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4 病床安妮日记2001 中文歌词

【2001.4 病床日记(feat. Park, Mi Kyung)】_Clon-2001.4 病床日记(feat. Park, Mi Kyung)在线试听_歌词下载-酷我音乐
2001.4 病床日记(feat. Park, Mi Kyung)
下载歌曲需用酷我音乐客户端
该专辑其他歌曲
歌曲榜TOP10
我需要你来哄哄我微笑的鱼_天涯博客
工作邮箱:寻找别的活法……
今日访问:349
总访问量:8292048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第112位
(664)(1)(143)(4)(3)(41)(35)(112)(26)(17)(6)(129)(38)
(1)(2)(3)(1)(1)(5)(1)(1)(1)(1)(2)(2)(4)(1)(2)(3)(8)(4)(5)(3)(5)(4)(2)(2)(5)(12)(6)(13)(5)(4)(3)(6)(4)(5)(9)(5)(5)(4)(7)(13)(5)(2)(7)(6)(4)(1)(3)(1)(2)(1)(2)(6)(8)(4)(2)(6)(12)(5)(5)(7)(4)(3)(11)(9)(7)(3)(10)(7)(9)(9)(10)(8)(4)(8)(11)(14)(13)(7)(9)(12)(13)(10)(12)(11)(15)(21)(12)(13)(8)(16)(12)(28)(29)(25)
博主管理员
你关注的用户没有更新博文!
?? 贴给《街坊》所写稿:
??金庸出现在成都的时候,是一个艳阳高照的初秋天气。那天金庸把所有所到之处,让气温至少上升了5度,所有的人都油汗满面、焦躁得狼奔犬突,一路狂奔,老先生也很可怜,一米六几的个头,被10多个保安手扣着手,死死圈在中间,才没有被挤倒,没被周围无数举起来的机器给闪碰着。但上楼的一会工夫,已经把保卫们累得气喘如牛,半天回不过气来。
?? 金庸低着头,免得被谁的脚给袢倒,能看到他花白而稀疏的头发。这个时候看起来,他绝对没有心思,想一个人的巨大荣耀,而只是一个专心在人群中找路的小孩,一个有点蹒跚的老人。但无论在什么场合出现,从来没有听见他有过任何抱怨。他总是在说对方的好。就是折腾了一天才到九寨沟,他也只是问:“什么时候去四川大学?”那是最后一天的行程。不知道这个喜欢游玩的老人,是不是想家了。
?? 此时,突然想起金庸写的《月云》,写放学的孩子们的欢乐:
?? “琴声响起,小学生们放开喉咙,唱了起来:
??  一天容易,夕阳又西下,
??  铃声报放学,欢天喜地各回家,
??  先生们,再会吧……
??  唱到这里,学生们一齐向台上鞠躬,台上的五位老师也都笑眯眯地鞠躬还礼。
??  小朋友,再会吧……”
?? 似乎能听见孩子们清亮的声音,在湿辘辘的泥土地上、梨花暗香的委顿之中,简单动人地快乐回响,因为放学了。特别令人感动。
?? 金庸脸上随时都有笑,是那种颇有兴致的、带点玩劣的世俗而温和的笑。
?? “金庸的小说写得并不好。不过他总是觉得,不应当欺压弱小,使得人家没有反抗能力而忍受极大的痛苦,所以他写武侠小说。他正在写的时候,以后重读自己作品的时候,常常为书中人物的不幸而流泪。他写杨过等不到小龙女而太阳下山时,哭出声来;他写张无忌与小昭被迫分手时哭了;写萧峰因误会而打死心爱的阿朱时哭得更加伤心;他写佛山镇上穷人钟阿四全家给恶霸凤天南杀死时热血沸腾,大怒拍桌,把手掌也拍痛了。他知道这些都是假的,但世上有不少更加令人悲伤的真事,旁人有很多,自己也有不少。 ”
?? 这是金庸对自己为什么写武侠的叙述。温柔,多情。
??分类: |
| ??我们特别喜欢的博客作者鼠尾草现在靠药物支撑,癌细胞扩散……一看报纸就感到恶心:导游砍15个人,疯狂粉丝逼父跳海,病态和杀人……
鼠尾草喜欢的风信子:
因为黄集伟《特别狰狞的王朔》文中一句话,特别感触,贴这里:
?? “生命有技巧地处理一个人,扒光他的意义,彻底耗尽他的尊严,单为此,你就得向生命致敬。”
?? 上面这段是另一个寻常之夜我读罗斯小说《我嫁了一个共产党员》时看到的……这段话在这个时候读到,只有我知道确为上帝精心安排。
?? 作家王朔年初不断接受媒体采访,其中有一段提到了梁左。
?? 前天,路过我家杂乱无章的书架,看见早年间的旧书《笑忘书》,抽出来就看,看着看着,不觉间已全部重读一过。
?? 书是2002年年初出版的,出版达人金丽红、黎波责编。距离书中人事不过四五年时间,却物是人非,看书中种种,竟然已然全是往事……那种很近很近的往事,那种簇新簇新的历史。
?? 王朔为本书作序。序文沉稳厚道,细腻深情,其蕴藉之深缱绻之切悲怀之酽,完全有别于王朔此番高调复出被放大、被扭曲、格外嚣张又格外狰狞的公众形象。
?? 书中收入梁左兄妹梁天、梁欢文字,收入梁左妹夫英达文字,收入梁左同学刘震云文字,都远逊色于王朔文字。我知道那各位都不是搪塞敷衍,但却太像敷衍搪塞。
?? 我甚至明白这也不是语文水品的问题,而是因为,在那诸多缅怀里,惟有王朔经由梁左之死,真真切切触摸到了生命底牌:硬,而且冷。说起来,梁左有了王朔这样的挚友,43岁短暂的一生也算值了。
??分类: |
| ??&冬日的阳光,静静地照着爱道堂,照着一树树泛黄的老叶,亦照着树下的芸芸众生。我心温暖。当我们的心里溢满着爱和善良时,冬日即是暖春。——裘山山
??&你也许能漫步于整个世界,但最终必须回到你自身。——胡因梦
(上次茶馆聊的,星期天见报了,贴下:)
?? 一个不烧香不拜佛的军人,著名作家裘山山,如何写起了《当代第一比丘尼:隆莲法师传》?一本10年前的书,为何在今天再版时引起广泛关注,大大热过了10年前?“听起来很可笑,不可思议,其实是有很深的文化渊源在里面。这次再版这本书,很多作家都很吃惊,说裘山山什么时候写了个这样的书?” 这本书在这个时候出现,暗合了目前一“流行”潮流:很多人剃度出家,或当居士。沸沸扬扬的,有不久前歌手李娜在自己最红时激流勇退,出家为尼。李连杰想在40岁出家,被师父劝止;王朔号称用“六祖坛经”素材写作《千岁寒》,安妮宝贝步行去墨脱,连很小的孩子、风头正热的超女周笔畅,也传出带发出家的消息……至“林黛玉”陈晓旭夫妇抛却亿万家产双双出家而达到高潮,陈晓旭说:“出家是转换新的身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和使命,我的选择是由于机缘成熟,更重要的是为了向释迦牟尼佛学习,提升智慧、教化众生。我今后的工作,是要精研佛学、深入经藏,以佛陀为榜样,专事讲经说法,做一个多元文化的义务教育工作者。”写当代第一比丘尼,有一些因缘际合,另方面也有某种选择在其中,选择一个默默无闻、藏在闹市深庙中的一个女尼,是什么触发了写作愿望?一个17岁的温州女孩不堪重负也出家去了,有人提出:很多人是在盲目出家。衣、食、住、行,无一不受金钱的支配和主宰,能说“放下”吗?23日,本报“副刊名家谈”,设“坛”爱道堂附近的文殊坊,邀请著名作家裘山山和钟鸣,谈论这样一个热点话题,以期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31日家园&副刊名家谈)相裘山山、钟鸣对话:与第一比丘尼遇
?? 裘山山:
?? 相遇是一种缘分
?? 写这本书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缘份,一路都很顺利。写完了去见赵朴初先生也很顺利,当时赵朴老正在住院,那个医院一般人不让进不去的,恰好我的朋友项小米的父亲项南也在那里住院,而且她父亲和赵朴老很熟,她就带我去了。我顺利的进了医院。那天也怪,平时赵朴老的夫人总在病房里守着,怕太多的人打搅赵朴老,可我去时她刚好有事回家了。我一进去,赵朴老就从阳台推门进来,笑容满面地说:“哟,看看谁给我送花儿来了?”非常亲切慈祥,我感到温暖极了。我当时只是想他能给我题个书名就可以了,他一口答应:“好的好的,你放在我这儿,我看。”还问我什么时候离开北京。但我走的时候没拿着题词,秘书告诉我赵朴老还没看完,我打的稿子是小5号字,很难为他,他的眼睛已经极度近视了,是戴着老花镜,再用放大镜这样看完的。听说那几天一直就在病床上看,夫人都抱怨说没休息好。我心里没底了。没想到不久后就寄来了,不但写了书名,简体一幅,繁体一幅,还写了一封亲笔信,一个序言,真是额外的收获啊。说明赵朴老也很尊重隆莲法师。于是这本书一路绿灯,出版非常顺利。赵朴老对这本书的评价很高,10年了,很多佛教界内部人士也认为这个法师传写得最好,最大的特点是客观真实。也许正因为我是个业外人,反而没有那种五体投地的膜拜,没有夸大和神化。
?? 确实,选择写隆莲法师也有自己潜在的原因。我早年(1993年)采访隆莲法师时,就对她很钦佩。越了解越钦佩。我喜欢杰出的女性。在采访隆莲法师之前,1988年我就采访过吴仪。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写。在隆莲法师之后,我还写过一个女将军的传记。我愿意为杰出女人立传。尽管隆莲法师在世俗中只是一个幽居寺庙的女尼,但她才华横溢,身世奇特,在诗词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我非常尊敬聪明的、智慧的女人。
?? 剃度出家与“流行”现象
?? 人的心态和10年前有很大的不同了。那天一个女友告诉我,她有好几个老板朋友都有出家的愿望。的确,有这个想法的,现在似乎比原来多了。我想不是件坏事,用隆莲法师的话说,总是向善的一种表示。但很多人并没有想清楚,并没有彻悟,他们把佛门想成另一个远离世俗的境地了,以为只要一走进那个门,就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 其实,哪里都不可能完全没有烦恼,都不可能与世隔绝的,但凡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烦恼,佛门里跟世俗社会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有高素质的人,也有低素质的人。很多人进佛门是带着欲念进去的,进了佛门也没放下。大多数烧香拜佛的人,也都是充满了欲念的,比如为了升学,为了发财,为了仕途,为了健康,乃至为了生子,都特别实用主义。甚至不排除一些人在所谓的创业阶段挣了些昧良心的钱,想通过念经信佛,减轻一点内心的压力和良心的不安,当然也有的确是喜欢佛教的,将其作为信仰的。总之什么原因都有。
?? 有的人认为进了佛门生活很清苦,要早起,要吃素。需要毅力。其实,比之在世俗世界的追求,在世俗世界的痛苦和烦恼,这些苦都是小苦了。精神上的苦才是大苦。你放弃了原来的追求,比如出人头地,完美爱情,社会认可,当然还有物质享受,挣车买房,等等,等于是抛下了你原来的所有重压和包袱,你只须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当然是小苦,或者可以说,是逃避。为什么有遁入空门这个说法?
?? 只不过有的人,并没有在入门前把烦恼甩掉,把世俗的很多东西都带了进去,他们是想找一个获得心灵宁宁的捷径。我认为那还是没有想明白,是无法真正获得的。
?? 何以理解“林黛玉”夫妇出家
?? 我一个朋友在博客上写到,最近频繁接触到和佛有关的事,先是读到我的《隆莲法师传》,后来得知陈晓旭出家,与朋友聚会发现好几个朋友想出家。她觉得他们和隆莲法师一样都有很深的佛缘。其实这个朋友是个很向善的人,只是从没想过要出家。我就在她博客上留言说:不要把他们和隆莲法师相提并论,隆莲法师完全是为了信仰,她从小就喜欢佛法,迷恋佛法。本来以她的聪明才智,她干哪一行都可以的。但她非常执著的想学佛。而其他人出家,大多有个人的原因,在人生的道路上陷入困境,不是生活上的困境,就是精神上的困境。你只要在心里向佛,不必钦佩他们。
?? 陈晓旭出家的原因,媒体上说的很多,我想不管是什么原因,是身体的原因还是精神的困惑,她是希望在佛门里获得重生吧,获得一种新的身份新的开始吧。当然她抛下万贯家产的举动让很多人震动,觉得很不可思议,这说明她还是在追求一种精神上的东西,不满足于物质生活的富裕,不满足于很多女人最希望得到的奢华生活。这个还是值得钦佩的。
?? 我发现寺庙里烧香拜佛的人女性居多,相比之下,女性内心比较脆弱,自己很难支撑自己。总想有个依靠,现实中得不到安全感,就希望找个抽象的支撑。但她们真的找到了吗?恐怕只能是一时的心灵安抚。
?? 其实精神困惑谁都有,只是解脱的方式不同,有些人通过读书,有些人通过做事。还有更多的是默默隐忍着。如果简单的认为出家是最佳的解脱方式,以为削了发,就削掉可烦恼,以为一进佛门就把一切痛苦都关在门外了,那未免太天真了。其实你若内心清净,真心向善,不出家也一样可以获得安宁;如果你不是那样的人,进去了也没有用。
?? 向善才是真谛
?? 我写这本书时,一开始就只把隆莲法师作为一个人,而不是佛教大师来写。她之所以很值得写,正因为她和我们一样也是个人。她的经历很传奇,人也非常智慧。除了对佛法精通之外,书法还那么好,还会画画,通英语、藏语,数学也很好,做过数学老师。曾经参加官场的招聘考试,得了第一;但因为对女性不尊重,她没去。也差点儿读了清华;她对婚姻问题的看法很犀利。这一切都激起了我的写作热情。正好有个奶奶可以介绍和联系。
?? 传记写完后,10年中我就再没与隆莲法师联系了。甚至没再进爱道堂的门。爱道堂修膳好后,开光,很隆重,我也没去。我觉得自己不是佛教徒,只是个“闲杂人员”,没必要在佛教重地去瞎晃,她病了我也没去,我知道有人在照顾她,我去了还得人来招呼我,给人添麻烦。我只在心里默默祝福她。我很怀念10年前的爱道堂,一个小木门,打开,是个小天井,里几个烂脸盆里种着花,院里基本没人,很清静。我总是穿过那个小院去拜访法师……黑色的木门上写着几个模糊的字:古圆觉庵。那个时候,我真的在法师那里得到很多心灵的安宁。
?? 我和隆莲法师认识多年,很熟悉,但我从没问她要求过什么,连一幅书法作品也没要过,甚至从来没要她给我摸过脑袋。我在她那儿聊天采访时,常有人来找她,要求摸顶,要求赐福,要求这个那个。我觉得她太累了,不能再给她添麻烦了。那个时候我用电脑帮她整理诗词,还帮她录入打印她上课的教材,我觉得能帮就帮她一下。我认为她就是一个老人,那么多人都想从她那里得到福,却很少想到她也是个老人。
?? 也许正因为我与隆莲法师接触得比较多,我反而不愿意再搞那些形式,我进寺庙从不烧香拜佛,我只在心里保留一份对佛的敬意。我觉得与其做这些事,不如在现实生活中做点善事。积点儿德。所以有的时候我看到我的一些朋友,动不动就在屋子里放佛教音乐,动不动就跪下去拜,我就说你还不如出门做件善事呢。真的要信佛,就从内心开始,从善如流,助人为乐,这才是佛祖希望看到的。
?? 我想信佛应该从心开始,而不是从仪式开始。
?? (家园名家谈)心要平,路就平了
?? 现在比较宽松,各种选择也很多。
?? 但你心不平,做那些,没什么用。
?? 陈晓旭出家,那未必不是方法没得当,如果得当,万贯家产也同样可以内心清净。身外之物,不可能用身外的形式去解决。
?? 杭州,山明水秀,佛教文化发达,裘山山从小濡染,有地缘上的灵气。新旧之分,在她这个年龄段很为得当。
?? 文革以后,到现在这个年龄段,已经到了老年社会。像我们这批人,年轻的时候什么都不信,这个时候开始想寻找一些信仰了。不过有些人把出家当成一个身份了。苏曼殊就是对文人影响最深的一个人。李叔同也是。
?? 皈依,我看到过这个形式很可笑,青城外山,发个本本儿,给点钱,就皈依了。成了迷信和解脱空虚,而不是个人的一种修炼。
?? 其实本意是:不管怎么,不在你形式,还是要吃饭,喝水,即使如何苦行,抛弃财产跑到哪里去,都未必觉悟;修行是一种灵魂的处理方式。
??相关连接:
?? 隆莲法师(),四川乐山人。出身于书香世家,22岁时在成都参加“高等行政人员”考试,荣登榜首, 后又以第一名考取四川省政府专门培养县长、区长的“县训班”,成为省府第一位女文官。但她便厌恶衙门,毅然弃官成为一名居士。1955年,隆莲被选为中国佛协理事。《佛教百科全书》中国部分条目,隆莲为唯一女学者,总理曾惊叹:这样的女人中国能有几个?1984年,创办四川尼众佛学院,被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誉为“当代第一代丘尼”。日于爱道堂安详圆寂,享年98岁。
?? 赵朴初:“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的比丘尼传记,阅读时,流了几次泪。隆莲法师为了寻求真理,不辞牺牲一切世间利乐,不避一切艰难困苦,终于掌握到真理的火炬,而又不辞高龄和病苦,尽一切心力,恳切的悲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在我们佛门中堪为师表。隆莲法师是当代第一比丘尼。 这本书也是从古到今第一部比丘尼传。公元日赵朴初时年九十 ”
?? 裘山山,1976年入伍,《西南军事文学》主编。《我在天堂等你》,散文集《女人心情》、长篇传记文学《隆莲法师传》、《从白衣天使到女将军》.电影剧本《遥望查里拉》.《我的格桑梅朵》等深得读者喜欢。分类: |
| ?? 阳光下,川大北大门的柳絮,跟鹅毛大雪一样飞飞扬扬,还在地上飘忽地打着旋儿……七里香花又满架开放,藤蔓一直爬到树顶去了,道路两边巨大的香樟,春天换叶,哗啦啦一遍落叶,风卷而舞……荷塘半片新叶也没有,人多高的枯枝,瘦骨嶙峋,只是漫天3月飞絮,让人十分恍惚而欣喜……
????如花的那个四少,约中国式在路上的稿子,说是白金会员,30-45岁的商务成功人士看的,突然想起流沙河写给一个"成功人士"的对联,当然这个成功人士年龄要大点,但我想少壮一族大约这时也大概可以体会那种景况了,把对联放这分享一下:
??   历经沧桑身犹在
??   重过黄梁梦已无
今年荷塘一片叶子都没有.只是老柳更盛。去年这个时候的荷塘:
| ??收到序波先生《黄源书法讲座》编后,深为感动。人之间情谊,莫若此。也特别敬仰序波先生的诚意和热情~~~~贴这里共读:
?? 我听到黄源先生这个名字是比较早的,但真正见到他本人则是在20年后的2001年岁杪。当时,我偶然在媒体上看到马宏明先生写的一篇谈论黄老书艺的文字,不由叹惜:“原来先祖父景麟公一直惦念的这位弟子,竟就住在本市,且早已在医学、外语、书画等领域享有盛名!”而黄老见到我也感叹系之:“自己怠忽了如此良机,真是后悔莫及!”后来还满怀深情地写出《回忆汤炳正教授》一文。
?? 黄老,讳源,字子渊,号武陵源,1915年5月出生于“唯楚有材,于斯为盛”的湖南常德。自五岁起即由父、祖严教,攻读传统文化典籍,临摹书画名作。20岁那年他经同乡介绍到长沙湘雅医学院医技班作徒工;两年后,即以同等学历考入该院的本科班,攻读临床检验专业。抗战爆发,他随学院内迁贵阳,并转学到贵州大学。进入大学后,他无意间发现了自己在外语方面的天赋。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一学就通,一通就精。他曾告诉周忠先生,一天他惊讶地发现自己竟记住了40多个英语单词,而且还是轻轻松松的。这确实很了不起。我想天才也不过如此!不久,他在这方面即展露锋芒,在贵大举行的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一举折桂夺魁。后来又在有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八大院校高手参加的英语演讲大赛中,他以《战后中国青年的任务》为题所做的演讲,竟获得第一名的佳绩。此事在贵州高校界引起不小的轰动。大学还没有毕业,他就被德籍教师鲍克兰礼聘为翻译,又被贵大校长张廷休延请为英语家教,并委任为贵大子校校长。他晚年主持编撰的《拉汉词典》一经出版,即风行一时。在医学上他更是当行出色,成绩显赫。195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显微镜》,该书详细介绍了显微镜的类型、特点及应用范围,有功于医学界不小。此书后来曾作为国家原子能学习班教材使用,流传甚广。据既是他医学同行,又是他书画高足的周忠先生介绍:“黄老专攻人体解剖学,尤擅神经解剖学。曾主持过多项神经解剖科研工作,至今仍为国内医学界称颂。”上个世纪70年代,贵州玉屏县出土两具明代古尸,黄老受命担任这一课题组的带头人,并在《贵州日报》上发表了《我省两具明代古尸保存的分析》一文。但我始终认为,从性情上看,黄老似乎更近于传统文化特别是书画(还是个浪漫抒情诗人,出版过旧体诗集《萍踪吟草》)。老人曾告诉我,其自幼浸染于儒家、道家及荆楚文化。我想,黄老所以能在书法创作与理论研讨方面成就斐然,当与这些日久天长的熏陶不无关系。据我所知,关于黄老,业内有所谓“三强六绝”之说。他曾在一篇自叙文章中说:“友朋于余之品评,各时期不同,大学读书时,皆赞予外语之练达,亦知古文及书画;及就教于医学院后,则推崇予之人体解剖精熟,又娴于外语;退休之后,负责贵分类: |
| ?? &你也许能漫步于整个世界,但最终必须回到你自身。
??去桃花故里,差不多谢完了,红土有种贫瘠的味道……
??山风很大……
??山山把文章改得非常好……
??照片差点,惭愧……分类: |
| ??周五下午2点,《华西名家坛》请了裘山山和钟鸣两位,在文殊坊谈玄。
??她的十年前的旧作《隆莲法师传》,写乐山被赵朴初称为“天下第一比丘尼”的隆莲法师传记,钟鸣先生被蓝洋像哄小孩一样,才答应来参加,他只是不明白为什么10年前的书,要拿出来说。我手机上还有一条留言:“昔日林妹妹,今日妙真师傅,什么信念让陈晓旭抛却红尘,立志修行,想了解真实比丘尼生活,请关注《当代第一比丘尼:隆莲法师传》。经纬纵横”10年后的今天,这本书热起来,并被冀望能解释一些事情,让大家得到某种生活和心灵疑问的答案或者启迪。
??也欢迎有心、喜欢灵魂和智慧话题的人前来旁听。
飞鸟摄幸福梅林:
| &“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上的根;汉字,则是中国人的魂”
&证明汉字千古不移的优越性,是我这几十年来的最大祈望
&诗是结晶度最高的文字
(8日家园&汉字家园)方文山的诗 周杰伦的歌
??是啊 人世间那么多 风霜
??若不是 若不是 你转身离去的摸样
??让这个没有枫叶的季节看起来 都那么沧桑
??我又怎么会 怎么会 想赶在短促的青春消逝前
??将关于爱情种种的 离合悲欢
??一次 写完  ——方文山
??正像陈猗贞说的,采访方文山,他的回答,他没有任何玄机的直言,简单到无趣,甚至是无情,但这样保守的内在,是如何撑起轻如空气的巨大光环……陈猗贞也试图学他搜集相关资料,随即放弃,这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办得到的事情。相信。
??贴对方文山采访:
????“華西都市報副刊部何煒你好…
????我是方文山.以下是我的回答.不好意思.拖到現在才回答.敬請見諒…”
唐宋意境加电影蒙太奇
????1、你的經歷讓我們有點困惑:成功工商電子科、曾經的職業是:送報紙,外勞仲介、安裝管線工,好象跟文藝都沒沾過邊,但我們為你詞中非常美麗而古典的意境所打動,這些靈感是怎麼誕生的?
??  答:通常我創作的時候不太依賴靈感,因為靈感其實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且我覺得靈感這個字很虛幻,通常我創作的時候,就是直接聽demo帶,從音樂中去產生畫面感,通常我只是單純的依賴旋律給我的畫面感去填詞。
????问:中國古典詩歌對你有影響嗎?
??  答:有,甚至可說是影響頗深,像是李清照的詞,五代後主李煜的作品我都很喜歡,古典詩歌的作品幫助我在寫中國風格的歌詞,在遣詞用語上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问:你是何時如何接受古典文化的?
??  答:其實在臺灣的義務教育課程中就已經開始有古典文學的欣賞與介紹,從國中開始到高中,就有編列文言文課程與詩詞欣賞。從何時開始開始接受,其實就是跟我的學習年代一樣,從求學時期便已經開始接觸,像唐詩、宋詞也都是從學校開始初步接觸瞭解,所以這個部份其實就像是一般的臺灣學生一樣,並沒有很特別。
诗是结晶度最高的文字
????问:有人說今天的詩越來越垃圾,口水話,而你卻在大家選擇現代、後現代,光怪陸離和混亂陰暗的時候,不受影響,選擇了古典、美麗與當代結合這樣的風格?
??  答:其實我也寫過像電動玩具式的威廉古堡,或是詼諧的三年二班,與比較個性的鬥牛,所以我並沒有特別設定專攻什麼風格,只是因為中國風的歌詞比較容易突顯,所以才會讓人家誤認為我專寫中國風的歌詞,或是以這個為主,其實不然。现在很多电动游戏都借鉴于古典文学,比如《三国演义》、《封神演义》,很多游戏都是中国古典名著转化而来的,古典文学没有那么难以接近。年轻人最可贵的是不去主观排斥什么,不会像老学究或者资深文人,一看到就会马上说:这是什么东西啊。因为他有严谨的价值体系,不允许别的东西来挑战。
????问:有人說你的詩不好懂?
??  答:其實我的詩已經算是很淺顯易懂了,甚至有很多人說我的詩有點像歌詞,所以我覺得深淺應該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完全是看由怎麼樣的人來解讀,特別我在寫詩的時候都已經特地避免繞口或深奧,因為我覺得寫詩的目的就是要讓人來閱讀的,而不是讓人家來猜測你的意思,所以我覺得我的詩其實很好懂。
????问:你是文人,你寫歌的時候想沒想希望什麼樣的人聽到並喜歡你的歌?
??  答:至於我在寫歌詞的時候,其實我並不會知道這個歌手的專輯會是給什麼樣的人聽到,所以我並不會去臆測這樣的問題。
????问:如果普通人說不好懂,你會不會遷就他們?你會不會變得更白話一點?
??  答: 我在寫歌詞開始創作的時候,並不會想到最後會是誰來聽它,所以並不會有誰遷不遷就誰的問題,在創作的過程中我也不會給自己設限,不會故意要將用字設定的很深奧或是淺顯,故意很白話或故意很文言,其實都不會。诗是以最洗练最精练的句子,去传达最繁杂、最庞杂的意象。诗的文字结晶度最高。诗是跳跃性、非逻辑性的文字,最忌讳内容上毫无任何咀嚼的空间,失去在字里行间想象驰骋的空间。换言之,写诗在某种程度上倒像是在悟禅,诗句优游于花非花、雾非雾的暧昧地带最是耐人寻味。诗从来不是营营汲汲的商贾,毋宁说它是游牧民族,随性的逐灵感而居,这正是诗所以为诗的魅力所在!
唐诗宋词最“色”当代喜欢北島洛夫
????2、你對詩詞很有研究,說過“新詩,詩詞本來就是不分家的,自己的韻腳詩會保留古代唐詩宋詞元曲的韻味後再做新的創作”,你所認為的唐詩宋詞的韻味是一種什麼樣的韻味?能否描述一下?
??  答:我覺得古詩詞的內容大多是比較偏向寫景,文字內容大多都是著力在對景物的描寫,若是以形容食物的色香味來譬喻詩詞的韻味,我覺得「色」最能表達。以描寫景色為重的詩句,你一看完其實就能建構出詩人想傳達的畫面,可是古詩詞比較缺乏現代流行歌詞常用的情緒性字眼,所以若是要強調古詩詞的韻味,我想應該還是「顏色」為最主觀的定位吧!
????问:你看過當代詩人的作品嗎?對當代詩人的寂寞和熱鬧,網友們對詩歌的嘲笑,你如何看待?
????答:有阿,我很常閱讀當代詩人的作品,我比較欣賞的有北島、洛夫,像夏雨的詩我也覺得很特別,當然還有席慕蓉,席慕容的詩有某種程度的押韻所以我也很喜歡,再來就是代橘,他是我們臺灣的網路詩人,我覺得他的詩也很特別。
歌永远无法取代诗
????4、如何理解詩歌的前景?歌會通過優秀的藝人的表演,和大眾的傳唱,而徹底取代詩嗎?
??  答:我覺得這是永遠都不可能發生的事,因為流行音樂講的就是單純的情感抒發,所以都是以情緒性的字眼為主,會比較淺顯易懂。而詩是重閱讀的,需透過閱讀思考與咀嚼消化它的意義,所以詩的內容可以比較深奧、耐人尋味一點,這兩者絕對不可能有誰可以取代誰,而只會平行的發展。
????以前你寫歌詞,都是懷揣著小本子,一點點寫下來的,現在寫這些韻腳詩的情形是否一樣呢?能否說說你在寫韻腳詩的情形?
??  答:我寫韻腳詩的時候其實是比較自由的,因為寫歌詞你必須遷就旋律的走向與字數,而且唱片公司會有很多的意見,他們會希望你的風格是比較偏都會的啦,講失戀心情的啦,所以通常都是在受他人影響下被動寫作,可是寫詩就很自由,所以我在創作韻腳詩的時候沒有任何限制,也無須考慮段落,或是一個段落要安排幾個字等的限制。
????6、與明星吳宗憲、周傑倫之間的遇合,成為樂壇一個傳奇。當時遇見吳宗憲是一個什麼樣的情形?
??  答:當初遇到憲哥是我毛遂自薦投稿歌詞,然後憲哥覺得歌詞的內容他很欣賞,所以才約我到臺北跟他簽下詞曲的經紀約,這也是我加入唱片圈的契機。
????還有和周傑倫,在工作中、和生活中的交往是怎樣的?我覺得沒有太大的差別,唯一的不同是傑倫遇到比較熟的朋友才會開玩笑,表現他詼諧搞笑的一面,在銀幕上因為他是公眾人物,所以想當然爾的會比較收斂一點、拘謹一點,所以說,他其實就像一般的年輕人一樣,私底下碰到自己的朋友就很隨和。
????问:你覺得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你們之間的遇合?如果不認識他們,你覺得現在會是什麼樣子?
??  答:我覺得這就是所謂的機緣或緣分吧,似乎也只能這樣解釋。因為我本身就對文字創作很感興趣,所以要是沒有遇見憲哥與傑倫,很有可能現在的我就是在某出版社工作,或是一個獨立寫書的作者,當然也有可能是某家唱片公司簽約的詞曲作者,但很可能沒有現在這麼紅,但不論如何,做的事應該都還是會跟文字相關,跟現在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差別。
最大祈望是拍史诗电影
????7、你的華人版圖出版社目前情況如何?出什麼樣的書?
??  答:華人版圖其實就一直持續性的在出書,我們出版社的出書類型比較廣,有出藝人的書、圖文書、健身書,最近還新推出了一本「有趣的臺灣老插畫」是在研究臺灣懷舊收藏的相關書籍,甚至是研究大陸兵馬俑的小說類書籍「焚俑」這模擬較小眾的書籍我們也有,所以營運狀況就跟一般小出版社的狀況一樣,很正常,只是出版的類型範圍比較廣泛而已。
????8、電影是你的夢想,你最想拍的片子是什麼樣的片子?你最喜歡的導演是誰?內地導演喜歡誰?
????答: 梦想搁着又不会变坏,不过我会小心翼翼地迂回着走,不被发现这样,搞不好哪天就走过去啰!将自己服役时就在收集资料写的《五胡乱华》剧本,改拍成史诗性波澜壮阔的电影,向欧美的白种人证明汉字千古不移的优越性,是我这几十年来的最大祈望。我最想拍的電影劇名就叫做「五胡亂華」,想請哪位導演來執導,其實說實在的,我比較希望是由我來擔任導演的工作,這個願望或許不太容易達成,但自己的作品由自己來執導會最忠於原味,這個願望若是能在可預期的未來實現是最好的。
强烈的怀旧情绪和收藏癖
????9、有人聽你的歌,“有一種感覺,仿佛站在羅馬萬神廟的正中心,頭頂一束巨大的光柱將我包圍,我抬起頭,對著四壁的諸神微笑。……那種秀美神秘又帶著淡淡溫情的悠長感覺,很少有這樣的歌曲,你這種對於神性的奇妙的感覺從何而來?經常在世界各地旅行嗎?
??  答:有時候很多人說覺得聽我的歌很有畫面感,好像能身曆其境,應該是說我很會醞釀與塑造畫面感,文字的剪接,也很像是電影蒙太奇的剪接,有場景不斷跳換的感覺,就讓人好像是看了一場電影。而這就是我創作的方向與方式,會很著重於畫面感的營造。其實我並不常去世界各國旅行,我去過的國家好像只有日本、新加坡與內地,不過這幾個國家我都去了很多次就是了。
我钟情于写《双截棍》《威廉古堡》那种比较稀奇古怪的东西。在写歌词这件事情上,我是很用功的,就好像写《斗牛》,我其实是不会打篮球的,但因为想写一首跟篮球有关的歌,我就去买了很多跟篮球有关的书,看球赛,习惯那些篮球用语,再把它融入到歌词里。《上海一九四三》创造的怀旧味,是看了张耀摄影集的读后感。
我有强烈的怀旧情绪,喜欢收藏城市记忆与历史记忆,狂恋溺爱生锈的车牌、斑驳的木柜、泛黄的信笺、怀旧的相框,沧桑的回忆,以及会撰写影评才华横溢;或者灵气逼人豢养宠猫;以及聪明并具有金融专业技能的女生。嗜好收藏世界各国的车牌,各式早期的广告铁牌。
民族风和人的质感?
? 问:你《刀马旦》等大量的作品都很有东方韵味、有很流行浓郁的民族风,如何看待民族和传统文化?
方:我最想跟大家分享的想法和观念是文化上的议题:不管是建筑格式、文字形态、国民美学、种族性格、民族服装等,那种民族与民族间文化上截然不同的差异。那些必须细腻观察才知道的变化,总是很吸引我。我是个反对全球化坚持文化多元的拥戴者,不要跟我说现在是地球村的时代,还分什么彼此。大部分人都重视物的质感,那么关于人的质感呢,对环境外观美学调性的要求呢?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认知或者说认同到底又有多少呢?
汉字是中国人的灵魂
????10、根據你自己的定義,所謂“素顏”,就是一張素面朝天的純粹中文的臉,不使用標點符號、外國文字、阿拉伯數字、圖像等化妝品。每一行均須押韻,讀來朗朗上口如同歌謠。那你覺得是詩還是歌?
??  答:我已經幫我的詩下了一個定義「素顏韻腳詩」,所以它的本質就是「詩」,風格則是「素顏」,創作的時候不加任何標點符號,然後還有一個最容易觀察的特色「韻腳」,就是它的詩的字尾都很著重押韻,因為我覺得韻腳能讓詩更有旋律性,容易朗誦或記憶,能讓整個作品變得更流暢,這算是我自己創造出來的一種風格吧!
????其實這類的詩作不太適合被譜曲吟唱,但是可以改寫,因為歌詞都有固定的段落,一首流行歌曲只會有兩種旋律,一般人可能不瞭解,歌曲是A1 A2一個旋律,副歌B1 B2一個旋律,寫詞的人之所以會把歌詞寫兩遍,純粹是為了增加歌曲的畫面感與豐富性,而且大家應該都有注意到,有些副歌都是一直不停的重複唱,它只有一個旋律可是歌詞卻會寫了兩三種,這只是為了讓歌曲變得豐富活潑,所以作品的段落與字數必須是一樣的它才適合譜成曲,可是我的韻腳詩它的篇幅字數段落長短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比較不適合譜成曲,但它可以經過修改後再搭配,因為它有韻腳的架構在。
汉字(中文)的存在,对人类社会文字多元化的贡献,提供着无可撼动的如封建帝王的龙椅一样的至尊地位,我建议朋友们建立一个毕生可以永续追逐有意义的目标,不管最终你能否实践完成它,在你前进的路途中,都会让你对生命的目的和个人存在的意义,有着非你莫属的使命感,点燃起对生活的热情,让你活得更塌实有意义。
我想做的是……将歌词新诗化,把诗,韵脚歌化。一直很喜欢这种洗练简洁结晶度很高的表达方式,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意思,这就是所谓的诗;一直很喜欢这种配合旋律用押韵的方式,将故事流畅的叙述,将音乐包装穿上衣服,这就是所谓的歌词。韵脚诗,希望是一种新的尝试,一种阅读的开始。
????问:你是不是給那些尋求出路的詩人指了一個方向?
??  答:我並不是給其他人什麼方向,如果我的書有什麼樣的影響或是意義的話,單純的只是讓詩這個園地多了一種風格,多了一種選擇,它並沒有偉大到能幫別人指引什麼方向,因為創作這種東西本來就不應該一昧的盲從或追求誰的風格與主張,而是必須自己去消化與摸索,所以我只是提供大家多一種選擇,讓創作者瞭解原來詩也可以這樣寫,加了適度的韻腳能讓詩變得比較流暢,比較好記憶,甚至是比較好閱讀與消化。
歌是一个时代共同的记忆
????问:古代,寫歌詞不如寫詩歌,歌是街市勾欄裏的俗歌,但幾百年後都成了經典你有過這樣的純屬文人的願望嗎?
????答:幾百年後我的歌詞應該只會變成一種時代的標記,讓大家能回憶說原來這個時代是流行這種風格,它沒有偉大到能變成一種文學作品,歌詞只是一個年齡層的共同記憶,像我這個年齡層的朋友聽到羅大佑的歌、校園民歌,我們會回憶到我們讀國中讀高中的生活。現在聽傑倫歌曲的朋友,在未來為人妻為人父,30或40歲之後,再度聽到傑倫唱的雙節棍或是菊花台之類的,他就會回憶到當年去參加演唱會,跟朋友一起分享音樂的當下。所以我覺得流行音樂所代表的只是一種共同記憶,而不會變得很經典很偉大,而且這種事情也不是我們所能預設的,應該只會自然而然的成為大家的回憶而已。
我的工作很务实。借用电影手法,先设定时间、场景、人物,再上网查资料或翻书,把搜集到的词句和气氛,以新诗的技巧剪接成歌词。我极其注重新诗诗文里的韵脚的连贯与顺畅, 还有字句间的留白与铿锵有力的断句分行。最后所有力量刻意凝聚在最后一句一行爆发。
我相信,我的词会成为一个时代的共同记忆的。
????分类: |
|  发现沈胜衣旧博客,转贴他的不知道谁的诗……
      郎静山《春天》:
  一月你还没出现,
  二月你睡在隔壁,
  三月下起了大雨,
  四月里遍地蔷薇,
  五月我们对面坐着,
犹如梦中。
????  ????
  就这样六月到了,
  六月里青草盛开,
处处芬芳。
  七月,悲喜交加,
  麦浪翻滚连同草地,
直到天涯。
????  ????
?      ?八月就是八月,
??      八月我守口如瓶。
??      八月里我是瓶中的水,
??      你是青天的云。
????  ????
??      九月和十月,
??      是两只眼睛,装满了大海,
??      你在海上,
??      我在海下。
????  ????
??      十一月尚未到来,
??      透过它的窗口,
??      我望见十二月,
??      十二月大雪弥漫。
??有一段历史,共产党和国民党都不提,被北京一个书商重金出史《五夫当道》,一套五本,还没来得及看。最近出了一大堆传记,世纪文景小颖赠《波德莱尔传》&《缪塞传》&《艾吕雅传》等……其中说话奇峭,颇出格于一般语言风格之上的,是高更的自传,和《我,米开朗基罗,雕刻家:一部书信体自传》两个画家自传,老马不过瘾,自己还去买了两本,《赫胥黎传》等……
 分类: |
| ??话剧百年"命题作文"发在家园的一个采访,存在这里:
??四川话剧:大师摇篮的华丽传说和危机“史诗”
????江安国立剧专?一代大师的韶华之年
???? 四川,是中国早期话剧的摇篮,也是话剧最终成熟的家园与戏剧圣地。
???? 目前鼎鼎大名的中戏,前身在哪里?就在四川的“江安国立剧专”。这座中国戏剧史上最早的高等戏剧学府1935年10月创建于南京,在抗日烽火中疏散辗转,于1939年迁来江安,办学达六年半之久。新中国成立后,国立剧专并入中央戏剧学院。江安是剧专居住时间最长,保存当时办学原貌最多的一处。
???? 那真是一个群星灿烂的年代啊。 曹禺在江安写《北京人》、《雷雨》。中国版《哈姆雷特》在江安首演,黄佐临、洪深、吴祖光、张骏祥、焦菊隐、马彦祥、陈鲤庭等在此任教,谢晋、凌子风等影视大家曾在这里学习奠定事业的基础。李庄的古戏台上,同济大学和江安国立剧专在这里联合上演曹禺的名作《雷雨》和《日出》。众多唤醒民众、激发爱国热情、宣传抗日救亡的优秀剧目,一大批戏剧艺术的精英都分类: |
| ??这周“骝”马儿到的乐山,看了大佛去爬乌尤寺,马儿拍了一大堆花的图片,还有从尔雅台看乌尤寺建筑群顶的照片还不错:
??    乌尤寺上马儿拍的岷江、青衣江:
| ??????做话剧百年纪念专题,知许多韶华往事,感慨.
??1943年,《良友》,上海孤岛时期的“甜姐儿”黄宗英:
??在家园主持人写:“阳春的一个日子,在轻柔的窗纱下,眼望着窗外晟亮的阳光,那些曹禺、田汉、洪深、焦菊隐等云集江安国立剧专的日子,以及重庆由郭沫若、金山、白杨、张瑞芳、秦怡等带起来的那些轰轰烈烈、风起云涌的话剧风云时光,就像100年华丽的话剧艺术大幕,被徐徐拉开——那些大师无比狂热,无比潇洒、富有才华的年轻时光,那些在日后风云半个世纪,后人仍难以超越的明星和表演艺术家们,那些华丽的文化交往和传说,那些风尘红颜、不同道路选择而分道扬镳之后的人生沧桑和截然不同的命运……都无比让人慨叹地重新上演……”
??东京大学的博士采访的黄宗英,才知当年文革,销毁她的所有照片旧物,居然是江青守着烧完的。她所有后来能见到的旧照,都是友人和档案馆中找到的,自己什么都没有留下。这才是政治斗争中,两个女人的真正恩怨啊。真是戏如人生啊。人生如戏啊。(好老套的~~~只是就那么确切~~)
?? 省人艺的人在编辑中心守着,把话剧百年的标题改成了川报风格(报社要让他们这么做,好怪诞)。他们所排的《警察》、《农民》什么的,很怀疑其对戏剧的定位完全错误,想用话剧这种形式表现现实生活,大有浪费精神之嫌。
?? 戏剧已经成为非常贵族化的形式,需要有钱、有闲才能有工夫去体味其中妙处,如果不是白先勇《牡丹亭》游园惊梦一样的风情万种,醉生梦死,咿咿呀呀,爱娇而美仑美奂地穿行于阴阳两界,明暗恍惚的两重天,有浓厚的没落贵族气息,何以能打动人?如果不是以《等待戈多》《犀牛》之类的怪诞,直逼生存与死亡的内核,以思而震骇人,何以言当头棒喝混沌未开,红尘滚滚中人?
  或许这才是戏剧的本质:醉生梦死,戏梦人生。
??分类: |
| ????????
????“暗香浮动,醉意销魂,早春二月,繁花入梦……”这期好不容易把“花事”版比较完全的出了大半个版。
?? 经过望江公园边的锦江,几十只白鹭起落;那天在东湖,人不多,白鹭几只,就歇到了茶椅下的潮湿的湖边,一边呀叫,一边煽翅膀,一遍静谧,波澜不惊,
????春节被海棠震撼,与鸣声合写一篇《海棠醉春》:
?????? 按往年习惯,春节前往幸福梅林闻香,不想今年的腊梅,已香消玉殒,只在傍晚含吐暗香,浸染夕阳黄昏气息。唯见满道红梅,令人大吃一惊,颇为惊艳。
??????但没有想到更为惊艳的是,一路沿成都锦江边行车,阳光下海棠一遍酡红,连锦水也尽染醉意。艳丽纯粹,不但烂漫,更让人兴奋。难怪唐诗人吴融要如此写成都的海棠:“云绽霞铺锦水头,占春颜色最风流”,想必当时的成都,锦水边,海棠已经很盛,只是已经多年“断代”,如今海棠满道,我们倒反而非常吃惊了。
?????? 花光。第一次体会“花光”这个词,就是今年春节的海棠。陆游在成都客居时,曾写《张园海棠》:“……西来始见海棠盛,成都第一推燕宫。池台扫除凡木尽,天地眩转花光红。庆云堕空不飞去,时有绛雪萦微风。蜂蝶成团出无路,我亦狂走迷西东……”去浣花溪喝茶,竟完全体会了其中所写境界。今浣花溪的海棠,成为成都目前最盛之地,不但小溪边,道路边,更有一大片坡,密密麻麻铁脚海棠,红光满天。阳光正盛,倒不是祥云不飞,而是五彩风筝漫天飞舞,万里晴空因而随之翩迁。树下询问朋友:“如果你家有后院,你想种什么什么树?”多说:海棠、腊梅、桃花,海棠取其艳和热烈,腊梅取其香和幽深,桃花取其宜家宜室和桃花运势的祈愿……和众多游人流连于如火一样的花团锦簇之中,确是有些“狂走迷东西”“天地眩转”的味道了。
?????? 成都种植海棠,唐代已经全盛,到宋代,梅尧臣:“蜀州海棠胜两川”,汪元量也有诗:“锦城海棠妙无比”;薛涛有“浅深红腻压繁枝”……有称“海棠之乡”,赏海棠天下第一。诗人喜欢夸张,但陆游所写“成都海棠十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益州方物略》描绘宋代成都的海棠:“蜀之海棠,诚为天下奇艳。”则是一个印证,宋时和梅花一起,成为过成都的市花。成都所谓浪漫文雅之府,当然离不开海棠。曾住昭觉寺后院的张大千就曾画《海棠春睡图》,1982年,身在台北的张大千托其女把这张画转赠给了成都的张采芹先生。
??????因为海棠红醉,我们又专程前趋双流“棠湖公园”,往年要看海棠,都到这里来。也必得到这里,才能领略海棠的好处。没想到棠湖公园这会儿的海棠,只开了小半,老海棠树上,全是星点的花骨朵,不像成都,已经开得无比销魂了。而古嘉州的乐山,素有海棠香国之称,这次去,却没找到太多海棠花影。
?????“销魂”二字不是空说,陆游有诗,说是海棠花开的时候,以色闻名的蜀女也就“花容失色”了:“成都海棠天下绝,枝枝似染猩猩血。蜀女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前两年,成都最盛的是“桃花骏马青丝鞋”,现在海棠大有争芳夺宠之意。据说古蜀人赠送一支海棠花,表示“祝您快乐”。查成都市政府去年的规划,成都在城东新区三圣洪河片区的次干道上命名“海棠街”,街两边大约种植近3000米的海棠,以各种木本海棠组景,包括垂丝海棠、西府海棠、铁梗海棠、杜鹃海棠等。但要开花,需要10年左右。据说古海棠树大如合抱,希望今天的这些海棠都能慢慢长大,百年千年,荫蔽子孙,快乐相随。
????自己的照片未整理好前,搜遍网络,居然发现无一张能表现成都海棠之盛的,而且很少成都这种朱砂色的,拍下来非常像玉,有硬而温润的质感.
?? 这是浣花溪的海棠:
?????? 一堆历史和一堆红楼,以前只是把稀薄文字“青春小说”放到书架靠天花板的顶端——平时拿不到,不用耽搁眼睛;现在不得不把部分戏侃历史和戏说红楼也放上去——太多了,而且满纸荒唐言,除非特别有时间,想看看充满想象力的今人,如何猜测、调侃和游戏古人,或者想看饶有趣味的“红楼侦探”,如刘心武的等,要不太耽搁人了,柏杨也好,陈舜臣也好,大家反倒不关心——大批销商文姐说,历史今年还热,卖了于丹论语,现在在选说史记的最好版本……
?????? 随笔吧,放几本林白的《我的前世黄金》,于坚的《盒子》,裘山山的《天下第一比丘尼:隆莲法师传》期待很高,一看原来是裘山山10多年前的旧作,其特有的真诚和平实还是比较动人;《空谷幽兰》有老外写中国智者不同视角的新鲜感, 译林再有期待版本:布克奖提名的女专栏作家所写《丑闻》,用最滥俗的小报题材——一个中年女教师诱惑15岁男生的故事——所写的非常不错的小说——这端倪在国外目前有力的小说家中,成为选材的一个机巧点?《弗农小上帝》也是写的校园抢击案的——或者中国小说家还不屑这样的真实故事的小说刻画?
????为这本《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大型图文画册,感谢醉红颜。根据旅顺博物馆所藏国家一级文物,清代孙温所绘《红楼梦》大幅绢本工笔彩绘画册翻拍印制。270页,230幅画面,3000多人物形象及各类场景;周汝昌为画册中每幅画面配写诗词。
????拿(举)在手里感觉很舒服。
?? 这本陕西师大的,也在机场买了:机场买的还有王世襄《锦灰堆》全套装。
| ??到乐山蛾眉,却开车开到了雅安;到双流棠湖公园,却去了龙泉的柏合,南辕北辙啊.分类: |
共45页/664条记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妮日记2001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