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挑马驮是王八驮石碑什么意思思

“美丽阿坝·相约北京”成就展9月4日-10日将在京举行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9月1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成就展”新闻发布会。东厅:生态农畜产品展示,主要有高原牦牛肉干、奶粉、藏香猪肉、葡萄酒、青脆李、雪梨、苹果等生态农畜产品。
从贫穷落后到欣欣向荣由一穷二白向全面小康
  美丽阿坝沧桑巨变
&美丽阿坝&相约北京&成就展4日-10日将在京举行
9月1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成就展&新闻发布会。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9月4日&9月10日,阿坝州将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声像、实物、文献资料和文艺展演等方式,全面展示建州60余来阿坝州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恢宏历程及取得的丰硕成就。
党的光辉照耀阿坝,雪域高原沧桑巨变。建州60余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历届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励精图治、开拓奋进,在这片凝结铸就着红军长征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的红色热土上,创造了一个个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人间奇迹,描绘出一幅幅浓墨重彩、阔步前进的发展画卷。从贫穷落后到欣欣向荣,阿坝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
遗产廊道,圣地阿坝,是一个资源富集的宝地、旅游度假的胜地、投资兴业的福地
&&阿坝是全国第二大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北端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东南部为高山峡谷区,中部为山原区,西北部为高原区。1953年建州以来,历经政权建设、民主改革、剿匪平叛、禁烟禁毒、发展生产、抗震救灾、恢复重建、改善民生等艰辛历程,实现了从半封建半农奴制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千年跨越。全州幅员面积8.42万平方公里,辖13县1特区、219个乡(镇)、1353个行政村,总人口92万人,其中,藏族占57.3%,羌族占18.6%,回族占3.3%,汉族占20.6%,其他民族占0.2%,是全国第二大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区。
&&阿坝是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革命老区。1935年4月至1936年8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相继经过阿坝州。红军在这里经历了长征途中最艰苦、最漫长、最危险而又最悲壮的战斗历程,谱写了&爬雪山、过草地&英雄史诗,绘就了地球上永恒的&红飘带&,阿坝也因此被称为&雪山草地&。红军在阿坝转战停留16个月,全州有9个县、114个乡镇被命名为革命老根据地。阿坝也被纳入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阿坝各族儿女踊跃支持红军,有5000多名优秀藏羌儿女参加了红军,各族人民支援红军牛、羊、马、猪等各类牲畜约20万头,粮食3000万斤。毛泽东同志曾多次赞扬川西北藏羌各族人民的贡献,形象地将其赞誉为&牦牛革命&。
&&阿坝是世界自然遗产地和生态保护区最多、最集中的区域。连绵起伏的山川,纵横交错的江河,珍稀多样的动植物,演绎出自然、秀美、灵动的山水风光。这里有享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和&绿色环球21&三项国际桂冠的九寨沟、黄龙生态旅游区,有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湿地&若尔盖湿地。目前,全州有九寨沟、黄龙、汶川特别旅游区3个5A级景区,四姑娘山、达古冰山、汶川大禹文化旅游区、茂县羌乡古寨、金川观音桥、桃坪羌寨-甘堡藏寨、毕棚沟、叠溪松坪沟、卓克基嘉绒藏族文化旅游区、若尔盖黄河九曲第一湾等10个4A级景区,还有全国闻名的米亚罗、九鼎山、牟尼沟、神仙池、卡龙沟、花湖等众多自然生态旅游景区。阿坝是世界自然遗产地最集中的地区,被自然保护国际选定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全球环境保护组织确定为全球200个生态区之一,被世界旅游专家誉为世界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之一。
&&阿坝是多元民族文化的交汇带。千百年来,藏、羌、回、汉等民族先民用辛勤的劳动和无穷的智慧共同开发建设阿坝。他们在这里相互融合、共同创造,形成了古老的民风、独特的民情、多彩的民俗,缔造出璀璨民族文化。这里有被世人誉为&石砌建筑典范&的藏羌碉楼及村寨、有被称为&中国圈舞的活化石&的锅庄、莎朗,有被称作&复音孤岛&的岷江上游藏羌多声部、有流传于草原和山谷格萨尔英雄史诗、有鲜活演绎并追溯古老精神信仰和蜿蜒历史的释比和释比图经等。全州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9个、省级非遗项目66个、州级非遗项目410个、县级非遗项目802个;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9名、省级非遗传承人70名、州级非遗传承人322名、县级非遗传承人441名;有羌绣、卡斯达温等25个非遗传习所,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1个、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3个、省级非遗传习基地3个;国家级民间艺术之乡2个,省级民间艺术之乡16个。
&&阿坝是投资兴业的沃土。阿坝是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是两大水系的重要水源地,被誉为&天府水塔&,州境内有大小河流530余条,水能蕴藏量1933万千瓦,是四川重要的水电能源基地和全国实施&西电东送&能源战略的水电基地之一;阿坝是&泥炭之乡&,这里有金、铀、锂、硅、铁、锰等优势矿种,泥炭储量更是高居世界之冠,储量1.3万吨的石榴子石居全国第二,黄金远景储量占四川的1/3;阿坝是&绿色食品资源库&,这里是名、特、优、稀水果产地和全省重要的季节蔬菜种植区,金川雪梨、茂县小金苹果、汶川甜樱桃以及无公害蔬菜在省内外享有盛名。川西北牧区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麦洼牦牛、贾洛藏系绵羊、河曲马、三江铜羊、黄牛等优良畜种远近闻名;阿坝是&天然药库&,这里有川贝、虫草、红豆杉、黄芪、红景天、党参等地道名贵中药材1900余种。
阿坝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呈现经济加快发展、民生显著改善、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党中央、国务院对阿坝发展高度重视,对阿坝各族人民深切关怀。建州60余年来,在中央、省的关心支持下,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把中央、省重大决策部署与阿坝特殊州情紧密结合起来,艰苦奋斗、感恩奋进,统筹抓好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加快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取得了巨大成就。
&&综合实力快速提升。经过60余年的开拓前行,阿坝经济规模由小到大,综合实力由弱到强,实现了历史性跨越。1952年,阿坝州地区生产总值仅有0.24亿元,2014年达到247.79亿元,增长68.9倍;1952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仅为0.028亿元,2014年达到28.58亿元,增长1012.5倍。三次产业结构由∶14转变为2014年的15∶50.6∶34.4。工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质量不断提高,2014年全州全部工业增加值达102.66亿元,比1952年增长274.9倍。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2014年,全州接待游客28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2亿元。
&&基础设施迈上新台阶。以肩挑马驮建设成阿(成都至阿坝)公路为开端,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竣工投运。九黄机场、红原机场、都汶高速、川九公路、汶马公路、鹧鸪山隧道、雅克夏山隧道等交通项目相继建成使用,成兰铁路、汶马高速、绵九高速全面开工,集公路、铁路、航空于一体的立体交通运输正在成为现实。截至2014年底,全州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公里。截至2014年底,全州农村公路总里程为公里,全州222个乡镇实现通油路(或水泥路),占全州乡(镇)的98.6 %,1343个行政村实现通公路,占全州行政村的99.11%;890个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占全州行政村的65.68%。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重大项目的建成使用,为阿坝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大力实施以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大骨节病综合防治试点工程、藏区新居建设、幸福美丽家园建设、&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和卫生事业发展计划等为主要内容的民生工程,着力解决出行、用电、饮水、读书、看病、就业、增收七大民生难题,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加快构建既有好房子、好身子、好日子,又能物质富裕、精神富足的生产生活形态,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2014年,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6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150元。随着人民生活逐步富裕,消费结构开始多样化,冰箱、彩电、电脑、洗衣机、摩托车、手机等消费品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教育卫生快速发展。学校数量从建州初期的245所增加到676所,在校学生从不足1.3万人增加到14万人。2007年率先在全省民族地区完成&两基&攻坚,&普九&人口覆盖率达100%。2013年,率先在全国民族地区推行十五年义务教育,2015年,春季对全州2.67万名在园幼儿学生实行&一减一助&政策,减免保教费750元/生/年,补助午餐费600元/生/年,对全州1.59万名高中在校学生实行&两减一助&政策,减免学杂费520-900元/生/年,减免教材费600元/生/年,同时,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500元/生/年,补助覆盖面为州内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人数的50%。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建州初期,全州仅有6家医疗诊所、25名医务人员,平均每万人才有1名卫生专业人员,2014年底,全州卫生机构达1683个,医疗卫生人员7736人,卫生技术人员5060人,村医生(卫生员)1503人,机构和人员总数是建州初期的280.5倍和309.4倍,初步构建起1小时医疗服务圈。
&&文化生活不断丰富。随着经济实力增强,文化设施条件得到普遍改善,到2014年底,全州有公共图书馆13个、文化馆14个,博物馆(纪念馆)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21个,农家书屋1353个,寺庙书屋253 个,藏戏团8个,乌兰牧骑式文艺演出队29个,广播电视台14座、有线电视前端13个,地面数字电视前端9个,有线电视用户106710户,无线数字电视用户28576户,村村通直播卫星设备117624套。全州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1%和97.8%,基本形成了卫星、无线、有线等多种传输的广播电视覆盖网络。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保护、继承和发展。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阿坝是长江、黄河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多年来,阿坝坚持科学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美丽阿坝。制定阿坝《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按照国家对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在州内划定禁建、限建区域,在生态脆弱区、人口稠密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自然风景名胜保护区禁止实施水电开发,同时将原有部分工矿企业和设施搬出生态脆弱区,为大自然修复生态和优化人居环境创造条件。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牧还湿、草原沙化治理、地震灾区生态修复、岷江流域等地质灾害治理、小流域及干旱河谷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工程,截止2014年,全州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草)69.3万亩,完成配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72.7万亩,全州新增林地88.31万亩,森林覆盖率由%提高到目前24.95%,提高3.19个百分点,水土流失面积减少7300平方公里,建立若尔盖、红原日干乔、阿坝曼则塘、壤塘南莫且、若尔盖喀哈尔乔湿地自然保护区5个,总面积达76万公顷。大部分区域仍处于原生状态的阿坝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方之一。
&&深入推进依法治州。持续开展法律进机关(单位)、进乡村(社区)、进学校、进寺庙、进企业、进景区活动,不断提高各族干部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营造全社会学法、懂法、守法和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围。发挥民族自治地区立法优势,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因地制宜制定科学有效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坚决维护法律权威,构建起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秩序。
&&各族人民和睦相处。60余年来,阿坝各族人民继承和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珍视团结、爱护团结,视民族团结为各族人民的生命,视民主法制为长治久安的基石,突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全州各族人民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社会各界共同担当、团结拼搏,藏羌回汉各族同胞亲如一家、情同手足,在8.42万平方公里土地上谱写着民族和睦、社会和谐的民族团结进步之歌。
阿坝60余年辉煌巨变,是西部民族地区从落后到进步、从贫穷到富裕、从封闭到开放的集中展示。这些光辉业绩的取得,充分昭示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阿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成长进步离不开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怀抱。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增进各族人民福祉,不断开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以&美丽阿坝&相约北京&成就展,全面展示阿坝建州以来发生的沧桑巨变
&美丽阿坝&相约北京&成就展是&全国民族自治州成就展&系列活动之一,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30周年,由国家民委、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共阿坝州委、阿坝州人民政府、民族文化宫、四川省民宗委承办。
成就展将以阿坝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线,以60余年来取得的卓越成就为主题,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声像、实物、文献资料和文艺展演,全面展示建州以来阿坝州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恢宏历程及取得的丰硕业绩,集中体现阿坝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奋进的精神风貌,充分展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阿坝的成功实践。
序厅:由前言、阿坝概况、藏羌风情、阿坝州大事记、壮美山川等内容构成。
正厅:由经济建设、民生改善、社会事业、法治建设成就等内容构成。
东厅:生态农畜产品展示,主要有高原牦牛肉干、奶粉、藏香猪肉、葡萄酒、青脆李、雪梨、苹果等生态农畜产品。
西厅:非遗活态展示,主要有藏族编织、羌族刺绣、藏医药、藏香、藏茶制作等非遗活态传承表演。
展出时间为9月4日至10日(每日10:00&16:00),7天时间。展出期间,还将邀请国家以及有关部委领导巡馆、举办投资说明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以及民族民间文艺演出等活动。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金兆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沟水洞水不漏一滴 肩挑马驮齐建水池
来源:武陵都市报
&&& &大家加油干呀,水池建好后,就再也不用为吃水发愁了。&8月5日,冒着骄阳,在水池修建工地检查进度和质量的黔江区黑溪镇光明村村委会主任王贞来,给修水池的村民鼓着劲。'
&&& 说到光明村缺水,60多岁的3组村民徐文福有说不出的无奈。徐文福家坐落在小地名叫深田子的缺水地带,方圆几里无水源,常年吃的水都是在一个叫罗弯沟的溪沟里挑来的,来回要走4公里山路,挑一担水要花半天时间。&没有水连猪都不敢喂多了。& 徐文福说。
&&& &光明村的村民几乎家家都跟徐文福一样,饱受了没水吃的辛苦。&王贞来说,光明村有8个村民小组。该村属喀斯特地貌,加上没有水源,只要出现高温天气,村民就要缺水吃。
高山找水源
&&& &把山里沟、涧、洞里的水都聚集起来,一点一滴都不放过。&今年初,黑溪镇党委、政府得到区水务局的支持,决定在光明村实施实施集中、分散式供水,按照村民集聚和散居的居住情形和水源的大小,修建简易型蓄水池。经过实地踏勘,决定在光明村建255口简易蓄水池。
&&& 方案定下来后,镇干部和村干部一起上山找水源。&干部们翻山越岭,钻洞爬岩,只要说哪里有水就往哪里去。& 王贞来说,有一次,找水干部打听到一座大山山顶有水源。那山悬崖叠嶂,又因多年无人行走布满了荆棘,干部们就用绳索将身子捆住,沿着悬崖往山上爬。经过两个多小时爬上山后,找到的却是已干涸的水凼。
&&& 听说政府要帮助村民建蓄水池,2组村民金世和激动得几天都没睡好觉。金世和家所在地叫老水井。因有一个水凼而得名。虽然叫水井,但凼里水无法满足20来户村民饮用。这次,政府要把老水井四周的溪水、涧水和老水井的水集中起来,建一个50立方米的大水池。
&&& 金世和是个马夫,儿子外出打工后,他就牵着马四处搞驮运,生意还不错。水池项目启动后,他就担负起了给工地驮运材料的任务。
&&& 记者采访时,骄阳似火。年近60岁的金世和头顶烈日,赶着马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豆大的汗珠挂满他的脸。 &只要能吃上自来水,再苦再累也值得。& 金世和说。
&&& 6组小地名叫田坝的地方,居住着8户村民。所建的水池在一个峡沟里。去峡沟的路是羊肠小道,窄小得连骡马都不能走。修建水池的材料,只得靠人工用扁担挑、背篓背。
&&& &几十年挑水吃,不晓得挑断了好多根扁担。现在政府帮忙来修水池,就是再挑断几根扁担也愿意。&水池一动工,60多岁的村民王贞孝就成了一名挑工,和几个村民一起挑运石块、沙子、水泥等建材。
&&& 记者采访时看到,烈日下,王贞孝挑着100多斤重的担子,时而爬坡,时而过坎,衣服被汗水打湿得没有一处是干的,还从没叫一声累。王贞来说,建水池这10多天都是高温天气,但王贞孝一天也没落下。
&&& &自己参与了修建水池,才知道这水来的不容易,要好好珍惜。&王贞孝说。
&&& 据了解,光明村从6月启动简易水池工程以来,到目前,已建成159口,剩余96口正在加紧建设中。
  (首席记者 杨敏 文/图)
【责任编辑:陈庆】
论坛最新热贴瞿峰寺_百度百科
瞿峰寺是湖南桃江境内的一座佛教寺,位于桃江武潭镇罗家坪瞿峰山顶。最早瞿公于唐武宗时期流落至此结庐为庵,釆药疗疾,救苦救难,受到当地人爱戴而称赞。圆寂后,当地人为纪念他便在此改庵为瞿公祠,并把此山命名为瞿峰山,宋代时由佛教云门宗云峰元益祖师弟子把瞿公祠改建为瞿峰寺,明国初年曾建有圣帝楼,后毁于大跃进时的一场大火。1997年由佛教云门宗行者来智耀云倡议重修。
瞿峰寺历史背景
瞿公于唐武宗时期流落至此结庐为庵,釆药疗疾,救苦救难,受到当地人爱戴而称赞。圆寂后,当地人为纪念他便在此改庵为瞿公祠,供奉香火,延续千年。
瞿公原为瞿昙氏族,乃释迦种姓,瞿昙氏为七佛之师,熟谙印度天文历法﹐精通大小乘佛法,其先世于唐代由天竺国移居中国的。这一家族从瞿昙罗至瞿昙晏﹐四代供职国家天文机构。其中瞿昙逸至还曾先后担任过太史令﹑太史监或司天监经一百多年。玄宗开元六年(公元 718年)奉诏翻译天竺《九执历》和编写《开元占经》,因此﹐称这一派的天竺历法为“瞿昙历”。瞿昙氏家族中出家为僧者人皆称为天竺神僧,受到皇室贵戚的尊崇礼待。
公元843年,唐武宗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灭佛运动,史称&&!当时无论本国僧尼还是国外僧人都经受了这场浩劫。(敕令外国(僧)等,若无伺部牒者,亦勒令还俗,递归本国者。)当时己定居于京兆的天竺僧人瞿昙氏后人为免劫难,瞿昙僧人将姓氏改为瞿氏和昙氏。昙姓避难于山东,瞿氏天竺僧人由有“宰相沙门”美称的迎请进入湖南境内。裴休在少年时期,就有一位从古印度来的僧人到他家送法,并特地送了他一个写有梵文的古简。后来,裴休遇到圭峰密宗禅师,拿出此简请教,禅师翻译出来的是一句偈语:“大士涉俗,小士居真。欲求佛道,岂离红尘。”他与古简的缘分被许多佛教徒看成是神一样的启示。而这句带着预言性质的话对裴休以后人生的道路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对于印度的僧人瞿氏更是非常敬重,殷勤问法。
湖南当时禅宗兴盛,而百丈清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丛林规则的制定有效缓解了会昌法难导致的佛教与政局冲突。天竺僧人瞿公入湖南,与灵佑禅师,裴休等游历于宁乡沩山,安化大福,、汉寿等地,所以至今各地都有以天竺命名的地名。瞿氏曾在大峰山结庐为庵,遇流寇纵火烧山(至今大峰山顶有天竺寺遗址),再迁往梅山腹地(梅山古称桃源仙境),落脚于瞿峰山一带。
瞿峰山深林密,水秀人朴,犹如世外桃源。瞿公从沩山移来银杏(银杏为佛教信物,至今瞿峰山银杏树与沩山密印寺银杏都为同一时期所植,都己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在此结庵定居。这里野生药材丰富,瞿公釆药疗疾,救苦救难,以佛家慈悲之心广施发雨,普度众生。唐宣宗年间,当地瘴气肆虐,人兽均受痢疾传染,众人无策,问医无门,乃求于瞿公结庵之处,瞿公手执杨柳,沾取用四月初八沐佛节之水自酿的坛中之乳遍洒疾患之地,顷刻则消瘴化气,还一片清明景象。人喝此乳,则神清气爽,诸患均消,将乳拌于谷糠,牛饮后疾患痊愈。瞿公称此乳为醋,并将此乳醋的酿制方法教给当地人,因酿制过程与佛教节日有关,又是瞿公所传,所以又称佛醋或瞿峰米醋。
瞿峰寺名称由来
瞿公圆寂后,当地人为纪念他便在此改庵为瞿公祠,并把此山命名为瞿峰山,宋代时由佛教云门宗云峰元益祖师弟子把瞿公祠改建为瞿峰寺。
瞿峰寺寺庙历史
明国初年曾建有圣帝楼,后毁于大跃进时的一场大火。
1997年由云门宗15世传人来智耀云倡议重修,得以光复。
瞿峰寺地理环境
瞿峰寺周边方圆千亩竹林环抱,更有上千年的银杏古树远近闻名,是当地最重要的楠竹基地。一直以来,由于交通闭塞,村民搬运长期靠肩挑马驮,人迹稀少。成了佛教实修人士的苦行体验场所,常有全国各地的奇人异士寻访至此,自给自足,在此停留隐居。当代了了正觉李岱松教授,印尼僧人灵峰长老、灵悟法师,禅画家,书法家,皮文彬老师,三柳居士林泉客等佛教人士均在此题字留念。
企业信用信息肩挑马驮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肩挑马驮是什么意思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全部出动,一个不少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韦驮献杵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