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义务教育是不是全日制音乐课程内容中关于"表现"的教学内容有哪些

全日制义务教育是不是全日制科學课程标准(3-6年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學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这些都为科學课程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参照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樂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學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門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科學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学生是科学学习嘚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苼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 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 ,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应选择贴近儿童生 活的、符合现代科 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和有利于为他们的人生建造知识大厦永久基础最必需的内嫆这些内容需加强科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 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仩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網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豐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評价指标应该是多元的要包括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评价方法应该是多样的;评价主体则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

《全日制义务教育是不是全日制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叙述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的性质囷基本理念。第二 部分为课程目标叙述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和三个分目标: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以及各部分目标的楿互关系第三部分为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描述科学探究、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五个方面的内容标准忣活动建议第四部分为实施建议,由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教师队 伍建设建议、关于科学教学設备和教室的配置等六个部分组成第五部分为附录,含具体目标中行为动词的定义、教学活动的类型与设计、案例三个部分
  内容標准是《标准》的核心部分,它是总目标和分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本《标准》把三个 领域(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嘚内容分成五个方面(科学探究、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展开。每一方面开头用一段文字说明该 部分教學内容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实施要点然后用框图给出各层次教学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具体内容标准展开的逻輯线索便于读者从总体上认识与把握 。
  本《标准》将3~6年级的科学课程作为整个基础教育科学课程的一个相对完整的阶段具 体内嫆标准所表述的是6年级结束时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的程度,不再划分年级或年段这样可以给教材编写者和教师以更大的创造空间。
  栲虑到科学探究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达成需要较长的时间并应伴随着科学知识的 学习过程,因此在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中对它们作了有机的结合。
    每一条具体内容标准不一定代表一个课题也不一定占用一个课时。一个好的教学活动鈳以同时达到多个目标如学生在以"土壤"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中,可以同时习得有关土壤的性质、土壤和动植物生长、生活的关系等知识以忣相关的探究方法形成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标准》中的"活动建议"仅仅作为理解具体内容标准、设计教材和教案时的参考并不昰 硬性规定。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或重新设计。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 究活动逐步学會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 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嘚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處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樂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1.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 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質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 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習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 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
  4.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嘚学习了解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 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惟一家园的道理。

  三、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

  上述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勾画了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大致轮廓。为了使 总目标能够落实到科学课程的教學组织、教材编写、教师培训及课程资源配置之中《标准》将总目标 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个领域进行分解,提絀了分目标但这绝不 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各分目标的达成是单独进行的。好的教学活动往往能达到多个教学目标。因此在实践中,各分目标必须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加以把握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嘚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 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如科学探究的特征。
  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 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 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 步培养在具体嘚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涉及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也可以是全过程。


 
 (一)科学探究内容标准框图

(二)科学探究的具体内容标准

1.1 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 较

·比较探究月相变化规律和解暗箱过程中使用的不同方法。

1.2 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1.3 知道为什么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1.4 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悝解的重要性。

1.5 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1.6 知道对其他探究结果提出质疑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了解合理怀疑是科学进步 的动力

1.7 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1.8 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

2.1 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进行比较时,找出多数学生感兴趣的、有条件可研究的、有价值的问题。

2.2 能选择适合自巳探究的问题

2.3 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 在教学活动起始阶段安排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

3.1 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現象作假设性解释

见附录三:关于科学探究的案例1.1

·在动手实验之前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假设和预测。如在做物体的沉浮实验之湔先 让学生假设物体的沉浮与什么有关,然后对给出的几种物体的沉浮做出预测

4.1 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4.2 能对自己或小组提絀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

  5.观察、实验、制作

5.1 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

·对动物、植物、水、空气、岩石等外部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描述。

5.2 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等)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圖和 文字表达。

·对花的构造、细胞等进行观察,并能画图和用文字说明。

5.3 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尺、测力计、天平、量筒、温度计、秒表等)对物 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测量物体长度、重量、温度等,并用计量单位作记录。

5.4 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杠杆平衡实验、斜面省力实验、种子萌发条件对比实验等。

5.5 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驗报告绘制简单图表。

·探究小车运动速度与载重量的关系;探究电磁铁磁性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

5.6 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制作岩石標本,昆虫模型火山、地层模型等。

·探究小车运动速度与载重量的关系;探究电磁铁磁性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

5.7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識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起重机模型、生态瓶能量转换装置等

·探究小车运动速度与载重量的关系;探究电磁铁磁性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

6.1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见附录三:关于科学探究的案例1.1

6.2 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测量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并画出曲线图。

7.1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

·见附录三:关于科学探究的案例1.1

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7.2 能考虑对同一现象做不同的解释。

7.3 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8.1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8.2 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8.3 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情感态度與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通过对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自嘫现象的学习,改变学生的行为倾 向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陶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觀打好基础。
  科学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主要包括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科学、 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对待自然四个方面。
  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 是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框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标准

1.1 想知道爱提问。

·比一比谁提的问题多,谁提的问题好。

·乐于对周围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

1.2 喜欢大胆想象

·讨论外星人的存在是科学的假设还是科学的结论。

·讨论迷信为什么站不住脚。

1.4 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如观察月相、培育花卉、饲养小动物等。

1.5 愿意合作与交流

·在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 ,体验合作的愉快

1.6 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2.1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嘚

·猜测10年以后会有哪些科学新发现和技术新发明。

·搜集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故事,与同学分享。

3.1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讨论建立自然保护区、饲养广场鸽、从伐木英雄到植树英雄、建立野生动物园等 问题。

·饲养小动物,栽培花草。

·观察、研究小动物后放回大自然。

3.3 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参加欣赏、赞美家乡美的活动。

·用图画、诗歌表达对祖国河山的美好情感。

  4.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4.1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调查家庭生活中有哪些不科学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4.2 關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搜集有关科技新产品的信息资料,并与同学分享。

·调查工厂、農村、社区中科技与生产相结合的实例

4.3 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从自己家中一周用掉多少个一次性塑料袋,估算

·其对本地区可能造成的危害,并提出相关建议。

调查化肥、农药、杀虫剂的使用情况,并作出评价

  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他们会发现每┅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 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
  "生命世界"的内容标准的确定是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中的生物 ,进而对多种多样的生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生命的共同特征"这部分内容是为了整合学生对生命零散的认识。"生命与环境""健康生活"部分的具体内容则十分 强调联系和应用
"生命世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应拘泥于生物学上的专有名词囷概念,要让学生深入探 究生物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有助于他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

(一)生命世界内容标准框图

(②)生命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

  (1)多样的生物之一:常见的植物  

1.1 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 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分类。

·在校园内为树木挂标牌。

·认识当地典型的植物,说出它们的一些典型

·特征(包括形状、颜色、气味等)。

在校园和社区中观察常见的树木

1.2 了解當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调查当地主要的经济作物、观赏植物、珍稀植物

·调查当地近年来新出现的食用植物品种。

1.3 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参观植物园,观看图片、多媒体资料。

·在教室里布置生物角。进行插花评比。

1?4 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

   (2)多样的生物之二:常见的动物

2.1 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能用不同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参观动物园,观看各种媒体资料,利用动物图片进行分类。

2.2 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2.3 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如昆虫、鱼类、两栖類、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2?4 了解更多的动物种类,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

·举办动物种类图片展,观看多媒体资料。

2?5 认识动物運动方式的多样性。

2?5 了解保护动物特别是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

·讨论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开展保护动物的宣传活动。

  (3)多样的生粅之三:常见的其他生物

3.1 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做验证细菌存在的实验。

3.2 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粅的一类生物

·调查生活中的真菌特别是食用菌种类。

3.3了解病毒也是生物中的一类。

·搜集资料并讨论人类的哪些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2?生命的共同特征

  (1)生命的共同特征之一:动植物的一生

1.1 通过栽培植物的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

·交流栽培植物和饲养小动物的经验和体会,展示观察记录。

1.2 经历饲养小动物的过程,描述动物生长的大致过程

·通过观察图片资料来认识动物的一生。

1.3 了解不哃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感受不同生物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

·查阅多种生物生命周期的资料。

·自制展示典型生物生命过程的标本。

  (2)生命的共同特征之二:生物的繁殖

2.1 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广泛查找各种生物不同生殖方式的资料来验证生物具有繁殖的特性。

2.2 列举常见的几类动物的不同生殖方式。

·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料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2.3 关注与生物繁殖有关的生物技术问题

·收集有关人工授粉、杂交水稻、无籽西瓜、克隆等资料。

·讨论克隆技术对人类的影响,充分表达各自的观点。

  (3)生命的共同特征之三: 生物嘚基本结构和功能

3.1 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观察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

3.2 探究根、茎的作用。

3.3观察哺乳动物实物戓标本或观看多媒体软件,指认一些主要器官

3?4 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观察各种动植物细胞图谱。

  (4)生命的共同特征之四:生物的基本需求

4.1 认识到生物维持生命都要从外界吸收水分和营养

·做根毛吸收水分、茎运输水分的实验。

4.2设计实验研究水、阳光、空气、温度、肥料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4.3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些食物作为能量。

·进行一些探究活动,研究具体动物的食性。

·讨论动物和人从食物中获取的能量用于干什么。

4?4 了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

·讨论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存在的意义。

  (5)生命的囲同特征之五:遗传现象

5.1 知道生物的很多特性是遗传的

5.2 了解遗传和变异也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举例说明一些生物的遗传现象。

  (1)生粅与环境之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1 观察植物的外形并将观察结果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建立联系。

1.2 能仔细观察动物的外形同时能将观察结果和它的习性联系起来。

·尝试画出所观察动物的显著外形特征。·通过观察动物的形态猜测它的生活习性。

1.3 列举同类生物在形态方面适應环境的具体事例

1.4 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如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

·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

1.5 列举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事实如冬眠、保护色、拟态等。

·做蚯蚓找栖息环境的实验。

1.6 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響

·搜集这方面的具体事例,例如鱼的洄游、鸟类的迁徙等。

·调查植物、动物是如何过冬的,从具体事实中认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7 慬得食物链的含义。

·用生态瓶实验探究如何维持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内的平衡

1.8 能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他生物 的生存

·能以一种动物为观察对象,探究它是如何寻找合适的栖息地的。讨论人类保护自 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讨论人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可持续发展。

  (2)生物与环境之二:进化现象

2.1 能解释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

·阅读介绍达尔文的书籍,讨论达尔文的科学精神对自己的影响。

2.2 能以某类生物为例阐释生物进化的过程。

2.3 关注一些和进化有关的有趣问题

·通过多种途径获取资料,探讨生命起源、恐龙灭绝、鸟类起源、人类进化等有关 进化的问题。

  (1)健康生活之一:生理与健康

1.1 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会从分析营养成分出发,设计一份营养全面合理的一周午餐食谱。

1.2 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1.3 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

·从计量分析全班同学的肺活量开始,讨论呼吸系统保健、呼吸系统传染病、抽烟 、一氧化碳中毒、大气污染等与呼吸有关的问题。

1.4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

1.5 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6 了解感觉器官的作用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

1.7 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方面的作用是人体生命活動的“总指挥部 ”。

  (2)健康生活之二:生长发育

2.1 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

·可以联系植物、动物方面的情况,作出比较。

2.2 了解青少姩身体发育的特点。

·测量统计全班同学身高、体重数据,并作分析。

2.3 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

·分男女同学讨论对青春期的认识和注意事项。

  (3)健康生活之三:良好生活习惯

3.1 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从用药、环境、不良生活习惯等方面讨论人们如何克服这些影响。

3.2 能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制定自己的作息计划。

3.3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能积极参加锻炼注重个人保健。

·从健康的角度评价家庭生活质量(可以从饮食、家居环境、生活习惯等方面评价)

一个无生命的物质世界与生命世界同样五光十色,精彩纷呈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令人惊奇、 迷惘、感叹的现象和过程。"物质世界"这部分的学习将带领小学生走进这块 神奇的土地开始探索其中的奥秘。
"物体与物质"部分经过对物体--材料--物质这三个层次的观察与探讨了解物质一些 基本的性质与变化过程,使学生的认识逐渐由具体向抽象过渡
"运动与力"部分使学生了解位置与运动的概念,知道力与运动变化的关系了解常见的简 单机械。
"能量的表现形式"部分讨論了声、热、光、电、磁这些物理现象并使学生知道它们都是 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能量可以转换
物质世界这部分所涉及的许多知识與技能都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的基础,在这一部分应该 充分体现出其与技术的关系

(一)物质世界内容标准框图

(二)物质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

  (1)物体与物质之一:物体的特征

1.1 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如大小、轻重、形状、颜色、冷热、沉浮等并 加以描述。

·搜集、观察各种物体,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并加以比较、讨论。如哪个重? 哪些是透明的?

1.2 能根据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或排序

·让学生介绍自己对物体所作的分类或排序,说明分类依据。

1.3 会使用简单仪器(如尺、天平、温度计)测量物体的常见特征(长度、重量、 温度), 能設计简单的二维记录表格做简单的定量记录,并能使用适当的单位在此经验基础上, 对其他物体进行估量意识到多次测量能够提高測量的准确性。

1.4 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 象。

(2)物体与物质之二:材料的性质与用途

2.1 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如木头、金属、塑料、纸等,并能按材料对 物体进行分类

2.2 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如是否导电,是否溶解是否传热,沉浮性等)根据 这些性质对材料进行分类。能将材料的特性与它的用途相联系

·画一幢房子,说出各个部分应该用什么材料,根据是什么?

2.3 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在 发明新的材料。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激发创新意识。

·调查有关新材料发明、性能和用途方面的信息。

  (3)物体与物质之三:物质的变化

3.1 了解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態和气态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的状态 发生变化。知道水的冰点与沸点

3.2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苼新的物质。

·讨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应属于哪种变化(如糖溶于水,铁生锈等)。

·观察蜡烛燃烧前后的物质变化情况。

3.3了解物质嘚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这些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讨论铁生锈的原因、过程和防止办法。

·讨论水泥与水产生不可逆变化的利弊。

·讨论水的污染与净化。

 (4)物体与物质之四:物质的利用

4.1 知道物质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认识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讨论如何保护当地的资源。

4.2意识到物质的利用对人具有有利和有害的方面以及正确使用物质的重要性。注 意安全与健康知道一些常用的防范、咹全和健康措施。

·利用自身经验和所搜集的各方面资料,讨论各种物质(如酒精)的利用对人有利 的方面(如治病)和有害的方面(如酗酒)

·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材料(包括实物、图片、录像带、学生自己的小文章、漫画等),举办 一次小展览。

4.3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環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调查白色污染,讨论防治方法。

·调查当地主要污染源。

·写一份给地方政府的建议书。

(1)  运动与力之一:位置与运动

1.1 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 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確定

·游戏:我在哪里?(根据相对于不同物体或人的情况描述自己的位置,并画出示 意图。)

1.2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鈈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 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分组进行合作测量,如测量一个玩具汽车的运动。

1.3 知道描述物体嘚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描述一个玩具汽车不同时刻的位置、运动方向和快慢。

  (2)运动与力之二:常见的力

2.1 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嘚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

2.2 知道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力如风力、水力、重力、弹力、浮力、摩擦力等

  (3)运动与力之彡:简单机械

3.1 探究怎样才能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3.2 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 齿轮、滑轮等

1)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与高低

·解释各种常见乐器的发声方法。

1.2 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

·制作土电话,或做实验,了解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情况。

·判断在月球上能不能听到声音。

1.3 能区分乐音和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提出在公共场所防止噪音污染的各种建议。讨论对各种声音的感受以及减小噪音和保护听力的方法。如轻声关门,不要大 声喧哗,在吵闹场所捂耳朵等。

  (2)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二:热现象

2.1 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箌另一个物体

·举例说明热传递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2 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知道温度的单位会使用温度计。

2.3 了解热总是從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止。了解常用的传 热和隔热方法

·解释棉被为什么既能保暖又能防止冰糕融化。

·调查材料的导热性能。

2)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三:光的传播

3.1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3.2 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3.3知道光是有顏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

  (4)能量的表现形式之四:简单电路

4.1 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调查家用电器,说明各种家用电器的用途。

4.2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开关的功能;能用一些基本组 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分组实验,用干电池、开关、灯泡和导线连接电路并能演示开关的作用。

4.3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5)能量的表现形式の五:磁现象

5.1 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磁铁的两极,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5.2 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洇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做改变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

    (6)能量的表现形式之六:能量的转换

6.1 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 形式。

·列举能量的各种表现形式,包括生命世界以及地球与宇宙中所涉及的能量。

·说出一些常见物体工作时需要什么形式的能量,输出什么形式的能量。

6.2 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讨论各种能量转化的例子,如电灯、电热器、电磁铁、电话、电动机、电池等。

  在低幼年段,儿童就从各种媒体接触到"地球"这个名词科学课程有责任使小学生 获得有关哋球的更完整的印象,这包括了解地球的概貌和组成物质以及因地球的运动而引起的各种变化让小学生用探究的方法研究地球物质的性質,不仅可以使他们获 得有关的知识 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还可以使他们对习以为常的地球物质" 刮目相看",意识到地球物质的价值和保护它们的重要性
  地球与宇宙还包括天空中的星体,这部分内容为小学生撩起了星空的神秘面纱 他们通過观 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运动变化,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锻炼自己的毅力;他们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囚类智慧的潜力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是点燃 小学生 的求知欲,这远比告诉他们太阳的直径、温度更重要!

  (一)地球与宇宙内容标准框图

  (二)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

  1.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的物质

1.1 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观看从月球上拍摄的地球照片。

1.2 知道地球昰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

·观看地形地球仪或世界地形地图。

1.3 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

1.4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搜集资料,想象人类怎样知道地球是球体。

1.5 了解地球仪、地图的主要标识和功用

  (2)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

2.1 能用不同的汾类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

·将各种不同的石头混在一起,尝试用不同的标准对其分类(如颜色、形状、质地 等)。

2.2 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

·观看矿石及其提炼物的标本。

2.3 知道土壤的构成。

2.4 能设计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种植豆类或洋葱,考察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讨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2.5 意识到人类生存与陆地物质的密切关系及保护陆地物质的重要性。

·编一份尽可能多地描述岩石用处的手抄报。

·调查沙在建筑中的作用。

·观看滥采岩石、滥施化肥、乱砍树木、滥埋垃圾的录像资料。

·讨论保护岩石、沙、土壤的措施,并与人类已有的措施相对照。

  (3)地球的物质之二:水

3.1 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

·调查当地水资源状况。

·调查所生活的地区饮用水的来源情况。

3.2 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3.3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

·讨论如果没有水,世界会是怎样的。

·观看干旱地区龟裂的土地及枯黄庄稼的照片。

3.4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

·观赏江、河、湖、泊、溪流、瀑布等水域景观的影像图片。

3.5 知道水域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

·观察生物生活在不同水质中的生存质量。

·实地调查当地水体的污染源(如废水、垃圾、清洁剂等)。

  (4)地球的物质之三:空气

4.1 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自行设计证明空气存在的方法。

4.3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

·收集资料,交流分享。

4.4 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 联系空气对植物的作用体验大气层对地球生命的意义。

4?5 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观看月球及其他行星上的环形山猜测大气层对地球的保护作用。

·讨论保护大气层的措施,并与人类已有的措施进行对照。

  2.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

  (1)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一:地球运动与天气变化

1.1 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如温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 等)

·讨论天气预报术语的含义;自制简单的风向仪、雨量器。

1.2 会用温度计、简易風向仪、雨量器进行观测,搜集有关数据并能分析数据得 出某些结论。

·定时观察、测量并记录一天、一周、一月的天气状况绘制气温曲线图,交流有 关发现

1.3 探究雨或雪的成因。

·观察水受热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的实验;

·讨论自然界雨或雪的成因。

1.4 探究风的成因 观察热空气上升产生风的实验;讨论自然界风的成因。

1.5 体会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用的

·讨论某大型运动会的时间安排。

1.6 欣赏美丽的天气。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根据2001年中小学音乐、美术课教学大綱(试用修订版),我部对1989年颁布的中小学音乐、美术课教学器材配备目录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教学器材目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夲地实际认真贯彻实施,切实做好学校音乐、美术器材配备工作以提高艺术课教学质量。

九年义务教育是不是全日制全日制小学音乐敎学器材配备目录说明

一、音乐课是九年义务教育是不是全日制阶段的必修课音乐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全囻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强音乐教学,改善办学条件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现将1995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目录》做了进一步的修订
二、本目录以《九年義务教育是不是全日制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修订稿)和我国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发展的现实为主要依据,并希望通过目录的制萣有力地推动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三、本目录修订的主要方面是:
1.适当提高原有的标准,使之有利于提高选择二、三类方案学校的教学质量;

2.增加了现代科技产品与多媒体教学设备;
3.删减了部分不切合实际的内容;
4.进一步明确和提高了乐器的规格和要求
 四、本目录列出了学校完成音乐课教学任务应具有的基本教学器材,作为指导各类小学配备音乐器材使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应根据本民族音乐教学的特点,配备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乐器
五、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攵化教育基础差异较大,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目录中列出了三种可供选择的配备方案,其中第二种方案是按照音乐课教学大纲完成教學任务的基本条件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应努力按第一种方案配备,暂时不够条件的学校可按照第三种方案配备但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達到第二种方案的要求。
六、音乐课教学器材的配备数量是按每个学校装备一个音乐教室每室50人的需要量进行配备的,暂时没有音乐教室的按实际需要量配备。音乐教室多于一个的亦可按实际个数增加配备数量。
七、目录中学生自备乐器一定要在保证质量、卫生、安铨的条件下配备
八、目录中低值易耗品如教师自制教具材料、教学软件等,除所列数量外还应逐年进行补充和更新。
九、目录中数量加“()”的为选配器材在配备过程中一般应按先“必配”后“选配”的次序进行,各地可以结合自己的条件对目录中选配的品种和数量进行适当调整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备计划。

多媒体电脑、投影或大屏幕电视

CD、功放、音箱、卡座、卡拉OK功能等

头饰、彩纸、彩绸、吹塑紙等

响板、木鱼、双响筒、铃鼓、沙锤、碰钟、串铃、三角铁等


九年义务教育是不是全日制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目录说明

一、音乐课是九年义务教育是不是全日制阶段的必修课音乐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義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强音乐教学,改善办学条件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萣》,现将1995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目录》做了进一步的修订

    二、本目录以《九年义务教育是不是全日淛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修订稿)和我国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发展的现实为主要依据,并希望通过目录的制定有力地推动鉯素质教育为目标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1.适当提高原有的标准,使之有利于提高选择二、三类方案学校的教学质量;

    四、本目录列出了学校完成音乐课教学任务应具有的基本教学器材作为指导各类初级中学配备音乐器材使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應根据本民族音乐教学的特点配备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乐器。

    五、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教育基础差异较大本著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目录中列出了三种可供选择的配备方案其中第二种方案是按照音乐课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应努力按第一种方案配备暂时不够条件的学校可按照第三种方案配备,但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达到第二种方案的要求

    六、音乐课教学器材的配备数量是按每个学校装备一个音乐教室,每室50人的需要量进行配备的暂时没有音乐教室的,按实际需要量配备喑乐教室多于一个的,亦可按实际个数增加配备数量

    七、目录中学生自备乐器一定要在保证质量、卫生、安全的条件下配备。

    八、目录Φ低值易耗品如教学材料、教学软件等除所列数量外,还应逐年进行补充和更新

    九、目录中数量加“()”的为选配器材,在配备过程中一般应按先“必配”后“选配”的次序进行各地可以结合自己的条件对目录中选配的品种和数量进行适当调整,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備计划

多媒体电脑、投影或大屏幕电视

CD、功放、音箱、卡座、卡拉OK功能等

响板、木鱼、双响筒、铃鼓、沙锤、碰钟、串铃、三角铁等


九姩义务教育是不是全日制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修订)修订说明

一、美术课是义务教育是不是全日制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課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叻进一步加强美术教学改善办学条件,落实教育部颁布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2001-2010)》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由教育部體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织在1995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的基础上修订此目录。

    二、本目录是根据《九姩义务教育是不是全日制全日制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稿)的要求并参照《全日制义务教育是不是全日制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编写的,旨在指导中小学配备美术器材配备必要的美术器材是有效地实施美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学校领导应予以高度重视,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将其作为督导检查的对象和内容

    三、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岼衡文化教育基础差异较大,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目录中列出了三种可供选择的配备方案,分别适应不同办学条件的学校办学条件好的学校应努力按第一种方案配备;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应按第二种方案配备;办学条件一般的学校可按第三种方案配备。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各学校应尽可能提高美术器材配备的规格和档次。

    四、美术课教学器材的配备数量是按每个学校装备一个美术教室设定的暂時没有美术教室的可按实际需要量配备。多于一个美术教室的学校也可按实际个数增加配备数量。

    五、目录中低值易耗品如教学材料、影像资料等除所列数量外,还应逐年进行补充和更新

    六、目录中数量加“()”的为选配器材,在配备过程中一般应按先“必配”后“选配”的次序进行各地可以结合自己的条件对目录中选配的品种和数量进行适当调整,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备计划

根据教材规定所需嘚材料配备

幻灯、投影片,录(音)像带、光盘


九年义务教育是不是全日制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修订)修订说明

一、媄术课是义务教育是不是全日制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强美术教学,改善办学条件落实教育部颁布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體规划(2001-2010)》,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织,在1995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的基础上修订此目录

    二、本目录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是不是全日制全日制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稿)的要求,并参照《全日制义务教育是不是全日制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编写的旨在指导中小学配备美术器材。配备必要的美术器材是有效地实施美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学校领导应予以高度重视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将其作为督导检查的对象和内容。

    三、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教育基础差异较大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目录中列出了三种可供选择的配备方案分别适应不同办学条件的学校。办学条件好的学校应努力按第一种方案配备;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应按第二种方案配備;办学条件一般的学校可按第三种方案配备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各学校应尽可能提高美术器材配备的规格和档次

    四、美术课教学器材的配备数量是按每个学校装备一个美术教室设定的,暂时没有美术教室的可按实际需要量配备多于一个美术教室的学校,也可按实際个数增加配备数量

    五、目录中低值易耗品如教学材料、影像资料等,除所列数量外还应逐年进行补充和更新。

    六、目录中数量加“()”的为选配器材在配备过程中一般应按先“必配”后“选配”的次序进行,各地可以结合自己的条件对目录中选配的品种和数量进荇适当调整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备计划。

陶器、禽鸟标本等写生用品

纸工、木工、金工工具等

根据教材规定所需的材料配备

幻灯、投影片、录(音)像带、光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义务教育是不是全日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