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疯魔不成活刘墉精品书房摘抄好词摘抄

打开微信扫一扫
孔网客户端
安卓版苹果版扫描下载
不疯魔不成活
(货号:A9)
开&&&&&&本:32开
页&&&&&&数:
字&&&&&&数:
I&&S&&B&&N:
售&&&&&&价:10.00元
品&&&&&&相:
运&&&&&&费:北京市朝阳区
挂号印刷品:5.00元
上书时间:
购买数量:
(库存1件)
商品分类:
详细描述:
暂无详细描述。
您可能感兴趣的商品
即日起一切正常发货,订书的亲们下单付过款,就可以给你们发货了。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购物车共有0件商品,合计:0.00元
商品已成功添加到收藏夹!读书 | 不疯魔,不成活:作家刘墉的画意人生_当当读书汇-爱微帮
&& &&& 读书 | 不疯魔,不成活:作家刘墉的画意…
导语:刘墉看待日常生活,用的是文学家、博物学家和画家的眼睛。花鸟鱼虫,一枝一叶,莫不是美丽的,乃至神秘的事物。他写下来,画下来,带着欣赏、敬畏之心。懂得自然之美,懂得一草一木都是上天的恩赐的人,必定有颗善良柔软的心。我以前基本不看刘墉、林清玄,因为他们太励志、太哲理,总之觉得这俩人有点“装”的意思。他们在大陆畅最火时,我翻翻就放下了。我看书,比较厌恶跟风,除非是我认定的作家。后来知道刘墉给中国偏远山区建了四十余所希望小学,对他的印象大为改观。以前总去三联、涵芬楼买书,相比书的价格,我更在意时间成本(其实是我比猪还懒)。后来就在网上买。当当是我的首选。随着时间推移,当当几乎变成我唯一购书的途径了。前些日子和朋友谈起去世不久的诗人汪国真,由此说到一些作家,我便唐突地把刘墉林清玄席慕容汪国真归在一类了,以为这些作家过于追求唯美,斟酌字句,反而伤了文学的根骨。巧的是,一个做编辑的朋友去当当高就了,我才知道当当也开始涉及图书出版了,而且做的第一本书就是刘墉。朋友强烈向我推荐这本《不疯魔 不成活》我这个朋友嗜书如命,对书的判断极有见识,我信得过,于是当当自出版刘墉新作《不疯魔不成活》就这么入手了。第一篇文字就勾起了我的回忆。刘墉在《印情》说他上高中编校刊,居然是送到真正的印刷厂去印制!回想当年我在高中编辑刊物,用的是滚筒油印机,最简单的那种,先拿钢笔在蜡纸上刻字,再用油墨辊轧制,常常弄得满脸满手的黑油墨。因为有了触动,后面的文字渐渐看进去了,看出一些意思来。 我只扫了一眼所谓的23帧智慧箴言。箴言、格言、警句之类的浓缩句子我只在小时憋不出作文,才去看那种专门辑录箴言的书。这些句子,若脱离当时的语境,或者失去具体事件支撑的话,在我眼里是枯羸的,虚弱站不住脚。而刘墉这本书里的那些文字正好相反,与明人所推崇,且流行一时的性灵小品文大约相等。写的都是生活里的琐碎小事,甚至掠过心头的一念,绝无格言警句的触目惊心,而是,或老实记事,或表达真实感触,一字一句,平平淡淡,反倒有看头有回味。如果把格言之类的文字形式比喻为惊叹号,那么刘墉这本《不疯魔不成活》——除了书名有点惊悚——里的文章都是逗号句号,读之波澜不惊,细品之下,便有省略号的幽远意境。他写了很多童年少年的小故事。童年乡愁初恋父爱母爱,这些题材很讨巧,因为这些都是人性中固有的泪点,代入感强。每个人都会美化自己相关的回忆,但情感不会变。刘墉多次写到故去的父亲,他不敢过多着墨,大概怕自己不能自拔。文字就显得哀而不伤。但我以为所谓哀而不伤,皆从悲恸中来。只有深刻的东西才会变得丝丝缕缕不可中断。刘墉看似“平庸”的文字里,此种不可中断的意味,需要读者静坐沉心,慢慢细嚼。刘墉打小在台湾长大,虽然没住过眷村,虽然写作初衷不在于此,然而厚重的历史却如惊鸿一瞥,在浅淡的语调里令人难以忘怀。在台北温州街,刘墉的芳邻有书法家,学院院长,医院主任,甚至将军。他记忆最深的却是搬到金山街,毗邻一大片贫民窟。《童年的声音》结尾写到,“还有一夜打破寂静的是个山东老汉的哭声,从一片低矮的违建间传来……蒋总统,你不是说带我们回去吗?怎么还不回去?再不回去我娘都死啦!”刘墉在《画说龙山寺》里介绍《龙山寺庆元宵》绘画作品时说,“总结起来,这张描绘早期龙山寺、多达六百人的八尺大画,融入了我幼年的回忆、个人的想象与故事史实。希望欣赏者能保持美感距离,莫问君家何处,因为它是画,是散文,也是我经营的小说。”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我们都能在生活里寻觅出诗意来。而生活里的垃圾、龌蹉和不愉快,亦同样存在。有人在人迹罕见的山林里看出人生的寂寞与悲戚,有人在肮脏的垃圾堆里看见一朵小花或一只反射阳光的废弃玻璃瓶。刘墉看待日常生活,用的是文学家、博物学家和画家的眼睛。花鸟鱼虫,一枝一叶,莫不是美丽的,乃至神秘的事物。他写下来,画下来,带着欣赏、敬畏之心。懂得自然之美,懂得一草一木都是上天的恩赐的人,必定有颗善良柔软的心。刘墉十三岁那年,家遇祝融光临,“只好在废墟上盖建间草房”。草房或许是浪漫诗意的,譬如杜甫在浣花溪边盖了间茅屋,刘长卿在风雪之夜回到“白屋”,意境多么优美。刘墉写他的草堂,“房虽简陋,只一片草棚搭在墙头,头顶几乎碰到屋檐,但四周木板通风透亮,加上外面废墟的杂草丛生、虫声啾啾,颇有乡居之感。” 但你住上一年半载试试。他还说雨天撑伞如厕,“厕所更见情调”,能令人记起易安的词来,或在晴朗夜空里遥想古希腊剧场。我住过一段时间平房,雨雪天上厕所简直是遭罪,无处下脚不说,污垢之物常常被雨水冲流到厕所外面,离厕所很远时就得一步一小心。十三岁的刘墉却能忽略污浊,欣赏雨天独有的韵味,我只好说,那就是一个艺术家不同于常人的眼光。不是说,生活中到处都有美,你看不见,说明你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我更以为,这就是心态所致。从书里能看出,文章绘画出众的刘墉实际上命很苦。幼年失怙,身体也不好,儿时就患有哮喘。所以我更以为,这隽永的文字,是心态所致。除了书中采撷的那些智慧箴言,大部分我都爱看。但并非所有的文字都好。我就不喜欢《少年游 三人行》。挺好的文章被结尾败坏了,好像一幅山水画,题了一首香艳诗。相对与刘墉的文字,我更欣赏他的画,即使我不懂水墨画工笔画,不懂什么是没骨画法,不知道他属于哪个流派,但刘墉的画真美。原谅我用这么简单的词来下结论。事实上,我就是被“四色图文本”吸引的,我的小算盘是,哪怕文字不好,看看画也值啊——我看完书,立马把刘墉的绢本工笔没骨双反托《醉花阴》设为笔记本的桌面。画面素雅,以浅绿色和白色为主,曼陀罗垂首微风,两只鸽子枝头小憩。比仕女图养眼多了。 朋友说,你不是喜欢刘墉的画么,刘墉的真迹我送不起,送你一本电子书吧,我们再排版和图片——注意啊,图片效果!——下足了功夫,绝对包你满意!果然如朋友所说,盛夏时节,在分辨率很高的屏幕上欣赏刘墉的画作,抵得上一本冰镇可乐。刘墉的画,清清爽爽,很像他本人的长相。即便是画热情如火的红山茶,也在红红的花瓣上加一层细雪。身居闹事,心在山泉。我发现每当刘墉把人们生活的居所画在纸上时,总要在远处添几笔山水,勾勒一轮明月。人和自然便浑然一体了。我觉得这决不是画家的习惯,而是他念兹在兹的表现。朋友在微信上喋喋不休,说为了保护纸质书的销量,传统电商一般在纸书出版6到12个月才放电子版权。当当作为电商平台,可以保障纸书和电子书同时出版,这点比较人性化。我说,刘墉再来北京,你叫我去见见他,才人性呢。点击【阅读原文】购买《不疯魔,不成活》
点击展开全文
让阅读为您的学习、事业与生活添翼,让世界更美好!你写的、你出的、你读的好书请@当当读书汇……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出错了!您想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可能该页面已被删除,也可能您输入有误,1秒后自动跳转。您现在的位置:
不疯魔不成活(四色图文本)
&&&&《不疯魔不成活(四色图文本)》收录刘墉的23帧智慧箴言,26篇温情告白,60幅丹青墨宝。
&&&&四色精美图文本,最唯美排版,赏心悦目。
&&&&唯一有详细图注和图片最多的一本,极具收藏价值。
&&&&随书附赠刘墉亲笔丹青墨宝书签1款,四款随机派发!
&&&&他在书中分享自己那段吃苦也像享乐的日子。教会我们心怀一份懂得和洒脱,活出全新的自我。
&&&&自上市以来,稳居当当励志榜第3名。
&&&&《不疯魔不成活(四色图文本)》暌违5年,刘墉最新暖心励志文集,新鲜出炉。作品收录23帧智慧箴言,26篇温情告白,60幅丹青墨宝。作者将66载心灵沉淀与感悟,献给在人生的起伏中一直勇敢奋斗的人们:人生短暂,应该活得洒脱,不负我生,不负我心。刘墉在书中鲜见地提到父亲生前点滴,还史无前例地插入60幅亲自创作的国画作品,文图相映,清新唯美。每一篇都是精心雕琢的感悟与思考,处处是睿思箴言。让我们在刘墉的记述里细细品味,心怀一份懂得,释放一份洒脱,行走在如歌的岁月里,活出全新的自我。
&&&&刘墉,国际知名画家、作家、演讲家。一个很认真生活,总希望超越自己的人。曾任美国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纽约圣若望大学专任驻校艺术家、圣文森学院副教授。出版中英文著作九十种,在世界各地举行画展三十余次。创作的原则是“在感动别人之前,先感动自己”,“为自己说话,也为时代说话”。处世的原则是“敲自己的锣,打自己的鼓”,“不负我心,不负我生”。有一颗很热的心、一对很冷的眼、一双很勤的手、两条很忙的腿和一种很自由的心情。
红尘&&印情&&画说龙山寺&&童年的声音&&山城的美丽与沧桑&&小小又大大的一条河&&幽禁少帅的禅园&&妈妈的四合院花魂&&落花人独立&&画牡丹&&火凤凰的重生&&芙蓉醉酒&&雪地红山茶&&清乡诗心&&少年游三人行&&纷纷开且落&&谜样金山寺&&明朝有意抱琴来童趣&&少年游三人行&&纷纷开且落&&谜样金山寺&&明朝有意抱琴来&&父亲的粥&&筷人筷语&&不负我心,不负我生&&樱花祭&&盒痴&&石头的启示后记&&心定入苔深附录&&文艺复兴人刘墉
&&&&“不疯魔,不成活!”&&&&这是京剧界常说的一句话!意思是如果不疯狂着魔,就很难有成就。&&&&我不敢说自己有成就,但是对文学和绘画却十分“疯魔”。&&&&我太太显然同意,因为她常笑我有病,每当我晚上怨当天不是没写文章,就是没作画,她都纠正:“怎不说不是写了文章就是画了画呢?”&&&&对这两样我确实疯魔,但是因为时间有限,常常只能做一样,我曾经想放弃其中之一,却发现失去任何一项,就不是完整的我了。&&&&写文章的时候我会想着画面,甚至用拍电影的方式想,要有动作、有声音、有色彩,甚至在平淡中有刺激,美好中有悲悯。所以写雪地里的红色山茶花,我会想到日本武士跪在雪地切腹、血溅三尺;写北京四合院,我会谈到文革时的哭声;写九份山城时,会想到早年瑞芳矿灾的心酸画面。&&&&为了画“龙山寺”,我会一次次前往写生摄影,采访当地的老人,甚至把照相机伸到废墟围墙上拍照。而且因为那附近早年有印刷街,所以除了画龙山寺,我还写了篇《印情》,怀念带我参观印刷厂的父亲。&&&&父亲在我九岁时就去世了,却留给我许多难忘的画面,这本集子里的《盒痴》《父亲的粥》和许多图画都有父亲的影子。至于“北京四合院”、《樱花祭》则是对母亲的思念。虽然都有些淡淡的感伤,但如同我写励志文章,感伤最终带来的,是对人生的领悟与豁达。&&&&我常想自己能化解许多心灵的伤痛,都由于文字的倾诉和绘画的抒发,因为我用童心创作。尤其画画,我会在树里偷偷加只小猫头鹰、藏几只小熊,还有猫打架、狗撒尿、小童便溺、男女偷情。裱画师父曾为此迟不交件,为的是他跟我打赌,非找出我藏在画里的小东西不可。&&&&我这么做还有个原因,是我认为文学需要时间阅读,绘画也要时间阅读,“画”不仅是空间艺术,也是时间艺术。古人说画要“可以观、可以游、可以居”。张大干因此有个画室取名“可以居”,居住当然要时间,如果您真能居住在画里,甚至还能看到画面上见不到的东西。&&&&想想,如果画上有个人盯着山谷下面看,山谷被前景遮了,但是你把自己变成画中那个人站在崖边,不就可以想象山谷中的景象了吗?&&&&我作画总是先想故事、酿情怀,所以很多画里的人物会相互呼应,譬如巷子这头小孩探头,往巷子另一头看,原来也有小孩,在躲猫猫。太太伸手警告偷窥邻家儿女约会的丈夫别出声,因为自己女儿正在屋里读书。还有些作品,画面上只见杯子打了、酒壶碎了、书画摊着没人收,主角呢?我不画,请大家自己想!
&&&&连花鸟作品都一样,我会画小鸟们争食、蜜蜂采蜜、鸽子调情、黄雀叫春,而且如同京剧的“无声不歌,无动不舞”。我必须感谢一对一教过我的林怀民、刘凤学与许常惠三位大师,我虽不是个用功的好学生,倒挺能移植,把音乐舞蹈带进了画中。
&&&&所以看这本集子,请尽量发挥您的想象,许多文章“奇兵突出”,许多绘画“别有洞天”,画中有文章,文中有画面,还可能是出人意表的东西!
&&&&此书出版,正值我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行个展,如果您光临指教,很可能有新发现。因为我的一些怪招,只有靠近原作才看得到,譬如《金山寺月夜》里的小狗、《明朝有意抱琴来》里藏着的小熊,对了!还有龙山寺附近巷子里的阻街女郎、偷窥的坏小孩和提着棍子追出来的保镖!
&&&&当然,如果您的眼力超好,在书上的插图里也找得到小熊。
&&&&信不信小熊还不止一只?
&&&&咱也打个赌吧!
&&&&心定入苔深&&&&我很相信缘分,也从来相信没有白下的苦工。&&&&举个例子:有一天我在画“小人书”,把汉字的象形文字,变成图画来解说。我太太在旁笑说:“那么多人等你的作品,你却花时间画小人书。”&&&&我一时不知怎么答,问题是多巧啊!当天晚上北京匡时拍卖公司的老板来,看到我的小人书立刻说他要印,还要拿去拍卖。跟他同行的一位收藏家,则自告奋勇成为我的经纪人,让我的作品一下子进入大陆,甚至能在北京画院举行个展。&&&&说到这次展览,如果您光临,会发现有很多“黑乎乎”的作品,那是我小时候跟妈妈抻被单,看她喷水得到的灵感,点点滴滴、一片一片!觉得过瘾极了!进入美术系之后照方抓药,狠狠用嘴含着黑墨喷了几张“大作”,在美术系走廊“秀”,被教授骂“少造反了!”&&&&后来开画展,斗胆放几张,也很少人喜欢,只有几家博物馆收藏。&&&&可是最近到大陆,我碰上贵人了,为我策展的贾方舟老师说得很肯定:“我不管市场好不好卖,这种风格是你特有,没别人画,我就要展。”&&&&于是我的“黑画”出头了!&&&&再谈回那本“小人书”吧!台湾的公共电视要做“一字干金”的竞赛节目,来访问我,原本只要我说几句话推荐。瞧见我小人书的稿子,居然决定在节目里加个“汉字好好玩”的单元,由我主持。最近节目告一段落,还要单独出版我那单元的DVD。&&&&台湾联合文学出版社的李总经理看到我的电视节目,知道我在作“小人书”,也感兴趣,来访时一眼瞧见我这本《不疯魔,不成活》,居然先下手为强,抢了去,还说配合我在北京画院的展览,两个月内就上市。&&&&您说缘分妙不妙!一本我自得其乐的“小人书”居然引来那么多好机会。&&&&上天既然如此安排,大家既然这么厚爱,我决定把这本书的两岸版税和公共电视给我的酬劳全部捐作公益(并且公布细目)。&&&&谢谢大家给我效力的机会,谢谢贾方舟大师的提拔、李向明老师的鼎力协助、匡时董国强总经理的厚爱、经纪人吴桐女士率北京团队的策划、拙荆的支持和联合文学的出版。&&&&最近有人问我六十六年过去,一路走到今天的人生感触。我说:“敲我的锣,打我的鼓!任我行、听天命!”然后画了张淡淡的水墨,题了一首诗:&&&&独自入山林,扶筇听鸟鸣;&&&&云起迷前路,心定入苔深。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狗在街上会四处撒尿,为的是告诉别的狗,那是它的地盘。&&&&其实人也差不多,所以喜欢在风景区刻字,再不然四处涂鸦。墙壁车厢不过瘾,甚至吊绳索,在几百尺高的桥墩上画,除了展示才艺,更有宣示“老子大胆到此一游”的意思。&&&&小孩虽然不会刻字,也有他们的方法。哪天你看到房间四处多了些花花绿绿的小贴纸,八成是娃娃干的好事。但这不能怨娃娃,我就在书店听过一个小娃娃不平地喊“老师也一样!”可不是吗?店员说小孩玩贴纸都是跟幼儿园老师学的,老师会贴“笑脸”“星星”“大拇指”,小朋友就贴花朵、白雪公主和米老鼠。店员顺手一指,天哪!墙上挂了一大片。国产的、进口的、闪亮的、随角度变形的,足有上千种。&&&&店员又往下指了指说:“小孩也会盖章。”只见柜子下一大排,全是小图章,除了各种图释,“棒!”“再来一个!”一箭穿双心,还有整句的,像是“我爱你!”看样子多买几个这种图章,连写情书都省了。有一回去个朋友家,墙上挂了幅于右任的草书立轴,空白处赫然盖满了花花绿绿的印章,想必也是他孙女的杰作。我说右老的字现在一幅可值百万,朋友一笑:实用最重要,你瞧!上面还有电话号码呢!我太太临时找不到纸,写的!&&&&我小时候也爱盖章,那年头没玩具章,但我有个正正式式的金属印章。是跟我爹去万华时,经过一个印刷厂,我对里面“垮啦垮啦”的机器声好奇,站着不走,里面的人就顺手捡了个小小的铅字给我。又大概因为我爹带我,所以那是个“爹”字。从此我就四处发挥,举凡课本、故事书、纸门上,都有我的“爹”。有一回在家长签名的地方,我也盖个“爹”,被老师抓去问:你这爹也太小了吧!&&&&没过多久,我的印章就变大了,是我用刀片在橡皮擦上刻的,除了个大大的“刘”字,还有“可”“否”和年月日,我把它盖在每本故事书的扉页,意思是这本书可不可以出借,可以借几天。那印章虽然刻得烂,但我留作纪念,还带到美国。有一回清洁工看到,笑说他在另一个华人家也见过,男主人先在肥皂上刻,再小心翼翼地盖在文件上。&&&&从我爹死,我的“爹”铅字就不见了。可能我娘看我没了爹,所以没收了我的“爹”。但才过不久,我就拿到了一个真正的“图”章,而且图是我画的。因为自从爹死,家道中落,我就靠投稿赚零花钱。我的稿没几个字,只有图,画的都是些“走迷宫”和“连连看”的儿童游戏。有一回我好奇找到报社去,除了看到一大屋子的人,一排排的铅字,和“垮啦垮啦”的机器,儿童版主编还送我一块“锌版”,上面正是我画的图。&&&&我从来化学没及格过,只对“锌”和硫酸的化学程序记得清楚:zn+H2SO。=ZnSO。+H:。因为我后来知道锌版是先拍照,再感光到涂了药水的锌片上,最后用硫酸腐蚀的方法制作。我还特别跑去制版厂参观,见到几个大男孩拿着胶片描,原来他们在做套色印刷的版子。一张彩色封面,用了四色,他们就用肉眼依照原稿上的颜色描,再制成锌版上机印刷,他们的耐心和细心让我佩服极了。&&&&真正接触到印刷是高中,自从我编校刊,功课就常拿丙,因为我总请公假去印刷厂,甚至整天蹲在那里。有时训导处说某文章有早恋倾向或不够爱国,抽下来!我甚至得蹲在印刷厂赶稿子。能以最快速度和最少字数补上“天窗”的是诗,一个字加个叹号,也能成一行。所以我后来成为诗人,还得到优秀青年诗人奖,参加了世界诗人大会。&&&&蹲在印刷厂可真学到不少。只见那些老“手民”,一手攥着稿子和个小木盒,一手伸到铅字架上捡字,他们能只看稿,不看铅字架,出手飞快而且不出错。捡好的铅字送去排版,一行行像打麻将似的“码”整齐,空白地方用比较短的铅块,细线用金属片,行间用小木片。码好之后再用绳子缠紧,送上小机器打样。先在版子上滚油墨,铺张白纸,再把上面大大重重的圆筒推过去,就打好样了。&&&&校对完正式上机印刷,如果一次印十六页,就得放十六块版,必须由有经验的师傅动手,因为印完之后折纸,页码得连接,稍不小心就会跳页。那时的活字印刷虽然有机器,还是得以手工一张张往机器里“喂纸”,稍没喂好,印出来就歪。我曾经站上机台喂过几十张,起先都好,喂着喂着突然就出错,从此我懂了,为什么棒球好手也会暴投!&&&&进大学,我还编刊物,那时有了平版印刷加中文打字,比活字简单多了!到排版厂看到的不再是老师傅的长脸,是打字小姐的笑脸。只见她们一人面前一个大大的字盘,上面有个可以移动的夹子,要打哪个就由字盘上夹起来,唰!啪!打在前面的纸筒上,原理跟英文打字机差不多。&&&&P3-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墉散文精选摘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