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四川嫩包谷粑粑的做法法

土家族 - 搜狗百科
该词条缺少词条分类,补充相关内容帮助词条更加完善!
土家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个,世居湘、鄂、渝、黔毗连的。根据2010年显示,土家族数量约为8,353,912人,在中国的55个中排名第七位,仅次于壮族、回族、满族、、苗族、彝族。土家族人自称为“”,而“土家族”是汉族对“毕兹卡”的称呼。1956年10月,国家民委通过,确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劳动歌、盘歌等;传统有“”“”及歌舞“”;有唢呐、木叶、“”、“打家伙”等。
835万(2010年)
Tujia Minority
、湖北、重庆、贵州
土家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居住在东端余脉的、武陵山及方圆10万余平方公里区域,分布于湘、鄂、黔、渝毗连的武陵山区,共有8,037,014人[1](2000年,仅限于中国大陆),人口数仅次于汉、壮、满、回、苗、维列第七大民族,也是湖南、湖北与重庆三省市仅次于汉族的第二大民族。土家族通用土家语和汉语。   土家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有自已的语言,属,接近支。大多数人通汉语,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崇拜祖先,信仰多神。   主要从事农业。艺术是土家族妇女的传统工艺。土家族的传统工艺还有雕刻、绘画、剪纸、等。土家又称“”,是之一。   土家族爱唱,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传统舞蹈有“”“舞”及歌舞“茅古斯”。乐器有、、“”“打家伙”等。   礼仪主要有:见面要互相问候,家有来客,必盛情款待。若有是逢年节到土家人家里做客,主人还会拿出雪白的去烤,待烤得两面金黄开花时,吹拍干净,往里灌白糖或蜂蜜,双手捧给客人。有的地方给客人吃糍粑还有些讲究,即把烤好的糍粑给客人后,客人不得吹拍火灰,要接过就咬,这时主人会抢回去吹打拍净,蘸上糖再给客人。   1957年9月成立湖南省。   日,成立家族苗族自治州,1997年改为。是全国最年轻的自治州!   1984年11月设立四川省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987年 市的设为。
1983年 设立四川省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全县现今全县土家族人口占全国土家族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   日常 土家族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最为常见,包谷饭是以包谷面为主,适量地掺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而成。有时也吃豆饭,即将绿豆、豌豆等与大米合煮成饭食用,粑粑和也是土家族季节性的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时,过去红苕在许多地区一直被当成主食,现仍是一些地区入冬后的常备食品。土家族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民间家家都有缸,用以腌泡酸菜,几乎餐餐不离酸菜,炒肉视为美味,辣椒不仅是一种菜肴,也是每餐不离的调味品。也很常见,如豆腐、豆豉、豆叶皮、等。尤其喜食,即将黄豆磨细,浆渣不分,煮沸澄清,加菜叶煮熟即可食用。民间常把豆饭、包谷饭加合渣汤一起食用。土家族平时每日三餐,闲时一般吃两餐;春夏、较大时吃四餐。如插秧季节,早晨要加一顿“过早”,“过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或一类的小吃。据说“过早”餐吃汤圆有、之意。土家族还喜食汤。现在外面的土家已经与真正的的相差甚远;只有去土家腹地也许才能真正吃到正宗的土家烧饼!   节庆、礼仪食俗 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年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染成红、绿色,晾干而成),做绿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猪肉合菜是土家族民间过年、过节必不可少的大菜。每年农历二月二日称为,届时要吃。吃。是土家族民间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重阳节打粑粑,女儿“”送粑粑,修房抛粑粑。节日里馈赠亲友,一般也都是互送粑粑。除糯米粑粑外,还有粑粑、小米粑粑、等。是土家族的上等大菜。冬至一过,将大块的猪肉用盐、花椒、腌制好,吊挂在火炕上,下烧柏树枝田,烟熏而成。有的户腊肉存放两三年。切成块状的腊肉,肉质紧凑,呈殷红色,喷香诱人。逢年过节或亲朋临门,满桌的菜肴中,正上方必摆腊肉。
土家族十分好客,平时,若有,夏天先喝一碗,冬天就先吃一碗开水泡团馓,然后再以美酒佳肴待客。一般说请客人吃茶是指吃油茶、或汤圆、等。湖南湘西的土家族待客喜用肉,即以一片特大的肥膘肉盖住碗口,下面装有和排骨。为表示对客人尊敬和真诚,待客的肉要切成大片,酒要用大碗来装。无论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等都要置办,一般习惯于每桌九碗菜、七碗或十一碗菜,但无八碗桌、十碗桌。因为八碗桌被称勺吃席,十碗的十与石同音,都被视为对客人不尊,故回避八和十。土家族置办酒席分(只有一碗,其余均为,多系正期前或过后办的席桌)、参席(有海味)、酥(有一碗或油炸面而成的)和五品四衬(4个盘子、5个碗,均为)。入席时座位分老少,上菜先后有序。土家族的饮酒,特别是在节日或待客时,酒必不可少。其中常见的是用糯米、高梁酿制的甜酒和咂酒,不高,味道纯正。   祭祀食俗 土家族过去迷信,崇拜祖先,每逢年节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进行小敬。祭祖的食品有、团馓、粑粑、鸡鸭和种等。有的在每餐饭前,先用筷子夹少量的菜插在饭上敬默一会儿,表示请已故先人先吃,然后自己才开始食用,农历六月六日为王,每个村寨都要设,将猪头、果品等放摆手堂前。十月祭冬,宰鸡鸭设筵宴客。此外,土家族灶神、、、豕官神,在修房造屋时祭,祭品除酒鲁班,祭品除酒肉外,还要一只大。   典型食品 土家族人最爱吃粑粑(糍粑)腊肉、油茶等食品,此外还有:合菜,土家族逢年过节最常吃的菜,时常同包谷一起上桌;团馓,土家族,用加工后炸制而成,常用来泡水当茶为客人洗尘;绿豆粉(),用大米绿豆等原料制成;,又名或“灯盏窝”,是以大米、黄豆为主要原料炸制而成。   
  土家族的先民与古代有直接的渊源关系。但其来源,目前说法不一,一说为古代从贵州迁入湘西的鸟蛮的一部;另说是唐末至五代初年(910年前后)从江西迁居湘西的百艺工匠的后裔。史籍中将湘鄂西一带土家族称为“”、“土民”等,清末地方志中开始用“土家”名称。  历史上经济从五代(907~979年)起就有一定发展,直至清朝雍正()年间“”时,逐渐过渡到地主经济。成立前社会经济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后,实行了,与苗族联合建立了2个自治州。  2 0 0 0 多年前,他们定居于今天的湘西、鄂西一带,与其他一起,被称为“”或“五溪蛮”。宋代以后,土家族单独被称为“”、“土民”等。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土家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土家族。  对于土家族的源流,一直以来史学界存在许多争议,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他们普遍认为,西元前400至600年,是巴人的国土国(今重庆市)最兴旺的时期,但到西元前316年,却被秦国所灭。巴子国灭亡前后的一段时期,巴人开始从重庆一带往东迁移。从西元1300年开始,这一带的居民逐渐被统称为“土家”。   巴人演变成土家族的:  1、巴人和土家族族称发音相同。土家族自称“”, 其中“比兹” 是名称本身,“卡” 等于“族” 或“家”。而古代与中古的巴人, 自称中也有带“比” 的,如地名方面,巴人曾经活动过的区域内有:湖南的白抵城、百曳滩,湖北的百节峒、北佳坪、白脊山、、,贵州的必际县,重庆的百节、柏枝山, 以及一些带有“鳖” 或“别” 的地名如“” 等。在人名、姓氏、族称方面,在巴人活动过的区域或历史中,有:胚氏、“” 与、“复夷”、齐、必际、等。  2、巴人和土家族均生活在一个多虎的环境且都有神崇拜。巴人与土家族生活过的西南和, 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虎的环境,这在古籍、、、、、《谈苑》、《虎荟》等古籍中,。  巴人自称白虎后裔,有白虎神崇拜。《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说: “死,魂魄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 《华阳国志》记载,汉初的“蛮” 又称“白虎复夷”。东汉繁长、等题名的碑里列有两个“王”,名叫资伟与。入晋以后, “板檐蛮” 又有“头” 的称号。南北朝末叶,鄂东长江沿岸的巴人中有自称属于“虎蛮”部族的。《蛮书》卷十说: “有大宗,廪君之后也。……巴氏祭其祖,击鼓而祭, 白虎之后也。” 可见,从西汉初年到唐代, 巴人或自称为“白虎夷”,或“虎子”、“虎蛮”。  3、巴人和土家族语言中有相同的词汇。这就是:虎称“李” 和鱼称“娠隅”。巴人与土家族都有虎称“李” 的词汇。巴人称鱼“娠隅”这个字例,与今天土家族的同类称呼相通。  4、巴人和土家族姓氏的相同据和《华阳国志·巴志》载,廪君之巴有,而板檐之巴有。关于巴人姓氏的研究,是与其起源、演变和融合有关的重要内容,因而历来学者均较为注意。先生在其著作中,对巴人五姓与七姓的发展及下落作了详尽的考述。关于前五姓,他说:巴,除了廪君自己姓巴名务相以及战国时代有一个而外,作为一个姓氏,似乎没有在巴人区域里流传下来.而在汉人的区域里,却出现了一些姓巴的人-樊,有些带樊字的地名,如、樊城等,或许与巴人的有关;可以和一起说到的是和繁氏。瞫,直接以瞫字为姓的人,文献无证,但和在音读与形象上相同或相近的姓,如覃、潭、谭等,则尽有其例,它们都或多或少与巴人及其后裔土家人有关。相,据传后来演变为土家族的向。郑,今土家人中亦有存在。
  中有很多土家族人名,他们是:雍尼、布所、日客额、地额额、匠帅拔佩、、墨比、春巴、墨贴巴、傩贴巴、依窝嬷嬷、头嘎、西朗等。其中雍尼、春巴嬷嬷、依窝嬷嬷、西兰是女性,头嘎是中性人物,可男可女。他们都有自己的一份职业。雍尼、布所是繁衍人类的始祖(相当于中的傩公傩母),日客额、额是土家族先民中见义勇为的两个能人,匠帅拔佩是土家族先民中的英雄,洛雨是勇士,墨比卡巴是土家族先民中的,春巴嬷嬷是婴儿的守护神,墨贴巴是土家族先民中至高无上的天神,傩特巴是土家族先民中的吝啬者,依窝嬷嬷是土家族传说中造人的始祖,西兰是土家族先民中的织锦能手。   《歌》是土家族梯玛唱的原始巫歌。其中也有些人名。他们是:梯玛、春巴涅、巴沙、择土拔普、巴列查七等。他们各有一份职业,梯玛是土家族做法事的巫师,春巴涅、惹巴涅是土家族传说中追赶太阳的两姐弟,巴沙是土家族传说中的命运之神,择土拔普是土家族先民中得的长者,巴列查七是土家族先民中十分能干的女人。  关于土家族的来源:先祖叫——墨施什用,“墨施”在土家语中称为“天王”之意或“首领”之称,随着容美土司逐步与汉文化交融,由“墨”到“天”,再由“天”到“田”,墨→天→田,就是容美田氏的真正来源。  其他的土家族姓氏(向、彭、覃、冉)亦可考证由当地巴人先祖所演化 。  最早记载土家族人名的典籍是。《论语》中有位楚狂人叫,因为接舆的是土家族祖先之一的彭铿,所以接舆为土家族人名是没有多大问题的。接舆这个人名结构与土家语人名结构一致,绝不会取这样的人名。到了汉代,土家语人名逐渐见于。有一位活动于东汉建武年间(公元25—57年)的娄中(今桑植、慈利一带)(土家语“”的意思)相,系东汉充县(土家语地名,在今)人。 他曾与的争战而被载入和等史册。
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家族人名受汉文化的浸润,在取名的格式上,逐渐向人名格式靠拢,形成了三字格:姓名=姓+字派+名;或者是二字格:姓名=姓+名。土家族中的仿古人名。在的土家族人名中,有一部分几乎的仿古人名。如在五代时期,湖南省有两位土家族酋首,一位叫惹巴冲,另一位巴冲。土家语人名中的冲、送、宠、踵都是同一音节的不同记音。其意思是“好汉”。有的人说,“冲”、“送”、“宠”、“踵”的意思是酋首或官,很值得商榷,因为土家语将酋首或官员称之为“嘎麦”,至今尚未发现土家语中的冲、送、宠、踵是酋长和官员的有力证据。而惹巴春巴冲就是仿用《梯玛歌》中的惹巴涅和春巴涅。本来春巴涅是女性,由于春巴冲对春巴涅十分崇拜,他不管女性与否,还是照仿不误。土家族人名由原来无姓发展到有姓,到后来还有自己的和家谱,基本上汉化了。 土家族常常把表示“小”的土家语嵌人人名中表示爱称。 土家语中的“俾”就是小的意思。如小伙子,土家语称之为“阿可俾”;如小姐,土家语称之为“阿打俾”。凡是土家语人名有小的爱称,常常加“俾”为后缀。土家语人名加“俾”为爱称在中古时期十分盛行。如:明朝容美土司第七代叫白俚俾 。他姓田,不姓白。“白俚俾”是土家语,意思为小孩子。他虽然是庶出,但从小被父母溺爱,使他个性恶性膨胀,长大以后弑父兄,夺取土司王位。还有明代司两江长官司的一个长官叫彭药哈俾,其中“彭”是姓,“药”的土家语意思是排行末尾的小孩子,“哈俾”就是父母对他的爱称了,直到今天在土家语地区还沿袭这一取名方式。在土家语地区“四佬俾”、“壳哈俾”、“务卡俾”、“俾”等爱称比比皆是。
汉文化对土家族的影响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当时的江西主政湘西后,汉文化源源不断涌了进来。原来湘西土家族地区没有姓氏的酋首吴撮冲、惹巴冲、春巴冲等退下了历史舞台,代之而起的彭、田、向、覃等大姓地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一上台其势力就浩浩荡荡不可阻挡。这些大姓的,成了割据一方的土司霸主。迫于权势,原来没有姓氏的土家民众纷纷附姓彭、田、向、覃等,因此,一连串的汉语人名出现在土家族的历史册簿中。与此同时,根据人类学的,各种文化之间是相互渗透的。 汉文化浸润了土家语人名,土家语人名也有一种的能力。如所说,江西籍的溪州刺史彭仕愁,他还有个土家语人名送,他的大臣向宗彦的土家语人名叫涅壳赖。到了明代,土家语人名出现土、汉结合的情况,如两江口土司叫彭药哈俾、彭可宜,保靖木杵、南谓司彭驴总可宜、彭始祖俾、彭惹郎送、彭慨主俾,白崖峒土司张麦直踵,土司向坐海乐俾、漫水土司向墨、土司向喇喏、向那吾 等等。有的土司和土家族头面人物完全是土家语人名,摆脱了姓的束缚,说明仍有历史遗存。如南谓州土恕律、始主俾、惹即送,上溪州土知州墨直冲,麦着黄峒土长官墨和冲、答谷踵、答洛踵,驴迟峒土长官,尔莫踵、麦贴踵,峒土长官麦依送、麦和送、麦答送、梭亚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过的很好!知道吗
土家族文字  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语支未定,暂入支。大多数人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很早就开始使用汉语、汉文,只有湖南的永顺、龙山、古丈等聚居地区,还完整地保留着土家语。本民族无文字,通用汉文。  关于土家语的系属问题,、二位合写的《国内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概况》一文中提到:“……土家语言中有些特点跟彝语近似,也应暂时列入彝语支”,此外尚无定论。以下以龙山土家族为重点,分别从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来简要介绍一下土家语的部分特点。   土家语在语音方面的主要特点有四:一是中无音f和后音zh、ch、sh、r,中无U、ang、;二是有专声母ng、r()和韵母io;三是声母g、k、h和韵母i分别合拼成、ki、hi;四是有四个,但一声和四声差别不大,很难区分。土家语的系统,共有二十个声母,二十四个韵母,四个基本调类。   词类:土家语的词类,词和并外,其余与汉语相同,有名词 、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十多类。以下举几例来说明土家语中的词类的用法。   bi zi ka(土家族)
nie cuo(我的屋) ri xi ca(做得好) * ke*(挑水)   毕 兹 卡 伢 捏 挫 日 西 擦 册 克   土 家 族 我 的 屋 做 得 好 挑 水   土家语的词汇较丰富,构词方法灵活多样,现举几例把词语按表达的意义分类,与对照记载,并用汉语拼音和汉字(无恰当汉字记音的用圆括号内两个汉字快读)音(有的汉字读音与拼音不符者读龙山),以便阅读。   汉语-----土家语-----汉字记音   天----------me* ---------墨   太阳------lao ci--------劳辞   月亮------su su--------俗俗   今年----nong bai----- 农拜   风---------re su--------热苏   眼睛------luo
----- 罗补   女人----ma ma ---麻麻爹   男人----luo ba die--- 裸把爹   老师------po ga-------破嘎   …… …… ……   目前在部分偏远仍有少部分土家族人使用此语言,并能用土家语、唱等。   日常用语   1、你好!: “泥/岔。”   2、请进。: “你/好!”   3、坐一下。: “拉/翁。”   4、我问你一件事: “厄阿/泥/萨/拉/司/叶。”   5、你坐一下: “泥/兰/翁”、“你/一/坐禁”   6、吃鱼: “送/嘎”、“鱼/吃”   7、我要回去了: “厄阿/送可胡。”、“我/回去”   8、再会: “情捏/衣!”      1、早晨好!: “爹/岔!”   2、我是土家族姑娘: “厄阿//麻麻。”   3、你是汉族: “泥/怕卡。”   4、你好吗?: “泥/岔?”   5、我很好。: “厄阿/岔低岔嘎。”   6、你现在怎样?: “泥/木兰/情莫南?”      1、 一: “拉”   2、 二: “捏”   3、 三: “梭”   4、 四: “惹”   5、 五: “翁”   6、 六: “窝”   7、 七: “捏”   8、 八: “叶”   9、 九: “格”   10、十: “嘿”   土家语的一些基本语法:  (为了通俗易懂,尽量与普通话的拼音接近,后面的1234数字与普通话的声调做相似处理。例如 zi4音自,ka1pu1音“喀铺”,依次类推。)  “土家语——汉语”   1、稍微复杂一点的句子(不同)   eg.++谓语(+) 如:  ni2 nga2 li3 xi2 xi4.(你 我 说 听。)你听我说。   lau4ren3ga3 nie1 bi1li3die1 yi2si1 go2 pa3pa1 li3 xi2 ru3 ca2.(老人 和 孩子们 都 它 故事 讲 听 想 )老人和孩子们都想听它讲故事。  2、名词+数词+量词—— 数量名   猪 三头——三头猪;   牛 几头——几头牛;   人 两个——两个人;  3、名词中心词+ 形容词——形容词+名词中心词)   牛小——小牛;    花——花被子;   4、主语+谓语+(instead of主语+谓语+宾语)   eg.ni2
li3?你 什么 说?——你说什么?   an2cu1 lo4 ong1hu3 zi3ga2。我们家 人五个 饭吃。——我们家五口人   5、宾语+实义 (instead of谓语+宾语)   eg.ye3ga2=zi3ga2(饭吃)——吃饭   li2bu1 nga4(稻谷 割)割稻谷   ye3ri1(事情 做)干活 work   6、主语+实义谓语动词+情态动词(!not主语+情态动词+实义谓语动词)   eg.me2 ze3 la3(天 下雨 在。)天在下雨。  7、主语+宾语+实义谓语动词+情态动词(主语+情态动词+实义谓语动词+宾语)   eg.ma3ma3die1 ka1pu1 pu1 ca1.(姑娘们 花 买 想。)姑娘们想买花。   go2 lai4 ye3ri1 da1.(它 今天 干活 没。)它今天没工作。   ni2 qe4 ri1 la1?(你 什么 干 在?)你在干什么?   nga2 ye3ga1 la1.(我 饭吃 在。)我在吃饭。  8、其他   eg.ni2 kou2
hhi2i?(你 哪儿 往 去)你到哪儿去?   ge4 nie1hu3 yi4mo3 en1ge1la1bi3 lie3 en3zi3.(他们两个刚 那边 从 过来)他们两个刚从那边过来。   9.形容词+(instead of程度副词+形容词)   eg.gai2 biu2 re4 xi3tai2.(这 女孩 漂亮 很。)这女孩很漂亮。   bi2zi1ka3 lo4 ca2 xi1tai2!(土家人 友善 很。)土家人很友善!   10.(注意:完全不同)   eg.go2 ni2 la2bie1 ngai4 nie3.(它 你 一些 挨 更。)你比它矮。   zao1gong1die1 ong1ga3ga2zu1 bie4 gi3 nie2.(上午 下午 一些 热 更。)下午比上午热一些。  9、补充  土家语言在很多词汇在语调上多有与唐末民间语言相似,如现存的温州农村、潮汕、海南、厦门、等地的系,在研究其归类时应多考虑土家族与杂居所造成的,对很多少数民族的语言影响是巨大的,其影响之远,甚至囊括现代日本语、等,而往往古汉语的发音并不是很多人熟悉和容易忽略的,对此加以关注,则对土家族语言的分类有所裨益。
土家族服饰  土家族女装为短衣,左袄开襟,2~3层,镶边;男装为短衫。“过赶年”,即提前l~2天过年,是其重要节日。土家族男子穿上衣,缠头帕。妇女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
吊脚木楼  土家族爱群居,爱住吊脚。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单家独户。所建房屋多为,,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古香古色。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院前有,院后有,铺路,刨木板装壁,照亮,一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宁静生活。  现在的土家族大多居于木质,一般是“左青龙,右,前朱雀,后玄武”。
  男女多经对歌相爱结婚。土家族女子出嫁前,有“”的风俗。为了准备哭嫁,女孩稍懂事,就要学习哭嫁。观摩、学习如何哭,很小时就陪哭。在哭嫁时,口中,叫做“送嫁饭”。哭嫁时,同村亲友的女该都来陪哭。陪哭的人,哭得越伤心,越动听,越感人越好。在出嫁前,姑娘如果不会哭嫁,就会受到歧视和讥笑。男方必须送粑粑到女方家,参加哭嫁的人多、范围广,而且有专门的。在婚前哭嫁的时间短则五、六天,长则一二个月。要与家人、亲戚、哭。哭的内容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哭”、“表姐妹哭”、“堂姐妹哭”等等。解放后哭嫁已逐渐淡化,仅在深山僻野居住的部分土家人中还有遗风遗俗。  基本是,古代也有火葬、葬、的习俗。现已基本灭迹。制度前,土家族实行火葬。时期至今实行土葬,葬礼由土老司主持操办,土老司祭祀时,将天窗口的倒纺三下,念经送亡人过天桥上。然后假扮亡人,围绕“哈哈台”转圈出门,死者子女跟随土老司,土老司唱,吹,顿时火炮连天,哭唱哀鸣,极为悲痛,历时几天几夜。然后将装好遗体的棺木抬上山埋葬。至民国时期,土家族丧葬由道士主持,停尸三、五、七日后,由道士根据主人家境做不同等级的,有“小十王”、“大十王”、“隔夜素堂”、“一竖桅”、“二竖桅”、“七竖桅”等名称。一般道场都履行下柳床、开路、荐亡、交牲、上熟、散花、解灯、打烧棺、辞灵、扫堂等具体操作程序。死者亲属,跟随道士行,还请人唱,以哀吊亡人。后,土老司、道士停止活动,以开唱丧歌代替道场。  土家族节日民俗较多。从节日内容看,有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交娱乐及生产性节日五类。其宗教信仰有对和信仰,如土地、岩石、山、河、水等皆为崇拜对象。动植物崇拜:牛、羊、狗等,,如鹰、,特别是以白虎为祖先神,各地都有,立有白虎神位,经常祭祀。还有对祖先、等崇拜。   大王节 土家人以四月七或十七,或十八为中毛王节。这天一定要杀猪,做大坨肉祭祖,摆招待亲友及出嫁姑娘,当地流行讲&牛毛大王的故事&,传说古时农民,所获无几,饿尸遍地,牛王据实禀告,大帝看牛王勤俭刻苦,命令牛王下凡到人间传旨,只准三日一餐,牛王到了解到三日一餐难以活命,于是改为。牛王返回复命,下帝听了大怒,立即贬牛耕田,终日食草。牛王为民出力,土家人称其为牛毛大王。据传牛王下凡时间是四月七或十七,有的则过四月八或十八,作为牛毛大王的生日。每到这天,牛不耕田。用最好的饲料喂养。   赶年节是土家族传统节日,以“赶年”最为隆重。土家人时间比汉族提前一天,小月为,大月为二十九。为什么要提前,有几种传说:为了抗打仗而提前。在明嘉靖年间,其先民随征倭。于十二月二十九大犒将士,除夕倭寇不备,遂,后人沿之,遂成。关于抗倭立功符合历史事实,有载。还有关于为了打仗而提前。过赶年节要作糯米粑,杀猪祭祖、煮酒。除夕之夜还要“”、“抢年”,即吃过后,手执在转一圈,名曰“出征”,有的手持上山走一趟曰“模营”,以纪念先人。虽提前一天“赶年”,大年三十晚上还照样过除夕。有的地方是“初一拜,初二拜,初三初四拜”。还有各种文娱活动,“”、“”、“”、“唱难戏”等等。  是土家族祭祀祈祷的一种活动,一般在年节举行,并发展为祭祀、祈祷、歌舞、社交、、物资交流等综合性的民俗活动。“摆手”有大小之分。每隔三、五年举行一次的叫“”。“大摆手”规模大、多、时间长,历时七、八天,与集市贸易、文艺体育活动一起,在“”前举行。“摆手堂”,在祠。“”规模小,套数少,一般是一至三天,多在本氏族祠堂举行。土家人在摆手活动中,追忆祖先创业的艰辛,缅怀祖先的功绩,展示土家先民的生活场景,整个活动都着浓厚的祖先崇拜痕迹。   “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读罢清朝土家诗人的经典传世之作,令人不得不遥想当年、湘西、渝东一带的土家歌舞之恢宏场面。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舞蹈,带有浓烈的祭祀色彩。是一种祈求幸福、酬报祖先的舞蹈。它表现了土家族人的生产、生活、战争、神话传说等内容。歌随舞而生,舞随歌得名,起源于远古,盛行于明清。土家人祭祀仪式毕,击,鸣,由“梯玛”或掌坛师带领众人,进摆手堂或摆手坪跳摆手舞,唱摆手歌,气势雄浑壮阔,动人心魄。   摆手舞按其活动规模分为“大摆手”、“小摆手”两种;按其舞蹈形式分为“”、“双摆”、“回旋摆”等;按其举行的时间分为“正月堂”、“”、“三月堂”、“五月堂”、“六月堂”等。摆手舞又分大摆手和小摆手。大摆手活动规模庞大,以祭“八部大神”为主,表演、民族迁徙、抵御外患和农事活动等;小摆手活动规模较小,以祭祀彭公爵主、向老、田和各地土王为主,表演部分农事活动。   大摆手是在摆手堂中举行的。摆手堂正中央,供奉着八部大王及其夫人&&的神像。摆手堂大坪中间立一根高二十四米的,上面的两面,旗杆顶端的一只振翅欲飞。   大摆手活动按三年两摆的,于至十一日举行。界时,各寨依姓氏或族房组成摆手“排”,每“排”为一支摆手队伍,各“排”人数不等,均设有摆手队、祭祀队、旗队、乐队、披甲队、队。   首列为龙队。龙旗和凤旗系用红、兰、白、黄四色绸料制成四面各一色的三角大旗。旗长丈余,边缘镶有形花边。以白龙旗和红凤旗为上承,并排走在队伍的最前列。   次列为祭祀队。由寨上德的老者组成,多达二十余人。他们身着皂色,手持、、朝筒等道具,一捧着贴有&福&字的酒罐,率领担、担猎物、端粑粑、挑、提豆腐等的人,随掌堂师行祭事,唱祭祀歌。   祭祀队后面为。男女老少皆可参加,他们均着节日盛装,手里分别拿着朝筒或树枝,列队入场。   继于舞队的是小旗队。凡户一面,颜色多彩,有长方形和三角形二种,亦饰有。敬献于“八部大王”坛下,以感祖恩深泽。   接着是乐队、披甲队、炮仗队。乐队子和摆手锣鼓两种。再配以牛角、土号、野喇叭、等,奏出土家族节日的独特旋律。   披甲队由身披五彩斑烂“”的青壮年组成。土家族人天性劲勇,尚武,在摆手舞中以锦为甲,以示威武雄壮。   炮仗队有和组成,各队按以上程序排列进入摆手堂。进堂后先扫邪,后安神。章堂师手持,以高扬激越的音腔,强烈地谴责那些&大斗进,小斗出,少斤缺两&的剥削者;以道德的,清扫那些&起心害人,行盗为*&的民族,充分表现了土家族、纯朴善良的美德。祭祀时,祭祀人在掌堂师的带领下,依序跪下左脚,舞众亦虔诚跪下,与祭祀队一领一合,齐唱,歌词委婉深沉,气氛肃穆庄重。歌毕,各排将各自的呈于神案,其上有“福禄寿喜”、“”、“”、“”等字样。   祭祀完毕后,三响,撼天动地,摧人起舞,全场沸腾。人们在掌堂师的指挥下,整齐地变换着,时而单摆,时而双摆,时而回旋,优美,动作逼真,,粗犷雄浑。摆手舞的内容,分别展现出民族迁徙、狩猎征战、农桑等一幅幅富有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的艺术画卷。   小摆手,是土家族居住区普遍盛行的一种文化习俗活动,过去,凡百户之乡,皆建有摆手堂,有的还建有排楼、戏台等。来凤舍米湖、大河等地现有摆手堂遗迹。舞时,男女齐集摆手堂前的,击鼓鸣锣摆手。其特点是摆同边手,躬腰屈膝,以身体的扭动带动手的甩动。表演内容为拖野鸡尾巴、跳蛤蟆、木鹰闪翅、等狩猎动作和砍火渣、挖土、烧灰积肥、种、、插秧、割谷、织布等生产生活动作。   的节拍:   开始:   1、团圆手(四次):团圆手---向右展翅---击掌两次   2、车轮手(二次):车轮两圈---团圆手两次---展翅两次------------ 过门:展翅两次   3、抖格子(四次):抖四拍---团圆手四拍---揣(右-左-蹲)------------ 过门:展翅两次   4、拜观音(四次):拜四拍---跳拜---蹲拜---展翅两次(手不收回)---跳拜一次   5、双摆(八次):前12拍不动---左三拍---右三拍---绕三拍---双手前后拍   6、缠腰(三次):上三拍---下三拍---缠三拍---起三拍。其中缠两次后一次走六拍-----过门:展翅两次   7、手(八次):团圆手四拍---上打右手四拍---斗牛手八拍(右-左-右)---------过门:拍手八次   8、打浪(四次):1、2拍打左手---3、4、5拍绕&∞&---6拍停---7、8拍斗牛手   9、舍巴:   团火----结束
白虎神石雕  土家族处于崇拜阶段。有祖先崇拜、自然崇拜、英雄崇拜、图腾崇拜等多种形式。其祖先崇拜为土王、八部大神、向王、向,这些都是土家早期的祖先神,认为其灵魂可以庇护本民族的。建有庙、祠堂,定期祭祀。对自然崇拜,认为万物皆有神。日、月、星、辰、雷、雨等等。另外还信仰神、梯玛神。狩猎时要拜祭。“阿密麻玛”、、岩石神、火神、等等。图腾崇拜其内容则是崇拜远古时期的英雄,或祖先。如土家族信仰&白虎图腾&。传说八部大神是喝虎奶长大的,其先祖是虎。“虎”又是英雄形象,传说天王三兄弟被 皇帝毒死后,变成三只白虎,坐在宝座上。皇帝,只好封他三兄弟为白帝大王,并立庙祭祀,三只白虎才离开。人死后变虎,虎也可变人。敬祭白虎,各地都有白虎庙,有的家里神宪上供有白虎神位,以求保佑平安。   受汉族影响在宗教方面,主要迷信鬼神,崇拜祖先。这些神不是他们自己的神。过去有驱鬼。有的地方信道教。每逢年节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进行小敬。祭祖的食品有、团馓、粑粑、鸡鸭和五谷种等。有的在每餐饭前,先用筷子夹少量的菜插在饭上敬默一会儿,表示请已故先人先吃,然后自己才开始食用,农历六月六日为王,每个村寨都要设摆手堂,将猪头、果品等祭品放摆手堂前。十月祭冬,宰鸡鸭设筵宴客。此外,土家族灶神、土地神、、豕官神,在修房造屋时祭,祭品除酒肉外,还要一只大。   白虎崇拜:白虎在土家人的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土家族自称是“白虎之后”。相传,远古的时候,土家族的祖先被推为部落的酋领,称为“”。廪君率领部落成员乘土船而行,行至盐阳,杀死凶残的盐水神女,定居下来。人民安居乐业,自然廪君也深受人们的爱戴。后来廪君逝世,他的灵魂化为白虎升天。从此土家族便以白虎为祖神,时时处处不忘敬奉。每家的上常年供奉一只木雕的白虎。结婚时,男方正堂大方桌上要铺虎毯,象征祭祀虎祖。 除了进行宗教式的虔诚敬祭,土家人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白虎的影子。其意用虎的雄见来驱恶镇邪,希翼得到平安幸福。
  土家族平时每日三餐,闲时一般吃两餐;春夏、较大时吃四餐。如插秧季节,早晨要加一顿“过早”,“过早”大都是做的或一类的小吃。据说“过早”餐吃汤圆有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之意。土家族还喜食汤。 日常除米饭外,以最为常见。有时也吃豆饭,和团馓也是土家族季节性的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时,过去红苕在许多地区一直被当成主食,现仍是一些地区入冬后的常备食品。 土家族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民间家家都有缸,用以腌泡酸菜,几乎餐餐不离酸菜。也很常见,如豆腐、豆豉、豆叶皮、等。尤其喜食,即将黄豆磨细,浆渣不分,煮沸澄清,加菜叶煮熟即可食用。民间常把豆饭、包谷饭加合渣汤一起食用。 土家族的饮酒,特别是在或待客时,酒必不可少。其中常见的是用糯米、高粱酿制的甜酒和咂酒,不高,味道纯正。 典型食品:土家族人最爱吃粑粑()、油茶等食品,还有;团馓;绿豆粉();。
土家族唱山歌  土家族爱唱,山歌有情歌、、、劳动歌、盘歌等。   “”是流行的古老的,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方面的70多个动作。是与祭祀祖先、乞求丰收相联系的。不论什么盛大的聚会,都要跳的。“摆手”选单日开始,持续的天数也是。一般三天、五天、七天。一般在农历或三月初三,参加的人数有上万人。节奏鲜明、动作优美、朴素、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史诗、山歌最为著名。   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方面,刺绣、编织比较有名,土花尤为著名。在经济、文化的发展上受汉族影响较多,但也保留有自己的特点。湘西的“金色”,的“”,都是饮誉中外的名产。   “”是土家族民族工艺中的一朵奇葩。又称“打花铺盖”,它是一种。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美妙的构图被列为中国五大之列。它跟“摆手舞”并称土家族人民的艺术之花。  以、山歌及跳摆手舞时所唱之摆手歌等最为著名。摆手歌有歌和歌之分,大摆手歌具有史诗性质;小摆手歌多为苦歌、,系。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山乡风味。长篇叙事诗《》是四句头民歌的,用男女对唱方式表现,它以为主线,反映出广阔的社会生活面。
  土家人的学校教育,是逐渐被土家人所接受的过程。在土家地区传播汉文化的学校历史悠久。西汉武帝曾全国设立。东汉建武年间(25—57年),在五溪蛮居住地立学校,以期改变他们“少学者而信巫鬼”的传统。东永兴年间(89—105年),太守应奉“兴学校、举侧陋”,但此前的学校多是招收汉族官员子弟。   隋唐时期,中央王朝在土家地区立学校。唐初,“巴酋长子弟,量才授仁”(卷一八八,四),田世康为唐代的第一位住黔州刺史;开元、天宝年间(713—755年),酋长后裔官至工部尚书(卷一五),曾为溪州刺史,进“”(光绪《彭水县志》四)。这些获得的土家人,都是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有较高的汉文化造诣。  ,在土家地区设学校,并招收土童入学。宋时曾在司修建銮塘书院。这一时期,土家族中出现了进士、状元等:宋元祐三年(1088年),出身于施州都亭里的考中进七第一,为状元;元的年间(年),施州地区的向也考中进士;仅施州一地,宋代便有9人考中进士。元代,在、施州设立学校。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下令:诸皆立县学”;三十二年(1399年),、长阳等县设立县学。永乐五年(1047年),冉兴邦遣人入朝“儒学恩”;永乐六年(1408年),立酉阳宣慰司学,十四年(1501年),下令:凡承袭土司职位者,“悉令入学,风化、以格顽冥,如下入学者不准承袭”(转引彭官章著:《土家族文化》,1991年版,第39页)。   此外,有些土司及其子弟还到附近州县去求学。各土司还自设书院与学校,教授土司子弟学习汉文化;彭元锦在永顺设“若云书院”,向国廷在其辖地及新江等地设立学校,让土官子弟拥有“延师课读”的机会。所有这些学校,都是给土家上层人士及富裕之家的子弟提供的教育机会。法令规定一般土民不准念书。   后,废除不准一般土民读书识字的,政府在土家地区设立、县学、书院、,一般土民皆可入学。这使子弟进学堂习读成为风气,汉文化水平日渐提高。1915年,私立小学达50所。也开始出现。后,公立、私立学校更是普遍建立。这以后,开始有一批又一批土家青年到海外求学。  抗战时期,沦陷区学校不断迁入湘鄂西土家地区:国立湖北师范学校、、(湖北)省立农学院等25所学校迁往地区;国立商业专科学校、、立旅湘中学等从长沙、江苏、安徽迁到所里(今)、乾城;湖南省立第一民众教育馆从长沙迁往永顺。这些高质量学校的迁入,促进了土家地区原有学校教育的恢复和发展。  土家地区千余年的学校教育,使土家地区人才炳蔚,代有传人:造就了精通汉文典籍,工于诗,词、赋、杂文、散文的作家群,他们有大量的作品传世;造就了医学、农学、书画等领域的专门人才。如精于医术的张官曙、长于农学的黄召棠,善于书画的覃光裕、姚春堂、,周正南、张一尊、等。  是土家人教育的另一方面。主要是在家庭与宗族内进行,内容包括:缅怀先祖业绩、修炼自身人品、传授日常生活中的禁忌、须遵行的行为准则和,学习生产技能等。社会教育的职能是:既传播汉文化,又要结承土家传统文化。这是承袭的唯一途径。
  土家人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地理、、、、生物学、知识,并用这些知识指导一代又一代土家人的生产与生活。  土家人的气象知识是以、歌谣的形式留传下来的,如:“云朝工,亮通通;云朝西,披;云朝南,打破船,云朝北,下不彻”“早晨烧霞,等不烧茶;傍晚烧霞,晒死蛤蟆”“雷公光唱歌,有雨也不多”“东虹西虹雨,虹在南方涨大水”“月亮打伞,晒破岩板,月亮生毛,雨落明朝”“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抹腰”等都是通过对云雷、虹等或日月等天体的观察来预测天气的晴好,准确性高。?   土家人还根据山里、来去、的变化、云风雨雷电的交替来按排,预测气候,估算年成的丰歉。他们把世代积累的农耕经验编成山歌、谚语,,指导春种秋收。如:“老张莫听老问哄,花开要下种”“三月逢春好,满山阳雀叫喳喳,一来报知阳春节,二来摧动种庄稼”告诫人们开花、阳雀欢叫的时节,也是播种时候了。又如:“清明要明,要淋”“三伏不热,不结;不冷,不很”。这是根据特定节气的气象情况来推测农业的好坏。   其农学知识也靠这类谚语、歌谣相传,如:“耕得深,耙得烂、一碗一碗饭”,讲的是农田要深耕细耙,这样收成才好。“深栽洋芋浅栽秧,红苕栽到上”、“宁栽秋苕,不种秋荞”,又是在传授稻秧、红苕、洋芋,的种植技巧。?
土家族酱香饼也叫,是省长阳的一种特有的小吃,后来被谭师傅()引进推广,和改进成大众口味,火遍全国。此饼以香、甜、辣、脆为主要特点,它辣而不辛,咸香松脆。在远古时,每逢丰收过节早才能,据当地人说:“此饼是清朝康熙年间,一位的斋法号为僧人,他用多年自制的及多种药材和香料秘制而成”凡上武当山的香客品尝后都回味无穷,,后来此技术不慎流传,几百年来以他独特的口感与风味传承于土乡人间,今天它掀开了面纱走出了大山,走进了都市,已成为都市生活不可多得的集色、香、味于一体的独特的香酱饼大众口味食品,在很短的时间内畅销热卖于全国大。做法 方法一 将面粉、酵母、温水、黄油、糖在盆中和成面团, 加盖发酵,发酵时间约两小时,切开面团,见断面有许多小孔即成。 将、小葱剁成碎末待用。将牛肉与蒜一起剁碎, 使蒜香充分进入牛肉末中。 将面团揪成大小一致的面剂,压成两寸的,用牙签在上面扎出小洞, 以免在烤的时候鼓起来。将搅拌均匀的胡椒、花椒、孜然和盐均匀地刷在饼上 最后将做好的饼坯放入烤箱,调到190度,烤上20分钟,新鲜出炉! 方法二 秘方 原料配料:15种,盐、糖、榨菜、生姜、大蒜、鸡精、烧烤料、 、、、香甜、普通和等十几种调料。 制作工艺:要用,在一般天气下, 水∶老面∶新面粉的配比为5∶1∶8; 天气热的时候比例则调整为5∶1∶9; 天气冷时,比例则为5∶1∶7.5 烘烤时,温度也是秘方中详细强调的重点,做好的饼首先放入不锈钢托盘, 托盘上先涂一下油,烤箱温度设置300度左右,烘烤大约4分钟, 到表面有点发黄即可。 但秘方中所提到的在制作中使用的调料只有香甜打泡粉 红油、豆瓣酱以及葱花和芝麻 在肉馅的制作上,肥肉和瘦肉的比例应该是5∶2 制作的面团重量为175克,内馅10-15克,外馅15-20克。
参考资料:
扩展阅读:
词条标签:
合作编辑者:
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点击编辑词条,进入编辑页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南老包谷粑粑的做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