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剧the magicians 字幕何时在中国播出

《神探夏洛克》被引进中国 颖儿变身英剧迷
[导读]4月18日,“THE GAME IS ON -- 优酷英剧节目分享会”在北京举行。在分享会上,英国广播公司(BBC)中国区负责人宣布近日将《神探夏洛克》等大热英剧及经典节目引进到中国。颖儿颖儿、张国礼、吴思田、魏明、朱向阳颖儿优雅落座腾讯娱乐讯(文/方芳)4月18日,“THE GAME IS ON -- 优酷英剧节目分享会”在北京举行。在分享会上,英国广播公司(BBC)中国区负责人宣布近日将《神探夏洛克》、《TOP GEAR》等大热英剧及经典节目引进到中国。因《千山暮雪》一炮而红的颖儿也前来助阵,并坦言自己最近因迷上英剧不时会说起冷笑话。英剧大举来袭 《神探夏洛克》即将归来提到英剧,人们不免产生一些既定印象,文艺、沉重、难懂、冗长、学院派……其实这只是戏剧发源地英国剧集风格的一小部分体现,惊悚、悬疑、爆笑、无厘头、神展开,这样的形容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对英剧的谈论中。相比美剧,英剧通常被认为技高一筹,它们善于用最不留情的夸张阴郁手法描写主角人物,从不为了博观众好感而煽情,而就是这股洒脱的傲慢,加上英剧无与伦比的讽刺和揶揄能力,以及对人性、现实、历史的深入挖掘,让人忍不住惊呼:“人类已经无法阻挡英剧了!”经过漫长的等待,《神探夏洛克》第三季在一个月前回归开拍,最终呈现的作品将第一时间独家登陆优酷。据悉,第三季首集被命名为《空灵柩》,粉丝纷纷表示,这分明是“剧透”福尔摩斯上一集结尾跳楼后死亡只是假象――显然,他死里逃生了。此外,该剧编剧马克?加蒂斯也在其twitter上宣布了新剧开拍的消息,他透露:“第一集的内容还是主要以阿瑟?柯南?道尔的《空屋》作为蓝本。饰演夏洛克?福尔摩斯的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和饰演华生医生的马丁?弗里曼也将华丽回归第三季。”无独有偶的是出席此次发布会的英国驻华大使吴思田的父亲恰巧也曾经饰演过福尔摩斯一角,让人倍感缘分不浅。颖儿自曝爱讲冷笑话:都赖最近迷上英剧!本次“THE GAME IS ON -- 优酷英剧节目分享会”从会场布置到工作人员着装,无不充斥着浓郁的英伦风情,并吸引了因《画皮之真爱无悔》、《千山暮雪》、《小菊的春天/秋天》以及优酷出品“勇敢爱”系列中《爱情规划局》而迅速走红的著名艺人颖儿前来助阵。颖儿坦言自己最近因迷上英剧不时会说起冷笑话,而现场在主持人说到她是一个非常具有游戏精神时,颖儿立即表情凝重,马上又转为鬼灵,最后深沉的说了一声“MY GAME IS ON”——这不仅叩中《神探夏洛克》主题曲,更叩中发布会的主题。当被问到,怎么看待英剧和中国文化的差异对爱情诠释。颖儿说:“我演的《千山墓雪》的角色比较纠结,是缠绵的,英剧女主角是内心强硬,在爱情观上不会想陷入其中,比较理性,爱玛也是这样的个性,《傲慢与偏见》的伊丽莎白也是这样的个性,我觉得这样挺好,我本人的爱情观也是这样的,这样的感情会比较理智,也会比较的全面。我小的时候非常喜欢看英国的小说集,剧作,我很喜欢看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英国的《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中国有一个歌手叫什么我忘了,他有描写过《简奥斯汀》的歌词,“爱情是为了更好地展开双翼”,这样的爱情观我是赞赏的。”腾讯娱乐独家稿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读懂娱乐圈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娱乐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娱乐”,获取更多娱乐资讯。
[责任编辑:v_ayzhang]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英剧《波达克》过审 10月30日登陆乐视
随着《唐顿庄园》、《神探夏洛克》等优质英剧的异军突起,中国观众忽然发现,原来英剧也如此精彩。今日,一个令英剧迷兴奋的消息传出,2015年第一部英剧《波达克》过审啦!据悉,该剧将于本月30日在乐视超级电视和乐视网全网独播,每周五00:00点更新一集,乐视会员全集放送。What are you等啥累?赶快做好准备迎接这部高大上的英剧吧。
看点一:英国BBC频道播出 被多国引进
《波达克》是英国BBC公司在2015年播出的电视剧,根据英国小说家温斯顿 格瑞艾姆所写的同名系列小说改编而成,一经播出就收到较高的收视率和诸多好评,被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典和挪威等多个国家引进,并作为2015年PBS经典名著系列在美国播出。
故事讲述了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波达克(艾丹·特纳 Aidan Turner 饰)在前线奋勇杀敌,并且最终幸运的成为了战争中的幸存者返回故里,去见朝思暮想的未婚妻伊莉莎白(Heida Reed 饰),然而,早在此前,伊莉莎白误会波达克已经战死沙场,悲伤的她随后嫁给了波达克的堂兄弗朗西斯(Kyle Soller 饰)。
情感上的变故让波达克深受打击,心灰意冷的他转而投向投身于事业之中,潜心开发家族产业。一晃眼数年过去,伊莉莎白的身影渐渐在波达克的脑海中模糊,一位名为德米尔扎(埃莉诺·汤姆林森 Eleanor Tomlinson 饰)的美丽女子成为了他的妻子。然而,就在生活趋于平静之时,不幸的事情仍在持续地降临在这个脚踏实地艰苦创业的年轻人身上……
看点二:《霍比特人》艾丹 特纳担任主演 老牌编剧把关
作为2015年英国经典名著改编剧集中的重头戏,《波达克》汇聚了众多优秀的编剧和演员。
本剧第一季以温斯顿 格瑞艾姆的《波达克》系列小说前两本为基础,由两次获得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电视剧奖提名的著名编剧Debbie Horsfield创作改编剧本,在保证剧情有节奏推进的基础上极大地保留了原作中的情节与设定。
担任本剧男主角罗斯 波达克一角的,是时下炙手可热的英国男星艾丹 特纳(Aidan Turner)。他因电影《霍比特人》名声鹊起,此次出演《波达克》男主角亦是收到了观众们的热烈期待。此外,剧中还有新生代美女演员埃莉诺 汤姆林森(Eleanor Tomlinson),希达 里德(Heida Reed),凯尔 索列尔(Kyle Soller)等,他们都在近年的英国电影电视中有着出色的表演。
看点三:名著改编 尽显英剧高水准
《波达克》是一部名著改编的剧情类影视作品,叙事流畅,画面优美,有着英国影视作品一贯的水准和严谨度。美丽的风景贯穿全剧,从不同阶层人民形象的塑造,到他们的语言,再到室内装潢及服饰细节等各个方面无不真实地再现了一个18世纪英国,观众可以通过引人入胜的情节和演员精彩的表演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年代的喜怒哀乐。在表现手法上,冲突、暧昧、暴力、尔虞我诈等符合那个年代的种种特定情节都可以做到点到而止,拿捏有度,不会过分渲染制造噱头,能够在平稳的叙事节奏中表现出极富张力的故事情节。
10月30日,《波达克》独家登陆乐视超级电视及乐视网全平台,乐视会员全集放送,今年第一部英剧,不容错过。
责任编辑:hailiang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Shannon Esper 加入《女子监狱》Tembi Locke 加入《The Magicians》 - 美剧英剧资讯追看讨论
Shannon Esper 加入《女子监狱》Tembi Locke 加入《The Magicians》
Shannon Esper以循环角色加入《》()明年的第四季,她将饰演Alana Dwight, 新狱友,弱弱的让人恨不起来。 Esper除了在剧集中演出外,她还是独立乐队The Echo Friendly的主唱,“Same Mistakes”一曲曾在HBO的《都市女孩》(Girls)中发表过。她还出演过《法律与秩序:犯罪倾向》(Law & Order: Criminal Intent)和《Not Fade Away》。
Tembi Locke 加盟Syfy剧集《》, 她将继续出演导航集里的Dr. London一角,作为循环角色。该剧根据Leb Grossman的同名畅销奇幻小说三部曲改编,故事是关于一个20岁的年轻人来到纽约学习魔法,发现小时候书里读到的魔法世界是如此真实,并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威胁。Locke之前出演过《海军罪案调查处》(NCIS)以及在《灵异之城》(Eureka)中作为常规角色,最近常在《阿呆与阿瓜2》(Dumb And Dumber 2)中出现。
其他方式获得最新美剧资讯: 新浪微博: 官方微信:
后发表评论,没有账号?猛击 !  [摘 要] 英剧的走红是这两年无法忽视的现象。谈英剧的兴起,就无法不提美剧,英剧和美剧的确有不少相似之处。但是在内涵与"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漫谈英剧的兴起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 英剧的走红是这两年无法忽视的现象。谈英剧的兴起,就无法不提美剧,英剧和美剧的确有不少相似之处。但是在内涵与细节上,英剧与美剧又是截然不同的,美剧以观众为主导,大众而精致,英剧更短小精悍,丰富而多样。本文试图探讨英剧的特点与风格,并探索在英剧与美剧对比的背后观众欣赏趣味的变化,以及英国以公共电视为主的电视体制,与美国以商业电视为主的电视体制,对电视剧风格与走向的影响。 中国论文网 /7/view-4317539.htm  [关键词] 英剧;美剧;差别;风格   近两年,英剧取代了美剧成海外剧剧迷的新宠,英剧走红成为一种无法忽视的文化现象。这其中,BBC电视台出品的《福尔摩斯》之于英剧,就像《越狱》之于美剧,在其流行过程中起着里程碑般的作用。该剧故事缜密人物丰满,节奏紧凑起伏跌宕节,编导为耳熟能详的柯南·道尔的侦探故事披上了时尚外衣,内在依然显示出对原作的致敬与尊崇,他们让维多利亚时代的名侦探化身雅痞穿行于现代伦敦,玩Iphone熟悉时尚热点,但依然睿智机敏刻薄犀利。《福尔摩斯》在翻拍原著每一案时都有所创新,既满足了原著迷的考据癖,又让老故事焕发出新鲜感,受到观众热捧。此剧两季一共只有短短六集,第三季播出时间还遥遥未定,却丝毫没有减损它受欢迎的程度。随后继续英剧热潮的是ITV电视台推出的经典时代剧《唐顿庄园》,该剧节奏趋缓却精致优雅绵里藏针。《唐顿庄园》的故事被设置在一战前后,此时欧洲大陆进入持续动荡的时代,旧式的贵族家庭楼上楼下阶级体系虽然依然壁垒森严,新兴思潮与新生阶级的全面冲击却已经扑面而来。旧有体系摇摇欲坠,新的体系还远未成形,编导在温婉感伤与波澜壮阔、温文尔雅与钩心斗角间,寻找着平衡点。该剧甚至在美国也刮起“唐顿庄园热”,并在金球奖和艾美奖上赢得大奖。而Channel 4电视台推出《黑镜》的影响相比起来要小众一些,但它以尖锐犀利直刺现实的创意,展示了英剧嬉笑怒骂、奔放泼辣、黑色乃至刻薄的另一面,短短三集以三个独立的寓言般的故事,对大众传媒和娱乐文化的无孔不入施予大胆的设定和凌厉的讽刺,以其对高科技、媒体舆论和全民娱乐时代的质疑思辨和深刻嘲讽,令观众耳目一新。   英剧短小精悍,多以三集到六集剧为主,让观众重识单本剧、电视电影、迷你剧这些暌违已久的电视剧类型。国产剧动辄四五十集,美剧每季短则十二三集多则二十多集,一播就是数年,这时英剧的简洁短促简直是种浪漫的奢侈。因为短,英剧得以避免陷入肥皂剧的窠臼,保持了故事的单一性和完整性,保证了相对的精致和统一,呈现出克制、个性的美。在高科技大制作倒逼人们越来越困于内心的时代,英剧呈现出小作坊的精致与创新,它固执地致力于与生活、与人发生关系,展示不同时代下人们的生存困局。英剧的走红看似不经意,其实它的核心是高品质、本土特色清晰明确,所以英剧才得以在美剧的精良制作、全球影响力下突围出来。   英剧主要有改编剧、时代剧和现代剧三种形式,改编剧严谨,时代剧庄重,现代剧则在丰富个性甚至刻薄尖锐。英剧的时代剧大体相当于我国的历史剧,英剧中许多改编剧也属时代剧范畴。改编剧和时代剧是英剧中最精致典雅的部分,英国人的传统与保守、大英帝国的昨日辉煌在这类剧集中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展示。文学改编剧是英剧中最郑重谨慎的部分,代表了英剧的艺术气息和文化底蕴。文学是英国的名片,也是理解英国艺术的钥匙,改编剧编导们无惧经典作品的深奥甚至晦涩,一再将经典文学作品改编成电视剧集,向一代代观众展示英国文学的魅力与成就。改编剧表达的是对经典文学的膜拜和再现,每一版改编除传达原著的意韵、还原当时的时代氛围和故事情境之外,还会加入不同时代、不同编剧对原著内涵的理解与演绎,使经典作品一再焕发青春。英国时代剧华丽复古、从容大气,从人物的言谈举止到服装道具化装造型,都尽可能审慎地再现历史原貌,力图再现英伦三岛的历史文化与辉煌。时代剧表达的是对过往的惆怅、对历史的回望和对传统价值观的珍视。它的核心是,无论世界如何风云变幻,时代如何动荡变迁,社会与道德的底线是不容嘲弄不可僭越的,历史的狂风过境后,依然有些传统应该受到尊重得到保留。现代剧虽然也有不少励志向上激人奋进的类型剧,但让剧迷们念念不忘的还是剑走偏锋的生活剧和情景喜剧,他们偏、怪、促狭,不惊世骇俗得痛快淋漓不罢休。在灰扑扑的黑色幽默和刀刀见血的台词包裹下,现代剧中的主人公们不时流露出滑稽与另类做派,他们调侃精英、嘲讽政治正确、睥晲一切陈规教条和道德说教,他们深悉现实世界的荒诞与未来的不可知,以存在主义的百无聊赖对抗现实世界的物质至上与荒谬吊诡。如果说英国时代剧和改编剧表达的是对旧世界的怀念,对逝去的价值观的追忆,而现代剧则常常表现出对当下社会的失望与不合作。   由于文化与语言上的关系,说英剧就不能不提美剧。英剧和美剧从外在看来确实在很多方面比较类似,美剧和英剧都有“季”的概念,同样一周播一集,都实行编剧中心制,都有探案医疗科幻等各种类型,在英国和美国影响深远的肥皂剧,因为同样播出年代久远且延续时间长,中国观众对两者都比较陌生。但是从内核而言,英剧和美剧区别其实比较明显。美剧制作精致,但始终脱不了工业化产品的底色,美剧产业间各工种之间界限分明,常驻演员、循环演员和客座演员角色配制壁垒森严。美剧以系列剧为主,连续剧为辅,将系列剧的程式化发挥到极致,每部美剧最重要的任务是在首集设置一个吸引观众的程式化故事,其后每一集就按此程式无限循环下去,美剧吸引观众的方式是每一次程式化的循环都同样细致到位,而且依靠与现实生活始终同步,培养观众对剧中人物恍如一家的亲密感和归属感。美剧以戏剧性为绝对核心,那些破案、庭审、手术才是其关注的焦点,每一集的主要过程是由演员主导的技术分析,其他部分都是为其戏剧性所作的铺垫和加强。无论环境如何凶险人生何等莫测,美剧的主角们始终年复一年像剧集第一集一样探案、做手术、处理各种纷争与矛盾,而且总能否极泰来绝境逢生。当观众习惯了美剧的程式套路之后,会对发现建立在技术分析之上的美剧缺少了对于当事人的关注,故事中的人,不过是故事承载体而已。这时候,英剧来了,它看起来与美剧颇有些相似,在戏剧性上还略显不足,但慢慢看下去会发现,英剧在故事多样性、人物塑造、情绪营造和整体氛围上,比美剧要细致深厚。英剧更文艺更清新,也有个性更非常理,它极力避免程式化,有戏则长无戏则短。相比起美剧对戏剧性超乎寻常的关注,英剧的故事性是它的短板,但是它更生活化更真实,不避讳生活中灰色的、苍白、压抑的部分,更接近普通人的生活状态。英剧在冰冷的技术层面,加入了更多人性的因素,因而显得更深入,更打动人,它对于每一个个体的尊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是很多美剧所不及的。英剧中的主人公更像现实中的一分子,走在阳光下,也有阴影相随。比如英剧的《芒洛医生》和美剧《豪斯医生》非常相似,都有许多专业术语,主角都是性格古怪的名医,以挖苦贬损他人为乐,还常遇到超常规病例,但美剧中的豪斯医生更超然物外,他是剧集的绝对核心,其他人都是为烘托、陪衬他的性格和形象而存在的。豪斯医生性格偏激处事乖张,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活得风生水起,至少在医院的小圈子里得到认同和尊重,赢得友谊和爱情。比起《豪斯医生》八季皇皇177集,《芒洛医生》目前仅有一季6集,在集数上永远无法与《豪斯医生》相比,但芒洛医生的刻薄和舌毒比豪斯医生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他未因为是主角就得到痛苦豁免权,在医院里,有与芒洛医生针尖对麦芒的布兰纳医生,在家庭方面他更是输得一败涂地。比起《豪斯医生》探案般的故事设置和精致花哨的制作,《芒洛医生》更平民更有人情味,其他角色也比《豪斯医生》里更丰满,它对现实的关照、对人生的思索也是《豪斯医生》所欠缺的。
  英剧的走红,是小众文化对过度商业化的流行文化的一种反击,可以说是21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之后,个性、个体意识的一种回归。无论是日剧韩剧还是美剧,价值观念基本是一致的,它的目标很明确:以社会中基数最大的一群人为基本受众,追求尽可能高的收视率。日剧对于个人奋斗的无上赞美,韩剧对于家庭关系的极度关注,都与它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不谋而合。美剧始终以传统的中产阶级白领精英的价值观为圭臬,时刻与主流民意保持一致。英剧则更多样化,在英剧中既不乏传统上流社会的附庸风雅、中产阶级的生活困局,也不乏中下层甚至流氓无产者的寒酸滑稽和颠沛流离,甚至在很多剧集尤其是现代剧中,刻意与主流价值观保持距离,表现出对个体意识、边缘人群的关注。同样是青春校园剧,《绯闻女孩》像成人世界的高中生版,俊男美女们在派对八卦和排列组合恋爱圈里摸爬滚打,渐渐懂得了责任和诚实的重要性,拜金和享乐主义以着青春的名义,进行得看似昂头挺胸肆无忌惮,剧集的主题最终还是回归到被传统认可的价值观范围内。《皮囊》里的青少年更像观众熟悉的模样,茫然无措破坏力惊人,在颓废琐碎的生活里跌跌撞撞,却依然是主流世界的局外人。价值观的统一似乎从来不是英剧编导们关心的问题,优雅庄重的《唐顿庄园》和邪典荒诞得令人瞠目结舌的《小不列颠》没有一丝一毫相提并论的可能性。英剧可以在《兰克福德》里聚齐一群戏骨级老太太炉边溪头闲话家常,赞颂乡村生活的温情脉脉,也可以《黑镜》里全民直播首相被迫与一头猪做爱,嘲弄在信息化时代,政治被民意被媒体绑架得可笑可悲。   英剧的崛起,一方面是英国创意产业繁荣的结果。美国电视界财力雄厚对制作精益求精,善于综合各种创意将它拓展成精致好看的电视节目,而英国电视剧以创意闻名,想法独特各种奇招怪招层出不穷。被世界各国熟悉的英国电视节目常常以美国改编版为中介,比如观众其实是从FOX电视台的招牌节目《美国偶像》才知道它其实改编自ITV的《英国偶像》,《英国达人》《办公室》《同志亦凡人》等的美版也都反响热烈。这两年,美剧走入低谷,新剧大多缺乏新意,制作方加快了改编英剧的步伐,美版《皮囊》《无羞无耻》等纷纷登陆各大电视网。在美剧中长胜不衰的探案剧,都遵循以破案过程为核心、插入一些主角的生活状态为调剂的模式,除查案方法略有差异外,《犯罪心理》《犯罪现场调查》《法律与秩序》《识骨寻踪》《罪案终结》等一系列探案剧在外在风格与拍摄手法上其实如出一辙。反观英剧,则很少有这样的套路,显示出英剧在创意上的独到与丰富。同样是探案剧,《马普尔小姐》和《大侦探波洛》复古,《白教堂》惊险黑暗,《谋杀之地》偏写实。来自文学改编的《马普尔小姐》和《大侦探波洛》关注抽丝剥茧的推理过程,《白教堂》将历史上著名的案例与现实凶案结合起来,《谋杀之地》别出心裁地从三个角色的视点来看同一个案件,为观众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心理体验。   英剧的崛起,另一方面来自英国电视台的节目配制。电视晚间的黄金时段都由电视新闻、娱乐节目和电视剧组成,而英国的黄金时段节目单上还有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就是英国肥皂剧。英国和美国都有肥皂剧,两国的肥皂剧影响都很深远,都以家长里短感情纠隔为主要内容,但美国的肥皂剧在白天播出,主要观众是全职家庭主妇,晚上的黄金时间是新闻节目、综艺娱乐节目和美剧的战场,美剧要想制作费用低、收视率倒并不低的娱乐节目包围中杀出重围,必须以观众最能接受的、最大众化的形式和内容来吸引观众。而英国肥皂剧都在晚间黄金时段播出,每周播两到四集不等,在全英家喻户晓,牢牢占据收视率前几名,是英国本土收视率的绝对保障,能对英国肥皂剧收视率构成威胁的只有《英国偶像》《英国达人》等少数几个轰动全英的真人秀节目和大型体育盛会开闭幕式直播。英国肥皂剧始祖《加冕街》已在ITV播出52年依然长盛不衰,《东区人》《艾默代尔农场》《邻居》《聚散离合》这几部肥皂剧也已播了二三十年,最年轻的《圣橡镇少年》也播出17年了,观众依然热情不减。有肥皂剧贡献收视率同时填塞晚间黄金时段,英剧编导们才有时间精雕细琢,慢慢打磨出意味深长、丰富多样的精彩剧集,英剧才能在全球电视剧都越拖越长的时代,始终坚持以三到六集的迷你剧为主。   英剧的崛起,从另一方面来说,可以看作在商业电视驰骋电视界20多年后,公共电视的某种回归。从某种程度上说,英剧与美剧的此消彼长,可以视作由英国为代表的公共电视体制为主与以美国不代表的商业电视体制为主的电视产业长期影响下的结果。英剧取代美剧成为眼下的流行趋势,一方面是电视小众化趋式日趋明显,而且美剧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崛起后遭遇瓶颈期,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在以美国为主的商业电视体制的某些弊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商业电视一路攻城略地,其节目轻松活泼、娱乐性观赏性强吸引了大量电视观众,公共电视的收视率一路下降。在英国,以天空卫视为首的商业电视频道大行其道,欧洲其他国家的公共电视生存空间受到更为严重的挑战。英剧以及一些英国电视节目的走红,从另一个层面说明,商业电视开始进入下行阶段。美国伊利诺大学史考尼博士在其著作《电视与社会》中,从教育与社会风气的角度,认为商业电视低俗、刺激人的物质欲望,批评商业电视的盛行将改变社会的道德与价值标准。时至今日,我们不可能再从道德的高地批判某一种电视体制更适宜当下的社会,但是商业电视确实存在着过度注重收视率、时刻被观众所左右、内涵较肤浅的一面。   美剧遵从流水线般的生产模式,只要有合适的创意,定下主要演员,就开始写剧本开拍,永远一周一集边拍边播。这种生产方式有利于集中最好的资源配置持续不断拍摄下去,将每个创意的商业潜力发挥到极限,而一旦到美剧缺乏创意的时候,质量并不上乘的产品也必须源源不断地被制造出来,编剧们只好在最容易下手的地方——凶杀、悬疑及人物关系上来回打转。而英剧遵循的是更原生态的生产方式,很多英剧也有模式化的潜力,但英国的制作者并没有选择这种简单高效的商业化模式,而坚持让他们的每个想法每个创意保持最原初的模样。英剧的制作模式像是国产剧和美剧的结合体,它像美剧一样一周一集,但它大部分剧集是像国产剧一样完全拍摄制作结束后再择期播出的,在制作过程中制作者较少受到收视率或评论的影响,得以保持创作者的创意的完整性。美剧唯商业利益马首是瞻,收视率是决定剧集走向及命运的惟一检验标准,有一个类型受欢迎,各家电视台纷纷上马相似剧集,这几年魔幻题材大行其道,吸血鬼、狼人等纷纷登陆各大电视网,象《火线》《六尺之下》这种深入人物灵魂深处的剧集在美剧中只能是凤毛麟角。而奠定英剧基调的BBC是公共电视台,有政府收营运费作支撑,它从创始之初,就被视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其宗旨是“信息、教育、娱乐”,后来这一宗旨在世界公共电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实践。BBC确立了英国电视节目的基本模式,与商业电视有着明显的区别,就是重视社会效益,注重电视的教育功能和文化品位。90年代后期,BBC实行制播分离,节目的娱乐性有所增强,但它的信息与文化传播的功能并未被抛却,并且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多样化和艺术品味。ITV和Channel 4作为商业电视台,它播出的剧集娱乐性更强,但即便如此,其剧集依然有传统BBC剧集或者说公共电视的影子。在ITV的节目单上能看到《日瓦戈医生》《劝导》《楼上楼下》等大量名著改编剧,而对现实的讽刺挖苦、对社会矛盾的揭露,channel 4甚至比BBC走得更远,《IT狂人》《屋事生非》《皮囊》《请讲普通话》等剧集让观众看到灰涩游离的中下层英国社会众生相。没有一种体制是完美无缺的,商业电视的普及确实让电视节目竞争更激烈,更贴近观众的需求,更多化样更丰富,但商业电视对收视率的追求又使它落入简单粗暴、模式化的窠臼,这时公共电视像刹车令,停下了商业电视下滑的脚步,让观众重拾对电视节目的兴趣与尊重。   美剧奉行观众至上的原则,制作者绞尽脑汁讨好观众手中的控制器,英剧则为制作者留下较多自我表达的空间,也为观众留下回味与反思的余地。在整体商业化的电视环境里,利益最大化依然是制作者们的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这种环境中,英剧的制作方式导致它很难像美剧一样在全球掀起模仿风,英剧和本身的自由散漫和对个体独立性的捍卫,也使它缺少成为流行文化主导的强悍特质,但是它从另一个方面提出了电视精致化、精英化、小众化的问题。考虑到目前付费电视越来越普遍、电视副产品越来越丰富的现状,英剧从传统电视媒体内部,给了我们另一种个性化、人文化的思路,给了电视剧另一种生存可能。   [参考文献]   [1] [JP3]康华忠.英国人在看什么电视节目[J].电视时代,2010(07).   [2] 兰扬萍.欧洲公共报务广播的现状及危机[D].杭州:浙江大学,2007.   [3] 方堃.国外电视剧的发展模式对国产剧发展的启示[J].新闻知识,2012(02).   [4] 冷凇.观察英国电视产业现状[J].新闻知识,2004(10).   [作者简介] 杜红玲(1977— ),女,新疆石河子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影视文化与制作。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the magicians syfy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