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广到界牌新村的交接处叫什么地名

章广镇 - 搜狗百科
&&历史版本
该版本已锁定
区位面积 章广镇位于市西部,是南谯区西陲重镇,与肥东、全椒、定远三县毗邻,史有“鸡鸣闻四县”之美誉。著名的江淮分水岭东西从境内蜿蜒而过,岭上人家勤劳善良,民淳朴,农家房舍时常出现“后椽之水归淮上,前檐之雨去长江”之画面,素以“山中闹市”闻名遐迩。这里春天山峦起伏、碧波万顷;夏天苍翠叠嶂、青风徐徐;秋天谷浪滔天、金色满地;冬天天伦融融、万民乐业。  区域内章广镇与施集镇、、岱山、藕塘、界牌、古城、西王、石沛等乡镇相邻,是四县交汇处著名的农副产品集散地。面积209.5平方公里,辖10个、1个街道社区,计206个村民组、205个自然庄。镇政府驻地章广集距合肥、定城、椒城、滁州市区均在50公里左右。   地形地貌   章广镇属典型的丘陵区,江淮分水岭贯穿于鸦窝村、、元松村和太平集村,把镇域一分为二,南水流入长江,北水流入淮河。高度为85.3米,境内最高峰南将军海拔339米,最低为皇甫大薛村民组,海拔53.8米。土壤类型以马干土、黄粘土、沙土为主。   矿产资源   境内的麦饭石矿、储量在全国都名列前茅,陶土、石英石和石灰石储量也相当大,都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铁和铜在和胡集村也有分布。目前,麦饭石矿已开采并生产出多种保健工艺品,石英石和绢云母已有商家进驻准备开发。   地方特产   孟洼村、常山村、陆岗村花生为滁州名特产,并收购加工成花生仁,远销国内大中城市,其中孟洼村的花生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远销东南亚,获市博会金奖,每年仅花生收入就在1800万元以上。章广村、陆岗村的茶叶是“西涧雪牙”、“”的主产地之一。全镇还是“四大名菊”之首——滁菊的原产地。当地豆腐、大方糕、塘庄西瓜、陆岗茶叶等远销省内外,都是“闹市之佳品”。
人口与民族 章广镇现有人,8688人,其中无孩160人,一孩2456人,二孩2752人,多孩340人;全镇流动人口7079人其中育龄妇女3304人。居民中有汉族、回族、苗族、布依族等十几个民族,其中以汉族为主, 少数民族1483人,其中回民1380人。回民居住多集中在孟洼村,孟洼也是全区和市本级唯一的民族村。   组织机构   全镇机关工作人员66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46人,占69.8%,平均年龄39.6岁,年龄结构逐渐趋小,文化层次逐渐提高。全镇11个党总支,50个支部、189个党小组,共有中共党员1496名,其中女党员132名,占党员总数的9%;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36.6%。村:全镇10个村民委员会,1个街道社区,共有村干部68名,其中女干部17名,占干部总数的25%。村干部中党员61人,占89.7%。村干部平均年龄42.5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0人,占58.8%。  民间传说 章广、常山(下马)、皇甫地名的传承颇为精彩;“斩龙腰”演绎着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在常山境内力斩恶龙的故事;秧歌石、皇姑郢、大小棺材石、米斗寺的传说也很耐人寻味;五女坝的来历更是神秘;、滑鼻山的由来令人神往;皇甫上马台,却是唐末宋初柴王在此上马远征的地方。   人文景观   该镇基地已具备开发条件,皇甫山区是,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是中共苏皖省委、新四军江北指挥部路西联防司令部、四支队司令部和苏皖中原局等革命机关所在地,刘少奇、徐海东、罗炳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此生活和战斗过,演绎了一曲曲奋力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保家卫国和消灭蒋家王朝的动人战歌。境内有刘少奇旧居、中原局会议旧址,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旧址,海东大坝、烈士陵园等红色景点,是正宗的红色旅游教育基地。    文物遗址   商周小东山(墩),位于章广村大薛村民组南;红琊寺位于皇甫山区红琊山山上,现红琊山林场境内;黄山寺位于章广村大薛村民组东,太平集村大郭山村民组南,北宋祥符元年(1008年)建,御史金章撰记,毁于抗日战争。常山街道古墓群,1986年出土大量汉代青铜镜、陶器、铜剑以及大批汉砖,1992年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皇甫大冒古墓群,在皇甫中学建校时掘6座,出土的文物与常山古墓群相似。1994年,胡集村又相继发现战国古墓,出土了大量文物有鼎、剑等。这里还是有名的五尖山和黑狼庙战斗的主战场。
农业生产   全镇耕地44216亩,其中:水田31797亩,旱地12419亩。2006年粮食总产30260吨,油料总产7000吨,皮棉总产120吨。  畜牧业是又一大产业。境内有天一种猪场,生产杂交二元优质仔猪远销浙江、上海等地。2006年生猪饲养量6万多头,饲养家禽100多万只,牛2800多条,羊1.8万只。  养殖水面14971亩,2006年水产品产量1850吨。天然的鱼种有:鲢鱼、青鱼等,近年鳜鱼、大闸蟹等也有较大面积放养。野生的草虾享有盛誉,以鲜嫩味美著称,远销至江苏、浙江、上海等地。   2006年农业总产值9250万元,2905元。   林业生产   80720亩,其中:有林地79487亩(包括国营林场),疏林地1233亩,品种繁多:有国外松和马尾松,麻栗、意杨等,尤以杜仲、银杏、云杉、柏著称。 2002年被列入省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重点乡镇以来,每年造林均在335-400公顷,并验收合格,使章广镇变得更加山清水秀。经果林面积达5000亩之多,以黄桃、板栗、山东大枣、芒果东枣闻名于四县,其中,最有名的太平集村和章广村的千亩花果山桃园。退耕还林8529亩,1747户,现在全镇由建区的22%提高到34%。   乡镇企业   建材加工、石英石开发、粮油加工是章广镇的三大。从1985年开始,先后办起轮窑厂、建材机械厂、水泥预制件厂、砖瓦厂、米厂、面粉厂、食品厂、牲畜交易市场、麦饭石保健工艺品厂等企业。1997年通过大规模的,因企制宜采取租赁、拍卖、股份制等多种形式,盘活了存量,使企业摆脱了困境。近年来又办起了、东王刘度假村等企业。全镇也有了快速发展,先后兴办加油站、玩具厂、针织厂、油料厂、精制米厂、食品加工厂等企业。2006年乡镇和个体276家,工业产值8970万元,镇311万元。
道路交通   滁梁柏油路贯穿境内,往南有通往312国道的章西柏油路,现在道路四通八达,有镇村主干道路22条合计84.5公里,村村干道18条,村组道路186条,组间机耕路264条,里程达1122公里,其中有“村村通”道路7条40.7公里。章广至滁州,肥东、全椒西王至滁州过境客车每日有50余辆往返,还有章广至合肥直达客车6班次。截至目前全镇有农用运输车206辆(台),出租车58辆,其他类型汽车46辆。:全镇拥有12马力以上小四轮44台;收割机40台;旋耕机13;推土机10台,总马力达4879马力.   集镇建设   集镇主干道尚科街、创业路、清流路、常山街、皇甫街等6条均为水泥路或柏油路,长6.5公里,面积为6.6万平方米。现集镇面积2平方公里,9000多人。有自来水厂三座,居民可用到清洁卫生的自来水。集镇上有综合集贸市场、牲畜交易市场、花生交易市场,1.5万平方米,年上市交易额达3500多万元。   邮政电信   章广镇设有邮政、电信支局,在常山、皇甫分设邮电代办所。全镇10个村1个街道社区206个村民组全部通,截至5月底全镇拥有移动电话9800余部,固定电话4600余部。   水利设施   章广镇地处江淮分水岭脊背,低,易旱缺水,素有“五山一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多年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全镇现有水面14971亩,其中:有小Ⅰ型水库7座,蓄水量1257.9万方;小Ⅱ型水库17座,蓄水量588.1万方;不在册小Ⅱ型水库5座,和万方以上当家塘坝129口,蓄水量969.1万方,总蓄水量2815.5万方。灌溉面积30625亩。固定机站10座,移动机站5960个,渠道74600米。各种桥梁52座.  全镇机耕面积100%,机械收割面积70%以上。
教育   有中学2所,小学18所,在校中小学生458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入学率95%。在校生辍学率:小学为0,初中为1.2%。15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100%;17周岁初中教育完成率为97.7%;全镇青壮年非文盲99.6%;其中15-24周岁非文盲达100%。  章广中学1968年建校,为初级示范中学。在实施中学布局调整过程中,2001年并入,2004年皇甫初中并入。现占地45亩,在校学生1456人。教职工114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79人,本科学历35人,高职16人,中职33人。1999年-2005年,章广中学中考达重点高中分数线突破500人,连续七年位于全区前茅(六年第一、一年第二)。2001年被授予市级德育甲等学校,2004年在双基复核验收中被评为优秀,2005年被表彰为省无流生学校,2006年3月被授予市德育甲等学校标兵,2006年4月通过市级特色示范学校验收。  小学教职工180人,全部为中专以上学历,其中大专以上48人,本科以上48人。建有教学楼七座,建筑面积5150平方米,在校学生总数4036人,幼儿园547人。   文化   章广镇群众文化历来活跃。有农民篮球队、章广农民锁呐队、胡集村的文艺宣传队、农民舞蹈队都远近闻名,章广镇唢呐队吹响了周边二十八个乡镇。建区以来,每年春节和一些重大节日,文化站都组织各种文体活动。  目前,村民组均通,有114只,小喇叭998只,音箱16只。1990年投资9万元建电视差转台,同年镇站被省广播电视厅命名为“农村广播电视网建设示范乡镇站”。1999年、2001年两次被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厅命名为“五星级”广播电视站。2003年被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厅命名为“广播电视标兵站”。1995年筹资25万元建有线电视,常山、皇甫街道也开通了有线电视,全镇现有845多用户,可同时收看40个频道。目前,该镇有有线电视台一所,转播站二个。    卫生   章广建于1958年,多年来不断发展壮大,为综合性。现有在职医护人员36人,其中1人,主治医师2人,医师10人,助理医师6人,医士23人。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口腔科等科室。有200毫安力光机、机、等十几种大型设备,可承担内外科多种手术,病床63张。年门诊近200000人次,住院近三千人次,业务收入120余万元,为四县农民就医首选之医院。目前,全镇参加人数24030人。
章广村黄桃生产基地  滁州市继波果园是一家注册的民营企业,始建于2000年,位于风景秀丽的--安徽省滁州市皇甫山脚下的章广镇章广村,.总面积1200多亩,栽植制罐黄桃金童5号、19、83三个品种4亩,、50亩、石榴50亩,总投资500多万元。  2003年挂果,2004年产黄桃5万公斤,2005年产20万公斤,预计2007年产黄桃100万公斤.  章广镇地是个典型的丘陵地区,海拔一般在50-200米之间,光照时间为2000小时,7.2℃以下全年1000小时,土壤为,5.5-6之间。  在继波果园的带动下,这里的农民也纷纷种植果树,其中以黄桃最多,现以继波果园为中心,周边共发展桃园数十个,面积达1000多亩。
 一、抓典型、促示范:滁菊是滁州市章广镇的特色农产品,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推动滁菊产业稳步发展,首先采取党员干部带头树典型,进而带动各村民组长、种植大户示范辐射。如2005年常山村主任黄志忠带头种植10多亩滁菊,当年纯收入8000多元,起到了很好的典型示范作用。2006年黄志忠又种植120亩,带动了、陆岗村、汪圩村、胡集村、太平村示范种植800多亩,亩均纯收入近1000元。按一村一品的思路,全镇重点培育滁菊作为,2007年全镇已发展滁菊1000亩,计划到2010年全镇滁菊种植面积达2000亩。  二、抓基地、促发展:为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建立相对稳定的示范基地,促进全镇滁菊产业的发展。陆岗村组建立50多亩的高产攻关基地,产量指标每亩达450公斤以上,亩均收入2250元以上,同时在余圩、南黄、大刘村民组各建立5-6亩种苗繁育基地,每年向村民及周边供应一级种苗400万株。为将基地抓实,镇党委、政府两年来已投入10万多元,对田、路、等水利设施进行改造,使之成为促进滁菊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与此同时,我们还紧密依托滁菊研究所加工基地,实行订单生产,为农民提供技术、物资、信息等服务,确保章广镇滁菊生产种得好、卖得掉、效益高。  三、抓协会、促服务:通过长期的基层工作,切身体会到过去要农民调整,要不有始无终,要不一阵风,难长久,究其原因,在于农民在市场经济过程中处于地位,他们一无技术、二缺资金、三少信息、四无市场,所以要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收入必须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适应市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成立了“南谯区章广镇滁菊生产合作社”,以陆岗村南黄村民组、汪圩村余圩村民组及章广村东庄、东陈、石北庄5个村民组村民为主体,并吸收了本镇太平村、胡集村及周边乡镇50多户村民参加,合作社对社员实行五统一,即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培训、统一供苗、统一收购,以简便和务实的措施帮助农民在发展产业中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
章广镇招商引资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虽受区位、地理环境、交通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通过我们努力拼搏,取得了一定实效。  引进项目15个,计划投资12500万元,已完成投资6810万元,占区下达全年招商引资任务8000万元计划的85.1%。主要项目有:志诚牧业养殖场、滁州梅花鹿养殖有限公司、松香加工厂、章广运输有限责任公司、诚信建安公司、昌泰木业公司、顺欧非金属加工厂、羊毛衫针织加工厂,在谈项目有石英矿产品开发项目、工艺地毯加工项目、板材加工等项目。  在抓好已上马项目的同时,还在不断的洽谈和寻找新项目,目前在谈的主要是:一是石英矿项目,计划投资达8000万元,已进行了初步考察论证,办理矿产资源开采许可证。二是利用该镇曾有加工工艺地毯的历史和经验,引进投资商投资工艺地毯项目,计划租用10亩土地新建厂房,投资达500万元。三是章广板材加工厂,目前已签订了意向性协议,计划投资400万元。光彩国轩路竣工典礼区位面积章广镇位于南谯区西部,是西陲重镇,与肥东、全椒、定远三县毗邻,史有“鸡鸣闻四县”之美誉。著名的江淮分水岭东西从境内蜿蜒而过,勤劳善良,民风纯朴,农家房舍时常出现“后椽之水归淮上,前檐之雨去长江”之画面,素以“山中闹市”。这里春天山峦起伏、碧波万顷;夏天苍翠叠嶂、青风徐徐;秋天谷浪滔天、金色满地;冬天天伦融融、万民乐业。 地形地貌章广镇属典型的丘陵区,江淮分水岭贯穿于鸦窝村、、和,把镇域一分为二,南水流入长江,北水流入淮河。平均海拔高度为85.3米,境内最高峰南将军海拔339米,最低为皇甫大薛村民组,海拔53.8米。土壤类型以马干土、黄粘土、沙土为主。  矿产资源境内的麦饭石矿、绢云母储量在全国都名列前茅,、和储量也相当大,都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铁和铜在太平村和胡集村也有分布。麦饭石矿已开采并生产出多种保健工艺品,石英石和绢云母已有商家进驻准备开发。  地方特产孟洼村、常山村、村花生为滁州名特产,并收购加工成,远销国内大中城市,其中孟洼村的花生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远销东南亚,获世博会金奖,每年仅花生收入就在1800万元以上。章广村、陆岗村的茶叶是“西涧雪牙”、“”的主产地之一。全镇还是“”之首——滁菊的原产地。当地豆腐、、塘庄西瓜、陆岗茶叶等远销省内外,都是“闹市之佳品”。
章广镇常山村“三八林”基地人口与民族章广镇现有人,育龄妇女8688人,其中无孩160人,一孩2456人,二孩2752人,多孩340人;全镇流动人口7079人其中育龄妇女3304人。居民中有、、、等十几个民族,其中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1483人,其中回民1380人。回民居住多集中在孟洼村,孟洼民族村也是全区和市本级唯一的民族村。  组织机构全镇机关工作人员68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46人,占69.8%,平均年龄39.6岁,年龄结构逐渐趋小,文化层次逐渐提高。全镇11个党总支,52个支部、191个党小组,共有1474名,其中女党员132名,占党员总数的9%;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36.6%。村组织机构:全镇10个村民委员会,1个街道社区,共有村干部68名,其中女干部17名,占干部总数的25%。村干部中党员61人,占89.7%。村干部平均年龄42.5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0人,占58.8%。  民间传说章广、常山(下马)、皇甫地名的传承颇为精彩;“斩龙腰”演绎着明朝开国功臣,在常山境内力斩恶龙的故事;秧歌石、皇姑郢、大小棺材石、米斗寺的传说也很耐人寻味;的来历更是神秘;五尖山、滑鼻山的由来令人神往;皇甫上马台,却是唐末宋初柴王在此上马远征的地方。  人文景观章广镇皇甫山红色旅游基地已具备开发条件,皇甫山区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是中共苏皖省委、新四军江北指挥部路西联防司令部、四支队司令部和局等革命机关所在地,刘少奇、徐海东、罗炳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此生活和战斗过,演绎了一曲曲奋力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保家卫国和消灭蒋家王朝的动人战歌。境内有刘少奇旧居、中原局会议旧址,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旧址,海东大坝、烈士陵园等红色景点,是正宗的红色旅游教育基地。  文物遗址商周古遗址小东山(墩),位于章广村大薛村民组南;红琊寺位于皇甫山区红琊山山上,现境内;黄山寺位于章广村大薛村民组东,太平集村大郭山村民组南,北宋祥符元年(1008年)建,御史金章撰记,毁于抗日战争。常山街道古墓群,1986年出土大量汉代青铜镜、、以及大批汉砖,1992年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皇甫大冒古墓群,在皇甫中学建校时掘6座,出土的文物与常山古墓群相似。1994年,胡集村又相继发现战国古墓,出土了大量文物有鼎、剑等。这里还是有名的五尖山和黑狼庙战斗的主战场。
章广镇常山村新农超市农业生产全镇耕地44216亩,其中:水田31797亩,12419亩。2006年粮食总产30260吨,油料总产7000吨,皮棉总产120吨。  畜牧业是又一大产业。境内有天一种猪场,生产杂交二元优质仔猪远销浙江、上海等地。2006年生猪饲养量6万多头,饲养家禽100多万只,牛2800多条,羊1.8万只。  养殖水面14971亩,2006年水产品产量1850吨。天然的鱼种有:、等,近年鳜鱼、大闸蟹等特种养殖也有较大面积放养。野生的草虾享有盛誉,以鲜嫩味美著称,远销至、、等地。  2006年农业总产值92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05元。  林业生产宜林地80720亩,其中:有林地79487亩(包括国营林场),疏林地1233亩,品种繁多:有国外松和马尾松,麻栗、意杨等,尤以杜仲、银杏、云杉、柏著称。2002年被列入省分水岭综合治理重点乡镇以来,每年造林均在335-400公顷,并验收合格,使章广镇变得更加山清水秀。经果林面积达5000亩之多,以黄桃、板栗、、芒果东枣闻名于四县,其中,最有名的太平集村和章广村的千亩花果山桃园。退耕还林8529亩,1747户,现在全镇森林覆盖率由建区的22%提高到34%。  乡镇企业建材加工、石英石开发、粮油加工是章广镇的三大基础产业。从1985年开始,先后办起轮窑厂、建材机械厂、水泥预制件厂、砖瓦厂、米厂、面粉厂、、牲畜交易市场、麦饭石保健工艺品厂等企业。1997年通过大规模的企业改制,因企制宜采取租赁、拍卖、股份制等多种形式,盘活了企业资产存量,使企业摆脱了困境。近年来又办起了肉牛养殖场、东王刘度假村等企业。全镇民营经济也有了快速发展,先后兴办加油站、玩具厂、针织厂、油料厂、精制米厂、食品加工厂等企业。2006年乡镇和个体民营企业276家,工业产值8970万元,镇财政收入311万元。   
木材道路交通滁梁柏油路贯穿境内,往南有通往312国道的,道路四通八达,有镇村主干道路22条合计84.5公里,村村干道18条,村组道路186条,组间机耕路264条,里程达1122公里,其中有“村村通”道路7条40.7公里。章广至滁州,肥东、全椒西王至滁州过境客车每日有50余辆往返,还有章广至合肥直达客车6班次。截至目前全镇有农用运输车206辆(台),出租车58辆,其他类型46辆。农业机械:全镇拥有12马力以上小四轮44台;收割机40台;旋耕机13;推土机10台,总马力达4879马力.  集镇建设集镇主干道尚科街、创业路、清流路、常山街、等6条均为水泥路或柏油路,长6.5公里,面积为6.6万平方米。现集镇面积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000多人。有自来水厂三座,居民可用到清洁卫生的自来水。集镇上有综合集贸市场、牲畜交易市场、花生交易市场,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年上市交易额达3500多万元。  邮政电信章广镇设有邮政、电信支局,在常山、皇甫分设。全镇10个村1个街道社区206个村民组全部通程控电话,截至5月底全镇拥有移动电话9800余部,固定电话4600余部。  水利设施章广镇地处江淮分水岭脊背,地下水位低,易旱缺水,素有“五山一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多年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全镇现有水面14971亩,其中:有小Ⅰ型水库7座,蓄水量1257.9万方;小Ⅱ型水库17座,蓄水量588.1万方;不在册小Ⅱ型水库5座,和万方以上当家塘坝129口,蓄水量969.1万方,总蓄水量2815.5万方。灌溉面积30625亩。10座,移动机站5960个,渠道74600米。各种桥梁52座.  全镇机耕面积100%,机械收割面积70%以上。
朱殿学看望在南谯区挂职的刘一同志教育有中学2所,小学18所,在校中小学生4583人。小学适龄入学率为100%,初中入学率95%。在校生辍学率:小学为0,初中为1.2%。15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100%;17周岁初中教育完成率为97.7%;全镇青壮年非文盲99.6%;其中15-24周岁非文盲达100%。  1968年建校,为初级示范中学。在实施中学布局调整过程中,2001年胡集中学并入,2004年皇甫初中并入。现占地45亩,在校学生1456人。教职工114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79人,学历35人,高职16人,中职33人。1999年-2005年,章广中学中考达重点高中分数线突破500人,连续七年位于全区前茅(六年第一、一年第二)。2001年被授予市级德育甲等学校,2004年在双基复核验收中被评为优秀,2005年被表彰为省无流生学校,2006年3月被授予市德育甲等学校标兵,2006年4月通过市级特色示范学校验收。  小学教职工180人,全部为中专以上学历,其中大专以上48人,本科以上48人。建有七座,建筑面积5150平方米,在校学生总数4036人,幼儿园547人。  文化章广镇群众文化历来活跃。有农民篮球队、章广农民锁呐队、胡集村的文艺宣传队、农民舞蹈队都远近闻名,章广镇唢呐队吹响了周边二十八个乡镇。建区以来,每年春节和一些重大节日,文化站都组织各种文体活动。
村民组均通调频广播,有高音喇叭114只,小喇叭998只,16只。1990年投资9万元建电视差转台,同年镇广播电视站被省广播电视厅命名为“农村广播电视网建设示范乡镇站”。1999年、2001年两次被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厅命名为“五星级”广播电视站。2003年被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厅命名为“广播电视标兵站”。1995年筹资25万元建有线电视,常山、皇甫街道也开通了有线电视,全镇现有845多用户,可同时收看40个频道电视节目。目前,章广镇有有线电视台一所,转播站二个。  卫生章广人民医院建于1958年,多年来不断发展壮大,为综合性一级。现有在职医护人员36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医师10人,助理医师6人,医士23人。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口腔科等科室。有200毫安力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十几种大型医疗器械设备,可承担内外科多种手术,病床63张。年门诊近200000人次,住院近三千人次,业务收入120余万元,为四县农民就医首选之医院。目前,全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24030人。
皇甫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章广镇招商引资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虽受区位、地理环境、交通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通过我们努力拼搏,取得了一定实效。
引进项目15个,计划投资12500万元,已完成投资6810万元,占区下达全年招商引资任务8000万元计划的85.1%。主要项目有:志诚牧业养殖场、、松香加工厂、章广运输有限责任公司、诚信建安公司、昌泰木业公司、顺欧非金属加工厂、羊毛衫针织加工厂,在谈项目有石英矿产品开发项目、工艺地毯加工项目、板材加工等项目。
在抓好已上马项目的同时,还在不断的洽谈和寻找新项目,目前在谈的主要是:一是石英矿深加工项目,计划投资达8000万元,已进行了初步考察论证,办理矿产资源开采许可证。二是利用我镇曾有加工工艺地毯的历史和经验,引进投资商投资工艺地毯项目,计划租用10亩土地新建厂房,投资达500万元。三是章广板材加工厂,目前已签订了意向性协议,计划投资400万元。
章广镇一、抓典型、促示范:滁菊是滁州市章广镇的特色农产品,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推动滁菊产业稳步发展,首先采取党员干部带头树典型,进而带动各村民组长、种植大户示范辐射。如2005年主任黄志忠带头种植10多亩滁菊,当年纯收入8000多元,起到了很好的典型示范作用。2006年黄志忠又种植120亩,带动了林场村、陆岗村、、胡集村、太平村示范种植800多亩,亩均纯收入近1000元。按一村一品的思路,全镇重点培育滁菊作为主导产业,2007年全镇已发展滁菊1000亩,计划到2010年全镇滁菊种植面积达2000亩。
二、抓基地、促发展:为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建立相对稳定的示范基地,促进全镇滁菊产业的发展。陆岗村组建立50多亩的高产攻关基地,产量指标每亩达450公斤以上,亩均收入2250元以上,同时在余圩、南黄、大刘村民组各建立5-6亩种苗繁育基地,每年向村民及周边供应一级种苗400万株。为将基地抓实,镇党委、政府两年来已投入10万多元,对田、路、等水利设施进行改造,使之成为促进滁菊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与此同时,我们还紧密依托滁菊研究所加工基地,实行订单生产,为农民提供技术、物资、信息等服务,确保章广镇滁菊生产种得好、卖得掉、效益高。
三、抓协会、促服务:通过长期的基层工作,切身体会到过去要农民调整产业结构,要不有始无终,要不一阵风,难长久,究其原因,在于农民在市场经济过程中处于弱势群体地位,他们一无技术、二缺资金、三少信息、四无市场,所以要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收入必须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适应市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成立了“南谯区章广镇滁菊生产合作社”,以南黄村民组、汪圩村余圩村民组及章广村东庄、东陈、石北庄5个村民组村民为主体,并吸收了本镇太平村、胡集村及周边乡镇50多户村民参加,合作社对社员实行五统一,即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培训、统一供苗、统一收购,以简便和务实的措施帮助农民在发展产业中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
章广镇黄桃生产基地章广村黄桃生产基地
滁州市继波果园是一家注册的民营企业,始建于2000年,位于风景秀丽的--安徽省滁州市皇甫山脚下的章广镇章广村,.总面积1200多亩,栽植制罐黄桃金童5号、19、83三个品种4亩,、50亩、石榴50亩,总投资500多万元。  2003年挂果,2004年产黄桃5万公斤,2005年产20万公斤,预计2007年产黄桃100万公斤.  章广镇地是个典型的丘陵地区,一般在50-200米之间,光照时间为2000小时,7.2℃以下全年1000小时,土壤为黄棕壤,PH值5.5-6之间。
在继波果园的带动下,这里的农民也纷纷种植果树,其中以黄桃最多,现以继波果园为中心,周边共发展桃园数十个,面积达1000多亩。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6次
参与编辑人数:9位
最近更新时间: 10:15:35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滁州 章广玫瑰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