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甜 汪苏泷泷成功是在哪里

汪苏泷吵架歌是模仿谁的歌?我总感觉这个调在哪里听过_百度知道
汪苏泷吵架歌是模仿谁的歌?我总感觉这个调在哪里听过
提问者采纳
注意,《海绵宝宝》是当年汪苏泷写给回音哥的:这不是模仿。《海绵宝宝》和《吵架歌》都是汪苏泷写的回音哥的《海绵宝宝》
(⊙o⊙)哦,难怪我觉得听过原来是这样。谢啦!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汪苏泷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90后互联网音乐界 许嵩、徐良、汪苏泷 三分天下 - 作品评介 - 南都娱乐周刊
加载天气信息中...
请选择城市
字号:大 | 中 | 小
90后互联网音乐界 许嵩、徐良、汪苏泷 三分天下
你知道许嵩、徐良、汪苏泷是谁吗?如果你没听说过他们,那么……恭喜你,你老了!他们歌曲的播放量在互联网中可谓天文数字,百度MP3上排名与张学友、周杰伦、陈奕迅等人并驾齐驱;在QQ音乐上常年名列前茅,甚至超越那些大明星,他们被称为90后三分天下的人物,然而,与这一切疯狂形成极大反差的是:在整个大众层面,他们没有“陈奕迅周杰伦们”家喻户晓,也没有“凤凰传奇慕容晓晓们”一首神曲红遍南北,很多人没有听说过他们的名字,对他们最受欢迎的歌曲也一脸茫然,甚至多年从事传统媒体的音乐记者们对他们也知之甚少,或嗤之以鼻或错愕费解:这些所谓的“新人”怎么会这么红?这些发布会上尖叫的众多粉丝居然不是花钱买来的,他们长得也不“偶像”啊?他们的歌到底有什么魔力?—我们也不禁发出疑问:这是怎么了?这一切又是怎么发生的?
采写_本刊记者 蔡慧
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悄悄地走红
许嵩是三人中最早走红于互联网界的,早在2006年初,许嵩尚在大学时期就用自己的电脑录制了一些随意的半成品,署名&Vae&上传在个人网站里头,此后,他一直保持着新作品推出,到了2007年、2008年间,他就在QQ音乐在线播放试听量达到了前五名,当时日均试听量就达到了300万人次。2009年,许嵩花了半年时间制作了一张唱片《自定义》。至今令很多人吃惊的是,这张完全独立制作并在个人论坛上销售的唱片十天的预售量就突破了一万张,几天就售罄了,这个网站的论坛注册用户已经超过85万,是迄今为止国内网络歌手中人气最高的论坛。
徐良、汪苏泷
与许嵩类似的是,同样没有唱片公司背景、无制作团队,同样是包揽词曲创作制作,徐良和汪苏泷的歌曲也同样在网络悄然通过口碑的方式走红。这种走红毫无疑问也很出乎他们自己的意料,在走红之前,他们并没有强烈的&明星梦&,在面对&你是否曾考虑过参加选秀&的问题时,三个人不约而同地表示从未想过。徐良当时只是因为一款游戏音乐软件才开始尝试创作并有了新作就&丢到网上&,没想到慢慢地网友反馈越来越多,&有点像音乐类的互动游戏,我出招了,你反应了,这个过程对一个初玩音乐的年轻人来说,是兴奋的。&徐良这样形容。
对互联网音乐颇有研究的某知名音乐平台内容运营主管李先生回忆,许嵩早在2006年一首《玫瑰花的葬礼》就在新媒体上小有名气,因为带有强烈的周杰伦痕迹,这首歌一度被&有心&的盗版商挂上&演唱者:周杰伦&,而真正奠定了许嵩在新媒体界绝对地位的是2010年一首叫做《素颜》的歌曲;而徐良和汪苏泷的音乐是2010年底则开始在网络试听和彩铃下载中有很大的传播,相比较许嵩晚了几年。
而谁都不能否认,有相当一批年轻人跟他们一样都在网络上自己上传翻唱或者原创的音乐。
提到这种自媒体性质的音乐传播方式,就不能忽视5Sing和 YYFC两大音乐网站。李先生认为包括许嵩、徐良、汪苏泷在内的一批类似的网络歌手,他们的原始人气积累是在这种网站完成的,与传统唱片行业并不相同,有很多网络上做歌曲推广的运营商很爱在此类网站找寻适合彩铃、手机下载等增值业务的歌曲,拿到更大的网站或者平台去推广,在大网站上的传播数据非常好看,接下来被大唱片公司相中,从而转为&正规化&的歌手,这是这个群体的发展路线。
说&红&,他们真的很红,因为那些网络数据摆在那里,搜狐音乐的主编陈贤江至今还记得两年前曾被许嵩的网络试听数据震惊到,没有经纪人没有团队,就是在论坛推广自己的音乐居然可以做到这样,他深感不可思议。而随后徐良和汪苏泷出现,这几位歌手在数据上的反馈都非常之高,不论是试听下载还是粉丝留言,而且他们的歌曲都在彩铃上也反应出奇良好&这意味着真金白银的收入。
加盟唱片业
这个群体目前的状元探花和榜眼是许嵩、徐良和汪苏泷,从事新媒体音乐的业内人评价他们&三分天下&,许嵩在2011年3月签约了曾推出林俊杰、阿杜等人的海蝶唱片,而徐良和汪苏泷也在今年宣布签约了拥有孙燕姿等艺人的美妙音乐。事实上,这些人也改变了传统唱片行业的游戏规则。过去歌手是唱片公司推广出来的,而现在他们签约传统唱片公司成为&新人&,但却是不折不扣的网络人气王。美妙音乐经纪部总监黄钫也坦承如果时间倒退三年,她仍在传统唱片公司语境下,徐良和汪苏泷是不会引起她关注的,但现在传播音乐的渠道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不得不提的是,许嵩已经是海蝶唱片最赚钱的歌手,现在公认的海蝶一哥,小道消息甚至传过许嵩每年挣一个亿,当然,海蝶方面并没有认可这个数字。
乐评人观察
《音乐周刊》的主笔卢世伟记得两年前就从朋友处听说过徐良和汪苏泷,但他当时并不以为然,直到今年回老家被很多十岁上下孩子围着管他要这两个人的签名;而许嵩,最早卢世伟是从&周杰伦专辑小样外泄&的乌龙事件中得知,但他也不觉得许嵩能折腾多大,而现实不由令他惊讶,30多岁的他承认这不仅是代沟,也是自己对音乐关注的方式比较传统,并没有关注到传统唱片市场渠道以外的歌手。
他们拥有粉丝量惊人,从腾讯微博上看,许嵩的粉丝超过千万,徐良和汪苏泷的粉丝数也近五百万,值得惊讶的还有许嵩一条随手发送的破折号微博都引来了40万条转发。
以许嵩为例,他的每一首歌在QQ音乐的试听都是千万量级(这样的数字被互联网音乐从业者定义为&顶级播放量&),而唱片公司海蝶提供的数据则是上张专辑网络下载量超过2亿;而今年他的新歌《幻听》上线的时候,曾有粉丝留意到5分钟增12万试听的数据,一度被形容为&逆天&。
许嵩的公司海蝶唱片掷地有声宣称&2011实体专辑销量第一&,《苏格拉没有底》专辑实际销量过22万张,今年的新专辑《梦游计》首周就破了12万。
不仅如此,许嵩新专辑发布会,因场内满员上千位无法入场的粉丝有秩序地在外等候只为见偶像一面。而他去年的13场唱片签售会每场都场面火爆,最低签售量也是3000张,所到之处甚至造成交通瘫痪。而全民偶像林丹的签售会读者把王府井图书大厦从六楼转着圈儿排队排到一楼也只有过千人-这不能不说是给&唱片已死&的论调轻轻扇了一巴掌。
火在90后,为什么?
许嵩、徐良、汪苏泷尽管只是三个从网络中脱颖而出并签约主流唱片公司的新生代创作歌手,但是他们已然形成了一种现象。《南都娱乐周刊》也带着对这种现象的思考进行了大量的采访,试图分析出他们为什么在90后中这么火。
&打怪升级&,邻家男孩的代入感
有研究过许嵩的媒体人将他们在网络上的成功形容为&如网游一般地打怪升级&,《音乐周刊》的主笔卢世伟则用&网络原生态&来表达,这三个人长相普通、唱功一般,爱网络生活爱唱歌,本身就是当下在网络上生活的青少年的状态,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影子,他们在上传歌曲的时候跟爱玩网游的技术控宅男一样,用自己的各种装备和武器把大家的共同爱好玩得更好,坚持下来又得到反响,就成了他们当中&港台周杰伦&与&民间英雄&,当然也得到他们积极的推崇。&他们最吸引人的地方我想不是&天王性&儿时生活的代入感。&卢世伟说。
而他们从自媒体传播音乐伊始,跟歌迷之间就非常没有距离感,过去许嵩经常在自己的论坛上发帖、跟歌迷交流,翟喆就透露许嵩至今每个月还会有固定回答歌迷问题的板块,非常有别于传统唱片公司歌手,他对于歌迷的经营是非常用心的;而且跟其他充满明星优越感的歌手相比,唱片销量这么好、商演也不少的许嵩无论在什么场合都不会摆出所谓高高在上的明星气质,他是个很宅的人,工作之余并不会参加什么&江湖聚会&,更多的时候就是待在酒店或者家中看书。许嵩论坛的版主陌上繁也对此感同身受,她说在歌迷心中,许嵩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大明星&,而是属于歌迷们的亲切的邻家男孩。
许嵩自己很认同这种&透明化&、&升级化&的感觉:&我和其他很多的歌手不同在于,别的歌手出唱片前,可能已经默默做了多年的积累,但大家是看着我从19岁到26岁,从青涩的样子到现在一步一步成长的,并不是一上来就看到我专业和成熟的作品,说这是乐趣也好、弊端也好,听众跟我一起同步成长的过程很特别,让大家觉得我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从我19岁写校园里头的情感和见闻到现在,大家都有一种代入感,也跟歌迷有很多互通的地方。&
填补空白,写90后需要的音乐
但从2004年以来就有各种模仿周杰伦的人,为什么偏偏他们能在90后中走红呢?
当然首先是内容。徐良和汪苏泷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共鸣&这个词,他们的歌曲内容是十几岁人所关心所想的,符合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生活方式,内容上带有小情调以及网络热点,比起其他网络歌手过分直白、粗糙和重复的苦愁大情歌调子更为新潮;音乐形态上带点电子、中国风和R&B,基本代表了这个年纪青少年的音乐兴趣点。
《精品购物指南》的音乐记者李森认为他们在90后中的走红跟整个90后频繁使用社交网络,生活和社交网络牢牢绑在一起不无关系,信息传送的及时化,信息处理的碎片化,信息消费的快餐化,这些歌都恰恰符合这些标准。
资深媒体人贾维认为,在主流歌坛上,其实真正写给十几岁人的歌曲很少,而这几年传统乐坛的萧条出现的新人并不多,张学友张惠妹是给很大年纪的人听的了,而林宥嘉、苏打绿等人虽然也受年轻人欢迎,但歌曲内容本身还是更偏成人化,初中生高中生的音乐很少有人做,他们填补的是这部分空白。
而某新媒体音乐编辑Emi认同贾维的观点,一语道出个中究竟:校园歌曲的缺乏-90后群体自身强调个性的特质让他们会去选择一些认为&新潮&的歌曲,这三位的作品都有&中国风&的影子,在九年义务教育下热爱祖国的青少年更受用,加上三位唱腔都是轻柔细软,不会给听者压力,对于独生子女一代脆弱的小心灵也有保护作用。
李先生也认为,尽管同样类型内容也有一些人在做,例如在网络上也有一定人气的小贱、乔洋和本兮,但是从内容本身判断,这三个人还是优于其他歌手,所以能从这些人中脱颖而出。
周董杰伦,如影随形
尽管他们在面对自己喜欢的歌手时,许嵩表示是Babyface、徐良说是BigBang,而汪苏泷则说是陶喆,但在更多人心中这几位的歌曲中多少都有些周杰伦的痕迹,&周杰伦&对于许嵩、徐良和汪苏泷来说,是个难以回避的名字:跟R&B、或者中国风有点沾边的调子、听似随意但又有点小想法的吟唱,加上一些跟动漫有关的元素,构成一首有画面感的歌曲-这种类型的歌曲都曾出现在他们的作品中,而周杰伦式的旋律以及歌词对于青少年来说确实非常&容易听&,美妙音乐经纪部总监黄钫并不回避这一点:&他们85后都是听着周杰伦长大的,他们音乐中出现周杰伦的影子并不稀奇。&
但李先生也指出他们虽然有&周杰伦内核&,但是包装上更接大陆的地气,更简单、更直接,年轻人更容易找到情感上的共鸣,毕竟是共同的文化,一听就懂他们在唱什么。
90后的疯狂追捧和大众的知之甚少
说他们红,但是随机做一些调查,在大众层面似乎又没什么人听说过他们,不要说旭日阳刚这些草根歌手,甚至早些年的网络歌手杨臣刚、香香都比他们知名度高。红在哪儿?可以确定地说,他们是90后最具人气的创作型男歌手。
徐良和汪苏泷签约的美妙音乐是一家名叫&滚石移动&的数字娱乐公司投资成立的,滚石移动的CEO李敬提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他在北师大做校园招聘的头一天,汪苏泷在暨南大学做歌友会,跟随前往的、并不太了解汪苏泷的台湾制作人给他发了信息,说到处都是女生的尖叫,终于相信了汪苏泷在学生族中真的火;而他却发现在前来听他校招聘讲座的大四学生对汪苏泷的名字却反应平淡,他后来经过市场的调研分析,得出结论:大一大二的学生愿意听汪苏泷,但是大三大四这个年龄段就不怎么听了,&我现在觉得音乐可以用三年一代来区别,五年一代都不够了。&李敬感叹。
许嵩:已经很久没人跟我提周杰伦了
关于&网络歌手&:没有谁比谁更高端、谁比谁更牛
南都娱乐周刊:你们这一代网络上出来的歌手跟之前的网络歌手还是发生了变化的。
许嵩: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段吧,过去成为网络歌曲感觉很特殊,但现在就算是主流唱片公司的歌手也需要通过网络推广,大家都在上网,那个时代已经不在了。
南都娱乐周刊:但网络歌手总被偏见,你介意大家叫你&网络歌手&吗?
许嵩:选秀也好、酒吧也好,总有个出道方式,至于别人怎么定义,标签很无所谓,没有谁比谁更高端、谁比谁更牛,我自己做音乐就是两方面:一是自己高兴,二是希望给别人传达一些正面的感动和视听的愉悦。大家认识我的渠道是网络,叫&网络歌手&也没有什么不妥,对我来说现在签了约做音乐也没有什么不同。
音乐理念:中国人还是更喜欢旋律性的东西
南都娱乐周刊:但不能否认签约对你来说还是有改变的。
许嵩:签约前的两张专辑和签约后的两张专辑都是自己制作,从创作和制作方式上没有太多的改变,制作团队的人都也是我自己去联系的,做完成品给老板看一下,公司还是尊重我的整体把握。改变的在于宣传力度。
南都娱乐周刊:你说很喜欢欧美音乐,像Babyface你就提过,你是想做那样的音乐吗?
许嵩:还好吧,制作上确实华语的赶不上西洋,但我什么都会听一听,我其实听华语音乐还是比国外音乐多一些,因为,流行音乐虽然是从西方过来的,节奏和制作方面比我们领先很多,但华语音乐也有不可撼动的优势:歌词层面的复杂性是国外的歌词所不具备的,婉转、韵味深长,有更多拓展的空间,而且我们的音乐跟别人音乐的属性也不一样,中国的听众还是更喜欢旋律性的东西,对于节奏性的东西,可能不是那么感冒,所以你在什么地方做音乐,就要保证接地气,本土性。我虽然研究西洋音乐的制作,但在作词作曲方面还是遵循自己的内心,没有要去仿装什么风格,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有自己的态度最重要,别人好坏评价都是很主观的,没有哪一种音乐高端或者低端,或者哪一个就是主流哪一个就是另类,还是靠成绩说话吧。
目标:我不可能让所有人耐心地听自己的唱片
南都娱乐周刊:你最早被叫做&小周杰伦&,对你来说是高兴还是烦恼?
许嵩:现在这样叫的少一些了。我没有刻意地要怎样啊,别人的评价其实也无所谓。
南都娱乐周刊:坦白说,你觉得自己像他吗?
许嵩:很早期的歌就真的像,特别是《玫瑰花的葬礼》,就是吊儿郎当地学着唱着玩,80后谁没听过周杰伦啊!但那个状态是个过程,之后渐渐找到自己的感觉,也会渐渐地忘掉这些所谓的起步时候欣赏的人或风格,听得多见得多就不会再陷入所谓模仿的套路。再说周杰伦,我觉得跟我没什么关系了,从第二张第三张唱片开始,已经很久没有人跟我提到过周杰伦了。
南都娱乐周刊:你在音乐上有什么目标吗?
许嵩:就是要不断地去写,别人的赞美一笑而过,批评也一笑而过。比如我在出第一张唱片之前,如果大家都说你没什么个性化,那你就放弃了,放弃了不也就放弃了,但是你坚持了,渐渐地就会找到自己,别人也就会重新认知你,当然这需要时间,但是我其实也没有很急于要证明什么,还是那句话,自己写歌高兴就行,我就是常常提醒我做音乐不要功利心太重。我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有心思去耐心地听自己的唱片,特别是当他本身就带着他固有的成见来听你的东西的时候,他就没有心思去了解你了。
无所谓啊,没有任何一个歌手不会有自己固有的不足,或者别人看来固有的不足,你永远都无法逃脱被评价,而且在我看来,被误解就是艺人工作的一部分,因为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理解你,别人也没有那个工夫和义务来理解你,人家只是从你身上选取他需要的东西就行了,得到了就赞美你,得不到就打倒你。
徐良、汪苏泷:我的作品可能就不是质疑者们的菜
关于签约:转入专业领域后会有压力
南都娱乐周刊:决定签约对你而言艰难吗?
徐良:签约对我来说是一个惊喜,做一个能够让自己更贴近梦想的决定,不用犹豫。
汪苏泷:我对音乐的掌控欲很强,但对于一个新人来说,很少会有唱片公司愿意放手让你去决定整张专辑的走向。但感谢美妙音乐对我的信赖,而且这里有我非常喜欢的前辈艺人,又有非常强大的专业团队,整个签约过程是个非常美妙的决定。
南都娱乐周刊:变成签约,从创作上、到宣传推广上谈谈&好处和难处&。
徐良:签约后,有了自己的音乐团队,在很多专业老师的帮助下可以不断的进步,做出来的作品也比之前趋向成熟。宣传上也会有团队在背后支持,之前做独立音乐人的时候几乎没有宣传,所以刚开始宣传时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如果硬要说有什么难处,就是在我的个人层面。在原先的非职业领域内,无论做出怎样的作品,都有一种很强的成就感,因为周围玩音乐的大多都是和我一样是非职业歌手,所以作品无论给谁听都会得到很好的评价。但是转入专业领域后,会写歌就变成了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作品也会受到专业人士的检视,会有压力。
汪苏泷:以前做音乐更多是兴趣,风格、主题,都由着性子来。但现在将歌手作为一种职业,做的音乐要求更高,考虑地更多、更全面。在其他方面,反而倒比较轻松,以前总是一个人来做所有的事情,现在我只要把音乐做好,其他的事情,就主要交给公司来运行就好。
走红状态:大金曲的诞生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
南都娱乐周刊:对于大众而言,你缺少一首真正的大金曲。遗憾吗?
徐良:认同,我明白自己缺少一首或是贪心一点几首真正意义的大金曲,就像张学友、陈奕迅他们当年那样。我想除了继续努力学习和不断创作外,大金曲的诞生有时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
汪苏泷:歌曲做到朗朗上口也许是好事情,但并不是我的全部追求。我想更多表达的是音乐本身。我新专辑中的《不可思议》,是一首现场录制的歌,比较FUNKY风格,可能是比较不会受到国语乐迷喜欢的类型,但所有的乐手老师包括我那天都录得特别开心,因为他们已经好久没再录到这种歌了。
南都娱乐周刊:红,对你而言是什么呢?
徐良:我没有特别意识到自己红的状态,但当你走在不同的城市听到街上在放自己的歌,或者很多歌迷一听前奏就会唱,这是开心的。
汪苏泷:红不红就意味着听你音乐的人多不多吧。
关于标签化:周杰伦毕竟影响了一个时代
南都娱乐周刊:你对&网络歌手&这样的头衔怎么看?尽管你在百度、QQ音乐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但是,尤其乐坛或者媒体很多人对这个头衔仍戴有色眼镜来看,而且豆瓣的用户可能也会质疑你。
徐良:这本来就是个全民皆网络的时代,无论是大牌还是新人,网络都是毋庸置疑的第一传播平台,所以并不排斥&网络歌手&。至于可能会遭到豆瓣用户的质疑,这太正常了,我的作品可能就不是他们的菜,这就是市场细分后的听众选择。而媒体的态度,我想任何一位乐坛新人刚出来时,都有个被检验的过程。
汪苏泷:歌曲的风格是可以分类的,但歌手是无法分类的。每个人的音乐都是不同的,不能用同一种评价来给一批人做标签。任何一种新生事物在初期都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看法,就连邓丽君老师在开始也被人说过&靡靡之音&。
南都娱乐周刊:我相信每位歌手都不愿被人贴标签,但的确有人会觉得你的音乐带有周杰伦的影子,你认同吗?
徐良:周杰伦影响了一个时代,或多或少有他音乐的影子我觉得是可能的,但这绝不是我创作的初衷和目的。其实我非常喜欢日韩音乐,平时最多听的也是这类型的歌。
汪苏泷:我认真地在做我自己喜欢做的音乐,与大家分享,也乐于见到有各种不同的评价。不过我音乐里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声音都是我最真实的想法
众说纷纭 业内正反观点交锋行业的春天还是不值一提?
许嵩、徐良和汪苏泷形成了&三分天下&的90后偶像,并引领了新一代网络歌手现象。他们被看好吗?他们未来会是内地乐坛的中坚力量吗?从最初的不被主流和传统认可,到现在引发了一些业内人士的思考,可以说他们也引发了一些观点的交锋。
促进唱片公司改变思路
作为创作型艺人来说,徐良汪苏泷的基本盘是OK的,如果真正听过他们音乐的人会了解,这批从互联网上诞生的唱作人,其实跟最早那批网络歌手的音乐性已经完全不同。他们的受众基本在90后,而徐良的更小,95-00后,各地做徐良专辑签售,最大的高中生,最小的才7岁,这让我很惊讶,就是说,音乐市场上受众群已经越来越低龄化,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经验。
徐良汪苏泷从网络上走红,这只能说明一个情况,在CD已经不卖的今天,现在的年轻人包括学生群体最主要的听歌渠道来自网络,这也帮助公司从侧面验证了一个事实:在某部分群体,他们是经过市场验证的。这对经纪公司来说本身就是帮助,因为你已经知道艺人的受众在哪里了。以前唱片公司推广艺人的方式是从上而下,即我先包装出产品,然后去寻找可能接受艺人的市场。但许嵩、徐良、汪苏泷的正好相反,是由下而上,先被受众群体接受了有了一定的数字音乐成绩,然后再让公司进行包装打造以期更有提高。网络上现在玩音乐的小孩很多,不只美妙音乐,相信很多公司的眼光都投向了这里。
促进网络音乐升级
我觉得有趣并值得欣赏的地方在于:不像最初的粗糙的网络音乐,这些人虽然作品上比较模仿痕迹重,但都是词曲唱制作一手包办的人,水准也较高,他们对作品也有要求,许嵩的新专辑现在就看出他希望编曲更加精良,这是很正面的现象。
促进创作者反省
我在网络音乐第一线工作,很多第一手资料,我经常在唱片公司没发行之前听到一些歌曲,我觉得很多对有市场期待的唱片在制作的时候就是偏离市场轨道的,企划和统筹对市场没有深刻的分析,注定就是市场不会认可的。这就说到流行音乐本质的问题,就是中国人的审美标准,其实大众对流行音乐没有过多的要求,并不在意编曲制作和缩混,重要的就是两点:旋律上口和歌词通俗。但现在很多人写不出上口的旋律,反而过多玩弄表面的东西,表达编曲如何新鲜,制作如何不同,相反这帮孩子很大程度就在旋律好,虽然旋律也有之前歌曲的影子,但少量借鉴无可厚非&&
面貌过于群体化缺少个性
他们代表一种类型,但我觉得缺点在于这个类型不够明朗,过于群体化缺少清晰的个性,这就造成了不在那个群体范围的人也缺少去听他们的兴趣。尽管潮流各种变化,但是我始终还是觉得歌坛需要实力突出的人,最终会被更广泛的人群接受,那种人才是中坚力量。
歌迷群体太过局限
我想说的是,他们是在自己的市场上通过彩铃、下载等业务挣得盆满钵满,给产业有积极的意义,也是极具参考价值的案例,但我觉得这种火不是全阶层的火,远远没有达到周杰伦或者四大天王当年的地位,即便在90后中也还是局限在某个层面里头。
他们的歌曲在搜狐也有试听,但数据达不到百度和QQ音乐那么夸张,我想这跟网站受众以及用户的使用习惯有关。我曾经做过90后音乐聆听习惯的调查,我发现,他们三个的粉丝群体还是集中在二三线城市,而他们对北上广的90后的吸引力就差一些,90后不像80后有很多共同喜欢的人,90后更有地域和层面的分别。这种差距决定了他们很难突破自己的局限,无论数据多高、但相比较曲婉婷的市场影响力以及社会全阶层的话题性,这几个人并没有完全摆脱&网络歌手&的标签。
李敬:周杰伦?在90后心中跟刘欢一样老了吧
滚石移动(开曼)集团董事
传统媒体逐渐被新媒体蚕食
南都娱乐周刊:许嵩、徐良和汪苏泷几个歌手对于大众甚至很多传统媒体的音乐记者来说名字至今很陌生,但我们都出乎意料地发现他们却在90后当中拥有超乎想象的人气。
李敬:这几个人占据百度和腾讯的音乐排行榜前几名很久了。为什么传统媒体的从业者并不很了解他们,根源不是在音乐,而是在媒体-这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差别和较量,传统方式的新人有着常规的媒体宣传渠道,而新媒体出现的新人没有得到传统媒体的足够关注,不光媒体从业者不了解,很多音乐从业者也不了解,但他们的出现也表明传统媒体的推广方式逐渐被新媒体的蚕食。
真正发挥价值还要假以时日
南都娱乐周刊:签约徐良和汪苏泷给美妙音乐带来了怎样的效益?
李敬:现在当然是投入阶段,虽然网络上人气大,但是真正发挥他们的价值还要假以时日。但我相信也就一两年的时间。
南都娱乐周刊:你如何理解徐良、汪苏泷和许嵩在网络上对音乐的引领?
李敬:核心是内容,他们的内容受到年轻人的欢迎,但他们也有小技巧,例如隔一段时间出一首歌,这样就能保证网络排名一直不下降,这一点上比起跟他们差不多的一类歌手自我运作得更好。
南都娱乐周刊:他们跟之前的杨臣刚、香香等所谓&网络歌手&区别在哪里?
李敬:尽管我特别不愿意标签化,但他们确实是靠网络传播出来的,网络是渠道,但我认为之前的所谓&网络歌手&只是把歌曲通过网络传播流行开了,而这几个歌手是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人,网络是他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他们的音乐比过去的&网络歌手&更专业化。
迎合传统就失掉了他们的特色
南都娱乐周刊:他们严格意义上来说不算新人,那在签约之后,你们推进这类艺人难点是什么?目前美妙对于这两位的策略是?
李敬:他们网络虽然人气高,但还没有被传统所接受。旧的唱片公司产业瓦解之后,我们作为新型唱片公司融合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就是要全面挖掘艺人的价值,首先就是让传统媒体接受他,然后最终让传统去接受这样的歌手,接受这些音乐,然后挖掘艺人的全面价值如广告代言商演等等。但是音乐产业仍在变革过程中,我们并不想用过去方式包装,去台湾找制作人、与大牌合作、拍MV,传统媒体可以接受但会失掉他们自己的东西,我们只是相互学习、相互提升,如何利用他们的网络基础、保持自己宝贵的东西,同时利用传统唱片的经验改变一些让传统接受他们,但改变什么改变多少,我们仍在探索,如果把这些东西弄透了,音乐行业的春天就来了。
传统唱片还是在抗拒新变化
南都娱乐周刊:如果说这几个年轻歌手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周杰伦的影子,这么说你觉得合适吗?
李敬:哈哈,汪苏泷有一些,但徐良就不能说有,其实这是许嵩带来的,我并不完全同意这个观点。他们能红不是因为他们学周杰伦,这一点可以非常肯定,从我们的调查看,这些孩子的粉丝认为周杰伦是&老一辈音乐工作者&了,在很多90后孩子心中,周杰伦不见得比刘欢年轻多少。
南都娱乐周刊:这几位歌手似乎和我们平时见到的所谓&明星&还是有差别,可以说气质亲民或者说没有星相?
李敬:所谓主流明星只不过是深谙主流媒体的包装手段,现在主流明星不断被挑战,也是因为很多他们不能掌握的新媒体出现,在我眼中,这些歌手有很宝贵的东西,他们不装,很乖,很真实的。
南都娱乐周刊:但是不能否认,他们都缺少全民大金曲?
李敬:传统媒体的红就是哪怕红一首歌,红到大江南北,但新媒体状态下市场细分到一定程度,一首歌红遍大江南北不必非是音乐人的追求,许嵩、徐良、汪苏泷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他们是新媒体状态下的流行方式。
南都娱乐周刊:您曾经说过许嵩、徐良和汪苏泷都是现象级的,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可以讲讲您的观察吗?
李敬:我想说的就是,传统唱片中大部分公司对新媒体、互联网的不断变化还是有些抗拒,我看到更多只是被动地、不得以地去接受去适应,这还是遗憾的。&
详情请关注《南都娱乐周刊》2012年第39期。
[匿名评论]
请在此输入评论内容。600个字符以内。
请勿发表恶意攻击国家、用户及工作人员,及广告性质的信息。提倡良性留言氛围。
评论加载中...
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南都娱乐周刊"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版权电话:020- 法律顾问:梁香禄、肖曼丽、袁铮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
| &&&&&(C)2011&广州市南都周刊传媒股份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号&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汪苏泷的女朋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