能还比较遥远。
数据驱动力:
对中建bt业务的甲方偿付能力怎么看?这块的风险有多大?
草帽路飞:
哈哈,我觉得主要就是看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问题,其他就不多说了,驱动力兄水平较高。
数据驱动力:
中建国际的建筑和bt业务比中建其他几个局的毛利高很多,最重要的原因有哪些?中建几个局未来毛利率是否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如果有的话,主要通过哪些途径提升?
草帽路飞:
我发现近几年中建国际已经放弃了国内市场的普通建筑业务,现在在国内市场仅有BT业务,主要为保障房的投资融建造和道路桥梁的投融资建筑业务,这部分毛利其高!中建各局的变革估计不会太快,毕竟要养这么多人,没有普通的房建还是不行的,应该比喻为船大不好调头吧。
草帽路飞:
今天的访谈先到这里,关于中国建筑的更多问题,大家可以参考近期我发表的五篇文章:
中国建筑2013年报分析之1“合并利润表”
中国建筑2013年报分析之2:“地产”or“建筑”?
中国建筑2013年报分析之3:资产负债率
中国建筑2013年报分析之4:BT业务专题研究
中国建筑2013年报分析之5:“骨感”的建筑业务
公司报道:中国建筑(601668)全产业链推进城镇化业务()
  如果盘点今年的地产主题,新型城镇化无疑将成为关键词。在刚刚结束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更是提出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之路。作为我国最大的建筑、地产综合集团,中国建筑旗下业务涵盖了工程承包、房地产开发等诸多领域,与城镇化建设关系紧密。
  中国建筑董秘孟庆禹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新型城镇化对公司而言是重大的发展机遇,公司将发挥"全产业链"的优势,坚持建筑、地产主业的同时,围绕城市节能环保和配套服务展开新探索。
  城镇化业务转型调整
  "不管是原来的城镇化,还是现在的新型城镇化,中国建筑都是城镇化的参与者和贡献者。"孟庆禹这样描述了公司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
  作为全国唯一拥有房建、市政、公路三类特级总承包资质的企业,中国建筑拥有从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到房地产开发以及基础设施投资运营的完整产业链。"全产业链"的优势,成为中国建筑能够快速推进城镇化业务的基础。
  早在2011年,中国建筑便提出规划设计、投资开发、承包建设和产业运营管理"四位一体"的新商业模式。在两年时间内,公司已与几十个一二线城市政府签署了城市综合开发战略合作协议,涉及的投资额达到5000亿元。
  "对于一家公司而言,这种全产业链的优势将主要体现在城镇化建设的整体把控上,体现在成本控制和商业模式上。"孟庆禹坦言,在实际操作中并不代表公司一定要包揽城镇化的所有业务和流程,公司允许所属企业探索不同的经营方式。今年公司在城镇化业务方面的投资已经实现回款12亿元,说明这种经营模式总体方向可行,经营风险可控。
  "我感觉,只要能建立新型城镇化的市场运作机制,公司的城镇综合开发业务就能快速推进。"孟庆禹表示,公司第一主业是建筑工程,第二主业是地产开发,希望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找到并形成公司第三主业。"具体业务可能要围绕城市节能环保和配套服务展开。这也是公司结构调整的方向性内容。"孟庆禹透露。
  对于尚处城镇化快速发展期的我国而言,基建和房建仍面临较大需求。根据申银万国的测算,在城镇化率为50%-75%的发展阶段,基建和房建投资快速发展,只有城镇化率达到75%之后才会明显放缓。
  正是由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使得中国建筑业务规模稳步增长。截至11月末,中国建筑的建筑业务新签订单同比增长30%左右,新签订单超过1万亿元,在手待施订单已超过1.6万亿元。
  不过,在城镇化业务扩张的同时,中国建筑也面临着不少考验。"公司在推进城镇化业务中遇到的问题是,虽然前期签约非常顺利,但落实中却存在较多困难。在诸多阻力中,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地方政府的财权、事权受限太重,行政审批太慢。"孟庆禹直言,期望在推进城镇化的大框架下,清理、废除一批制约城镇发展的政策性文件,鼓励城镇发展模式的多元化。
  坚守中高端房产开发
  1031亿元,这是前11个月中国海外交出的经营答卷,由此中国海外也成为年内第四家销售额突破千亿元大关的房地产企业。作为中国建筑旗下主要地产平台,中国海外已提前完成全年销售目标。按照中国建筑的规划,坚守中高端房产开发将是未来房产业务的主要定位。
  数据显示,<font COLOR="#FF月,中国海外累计合约销售额1317.6亿港元,折合人民币1031亿元。截至11月底,累计认购未签约额92.5亿港元及认购未签约面积40.3万平方米。新增土地储备1109万平方米,其中新增权益土地储备1068.4万平方米。
  "只要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没有完成,房地产总体供不应求的局面就不会有根本性的改观。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建筑会长期坚守房地产业务这个大方向。"孟庆禹表示,未来公司房地产开发仍将以中高端商品住宅市场为主。
  目前,中国建筑旗下主要有中海地产和中建地产两大房地产品牌。其中,中海地产每年业务增长保持在20%以上。中建地产虽然属于中型房企规模,但发展迅速,复合增长率高达60%。
  今年中国建筑提出对旗下的房地产业务进行整合,计划将中建股份房地产事业部、中建地产及中建国际建设有限公司运营的房地产发展业务注入中海地产。对此,孟庆禹表示,中建地产直营的地产项目已在中海地产主导下运行。不管整合的进展如何,公司所有的地产项目均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根据中国建筑的计算,公司每年地产销售规模约1000万平方米,在施面积约3000万平方米,开发建设期一般需要3年左右时间。同时,公司新增土地储备虽然每年的波动性较大,但总体思路上是与销售情况保持同步,每年约1000万平方米,且还要略有上升。
  数据显示,中国建筑目前的土地储备有7000多万平米。这些土地储备90%左右集中在一二线城市,10%左右集中在经济实力好、住房需求旺盛的三线城市。"我们不关心城市的行政级别如何,只关心经济发展前景是否良好,人口聚集能力是否会持续提高,潜在的房地产市场需求是否持续旺盛。"孟庆禹表示,不管是商品住宅项目,还是商业地产项目,公司都始终坚持经济实力至上原则。
  近几年来,中国建筑也加大了商业地产的布局。据了解,目前公司的办公楼项目进驻城市达到9个,环宇城项目已开发5座。孟庆禹表示,公司还将借鉴地产业务整合的经验,继续加强其他专业板块的资产重组,并利用国家推进IPO注册制的改革窗口期,推动这些专业公司的分拆上市。
  加快海外业务布局
  作为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中国建筑的海外业务收入曾占据中国企业海外收入的三分之一,而目前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占比仅5%。中国建筑表示,为了响应国家"走出去"的号召、平衡业务比例,加快海外布局的战略目标不会改变。
  据了解,中国建筑的海外业务结构正在向基建和地产领域倾斜。上市以来,公司一直在推进经营结构调整,要把房建、基建、地产收入的占比从8:1:1调整到5:3:2,海外业务也不例外。
  目前,中国建筑海外的基建和地产业务已取得突破。在基建领域,中国建筑主要拓展道路、桥梁、机场、文化设施等业务,承接了美国汉密尔顿大桥、港珠澳大桥、香港新机场、肯尼亚多功能水坝、刚果(布)1号公路等一批项目金额高、影响力大的项目。公司基建业务已占海外合同额的40%。在地产方面,公司已收购伦敦金融区甲级写字楼,在纽约、新泽西地区首先起步地产开发等业务。
  "公司将抓住重组、并购等机会,加快海外业务拓展步伐。如果一切顺利,市场很快就能看到公司在这方面的努力。"孟庆禹直言。
  除了拓展海外业务外,中国建筑还有海外融资平台的优势。目前,中国建筑在香港已经有四家上市子公司--中国海外发展、中国海外宏洋、中国建筑国际和远东环球。前两者主要从事房地产业务,后两者则专注于建筑领域。"受惠于国际融资平台,公司整体的融资成本一般要低于国内一年期的银行贷款利率。公司资金充裕,能满足拓展新型城镇化业务的需要。"孟庆禹表示。
证券时报网()12月19日讯
  美国东部时间18日,(3.17, -0.10, -3.06%)(601668)全资子公司中建美国有限公司(China
Construction America,
Inc。)与美国PLAZA建筑公司签署协议,公司将出资4,440万美元(约折合人民币2.7亿元),收购美国PLAZA建筑公司92.5%的股权。
  据悉,PLAZA建筑公司成立于1986年,总部位于纽约市曼哈顿,主要从事建筑工程管理、工程总承包和工程咨询服务等业务。公司业务主要集中于纽约州、佛罗里达州、加州和华盛顿特区的大中型城市,是美国知名的建筑管理和总承包商之一。
  目前,中国建筑的海外业务结构正在向基建和地产领域倾斜。上市以来,公司一直在推进经营结构调整,要把房建、基建、地产收入的占比从8:1:1调整到5:3:2,海外业务也不例外。中国建筑海外业务和海外融资平台的优势逐渐显现。
  在海外基建和地产业务方面,公司的基建业务已占海外合同额的40%。地产方面,公司已收购伦敦金融区甲级写字楼,在纽约、新泽西地区首先起步地产开发等业务;在海外融资方面,公司在香港已经有四家上市子公司:中国海外发展、中国海外宏洋、中国建筑国际和远东环球。前两者主要从事房地产业务,后两者则专注于建筑领域。
  分析人士表示,此次将PLAZA建筑公司收纳旗下,将有利于扩大公司在发达国家的市场份额,增强专业化、国际化的竞争能力。(马晨雨)
[转载]中国建筑是头大肥牛
原文地址:作者:
沈醉三千年:中国建筑是头大肥牛,我认为目前的价格肯定是低估的。市场先生来到中国,偏偏喜欢水牛而非肥牛。
中海地产力争行业老大中建地产猛攻城镇化
  尽管早就知道得不到想要的答案,<font COLOR="#FF日中国建筑中期业绩路演会上,还是有分析师问起关于中海地产和中建地产合并进展的问题。
  在未有实质性结果可供公告之前,中国建筑董秘孟庆禹选择了迂回,“整合无非是三种方法、六种结果,至于哪一种方法更好,直到今天早晨,总公司党组领导仍在开会讨论中。”
  8月5日,中国海外发展发布的公告中称,母公司中国建筑拟将房地产事业部、中建地产及运营的房地产发展业务注入中海地产。一旦完成整合,万科的老大地位或将不保,这是资本市场的第一反应。
  原则上,中建地产未来将不再新增从事纯粹房地产开发业务。本报记者独家获悉,未来中建地产将主攻“城镇化”,城市综合开发业务将是其主要业务方向。因城市综合开发所获得的地产项目仍将留在中建地产中。
  多赢的整合?
  孟庆禹所指的三种方案是,母公司是否通过注入的方式换回股份,是否通过出售的方式换回现金,抑或是通过托管的方式让中海地产收取费用。虽然涉及内部关联交易,但孟称操作手法会按照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规定执行。
  根据中国建筑集团整体上市的需要,2007年中建地产组建,代表中建股份负责经营管理全系统不含中海地产的房地产业务。中建系旗下所有房地产业务,除中海地产品牌以外的部分都纳入中建地产。
  中国建筑董事长易军公开表示,中海地产定位于内地城市及港澳地区专营高中档精品住宅及商业地产,而中建地产主要业务定位是大众精品住房和保障性住宅开发,这符合国家的房地产业政策导向。
  但这样的定位难以适应市场变化。以保障房建设为例,北京大多数保障房以配建方式为主,而本地国企也在积极争取保障房建设。中建地产无法体现其央企优势,更无法持续获得资源。中建地产和中海地产实际上也很难完全执行当初的定位。
  虽成立时间不长,中建地产的销售额已经超过200亿。但中海地产的领先是全方位的。截至2013年中报,中建地产的毛利率仅为26.2%,而中海地产2012年毛利率超过40%,并高出万科10个百分点。
  今年7月,引起轰动的北京大兴日光盘,日销售额接近38亿,其开发者便是中建地产。但2009年以30.5亿获得该地块的中建地产,楼面价接近11000元/平方米。2013年7月一次性售出1462套房源时,其预售均价仅为24500元/平方米。中建地产在该地块所获得的利润,显然难以覆盖土地重置成本。
  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在一家与中建地产背景相似的地产企业做顾问。他发现,类似的企业习惯用“生产型思维”来开发房地产,产品溢价能力不够。相比之下,中海地产就更加市场化。万科总裁郁亮、保利高层不止一次提到,中海地产是其最在意的对手。
  宋延庆认为,中海地产最大的优势之一体现在融资成本上。仅2012年,中海在国内外合计融资高达296亿港币。2012年2月前后,中海合计发行7.5亿美元5年期债券,息率仅为4.917%。2012年11月,中海地产推出7亿美元10年期和3亿美元30年期结构的美元债券,利息率分别为3.991%和5.364%,创造了内房股融资成本最低,期限最长的纪录。
  宋延庆评价说,<font COLOR="#FF年在香港上市的中海地产,比之内地房企,是最擅长反周期操作的公司。比起万科这样“市场主义”导向的公司,中海地产更加注重“产品主义”导向。
  掘金城镇化
  据中国建筑总经理官庆透露,该公司上半年对城市综合开发建设部门进行了实体化改造,官庆担任组长,主抓这一业务。
  城市综合开发业务也被视为是最能体现中国建筑全产业链优势的业务。中国建筑目前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程承包企业,旗下分房屋建筑、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设计勘察、国际工程承包五大业务。
  但此前很长时期,这种全产业链优势并未充分体现。举例来说,中海地产在进行房地产项目开发时,在设计环节和施工环节都要进行市场化招标。“兄弟公司有时反而难以管理。”宋延庆说。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给全产业链公司提供了新的机遇。
  易军在多个场合强调,中国建筑既不是纯粹的地产商,也要区别于纯粹的建筑商。中国建筑除去海外的四项业务,其他如规划设计、投资地产、基建、房建,都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密切相关。当地方融资平台被收缩以后,地方政府需要新的建设模式。“我走访了很多城市,大家都非常欢迎这种模式。”易军表示。
  此外,目前各地保障房建设多要求企业以配建、代建等形式承担,尤其是相当一部分保障房只租赁而不销售,这意味着巨额资金长期持续的投入。而地方财政仅占极小比例,资金压力普遍转向企业,逐渐形成“以地换房”的模式。这对工程企业的资金实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并出现了大量的BT(建设-转让)和BOT(建设-拥有-转让)建设模式。
  本报记者获悉,中国建筑在全国范围内已获16个城市综合建设项目,累计投资额达190亿元。项目分布在北京、重庆、长沙、郑州、济南、武汉、襄阳等城市。
  对于三、四线城市出现“空城”、“鬼城”风险,官庆表示将尽可能规避。“国资委也十分关注这一块的风险。”官庆说。对进入城市,中国建筑有严格的选择标准。并且,二级公司没有决策权,选择怎样的项目,都由集团决定。
  城镇化业务将是中国建筑未来拓展的重中之重。“中国建筑会努力和各级政府找到交集。”官庆表示。
  “易”时代的地产航母
  如果整合完成,中海地产两三年内超过万科,并非不可能。如果再加上中海宏洋集团,整个中建系的地产销售额很快就会超越万科,成为中国地产新老大。2012年中海地产销售额为1115.2亿港元,万科为1412亿人民币。
  但在中建内部人士看来,整合也意味着利益格局的重新划分和人事调整。最受瞩目的是57岁的孔庆平卸任中海地产董事局主席职务,由现任行政总裁郝建民接任。
  <font COLOR="#FF年易军上任以后主导了中国建筑的一系列改革。不仅是地产板块,几乎中国建筑所有的业务板块都在整合。过去,困扰中建8个工程局的是同业竞争的局面。整合就是将分散在二、三级子公司的专业业务,通过内部资源整合,打造成专业公司。例如钢结构业务板块,整合后的中建钢结构公司有望在全国钢结构产业中排名第一。
  在战略方向上也有所调整。“央企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所谓‘为’,就是要在高端领域与跨国公司进行竞争;所谓‘不为’,就是不要与中小民营企业争夺中低端市场。”易军说。据透露,集团领导亲自给子公司做工作,令其放弃一些低端项目。
  路演上,有分析师再度问起股权激励的问题。对于一家营业收入超过5000亿元的企业,年报显示,易军的薪酬只有106.9万元,不及郁亮薪酬十分之一。市场化的中海地产,其高管薪酬也以数百万元计。中建系高管到其他企业任职后,薪酬也上涨数倍。前任中建五局总经理莫斌去碧桂园(02007.HK)任总裁后,不包括年终管理花红,基本年薪达250万。
  孟庆禹透露说,在未来10年的时间里,中国建筑会逐步进行股权激励。(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建筑2012年股东大会纪要(网摘)
前期参加了中国建筑的股东大会,与易军董事长等管理层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该公司是我遇到的管理最规范的央企,每一项议案都是单独讨论表决,效率低但沟通充分,信息量大。
一个有趣的小插曲是,一个钢构供应商以股东身份在会上提出了采购环节的不公平待遇,获得了很好的反馈以及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渠道,股东大会好像成了上访通道,这其实对于人治化特点突出的中国公司来讲也许是个有益的尝试。
  产业链居主导地位
  2012年末公司拥有1173亿现金,是A股(金融行业以外)现金之王,而其市值仅900多亿元;对比巨无霸中石油,1万多亿市值拥有的现金尚不到500亿。
  公司利润主体是持有53%股份的中国海外发展,主营地产开发,已在香港上市,中国海外2012年净利润153亿元,占中国建筑净利润的67%,所以中国建筑的估值基本是参考地产板块。前期中国海外市值下跌近30%,也直接带动中国建筑大跌,直逼前期低点。
  目前持有的中国海外发展53%的股份以及中国建筑国际57%的股份合计市值900亿元左右。
  2012年底地产储备6717万平米(2013.5月末已达7114万平米)从其存货2544亿元中扣除已完工未结算等资产估算,其每平米账面成本不足3000元。
  公司资产负债率高,是因为分包、垫资等建筑行业特点,总负债5121亿中有息负债水平并不算高,横向比较,是八大央企中最低的。
  2012年利息支出81亿元,扣除资本化及利息收入,财务费用为41亿元,上升43%。融资成本5.7%,比2011年上升0.5%,比同类企业低1%,今年会充分利用香港市场融资。
  315亿元预付款主要是拿地和前期拆迁成本;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合计2634亿元,反映了产业上下游现金占用能力,大幅降低资金成本近百亿,有点类似当年国美、苏宁的产业链金融模式。
  经营管理水平较高
  房建业务开始收缩,因其利润率低,公司主动限制其发展,未来资源重点向市政、路桥等基建领域倾斜。当前房建、基建、地产业务占比为75:14:10,十二五期间要调整为6:2:2,最好是5:3:2。
  公司经营策略是只做大项目、高端项目,坚决放弃低端项目,3亿元以下的项目一律不接。全国300米以上超高建筑90%以上、中心城市航站楼50%的项目是公司承建。
  公司高水平的规范化管理主要体现在采购环节,去年底网上采购规模达到200亿元,直接降低成本4%,下一步将突破1000亿元规模,以后所有的供应商、2000多亿的采购项目将全部进入网上采购平台公开审核、招投标,预计能降低几十亿元的成本。目的就是要提高透明度,防止腐败,降低成本,这在所有央企中都是领先的。
  每一个地产项目都由集团拍板决定,BT投资等都是区域化管理,都要有实物担保,就是要抗衡官员流动风险;不介入三、四线城市,因为其债务偿还能力差。
  所有应收账款实行终身责任制,落实到具体人。当前应收账款占收入29%,比央企同类企业低8~14%。
  国家的营改增政策使公司面临较大的经营不确定性
  当前公司业务中,交通运输业、有形动产租赁、设计咨询、勘探及检测检验服务业务增值税率为11%、17%或6%。占公司收入绝大部分的建筑类增值税率国家初步定在11%,比当前公司的3%或
5%的营业税大幅度提高。
  由于建筑行业的分包、结算特点,大部分上游供应商无法提供进项抵扣发票,以中国建筑当前房建业务7.8%、基建业务10.8的毛利率水平,如果11%的税率付诸实行,业绩的影响将非常大,而对于其他区域性的建筑公司更可能是灭顶之灾。
  所以公司牵头建筑协会向国家积极建议,希望将建筑业增值税率降为6%,从目前进展看会有较好的结果,但直接降为6%的可能性不大。
  地产业务有下滑趋势
  从建筑业务看,公司2013年新签合同额、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等指标都是逐月攀升,增长较好,但利润主体的地产业务却出现逐月收缩的势头,投资者应该重视其中蕴含的不利因素。
  股权激励
  公司用于股权激励的股票已经回购完毕,共1.47亿股,约占公司股本总额的0.4893%;实际使用资金总额为5.26亿元;最高成交价格为3.71元/股,最低成交价格为3.12元/股,平均成交价格为3.58元/股;起始时间为日,终止时间为日。
  也暗示公司股价在3.5元以下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回购成本计入财务费用,分年计提,对业绩影响微乎其微,但对高管的激励和督促作用更强。
  公司股权激励是央企中罕见成行的,是因为国家已经把中国建筑当做第一个央企市场化经营试点,所谓第一个试点的意义基本上就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市值考核也可能计入政绩,所以中国建筑的政策改革红利刚开始。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路飞的第十个伙伴2014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