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友好为什么不利用阿拉伯的企业 人力资源利用

中国阿拉伯交流协会在京举办“秦勇从事中阿友好工作十周年座谈会”
人民网北京8月18日讯 (记者 李潇)
中国阿拉伯交流协会、中东和平发展基金会8月18日在北京举办“秦勇从事中阿友好工作十周年座谈会”。本次座谈会主要回顾了中阿交流协会负责人秦勇从事中阿友好工作过去十年的历程,同时规划和展望了第二个十年中阿友好交往工作的前景。
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后,秦勇因负责策划和采访伊拉克战争特别报道而开始关注中东阿拉伯国家。日,秦勇创办运营中阿网,开始走上中阿交流之路,致力于推动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十年来,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秦勇先后组织和搭建中阿网、中国阿拉伯交流协会、中东和平发展基金会等重要民间外交平台。
中国驻阿拉伯国家前大使、阿拉伯国家驻华使节、合作企业代表和媒体代表等百余人出席了当天的座谈会。(完)
中国阿拉伯交流协会在京举办“秦勇从事中阿友好工作十周年座谈会”
(记者 李潇) 中国阿拉伯交流协会、中东和平发展基金会8月18日在北京举办“秦勇从事中阿友好工作十周年座谈会”。本次座谈会主要回顾了中阿交流协会负责人秦勇从事中阿友好工作过去十年的历程,同时规划和展望了第二个十年中阿友好交往工作的前景。
人民网北京8月18日讯 (记者 李潇)
中国阿拉伯交流协会、中东和平发展基金会8月18日在北京举办“秦勇从事中阿友好工作十周年座谈会”。本次座谈会主要回顾了中阿交流协会负责人秦勇从事中阿友好工作过去十年的历程,同时规划和展望了第二个十年中阿友好交往工作的前景。
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后,秦勇因负责策划和采访伊拉克战争特别报道而开始关注中东阿拉伯国家。日,秦勇创办运营中阿网,开始走上中阿交流之路,致力于推动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十年来,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秦勇先后组织和搭建中阿网、中国阿拉伯交流协会、中东和平发展基金会等重要民间外交平台。
中国驻阿拉伯国家前大使、阿拉伯国家驻华使节、合作企业代表和媒体代表等百余人出席了当天的座谈会。(完)
[责任编辑:
看重庆新闻客户端
华龙网官方微信
华龙网新闻微信号
热线:023-
新闻热词搜索
来源:360新闻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 传真:023-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
var cnzz_url=window.location.
if(cnzz_url.indexOf("referer=baofeng")!=-1){
document.write("-->中阿关系概述
(叙利亚)阿里&欧格拉&欧尔桑 博士 著 马义保 编译&一、古代中阿关系
& &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历史悠久。阿布杜&拉赫曼-纳忠先生认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早在伊斯兰教产生以前就已建立。汉朝(公元前220-206年)汉武帝(公元前88-140年)曾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欲与西域诸国建立友好关系。在这次出使中,中国使团共访问了36个国家,其中包括波斯和阿拉伯国家。历史学家还记载,通过阿拉伯国家,中国与罗马早在公元166年就建立了友好关系。
& & &阿拉伯著名历史学家马斯欧迪在其著作《黄金草原》中记载:中国商船在伊斯兰教产生以前,曾经过伊拉克境内的幼发拉底河进入&黑赖城&(波斯诸侯伊拉克&黑赖&王国首府)。阿卜杜&拉比在其著作《独特的合约》中记载:&黑赖&王国皇帝努尔曼&本&蒙曾在伊宛&卡西勒会见过中国使团。
& & & 中国史书记载:阿拉伯国家与中国之间的交往始于公元627年。但中国史学家都一致认为是唐朝高宗永徽二年乙丑(公元651年),大食王 &密莫尔&向中国派遣了使者,这作为中阿正式交往之伊始。而阿拉伯历史学家伊本&朱吉记载:阿布杜&马力克&本&阿米勒讲述&我在穆阿威叶诗集中读到过来自中国皇帝的书信,其中有中国皇帝发给穆阿威叶的书信。①关于中阿关系,历史学家们都提到了阿拉伯穆斯林,以及后来的中国商人初次航海到阿拉伯国家所走的两条路线。这两条路线就是丝绸之路:一条是海路,也就是南路,它始于巴士拉、西拉夫、阿巴丁、亚丁、阿曼的苏哈拉,其船只载有航海家&辛德巴德&之字样,再越过印度洋到中国广州、泉洲、杭州,从这里再到中国内地。另一条是陆路,也就是北路。在伊斯兰教产生前,就是一条著名的古商道,曾被阿拉伯人控制。这条路要经过两大中心,即东海汪与喀什,它们也是&丝绸之路&的驿站。它有东南两条支路。在中国有几条支路可到达唐朝首都长安(现在的西安,阿拉伯人曾叫它&哈穆达& )。这几条支路途经凉洲、甘肃、苏州、帕米阿高原、天山、奥泊沙漠,再经过许多城市,越过海洋,最终到达中国的古都西安和现在的北京(阿拉伯人曾叫北京&汉巴里格& )。中国的旅行家韩忠于公元630年曾到过波斯,后在其游记中提到过此路。阿拉伯穆斯林旅行家卡米勒&尔雅德也曾提到过此路。喀什曾是新疆或是一个新地区或是东吉尔吉斯坦的首府,是重要的驿站。它曾是中国西部和外国经济与文化交流的交通枢纽,又是自古以来新疆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交通的中心。
& & & 阿拉伯人经海路到达中国的东部,他们主要从事商业贸易,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居住在杭州,还有一些人则居住在属于自己的区域,即&番坊&。他们通过这里和其他城市联系,从而加强了同中国的文化交流。一些阿拉伯大商人还到过皇宫,并得到了中国皇帝的赏赐及厚待。中国皇帝非常喜欢阿拉伯的马,中国曾从阿拉伯进口了许多商品,其中最重要的有:椰枣、糖、玻璃、香料、钢铁及棉制品。中国也曾向阿拉伯出口了许多商品,其中最重要的有:调料、丝绸、工艺品、金银及新疆的玛瑙。& & &而在北边陆路则战争频繁,两国为了加强彼此间的商贸联系,消除了两国之间的商贸道路上的重重关卡,从而增进了中阿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中国的一些史学家一直强调,阿拉伯穆斯林和中国皇帝的第一次正式联系是始于哈里发奥斯曼时期。他们强调,哈里发曾派使团带着书信到中国向中国皇帝宣教,持信者曾是塞阿德&本&艾布&宛嘎斯。但是否是塞阿德&本&艾布&宛嘎斯本人,在史学界仍有争议。而另外的一些阿拉伯史料却记载:中阿第一次正式联系是在哈里发拉世德时期。从伊拉克的巴士拉的西拉夫地区的船只从海湾出发,经阿曼到阿拉伯海,再经大洋洲,最终到达中国与印度。
& & & 阿拉伯史料记载:苏来曼曾受塞阿德&本&欧麦尔哈勒什的派遣,在伍马叶王朝叶吉德(伊历101-105)执政时期,于伊历103年到中国。他在他的游记中记载了此次旅行。而另外有一些文献记载不是苏来曼其名,或许他们是一个人,大约于伊历237年从巴士拉出发到中国。史料并没有记载他们是两个人,而只记载了他们是在两个相近的时期。阿拉伯商人苏来曼曾访问过中国多次,大约在公历851年,伊历237年记载过此次旅行。苏来曼在游记中写到:人们都认为世界上的皇帝分为四等:第一等是阿拉伯国王。人们都认为阿拉伯国王是最伟大、最富裕、最慷慨的,之后依次是中国国王、罗马国王、印度国王。②马斯欧德在他的《黄金草原》中对这一说法的描写最为优美、确切,最值得我们参考。而在这里我不能完全记录他的传述,而只能附上我从他的记载中所收集的资料,我建议读者去浏览这些附件以及在《黄金草原》中的131-147页关于中国的记载。
& & & &阿拉伯学者记载了许多阿拉伯人访问中国的情况,但都没有收集成册,而是散见于各历史书中。阿拉伯文献记载:公元749年前共有15个使团面见过中国皇帝及高级官员,那是在伍马亚王朝时期,而在中国的史料中称这些使团为白衣使者。在阿巴斯王朝,共有17个使团到过中国,中国史料称他们为黑衣使者;在宋朝(公元960-公元1280年),共有20个使团到过中国。使团的数目及派遣者不能确定,也没有找到哈里发苏来曼&本&阿布杜穆立克派遣的使团访问中国皇帝之传述的证据。但是两国在贸易、文化、军事等领域的联系接连不断。阿拉伯史料记载:伊历98年,叶基德&本&穆哈布曾侵犯中国,并与之严厉交战。文献还记载:曼苏勒(伊历136-158年)答应中国皇帝的求助,围剿武装叛乱。哈里发曼苏勒派了九千阿拉伯军队,帮助镇压,收复首都。因此在战后,肯定有一些阿拉伯士兵留在了中国,这必定影响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信仰及文化。
& & & & 阿拉伯旅行家记载了许多宝贵的资料。我在这页附上了自己所收集到的一些资料,建义读者去浏览。其中包括旅行家马斯欧德,他曾访问过中国,卒于伊历346年。伊布&百图特(伊历704-779年)于公元1342年伊历八世纪宋朝末年也访问了中国。他在游记中记载: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比中国人有钱,他们生活安逸。服饰、饮食没有什么不同,可所用之金银器皿都各不相同。中国的丝绸很多,连穷人都穿着丝绸。商人们习惯铸制金银,装饰门面;或用金银打造戒指。中国是当时手工业最发达、最著名的国家。中国的绘画雕刻艺术在当时没有一个国家能与之媲美。中国人乘船旅行时,乘务人员上船记录乘客名单及货物。船回来时,他们又要核实;若有什么丢失,就要求船长证明其原因,并追究责任。乘务人员还要填写货物数量。若有稳瞒,没收财产。穆斯林商人还可以自由通婚。他们常说:&我们不想让别人听到自己的弟兄在我们国家亏本。因为中国是一个安宁的国家,是最适合旅行者居住的国家。一个人若带着巨资单独旅行,他决不感到害怕。每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园子和土地。中国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国家。阿拉伯的穆斯林都能在这里安宁的居住。& 中国有优良的传统习俗。大人尊重老人,老人被视作小孩来赡养,受到人们的尊重,且被称作&父亲&。③& & &伊布&白图泰在游记中记载:&有一个中国王子派遣自己的儿子和我们一同去阿拉伯海湾。我们分别乘了船只。陪同他的人中有能歌善舞者,他们都会唱阿拉伯、波斯及中国的歌曲。这位王子非常喜欢波斯歌曲。他们吟诗道:
& 当我们忧愁痛苦时
& 我们便潜入深思之中
& 我们永远祈祷
& 我们永远崇拜
& & & 到了阿拉伯海湾,人们都聚集在一起。他们的船只雕刻精美,且很豪华。他们都享用着各种果品。晚上,我到王子的住宅,在这里度过了夜晚。歌手们都唱起了迷人的歌曲。④
& & & &中国的史料已证明了《黄金草原》与《伊本白图泰》中的很多传述,特别是关于中国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交流。当时把阿拉伯穆斯林称&大食&,把在中国定居的阿拉伯穆斯林称&塔兹&或&塔赞&。我认为&塔兹&或&塔赞&这个词来源于阿曼国的一个区域名称或阿拉伯的一个部族的名称,且由于非阿拉伯人的发音而形成。我已在中国作家郭永德的著作中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在杜韩的《外国游记》中也有此类记载。鉴于人们不完全了解这些国家的语言、地理、历史及很多确切的资料,以及为了证明阿拉伯原文中的一些含糊的内容,我就在此附上一些历史资料来澄清这些含糊不清的内容,供读者参阅。
& & &在唐朝,很多阿拉伯穆斯林住在中国首都长安、扬洲、广州、广东、杭州、海南岛、四川、云南及其它地区。他们大多是商人。前面提到的&塔赞&军人,肯定有一部分留在了中国。在唐朝,海南岛的海盗抢劫从波斯来的阿拉伯船只的事情,时有发生。阿拉伯作家在《动物自然特性》一书中记载;很多阿拉伯&什叶派&,由于伍麦叶王朝的迫害,于公元749年逃往中国,他们大多都居住在长江中游的一些商业港口,在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作生意。尽管我们在中国历史资料中无法找到此类的记载,但那肯定曾经发生过。
& & &签于唐朝人民与阿拉伯穆斯林的友好相处,以及对他们信仰的尊重,很多阿拉伯穆斯林都定居在了中国,被称为&唐朝番客&,他们建清真寺作为宗教活动中心。值得一提的是到中国的阿拉伯穆斯林中还有妇女,广东人曾把外国妇女称&浦斯曼&,这个词来源于&穆斯里曼&之义,译为女穆斯林。
& & &阿拉伯穆斯林禁止饮酒唱歌,他们礼拜,禁止吃死物、血液、猪肉,喜欢用芝麻油和面。&塔赞&人的习俗是星期五休息不工作。这些资料都来自《异国它乡游记》,这本书是最好的参考资料。
& & &中国史料记载:大食国向中国开始派遣使团是在唐朝高宗时期-----公元前651年8月25日,也就是伊历31年1月2日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时期。随后又向中国派遣使团数次。从公元651年-公元798年的148年间,阿拉伯向唐朝派遣了39个使团,这种联系一直持续到了宋朝。根据中国历史学家白寿彝的研究,大食国从公元968年-公元1168年的200年间共向中国派遣了49个使团,平均每四年一次。
& & &阿拉伯商船航海到中国,曾始于亚丁与&撒哈拉&。撒哈拉曾是各国商人的聚集地,它还是把货物从阿拉伯半岛南部与波斯海湾转到印度与中国的港口。阿拉伯商船到达中国港口时,中国外贸与外商船只事务机构检查,并上税,也就是征实物税。
& & &在宋朝,征收珠宝、樟脑、陶瓷等同类商品的十分之一,木料等同类商品的十分之三。所有的商人还要向海关工作人员赠送一些各自的商品。当时的商品有贝壳、犀牛角、象牙、玻璃器皿。中国港口有三道入口:香料、药品的进入口,象牙、犀牛角的入口,各种手饰的入口。当时最受中国人欢迎的商品要数阿拉伯香料和药品了。阿曼与阿拉伯半岛南部是中国进口香料的重要基地,阿拉伯香料曾是宋朝最重要的消费品,香料和盐被运到中国后,是最赚钱的商品。& & &公元995年,大食商人蒲亚里带着父亲蒲希密的书信到中国,向朝廷赠送了樟脑、拐杖、熊胆、香水等物品。宋朝太宗皇帝接见了他,问了&大食&国的一些情况。他在中国首都住了数日,离别时,得到了中国皇帝的赏赐。公元年,一个叫&辛押陁罗&的大食商人&人们叫他&尊贵的使者&,也曾进见过中国朝廷,他每年都来中国传教。 公元 1136年,宋朝高宗皇帝时期,大食商人蒲罗辛-人们称他&忠诚的使者&,曾航海到广州。公元1072年,阿拉伯商人&蒲陁利斯&被任命为广东番坊的&番长&。他曾为发展中国的外贸与加强中阿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大食国在中国这些城市的贸易都处于领先地位,没有一个国家能与之相媲美,这是事实。因为很多&大食&国的富商在外国商人之间占有主要地位,如前面提到的蒲希密,他于公元993年,太宗时期到中国,向中国朝廷献象牙五十株,乳香千八百斤,香水一百瓶等物品。他于公元995年,又派儿子到中国第二次向中国朝廷供奉了各种特产。这证明了他曾是一位很富裕的大商人。阿拉伯大商人辛亚陁罗曾在广东居住了十几年,他拥有亿万资产;还有大食商人蒲亚黎在公元 1131年,向中国朝廷献象牙二百株,犀牛角三十五只,他在广东结婚后,一直住在中国。而中国皇帝又派他回国进口商品,这证明了他当时是一位驰名的商人。大食商人蒲罗辛是一位香料商人,他把大量的阿拉伯乳香运到广州,他还是一位慷慨的商人,曾捐钱购买了广州东南部的一块土地作为外商墓地。
& & &中国当时国泰民安,民族统一,海路陆路交通便利,这都为拓宽海上贸易,发展中阿经济提供了政治与物质条件。公元1301年中国朝廷曾派阿拉伯穆斯林到马格底士购买狮子、豹子及其它动物,还派使团四次到&刀吉尔&购买珍品,&刀吉尔&曾是摩洛哥的一个港口。
& & & & 在元朝,中国商船大多从广州到波斯海湾与红海及阿拉伯各国。最主要的进出口商品是中国的瓷器、丝绸、铁、药品与念珠。中国的铁器很受阿拉伯人喜欢。阿拉伯地理学家艾布&阿布杜拉&穆罕默德曾夸赞中国铁的质量。&
& & & &史料又记载:中国航海家&杜环&在天宝年间曾随高山芝的军队西征。后高仙芝在中亚逻斯一战,于天宝十年(公元751年)被阿拉伯军队打败,杜环亦被俘虏,带至四海,留居阿拉伯十二年,在宝应初年(公元762年)才附商贾船舶,由广州归国。中阿两国在唐朝、宋朝与明朝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尤其在宋朝,中阿两国关系达到了顶峰。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对中阿贸易、文化及各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时随从中有学者、翻译。
& & & &《伊布&白图泰游记》中有关于中国制度、贸易,中国杭州、广东及阿拉伯海湾的记载。在前面我已经附上了《黄金草原》与《伊布&`白图泰游记》中所收集的一些传述资料。据史料记载阿拉伯商人都赞扬中国皇帝的公正、好客与慷慨。公元907年,中国皇帝帮助阿拉伯穆斯林在广东、杭州建立清真寺,这些清真寺至今犹在。中阿关系到了宋朝已经拓宽到了各个领域。===================注释:
①《民族与帝王史》 第五册209页 贝鲁特书局 1992年出版
②《伊斯兰教在中国》 法赫曼& 胡威德博士著 科威特文学艺术最高委员会出版
③《伊布&白图泰游记》628-632页 贝鲁特出版社出版
④《伊布&白图泰游记》640页 贝鲁特出版社出版
================================================二、近代中阿关系
(一):中华民国时期以前,即1644年-1911年
& & & 中阿关系在这一时期由于以下原因而萧条:其一是中国朝廷的腐败,穆斯林遭受着由于甘肃穆斯林暴乱所造成的迫害。雍正皇帝时期,甘肃穆斯林暴乱结束后,朝廷改变了对穆斯林的敌对,颁布了保护他们的昭书。 但这并没有阻止对很多人及清真寺、贸易以及两国友好关系的巨大伤害。其二是阿拉伯国家的衰落,殖民帝国主义对阿拉伯国家的统治。这是由于奥斯曼王朝的腐败,欧洲殖民主义的复兴以及殖民者控制海路与陆路所致。中国在这一历史时期同阿拉伯国家一样遭受着帝国主义的入侵:1840年的鸦片战争,强加于中国的南京条约,以及1895年的&马关条约&,日本分割台湾岛,此条约于1941年才被废除。这些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伤害,阻碍了中阿关系的正常发展。
(二):1911年孙中山建立的中华民国时期&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 & & &在这一时期,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双方都遭受着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家的独立与社会的发展及各种双边外交关系都已破坏。帝国主义重新规划世界版图,因此一些国家分成了许多小国家。阿拉伯国家则完全屈服于殖民帝国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帝国主义在巴勒斯坦规划居民点,并建立了犹太国家。阿拉伯国家为此一直遭受着痛苦与战争的灾难,巴勒斯坦人民被犹太人驱逐出家园。在中国则发生了五四运动,反对不平等条约,恢复主权,改变旧思想观念。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消极影响,以及国家土地的割让,统治者与帝国主义的勾结,中国人民开始了长期的革命斗争,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阿拉伯国家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和中国一样,没什么不同。阿拉伯解放运动自从1945年开始走向胜利,帝国主义的蔓延有所回落,但是这给阿拉伯国家留下了严重的后患。
& & & &20世纪下半叶,中阿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它始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阿拉伯国家逐渐独立;另一方面一些阿拉伯国家则与社会主义阵营联盟。中国曾完全支持阿拉伯国家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立场,阿拉伯国家则支持中国的独立,支持恢复它在联合国的席位,拒绝跟台湾当局建立外交关系。支持在&一个中国&的政策框架下,台湾回归祖国。这一时期,通过中阿政治合作,双边关系最主要的一些里程碑归纳如下:
中国方面:
& 1- 毛泽东主席说:加强中国与阿拉伯世界之间的关系对于发展同亚非各国之间的友谊合作及推动世界和平至关重要。
& 2-周恩来总理在1964年访问开罗时的主张:
(1)中国支持阿拉伯国家为了国家的独立而发动的战争。
(2)中国支持阿拉伯国家所遵循的中立不结约政策。
(3)支持阿拉伯国家实现统一。
(4)支持阿拉伯国家用和平方式解决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分歧,中方不干涉阿拉伯各国内政。
(5)完全尊重阿拉伯国家的独立与主权,不干涉其内政。
& & & 对于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纷争,中国的政策从中立转向了继续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权力及合法斗争。对于1956年后阿拉伯国家所遭受的西方犹太主义的各种敌对给予了帮助。周恩来总理在1964年访问埃及时说:&我们支持阿拉伯人民,支持巴勒斯坦事业,并将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阿拉伯方面:
&1- 到冷战结束已有20个阿拉伯国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他们是:埃及 叙利亚 也门 伊拉克 摩洛哥 阿尔及利亚 苏丹 索马里 突尼斯 毛里塔尼亚 巴勒斯坦 吉布提 科威特 黎巴嫩 约旦 利比亚 阿曼 阿联酋 卡塔阿 巴林。
& 2- 1965年以来,包括叙利亚在内的一些阿拉伯国家一直向联合国提案,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日,阿拉伯国家在媒体中报道了欢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摩洛哥代表致词: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包括摩洛哥在内多年来不仅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还在贸易合作领域,建立了互相信任的友好关系。&三、现代中阿关系
& & & 冷战结束后,法西斯联盟瓦解,苏联解体,以市场经济为标志的资本主义新制度的出现,世界一体化的运行,跨国公司、世贸组织的建立,各种公约的制定以及一个区域控制着各国的外交关系、政策及世界组织纷纷出现。中阿关系开始处于这种国际开放气氛之中。中国全面地与欧洲、非洲、拉丁美洲及亚洲各国建立合作论坛。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在这种环境下进入了新的阶段。
& & & &胡锦涛主席在2004年访问阿盟总部期间,在开罗签订了宣言及工作章程,宣布建立中阿合作论坛。下面是一些为推动中阿关系所付出的努力及相关事件:
&1- 1996年江泽民主席访问阿盟总部时说:中阿友谊万古长青!
&2- 1997年国务院副总理肩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会见阿盟秘书长期间,提出了中阿合作关系所遵循的四项基本原则:
& 互相尊重,平等合作。&
& 加强双方会话洽谈。&
& 加强合作,在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发展。&
& 在国际事务中,双方相互支持。&
3- 日,中国外交部长访问阿盟总部期间,对于建立中阿合作关系又提出了四点要求,这与前面的四点要求有所不同:
& & 保持中阿悠久的友好关系,加强对话及协调,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
& & &在国际政治领域,加强合作,研究新的途径来发展推动中国同阿盟成员国在各个领域中的合作。&
& & &对国际区域问题及双方共同重视的问题交换看法与意见。&
& & &在国际会议框架下,研究讨论方案,统一观点,拓宽加强双方的共同利益点。&
4- 1999年初,中国外交部长唐家璇与阿盟秘书长在会谈期间,提出了关于21世纪发展中阿关系的三点:
&加强政治协调。&
&拓宽经济合作。&
&加深国际互助。&
5- 日阿拉伯大使委员会在北京研究建立中阿合作论坛提案来加强同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实现双边共同利益。
6- 日在中国广东建立了中阿友好协会。并颁布了阿拉伯国家协会委员会的各个决议。这些决议都在一直强调:阿拉伯国家应该加强同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关系,倡导所有阿盟成员国同中国加强合作关系,来实现双方共同利益。并支持在中国各层次的阿拉伯人。
& & & 阿盟秘书长穆萨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拥有强大的经济能力,先进的科学技术及强大的国防力量。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进出口国家。还是进口石油天然气的主要进口国,特别是从阿拉伯地区进口能源。将预计阿拉伯地区到本世纪中叶,将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石油天然气输出基地。
& & & 通过阿拉伯大使委员会在北京的努力,双方的精心准备,中阿双方建立了合作论坛,作为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对话及合作的框架。并以此来加强中阿合作关系,拓宽中阿各个领域,建立新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 & & 双方应努力支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加强各国主权的平等,不干涉内政。加强所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平等权力。并继续保持加强各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并加深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努力建设公正的新颖的国际政治经济制度。
& & & &中阿双方现在共同面临的挑战是经济、政治、和平、文化的挑战。双方把重点放在经济领域的合作,这在中阿合作论坛工作程序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中阿合作论坛已经全面地推动了贸易领域合作项目的实施。合作论坛宣言及工作程序里的重要建议是:
& & & &&加强中阿合作伙伴关系及人才交流,推动中阿协会的作用,产生工作委员会。加强双边贸易交流与贸易伙伴关系。&
& & & & 国务院举办的第一次中阿企业人士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共有500位中阿投资者参加。这次座谈会是通过同阿盟的合作而召开的。这次座谈会是为繁荣世界国际贸易而召开的。中国新闻办在新华网上发布:&座谈会持续了两天,除中方外还有22个阿拉伯国家参加,到会者达到了一千人次。&
& & & & 阿方还积极参予中国广交会。广交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它展览了中国各种各样的产品。而阿拉伯国家是一个很大的消费市场,需要大量的中国产品。阿拉伯国家又是在石油天然气能源方面具有战略性的能源基地。中国将会长期需要阿拉伯的能源。一些研究者的话不会否定这个事实的。他们说:&中国不需要阿拉伯的石油,因为中国正在努力拓宽太阳能及核能领域的开发,以次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特别是掺有硫磺的阿拉伯石油。中国更不需要对无科学技术的领域及高等教育的投资。&& & & &中阿双方都有广阔的市场,在各个领域的投资都会实现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更能够满足双方的必要需求。中国和阿拉伯一样可以在不同的行业进行各种投资。要加强阿拉伯同其他国家的投资者在中国市场投资的竞争,也要加强中国在阿拉伯市场的投资。双方都要做好准备,加强在各个领域的建设性合作,遵守双方正式的声明,提高双方贸易交流额,增加双方合作信赖。
& & & &未来,我认为应该在政治领域互相信任,在思想文化方面加强合作。中国外交部长在埃及金字塔杂志上的谈话非常明确,具有深刻的战略意义。它确定了双方所遵守的重要原则,加强了合作论谈的有序进行,统一了双方的不同观点。它将会对研究拓宽同阿方在政治、经济、贸易、文化及人力资源领域的合作方案产生很大的影响。
& & & &中国外交部长说:&中国是一个完全坚持原则的国家。中国一向都重视中东问题,支持阿拉伯公正事业。无论在伊拉克问题还是在苏旦&达尔夫尔&问题上,我们都理解阿拉伯人的忧虑,这些观点都是很明确的。我们历来都倡导建立中东无核区,还一直在呼吁没有加入&禁止核武器扩散的国家&去加入并签约。我们还呼吁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化,支持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及合作交流。各种文化之间的协调与共同发展都离不开各自历史的发展。因此,对文化冲击的夸张是不利于世界与区域的稳定及发展的。我们还对当今世界上发生的一些情况持有不同观点。各种不同的文化也不能对社会的进步,宽容,融合以及加强双方联系对话与合作作出应有的贡献。各种对话的方式将会越来越开拓。只要我们都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放弃分歧,我们就一定能够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的世界。
& & & &中国外交部长把中阿合作论谈作为推动中阿双方对话及合作的框架来增加双方的历史友谊关系。当然,中阿合作论坛宣言主要是在政治经济方面。根据双方各自的需要,贸易、农业、环境也被列在了前列。但是真正的联系对这些交流及各种关系都能够形成坚定的支柱。通过专家学者来加强文化交流,发展科学技术,建立双方合作伙伴关系。
& & & & 我将会提出这方面的观点及建议,因为一方面它关系到中阿合作论坛工作程序方方面面的实施及发展,而另一方面则指出了各个机构合作的领域及任务。这样可以加强互相了解及信任,能够深刻而又持续地进行不同文化的对话。即使双方产生政治分歧,双方也会和善解决。因为科学文化知识的交流是人类的最高追求。它对人类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而展开对话能够使人互相更加了解。
& & & & 中阿合作论坛宣言及工作程序中强调:双方要靠政府与人民的共同努力,以及各种团体及私人机构的共同努力来发展中阿关系。我现把宣言及工作程序中这方面的内容摘录几则:
& 1- 呼吁阿拉伯各个领域的有关组织来准备研究加强中阿关系的部署。
& 2- 呼吁非正式机构组织加强同中国同行的合作关系。
& & & &工作程序中第三条的第九、第十一条款规定:双方要加强教育文化领域的合作,发展人力资源。加深各个领域的科学技术的合作,特别是在应用研究领域。十二条款则规定保护文化遗产。所有这些条款都涉及到文化与科学技术方面,都在强调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及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利益。
& & & & 在这里我要说:有许多阿拉伯的非正式机构及各层次的研究中心都应该在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及战略等领域进行文化对话与交流,以此来研究各种思想、文学创新、翻译及前景规划。除过一些研究中心外,我在这里提几个阿拉伯机构:贝鲁特的阿拉伯思想研究机构、利比亚的阿拉伯民主革命对话机构、贝鲁特阿拉伯统一研究机构、阿曼的阿拉伯思想论坛&&&mid...
人人移动客户端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力资源利用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