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人叫何乐而不为是什么意思的

中国人歧视黑人吗?
按投票排序
158 个回答
康有为的《大同书》里,记载了他第一次遇见黑人时的感受,"然黑人之神,腥不可闻。故大同之世,白人黄人,才能形状,相去不远,可以平等。其黑人之形状也,铁面银牙,斜额如猪,直视如牛,满兄长毛,手足深黑,蠢若羊豕,望之生畏。"至于如何对待这些黑人,康有为写道:"其棕黑人有性情太恶,或有疾者,医者引其断嗣之药,以绝其种。" 康有为也是歧视黑人的~欢迎拆叠。
应评论提醒,再修改一下(我发誓这真特么是最后一次了!)歧视可分为“观念”和“行为”。我的回答将歧视作广义解,即“观念”的歧视。其实在国内,观念的歧视非常常见,比如(非本人):“我歧视同性恋者。”“我歧视河南人。”“我歧视身高不足一米五的男人(啊喂~~”这种歧视放在国内,若不外化为行动,其实没有危害(我就想想呗,又不犯罪)。就算你将其付诸于语言,若不达到诽谤、侮辱的地步,危害也不大。在美国,政治正确的气息非常浓厚,当年哈佛校长说了一句“女性不适合搞数学研究”,搞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最后只有黯然离职。天朝还不至于到这般地步。各位可能不知道林肯是白人至上主义者。他发动南北战争目的在于维护联邦统一,而非废奴。他的某些言论,现在看来就是种族歧视了。不过这无损于他在历史上半人半神的地位。而甘地,从某种角度看就是个逆向种族歧视者。他发自内心的蔑视和抗拒西方工业文明,巴不得带领印度人民重回古朴的自然经济时代(某些行为在今天看来极为可笑)。但是——还是那句老话——那又怎么样呢?所以,就算评论有人中招了——那又怎么样呢?只要不侵犯到他人利益,随便你怎么想。好了下面是正文。=======================感累不爱的分割线=============================我曾经在某处看过这样一句:“中国人是数量最大的种族歧视主义族群,而他们却不自知。”何止黑人,国人还歧视印度人(阿三)、韩国人(棒子)、东南亚、南美人,乃至藏人、维吾尔族人等少数民族。对日本人,他们也带着一种潜在的歧视(小日本),但由于日本的经济地位,国人只能在身高上找优越感了。而这种优越感,随着日本人均身高的提升,存在感也越来越稀薄。回到题目。我有一个朋友,说她非常害怕黑人,每当有黑人蜀黍经过她身边,她都会寒毛倒竖动弹不得。在她发现她的外教老师是一位黑人时她差点打算去退课。我说她这是种族歧视,她反驳说“这不叫歧视,这是害怕”。我想这是一种“不适感”,而这种不适感,国人在与很多外国人打交道时都会产生,尤其在和上述外国人打交道时。很多国人在称呼“阿三”、“棒子”时自称这只是一种昵称,而并非种族歧视。很遗憾,这就是不自觉的种族歧视。而对外国人(比如黑人)的“不适感”也来自不自觉的种族歧视。P个S:国人听见“支那人”便暴跳如雷:“麻痹你这是种族歧视!!”但他们可以心安理得的称呼“阿三”、“棒子”,啧啧,“不自知的种族歧视主义者”...============================无耻的分割线========================随手一答,引起楼下很多人的义愤填膺。我就补充说明一下。由于多年的教育,中国人对政治正确有深入骨髓的认识,“种族歧视”当然不对,但如果认为黑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生育力强悍、器大活好”,那又怎么样?这是特点描述嘛。最近看了《哲学俱乐部:美国观念的故事》一书,其中谈及美国南北战争前各种观念的纷争。美国的科学家从科学角度出发(准确的说是头骨分析学,那时是一门科学),论证了黑人具有的种种特点——看起来很理性客观中立对吧?——进而论证奴隶制是合理必要的,黑人得了自由反而会不习惯。强烈推荐各位看看此书“第五章 阿加西”章节,颇令人感慨。有趣的是,时至今天,上述观点还有中国人重复,比如关于生育力强悍,有人说:“欧美国家要小心了,过不了多久白人要成珍惜物种了!”历史真是毫无进步啊...再比如,二战时期德国在政治漫画中将犹太人画成“大鼻子”的形象,这看起来也只是特点描述,但联想到集中营、大屠杀、“拥有高贵血统的雅利安人”...让人笑不起来啊...让我们想想印度人,你会想到什么?懒散的性格、低下的效率、诡异而奇怪的宗教习惯和社会风俗,哦,还有最近引起很大反响的强奸案。印度人和印度这个国家快被妖魔化了,那些可笑的行为和思想,太衬“阿三”这个称呼了。再看看韩国人:整容流行、超强的电竞势力、八点档撒狗血的偶像电视剧或者节奏慢得让人睡着的家庭剧,以及“什么都是韩国人的思密达”。搞笑的是,最后一点其实是很多中国人编得段子,按在韩国人身上。但是也没人在乎,正因为如此才叫“棒子”嘛。评论认为“中国自古为开放平等之国家”,此乃谬论。我简单阐述一下我的看法:平等、开放之观念产生,依托于商业的兴起。因为商业要求契约自由、自愿,双方地位平等。而在中国古代,除唐朝勉强能论(比较悬乎),没有这种环境,因为中国自古不是商业社会。中国政府对外族看法,不是“万国来拜”,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没有将外族视为平等地位的。这种影响直至今天,所以各位就表从过去找论据了。楼下回答认为应该将“成见”和“歧视”分开,成见为观念,歧视为行为。我嚼着有道理。我这里的歧视是做广义解,包括了“观念”和“行为”。南北战争后美国废除奴隶制,但种族隔离政策持续了百余年。即使到今天,观念的歧视依然难以消除。但我嚼着,只要不真正损害他人利益,“种族歧视”神马的也不能勉强,毕竟改变一个人的观念是极难之事。楼下诸位也不用跳脚了,总之,什么时候“阿三”、“棒子”称呼能从网上消失,我就真的相信中国不存在种族歧视主义了。另外贴上。。“棒子”、“阿三”的释义,抱着良好的愿望,我相信以后会有人放弃这样的称呼。==================又是无耻的分割线==========================我的妈呀,评论里的人轮番上阵,累死我了....承认种族歧视怎么了?我自己都没自信否认自己是“不自知的种族歧视者”(这句话要加大标黑!)。以我这可怜的阅历和活动范围,我嚼着我这辈子没机会和外国人打交道了,所以即使有观念歧视,也不会伤害外国友人的切身利益,更不会为天朝的外交事业抹黑,对此鄙人甚感欣慰(抹泪~~~对于评论中哭着喊着“被代表了!”、“你歧视中国人!”的各位,首先我没说这其中就包括你,不用急着对号入座;其次作为“中国族群”的一员,我没资格歧视中国人...大家就表激动了。我呢,一向是“对方客气,我就客客气气;对方骂我傻逼,我痛戳对方屁眼”。所以,好了好了都表激动了(潜台词是“你明知道不能说服我还在这里费什么口舌呢?”)。==================我要无耻多少次的分割线======================我第一次认识到“不自知”(或曰无意识)的力量,并非与外国人接触,而是....吃蛇肉。我承认我对蛇这种动物有成见,就是...很害怕(小时候动物世界看多了?)。虽然我极少见过真蛇,更没有被蛇咬过。实际上,我对“吃”并不挑剔,狗肉于我是种美食,可谓大快朵颐。后来某次聚餐,点了一份蛇汤。当我把蛇肉放入口中,虽然我的大脑告诉我:“嘿,这是无毒无害美味的蛇肉!你可以咽下去的!”但是我的喉咙不受我的控制了,它本能的抗拒这块蛇肉。我虽然没有呕吐感,但那种喉咙拒绝蠕动的不适感...真是记忆犹新。我带朋友品尝厦门特色小吃土笋冻,她也遇到这种“咽喉拒绝蠕动”的不适感。好吧,也许我的比喻不适当,我的意思是,你的理性会告诉你:“世界人民是一家,黑人并没有区别,我特么怎么会是种族歧视者!”但当实际接触时,也许是因为陌生、也许是因为害怕、也许是因为...歧视(虽然你嚼着“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生育力强悍、器大活好”不是歧视),那种不适感就在那里。
非常赞同的“中国人有种族歧视却不自知”的说法,在此做一些补充。中国人的种族歧视,并非仅仅是在网上叫几个外号那么简单,而是实实在在的反映在行动上。由于从未见过国内对此问题的系统研究,所以大部分叙述来自个人经验,缺乏数据支持,仅为一家之言。作为一种曾经的群居动物,人类天生具有对于“族群”的强烈意识。因此种族歧视是我们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劣根性,深入骨髓,难以消灭,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广泛存在的现象。身为人类的一部分,中国人具有强烈的种族意识非常正常,没有种族歧视倒是怪了。值得关注的,乃是这种种族意识如何表现为歧视,以及中国人对于这个问题的忽视。首先,请想象这样的一个场景“你的一位同学的男朋友是个老外,今天你在街上遇见了他们俩”老外一词,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外国人的俗称"。但是在上面的场景,大部分中国人会自动将老外想象成白种人。事实上,中国人在使用老外一词时,大多指代白种人。对于黑人等有色人种,一般会另加说明。至于对日韩人士,则很少使用老外一词来指代。这种表面意义与实际使用上的差别,体现出中国人具有高度的种族敏感性。这一敏感性还体现在中国人往往倾向于通过种族生理差异来解释问题。例如,在中文互联网环境搜索“为何黑人不善于游泳”这样的问题。得到多半是黑人人种肌肉密度大,脂肪含量少这样的回答。而在英文环境中搜索同样的问题,会发现主要的回答思路是贫困和基础设施缺乏,甚至这个问题本身,往往就会被回答者认为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种族主义的主要表现之一是“以貌取人”。由上面的例子也可看出,日韩等国的国民,虽然在国内也有诸多褒贬,但由于体貌特征与中国人高度相似,并不是国人种族歧视的主要对象。国人的种族歧视,主要体现在对于“白种人”和“除东亚裔以外的有色人种”的区别对待上。如果阅读过长居中国的外国人写的书,或是与在华外国人有过交往。你会发现这些“老外”很清楚他们在中国往往能获得一些“便利”或者说“超国民待遇”,而获得的标准不是国籍或经济条件,而是肤色。这在服务型行业尤其明显。一位墨西哥籍白人朋友曾向我举例,在要求更换旅馆房间时,他的要求往往轻易得到满足,而他的日本妻子成功率就低了很多。另一对法国夫妇的遭遇更惨,那位妻子(法籍柬埔寨裔)在中国数次被当成是妓女。而在有色人种中,位于中国人的“种族鄙视链”最底层的,恐怕并不是黑人。由于在西方流行文化和体育产业中拥有强大的影响力,黑人的整体形象得到了很大的提升,NBA的黑人球星在中国受到广泛追捧便是例子。东南亚和南亚的有色人种族群,才是在中国最受歧视的种族群体。曾经有菲律宾籍的女孩子在网上气愤的发帖,她试图在中国寻找一份英语外教的工作,却屡屡碰壁备受歧视,然而同去面试的西班牙白人,母语压根儿不是英语,却轻松入围。如前文所述,中国人有种族歧视并不奇怪,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安之若素。种族歧视不仅在道德上需要批判,在科学上也站不住脚。外貌和肤色的差别掩盖了人类是一个整体的事实。“人种”这个词是有问题的,人类是非常单一的物种。世界上只有一种人,就是智人。想象一下这样两列人,你和一个非洲黑人,背后分别站着自己的父亲,父亲背后是祖父。。。直到两队人汇合,这支队伍有多长?不会超过1000米。这个星球上任何一个人,都和我们只有这点距离。他们并不比我们强壮,也不比我们愚蠢,他们只不过是和我们一样的人而已
其实本来应该重定向到「」等等题目,但是已经有这么多精彩的答案,就算了。针对许多不愿承认的朋友,我补充一些:我在「」里提过一个判断自己是否种族歧视的方法,分了三个级别:种族影响判断,种族影响理性,种族影响行为。针对其中最严重的歧视情况,评论中有人问「不会真的有人不回答老太太的问路吧?」我没有回答他。答案是:真的有这样的人,很多。中国人种族歧视的严重,体现在中国国土内基本就没有过种族间的交流。别跟我提天朝教科书上说的种族大同,那是一千年前的事,祖宗不代表我们自己。所有的种族事故,都是听别人家的故事,然后告诉自己这不对那不对,但自己根本没有经历过。这个问答下的许多例子,放哪都是公认的种族歧视,只有在中国会有人说这是「偏见」「恐惧」「势利眼」「口头不敬」等等,不是歧视。「偏见」、「恐惧」和「势利眼」正是种族歧视的根源,「口头不敬」和「心里鄙视」正是种族歧视的表现,我不知道有什么可以否认的。中国要么永远保持单一种族,否则早晚有一天,目前被隐藏的歧视会暴发,产生许多社会问题(事实上已经小规模的爆发过了,但是被官媒压制)。而中国人也只能从那个时候开始,知道什么是种族歧视,正视自己的种族歧视,然后才能切实解决问题。很多人说到「歧视和排斥」是天性。我同意。正因为是天性,种族问题是要教育,要实践的。而中国从来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彻底的没有家教。如果还要说中国人天性「热情好客」之类……希望不要光嘴上说,出去走走看看经历一下再说话。
中国人有严重的种族歧视,这个现象是必须要承认的。很多因为缺乏了解而产生的,我感到完全理解(我之后会解释),但是完全不希望这样的想法会在这么多人身上体现。开宗明义,一般来说歧视不但包括区别对待,更重要的是由一种未经验证的笼统概念套到个人头上。我们可以说XXX很猥琐,但是不能说因为他是黑人,所以他很猥琐,或者黑人都是猥琐的。简单的说就是不能以偏概全。亚洲国家,无论多么装作多么包容,骨子里都是民族国家(Nation-State)。日本的大和民族,韩国的大韩民族,中国的“皇汉”,民族自尊心丝毫不比大航海时代的欧洲白人要低。但是对于他民族的排斥,在亚洲在目前还是或明或暗当做国策来执行,这一点和现在大部分强调平等的西方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共有63.3万名外国人在中国生活。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局长郑百岗日前对本报记者透露,2012年共有1202名外国人拿到了中国绿卡,绿卡发放量较前一年上升超过80%。
人民网日的报道Nearly a million people became U.S. citizens last year, and just over a million became legal permanent residents, according to new data released by the U.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美国国土安全局对于2012年移民与归化情况的报告这。。太坑爹了吧。。大家都以为美国绿卡难拿,其实天朝的绿卡才难拿啊。。。。同一年美国绿卡发放100万张,中国1202张。天朝对于外国人的排斥可见一斑。这一点上别的亚洲国家也是一致的。In ethnically homogenous South Korea, mixed-race offspring are generally viewed with contempt. Biracial men were banned from serving in the South Korean military until January 2011.在韩国,如果血统“不纯”不可以参加军队。在60年代之后的很长时间中国人(华人)不可以持有资产,出任公职(这条不知道有没有废止请知情人指正)维基条目,在日韩国人,政府要求他们取日本名字,不然就无法获得大部分公民权利。导致的结果是大部分这些“旅日韩侨”大部分都被日化,和日本人变得没有区别(我们肯定是区别不出的。。)马来人至上(另译为马来人主权,:Ketuanan Melayu,:Malay supremacy 或 Malay dominance )是一种信条,认为是或的主人或特权者(tuan);和构成了马来西亚的重要少数种族,被认为是承蒙马来人的恩惠,通过承认里规定的马来人优待,而获得公民权。这种交换通常被称为。马来人至上的概念常常被政治野心家,尤其是有影响力的(简称)所提及。虽然马来人至上的观念在马来西亚独立前就存在了,但这个名词直到2000年代初期之前并未成为流行。在历史上,对于这个观念最强力的反对声浪来自非马来人的政党,比如,激烈反对这种种族主义观念;在2000年代,多种族的也反对马来人至上的观念,转而提倡人民至上(ketuanan rakyat)。马来人至上的观念在1940年代开始受到注目,马来人组织起来抗议的成立,后来又为争取马来亚独立而战。1963年到1965年参组马来西亚的在的领导下也挑战了这个观念,新加坡独立后,改由继续。在的后,马来西亚宪法中有关马来人至上的部分(真正只是马来人特殊地位)得到了确立,成为。这期间也有了发展,他们宣扬建立一个由巫统一党执政的政府,并强调只有马来人才是真正的马来西亚人。1970年代马来西亚政府开始推行只是有利于马来人的。也强迫非马来人要融合到马来族群中去。1990年代,开始推行(Bangsa Malaysia)政策,强调马来西亚人而不是马来人的认同。2000年代,政治野心家们又开始宣扬马来人至上的观念,并公开谴责那些质疑马来西亚社会契约的政府官员。Ketuanan Melayu这个词语迟至二十一世纪初,才成为流行的马来语。你妹啊,种族歧视写进宪法里,这让人完全无法辩解啊。这么多亚洲国家,无论体制历史得奉行“种族歧视”的政策,不正是让这种思想在民间滋生的最佳土壤么?客观的说,作为汉族人,很多人是从来没有想过和别的人分享这个国家的(包括少数民族)。很多人,也从来没有种族平等的概念,而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美国英国从小学开始教育人人平等,而中国阶级和民族仇恨都来不及灌输。(毕竟Government的一部分合法性来自是抗击Japanese以及西方帝国主义)无可厚非的是,世界上许许多多国家都是由单一民族建立的,但是那是真正的老黄历了啊。在国家开疆扩土的道路上,不能把每个遇到的民族都清洗掉吧。蒙古人在13世纪建立了让人类惊叹的大帝国,但是路上为了杀人而杀人,最终也是杀之不尽;现代化之后,移民的潮流席卷欧洲和美洲大陆,这些移民也不能都一个个驱逐出境吧。美国的白人好想把拉丁裔的非法移民都通通遣返,但是他们生在美国长在美国,默默生活在美国,抓出来又何其难呢?种族歧视最终不过是一句:外地人滚出去。====================================================================牛津大学曾经出了一套论文集叫做Oxford Reader,里面有一本专门讲种族主义的。其中描述了种族主义的变迁,很详细,可以为我们做前瞻,因为这有可能是种族主义在中国的未来发展。最早的时候欧洲国家是完全没有黑人存在的概念的,之后通过商贸和航海认识了黑人的存在。开始的时候因为黑人少而稀奇,英国人还是对待他们以好奇和尊重。之后因为对于非洲文化的接触增多,也就觉得黑人也不过是稀松平常,逐渐以略次等的待遇对待。之后的殖民和奴隶贸易使黑人的地位跌入了谷底,很多在伦敦的自由黑人也经常被当做奴隶对待,让种族歧视激化。只有在1807年英国废止奴隶贸易以后,情况好转,大家意识到黑人也是有一样的人权的,但是平等以待的条件也还是不成熟。只有在1964年Lyndon Johnson总统签署了公民权利法案,黑人平等的地位才逐渐被建立,但远远没有消除歧视。(上面这段以叙事为主,因果关系是远没有这么简单的)在中国,歧视的原因其实远不是优越感,而是无知。因为中国人完全没有阿拉伯人和白人奴役黑人的历史,所以通过真正的统治获得的优越感是不存在的。未知使人害怕,害怕使人远离,所以很多国人对于黑人的嫌恶大多来源于“黑人脏和穷“的传统印象,而这正好和中国人本来嫌弃的对象相契合。而正如我一开始说的,歧视的来源是无知,因为缺乏了解所以把黑与脏乱差,白与高大上作出直接联系。事实上仅仅非洲就有6个国家人均GDP超过中国(南非、博兹瓦纳、毛里求斯、赤道几内亚、加蓬和塞舌尔),常受歧视的东南亚人,他们的家乡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人均GDP也比中国高。 要是说中国人势利眼,这个时候也看歪了吧,大概在看留学的黑人的时候也没有人会想到他们其实家庭实力也很雄厚呢。 埃塞俄比亚新总统系北大校友。种族歧视,大家都喜欢举结婚、谈恋爱的例子。说实在的,这是在是没有意思。把一个人所有属性剥离开,只留下肤色,是多么肤浅的行为?每个人,都不只有一个身份,但是心理学上我们有把所有自己族群以外的人标签化的需求,以帮助我们认知。因为建立一个以个人为单位的任务记忆系统是很繁杂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创造了“上海人”“985学生”“男”“宅”等文件夹,同时在每个文件夹上标注“穷”“猥琐”“乐于助人”等标签,帮助我们的记忆和认知。更有甚者,即使没有区别的时候也要硬是找出人的区分来已获得优越感,同文同种的中国人可以地域歧视,可以身高歧视,可以性别歧视。。。。。。我只想说。。。。有完没完啊!
有些人为什么把所谓的"政治正确"看的那么重? 西方那是因为有其历史和文化的原因(殖民,移民),这就是一条红线,轻易踩不得.中国又没这个包袱, 大量引进黑人千万要小心,看看今天的巴黎,什么鸟样了.如果按楼上某些人的答案,我估计会被划入种族歧视的阵营里,那我就表明观点吧,我歧视黑人,歧视的心安理得,不歧视的人,是因为你们没去过广州,可以搜索下"广州黑人".Ps:提前说明一点,汉族和回族是两个民族,但是一个种族,如果这个答案没有被折叠,可以和大家进一步探讨.
歧视,或者直说就是种族歧视。和不同文化,不同生活习惯的人共同生活,分享我们的城市,小区,公共设施,对我们的同胞还是新鲜事,他们不懂什么是种族歧视。凭自身肤浅片面的认识来指导他们的言行,殊不知很多同胞就是一个十足的种族主义者。在下所居住的小区有个不大的游泳池,夏天只对本小区住户开放。我们小区有不少租住的非洲留学生,其实客观的说来中国留学的同学素质还是蛮好的,在小区里行事低调,在电梯里遇到还会和你打招呼,很有教养,平时他们和邻居相处也蛮好。有天我在物业办公室办事,看到几个非洲同学在和物业工作人员争吵,大意是,有邻居向物业投诉,说黑人不应该去游泳池游泳,他们担心传染病,同时心里也接受不了和黑人同处一个池子,而物业顺应了其他业主的意见,禁止非洲朋友办游泳卡。。。。最后非洲朋友说理无效,很沮丧的拿出字典翻找给物业工作人员,问这算不算是“这个”,翻开的字典里我看到那个词正是“种族歧视”。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小区住户层次都还可以,知书达理,他们很可能不清楚他们的行为属于“种族歧视“。所以我想说的是我们根本不懂什么是种族歧视,也不知道怎么和其他族群共处。
中国人连外地人都歧视,何况是肤色都不同的外国人。
移民国家和非移民国家的种族观是很不相同的。大家还是不要拿欧美的那一套来套用在中国人头上了。
我只代表我自己说几句,坚决不代表国人、中国人、大陆人、华人等。1.不喜欢黑人朋友身上浓重的汗味,或者汗味与香水味混合的味道。上学的时候和黑人同学踢球,踢完球光膀子在一起聊天,那个体味真不舒服。广深很多黑人。一次在广深动车上和一妇女坐在一起,那种刺鼻的香水和汗味,让我晕车了,真的受不了。2.喜欢黑人朋友的率直性格和音乐及体育上的天赋,很难比较。在这些方面这是人种上的优势。3.广深的黑人朋友有很多不走正路,捞偏门生意。4.我们现在是被代表的年代,我承认我喜欢曾仕强老师的言论。
想为 同学的答案说几句。我很赞同丁勾同学提出的“不自知种族歧视”的观点。这涉及到一个对”歧视“的理解的问题。歧视,也就是”Discrimination“,看看剑桥词典对此词的解释:the treatment of a person or particular group of people differently, in a way that is worse than the way people are usually treated.具体到”种族“层面,即是对另一个种族的成员的不同对待,而这种对待通常是以一种负面的形式出现的。联合国对于”Racial Discrimination“的定义是这样的:the term "racial discrimination" shall mean any distinction, exclusion, restriction or preference based on race, colour, descent, or national or ethnic origin which has the purpose or effect of nullifying or impairing the recognition, enjoyment or exercise, on an equal footing, of human rights and fundamental freedoms in the 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cultural or any other field of public life.我的看法也如此:“种族歧视”应该要比很多人理解的更加广义,内心的排斥(不管是出于对对方群体缺乏认知还是已有的成见)、基于种族原因的”调侃“都可以视为歧视。所以,丁勾同学描述的同学对黑人的“害怕”情绪,以及很多人对韩国人和印度人的“戏称”,都是属于“种族歧视”的范畴。另外,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出发点不是坏的,就否认了歧视的造成。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歧视都是有意识为之的——有种歧视叫做”Unintentional Discrimination“。你没有意识到你的行为或言语歧视了对方,而实际上歧视已经造成了。-----------------------------------------------------------------------------------------------------------------------------刚刚还找到了个例子,,讲的是一位波兰职员在英国的公司工作,被同事取了外号“Borat”,取自卡通片里的人物,指向来自东欧的人。这位职员以Racial Discrimination的名义起诉了叫他外号的人,并且成功了。这种取Nickname的行为,跟我们管韩国人叫“棒子”、印度人叫“阿三”不是同一个道理?最后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歧视当然是存在的。并且我也跟丁勾同学一样,期盼着大家放弃那些“戏称”那天的到来。--------------------------------------------------------分割线-----------------------------------------------------------在别的回答评论里看到了对于我提出的“缺乏认知”的质疑,我想解释一下:“缺乏认知(lack of knowledge)”正是引起种族歧视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对目标群体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而只根据表象主观臆断地认为“他们一定很XXX”(例如缺乏对黑人的接触和了解、看到黑人普遍魁梧的身躯和深肤色便主观猜测“黑人很凶”或者“会干违法的事”,从而产生“害怕”的情绪),正是种族歧视的表现之一。所以我没有“自己随意扩大定义“。也正如 答案中表述的观点:歧视真的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门槛”。
不同意排名第一的回答,引句古话:“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天下无完人"。我觉得这话也适用于种族歧视。
最近去参加一个会议,空闲的时候有换名片环节,主动上去交通,过程中换了一堆名片,国内的国外的都有,但是当遇到几个非洲同胞,至少我知道我没能主动上前打招呼换名片。还是不要匿了
所表述的这种情况不能算是种族歧视,应该是一种很普遍的文化隔离现象。个人认为,种族歧视成立的前提是,社会资源分配严重倾斜,对该种族进行隔离,造成该种族实质性的生存和发展艰难。这种所谓的“歧视”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什么实质性的影响,这应该是我们关心。如果只是口头的不敬和心里的鄙视,那算不上种族歧视。那么欧洲人还觉得美国人没有历史传统呢。网上到处都在骂河南人呢。但是这种地域歧视没有造成太多的生存影响。但是美国人早期对于黑人的种族隔离和歧视,让他们去不了教堂,去不了学校、餐厅,甚至都不能去公共厕所。但是这些,在中国都是不存在问题。我来说一些实质性的感受。有媒体估算,广州有20万黑人。我现在住在广州小北附近。众所周知,这里是广州的黑人聚集区。有的街 整条整条的全是黑人。
按照丁勾的观点,广州人可是说是“歧视”黑人的,因为他们称黑人为“鬼佬”。(知友堪误:广州人称所有非黄种人为鬼佬)。买房子的时候很多人广州市民都有些介意买到小北附近。但是这只是对于异族人很自然的反应,因为我还不了解他们。这其实是属于文化隔阂,而非种族歧视。再者,黑人在中国的犯罪行为被媒体放大,造成很多人害怕非洲黑人,认为黑人可能造成抢劫和强奸案频发。这让更多的人对黑人产生了警惕。但是即便如此,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黑人的活动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没有什么地方是不对黑人营业的。相反,这些非洲籍黑人多是来中国做贸易的,把中国的产品运回国内去卖,他们在中国的出口经济中是相当活跃的。再举一个例子。黑人在中国租房子的价格是相当高的。这意味着什么?中国人是最实际的人,如果种族的不同可以用来赚钱的话,那何乐而不为呢?但是在种族歧视盛行时期的美国,一个中产白种人,可能因为租金高一点,就把房子租给他讨厌的黑人吗?如果这个种族带给你的利益大过于弊端,那么,就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种族歧视。你可以心理鄙视他们,但是他来你这里消费的时候,你还是愿意接纳他们的。我想强调的是,中国人没有西方人那种文化意义上的种族歧视心理。在中国,如果你有钱,即便你是黑人,你依然是大爷。…………………………………………………理智分割…………………………………………………看很很多精彩回答。有些观点引起了我的反思。到底有没有种族歧视,这个争论的产生,不在于是否存在不友善的对待方式,而是在于这些不友善的行为是否到了“种族歧视”的地步,以及该不该把这些不友善的对待方式称作“种族歧视”。我始终认为,国人的这些行为,称不算严格意义上的种族歧视。但是我赞成目前应该将这些行为当作“种族歧视”来对待。因为文化的隔阂,通常潜藏着巨大的风险,容易造成愈演愈烈的后果。现在在国内的黑人和很多中国人,存在利益上的一致性。如果某一天,这些黑人开始威胁到了部分中国人的生存的时候,挤占了中国人的生存空间,占用了中国人的生存资源,矛盾就可能爆发了。说到这里,你可能很容易就想到了犹太民族之于日耳曼民族的关系。我还是那个观点,是否会产生“种族歧视”,根本还在于利益问题。目前,尚且看不到中国人接受非洲文化的趋势。(确实,文化是由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单向传播的)。所以,这种文化隔离在短时间内难以打破。鉴于中国人和非洲人之间不存在信仰上的矛盾,那么经济上的矛盾就占了主导。再看看现在经济形势,确实可能激化更多的矛盾。
幸好党妈没犯傻。老毛不糊涂。要是中国开放给亚非拉。中国现在可就真毁了。政治正确的说法是不能有歧视。但是这仅仅是政治正确的说法而已。中国人特点就是太实在而且自以为聪明。歧视哪里都有。你以为自己不歧视黑人。黑人内心还歧视你们呢。图森破。。。。。。。。过度反思是种病。屁事不敢干。就开始反思自己内心。不觉得很搞笑么。反思自己歧视黑人的时候先想想看巴黎底特律吧。底特律黑人仇杀中国人。中国人屁都不敢放一个。现在在这里自high。
留学的时候,身边很多中国女同学和白人谈恋爱,英国本地居多。后来有一个姑娘,她交了一个黑人男朋友。立刻成了茶余饭后的话题。这位黑大哥是拿着国家奖学金来留学的,成绩非常棒,人缘也很好。这位姑娘家庭条件优渥,说流利的英语和法语,厨艺一流。两个人在一起嘻嘻哈哈话特别多,而且别人大多听不懂(黑大哥的母语是法语,所以他们一般用法语交流,有第三方就用英语)。如果黑大哥是个白人小伙儿,那有什么可茶余啊有什么可饭后啊,都乖乖站墙角抹鸡肚的面条泪吧。但他是个黑人啊,一切就显得那么不和谐。一批议论的学生毕业了,又来一批接着议论。我仿佛当事人一样给很多拨人证实过此事。男的呢,基本表示出鲜花和牛粪的愤慨,女的呢,多表示出眼光理解无能的担忧。去他们家里做客吃过两顿饭。黑大哥讲他正在写的法语小说,真是个幽默又直率的人。但这无法影响一切茶余饭后。黑,给一切都定义了。他们后来回上海结婚了。
stereotype,成见,刻板印象。racism,种族歧视。这二者容易混淆。我以为问题里的歧视说的是第二种情况,如果成立,国人对黑人的歧视不多,成见倒是一大堆。这也是很多回答弄混的地方。从在美国的观察看,亚裔对黑人的刻板印象主要是犯罪率高,生娃儿不好好养,好逸恶劳,举止行为夸张公共场合吵闹。但要上升到歧视的话就比如说因为你是黑人所以肯定不会好好干活所以不雇佣你等等,还是比较少。类似在中国这样的事也不多吧。当然有些成见挺伤人的,也可以上升到歧视程度。比如我觉得租客是黑人会天天聚众high,所以我不把房子租给你,这就是歧视了。总之,stereotype还是会涉及正面或中性的评价。不过一旦被用来做负面假设就是歧视。在回答本问题前应该仔细考虑下大众对黑人的评价是否更多被用做负面假设。如,器大活好,成见;因此觉得他会更高几率性犯罪,歧视。
我觉得是遇到的机会少,所以没有集中表现出来而已。种族歧视在中国感觉上十分隐性。国人比较喜欢背后表达负面意见,因此没有集中爆发。但是同样的也因此没有得到重视。具体表现是,很多人并没意识到自己在歧视。有一个我记忆很深刻的栗子。初中时候家长为了让我学外语,经常放学路上把车里的广播调到CRI。下班时间有个面向司机的半资讯半谈话+观众互动的live节目,似乎是叫China Drive来着。那个节目的搭档是一个中国女主持+一个外国男的(加拿大人?后来变成澳大利亚人了?)。最初的女主持语音标准,也很witty,我很喜欢。后来接替的妹纸有点愣有点呆,经常出错。有次一边喝酸奶一边听到播了一个新闻短讯,内容不记得了,不知道怎么扯到了人种问题上。那个女主持突然说出了老一辈人经典的一个看法:“??我觉得黑人看起来很可怕。每次看到他们我都害怕他们做出什么暴力的事来。看到他们我都躲得远远的。”我当时心里咯噔了一下,心想妹纸这不合适吧。她的搭档就愣住了,缓了一下才赶紧圆场了:“为什么呢?我有很多黑人朋友,他们都很好呀。”结果妹子还傻乎乎地继续:“你看他们那么黑,多可怕,blablabla。。。”总觉得后来男主持都绝望了。这个应该算个播出事故吧。。。一般来说播音员、主持人之类的,应该都接受过训练。轻易不会说“政治不正确”的话。尽管这妹子从一开始给我的感觉就有点傻,不过我相信如果她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话,一定不会这么说的。我本来以为第二天她至少会在节目里道歉什么的,没想到什么也没发生。大概台里也不觉得是什么重大事件。也许是因为不是移民国家,黑人数量也少,没有什么重大历史矛盾,所以在国内种族歧视并不被视为什么严重的问题,即使是官方媒体。虽然他们也不会明摆着在新闻联播上对你大叫:“黑佬滚出去!!!“之类的言论。中国社会有无数的内部矛盾,有无数张没有饭吃的嘴,有无数没有暴露的贪官。在这种条件下,我不觉得大多数老百姓会对”整治国内种族歧视之风“之类的行动抱有好感,因为至少就目前来讲,这个问题还没有给我们带来刻骨铭心的大不利。国内“政治上最不正确”的内容,大概就“右倾”“反共”吧。在美国,种族话题就相当敏感,有时候敏感到都无聊了。那种如履薄冰的感觉,实在不能代表什么平等、自由,只不过再一次证明了这个问题压根没得到解决罢了。夹带点私货:我不是死拥护政治正确那种人。一方面我有几个愉快的黑人朋友,她们聪明、好玩又上进;另一方面我也在公共场合遇到过非常nasty的下流黑人跟在后面没完没了地讲脏话和歧视asian的言论。我宁愿个体问题个体研究。毕竟黑人又不是蚊子,DNA里就写着要叮人。人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水平其实才是关键因素。============================JUL.5感谢大家的vote。不过我还希望指出一点,那就是我的观点并不是“中国在种族问题上优于美国”或者“种族问题仅存于移民国家“。恰恰相反,我觉得这是个全球性的问题,也是教育的问题。我不想让这个话题又一次变成部分人妄自菲薄,贬低中国的一种理论。有些地方因为历史、风俗的缘故让矛盾变得尖锐而突出,有些地方这些暂时还不是最主要、最致命的威胁。但是归根到底,我觉得人性中总有一种“我必须优于别人”的划分阶层的需要,因此这绝对不是某一个国家单独面对“民族劣根性”。实际上现今中国人热爱的自我贬低,不久恰好是对自身的种族歧视么?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被歧视者“往往也倾向于歧视别人,无形中出现了一个hierarchy。别人让我受了委屈,我就得找别人施暴撒气。我例子里那些歧视asian的黑大叔,很明显不是什么社会精英。但是我身上又有什么东西劣于他们吗?(除了没那么多垃圾食品带来的赘肉以外= =#)作为被歧视的一方,我甚至都懒得生气。说实话我倒觉得有些好笑。种族歧视就是这么一件荒谬的事情,因为它居然让肤色的重要性盖过了一个人的才华、个性以及其他一切长处。我不反对适当的“阶级划分”,只要能保持适度的流动性,即依靠能力可以自由向上或向下来获得财产和尊敬。这可以为人提供动力。但是单纯以种族划分的“阶级”实在不科学。没有什么科学结果证明“某族人一定不会成为科学家”或者“某族人全部都身材魁梧,没有例外”。比起美国某些街区里的“红脖子”or“白人垃圾”,我相信住我对面宿舍那两个医学院的黑人妹纸即使不是脑子更好用,至少也是比他们更有自制力。
我现在就在非洲工作,对这个问题有很多直观的感受。就我的体验来看,中国人对黑人(准确地讲是非洲黑人)的很多看法也算不上是歧视,只是一些对黑人特点的总结而已。例如我们普遍认为非洲人比较笨,死脑筋,在非洲教育水平落后的现状下,这的确是事实,对中国人来说很简单的心算,黑人往往用计算器算半天还算不对。再例如,黑人身上浓重的体味(不知道到底是体质原因还是个人卫生问题),也让中国人很难跟黑人近距离接触。再有就是文化差异了,黑人在文化上和中国人有很大的差别,很多观念都不统一,例如黑人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就算后半个月吃不饱饭,前半个月发了工资也要花天酒地。再例如黑人对性都很开放,我就见过很多黑人直白的跟我说让我给他们介绍中国姑娘。在非洲来说,我所在的地区是旅游城市,当地黑人纠缠着来旅游的单身女性,对人家动手动脚,这种事相当常见。==========================================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我们对黑人的优点也都有客观的评价,例如热心,懂礼貌(怀疑跟英殖民时期英国人的影响有关),守规矩(从开车就可以看得出来,黑人开车都是很守规矩,很谦让的,我来这里一年,从来没有见过一个黑人开车争抢的),没有架子(我在这里和他们国家的建工部长接触过,就算是这么高等级的官员,也没有什么架子,办公室敲门就可以进,对人非常热心)综上所述,我觉得中国人对黑人也谈不上有什么歧视,都只是一些直观的评价而已。
中国的“种族杂居”现象暂时还不多,显性的或能造成冲突的“种族歧视”行为貌似不多见,但在嘴上和心里,这种意识相当普遍。但这只是因为黑人还很少。在黑人多起来的地方,歧视,甚至向3K党、新纳粹发展的极端种族仇恨,也正在酝酿着。恐怕这不是危言耸听。国内黑人最集中的地方是广州,于是有一个叫做“广州黑人”的百度贴吧。请简单翻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熊猫老何乐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