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化文物直报系统白鹤石碑直多少钱

南京方山洞玄觀
南京方山洞玄观
方山洞玄观座落的方山位于江苏南京市江宁大学城西南方向,与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一路之隔。海拔208米,为华东地区唯一的火山地貌区。从500万年前喷发,到3000年前太伯奔吴,到太平天国忠王被捕,再到中华民国蒋介石自选墓地于此,方山历经春秋变幻,阅尽历史沉浮。
一 序 方山
民间流传,远古时方山地区是一片大海,海龙王有九个王子,十分顽皮,搅得水府、天界都不得安宁。玉帝把他们抓住,关在一个玉匣里,交由太白金星看管。这九位龙子被关得不耐烦,在匣中喧闹不已。太白金星只好带着匣子去找玉帝,途中不慎,跌落人间,成为今日的方山。九位龙子变成了方山周围的九个山岭,围绕着方山。
早在3100年前黄河流域的部族首领古公太父的儿子太伯和中庸来到江宁天印山(今方山),当时江宁一带的原始森林里遍地鳄鱼、螃蟹,人们过着纯朴的原始生活,太伯的到来带来了黄河流域先进的农耕技术,带领江宁百姓过上了富足的农耕生活,于是方山百姓推举太伯为王。也许太伯奔吴的故事已为大家熟知,但是3100年前方山的开国大典恐怕就鲜为人知了。江宁方山先民尊吴太伯为首领,建立了吴国。
它是传说中南京第一个被人工改造过的山,秦始皇凿山通淮泄王气,晋宋时人就认为是在这儿。传说往往是历史的影子,方山至少在东吴——六朝的第一个朝代,就被纳入“誓把山河重安排”的宏大工程之中。
南京被定为一国之都,作为中枢,它需要一个能顺畅联结王朝各个部分的交通体系。南人以舟为车,水路交通自然是首选。南京向北,有天堑长江,同时也是黄金水道,再向北有邗沟和巢湖两条水路,一东一西沟通江淮;南京向南,则是水路交通的薄弱环节,金陵地势高于三吴的太湖流域,没有河流通航。通过人工改造,将南京与太湖水系的河道串连成线,成为弥补天然缺陷的唯一选择。吴人把工程起名为“破岗渎”,这个是真正的凿山断垄。方山是破岗渎的终点,山南筑有方山埭。埭就是横截河道的土坝。破岗渎中间高,两头低,要通过沿途上下十四埭,太湖船才能层层抬升至句容,再下航方山,经秦淮河入城,最后走运渎入吴宫。
过埭时,用牛牵绳引船,要缴牛埭税,有点像现在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在方山设有津主一人负责管理。所以古人相送,关系近、感情好的也就送到方山,由于方山距城有四十里,大多还要住一晚才依依惜别。迎来送往,客货中转,方山便热闹起来。
相传,晋元帝时,南京老百姓因为大官张廷尉私建大门侵占民宅,到处打官司无人敢理,后来听说另一个高官贺司空出城,便跑到方山拦住他告状,张廷尉吓坏了,赶紧拆掉大门,还亲自去方山请罪。晋成帝逝世,名士阮裕自会稽晋京,千里赴丧,不见京中名流,事毕就打道回府,众人齐追至方山,不及而返。这两件事都记在《世说新语》里,所以方山津是东南方向出入京城的必经之地,与著名的石头津南北相对。王彪之、谢灵运也都有方山送别诗为证:
与诸兄弟方山别诗
脂车总驰轮。泛舟理飞棹。
丝染墨悲欢。路歧杨感悼。
邻里相送至方山
祗役出皇邑,相期憩瓯越。解缆及流潮,怀旧不能发。
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含情易为盈,遇物难可歇。
积疴谢生虑,寡欲罕所阙。资此永幽栖,岂伊年岁别。
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
谢灵运此去就任永嘉太守,其永嘉山水诗是中国诗风的一大转折。“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两句已见山水寄情之端。
过往的人多了,方山之奇便为人所注意,六朝人又爱山水泉林之幽隐。元嘉末,尚书令何尚之辞官后即僦居方山,还写了《退居赋》以明其志。
方山这么好,于是皇帝也来凑热闹,齐武帝就梦想着要在这儿建离宫,大诗人王融、沈约都有《侍游方山应诏》诗,估计和此事有关:
侍游方山应诏
巡躅望登年,怅饮临秋县。日羽镜霜浔,云旗落风甸。
四瀛良在目,八寓婉如见。小臣窃自嘉,预奉栢梁讌。
侍游方山应诏
清汉夜昭晳,扶桑晓陆离。发歌摐阳下,建羽朝夕池。
摐金浮水若,耸跸诏山祗。一沾九霄露,藜藿终自知。
后来的朱洪武,晚年也动过方山的心思,“命户部于正阳门外距板桥五里度地,自牛首山接方山,西傍河涯为上林苑,户部为图以进,寻以妨民业止之。”
方山的繁荣与南京的地位休戚相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隋文帝统一南北后,对南京做了两件坏事。一件是六朝台城平荡为农田;还有一件才是真正的“辣手摧花”,废弃破岗渎,南京从此像被人挑了筋,切断了与三吴腹心之地的紧密联系。后来南唐建国,因为太湖一带基本为吴越控制,东南水路依旧不通。南宋初年,金兀术就为这个吃了大亏,他领着载满财货的船队从江南返回时,只能绕道镇江,结果困在到处都是芦苇、港汊的黄天荡,差点被韩世忠包了饺子。到了朱元璋,破岗渎已经无法恢复,只好在溧水另开胭脂河,才解决与苏南的交通难题。
方山也留下了抗日战争初期的国军地下工事。当时,保卫南京的外廓阵地在江宁镇、牛首山、方山、淳化镇、汤山、龙潭一线,形成东南向的弧线,由永久性钢筋混凝土工事、铁丝网、防战车战壕等组成。方山地区尤为坚固,地下工事出入口在山腰的尽头,居高临下,背靠绝壁,易守难攻。在1937年12月的南京保卫战期间,俞济时七十四军负责牛首山、方山、淳化一线。以秦淮河为界,方山、淳化守军为王耀武五十一师,牛首山守军为冯圣法五十八师。驻方山的是五十一师三O二团,团长程智。五十一师防区,特别是淳化为日军重点攻击区域。据参战日军评价,淳化一带工事极为坚固,但配备兵力极少,日军“伤亡不断,最后连前进都很困难了”。当时淳化守军仅为三O一团,对抗的却是吉住良辅第九师团的三个联队及机械化部队,以步兵、炮兵、坦克、工兵、飞机协同的立体作战。三O一团血战三日,团长纪鸿儒以下伤亡一千四百余人,没有后退一步,后因邻近的汤水(今汤山)失守,被迫奉令撤退。方山在淳化之西,当面之敌为日军一一四师团的奥旅团(一二八旅团),奥少将先进至方山东北,后又转回秦淮河西岸的师团主力方面,绕来绕去始终没敢直接攻坚。程智后来在收复南京城西南赛公桥(今赛虹桥)的战斗中阵亡。五十一师在南京保卫战中共计伤亡七千八百余人,四个团长一死三伤,其中三O五团团长张灵甫是在支援淳化的战斗中负重伤,三O六团团长邱维达是在中华门以西的城墙上负伤。
二 方山洞玄观的昨天、今天、明天
洞玄观住持孙敏财道长
天下名山道佛占,方山素来是一座宗教名山,千百年来为佛道两教竞相开发。尤其是道教,因为开教祖师“二葛三张”中的葛玄首创洞玄观于山南,葛洪后来又在此隐修,故有特殊地位。
具有1800余年历史的方山古洞玄观,是东吴开国皇帝孙权敕建的皇家道院,是南都道教的发源地,历史上规制很高,规模宏大,信众广远,信徒众多。在中国道教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相传为葛玄白日飞升处。东吴赤乌二年(239)建,名洞玄观。
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秦始皇时,有善望气的道士称,“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于是秦始皇东游“以厌当之”,改金陵为秣陵,即阻断秦淮河水流向,以坏金陵风水(秦淮河名即因秦始皇而来)-《景定建康志》。而“帝王气”聚方山,秦始皇选择凿方山“断其气”。《舆地记》记载了此事,“今方山石硊,是其所断之处。淮水之流,经其下焉。”与此同时,秦始皇还亲登祖龙顶,“执‘驱山铎’鞭方山、碎天印、断石垄,以泄王气”。如今环绕南京城,天下闻名的秦淮河,即因当年秦始皇为破金陵王气、凿通方山引淮水入南京而得名。至东晋时,道教开教祖师“二葛三张”中的葛玄首创洞玄观于方山山南,这是江东最早的道教宫观。以后东晋道教理论家、炼丹术家、医药学家葛洪也曾来方山,用葛玄亲建的洗药池等物继续炼丹修道,终于练成精丹,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化学家,“精丹练成亏葛洪”一直被后人和中医铭记,为传统中医和养生作出了重大贡献。葛洪还留下一首描写洗药池的诗:“洞阴冷冷,风珮清清。仙居永刼,花木长荣。”南朝宋时,陆修静于方山筑崇虚馆参研道经,以致最终完成对南天师道的改革,成为一代道教宗师。到唐贞观六年,还并栖岩观于方山洞玄观,扩大了它的规模。宋代杨修有《洞玄观》诗:“葛玄功行满三千,白日骖鸾上碧天。留得旧时坛宇在,后人方信有神仙。”宋改崇真观。元至元二年(1336),遭兵燹,独存葛玄遗像。明洪武年间重建,成化、万历年间重修。有山门、三清殿、仙公殿等,道院4房,正殿奉葛仙公像。有仙翁洗药池、炼丹井、药臼等名胜。明时,洞玄观属朝天宫管辖。正统十二年,曾受赐《道藏》一部。民国时衰落,是全国历史最悠久的道观之一。据传古洞玄观全盛时有一宫、三观、六殿、九台、十八堂。此外,洞玄观有一传家宝龟蛇玄武青铜器在明代被张三丰借于武当展示,六百年再没回祖地洞玄观,现存于武当博物馆,成为该馆镇馆之宝。该古遗址已被列入《南京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目录》。
1800年过去了,葛玄在方山所用煮药铛、药臼等今已难觅,但洞玄观遗址、炼丹井、洗药池尚存。在方山南麓的方山大庙也为古洞玄观的一部分,它的原形已经不存,现只留下几间小庙宇和大片荒草洼地。据说方山大庙全盛时有99间庙宇殿堂。而佛教的开发则晚于道教,除南朝居士、僧侣的隐居,可考的最早寺庙当在宋代。最有名的是南宋时由钟山迁来的六朝名刹定林寺,屡毁屡建,历经坎坷,旧迹唯存八百年的定林寺斜塔。
方山大庙旧影
此外,方山地区还有郊坛、东霞寺、祖龙顶、石龙池、仙人床、仙人棋、天印湖、龙藏浦等一系列人文,生态景观。其中仙人床、仙人棋位于方山顶上。相传在石龙池旁有两仙人对弈,有一樵夫在旁观棋,一局终结,樵夫斧柄已朽,回村后,村人已不认识,原来“洞中方一刻,世间越百年”,现只留下仙人床、仙人棋。
方山的泉水是品茗的佳物,明代人在《金陵琐事》中记了金陵二十四处可烹茶的名泉,方山以八卦泉、葛仙翁丹井独占两席。
为了充分挖掘方山丰富历史文化的旅游资源,同时满足南京地区广大道教信众的宗教需要,即填补了长期以来本地区没有固定的道教活动场所的空白。南京市江宁区人大常委会社会事业工作委员会向区人大提出的建议中指出:“在重点突破上,要着重加快方山火山地质公园和方山洞玄观道教宫观建设的审批工作,充分利用它的山水资源和名胜古迹。”
时值盛世,国泰昌隆,在省、市、区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将方山洞玄观正式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在南京市江宁高新区的支持关心下,经有关部门的审批,方山洞玄观于日举行隆重地开工大典。然复建洞玄观工程规模宏大,耗资甚钜,实非一地一家之力可成。故仰望海内外人士、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十方信众广种福田,普结道缘;必使众生灭罪无量,获益无穷。功在当代、泽及后人,凡基梁之献,砖瓦之资,皆莫大功德。期望四方有识之士,乐善好施,聚沙成塔,共襄盛举。
捐款采取多种形式:各地大德善信对恢复洞玄观工程项目捐款由捐款者自由挑选,可捐建房屋一间,也可捐建一根柱子,也可捐建一根横梁,或捐建自已喜欢的项目,凡无偿捐建的项目一律在捐建物上刻名永久纪念,流芳百世,神灵佑之(捐款项目祥见附表)。捐款在500元人民币以上者,在工程完工之日,南京方山洞玄观将刻石碑铭功,以记不朽。捐款在500元(不含500元)以下者,洞玄观上天表一张,祈求神灵佑之,并上功德榜公布。
三、恢复方山洞玄观工程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及投资
1、主体工程:建筑面积4272.85平方米,造价5734万元;
(1)无极门,建筑面积129.12平方米,造价284万元;
(2)灵官殿,建筑面积162.41平方米;造价357万元;
(3)葛玄殿,建筑面积340.71平方米;造价749万元;
(4)三茅殿,建筑面积340.71平方米;造价749万元;
(5)三清四御殿,建筑面积809.60平方米,造价1781万元;
(6)侧殿,建筑面积1098.54平方米,造价174万元;
(7)钟楼,建筑面积259.2平方米,造价570万元;
(8)鼓楼,建筑面积259.2平方米,造价570万元;
(7)寮房,建筑面,873.36平方米,造价500万元
2、基础配套设施:约建设资金1100万元。
(1)广场,7000平方米,建设资金800万元;
(2)广场绿化、灯光,约建设资金260万元;
(3)排水排污,约建设资金100万元;
3、附属设施:约建设资金108万元。
(1)围墙1031米,约建设资金185万元
(2)旅游厕所,约建设资金36万元;
4、土地及林业植被恢复费用800万元。
南京方山洞玄观工程预计总投资约 8000 万元人民币。
南京方山洞玄观捐助明细
捐助功德金
捐助功德金
三清殿神像、法器捐赠明细
4.8万元/根
筒瓦、底瓦
殿内大方砖
三清道祖像14.6万元/尊
六十甲子像3万元/尊
四御像10.9万元/尊
五供养(香炉、烛台、花瓶等)
三茅殿神像、法器捐赠明细
1.5万元/根
筒瓦、底瓦
殿内大方砖
三茅真君像12.7万元/尊
真武大帝像10.6万元/尊
财神像8.8万元/尊
慈航真人像10.6万元/尊
张天师像8.8万元/尊
太乙就苦天尊像8.8万元/尊
文昌帝君像8.8万元/尊
五供养(香炉、烛台、花瓶等)
葛仙殿神像、法器捐赠明细
1.5万元/根
筒瓦、底瓦
殿内大方砖
葛玄像8.8万元/尊
王母娘娘像8.8万元/尊
葛洪像8.8万元/尊
送子娘娘像8.8万元/尊
眼光娘娘像8.8万元/尊
妈祖像8.8万元/尊
东岳大帝像8.8万元/尊
五供养(香炉、烛台、花瓶等)
灵官殿神像、法器捐赠明细
5.8万元/座
5.8万元/根
筒瓦、底瓦
殿内大方砖
王灵官像8.8万元/尊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像8.8万元/尊
五供养(香炉、烛台、花瓶等)
其它捐赠明细
8.6万元/个
2.2万元/座
3.6万元/个
广场大理石
800元/平米
174万元/棟
联系电话:9
捐款账户:南京方山洞玄观
开户银行:中国银行南京江宁科学院支行
地 址:南京市江宁区丽泽南路南广学院后门,方山南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点击上方“17青浦” ▌▌▌可以订阅哦!“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其实并不仅仅存在于马致远的小令之中,位于青浦境域西北部的白鹤镇就是一个真实的写照,跟着小编,一起去这个地方转转,探索一下这个被人们忽略的地方,看看青浦现存的建筑文物吧。白鹤镇位于青浦北部。相传秦汉时期,吴淞江畔一片芦荡之中,有一小块绿洲,常有白鹤在此栖居。白鹤,有吉祥长寿之意,人们固称此地为“白鹤”。一说因昔滨白鹤江,故名。明称白鹤江市,又名新市,沿东大盈港两侧呈南北向条状分布。白鹤老镇, 在上海百年现代化的进程中, 已解体的支离破碎, 破碎到上海市政府要花钱把她弄回一点古韵都办不成, 镇上唯一能做为历史见证的, 只剩两桥, 两宅,薛宅(薛家大地主)和杨氏老宅.但在其乡间还留有一些遗迹可以考察。快来看看散落在老镇里的美丽吧。青龙桥位于青龙江与东大盈港接口处,白鹤江镇河东。清代乾隆年间由里人徐葵(蒋浦人,官封浙江督粮道,即山东布政使徐恕之父)筹建。桥长19.2米,宽3.6米,是拱形单孔石桥。由于建造时精心设计,方位适宜,桥门正对江面,每当月明风清之夜(特别是中秋佳节),一轮明月巧映在桥孔河面的中央,水波轻荡,月影横斜,胜似西子湖中的三潭印月,故有&青龙偃月&之称。日,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立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桥略有损坏,县文管会出资于2000年底重修,使其面目一新。桥孔两面,镌有对联两副:一是:长挹九峰秀,远钟三泖灵;二是:白鹤闻声远,青龙流泽长。 杨宅在青龙桥对岸, 隐藏着一栋深宅大院, 虽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 但没人管理, 已被分割加盖数十间小隔间给来打工的青年住, 只找到了这个角度, 帮曾经的豪宅留个影。要找杨宅, 一定要问对人, 这老区都是住了外地来的小青年, 也没门牌号, 一定要找到本地的老人, 他才知道, 引你过去。 继善桥继善桥(又名观音桥、南小桥)位于白鹤江镇南街,跨于西霞浦上,清代重趸,其造型结构与青龙桥相似,砖砌桥栏,为后人修时调换。桥目前仍是南街通行便桥,但不能通机动车辆。薛宅位于继善桥北面一百米处, 属上海不可移动文物, 为粮管所所有, 现有专人看管 但只剩框架了。白鹤镇塘湾村: 塘湾桥位于纪鹤公路北面的塘湾村, 徒步穿过村后, 即可看到单拱的塘湾桥, 静谧的横跨于小江上,
一派江南田园景色, 开心。原名庆泽桥, 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为单孔石拱桥。清代农民起义领袖周立春、周秀英,曾在塘湾桥上杀退清兵。拱圈和两侧保存较好,但石级和桥栏已损,桥面凹凸不平。都为近期刚翻修。桥上南望, 上海的新农村景象。桥上北望, 一片田野, T-Bar 下的是沪宁高速及沪宁高铁。1986年11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搜集到的资料, 塘湾村还有另一处文物, 新四军的宣传标语。在村里打听一轮, 众说纷纭, 但我总结出几个条理: “不在村上” “在旧青浦” “希望小学” “葡萄园大拐”。现今上海的农村, 房子大半都租给了来上海打工的小青年, 及承包土地耕作的苏北人, 当地仅留的一些上海老人。白鹤镇陈岳村:
新四军宣传标语(区保)先给个交通小贴示~自驾GPS导航, 纪鹤公路转陈岳公路, 路底即到希望小学, 停车; 若是坐公交车, 上海往白鹤方向在纪鹤公路上, 跟驾驶员说旧青浦下, 下车沿陈岳公路, 途步十分钟, 即抵希望小学。绕着小学的外墙走, 大半圈, 过了一小石桥, 即可看到新四军的标语。“高屋窄巷对街楼,小桥流水处人家”构成了白鹤镇独特的景观。街道两旁的民居重脊高檐,过街楼,河埠头,长廊,幽弄和深宅使古镇呈现古朴,恬和、幽静的风貌。假期将至,避开游人如织的那些著名古镇,去游一下近郊的白鹤古镇吧!图文整理自新浪微博网友 @沈利军由17青浦搜集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转载,但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17青浦(微信号:qingpu17)”。“@17青浦”官方微博也已正式开通,也欢迎大家踊跃关注和我们互动哦!若您喜欢这条内容别忘了转发哦~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17青浦官方公众号,或搜索【qingpu17】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地铁相关资讯。更多精彩地铁趣闻,尽在17青浦欢迎您关注17青浦(微信号:Qingpu17)获取最新最全的地铁相关资讯17青浦(qingpu17)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qingpu17上海17号线地铁官方订阅号。线路途经东方绿舟站、朱家角站、赵巷站、嘉松中路站、徐泾北城站、徐盈路站、淀山湖大道站、漕盈路站、青浦站、汇金路站、蟠龙路站、中国博览会北站,连通青浦与上海市区。我们将全方位为您提供沿线信息服务,欢迎您的关注。热门文章最新文章qingpu17上海17号线地铁官方订阅号。线路途经东方绿舟站、朱家角站、赵巷站、嘉松中路站、徐泾北城站、徐盈路站、淀山湖大道站、漕盈路站、青浦站、汇金路站、蟠龙路站、中国博览会北站,连通青浦与上海市区。我们将全方位为您提供沿线信息服务,欢迎您的关注。蕉城区白鹤岭古官道再现清代石刻
 字体大小:
  民间历史文化爱好者清洗石刻文字。
  清代石刻。
  日前,在数位蕉城区历史文化爱好者的辗转寻觅之下,白鹤岭古官道一块源自同治七年的石刻“公禁砍盗岭树乡规民约”碑文重见天日。该石刻的出现,不仅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也为南方独特的茶马古道――白鹤岭古官道增添了一笔厚重的文化色彩。
  “石刻是日前刚发现的,原本是立在白鹤岭古官道一处被称为‘倒亭’的地方,上世纪60年代,被一村民私自拿走作为坟墓的‘墓桌’使用。”民间历史文化爱好者李剑平介绍,该石刻属于乡规民约性质的石碑,石刻内容为保护岭旁栽种树木的“公禁砍盗岭树乡规民约”。民间历史爱好者经过多方努力寻得此物,并经过数次清理、拓片,才将石碑恢复原貌。目前,已将它重新竖立在岭头丫门处。
  石刻宽0.63米、高1.27米,离地1.20米,落款时间为同治七年十一月,闽邑公立。“碑文上,对当时林木的数量、管理规定、刑罚量定等都写得很具体,可以看出,古人对生态资源有着很高的保护意识。” 李剑平说。
  白鹤岭古官道始建于南宋宝庆年间(公元年),在漫长的岁月里,古道构成了古代宁德对外交通、交流的重要门户,成为闽东经济、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动脉。1955年,104国道开通之后,古官道由此没落。而如今,正面临逐渐走向消亡。
  “在蕉城区范围内白鹤岭摩崖石刻最集中,碑多、诗多,不仅承载物资往来作用,也是文人雅士风月的场地,由此而引发的题诗、题字内容丰富。”李剑平说,目前已收集诗文多达60余首,发现摩崖石刻18面,部分石刻连文献中都不曾记载,文字与寓意都非常之好。
  近年来,一批民间历史文化爱好者,对如此多元又即将消失的古道文化感到痛惜,并开始自发性地组织民间抢救和保护。在古官道上,自发兴起了清淤、除草、修整、植树绿化、恢复石碑和对摩崖石刻的描红等民间“自救”。
  “民间的作用是微弱的、有限的,能持续多久,都难以保证。他们真诚又急切地希望政府尽快将白鹤岭古官道及其摩崖石刻、古树等申请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从法规层面上给予有力的保护。”一些民间历史文化爱好者和长者、市民则希望,政府能够介入,抢救古道上即将湮没的古迹,将白鹤岭文化进一步挖掘与保护。并刻石碑竖立在合适的位置公诸于众,既起宣传、教育作用,更能合理地保护这一珍贵的蕉城区白鹤岭文化。
  来源:宁德网 林翠慧 李剑平 文/图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频道合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鹤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