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此地无行车,颠倒点苍苔白露泠泠落绛英打一动物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古人咏花诗词1365首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古人咏花诗词1365首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4|
上传日期: 08:49:0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古人咏花诗词1365首
官方公共微信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作者_百度知道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作者
这几句诗。可怜此地无车马,枝间时见子初成,是什么意思?作者是谁五月榴花照眼明,颠倒苍苔落绛英
提问者采纳
自唐代韩愈的&lt。可惜的是;榴花&”字既点明了五月的石榴花十分耀眼。可怜此地无车马,百般无奈地飘落在长着苍苔的地上,此地没有赏花人车马的痕迹,这么好的花却无人来观赏,颠倒苍苔落绛英。赏析  五月里石榴花开了,有争议)五月榴花照眼明,耀眼夺目,隐约可见榴子结于枝子间。大红色的榴花在人们漠视的冷遇中。  首句中的&#92:也有资料说是出自宋代诗人朱熹的《题榴花》,将花朵艳丽的颜色描写了出来,红艳似火,可是也只能和青苔一样平凡的人混迹在一起罢了;,枝间时见子初成,(注;“明&#92,同时也表达了人自己才华虽然如盛开的石榴花般灿烂耀眼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怀远县 百科_苍山牧云(文坛更夫-潘九州)_天涯博客
《无题》:沧海寄一萍,无欲得清心。将相揖门外,天子来不迎。潘泓西,原名潘成稷,号九州。安徽怀远人。一级作家、编审。出版“新诗路*漂系列”专著《萱晖文存》69卷,约600万字。苍山牧云QQ群:。
今日访问:[$DayVisitCount$]
总访问量:1875487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767
(2479)(646)(886)(67)(130)(274)(16)(125)(222)(38)(31)(43)(3)
(6)(16)(11)(2)(2)(5)(2)(19)(20)(37)(37)(19)(6)(18)(23)(34)(66)(57)(40)(8)(31)(40)(41)(39)(57)(68)(65)(73)(21)(106)(84)(105)(52)(34)(55)(35)(21)(18)(23)(17)(21)(34)(13)(6)(6)(19)(18)(12)(17)(12)(9)(6)(15)(23)(45)(81)(121)(38)(47)(28)(10)(10)(15)(11)(8)(10)(15)(18)(9)(7)(9)(13)(16)(11)(7)(10)(8)(9)(10)(7)(9)(8)(13)(7)(7)(3)(5)(11)(25)(33)(159)
怀远县&百科
怀远县是安徽省蚌埠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安徽省北部,蚌埠市境西部,淮北平原南部。境内荆山海拔259米,涂山339米,夹淮对峙,蔚为壮观。地处&泛长三角&经济圈腹地,陆路、水路纵贯东西,连接南北。为淮河文化、大禹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安徽省杂交稻制种基地、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水产品生产基地。因怀远地处皖北,淮河中游,故素有&淮上明珠&美誉。
怀远人杰地灵,汉代经学大师桓荣、曹魏四代辅臣蒋济、东晋大司马桓温、明朝开国元勋常遇春、花云等都出自怀远。清朝雍正年间大将军年羹尧、咸丰年间御史、同治年间陕西总督林之望及光绪年间内阁中书林介弼,诗文闻名江淮,有&江左二林&之美誉。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宋玉琳、程良,当今闻名中国商界的传奇人物史玉柱也是怀远籍人士。怀远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怀远是安徽省第一个通过国家&两基&验收的百万人口大县,1997年、1998年连续获得&全国教育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省卫生先进县&等称号。怀远花鼓灯是安徽两花之一,被周总理誉为&东方芭蕾&,多次荣获全国大奖,曾应邀到葡萄牙、摩洛哥等国演出,97年怀远县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花鼓灯艺术乡&。
怀远县境内有荆、涂两山夹淮对峙,又当涡、淮两河汇流之处,形势险要,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我国出现南北分裂对峙的局面时,这里经常成为争夺角逐的战场,因而这片地方的名称,历代迭经变更,归属亦有所不同。
怀远历史悠久,上可追溯到距今四千二百多年前。当我国还是原始社会的唐、虞时代,这里就设有涂山氏国。夏禹王娶涂山氏女为妻,他的遗迹至今犹在。禹五年(公元前2030年)在涂山南麓的一个村落大会天下诸侯,以后称为&禹会村&。
夏、商两代,全国分为九州(注1),这里属徐州地(注2)。西周
时徐州并入青州(注3),这里分属青、扬(注3)二州地。春秋、战国时,东周王朝名存实亡,诸侯各自为政,互相兼并,天下大乱,连年战争,这里归属无定,先后属吴、楚之境。
秦代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以淮水为界,淮北为泗水郡(注5),淮南为九江郡(注6)。
西汉时,仍以淮水为界,这里设四个侯国(注7),两个县。在淮水南设当涂、曲阳两侯国,属九江郡;在淮水北设平阿、义成两侯国和龙亢、向县两县属沛郡(注8)。王莽新朝时,当涂曾改名山聚,曲阳改名延平亭,平阿改名平宁。东汉时,当涂国复改为县,沛郡改为沛国(注9),原设之县未动,仅平阿、义成县改属九江郡。
三国时,地属魏境,龙亢改属汝阴郡(注10),义成、平阿、曲阳三县属淮南郡(注11)。当涂、向县撤废。
西晋太康九年(公元288年),龙亢改属谯国(注12),复设当涂,与义成、曲阳、平阿三县,同属淮南郡。东晋南迁,将当涂侨置于江南(即今之当涂县境)。后改置马头郡。
南北朝时,争夺剧烈,先属南朝宋地,郡治未变,新设零县。龙亢并人蕲县。齐时,淮北地区尽失,属北朝魏地,设已吾县,属马头郡(注一三)。以后南朝梁又占领,除龙亢属下蔡郡,已吾属沛郡,义成属临淮郡(注14)外,又设葛山县。其后复被北朝北齐占据,设荆山郡(注15)改原当涂为马头县。已吾、义成并为临淮县,曲阳并人定远。
隋朝将荆山郡撤废,改设涂山县属钟离郡(注16)。
唐代把涂山县并入钟离县(注17),属钟离郡。五代十国时属南唐,仍为钟离县。其后周世宗据有淮北时,在这里设&镇淮军&。
北宋仍因唐旧制。南宋时,淮北一度沦人金国之地,在这里改设荆山镇。金亡后,南宋收复,复设荆山县。宝佑五年(公元1257年)于此设&怀远军&(注18),辖荆山县,地跨淮河两岸。&怀远&名称亦自此开始。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2月怀远军投降元军。元朝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正月撤废怀远军,与荆山县合并,改称怀远县,属濠州(注19),隶于安丰路(注20)。从此怀远县名沿用至今。
明代初属应天府(注21),后改属凤阳府。
清朝初属江南省凤阳府(注22),后改为安徽省凤阳府。
辛亥革命后成立民国,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4年&&1928年),属安徽省寿县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县。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安徽省阜阳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怀远属寿县第十行政专区辖县,直到怀远县解放。
抗日战争时期,怀远县部分沦入敌手。在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宿(县)怀(远)县抗日民主政府。同时国民党怀远县政府逃避到龙亢区的褚韩湖,怀远县城内则有伪怀远县政府盘踞。
解放战争期间,在县境内涡河南北建立怀远、宿怀两县人民民主政权。日怀远全境解放,3月怀远县工农民主政府成立。全县共辖城关、胡疃、河溜、包集、双桥五个区,57个乡。建国后行政区划曾几次作了局部调整。1952年5月,宫集区从凤阳划归怀远,改名为马城区。1955年7月梅桥区桃园乡的五个选区划归蚌埠市。同年9月西泉街划归凤阳。1959年12月秦集公社划归蚌埠郊区,朱疃、耿集两公社划归淮南市,1964年复划归怀远。曹老集区于1950年由灵璧划归怀远,更名新马桥区,于1965年7月归并固镇县。
怀远县1949年属宿县专署辖县,1956年属蚌埠专署辖县,1961年恢复宿县专署,仍为属县,1983年7月改属蚌埠市辖县。
九州:记载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个州。
徐州:古代九州之一。辖今江苏长江以北和山东东南部地区,州置山东郯城,后移徐州。
青州:古代九州之一。辖渤海与泰山一带,即今德州、齐河以东,马烦山以南及沿胶济路向东至栖霞、乳山一带,州置临淄,后移至益都。
扬州:古代九州之一。辖今安徽淮水和长江口以南地区汲江西、浙江、福建三省,还有湖北英山、黄梅、广济,河南固始、商城等县。州置和县,后移至寿县。
泗水郡:秦设此郡,辖今江苏、安徽境内的淮河以北,宿迁、泗洪以西,萧县{涡阳、风台以东地区。汉初改设沛郡,郡王江苏沛县。
沛郡:详见《北魏注》。
沛国:原为泅水郡,西汉时改为沛郡。
九江郡:辖今安徽、河南境内的淮河以南,湖北黄冈以东和江西全省。郡置寿县。
侯国:指在封建社会分封诸侯管辖的地区。
汝阴郡:三国魏景初二年(公元238年)所置。辖今安徽颍河流域及河南新蔡、淮滨等县,后为颍州府、顺昌府,郡置阜阳。
淮南郡:即原九江郡。
谯国:即今亳县。
马头郡:详见《齐书州郡志》。
临淮郡:详见《北魏注》。
荆山郡:详见《隋涂山县注》。
钟离郡:郡治今凤阳县。
锺离县:即今凤阳县。
怀远军:详见《宋史地理志》、《方舆纪要》。
濠州: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所置。明初为临濠府,后改为凤阳府,州治今凤阳县。
安丰路:安丰在今寿县南、安丰塘北。路是地方区域名。为宋时置,金沿旧制,元时降为二等地方行政区域,隶属于省。
应天府:即今南京,见《凤阳府志》。
江南省:为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置。辖今江苏、安徽两省。康熙年间分设两省。见《凤阳府志》。[1]
怀远县辖8个镇、9个乡、三个区、一个农场:城关镇、包集镇、龙亢镇、河溜镇、双桥集镇、魏庄镇、万福镇、唐集镇、淝南乡、淝河乡、褚集乡、陈集乡、古城乡、徐圩乡、兰桥乡、荆芡乡、找郢乡、龙亢农场、新城区、工业园区、荆涂风景区。
怀远紧紧围绕&加速崛起、转型发展、富民强县&主题,突出&一城五区、八个重点产业和全民创业工程&工作重点,立足本地实际,不断探索创新,县域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十一五&末,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7亿元,较&十五&末翻一番;财政收入8.15亿元,较&十五&末翻两番。三次产业比重由39.2:29.3:31.5发展为32.5:42.1:25.4。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显现,实现工业增加值51.8亿元,较&十五&末翻三番,规模工业企业由27家增加到177家;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74亿元,连续五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城乡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全县整体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
全县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1-5月份,实现财政收入7.8亿元,增长27.2%;实现工业总产值108亿元,增长66.4%,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8亿元,增长28.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亿元,增长35%;夏粮产量75.96万吨,连续9年实现夏粮丰产丰收。[2]
截至2012年11月份,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达94家,较上年同期增加20家,94家企业累计实现产值254.4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为85.7%,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数位居全市三县六区第一。
怀远县地处皖北、淮河中游,始建于1291年。全县辖19个乡镇、401个村(居),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2384平方公里,总人口137万人。怀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唐虞时代,怀远就是涂山氏国的聚居地,为淮河文化、大禹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涂山&白乳泉风景区现为安徽省重点旅游风景区,拥有禹王宫、白乳泉、启母石、卞和洞等名胜古迹。民间艺术花鼓灯蜚声海内外,素有&东方芭蕾&之称。怀远区位优势明显,水陆交通发达。县城坐落于荆山、涂山脚下,涡河、淮河汇合处,距蚌埠机场仅10余公里。津浦铁路从东侧经过,206国道、307与225省道和合徐、界阜蚌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淮河、涡河等9条河流并列其间,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怀远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该县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4℃,降雨量900mm左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气候宜人。
花岗岩、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优质石灰石储量6.3亿吨、铁矿储量500万吨。怀远县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安徽省杂交稻制种基地、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水产品生产基地,盛产优质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花生、蔬菜、淡水鱼、螃蟹、畜禽等。怀远石榴、白莲坡贡米、纯王杂交稻种、许桥西芹、芡河螃蟹、五岔烧全鸡等名牌农产品享誉全国,倍受国内外市场青睐。
地处&长三角&经济圈腹地,陆路、水路纵贯东西、连接南北。是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分隔(淮河)起点分界线。
怀远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先后连续2届获全省文明县城称号(全省首届文明县城)、连续4届被获得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连续6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届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全省知识产权十强县、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4]
经济开发区
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现代农业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总面积2396平方公里
怀远交通十分便利。县城紧邻蚌埠市区,荆涂二山坐落城中,涡淮之水城中交汇,涡河四座桥梁和荆涂淮河大桥的建成,使新老城区相连,涡河、淮河、荆山、涂山形成&双山双水绕双城&的城市格局。206国道、307、225省道穿境而过,京台高速、宁洛高速在县城交汇,沿途设有三个出口,怀远经济开发区、龙亢试验区等园区都规划在高速公路出口处;境内有9条河流,其中淮河、涡河、茨淮新河常年通航,区位优势明显
怀远古城位于县北十五公里的宿怀、刘褚公路交接处,南临四方湖,历史悠久,物阜民丰。建国后,历为古城乡政府所在地。
古城始建于北魏(约公元480年),谓之涡阳城。时沿涡有十三城,古城即属其一。据怀远旧县志卷十三《城戍考》云:&古城即涡阳城,在县北三十里,梁大通元年(公元527年)将军陈庆之攻魏,克之,此遗址存&。又云:&按蒙城双涧集故城址,相传为古涡阳城&&然而时涡阳左右凡十三城,必有一二城在县境者,不必定双沟(误涧)一城为涡阳耳&。再云:&团城,在县北二十五里,遗址存,城在(淝)河南,大仅可周一里,城已隳之。北为古城村,亦有一古城,城基尚存(今城拐子),皆在北魏时涡阳十三城之内&。
古城东西各有一马场村。东马场在魏庄境内,西马场在古城西南三公里处,二址皆是涡阳王喂养战马之地,由此得名。
古城西北约四公里处有马路村,传说有二:其一,涡阳王从西马场向北修一条习练鞍马的马路而得名;其二,涡阳王修一条通往亳州的关道,马路村为第一驿站。
古城南淝河边有杨河村,古称仓嘴孜。仓者,盛粮草之地也;嘴者,河边伸向河水呈半岛式之土滩也。因古淝河为淮北主要水运航道之一,故涡阳王把粮草屯积于此。
古城西约半公里之小新庄南地,有一古土堆,人称&观星台&,供涡阳王和文武百官夜观星象之用,台址存。
南北朝时期,兵燹频繁,战火纷飞。宋、齐、梁、陈、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各据一方,互相吞并。公元五百二十年,梁派陈庆之率重兵攻魏,克涡阳城废之,杀涡阳王葬于淝河边(涡阳王墓在今三官村内)。后人在旧城址重建村舍,谓之古城。
古城民间至今尚有《夜传古城》之说:涡阳王和蕲县王立盟和好,共防外患。一天夜间,涡阳王率文武大臣及娘娘到观星台观看天象,忽见北方陨星降落,大惊失色!猛回头,又见护驾官勾桓正对娘娘暗中戏谑,大怒!随对勾桓严刑重责,勾桓陡起叛逆之念,暗向蕲县王谄媚进谗日:&涡阳王明与大王亲善,暗却操练兵马,准备突然进攻蕲县,灭大王,你可要早备无患呀!&蕲县王勃然大怒,指骂涡阳王背信弃义!时恰遇梁发兵攻魏,蕲县王兴师与梁合兵,共克涡阳城.条涡阳王。并连夜把一切财产和砖瓦木转到蕲县北二十五里处,建宿县。宿者,夜也。
天问(节录)战国&屈原
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
涂山氏女之歌&秦&《吕氏春秋》
侯人兮猗&&
涂山之歌&汉&《吴越春秋》
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我家嘉夷,来宾为王。
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
启母涂山颂
涂山静居,元郎悟几。大禹至公,过门不归。
明此道训,孩允是绥。仁哲以成,永系天晖。
大禹涂山御座开,诸侯玉帛走如雷。
防风漫有专车骨,何事兹晨最后来!
古传神禹迹,今见旧山阿。
莫问辛壬娶,从来甲子多。
夜淮低激射,朝岭上嵯峨。
荒庙立泥骨,岩头风雨过。
游涂山荆山记所见
上巳日与二子迨过游涂山荆山记所见
此生终安归,旋轸天下半。昔自河南赴杭州过此,盖二十年矣。
曷来乘累庙,复作微禹吧。从祠及彼呱,象设偶此粲。山有启庙谓涂山氏。秦祖当侑坐,夏郊亦荐裸。庙有此翳有鲧庙。可怜淮海人,尚记弧矢旦。淮南人谓禹以六月六日出生,是日,数万人会山上。虽传记不载,然相传如此。
濠州七绝.涂山
下有鲧庙,山前有禹会村,
川销支祁水尚浑,地埋汪罔骨应存。
樵苏已入黄熊庙,乌鹊犹朝禹会村。
和子瞻濠州七绝涂山
娶妇山中不肯留,会朝山下万诸侯。
古人辛苦今谁信,只见清淮入海流。
涂山绝顶忆神功,亘古情形一览中。
启母石迎新月白,防风冢映夕阳红。
洪流匝地曾拘兽,老树参天欲化龙。
有径直通霄汉外,登临无不是仙踪。
云绕涂山晓色浓,千年老树肖盘龙。
涧流石母生苔绿,玉产仙岩映日红。
山顶寒鸦巢禹穴,林间落叶舞西风。
万方洪水归沧海,永赖当年疏凿功。
亭亭独立向江滨,四半无人石作邻。
云鬓挽成千载髻,娥眉淡扫四时春。
霜为腻粉凭风傅,霞作胭脂仗日匀。
莫道岩前无宝境,一轮明月照精神。
舟过涂山谒夏后庙有述
涂山千古临淮水,禹殿嵯峨天际留。
望见翠华岩树老,思逢瑶牒海云浮。
八年风雨归残碣,越代龙蛇守故湫。
为向山头长鹤立,夕阳何处泊孤舟。
禹都安邑今有墟,亦越五载来省徐。
南巡重瞳兆权舆,衡岳阔远非人居。
涂山作国淮所潴,会水为澳戴石且。
乾坤赫焉集衣裾,帛熏黄元玉番舆。
四岳九牧行衙衙,我稽职方及州闾。
九千六百数已余,要荒昀爽感化胥。
亦职玉帛同趑趄,来同翩翩合万与。
晔若朝日辉琼琚,明德远矣众所。
夏小正刊月后余,实集万国太史书。
予嘉乃功有奖誉,享以劂卫以周庐。
谁何牧竖矜智胥,掘强沟壑同鲜鱼。
终夸其邦作厉虚,汪罔大人迹迂俱。
天轩地阖行不蘧,帝资其血成川渠。
崇崇者陵骨难,尼山读书乐只且。
千年能详骨专车,博物巨止知。
峨峨鼎成谁敢举,惶惑百姓行人吁,
夷坚志之亦欷嘘,白日屏息冀子梦。
侈哉黄熊三足拿。好事河伯烦吹嘘,
稍耻刻画来鲸去。男丁女壬生克除,
颓然空山梦其初:一首九尾劳卷舒,
服妖德圣颜则好,留之三日非踌躇。
呱呱者生实国储。狐鸣涉波牵子祛,
后此一纪能归予。白鱼身长傅与与,
伛纡而前若蘧除,画畀白壁夜揭橥。
三来阚家俗却祛,太室即立神人胥。
民巅于巢下则渔,予口悴者手拮据。
滔滔者流其涸诸,鳌输其首难始纡,
龙轩其颜不足屠,神知逃诛值孟涂。
女娲华星缀衣如,束缚乌脚羁蟾蜍。
佐子木德相诛锄。淮流汤汽水淀淤。
台桑猬积而崎虚。丰年厥惟黍与余。
登高旷览怀古摅。大水作渎小水沮。
快如挈瓶注尾闾。酬功欲陈水土苴,
大哉非禹吾其鱼。
怀远古诗九首
灵泉清冽白龟浮,治淮勋业与天孤。
宫宋杨林归冢庙,榴城花鼓织画图。
禹宫崔峨达霄汉,女乔石柱犹望夫。
凤凰楼锁桐城怨,卞和洞前是玉都。
游卞和洞记
楚王不识玉,暴戾膑卞和。
终为勇者故,玉玺传中国。
卞氏善识玉,高歌献王庭。
宏才遭楚忌,天下病暴君。
长空无朗月,莫若归泉林。
暖石正堪卧,山风懂人情。
游白乳泉记
灵龟浮游出洞天,白乳成浆涌甘泉。
夏后纳凉岩上坐,神禹问树几千年。
涂山&圣泉亭
涂山孤风望天河,禹神会盟有余波。
夕阳晚照风景远,淮上归桨荡橹歌。
华夏初会盟,神禹斩防风。
身倒十里浪,血流上下洪。
故里(江淮)风光
云淡平野阔,风朗日高悬。
扶犁开春土,耕耘天地间。
云垂四野下平芜,秋风横江乱荻芦。
半竿闲水人寂寞,一壶钓翁晒渔鸥。
浅秋时节岁微寒,柳舞江堤乱翠帆。
青峰含黛着绿被,涡淮雾起披皂衫。
千里平原引畅望,江左铁骨赖斯山。
故园水土已陌然,常教离人数泪斑。
涂山禹王宫楹联
传子特开三代局;来王共仰八年功。
古刹汉高建;仙台夏禹留。
俎豆犹古法;林园无俗情。
巨灵献绿字;长人授玉书。
空山垂四壁;古庙独千秋。
峻拔在寥阔,磅礴压洪源
──宫尔铎撰书
禹庙烟霞古;山中岁月长。
二仪清浊还高下;万国衣冠拜冕旒。
──林之望集句并书
尧舜嘉平成之功;黎庶颂胼胝之烈。
客来莫嫌茶味淡;山居不比世情浓。
鸟语花香真洞府;松清竹翠小篷莱。
万里长空开眼界;一川春水润心里。
──河南焦浚川撰
风月一亭为益友;经书数卷即良师。
山外有山都似画;树内生树不知年。
──宋.苏轼撰书
涂山雄秀临淮水;禹殿庄严列濠州。
涂山广大纳万国;帝禹于此分江河。
──宋.礼待郎王韶撰
惠莫广于济黎元;泽莫近乎拯饥渴。
──清.方履笺
茶隽涂山云雾魄;水洌圣泉冰晶魂。
道承尧舜;德配乾坤。
涡淮长绿千秋水;荆涂永固万代春。
鹤衔松花香道院;云去留月照丹台。
夏去盈山皆秀色;春来无处不飞花。
云鬓挽成千秋髻;娥眉淡扫四时春。
斗酒纵览廿一史;炉香静对十三经。(集句)
峰峦耸翠,秀矗重霄;涡淮曳兰,舣来四海。
三过其门,历数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
导江河,平水患,万世永赖;受禅让,会诸侯,俎豆千秋。
召长人,收巨灵,同刊草昧;役玄鬼,策应龙,协破鸿蒙。
忆当年,洪水横流,泛滥成灾,截断两岸青山,滚滚巨浪东逝去;
看今朝,大地回春,歌舞升平,盈斟一瓯白酒,频频畅饮笑归来。
贡金九牧,执玉万方,亘古神功思治水;
屋画龙蛇,庭垂桔柚,即今庙貌念卑宫。
万国会冠裳,仰拜赓歌,协帝勋华承尧舜;
千秋谙俎豆,报功崇德,兴王景运启商周。
万世赖平成,岂惟川锁攴祁,一角淮,需资保障;
七旬修士卒,想见庭呈干羽,两阶召舞赞文明。
承四载以疏导九河,凿海穿山,天地平成垂永赖;
历八年而会朝万国,开来继往,帝王受授庆明良。
导淮自桐柏,召章律,役赓辰,锁吴攴祁之神妖,舟车橇辇,四载是乘,亘古颂手足胼胝之烈;
治于凿荆涂,赤日璋,碧月圭,奉沧水使之明命,辛壬癸甲,三过不入,于今仰冠裳玉帛之宗。
惟夏后氏建大功,定大位,立大政,勤劳万邦,和宁四极,威怀之道,仪刑后王。当乎洪荒方割,灾被下土,自壶口而导百川,大功建焉。虞帝耄期,承顺天历,自南河而受四海,大位定焉。万国既同,宣省风教,自涂山而会诸侯,大政立焉。功莫崇乎御大灾,乃赐玄圭,政莫先乎齐大统,乃朝玉帛,以混经制。是所以承唐虞之后,垂子孙之丕业,立商周之前,树帝王之洪范者也。呜呼!天地之道,尚德而右功。帝王之政,崇德而赏功。故尧舜至德,而位不及嗣。汤武大功,而祚延于世。有夏德配于二圣,而唐虞让功焉。功冠于三代,而商周让德焉。宜乎立极垂统,贻于后裔。当位作圣,著为世准。则涂山者,功之所由定,德之所由济,政之所由立,有天下者,宜取于此。追惟大号既发,华盖既狩,方岳列位,奔走来同;山川守神,莫敢遑宁。羽毛四合,衣裳咸会,虔恭就列,俯偻听命。然后示之以礼乐,和气周洽;申之以德刑,天威震耀。制立谟训,宜在长久。厥后启征有扈,而夏德始衰;羿距太康,而帝业不守。皇祖之训不由,人亡政坠,卒就陵替。向使继代守文之君,又能绍其功德,修其政统,卑宫室、恶衣服、拜昌言,平均赋入,制定朝会,则诸侯常至,而天命不去矣,兹山之会,安得独光于后欤。是以周穆遐追遗法。复会于是山,声垂天下,亦绍前轨,用此道也。故余为之铭,庶后代朝诸侯制于下者,仰则于此。辞曰:
惟禹体道,功厚德茂,会朝侯卫,
统一宪度,省方宣教。化制殊类,
咸会坛位。承奉仪矩,礼具乐备。
德容既孚,乃举明刑。以弼圣谟,
则戮防风,遗骨专车。克明克威,
畴敢以谕。宣昭黎宪,耄定混区。
传祚后胤,丕承帝车。涂山岩岩,
界彼东国,惟禹之德,配天无极。
即山刊碑,贻后训则。
游涂荆二山记
濂既游琅琊山,起行至池河驿,适邮卒递内使监公牒至。及开缄,中藏濠梁古迹一卷,宸翰亲题其外,令濂搜访与青宫言之。濂因启曰:&临濠古迹惟涂荆二山最著。按《图经》,涂山在昔钟离县西八十五里,荆山亦在县西八十三里,二山本相联属,而淮水绕荆山之背,神禹凿开,使水流二山间,其疏凿之迹故在,人思其功,迄今不能忘。&青宫曰:&至中都,当共往游焉,余将渡淮狞于王庄,先生宜溯流而上,届今怀远县治以俟。&濂奉教行。以洪武乙卯冬十一月己已发舟,庚午日曛,姑泊县西门,而青宫已驻跸于东门五里矣。辛未,濂上谒,青宫喜甚,下令以壬申游二山。濂至期约怀远文学掾王景彰宿舟中,黎明棹舟至涂山足,曳杖入山,山旁废址,旧皆民庐。前度石梁,复斗折而北,累石为庸,多艺椒之园。行可三里余,视大盘石,青绿间错。颓然欹足坐,谛视之,干藓交封之耳。闻有草生石上,高一尺,其花可玩,不假土力,人取悬檐间,呼为石莲花。复行四里所,岩石荤确,插起道左,危倾欲飞坠。复二里所,微径入灌莽,抵岩罅,储泉一泓,味甚甘,复以茅茨,曰圣水亭,取水以萦雨多验。复一里余,至山颠,禹庙在焉。庙已毁,惟颓垣破础存。游目四顾,长淮西来,涡河北汇。而寿春、临濠、宿州之境,皆在冥茫昏杳之中,缅想南北战争屯戍处,为感慨这久之。山之下聚落甚盛,庙史云:名禹会村,乃禹会诸侯之地,庐舍之比如栉。移踵入庙,庙前杏树一章,大可蔽十牛,二柏参差左右;树东置小瓮,杏柯之水时津津滴其中。庙史云,当晨雾四集,水愈多,其来如泉,可代井汲。碣石二:一大书&有夏皇祖之庙&六字,下刻宋庆元初,州守刘仲光自造;&祷雨记&一,亦记祷雨事。皇甫斌绍兴庚戌来为郡,命钟离尉丁大荣作。石末剥泐,文尚可读。复从庙西循石坡而下,巨石危立如人形,遥望之,一妪俨然也,相传为启母石。庙史云:居人每圭羊豕祭之,至有粉黛饰其貌者,闻之不觉大笑。山坳旧有僧房,今废。久俟鹤贺不来,忽使者至云,扈从士马多,无桥可以渡河,青宫不复至矣。言未既,但见旌旗如锦绣摇曳上荆山矣。濂亦下山麓,入鲧庙,见所题神号鄙俚,弃而不睨。出读祖无择所赋歌,京口孙临为书碑。盖无择谪守寿春过此而作也。复北经县治,折而东约三里所,至荆山。梁魏交斗时就山筑堰,以灌寿春,其遗迹犹斑斑可见。复行三十步,岩广如屋。侧身而入,石屏如床座,可坐人,号为卞和洞。自西上复一里所,过避雨石,石斜倚避雨,故名。复六十步,至产玉坡。奇石骈列,玄质而白,缘粲如雪。西有玉池,榛荆迷路不可寻。景彰欲导游青峰庵,足倦遂止。时青宫已猎远郊,濂因登舟先还中都云。
惟二山见诸载记者,其说多乖殊。
以涂山言之,《春秋左氏传》云:禹合诸侯于涂山。杜预注云:在寿春县东北。说者云:今之濠州是也。《国语》、《史记》则又云:禹会诸侯于会稽亦有涂山。《吴越春秋》亦以涂山在会稽,又兼稽萧山是也。是二说已不能归于一致矣。至于《苏鹗演义》又云:涂山有四,一会稽,二渝州,三濠州,四当涂。然其处皆有禹迹。或者遂谓禹之治水,固尝偏历宇内,而会诸侯实在和会稽之涂山。柳子厚《涂山铭》,苏子瞻,子由涂山诗,指在濠州者皆非是。濂之存疑而未决者一也。
以荆山言之,荆山,楚山也。楚之先王熊绎,僻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至成王始盛,又昭王有言曰:自吾先王受封,望不过江、汉、河,非所获罪&&,则楚之封疆可知。七传至昭王,始迁都郢,郢即今之江陵。其地有荆山,一名景山。荆故楚号也,有之诚宜。世则指为濠州。濠州古钟离子国,与寿春密迩。楚自昭王之后,历十一传,至考列王,始徒都寿春。
《韩非子》所载卞和献玉事,乃在历、武、文三王之际。昭王上接武王,已越十世。当三王时,钟离何尝属楚,而强谓卞和至此山耶!《新序》又谓抱玉而泣,在共同王之时。《杂记》又谓在怀王及其子平王之时。平王乃昭王之父,下距怀王九世。共王上至武王亦六世,何至颠倒错坏如是耶!濂之存疑未决者二也。
大抵山川遗迹,非本著经史者,多不可信。如葛洪丹灶,郭景纯之墓,在在有之。纵有高世之智,将何以得辩其真伪邪!必欲可信,涂山当稽之左氏、以寿春为正。荆山当正诸史传,以江陵为正。有谓涂山氏乃古国名,禹曾娶其女者,别是一说,与此殊不相涉也。濂耄矣,诸书遗忘欲尽;所记忆者,未必无舛讹,辄缘纪游,因挂漏书之,以发同游者一笑。同游者:盖太子正字桂彦良,晋府长史朱伯言,楚府长史朱伯清,吴认伴读王致远及景彰云。后一月某日记。
10怀远石榴
在我国虽非原产,但栽培历史至今已有两千余年。晋&张华的《博物志》以及《广群芳谱》上均有记载:&有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榴种以归,名为安石榴。&据考察,石榴传人我国,并非西域一路,西南及沿海诸地,就有由海路引种于新加坡等地的。
怀远石榴历史悠久,据传说自唐代起已有栽植。清人李汝珍在《镜花缘》中说:&武则天命即将石榴二百株,传谕兵部,解交武八爷查收。此花后来送至东海郡,附近流传,莫不保护。&李翁所言虽有神话色彩,但自汉代至唐代,石榴在我国已有八百余年的栽培历史,从长安传到淮河流域的可能性是无疑的。
怀远石榴见诸文字记载的,从现有资料看,可追溯到明代。明嘉靖年间,上蔡人张惟恕,时任巡按御史,游怀远时有《九日登山》诗:
泉水细润玻璃碧,榴子新披玛瑙红。
落日半山弦管发,百年此会信难逢。
备注:九日即重阳节,正是怀远石榴硕果缀枝,披红挂彩的时候,诗人观清泉,品览红榴,遥想大禹群会诸侯于涂山的雄姿与盛况,其诗情画意油然而生。
石榴在古书上又有若榴、丹榴、天浆及金罂等名称。考其名由,其说不一。《齐民要术》中载:&凡植榴者,须安僵石枯骨于根下,即花实繁茂。则安石之名义或取此。&医学家、植物学家李时珍则认为:&榴者,瘤也。丹实垂垂如赘瘤也。&这或许是榴、石榴、安石榴等名称的由来吧。
石榴在我国分布极广,遍及各省区。而重点产区多在黄河以南,就其著名者,除怀远石榴外,还有临潼、枣庄、会理、巧家、叶城等地。
石榴作为水果与花卉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被称为&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引得不少文人墨客大费篇章。诗仙李白有《咏石榴》:
星火五月中,景风从南来。
数枝石榴发,一丈荷花开。
宋&朱熹有《题石榴》: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朱之蕃有《榴火》诗:
天付炎威与祝融,海波水沸沃珍丛。
飞将宝鼎千重焰,炼就丹砂万点红。
更有的诗人爱石榴爱的不能自已:
春花落尽石榴开,阶前栏外遍植栽。
红艳满枝染月夜,晚风轻送暗香来。
11著名人物
大禹:上古时代怀远人。五帝之一,因治水有功,被提拔为领袖。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佳话。
启:大禹之子。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
卞和:春秋战国时人,曾带着玉石在卞和洞躲藏。
桓温:东晋怀远人。政治家。文学家。威安元年(371)前秦符坚率兵攻晋,屯兵洛涧。温率兵自广陵迎敌,大破秦军。官至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后废司&马奕,立司马昱,掌朝中大权。
桓冲:东晋怀远人。东晋将领。桓温弟。累迁振威将军、江州刺史。温死,诏拜中将军、扬豫二州刺史,代掌兵权,都督江、扬、豫诸州军事。自请解除扬州刺史职,让谢安执政,并出镇京口等地,与谢安协力防御前秦的进攻。继出任荆州刺史,镇江陵,又移镇上明。后病死。
常遇春(),字伯仁,号燕衡,元濠州怀远县(今属安徽省蚌埠市)永平岗人。幼家贫,青年时做过雇工。明代开国元勋。历任统军元帅。中书省都督、马步军大元帅。元末,天下大乱,群雄割据。1352年(至正十二年),他在家乡加入刘聚的起义军。1355年(至正十五年)投奔朱元璋。时值朱元璋进攻采石,常遇春自请为前部先锋。及至大军渡江时,因元军布防严密,登岸困难,他飞舟急进,奋不顾身,跃上三丈多高的矶上,敌众丧胆溃逃,是役大获全胜。乘胜又取太平,被授总管府先锋,不久升总管府都督。同年,随朱元璋攻下建康(南京),11月任统军大元帅。后转战江南,攻克宁国、池州、安庆等数十城,以战功升任中书省都督、马步水军大元帅。1363年(至正二十三年)率舟师入鄱阳湖,大战陈友谅,在彭郎矶消灭陈部主力。陈友谅中箭身亡。后挥师南下,与大将军徐达统兵伐吴。1365年(至正二十五年)取庐州,平定临江诸塞,攻取赣州、湖州、杭州、南雄、韶州、泰州等十多郡。1367年(至正二十七年)转攻平江(苏州),俘张士诚。至此,扫平江南群雄,为朱元璋称帝铺平了道路,被加授中书省本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
宋玉琳:怀远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刑讯时,言词激昂慷慨:&安庆之役,吾应死而不死,将有以报吾死友,今日者可以死矣&&。声色凛然不可犯,就义后遗骨葬于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
程良:怀远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1911年初至广州,设立革命机关,往返于香港、广州间,传递机密,准备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4月27日起义发动,随宋玉琳攻督署,弹尽被逮,英勇就义,葬于广州黄花岗。
史玉柱:怀远人。巨人投资董事长。&2004年新财富富豪榜34名。
童怀伟:&现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宣城市委书记。
田祖恒:怀远人。上海电影制片总公司导演。导演影片《南岛风云》《大桥下面》《秋天里的春天》等。
马文波:怀远人。原国家外交部副部长。
杨明:怀远人。现系上海空军政治学院政工教研室正师级主任、副教授。
张本仁:怀远人。1998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家。
陈桂棣:安徽怀远人。中国国家一级作家,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潘成稷,怀远人,笔名:苍山牧云。著名辞赋家、散文家,诗人。
刘玉珠:怀远人,文化部产业司司长。
刘钦贤:安徽怀远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淮风》诗刊创办人。
祝兴义:安徽怀远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抱玉岩》获得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张凯:安徽怀远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越走越远》获得《小说选刊》第二届小说笔会一等奖。
张弘:安徽怀远人。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到唐朝去怀孕》获得广西作家协会第三届小说大奖二等奖。
宫桦:安徽怀远人。安徽作家协会会员。《权祸》获得《小说选刊》第二届小说笔会一等奖。
崔海容:&怀远人,任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
刘月华:怀远县,马城镇人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综合国力运行信息监测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长期从事国家安全及国际战略研究。年,曾先后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工作。1990年以来,承担过多项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有些论文并获得全国性学会一等奖。
唐启鹤:怀远县唐湾人,中国科技大学数学博士,现任教于美国爱荷华大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点苍苔白露泠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