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扣翻后直接船体扶正直播有什么危险

对翻扣船,在第一时间安排潜水员迅速把气囊固定在翻扣船两侧、充气使翻扣船呈45角迅速上升到水面有直升机扶正展开救助。各国应该严格按我老头的救助法执行。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07:12:39&)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72小时救援五大疑问:为什么不早点扶正沉船?
来源:澎湃新闻
  6月4日22时,距离“东方之星”长江客船翻沉已超过72个小时,搜救工作仍在继续。
  从沉船发生到现在,搜救工作和方案一直牵动人心。救援方式主要分为现场水下救援、水上救援和沿江搜寻。
  “在沉船打捞救援中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依据现场的环境条件和实际作业条件,进行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大连海事大学救助与打捞专业教授弓永军对澎湃新闻()表示,具体的操作方案还需要根据救援现场条件来做调整。
  4日下午,“东方之星”翻沉事件前方指挥部会议决定,从4日20时起实施沉船扶正救助打捞方案。采用的是船舶整体扳正起浮方案,能够尽快地全方位对所有舱室进行排查,有利于在最短时间搜寻失踪人员,最大限度保护逝者尊严。
  截至4日22时,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徐成光表示,由于船内存在生还者的可能性已越来越渺茫,将连夜准备整体扶正。目前,实施步骤已确定,交通部副部长何建中正坐镇现场指挥。
  1.水下救援的方法是如何确定的?
  作为现场施救中的重要环节,水下救援的方法始终备受关注。目前来看,切割、扶正和潜水搜救三个方案已合而为一。
  事实证明,在这次“东方之星”失事客船救援中,潜水员已成为搜救的中坚力量。
  6月2日中午11点20分,沉船发生约14个小时后,第一批13名潜水员来到现场。
  当天下午,来自海军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海军工程大学等多支部队的救援力量约230多人赶赴沉船现场。这些救援力量主要由水下防险救生分队和医疗分队组成,其中潜水兵力150余人,携带潜水装具、水下电视、彩色图像声呐、高频声成像声呐以及水下搜索、切割装具等专业救援装备和物资。
  然而,在搜救工作中,面对水速快、水体浑浊、沉船内部已变形、舱内杂物多等危险情况,许多用于地面搜救的高科技设备作用有限,只能靠潜水员水下探摸展开作业,难度很大,基本是24小时作战,轮番下水。在不分昼夜的搜救过程中,潜水员们救出了多名幸存者。
  3日上午,沉船现场初定了两种打捞方案,分别为船体切割破舱和船体扶正。
  3日下午,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徐成光在新闻发布会上称,救援部门正在和全国各地调集的救助打捞专家讨论打捞方案,商定暂时继续采用潜水员下水搜救的方式进行搜救。
  对此,有救助打捞专家表示,潜水员下水搜救为最稳妥和有效的搜救方式。无论是切割船体还是扶平沉船,前期都需要调集起重船等相关重型设备,并做大量准备工作,明确实施的过程和具体的方式方法,准备的时间比较长。同时,切割船体或扶平船只和直接下水搜救相比,是间接开辟搜救道路,并不如潜水员下水搜救更加直接。除此之外,切割船体或扶平船只都有可能对幸存者造成二次伤害,带来危险。因此,当船只发生翻转下沉事故时,首选方案是潜水员下水搜救,尽量多地找到幸存者。
  2.为何采用船舶整体扳正起浮方案?
  据专家介绍,采用船舶整体扳正起浮方案,能够尽快地全方位对所有舱室进行排查,有利于在最短时间搜寻失踪人员,最大限度保护逝者尊严。整体扶正打捞作业符合行业专业做法和国际惯例,技术较为成熟。根据专业计算和评估,目前沉船现场船舶的起吊能力已经能够满足扳正和起浮作业的需求,众全国抽调的潜水、打捞、救助、船体、船舶修造等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将提供技术支持保障。
  据央视新闻报道,3日下午,前方救援力量开始固定船体,两艘500吨级打捞船用粗钢缆穿过船身,一头固定在船头,一头固定在北岸,防止船体进一步移动。与此同时,船体的拎起工作也在进行,两艘500吨的打捞船船尾的钢索绕过船体的底部来连接,试图靠钢索的力量将船体整体拎起,这一步也叫做“穿千斤”。由于这一系列过程只能依靠潜水员手工完成,难度非常大。
  船体切割工作于3日晚间即已正式开始。此前,船体上已经确定了三个切割点,分别是空气舱、污水井、首间舱,这三处通道比较集中,有生命生存的可能性比较大。
  当晚9时左右,切割第一个点空气舱开舱了。根据现场指挥部提供的信息,救援人员在船体底部中前部切开一个55厘米×60厘米的长方形的口子,以便潜水员进入舱体探查。很遗憾没有发现幸存者,切开之后又立即把切口闭合。
  4日7:20左右,切割第二个点首间舱也开舱了,遗憾的是没有发现幸存者。
  4日8:00左右,救援人员在“东方之星”船底切割开了第三个探孔,第三个切割点污水井也被打开,截至目前也没有发现生命迹象。
  与此同时,船体的扶正工作也在进行,4日上午已经在沉船的水下部分选取了8个点开始焊接系缆柱,用来栓住缠绕沉船的钢索。这一步是为了之后船体扶正做准备。
  4日下午,筑桥部队也到达了救援现场,准备铺设浮桥,方便救援物资的转移和配送。
  当晚10时,央视新闻发布消息称,对船体的整体扶正工作正在连夜进行,实施步骤已确定,交通部副部长何建中正坐镇现场指挥。
  为何不更早扶正沉船?
  3.翻船事件发生后,不少网友表示,为何不在第一时间扶正沉船?
  “当时船倾覆时,上层的舱室都灌满了水,下层的舱室还有空气和空间、有生存条件,如果马上扶正,上层的水会灌到下层,船体里的生存空间会受到影响。”北京天地华泰采矿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克武对澎湃新闻称。
  王克武同时表示,若在仍有生命生还的情况下将船体翻转,会造成二次伤害,因此,此时最重要的是保持船体稳定,生存者可能还有希望。
  在现场指挥救援的王志刚也表示,把72小时作为生命标准线,在此之前要千方百计确定有无生命;如果72小时到了,确定没有生命,再把船翻过来,这是对生命的尊重。目前,救援人员暂未发现生命迹象。
  4.为何不更早切割?
  在一开始实施救援时,救援人员通过敲击船体的方式得到了被困人员的回应,说明船体还有未完全被水浸没的地方,这些空间被称为“气穴”。
  “气穴里的空气可供被困人员呼吸,很可能存在幸存者。但要判断哪有气穴并不容易。”大连海事大学救助与打捞专业教授弓永军介绍,救援人员也不能随意切割船体,以免幸存者陷入更危险的境地。
  也有业内专家表示,要尽可能确定哪里可能有人,哪里没人,必须要做出准确判断,否则有可能会做“无用功”,即切开之后找不到被困者。相关技术人员也必须要查阅客船的建造图纸,精确切割面积和切割位置。除此之外,盲目切割有可能会碰到储油舱等部位,造成船体发生爆炸等危害。
  之所以船底还能浮在水面上,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船内特别是船的底层还存在空气,也就是形成空气舱。如果盲目在船底开洞,舱内气体泄漏后,可能造成倒扣的船只浮态失衡或快速下沉,那么整个救援就会失去意义。
  因此,必须在破舱之前对船体进行固定,运输相关切割设备也需要一定时间。船底部的甲板相对坚硬,无论是气割、切割还是打孔,都需要性能较好的设备。同时,大型水上浮吊起重船让船只正浮,浮吊重量需要达到250吨以上。这种浮吊起重船航行至事故发生地需要时间,最快也需要24至48小时。
  5.水上救援也有“黄金72小时”?
  “水上救援不同于陆上救援,水上险情具有突发性强、时效性快、救助难等特点,而此次长江事发游轮是一下子倾覆,人员救援的难度更大,还在船上的游客存活几率比较小,&黄金72小时&这样明确的时间段很可能并不适用。”《解放日报》援引一位专家的观点称,由于事发船上多为老人,此次救援更是要和时间赛跑。这位专家曾在事发航段参与过救援的海事打捞。
  上述专家指出,“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主要是按照人的生命系统维持时间来说的,但和经历陆地灾难不同,人在水中最受考验的是“失温”和“呼吸”两大问题。
  “人落水后本能地会挣扎,但动得越多失温越快,很多人遭遇海难后其实是冻死的。在冬天,若无经验者在落水后乱动,5、6分钟的时间就会休克。好在目前长江监利段的水温不会很低,应该在18摄氏度左右,对于生命存活有利。”
  该专家还指出,由于船体是直接倾覆,而非碰撞后侧翻沉没,船舱内的水密性已不能用常规情况来衡量,游客生还可能主要建立在所处空间是否有氧气供给等情况。
  澎湃新闻记者 孙丹
(责任编辑:UN660)
&&&&&&</div
暴利之下有恶鬼[]
数字之道:
谣言终结者:
社区热帖推荐
女性美与基地摇摇欲坠的美感结合……[]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重庆船只翻沉2人获救2人失踪 扶正至少一两天
事故现场 事故现场 事故现场 昨日,李家沱码头附近,货船仍倒扣在江中,相关单位正在组织打捞。 重庆晨报记者 雷键 摄 李家沱沉船事件 后续 重庆晨报记者 王梓涵 实习生 雷蕾 报道
  昨日,李家沱码头附近,货船仍倒扣在江中,相关单位正在组织打捞。 重庆晨报记者 雷键 摄
  李家沱沉船事件 后续&
  重庆晨报记者 王梓涵 实习生 雷蕾 报道
  前天晚上,贵州籍货船黔龙号在长江李家沱水域翻沉,两人获救,两人失踪。昨日,重庆晨报记者重返现场,发现几艘专业救援船正在事发水域展开打捞工作。
  扶正至少要一两天
  昨天中午12点左右,事发现场周边聚集了不少公安、消防的救援人员。在翻沉的黔龙号两侧,停着两艘名为“救助501”和“乌江502”的救援船,救援人员登上黔龙号船底,在船身上捆绑缆绳。
  “救援难度较大。”展宏图救助打捞公司的总经理刘礼海说,现场的人员搜救结束后,他们的多艘救援船赶到了事发水域。“本来救援一艘千吨级货船的难度不会太大,但由于近期长江水势湍急,给救援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
  为将黔龙号扶正,救援人员制定了两套方案。第一套方案是就地对船只进行扶正,但在实施当中,却发现具有一定危险性。
  “江水太急,潜水员无法下水。”刘礼海说,要将船只扶正,首先需要用钢缆将船只捆住,但因为江水浑浊、水流湍急,潜水员下水很危险,这套方案只能放弃。
  “我们打算将货船拖到慢水区域。”刘礼海介绍,第二套方案是将船拖移到可供潜水员下水的环境后,再对船只进行捆绑,随后利用浮吊扶正船只。预计完成扶正至少需要一两天时间。
  市民目睹事发全过程
  前天晚上事发后,家住巴南区桥南村的周友琴,是第一个拨打119报警电话的。当晚10点过,她在自家阳台上目睹了黔龙号翻沉的全过程。
  周友琴回忆,黔龙号当时位于长江中部,即将靠近李家沱大桥,附近正好有灯照在江面上。“就在快要过桥的时候,突然船就不动了。”大约过了十几秒的时间,周友琴听见“轰”的一声,黔龙号突然朝着巴南区的方向开始侧翻,激起了很高的浪花。
  “没过多久,整个船倒扣在水面上。”这一幕把周友琴吓了一跳,她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
  报完警后,周友琴隐约听见江面上有人喊救命。“天色太黑,我也看不见人,只能看见底朝天的船。”周友琴说,过了大约1分钟,就有一艘救援的快艇开到现场。
  船长妻子提前上岸躲过一劫
  据海事部门消息,黔龙号上载有高岭土和200吨棉花。昨天下午2点过,这批棉花的买主——四川泸州的唐先生来到事发现场,并用手机拍了几张沉船照片。他说,昨天上午在网上看见新闻之后,才知道载有他购买的棉花的货船发生了翻沉。
  “你有没有看见,那些棉花是不是都漂走了?”唐先生说,他购买这些棉花总共花费了200多万元,原本如果一切顺利,应该很快就能运抵泸州。
  记者将手机中拍摄的棉花包裹被江水冲走的照片交给他时,唐先生确认这些就是他购买的棉花。黔龙号翻沉后,前天晚上和昨日凌晨不时有棉花包裹漂走。
  “下一步我们也不清楚怎么办,还是先去趟海事部门。”唐先生说罢,离开了现场。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黔龙号从湖北石首驶来,船上最初有五个人,船长妻子(任轮机长)因身体不适,在菜园坝港口提前上岸,躲过一劫。
  昨日中午,海事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此次事故仍在作进一步调查。
  22日晚,消防官兵乘坐救援艇登上翻沉的货船展开救援。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股市下跌后的“炒股村”村民相信国家“要为国家接盘”白衬衣...
连绵的阴雨,就像单曲循环一样,一放停不了。除了低迷到让人...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日本NHK电视台6日报道,日内阁官房长官...
“感谢大家对王志强事件的关心,事情到现在,已经得到圆满解...
中国经济网鹤壁7月4日综合报道(彭博)据河南省纪委监察厅官方微...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纪实作家张弓的实名微博昨晚...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沉船船体已完全扶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