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法币,元大头,大洋钱币价格,美钞,和日本人在中国发行的钱币,还有国民党发行的钱币,有什么区别?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用的是什么货币?_百度知道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用的是什么货币?
1935年国民党政府的币制改革,试图结束混乱,实现货币统一,使我国的货币走上现代制度。但是不久爆发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不仅使国民党的货币统一落空,而且法币(纸币)的发行,反而为国民党政府实行通货膨胀政策提供可能。从1936年6月到1949年5月,国民党政府的货币发行额增加了1445亿余倍。剧烈的通货膨胀必然导致物价飞涨。打个比方,1937年6月,全国法币发行量为14.1亿元,此时如果一个人有12亿元法币(按兑换比价折合银元 元),这笔钱几乎等于国民党政府的货币发行总量;但是到1942年,则变成中储券(汪伪政权发行的纸币,强迫人民按与法币1:2的比价兑换)6亿元,1945年10月又变成法币300万元(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在沦陷区按中储券与法币200:1的比价收兑中储券)。而到1948年8月国民党政府实行第二次币制改革时(用金元券取代法币,按1:300万比价收兑),只变成1元金元券了,按当时物价可买5升米;从1948年8月到1949年5月,物价又上涨了6441326倍,1元金元券的购买力只相当于9个月前的0.元,这时连一粒米也买不到了,一粒米的价格以变成130金元券了。 如此剧烈的通货膨胀,必然导致抛弃这种纸币。抗战胜利以后,在国民党统治区,尽管国民党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和禁止金银、外币流通,强迫人民将其兑换成国民党政府发行的纸币,但是并不能阻止金银、外币的广泛流通。在城市,金银、外币实际上已经取代了金元券成为市场流通中的等价物;在乡村,由于银元、铜币等硬通货不足,以物易物在市场流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粮食、布匹在许多地方成为市场交换的等价物。 剧烈的通货膨胀也为外国货币占领我国市场打开了大门。除了美钞、港币广为流通外,在市场上还流通着英镑、法郎、叨币(新加坡币)、越币、葡币、印度卢比、缅币等各式各样的外币,除苏联及东北亚国家外,几乎周边国家和华侨较多国家的货币在中国市场流通中都被派上用场。据估计,在 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在中国流通的美钞约有3亿美元,港币约有5.8亿港元。港币发行量的半数流入了华南。 1947年7月,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这是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全国性胜利已经为期不远。随着中国革命转入战略进攻,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和山东解放区逐渐连成一片。为了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需要,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筹划组建“中央银行,发行统一的货币”的工作遂提上议事日程。日,中共中央在批复华北财经办事处的报告中指出:“目前建立统一的银行有点过早,进行准备工作是必要的,至于银行名称,可以用中国人民银行。”1947年11月,华北财经办事处确定有南汉宸负责组织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经过一年的调研、协商、准备,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宣告成立(由原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而成),并从即日起发行中国人民银行钞票“人民币”。当时确定发行人民币的任务是统一各解放区的货币,同时作为新中国的本位币。人民币的发行方针是“适当稳定”。即要根据各地区生产和商品流通情况以及市场货币松紧的程度,有计划地慎重地将人民币投入市场。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和人民币发行以后,立即开展了关内解放区的货币统一工作。日华北人民政府关于建立中国人民银行和发行人民币的布告即指出:“于本年十二月一日起,发行中国人民银行钞票(下称新币),定为华北、华东、西北三区的本位货币,统一流通。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及一切交易,均以新币违本位货币。新币发行后,冀币(包括鲁西币)、边币(晋察冀)、北海币、西农币(下称旧币)逐渐收回。”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20世纪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国民党时代的纸币现在在中中国大陆还有人要吗?100元能换多少钱呀?_百度知道
国民党时代的纸币现在在中中国大陆还有人要吗?100元能换多少钱呀?
国民党时代的纸币现在在中中国大陆还有人要吗?100元能换多少钱呀?
提问者采纳
这要是文革时候,反革命,为把你批斗死这得去钱币市场上问问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东西在收藏品市场倒是有人要。特别是中国银行和中央银行的。交通银行和农民银行的要稍好些,市场需求小。多数民*国纸币都是比较普通的常见品种,爱好这个领域的钱币收藏者又比较少,但价值不会很高,价格非常低,所以卖不出高价
纸币的价值根本没有!!(没听说那时买米是一斤钱一斤米么)银元还将就,你可以试试买给有纸币收藏爱好的.
现在台币换rmb大印4:1
大概是1000元左右
是国民党政府1945年发行的法币,当时通货膨胀很严重,钱不值钱。
现在在收藏市场上,大概卖10RMB/张。几张差不多的价。
对干民国纸币的收藏与研究, 是当今收藏界的一大热门,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集有所乐的收藏心得, 而且更能使人感悟历史。一张票幅为2.5厘米×5.1厘米、仅有拇指大小的纸币, 却纪录了我国抗战史上的一段悲怆往事。1941年,因杭州沦陷而南迁至浙南山区的浙江地方银行,由于受到日军的严重封锁, 导致印钞材料极度缺乏, 为了度过难关, 印钞厂只好节省印钞纸张,于是便产生了这种我国历史上最小面幅的纸币—浙江省地方银行横式一分纸币。如今这种纸币己身价万倍, 难得一见。而另一种面值为60亿元的民国纸币, 却写下了民国末期金融崩溃的败笔。1948年, 国民党的法币政策己...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纸币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 专题活动 > 钱币文化展 > 钱币大纲
钱币文化展
中国历代货币陈列大纲
发布时间: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浏览次数:4874
中国历代货币陈列大纲
第一部分& &实物货币与金属铸币的诞生(先秦时期)
第一单元&& 海贝和仿贝
第二单元&& 金属铸币
第一组&&& 布币
第二组&&& 刀币
第三组&&& 圜钱
第四组&&& 蚁鼻钱
第二部分& 秦至隋――“两”、“铢”货币时期
第一单元& 半两钱
第二单元& 五铢时代
第一组&&& 西汉货币
第二组&&& 王莽货币
第三组&&& 东汉货币
第四组&&& 魏晋南北朝货币
第五组&&& 隋朝货币
第三部分&& 唐宋元明清――称宝货币时期
第一单元& 唐
第二单元& 两宋时期
第一组&& &北宋
第二组&&& 南宋
第三组&&& 辽金夏
第三单元& 元朝货币
第四单元& 明代货币
第五单元& 清朝货币
第四部分& 近代货币
第一单元& 近代机制币
第一组&&& 清代机制币
第二单元& 近代纸币
第五部分& 当代货币
第六部分& 钱币答疑
&&&&&&&&&&&&&&&&&&&&&&&&
货币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自产生金属铸币以来,历代货币形式、种类、数量之多均为世所罕见,并形成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东方货币文化,对日本、朝鲜和越南等邻国产生过深远影响,并同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钱币形成鲜明的对比,成为极具特色的东方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与西方钱币一同共建了世界钱币文化的绚丽光辉。
第一部分&&& 实物货币(先秦时期)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了牲畜、珠玉等实物货币,到夏代贝币进入流通领域,贝币成为我国最早的实物货币。春秋战国时期,金属铸币出现。先秦时期是我国货币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我国货币从物物交换、实物货币、金属称量货币等形态发展到了金属铸币形态。
第一单元& &&海贝和仿贝
贝币是中国早期实物货币之一,是一种原始货币。早在夏代末年,贝币就可能成为交换媒介。贝币以“朋”为计算单位,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海贝产于东南沿海,在中原地区数量有限,为了弥补不足,便出现了仿制的贝。仿贝有多种,主要为:骨贝、蚌贝、石贝、玉贝、金贝、银贝和陶贝等,后来出现向金属形态过渡的。
(保德铜贝,中国最早的金属铸币,号称中国青铜铸币之鼻祖,是中华5000年文化钱币之滥觞。1971年出土于山西省保德县林遮峪村的商墓中,习称“保德铜贝”。)
第二单元&&& 金属铸币
我国金属铸币的真正诞生并大量铸行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诸侯割据、列国称霸的时代,不同的势力范围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同时也诞生了各自不同的货币。这一时期流通的货币主要有四种――布币、刀币、圜钱和蚁鼻钱,此外楚国还流通爰金。铜铸币的发展及其广泛流通是早期货币发展中的重大转折,使古代货币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第一组&&& 布币
早期的布币由农具“D”演变而成,首可纳柄,称为“空首布”,因似铲状又称“铲布”。后来逐渐减轻,变薄,变小,币身完全成为片状,称为平首布。平首布上面通常铸有地名或纪重的文字。空首布铸形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平首布铸行于战国时期。流通以三晋地区为主。
(原始布,西周)
(“安臧”平肩空首布,中国钱币博物馆藏)
(“束”耸肩空首布,中国钱币博物馆藏)
(“阴晋半Jin”桥足布,战国魏)( “文雁乡”三孔布,战国)
( “安阳”平肩方足布)
第二组&&& 刀币
刀币由的刀演变而成,流通于的齐、燕、赵等国。种类很多,有、、明刀、截首刀、齐大刀、赵直刀和中山刀等,流通范围次于布币。
(“齐造邦长大刀”刀币,战国,齐,国家博物馆藏)(明刀,战国)
第三组& 圜钱
圜钱又称“圜化”,简称“环钱”,为圆形货币,起源于纺轮或璧环,有两大类:一是圆形圆孔,比较原始;二是圆形方孔(由圆形圆孔逐渐演变而成)。圜钱铸行于战国中、后期,最早铸行于魏国,后来扩大到周、秦和赵。圜钱的正面铸有铭文,秦的圜钱钱铭以纪重为主,如“铢重一两。十二”等,周和三晋的圜钱则以记地为主,其中最常见是“垣”字币,“共”字币其次。
(“垣”字圜钱)( “共屯赤金”圜钱,战国魏国)
第四组& 蚁鼻钱
蚁鼻钱始铸于春秋末年,大量铸行于战国时期的楚国、鲁国等地区,蚁鼻钱是青铜贝发展的高级形态。
(蚁鼻钱)
第二部分&&& 秦至隋――“两”、“铢”货币时期
秦至隋的840年间,主要通行的货币是“半两”钱和“五铢”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铜铸币为方孔圆形,钱铭“半两”,标准重量十二铢。方孔圆钱自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通货。西汉初期,钱币沿袭半两旧名,武帝元鼎四年(前113),政府专令上林三官(均输、辨铜、钟官)铸钱,实行统一铸造政策后的五铢钱,制作精整,轻重适宜,使用时间前后长达 700多年。西汉末王莽称帝期间(公元9~23)进行多次币制改革,采用刀、布、龟、贝等形制,均因无法推行而失败。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长期战乱与南北分裂过程中,货币流通混乱。隋代继续铸造五铢钱,货币流通亦得到短暂的统一。
第一单元& 半两钱
统一中国后,废除战国时期流通的刀币、布币和贝币等大小、形制、重量和货值不一的六国货币,把秦统一货币的政策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杂乱、大小悬殊、重量不一的状态。半两钱形制为圆形方孔,重12铢,有钱文曰“半两”。“半两”二字分列方孔左右,通常是右“半”左“两”,要求重如其文,钱文书法统一用秦篆。西汉初年沿用秦制,但所铸钱陆续减轻重量,仍称“半两”。
(秦半两)(榆荚半两,西汉)
第二单元&&& 五铢时代
西汉初期,钱币沿袭半两旧名,但实际重量逐步减轻,钱制较乱,造成经济混乱。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始铸五铢钱,元鼎四年(前113),政府专令上林三官(均输、辨铜、钟官)铸钱,禁止郡国铸造。实行统一铸造政策后的五铢钱,制作精整,轻重适宜。西汉时的五铢钱有、赤(侧)仄五铢、三官五铢、以及,等等。汉武帝以后的西汉、、蜀、魏、晋、、梁、陈、北魏、隋均有过铸造,历时长达739年,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长寿钱,而钱重五铢(约3.5克-4克)的重量标准,一直影响到后世。
第一组&&& 西汉货币
(武帝五铢钱,西汉)(五铢钱范,西汉)
第二组& 王莽货币
西汉末年,王莽当政,企图通过货币改革,摆脱当时严重的社会危机。在位期间一共进行过四次货币改革,没有解决当时的社会矛盾,更加剧了财政金融的混乱,但他所发行的一系列钱币都是上的精品,王莽制钱品种繁多,钱形上有大胆突破,且制作非常精良,字体采用极为秀丽的垂针篆体,在工艺上达到了中国古代铸币技术的巅峰。
(“大布黄千”铜母范)(一刀平五千,汉 新朝)
(货泉)(货泉铜母范)(货泉是最常见的一种汉代钱币,它是王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第四次货币改制的产物,一直流通到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
(六泉十布。二年(公元10年)中,发行了“钱货”、“布货”,同其他货币并行,构成了该次改革的货币体系。后世将其中的“钱货”称为“六泉”,将“布货”称为“十布”,合称“六泉十布”。六泉共有六种:、、、、、,合称钱货六品。十布共有十种:、、、、、、、、、,合称布货十品。这些钱币铸造工艺精湛,为中的精品。)
第三组&&& 东汉货币
第三组&& 三国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达362年,其中只有西晋有短暂的统一,其余时间都处在分裂割据中。长期分裂的局面,形成了各不相同的货币制度,在钱币名称上表现出了百花齐放的现象。这一时期是五铢钱制向年号钱制的过渡时期,钱文书法由篆书向隶楷发展,币材多样,币值混乱,私铸盛行,铸币甚多。
三国时期曹魏实行实物货币政策,帝时恢复铸行五铢,与东汉五铢相似。蜀汉铸行直百五铢,后币文简化为直百、直一,直百五铢钱面背均有穿郭,钱文"直百"两字是隶书体入钱文的最早范例。孙吴铸币均属虚价大钱,目前仅发现四种,包括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及大泉五千。
&(五铢,三国魏)(三国蜀直百五铢)
(三国吴,大泉五千)
西晋主要沿用汉魏旧钱,东晋则行用吴国旧钱。十六国期间,成汉李寿铸行了中国最早的年号钱"汉兴"钱,夏赫连勃勃所铸"大夏真兴"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国号加年号钱。南朝政权先后铸造过四铢、孝建四铢、孝建、两铢、永光、景和等六种钱币。陈朝铸币比较精美,著名如"太货六铢"。北朝从北魏开始,钱文逐渐摆脱纪重局限。北魏太和五铢为纪年号与纪重合体,方折篆首次入于钱文;另有永安五铢续铸至东、西魏时期。北魏以后,北齐曾铸"常平五铢。北周所铸布泉、、永通万国铸造精致,被泉界誉为"北周三大美泉"。
(汉兴,十六国中的成国所铸)
(五铢钱、太货六铢钱,南朝陈,五铢钱为陈天嘉三年(公元562年)铸造,又称“天嘉五铢”,六铢钱为陈太建十一年(公元579年)铸造。)
(太清丰乐,南朝梁,钱博藏)
(太和五铢,中国最早年号记重钱。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铸造。形制类,然制作粗疏,流通仅在京师洛阳一带。)
(北周,上为布泉钱,北周保定元年公元561年铸,一枚当西魏五铢钱五枚;作为五行大布钱,北周建德三年铸造,当布泉钱十枚;右为永通万国钱,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铸造,当五行大布钱十枚。国博)
第四组&&& 隋五铢
(五铢钱,隋代。隋五铢皆有周郭,文字笔划粗壮。隋初钱币紊乱,各种钱币流通,但大小不一、轻重不一,且币质低劣,对商业交易极为不利。隋朝建立后新铸五铢钱,质量精良。经过整顿,全国货币统一,百姓方便,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第三部分&&& 唐宋元明清――称宝货币时期
第一单元&& 唐
唐初沿用隋代旧钱,高祖武德四年(621)废五铢钱,铸造“开元通宝”,铜钱不再使用重量名称,对中国古代衡法的改革影响深远,后世钱币以“通宝”或“元宝”为名蔚然成风。开元通宝是唐朝三百年的主要铸币,另外还铸有、、、、及史思明所铸、等。
(开元通宝,唐)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从此,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开元即“开国奠基”之意;通宝则是“流通宝货”之内涵。名曰通宝,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货币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以钱为宝,则意味着货币即财宝观念的增强和人们对其崇拜程度。开元通宝,钱文为唐初大书法家制词及书,文字庄重、隽秀、挺拔,时称其工。除铜质开元通宝外,唐初还铸造过金、银质开元通宝(另外还有玳瑁、铁、铅等材质),这两种贵重金属币仅限皇家赏赐,供显贵玩赏,并不投入流通,因此存世量极小。
(乾封泉宝、乾元重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会昌开元,唐。国博。开元通宝是唐代近三百年间长期通用的货币,此外,唐王朝也铸造了其他七八种钱。但都没能取代开元通宝。)
第二单元&& 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大额铸币盛行,铅、铁钱也大量使用,货币流通具有明显的地方性。
(乾元重宝,十国楚国,国博)
(五代货币,开平通宝,后梁;天成元宝,后堂;天福元宝,后晋;汉元通宝,后汉;周元通宝,后周。国博)
(十国货币,大唐通宝,南唐;乾亨重宝,南汉;天汉元宝,前蜀;广政通宝,后蜀;天策府宝,楚;永隆通宝,闽国博)
(天策府宝鎏金铜钱,是十国时期楚武穆王马殷所铸,有铜铁两种质地,量少,其中铜钱鎏金者极罕见。)
第三单元&&& 宋(辽金夏)
宋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作为科学技术和艺术结晶的宋代钱币,在这一段历史时期也呈现出了色彩缤纷争奇斗艳之势。宋太宗于端拱三年改元淳化,淳化元年(990年)五月改铸发行淳化元宝钱。皇帝亲书隶、行、草三体钱文,成为皇帝亲书钱文(称御书)之始,又是行、草入钱之始。两宋300余年凡18帝(末代三帝名存实亡),改年号55次,铸年号宝文钱43种(不包括大小和书法等版别变化)之多。据统计,两宋时期的铸币量超出唐代20倍。
第一组&&& 北宋
&&&& 北宋时期,钱币事业得到迅猛发展,发行量达到空前的规模,质量也达到了封建社会铸币的最高峰。考古资料表明,北宋钱币是目前按历代王朝划分出土量最大、工艺最精的货币。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瑰宝的一部分,北宋的钱币文化,在当时“达到了最高点”,其钱币事业的发展,实际上成为北宋文明创造的重要条件之一。北宋在开封建都&167&年,传承了&9&位皇帝,累计改年号&35&次,共发行了&30&种不同年号和名称的钱币。
图版一:北宋钱币一览表(《中国钱币》P121)
图版二:北宋钱币的特点
北宋钱币铸量大,版别多,但总的来说,它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年号钱盛行,几乎每次改制都必铸新钱。其中宋仁宗和宋徽宗发行年号钱最多。二、御书体盛行,御书体就是皇帝在钱币上亲自书写的钱文,宋太宗赵光义开了御书体的先例,宋徽宗更是将钱币文字发挥到了极致。三、对子钱盛行,统一版别,统一尺寸,统一名称的钱币,或篆,或行,或草,或楷等书体都有,像元丰通宝,篆书是司马光所写,圆润,厚重,行书是苏东坡写的,豪迈,大气。四、北宋钱币采用了先进的母钱翻铸法,面深背浅,发行量很大。
五、北宋铜钱,铁钱并行,是它的一大特点,有时铁钱的价值比铜钱还要高,北宋是历史上发行铁钱最多的一个朝代。六、北宋铜钱花穿很多,有梅花的,有菱形的,可能是一种特殊的炉别标志。
(太平通宝,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年~公元984年)所铸的一种钱币,是为宋代第一种年号钱)
(金质淳化元宝,成色96%,宋太宗淳化年间巡幸五台山时为敬佛而铸,面文“淳化元宝”,穿右为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的佛,左为双手合十站在莲花瓣基座上的善财童子。)
(至道元宝,草书) (至道元宝,行书)
(至道元宝为太宗元年(公元995年)铸。钱文有、、三体,相传由赵光义手书“御书体”。)
(祥符元宝、祥符通宝,大中年间(年)铸。面文真书,旋读,传为真宗御书。)
(皇宋通宝,北宋仁宗赵祯,宝元二年至皇v末年(公元1039年~公元1053年)铸,非年号钱。钱文有篆书,楷书对钱。图中为篆书中的九叠篆者,极其罕有,为古泉大珍。)
(元v通宝,哲宗赵煦,年间(公元1086年~公元1093年)铸造。钱文,成对。由,手书。)
(圣宋元宝,北宋徽宗(赵佶)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所铸“圣宋元宝”小平银质钱,是仁宗“皇宋通宝”之后的又一种不以年号命钱名的非年号钱)
(大观通宝,国博藏。大观通宝是北宋徽宗在大观年间(公元1107年至1110年)所铸造的年号钱,由御题钱文。)
(北崇宁年间(年)始铸,年号钱。有崇宁通宝、和崇宁元宝三种。崇宁通宝当十型,为徽宗亲书,所以又其为御书钱。该钱文书法清秀骨瘦,铁划银钩,是徽宗赵佶体存留世间的真实显现。)
(重和通宝,“”为徽宗第六个,仅为三个月(19.2)当时, 为,对照,字文俊美,厚肉深郭,深受历代钱币收藏者的珍爱,存世极少。)
北宋货币对于中国货币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就是诞生了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军费和赔款开支很大,也需要发行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种种原因促成了纸币――“交子”的产生。“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此外,“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第二组&&& 南宋货币
南宋发行纸币,铸币比北宋时大为减少。铸币中又以铁钱及折二钱为主。其货币流通的地区性,币材、币值、币名的多样性,比北宋时有过之而无不及。从淳熙七年(公元 1180 年)开始,钱币上出现了纪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纪年钱币。&南宋历经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等朝,历时153年,铸有十九种年号铜铁钱。
(建炎元宝,南宋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铸,还有“建炎通宝”、“建炎重宝”。“建炎重宝”不多见, “建炎元宝”铸造量极少,钱文篆书、隶书成对,皆为古钱大珍。)
(淳熙元宝,孝宗淳熙年间(公元 1174 ― 1189 年)铸。元宝钱有小平及折二钱,钱文有篆、真二体。真书钱背有纪年,自柒至十六,这是世界上钱币纪年最早的。背文有星月纹或钱监名,如正、泉等。通宝为折二钱;铁钱纪监名兼纪年。)
(大宋元宝,理宗宝庆年间(公元 1225 ―― 1227 年)铸,非年号钱。)
(端平元宝)(端平通宝)
(南宋理宗年间(公元 1234 ―― 1236 年)铸)
(咸淳元宝,南宋最后一种钱币,度宗咸淳年间(公元 1265 ― 1274 年)铸。&)
(绍定万岁,南宋邵定年间吉语钱,银质鎏金,楷书,非流通货币,仅供皇帝、宫廷赏赐、撒账、洗儿、随葬等使用。)
(会子版,南宋政府从绍兴十三年起发行流通全国的新纸币―会子,并在临安(当时也才称“行在”)设立会子务。这块题作“行在会子务”的铜版,是印刷会子的印版。会子最初只有一贯面额,后来又增加了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面额。南宋政府为解决军费开支和财政困难,多次大量发行会子,造成纸币贬值,市场混乱。)
图版:南宋钱币一览表
第三组&&& 辽金夏货币
一、辽代货币
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他们最初使用中原地区的货币,后自产铜自铸币,仍以汉文为钱文。所铸货币多不精,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契丹族人的经济文化水平相对低下。
(大康通宝,辽大康年间铸造(公元年)。辽自建国后自铸铜钱,天赞元年(公元922年)铸造“天赞通宝”,以后各帝王均铸年号钱,如“清宁元宝”、“统和元宝”等有18种之多。)
二、金朝货币
金在建国前受辽国统治多年,所以金的钱币制度多受辽国铸钱的影响。同时还吸纳了宋钱币的优点,多是元宝、、重宝“三宝同铸”,钱文多用真书,篆书两种字体,形成了“对子钱”。钱的铸造质量,精美程度显著高于辽朝。金朝钱币的另一个特点是效仿宋和辽----“立新年号,即铸新钱”。纵观有金一朝,历九帝,共建二十一个年号(的阜昌未计),至今这二十一种,或多或少都有发现。
(正隆元宝,金,是金朝最早铸造的铜钱。金代铜钱钱文基本上不用女真文,多用楷书汉子,绝大部分是年号钱。金朝建国号,最初没有铸钱,使用前朝货币。海陵王迁都到中都(北京)以后,于正隆元年(公元1158年)始置监铸钱。)
(泰和通宝,折十楷书。金。金章宗四年(1204年)铸,钱文楷书,含瘦金体,制作精美,旋读光背,传世有小平、折二、折三、当十等,均极)
(泰和重宝,金大金国&&四年(公元1204年)铸。钱文,,有大、小两式。是、大家&手书,字体清纯典雅,精美异常,素为历代藏家所珍爱。)
金朝使用的货币,除了和银锭外,也大量的使用。相继发行了“交钞”、贞v宝券、通宝纸币、兴定纸币和天兴宝会纸币。金代纸币的发行由于没有准备金和充足的贵重金属保障,且发行浮滥,因此纸币屡屡贬值,朝廷不得不发行新钞取代旧钞,但新钞贬值更快,因此造成恶性循环。
(“贞v宝券”伍贯钞版是金代贞v年间印造贞v宝券纸币所用的模板,传世仅此一件。钞版上有表明宝券面值、发行机构、行用地区,日期和伪造处罚等文字。是研究金代纸币发展极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三、西夏货币
西夏钱币的铸造很精美。除早期的福圣宝钱、大安宝钱等制作较为粗糙,文字也不甚规范外,后期西夏钱币则轮廓规整,文字清秀、深峻,制作精工。
(福圣宝钱,西夏文钱币,铜质,钱径2.3厘米,铸于夏毅宗福圣承道年间(即公元年)
(乾v元宝,西夏汉文钱币,铜质,钱径2.8厘米,中间有穿。行真对钱。铸于夏仁宗乾v年间(即公元年)
第四单元&&& 元代货币
元代的币制以纸币为主,称为交钞或宝钞。元朝两次铸钱时间段,铸钱不多,不足市场流通的需要,于是政府不得不规定“历代铜钱并用”,新王朝流通前朝铜钱自秦汉以来历代皆是,但由政府明令“历代铜钱并用”,却是前代和后世都没有的独特现象。
第一组&& 铸币
元朝虽以行钞为主,但也铸钱,史书多有失载。包括“大朝通宝”(早期蒙古国时期)、“中统元宝” 、“至元通宝”、“元贞通宝”、“元贞元宝”、“大德通宝”、“至大通宝”和“大元通宝”等。至大以后,各朝年号也都有铸钱。元朝铸钱无论从数量、形制还是制作工艺上都不及两宋,数量上少,形制也不统一。在制作工艺上除顺帝至元钱铜钱制做较精美外,其它各钱制作一般,这大概是以行钞为主、铜钱次之所造成的。
(大元通宝,元武宗海山,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铸,非年号钱。有汉文及蒙古文两种,版式繁多,大小厚薄不均匀。汉文“大元通宝”极其罕见,为古钱珍品。)
(至大通宝,至正通宝。至大通宝为海山三至四年(公元年)铸行;至正通宝是元朝顺帝至正年间铸行的钱币,品类繁多,但规律划一,钱文端庄秀丽的汉字楷书,背穿上记年或记数用蒙文。)
第二组& 纸币
元朝币制的最大特点是长期、广泛、大量地发行和流通纸币。元朝的纸币流通主要经历了中统钞、至元钞、至正钞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中币值最稳定的是中统钞,流通时间最长的是至元钞,前后超过了36年。而发行量最多、贬值最严重的是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时开始流通的至正钞。元朝的纸币制度即是我国自宋金以来纸币制度的沿续,也是纸币制度的发展,且制定了《至元宝钞通行条例》,其中详细规定了纸币的制作、发行、流通以及伪造的处理方法。例如伪造纸币是以伪造纸币的数量、规模来定罪轻重的。从受刑时间、罚没财产数量直至死刑都有明细规定,这些都使元朝的纸币制度走向了成熟和完善,对我国古代纸币制度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中统元宝交钞”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由官方正式印刷发行的实物(宋代纸币至今无实物)。刻版印制时间为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 “中统元宝交钞”为树皮纸印造,钞纸长16.4厘米,宽9.4厘米,正面上下方及背面上方均盖有红色官印。中统元宝交钞以银为本位,以贯、文为单位,面额:其文以十计者四:曰一十文、二十文、三十文、五十文。以百计者三:曰一百文、二百文、五百文。以贯计者二:曰一贯文、二贯文。中统钞每两贯可兑换白银一两。这种货币不受区域和时间限制,国家收税、俸饷、商品交易、借贷等使用宝钞,并允许用旧钞换新钞,这样中统钞就成为通行于全国各地的统一货币。)
第三组&& 元末农民军钱币
(大义通宝,元末起义将领汉政权大义年间(公元年)铸。)
(天佑通宝,元末张士诚建立政权后所铸年号钱)
第五单元&&& 明
以作为法定的流通货币,一般交易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白银和组成了主体。但明代初期曾用钞不用钱,后改为钞钱兼用,以纸币为主,却只发行一种"大明宝钞"纸币。
第一组&& 铸币
明代币制以纸币为主,但也铸造了不少铜钱,且品类繁杂。朱氏铸钱,自大中始,开始背文纪地纪值,这是明代铜钱的一个特征,一直影响到清末铸钱。且明代钱币,一反往朝,均为通宝,而无元宝,主要避朱元璋之“元”字讳。自洪武之后又铸了永乐、宣德、弘治、嘉靖、隆庆、万历、仄昌、天启、崇祯等货币。到了明朝末期诸候封王,各自为政,割据称雄,自铸货币展示出一朝暮景。明末,李自成与张献忠,雄据南北,也各自铸行了货币。
(洪武通宝,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命京城(南京)工部宝源局及各省宝泉局铸行“洪武通宝”明朝时由工部主管铸钱,下设宝源局。洪武通宝钱制沿续元末朱元璋所铸“大中通宝”的形制,分为五等,规定小平钱,每文重一钱,折二钱重二钱,当三钱重三钱,当五钱重五钱,当十钱重一两。)
(永乐通宝是明成祖铸造的。朱棣即位后于永乐六年(1408年)开铸永乐通宝钱,用于对外贸易和赏赐。永乐通宝钱书法绝伦,铸工精湛,整齐划一,是中国史上精美的货币之一。这些铸造精整的永乐通宝钱主要用于对外贸易,为明初对外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1600年前的国际贸易硬通货。邻国、等也曾大批仿铸使用永乐通宝钱。)
(宣宗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铸造,版别统一,几乎每一枚都是精工制作,未见质量低劣者。)
(崇祯通宝是中国史上的第一个铸币高峰,而其版别之复杂、品类之繁多,计有百余种,尤以其繁缛的背文、含义,至今有的都难以辨识。)
(大顺通宝、永昌通宝,明崇祯十七年年张献忠在成都称帝,改元大顺,铸大顺通宝;同年,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国号大顺,建元“永昌”,铸永昌通宝)
第二组&& 纸币
大明宝钞是明朝官方发行的唯一纸币,该纸币贯行于明朝二百七十多年。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始造。由于当时缺铜,于是明洪武七年颁布“”,设,其下再设抄纸、印钞二局和宝钞、行用二库。并于次年以南京名义发行。大明宝钞印框高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纸币。宝钞分六等:壹贯、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但由于当时纸质较差,难以耐久,且明代纸币只发不收,既不分界,也不回收旧钞,致使市场上流通的纸币越来越多,宝钞泛滥成灾,发行当年就通货膨胀,贬值极快,人民纷纷弃之,以失败告终。
(大明通行宝钞一贯)
第六单元&&& 清前期货币
清政府沿袭前代遗留下来的货币制度,即白银和铜钱(亦称制钱)两种货币同时在市场上流通,具有同等合法性。这两种货币有各自不同的使用范围,一般情况下,国家财政收入、官员俸禄、兵饷、商人大笔交易多使用白银,而民间零星交易则使用铜钱。清代各地使用的铜钱并不统一,尤其是各省铸造的铜钱,只在本地流通。清代前期京师是全国的金融中心。中央政府调控货币的部分措施,主要通过设在京师的两个铸币局(户部的宝泉局和工部的宝源局),以及众多的钱庄、银号、当铺来完成。
第一组& 铸币
清在入关前,太祖努尔哈赤就铸造了满文“天命汉钱”和汉文“天命通宝”,太宗皇太极铸造满文“天聪汗钱”,入关后的十一个皇帝均铸有年号钱,且均称通宝。
(天聪通宝,满文,清太宗皇太极于天聪年间铸造。)
(康熙通宝,铸于清圣祖康熙年间(年))
(雍正通宝,始铸于元年(1723年),是、后的第三代清钱币,相对数量最少、版式最简的一种制钱,但是由于其规范、精整,个别局铸的雍正通宝一般直径竟在28毫米左右,开创了币的先河,文字也空前的工整和统一,一直为收藏爱好者所珍爱。)
(乾隆通宝,该钱币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年)。乾隆通宝”版式很多,钱文方面京局的多用宋体,宝浙局多用楷书,宝陕、宝川两局用隶书,但大多数地方钱局用宋体。新疆红钱部分局背满文,其他则背维文和满文。少数钱背有星、汉字,又有记年,记值,合背,等钱。乾隆常见的共有二十二个铸局。)
(咸丰通宝)(咸丰重宝)
(清文宗年间(年)所铸。因政治腐败,经济危困,铸行未久即收到各种重宝、元宝大钱冲击,钱遂严重贬值,故制作简陋,形制混杂;全国27局所铸的,铜质、大小及文字各不相同,粗略者多而精良者罕见。)
(祺祥重宝,祺祥通宝是清咸丰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始铸,还未发行,十月五日即被勒令废除,“祺祥”年号仅存69天。 铸币回炉铸为“同治”钱(1861年),与祺祥重宝一起并称为中国寿命最短的钱币。 “祺祥通宝”因其发行时间短,铸造精美,铸造量与存世量均稀少而成为海内外钱币藏家追捧的热点。)
(光绪通宝,清德宗,光绪年间(公元年)铸。钱文楷书或楷兼隶,楷兼宋。背文满、回文记局、记年、记吉语,记批次等多种形式。光绪钱是中国造币史上首次引进西洋机制造币方法铸造的第一批中国样式(外圆孔方)的行用钱。另有北洋造光绪通宝机制铜币,背北洋零用一文(公元年)
(太平天国,于癸丑三年(1853年)攻克(改称)之后,即开始铸造自己的货币。太平军的货币除初期名称为外,其余均称为。圣字取意于为救世主的宗教纲领,故太平军的圣库、圣粮、圣兵等等多用“圣”字,钱币亦如此。)
第二组& 清代纸币
清代有三个时期发行。一是清初顺治年间发行的顺治钞贯;二是咸丰年间发行的纸币,分政府发行的大清宝钞,户部官票和地方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币,大清宝钞,又叫钱票,面额从250文到50千文,十万文不等。户部,又叫银票,从1两到50两;三是光绪年间,清地方金融机构---官银钱号发行的纸币,光绪年间,各省大设官银钱号。开设官银钱号的目的为通圜法,裕财政。由于官银钱号纸币多和当地硬币挂钩,因而纸币种类和面额极为复杂。
(大清宝钞)& (户部官票)
(大清宝钞,清政府对发行的态度是谨慎的,他们曾认为纸币只能作为权宜之计,不宜作为国家正式的货币制度。但是,由于清末围剿太平军使军费支出浩繁,而黄河连年决堤而不得不大兴水利,财政窘迫,筹划艰难,清政府无奈在咸丰三年(1853年)的二月和九月上谕户部,正式发行“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 十年后同治元年就停用了。)
第四部分&&& 近现代货币 &&& 中国近代的货币是在古代货币制度的基础上,受资本主义国家货币制度的影响,逐步向近代化方向发展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则发展着独立的货币制度,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制度准备了条件。
第一单元&&& 近现代机制币
 机制币,顾名思义是指机器打制的钱币。中国近代的机制币主要是金币、银币和铜币。
第一组& 清代机制币
明末清初,西方银元不断流入中国,并在中国民间参与市场流通,道光十六年(1836)清政府正式承认外国银元在华流通的事实。标志中国近代机制币正式发行的是广东龙洋。光绪十五年(1889),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在广东试制银元,后清政府批准制七钱二分银元系列,主币为一元,辅币分别为五角、二角、一角、五分,正式制造发行。从此各省相继仿效,蔚然成风。
(陕西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元)
  铜元是在清末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两广总督李鸿章奏准在广东开制铜元。铜元的初制阶段,成色稳定,外形美观,制作整齐、精巧,又弥补了制钱的不足,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受到人民的欢迎。光绪三十一年(1905)五月,已有十七省开制,设局多至二十处,几乎遍及全国。清末铜元的面额分有二十文、十文、五文、二文和一文。光绪元宝铜元版式变化极多,版式不胜枚举。由于光绪元宝铜元大量制行,导致泛滥贬值,清政府于光绪三十一年五月,在天津设立户部造币总厂开机试制“大清铜币”。各省所制铜元,由户部统一颁发祖模,只在币面中央加一个或两个小字代表省或地区之名。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元)(户部造大清铜币)
  第二组& 民国机制币
  民国时期的银元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政府发行的银元,包括北洋政府制造的袁世凯头像银元,南京国民政府制造的孙中山像银币和1933年开制的船洋。二是地方发行的银元,有的仍在延用旧模继续制造龙洋,有的自主开模打制新银元,图案形式各不相同。三是共产党领导的苏区政权发行的银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和中央苏区等根据地,在1932年至1934年间,也制造过银元。
(甘肃省造袁世凯头像银元)
(孙中山像民国二十一年银元,俗称“三鸟币”)
&(中华苏维埃二角银币,1932年)
  民国时期的铜元也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政府发行的铜元。包括民国元年制造的袁世凯头像共和十文铜元开国纪念币和民国十六年中央造币厂制行的嘉禾圆孔铜辅币。二是地方发行的铜元。民国初期,军阀割据,各自为政,制造铜元的混乱程度比清末更甚。三是共产党领导的苏区政权发行的铜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在1931至1934年间先后发行了苏维埃货币,其中制造铜元的有中央苏区、皖西北苏区、湘鄂西苏区(发行量很少)及川陕苏区等。
(袁像共和十文开国纪念铜币)(中华苏维埃铜币五分,1932年)
第二单元&&& 近代纸币
民国时期的纸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辛亥革命以后至1935年,国家银行、地方银行、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发行的纸币同时通行,纸币的发行权分散,纸币的发行和流通呈现复杂混乱的局面。二是1935至1942年,国民政府实行纸币改革,发行法币,纸币的发行权集中于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三是1942年7月以后,纸币发行权统归中央银行,但仍有个别银行发行了地方流通券。
时期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1935年11月4日,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流通,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取代银本位的。1948年8月19日被金圆券替代。
(中央银行拾元纸币)(交通银行一百元纸币)
(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和中央银行发行的法币)
金圆券国民政府为取代不断贬值的法币而发行的货币,由1948年8月开始发行,至1949年7月停止流通,只使用了十个月左右,却超过二万倍。金圆券发行的初期,政府以行政手段强迫民间以、兑换。由于没有严守发行限额,造成的令民间经济陷入混乱。
(中央银行拾伍万圆金圆券)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银币券壹圆,流通业中央苏区,1932年)
(陕甘宁边区银行伍圆纸币)
第五部分& 当代钱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开始发行人民币。至1951年底,人民币成为中国唯一合法货币,并在全国范围内流通。至今共发行过五套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是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印制发行的唯一法定货币,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自1955年3月1日起发行第二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第二套人民币1元等于第一套人民币1万元。第三套人民币自1962年4月20日发行起,到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前后历时38年。第三套人民币是与第二套人民币比价相等,并在市场上与之混合流通。纸币中“中国人民银行”六字是由马文蔚先生所书写。纸币背面印有用汉语拼音、蒙古文、维吾尔文、藏文、壮文书写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第四套人民币自1987年4月27日发行,共有1角、2角和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9种面额,并增加了安全线与无色荧光油墨印刷等新技术。第五套人民币自1999年开始发行,共6种面额。
五套人民币
第六部分&&& 钱币知识
版面1:钱币五十珍(制作为一个版面,文字较多占用了7页,如果空间不够可以考虑放弃)
1、桥足半Y布:战国时期铸币。系从空首布演化而来,因其钱文多铸有货币单位“Y”字而得名。产生于战国早期,主要流通于魏国地区。基本形制为首部平实、圆肩(或平肩)、圆裆、方足。钱文纪地、纪值,一般分二Y、一Y和半Y三等。
2、三孔布:圆足布之一种。因其首部和两足部各有一小孔而得名。这种布币发现极少,所见面文有二十余种,背文纪值,分“两”和“十二朱”等。
3、博山刀:齐明刀之一种。燕昭王二十八年至齐襄王五年(前284-前279),燕国攻占齐大片领土时铸。清代嘉庆年间山东省博山香峪村出土,字样特殊,习称“博山刀”,传世极少。
4、晋阳匕:即圆首刀,战国时期铸币,又称直刀、赵刀。形体轻薄,钱文有“甘丹化”、“甘丹”、“白人化”、“白人”、“白化”、“王化”、“城”等十几种,多出于今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
5、齐六字刀:齐刀,战国时期齐国铸行的“齐返邦长大化”、“齐大化”、“齐之大化”、“即墨之大化”、“即墨大化”、“安阳之大化”等刀币的总称。
6、东周、西周(圜钱):又称“环钱”,战国时铸币。形制为圆形圆孔,源于玉壁或纺轮,主要流通于三晋地区。
7、共屯赤金(圜钱):又称“环钱”,战国时铸币。形制为圆形圆孔,源于玉壁或纺轮,主要流通于三晋地区。
8、壮泉四十:新莽钱,始建国二年(10年)铸,“六泉”中的一种。
9、国宝金匮直万:新莽时铸钱。上部方孔圆形,有直读“国宝金匮”;下部方形,“直万”两字直书于两竖纹之间。传世仅两枚。
10、大泉五千:三国吴钱,史志无载。近年曾有出土。
11、太夏真兴:夏赫连勃勃真兴年间(419-475)铸钱。钱文隶书,面重郭,存世极少。
12、永光:南朝宋前废帝永光元年(465)铸钱。形制薄小,重二铢,存世极少。
13、景和:南朝宋前废帝景和元年(465)铸钱。重二铢,钱形薄小,存世极少。
14、咸通玄宝:唐钱。咸通十一年(870)桂阳监钱官王彤所铸,寻即废止,存世极罕。
15、开平通宝、元宝:梁钱。开平是五代梁朱温年号(907-911),存世仅通宝、元宝大铜钱各一枚,对其真伪钱币界看法不同。另有开平元宝铅质小钱,系南汉刘隐奉梁正朔而铸。
16、天成元宝:五代后唐钱。天成年间(926-930)铸。
17、永平元宝:前蜀钱。永平年间(911-915)铸,存世极罕。
18、天德重宝:闽钱。天德年间铸,有铜、铁两种,当百使用,背穿上“殷”字,以纪国号。
19、天策府宝:楚钱。马殷受梁封天策上将军,建天策府,于乾化元年(911)铸天策府宝,有铜、铁两种。据《十国纪年》载,当时城中行用铁钱,城外使用铜钱。其所指城中城外可能是指境内境外。铜钱又有背龙及鎏金等品。
20、乾封泉宝(楚):楚马殷所铸大钱。有铜、铁二种,背有天、策、天府、天策、策府等字,铜钱数量少于铁钱,钱文隶书,与唐高宗乾封泉宝不同。
21、广政通宝:后蜀钱。孟昶广政年间(938-965)铸,有铜、铁、铅三种平钱。
22、大蜀通宝:后蜀钱。钱文形制与广政通宝接近。存世极罕。
23、保大元宝(背天):南唐钱。李Z保大年间(943-957)铸,背上“天”字,形制厚重,存世极少。
24、永通泉货:南唐钱。显德五年(958),李Z铸永通泉货大钱,以一当十,钱文有篆、隶两种,篆书者较薄小,为后期的减重钱。
25、大齐通宝:南唐钱。此钱真品仅发现二枚,因其文字形制与大唐通宝接近,所以定为南唐开国者徐知诰升元元年(937)建国号大齐时所铸。一说为南唐后期铸大唐通宝时所铸。
26、建炎元宝:南宋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铸。“建炎元宝”铸造量极少,钱文篆书,隶书成对,同时期高宗尚铸造有“建炎通宝”,“建炎重宝”,皆罕见,为古钱大珍。
27、至宁元宝:金代卫绍王至宁元年(公元1213)铸造。存世仅有一枚折五型铜钱孤品,书体与北宋崇宁小平楷书相似。珍罕无定价。
28、大宋通宝(当拾):南宋大钱 大宋通宝当拾 直径一般:52MM.厚:3MM
29、贞佑通宝、元宝:宣宗贞佑年间(年)特征通宝,小平,钱文真书顺读。元宝小平,钱文真书旋读。贞佑元宝,早年流入日本(日本平岛春水藏) 国内仅发现此一枚。
30、临安府行用铜质钱牌:系南宋末年宋理宗淳衤右年间(1241―1252年)所铸,由当时的临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铸行的。其面额分为“准贰佰文省”、“准叁佰文省”和“准伍佰文省”三等。“准”为“平”的意思,“省”为“省佰”,即以七十七文充当一百文铜钱。该铜质钱牌呈狭窄长方形,上端有一圆孔,四周及圆孔有廓;长度和宽度因面额大小而异;面文均为“临安府行用”五个字,背面标明币值,分别为“准贰佰文省”、“准叁佰文省”和“准伍佰文省”;面、背文均楷书,且制作精美。
31、大朝通宝:蒙古汗国在改称元以前称大朝时(公元1227年)铸。钱文楷书,直读,光背无文。有银质、铜质两种,均为小平钱,存世极少,铜质更罕见。属中国古泉五十名珍。
32、乾亨通宝:五代十国时期南汉 刘龚政权乾亨元年(公元917)铸造。一般制作不精,文字内多流铜,极少见。另有“乾亨重宝”铜钱。
33、天显通宝:天显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无定价 辽太宗天显年间铸,据内蒙出土:径2.38厘米,重2.7克。文字自然,颇具辽钱风韵,隶书体旋读,传世甚罕。太宗天显年间(947-950年)铸,仅发现1枚孤品,该钱已流入日本。
34、中统元宝: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年间(公元年)铸行。钱文楷、篆二体,直或旋读。背可见星纹,平钱。
35、永安一十、五百、一千:,五代十国时期盘踞幽州的刘仁恭,刘守光父子所铸造,永安一十有铜铁两种铜钱存世量极少,价格极高,,永安五百有铜铁两种,铜钱存世仅孤品,古钱之大珍。铁钱存世也已屈指可数,价格颇高。此外“永安五百”面文形制独特,按照右左上下顺序读,永安一千有铜铁两种,铜钱存世量极少,价格极高,为古钱珍品。铁钱存世量也已不多,能得善价。
36、应历通宝:辽国穆宗皇帝应历年间铸造(公元951~969),钱文粗糙,制式为小平,现存世仅有数枚。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辽代应历通宝,直径23.5mm,位列古泉五十名珍之一,珍罕,美品。
37、大元国宝:元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造。文字形制极为精美,有以孤品背龙纹者尤其精致,疑为开炉试铸样钱。另有铅钱孤品,系雕母。
38、建国通宝:建国通宝是取建中靖国年号的首尾二字组合而成铸造的货币,却因赵佶的建中靖国年号中的“建中”二字与唐代某年号重复,所以此币刚刚铸成就马上废止,而改铸非年号的“圣宋通宝”、“圣宋元宝”。因此建国通宝极为珍稀,存世量不超过10枚,无法估价,称建国通宝为北宋第一珍稀币并不为过。  
39、保宁通宝:辽代辽景宗耶律贤保宁年间(969-978)的铸币,存世量极少,其钱文右旋读,书体隶兼八分,浑厚朴拙,古意盎然,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可谓影响了整个辽一代钱风。目前,根据相关资料、图谱及所见所闻,保宁通宝平钱的统计存量大约在数十枚之内,是辽钱中的稀见品之一。
40、至正之宝:元朝顺帝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铸造.均为大钱,用以代表交钞与纸币并行。钱体厚重,制作精良。有折十,二十,三十,五十等几型。面文“至正之宝”为端丽楷书,直读。背穿上“古”系记江西吉安道监制;穿右“权钞”二字可作权当银钞解。穿右为币值银重,所见有“伍分”、“壹钱”、“壹钱伍分”、“贰钱伍分”及“伍钱”五种。“伍钱”即值银钞半两、铜钱五百文,为“权钞钱”之最大者;径达8厘米,重120克左右,系有史以来出现之最大行用方孔圆钱。以铜钱权钞行使,又称“至正权钞”。钱文书体特别俊秀流畅,与“至正通宝”一类书法相同。这类铜钱均比较罕见,价格极高。
41、圣宋通宝:宋徽宗赵佶于崇宁二年(1103年)铸圣宋通宝,行、篆二体,以一当五,崇宁三年(1104年)乃止。圣宋通宝钱行世只有8个月,世间所见甚少。
42、贞观宝钱(西夏文):西夏崇庆贞观年间(公元1101~1113年)铸造,形制为小平钱,直径2.5厘米。钱形较大。目前存世仅有一枚,极其珍贵。
43、天启通宝(元):元末南方起义军红巾军领袖徐寿辉公元1358年铸“天启通宝钱”,该币质地为紫铜,就式样有小平钱、折二钱、折三钱三种,钱文有楷书和篆书两种,由于从发行到停铸仅经历了一年,因此元天启通宝比较珍稀,尤其是篆书折三天启钱为一级品,为可遇而不可求之神品。
44、靖康通宝:“靖康通宝”、“靖康元宝”是北宋 宋钦宗时期铸造的,他在16个月就被掳往北方。因此,“靖康”钱铸量很少,“靖康通宝”更为罕见。
45、天国通宝:天国背通宝当十是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第一批试铸的通用钱币,因不久即改铸太平天国圣宝钱而属临时过渡性的钱币,因此铸额有限而十分罕见.
46、应运元宝:"应运元宝"铜钱,系北宋淳化年间李顺起义所铸起义军钱,
47、皇统元宝:金代钱币,皇统年间(年)铸造,制作极为精美。存世不多枚皇统元宝篆书孤品。
48、应感通宝:北宋时,李顺于994年发动农民起义,攻克成都,建元应运。曾铸应运元宝。李顺死后,部下又铸应感通宝,存世皆罕。
49、崇庆元宝、通宝:崇庆元宝为金卫绍王崇庆年间(公元1212年)所铸,由青铜铸造。有元宝、通宝两种。通宝钱文仿瘦金体所制。崇庆元宝传世极少,有书籍称其为“孤品”,实际上据了解目前全国保存有五六枚真品。崇庆元宝史志不载。唯辽中出土一枚孤品,大如折五,形制与文字近似泰和重宝。“崇庆元宝”四字作玉筋篆,钱体铜色青白,制作精整,文字秀美,仿崇宁钱制。
50、元德重宝:西夏崇宗皇帝元德年间(公元)铸造。钱文楷书,直径一般为2.7厘米。今存世仅有两三枚,珍罕无定价。
第六部分&&& 钱币知识答疑
1、小平钱:值一文的小钱,也称平钱,小钱,一般直径在2.4厘米左右,重3.5克左右。
2、折二钱:当二文使用的钱,一般直径在2.8厘米左右,重7克左右。
3、折三钱:当三文用的钱,一般直径在3.1厘米左右。重10克左右。
4、母钱:翻铸时作模之钱,一般由雕母直接翻铸而成。
5、样钱:试铸及初铸的样版钱.
6、样钱:包括部颁样钱和进呈样钱。部颁样钱是由中央户,工两部监制颁发各省作为标准的样钱,也可称作母钱用。进呈样钱是地方进呈有关当局审查的样钱。
7、厌胜钱:属压邪取吉性质的非用钱,多作吉庆,上梁,供奉,悬挂,佩带之用,又称压胜钱,押胜钱。
8、宫钱:封建时代皇宫内节日庆典作装饰,赏赐用的特制钱。
9、供养钱:寺观内作为供品的钱币,一般藏天佛像腹中或挂于佛龛之旁,又称佛脏钱。
10、年号钱:以命名的。钱堪称华夏币史最大一类方孔钱系,包括两字年号钱、年号加铢类钱、年号加宝类钱、年号加、年号加不同年号钱(也称)、年号宝文加背文钱等分支。最早的钱是十六国汉所铸的“钱”(338―343年)。钱成为制度始于,从北宋太宗到南宋度宗的近三百年间,年号钱连绵不断。以后,历代所铸的钱都是钱。
11、国号钱:面文铸有的钱。自战国时期“”布、“齐法化”刀直至五代十国的“”、“”,以及此后的“元宝”、蒙文“”、南明的“”等,均为“钱”。
12、纪重钱:指钱体上标明钱币重量的钱,如秦“半两”、汉“五铢”。
13、记值钱:古钱币术语。钱文标明自身当值的钱。如新莽“小泉直(值)一”、“大布黄(当)千”,三国刘蜀的“直(值)百”、“直百五铢”等,均为记值钱。
14、对子钱:日本钱币学家称之为符合钱。起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盛于两宋,尤以北宋为最。对子钱一般以篆书字体的一枚为主,配以其他书体的另一枚(如真书、隶书、草书、行书),两枚钱除文字书体不同之外,钱文内容、钱制大小、钱身厚薄、轮廓阔狭、串孔大小、文字位置、字体大小、笔划粗细、深浅,乃至铜质、锈色,制作风格,完全一样,可以配套成对。
15、银两:白银在中国货币史上长期处于称量货币的地位,使用时要以重量和成色来确定价值。白银以“两”为基本的计量单位,故把白银称量货币统称为银两。
16、叠铸法:是秦汉时期的主要铸钱方法,用母范翻制若干范后,将数个范逐层叠合组成套范,从共同的浇口灌注铜液。它的特点是一次能灌注多套钱,这一工艺到新莽时期可谓发挥到极致。
&17、翻砂法:这是一种不必制作钱范,而直接用母钱在沙上印模的铸钱方法,堪称铸钱工艺的重大革新,基本满足了后世大量快速铸钱的需要。翻砂法的关键是古人提炼出一种颗粒极小的沙土,它经过特殊处理,能耐高温,并能翻印出文理精致的造型。当母钱在沙箱上印好钱样,并小心地划出水口后,将两面沙范合起来,把铜液从上面预留的浇口注入,待铜液冷却后即见钱币。但这只是钱的半成品,因为钱范浇铸出的钱往往有毛刺.水口,故必须加工磨平。为了提高工效,古人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一种搓钱工具――一根四方细注条,正好穿过圆钱中间的方孔而起到了固定作用,一次可串起上百枚铜钱同时搓边。经加工后的钱方能上市流通。
18、郢爰:又名,或称金钣、龟币,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称量货币。“郢”为楚都城名,“爰”为货币重量单位。当时黄金的流通限于上层社会,而且只在国际礼聘、游说诸侯、国王赠赏、大宗交易时才使用。它是我国最早的原始黄金铸币,其含金量在90%以上,质量上好的可达到99%。使用时,根据需要将或金饼切割成零星小块,然后通过特定的等臂天平,称量使用。郢爰金币在古代货币中,有极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19、三铢钱:中国货币史上流通时间最短的货币。铸于汉武帝建元元年,上有“三铢”二字故名。建元五年停铸。由于三铢钱铸行的时间短促,传世下来的实物十分稀少,物以稀为贵,就自然而然地成为钱币收藏者争相猎取的目标,因此具有相当高的收藏价值。
20、制钱:明清两代制造的铜钱,因其形式、文字、重量、成色皆有定制,所以叫制钱。
21、清朝银币八珍品:“吉”字戊申大清银币一两,光绪34年(公元1908年)铸,孤品;奉天癸卯光绪元宝一两,光绪29年(公元1903年)铸,孤品,现藏台湾鸿禧美术馆;湖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光绪24年(公元1898年)铸,目前存世量不足10枚;广东省造光绪元宝七二番版,光绪15年(公元1889年)铸,未流通;陕西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光绪25年(公元1899年)铸,样品;福建省官局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光绪24年(公元1898年)铸,目前存世量仅几枚;浙江省楷书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光绪24年(公元1898年)铸,样品,未正式铸造发行;庚戌春季云南造宣统元宝,宣统2年(公元1910年)铸,该银币为试铸样币,仅存世2枚。
23、人民币“十二珍品”:第一套人民币中的十二种,面额为20元的“打谷场”;面额为50元的“水牛图”;面额为100元的“帆船”;面额为500元的“瞻德城”;面额为1000元的“牧马图”(票背面为维文版);面额为5000元的“牧羊图”、“蒙古包”和“渭河图”;面额为1万元的“驼队图”和“牧马图”(票背面为蒙文版);面额为5万元的“收割机”和面额为50万元的“新华门”。其中,1万元“牧马图”、5000元“蒙古包”、500元“瞻德城”、1万元“驼队图”为收藏难度达到五星级以上的瓶颈品种,因此被业内人士誉为“绝品四珍”。
24、银铤:古代银铤主要出现在唐、宋、金时期,因其形状类似猪的肾脏,地方百姓俗称“猪腰银”。常见形状有圆首束腰、平首束腰和弧首束腰。元、明以后的类似银块,称为银锭、元宝。自唐以来,银铤作为古代的流通货币,被国家储备、民间窖藏,甚至作为上贡、进奉的礼品,大多錾有铭文、标记。到了宋代,它又多了一项功能:渐次演变为国家和地方税收特种货币,成为税收的―种交纳“凭据”。由此,它衍生出一种专用的南宋“出门税”银铤。
25、生坑品和熟坑品:古钱带有出土锈色称生坑,所以出土不久称新生坑;出土时间较久,尚带锈片残迹称老生坑,或称熟坑。
26、套子钱:通过不同组合排列可以配套成龙的钱。配套形式甚多。如新莽之“六泉”、“十布”以币值等级配套;全昌开元以背文铸地配套;“唐国通宝”可以不同字体配套;“淳熙通宝”可按记年、记监配套;“顺治通宝”可据五种版式各自成套等。不同的收藏家亦可按自己藏品的品种、数量及风格自行配套。其中以王莽的“六泉”、“十布”为最有名、最珍贵的“套子钱”。
27、子钱:以母钱翻砂大批浇铸出来的铜钱或铁钱。一般正用品及传世品均系“子钱”。
28、传世古:古钱出炉后从未着土,因长期氧化致使钱面牢结一层黑膜,犹涂过黑漆一般乌黑发亮,是谓“传世古”,又称“黑漆古”。此类钱若经长期把玩抚摩,而使钱文及内外廓露出红润铜色,钱肉依然黑亮,则为“传世古”中之上品。
29、阿堵物:即钱。“阿堵”为六朝时口语“这个”意。时人王夷甫因雅癖而从不言“钱”,其妻故将铜钱堆绕床前,夷甫晨起,呼婢“举却阿堵物” ( 搬走这个东西 ) ,仍不言“钱”。后人遂有以“阿堵物”戏称钱者。
30、泉&;古音与“钱”通。因货币如泉水一样流通一息,遂有人又将“钱”称“泉”。王莽篡夺刘汉天下后,因“钱”、“铢”等字之“金”旁与繁体“刘”字结构“卯金刀”之“金”犯其忌讳,故正式以“泉”代“钱”,更铸“货泉”、“布泉”以及“小泉直一”至“大泉五十”等六泉。此后三国孙吴之“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唐及五代之“乾封泉宝”、“永通泉货”等,“泉”作“钱”即被广泛使用并留传下来。后世文人更因“泉”较“钱”字风雅淡泊。故尤喜称“钱”为“泉”。
31、孔方兄;秦后各钱均为方孔,古时有人遂戏称铜钱为“孔方兄”。典出西晋鲁褒所著之《钱神论》,其中有“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句。
32、中国最早的铁钱:在我国湖南长沙、衡阳和陕西西安等地的西汉古墓中出土数量不少的铁质半两钱,仅长沙西汉古墓一次出土就达32枚,面文篆书“半两”二字,方孔无郭或有郭,其形制、轻重与文帝四铢半两十分相近。因此可以说,这种西汉初期的铁质半两是我国最早的铁钱。
33、中国最早的铅钱:我国官铸流通铅钱应以五代十国时期闽王审知在后梁贞明二年(916年)所铸铅质开元通宝小平钱为最早,有光背、背“福”字及背“闽”字三种。
34、中国最早使用错金工艺的钱币:王莽在居摄二年(公元7年)进行的第一次货币制度改革发行的货币中的一种。钱体由刀环和刀柄两部分组成,环文上曰“一”,下曰“刀”,柄文为“平五千”三字,其中环文“一刀”二字用黄金嵌错而成,俗称“金错刀”,每枚值五铢钱五千个。一刀平五千是我国最早使用,而且也是惟一用错金工艺制成的钱币。由于它制作精美、造型奇特、且存世稀少,故为钱币收藏者所珍爱。
35、中国最早的国号年号并铸钱:公元419年大夏国国王赫连勃勃还都统万(今陕西靖边白城子),改元真兴并铸“大夏真兴”钱。大夏乃国号、真兴乃年号。“大夏真兴”钱是我国最早的一枚国号、年号并铸在一起的钱币。
36、中国最早铸有地名的右孔圆钱:零陵先贤传曰:“刘备拔成都,军用不足,备甚忧之。刘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价。’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这里所说的直百钱即指直百五铢。有一种背面有“为”字的直百五铢乃刘备在四川犍为所铸,是我国最早铸有地名的方孔圆钱。
37、中国最早背铸纪年的钱币:中国钱币从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起在钱背加铸年份,如淳照七年的钱在背面铸一“柒”字,八年的钱在钱背铸上“捌”字,都是大写。从九年以后改为小写,一直到十六为止。这一办法一直延续到南宋末年。所以说,淳熙元宝是我国最早背铸纪年的钱币。
38、中国最珍贵的佛寺供养钱:1988年五台山出土一批淳化佛像金钱,黄金质地,成色在90%以上。钱径2.4 厘米,每枚重约12克。正面钱文为行书“淳化元宝”四字,背面铸有左立、右坐两尊佛像。坐佛背部有佛光屏,立佛为韦驮,手持如意。两尊佛像下均有莲花座。佛像造型逼真,体态栩栩如生。这批淳化元宝金钱,背铸佛像,造型奇特,显然是当时皇室专门铸造并敬奉五台山寺庙的供养钱。
39、中国最早的对钱:南唐李Z所铸开元通宝小平钱有篆、隶两种书体,是我国最早的对钱。据说篆体开元通宝为大书法家徐铉书写。
40、中国最早的御书钱币:中国古代钱币的钱文有许多都是由皇帝亲自书写的,称为御书钱。我国最早的御书钱是北宋初年的淳化元宝,钱文由宋太宗赵炅(jiong)亲笔书写,分真书、行书和草书三种书体。
&&&&&&&&&&&&&&&&&&&&&&&&&&&&&&&&&&&&&&
&| &&| &&| &&| && &
版权所有:济源农村商业银行
豫ICP备:号
地址:济源市沁园中路86号
网管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假美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