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印度通天绳解密拴怎样安

生命线(安全绳)验收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生命线(安全绳)验收表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印度冲天绳表演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奥秘_百度知道
印度冲天绳表演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奥秘
真要告诉了你,其实在中国早就有这种魔术表演了,后来被大官叫去表演,让儿子爬上去偷桃,要吃桃子。看过聊斋没有,魔术大师应该知道,幻术?魔术表演啊,其父说冬天只有天上蟠桃园才有桃子,写一对父子卖艺。至于其中有奥秘?上面有篇“绳技”通天绳吧,那他还表演个屁啊o^-^o,朝天上扔根绳子!不明底细的看着好像很神奇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但有一点是值得推敲的,串入绳子中空部分就可以使绳子垂直向上升了,那就是表演者的绳子都是极粗的,说法不尽相同,表演的时候地面提前布有钢管。当然这只是一种判断我曾多次查阅资料,有人说绳内是空的
印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常见问题推荐专题MC合成表
研发:Mojang AB
厂商:Mojang AB
状态:商业化
收费:收费版可玩更多模式
经营许可证:苏ICP备号,QQ:1104747 、5633249分享到:&陈禹安:孙子兵法如何让中国人陷入阴谋论?
陈禹安:孙子兵法如何让中国人陷入阴谋论?
读精彩高端的评论,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归档在&&|&浏览
11353 次&|&评论 2 条
在国人的眼中,对于《孙子兵法》的看法,几乎出奇地一致叫好。所以,当《一部孙子兵法毁了多少中国人》这篇博文发表后,立即引发了轩然大波,一天的点击量高达74万多,评论近一千条,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谩骂之声。实际上,大多数张口就骂的网友只是情绪攻击,而缺乏理性思辨,只看了一个标题,就任由荷尔蒙激涌而出,根本不再细看内容到底如何,就开始谴责攻击。
其实,我们推出《一部孙子兵法毁了多少中国人》这篇博文,其根本目的决不是毫无底线地抹黑兵圣孙子,而是想要从春秋战国入手,探索中国国民性的基因渊源与变迁过程。这些网友的表现,也正是中国国民性的一个反映。
从评论来看,很多网友大肆嘲笑堂堂正正的列阵而战不过是“宋襄公之仁”,甚至根本不相信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这样的战争方式。
还是让事实说话吧。
在春秋早期的战争中,开战的双方,决不容诈,无论是事前的宣战、还是决战地点的选择,以及阵形的排列,都遵循一整套的军礼。比如,晋楚城濮之战,双方的布阵如下图所示:
<img TITLE="1.jp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proc./blog//l6KhypeTf66PrYvOrcxro8XDlZ3Ud2GirZupgmVrbZFsaGSbaGaQwm2XZ5aX3mRmlJLCZJWPYZLBo6eX.jpg"
ALT="分享到:&陈禹安:孙子兵法如何让中国人陷入阴谋论?" />
(转引自《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卷)
这种光明正大的对战方式,并不仅存于我国的春秋早期。孙子之后约300年,发生于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坎尼会战的情形(公元前216年)。如下图所示,这是一幅双方列阵而战的阵型,与晋楚城濮之战极为相似。
<img TITLE="2.jp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proc./blog//l6KhypeTl8epq2e7msyii7rU033MnKej2LN8eGVrbZFsaGSbaWyQwm2XZ5aX3mRmlJLCZJWPYZLBo6eX.jpg"
ALT="分享到:&陈禹安:孙子兵法如何让中国人陷入阴谋论?" />
(转引自盐野七生所著的《罗马人的故事》第2卷)。
可见,在孙子明确提出“兵者,诡道也”的论断之前,作战的双方是不使诈弄鬼的。否则,孙子的著作就没有多少创新的价值了。
那么,《孙子兵法》到底有没有影响到中国人的国民性,又到底对中国人的国民性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地写道:“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一言以概之,其本质就是“兵不厌诈”。孙子之后的很多有识之士看到并指出了这一点。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在注孙子兵法时说:“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现代学者黄朴民说:“兵者,诡道也。这是对以往战争注重申明‘军礼’做法的变革。”
仅就军事战争领域而言,这是竞争驱使下的必然,或许也无可厚非。但是,孙子兵法这样的卓越军事思想,在得到广泛的认可后,绝不会只停留在军事战争领域,必然会溢出到其他的领域,正如电报、互联网等很多新事物都是从军事领域延伸而来一样。所以,“兵不厌诈”,最终必然会演化到“民不厌诈”。
学者杨师群在他的著作《中国历史的教训》中尖锐地提出:兵法文化的主要内容就是阴谋权术,所谓兵不厌诈,利而诱之,乱而取之等等,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孙子兵法》不断强调:“兵以诈立,以利动”。表面上看,策略、计谋也是一种生存艺术,然而,实质上是不讲什么公平规则的掠夺,是你死我活的血腥屠戮,目的在消灭敌手,独享权力。它与法治文化、商道竞争基本背道而驰,后者讲究的是在公平契约上的双赢甚至多赢,很多时候,对手是可以共存的,甚至是必须互存的。所以,阴谋型的兵法文化与公平规则的法治文化、市场经济的商品文化无法相容。《孙子兵法》分《计》、《谋攻》、《九变》、《用间》等多篇,特点是为了取胜可不择手段、欺诈谋变,水无常形而蔑视规则。历史上,国与国之间背信弃义、朝三暮四,十分常见。官府里深藏权谋,生意场中也尽是陷阱,整个社会几乎无诚信可言。军事兵法文化的繁荣,必然是契约协商文化的没落,那种不讲规矩、不择手段的政法风气潜沉为一种有毒的文化基因。
有的网友说,尔虞我诈的战争模式并不是孙子发明的,孙子只是总结。还有的网友说,即便孙子不写兵法,也会有王子、张子写出类似的兵法。所以,不应该归咎于孙子。
持这类观点的网友,其实严重忽略了古时候书籍的极端重要性。如果圣经不以书籍的方式传播,说不定欧洲此刻还处于中世纪的黑暗之中。就算孙子只是总结,但如果他不留诸笔墨,其思想很可能早就散失,而不会流传后世,影响了亿万的中国人。
西方与孙子同一时期也出现过波斯居鲁士、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这样的优秀军事家,但都没有军事著作留下来。人们只能在想象中追寻他们的思想残迹。而孙子显然不同,正是他的著作让他名垂后世,影响后世。
其实,我们并不是要全盘否定孙子兵法的价值。只是,任何一种思想,绝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绝不可能是有益无害的。生活于现代的我们,应该站在更高的系统层次上来看孙子兵法之于国民性演变的利弊得失。
孙子之后2000多年,意大利出了一个马基雅维利。他也写过一本《兵法》,其中不乏“兵不厌诈”的论述,其基调与他的另一本著作《君主论》一致。但马基雅维利并不像孙子那样,得到的全是褒扬之辞,而是饱受争议。这或许就是西方国家国民性与中国国民性之所以大不相同的根源所在吧。
如果我们有勇气来批判性地接受先哲的遗哲,就会既看到孙子兵法中“上兵伐谋”、“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些论断的智慧光芒,同时也不会看不到孙子兵法对于国人的负面影响。每周五相约集中阅读历史心理小说第一人陈禹安的。
<img TITLE="心理 吴越-----三本 立体副本_副本.jp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proc./blog//l6KhypeTYZmjjKKq27Z8odGb3XWthp!Ypn6rhmVrbZFsaGSba2yQwm2XZ5aX3mRmlJLCZJWPYZLBo6eX.jpg"
ALT="分享到:&陈禹安:孙子兵法如何让中国人陷入阴谋论?" />
陈禹安说:
春秋战国这段时期,是中国人的价值体系、道德观念得以成型的一个重要基底期。而吴越争霸又是其中最为波澜壮阔、惊心动魄,且极具样本意义的一段历史。其间,道德的坚守与唾弃,人性的扭曲与挣扎,承诺与背叛的博弈,忠孝与仁义的抉择,汇成了万千爱恨情仇、悲欢离合,激起了无数心海狂澜,情丝乱缕。
所以,我用心理学的手术刀来解剖这段历史,也就有了这套。这一幕幕已经过去的历史,彷佛是一个个活色生香的心理学实验。在这些不可复盘的“实验”中,楚平王、费无忌、太子建、伍子胥、阖闾、要离、孙武、楚昭王、勾践、夫差、伯嚭、孔子、子贡、范蠡、文种、西施等诸色人等在独特的文化情境中本色“出演”,他们用生命经历的心灵抉择与命运煎熬,值得我们感同身受,更值得我们引以为镜。
历史心理小说第一人陈禹安说,“所谓历史,其实是一间巨大的心理实验室,一打开门,看到的却是正在发生的现实”。在中,他把那些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心理挖掘的淋漓尽致。《鞭楚》记录的是在春秋末期,楚吴越三个南蛮国家数十年间错综复杂、惊心动魄的恩怨情仇的故事。楚国在楚平王当政的时候,重用佞臣费无忌。费无忌为了一己之私,先是撺弄楚平王诈夺为儿子太子建迎娶的秦国美女孟嬴,后来又离间楚平王和太子建的父子关系,终于导致太子建被废,亡命天涯。为了斩草除根,费无忌进一步鼓动楚平王杀害无辜的忠臣——太子太傅伍奢。伍奢的长子伍尚顾惜父子之情,主动陪父亲就死。但伍奢的次子伍子胥却不甘心接受昏君奸臣的摆布,怀着对故国故土的深仇大恨,历经千难万险,逃亡至楚国的敌国——吴国。为了借助吴国的力量为自己复仇,伍子胥殚精竭虑,帮助吴国的公子光刺杀吴王僚,成为吴国之王(即吴王阖闾)。此后,伍子胥又帮助阖闾筑建都城,延揽贤才,强兵富国,终于在苦苦等待了十六年之后,率领吴兵,势如破竹般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郢都。复仇的念头不但为伍子胥提供了永不枯竭的人生动力,也推动他冲破了所有世俗规则的束缚。他以楚国旧臣的身份,以下逆上,毫不留情地摧毁了楚国历代国君的宗庙,还将已经死去的楚平王掘坟鞭尸,畅快淋漓地报了自己的血海深仇,是为“鞭楚”。
但是,楚吴两国之间的仇恨却并没有因为伍子胥的复仇成功而消弭。相反,伍子胥的这一次复仇,进一步加深了两国之间的仇恨。吴国的另一个邻国越国,借着吴楚交兵的机会,对吴国的后方发起了攻击。吴王阖闾退兵回国休整后,为了报复越国,又亲率大军对越国发起了攻击。但是,阖闾过于托大,阴沟翻船,不慎被越国击败。英雄一世的阖闾本人也为这一次失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吴越两国由此结下了无法开解的血仇。重臣伍子胥扶立太子夫差继位。夫差朝夕不忘越人杀父之仇。在为父守丧三年后,他亲自出征,对越国发起了报复性的攻击。这一次,实力弱小的越国不再拥有前一次的幸运,被强悍无敌的吴国打回原形。越国精锐大部被歼。越王勾践深知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既然无可幸免,他只能倾尽最后所剩的五千死士,与吴兵拼个玉石俱焚。但越国大夫文种利用吴国内部的矛盾,巧妙斡旋,争取到吴国宠臣伯嚭的鼎力支持,否定了伍子胥必要将越国赶尽杀绝的主张。机心暗藏的吴王夫差转而要求越王勾践偕同夫人到吴国为奴,为阖闾守墓,以期通过对勾践的人身侮辱来达至为父复仇的目的,是为“辱越”。
越王勾践在吴国忍受了三年的屈辱之后,最终赢得吴王夫差的信任,被夫差释放回到越国。
然后上演了一部被后世人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励志故事,这就是蒲松龄的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细细盘点整个中国历史,兵败被俘、屈身为奴的君主并非只有勾践一个,但能够坚忍不拔、忍辱负重、绝地反击、以弱胜强、实现惊天大逆转的,却只有勾践一人。勾践完成的这一举世无双的丰功伟业,就叫做“吞吴”。人们把勾践的成功称为“吞吴”。这一个“吞”字非常传神地表达了勾践所取得的成功的侥幸与不可思议。当我们比喻人心不足时,往往用“蛇吞象”来表达。一条小蛇和一头大象,相差何其之大,但是小蛇竟然想要吞象,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而“越吞吴”就等同于“蛇吞象”。因为长期以来,就实力而言,吴国不啻是一头大象,而越国只是一条不折不扣的小蛇。勾践之所以能够完成举世罕见的“蛇吞象”,也是和他自己的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分不开的。这就是越王勾践的励志故事“吞吴”。
读春秋时代的故事,探究中国人性格形成的历史原因。
以史为镜,这是时下最流行的比《二号首长》还好看的官场斗争、职场励志小说。
这是很多读者“憋着尿”一口气看完的,比《明朝那些事儿》还好看的心理历史小说。
今天我们阅读心理吴越三部曲之一《鞭楚》第44——46节。
孙武的第一次练兵,拿宫女做个试验
阖闾本人就是行兵布阵、克敌制胜的大行家。他听伍子胥诵读孙武的兵法,先是赞不绝口,后来却越听越是心惊。
在孙武架构宏大、思虑缜密、新意屡现的天才军事著作面前,阖闾不由感到了自己的渺小与猥琐。他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当前在与楚国对抗中取得的几场胜利是多么的侥幸!如果楚国的军事主将掌握了这些兵法绝学,自己所统率的吴军恐怕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他又非常庆幸,眼前的这个孙武是吴国人(而不是其他国家的人),正可以为自己所用。
总之一句话,阖闾是被孙武的兵法震住了。
阖闾仿佛从“过度自信,盲目自大”的美梦中蓦然醒来。此前的胜利让阖闾认为楚国不堪一击,但现在,他开始客观冷静地认识到吴国与楚国之间的实力差距。
让阖闾感触最深的是《谋攻篇》里的这一段:“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用兵的法则,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他们;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进攻他们;有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设法分散他们;与敌人势均力敌,就要设法战胜他们;兵力少于敌人,就要想法坚守不出。各方面条件都不如敌人,就要设法避免接触。所以说,如果弱小的军队不自量力硬打硬拼,就会被强大的敌人俘获。)
阖闾知道,楚国的实力大约十倍于吴国,吴国的兵力从目前来看,还是太弱了。如果答应伍子胥兴兵伐楚,恐怕后果不容乐观。(伍子胥举荐孙武,是为了伐楚,而现在孙武的兵法,却让阖闾起了退却之心。如果伍子胥得知阖闾内心的思绪,不知道会怎么想?)
听完了兵法十三篇,阖闾心情极为复杂,不由长长叹了一口气,说:“观此兵法,真通天彻地之才也。但恨寡人国小兵微,怎么能做得到呢?”
孙武看到阖闾面色变幻,先喜后忧,内心十分忐忑。阖闾的这句话先肯定,后怀疑,正好构成了一个标准的激将法。
这是孙武第一次有机会在国君面前施展自己的才华。他原本的担心已经因为阖闾的赞扬而消除,雄心与斗志随之而暴涨。他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在阖闾面前好好地表现自己,证明自己。
孙武马上接过阖闾的话头说:“大王何须担心,我的兵法,不但可以用于士卒行伍,就是妇人女子也可以操练演习,听我的号令,供大王驱使!”
阖闾听了他的话,不由哈哈大笑,说:“孙先生,您实在是太会开玩笑了。天下哪有人能够驱使妇人女子操戈弄剑的?!”
一旁的伍子胥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他也觉得,孙武的这个牛皮吹得实在太大了。
当时的征战攻伐,都是由各国的君主、贵族谋划指挥的。一般的国人只能充当士卒。而野人甚至连当兵的资格也没有。上面所说的,当然都是指男人而言的。妇人女子从军操戈的事情确实是闻所未闻。
阖闾的笑更加激起了孙武的好胜之心。孙武非常严肃地回答道:“大王,如果您认为我说的话是在开玩笑,那我们不妨来现场检验一下。请把您宫里的宫女,让我来试一试!”
阖闾的好奇心也被引发,当即召来三百名宫女,让孙武指挥操演。
孙武又说:“请大王再派两名宠姬,充任队长,这样就可以指挥了。”
阖闾依言叫来左姬、右姬两名宠姬,问孙武:“这两人是寡人的最爱,你看可以当队长吗?”
孙武点头称好,然后又说:“军旅之事,必须先严明号令,才能赏罚有序。现在虽然是做个小试验,也不能忽略。请大王再派一个人充当执法,两个人充当军吏,负责传令,两个人值鼓,再要力士几名充当牙将,手执刀戟斧锧,列于坛上,以壮军威。”
阖闾一心要看一场热闹,当下按照孙武所请,一一照办。
孙武将三百名宫女分成左右两队,分别由左右二姬管辖。孙武又对这一群临时组织起来的娘子军宣示了三条军法:第一,不许混乱行伍;第二,不许言语喧哗;第三,不许故违约束。
宣示完毕,孙武要求娘子军们第二天一早(五鼓时分)穿好军士衣甲,在校场集合,请吴王阖闾登台观看操演。
这群宫女以为大王又想出了什么娱乐花招,一个个觉得新鲜无比,嘻嘻哈哈地答应着就散去了。
当晚,孙武在心中反复预演了次日的操演程序,觉得万无一失后酣然睡去。殊不知他已经忽略了一个最为重要的步骤。而这个疏忽,也将成为他首次演出的致命之伤!
次日五鼓,两队宫女都按时来到校场。这一群如花似玉的娇柔女子,一个个身披甲胄,头戴兜鍪,右手操剑,左手握盾。两个宠姬,顶盔束甲,充当将官,看上去英姿飒爽,竟有别样风情,令阖闾心醉神迷。
孙武亲自区画绳墨,布成阵势,又命令传谕官将两面黄色令旗,授给左右二姬,让二姬手执令旗,站在队首,作为前导。两队宫女跟随在队长之后,五人为伍,十人为总。孙武要求娘子军们必须步迹相继,随鼓进退,左右回旋,寸步不乱。
传谕已毕,孙武令二队宫女伏地听令。过了一会,孙武又传谕说:“闻鼓声一通,两队齐起;闻鼓声二通,左队右旋,右队左旋;闻鼓声三通,各挺剑为争战之势。听鸣金,然后敛队而退。”
这些宫女,从未经历过军事训练,这些命令虽然简单,但对她们来说,还是有难度的。而更重要的是,两位宠姬和三百宫女始终以为这不过大王的新游戏,所以嘻嘻哈哈,没有人将孙武的命令当一回事。
孙武一脸严肃,下令鸣鼓一通。按照此前的谕令,宫女们应该闻鼓起立。但鼓声响过,这些宫女们参差不齐,有的站起,有的仍然坐在地上,嘴巴里还是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阖闾在远处云台上看将过来,不禁轻轻地摇了摇头,心想:“这个孙武,理论水平是可以的,实际操控能力恐怕是不行的。”
孙武见状,心情有所浮动,但还是强自抑制。他离席站起,大声宣布,说:“约束不明,申令不信,将之罪也!”他所说的“将”,是指他自己。他先把罪责归于自身,希望能够让这些娘子军明白军法绝非儿戏。但尽管他这样明白宣示,两位宠姬和三百宫女似乎还是不能够领会他的意图。
孙武再次命令鼓吏击鼓。鼓声响过一通后,宫女们稀稀拉拉地站了起来,但歪歪斜斜,不成样子。更要命的是,她们的“欢声笑语”越来越肆无忌惮。
孙武有些急了,冲到鼓旁,挽起袖子,亲自拿起鼓槌,击起鼓来。鼓声因为他内心勃发的怒气响得十分有力。但二姬和宫女们根本不认识这个年轻人到底是谁,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干什么的,从而更分不清他击鼓和原先的鼓吏击鼓有些什么不同。他急吼吼的样态反而让二姬和宫女们更觉好笑。
整个队伍东倒西歪,笑声不断。孙武顿时觉得气血上涌,急怒攻心!他一下子有些发懵,想不明白为什么他正儿八经的命令,在三令五申后,二姬和宫女们还只是视为玩笑而无人听从呢?
这是孙武第一次实战操演。再伟大的理论天才,也需要闯过实践这一关。在孙武的设想中,面对士卒,只要主将严明号令,就可以做到令行禁止。但眼前的这一群娘子军,也许是史上最早参与军事操练的女人。她们和正常意义上的士卒当然是不一样的。这样的混乱场景,其实并不能证伪孙武的能力。但人们往往受制于表面现象而不喜欢深入思考。毕竟,眼前的这一幕,都是孙武自找的。无论成败,当然是要归结到孙武的身上。
面对这样的现实,急于证明自己的孙武变得心急如焚。但是,孙武还有退路吗?
当然是没有的。
他在阖闾面前夸下海口,力图用一场最不可思议的现场操演来强悍地证明自己的能力,但现在看起来,孙武先生很快就要以演砸收场了。看来,俗话说的“想露多大脸,就现多大眼”真的一点儿错也没有。
陪伴在阖闾身旁的伍子胥见状,也不由暗暗地叹气,认为自己花了很大力气请来的这个孙武看来也不过是个夸夸其谈的家伙。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为什么这些娘子军对孙武的命令置若罔闻呢?
这就是孙武此前所忽略的那个因素在捣乱了……
心理感悟:人们为自信所付出的代价也许比自卑要多得多。
错把王宫当战场
服从权威,正是人类的天性。
如果你成为权威人物,就可以坐享唯我独尊、令行禁止的快感,哪怕你的命令不合情理,甚至有违道德,在很大程度上都会被不折不扣地执行。
美国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在1974年做过一个很著名的实验。
他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并寄出许多邮递广告信,招募参与者前来耶鲁大学协助实验。实验地点选在大学的一间地下室中,地下室有两个以墙壁隔开的房间。参与者年龄从20岁至50岁不等,包含各种教育背景,从小学毕业到博士学位都有。
参与者被告知这是一项关于“体罚对于学习行为的效用”的实验,并将承担“老师”的角色,以教导隔壁房间的另一位参与者——“学生”。事实上,“学生”是由实验人员扮演的。“老师”和“学生”分处两个不同的房间,相互不能看到对方,但可以隔着墙壁通过声音沟通。实验的目的被宣称为“考察学生的单词记忆能力”。每个“学生”的身体被连接到一根电击棒上,电击棒由参与实验的“老师”们操控。
“学生”每背错一个单词,“老师”就要对他进行电击一次。如果学生连续答错,电压的强度就逐次提高,最高可以达到人体无法承受的450伏。
“老师”们在实验之前就已经相信,学生每次作答错误真的会遭到电击。但事实上并没有电击产生。在隔壁房间里,由实验人员所假冒的“学生”会打开录音机,播放预先录制好的不同程度的尖叫声。随着电击伏特数的提高,尖叫声也随之更加吓人。当伏特数提升到一定程度后,假冒的学生会开始敲打墙壁,而在敲打墙壁数次后则会开始抱怨他患有心脏病(有一位“老师”被事先告知隔壁的“学生”患有心脏病)。当伏特数继续提升一定程度后,学生将会突然保持沉默,停止作答,并停止尖叫和其他反应。
在实验之前,米尔格拉姆曾经和他的同事们做了一个预测。他们认为只有少数几个人(10%,甚至只有1%)会狠下心来继续惩罚直到最大的电压。但在第一次实验中,65%的“老师”都对“学生”施以了最大的450伏的惩罚,尽管他们都表现出内心的抗拒与挣扎。每个“老师”都在伏特数到达某种程度时暂停并质疑了这项实验,一些人甚至说他们想退回实验的报酬从而退出实验。但是在身边一位穿着灰色制服的心理学家的要求下,这些参与者一直持续了下去。
这个实验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表面上宣称的为了测试单词记忆,而是为了了解人们在权威面前会怎样表现。
后来,米尔格拉姆和其他多位心理学家又做了一些类似的实验,都得到了大致相同的结果。马里兰巴尔的摩郡大学的托马斯·巴拉斯博士在重复进行了多次实验后得出了整合分析的结果:无论实验的时间和地点,每次实验都有61%~66%的参与者愿意服从实验人员的命令而施加致命的伏特数。
在这个实验中,实验人员因为设计、主持这个实验而具备了权威。米尔格拉姆后来总结道:“我设计这个实验,便是为了测试一个普通的市民,只因一位辅助实验的科学家所下达的命令,而会愿意在另一个人身上加诸多少的痛苦。当主导实验的权威者命令参与者伤害另一个人,再加上参与者所听到的痛苦尖叫声,即使参与者体会到如此强烈的道德不安,多数情况下权威者仍然得以继续命令他。实验显示了成年人对于权力者有多么大的服从意愿,去做出几乎任何尺度的行为!”
确实,权威人物几乎可以操控一切。
1983年7月,在美国纽约的麦迪逊花园广场举行了一场最不可思议的集体婚礼。2075对统一着装的陌生男女在对对方几乎毫不了解的情况下与对方喜结连理。到底是什么样的神秘力量驱使着他们甘心情愿地与一个陌生人共度一生呢?
这次婚礼的主导者是统一教的创始人兼教主文鲜明。这两千多对青年男女都是他虔诚的信徒。在他们的心目中,文鲜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精神导师。在这样的权威人物面前,他们完全丧失了自主判断的能力,完全把自己的命运安排交给他们心目中的神。
让三百名如花似玉的宫女们按照孙武的指令操练的难度应该远远小于文鲜明让两千多对陌生男女在大庭广众下举行婚礼吧?
那么,为什么文鲜明能够轻松做到?而孙武却屡屡碰壁呢?
道理很简单。那就是文鲜明已经树立起了无可质疑的权威地位,而孙武却没有。
那么,一个人如何才能成为权威人物呢?
权威的来源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外源性权威,通过外部更高权威的任命、授权或继承而来。另一种内源性权威,是通过个体的自我奋斗、自我包装而获得。
孙武虽然满腹经纶,才华盖世,但此刻还鲜为人知,也就不可能具备内源性权威。他目前所需要的权威,应该来自于吴王阖闾的任命。但阖闾只是听由孙武去做,并没有直接宣示他的权威性。如果在场的宫女们已经被明确地告知,孙武拥有了吴王阖闾授予的在一定范围内生杀予夺的权力,那么,宫女们对孙武的命令就不敢视如儿戏。我们也可以假想一下,如果是阖闾自己来下达孙武一样的命令,是不是还会出现这样混乱失控的局面呢?显然是不可能的。阖闾是众所周知的吴国之王,违背他的命令将会招致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大家心知肚明。那么,谁还敢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开玩笑呢?
孙武所欠缺的,正是他本人的权威度。而这正是被他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
孙武陷入了他这一生中最大的困境。如果他不能有效地从中摆脱出来,他此前给阖闾留下的良好印象也将毁于一旦,他的职业前景也将蒙上厚重的阴影。
那么,他应该如何力挽狂澜,扭转这个极其不利的局面呢?
人类同时还是情境性动物。不同的社会情境对于人的行为的制约与影响是大不一样的。比如,在庄严肃穆、哀声不断的葬礼上,一个平素嘻嘻哈哈、毫无正形的人也不敢放浪形骸、肆意妄为,即便没有权威人物对他发出明确的指令。这就是情境的力量。
情境可以分为强情境和弱情境。
刀光剑影、殊死搏杀的战场当然是一种强情境。哪怕是第一次上战场毫无经验的新兵,也会被战场这个杀机密布的强情境而震慑,从而使自己的言行举止严格遵循于军令与规则。对这些娘子军来说,如果真的让她们置身于战火纷飞的战场,她们对孙武的命令也不至于如此置若罔闻。
但王宫可不是战场。相对于情势危急的战场来说,王宫只是一个弱情境。这些宠姬与宫女的身份角色为她们规定的任务(弱情境的规则限制)无非是唱歌跳舞,让君王开心。虽然孙武一开始就让宫女们身披盔甲,手执剑盾,而且如军队建制一样,设立了多名军吏,有意识地强化情境,但她们的角色意识并未从根本上转变过来,她们还是将操演的校场当成了王宫的延伸场所。她们还是将这一场操演当成了游戏。沉浸在弱情境中的人,又怎么可能按照强情境的约束来行事呢?
这样,无论是权威的力量,还是情境的力量,都和孙武不沾边。在这急如星火的时刻,孙武到底该如何应对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为什么孙武能够写出这样一部被后世千秋景仰的兵法?
不可否认的是孙武本人的独特天赋。这是一个内因。但仅仅是这个内因并不能确保孙武创作出震古烁今的开创性兵法。有独特天赋的人并不少见,但最终大有所成的还是屈指可数的。天才之所以能够成为天才,也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情境性因素。
幸运的是,围绕在孙武身边的有三大情境性因素。
首先,孙武出生在齐国。齐国是一个尚武之国,最初是辅佐周武王取得天下的姜子牙(姜太公)的封地。姜子牙本人就是一个大军事家,并留下了军事著作《太公兵法》。后来,辅助齐桓公成就春秋第一霸业的管仲,也是一个大军事家。他的著作《管子》中也涉及大量的军事内容。这样的一个大的环境氛围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军事家,大多出现在齐国,绝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这些军事家都喜好著书立说,这也不是一个偶然现象。
其次,孙武出生在贵族世家。这一点在前面介绍孙武身世的时候已经详细说过。当时的知识(包括军事知识)都是掌握在贵族手中的。平民百姓的子女很难获得学习各类知识的机会。而孙武家中,收藏了很多军事著作。除了上述的《太公兵法》和《管子》,还有《军志》、《军政》这样的中国最早的军事著作。孙武家中的这些藏书(更准确地说是“藏简”)为酷爱读书的孙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
第三,孙武必须要姓陈。齐国还出过一个大军事家,叫做司马穰苴,司马穰苴的军事著作是《司马法》。司马穰苴其实姓田,和孙武一样,也是公子陈完的后裔,后来因为他担任大司马之职,而被后人称为司马穰苴。田穰苴是陈完的旁系子孙,从辈分上算是孙武的叔叔。田穰苴这一支原本已沦落为草野之民,后来因为国相晏婴的推荐而受到齐景公的重用。这样,年少而好学的孙武就有机会直接向田穰苴请教军事谋略。这对孙武军事思想的形成大有裨益。
就在这紧急的时刻,孙武想到了他的叔叔田穰苴……
心理感悟:这世上最可怕的病,莫过于所有脑细胞全部被“权威病毒”攻占。
原来是一个剽窃来的创意
孙武之所以想起田穰苴,是因为田穰苴也经历过类似的一幕。
田穰苴因为国相晏婴的力荐而从草野走入庙堂,一跃成为齐国的大将军。生性稳重、政治成熟的田穰苴知道,自己虽然也是田氏一脉,但毕竟是沦落民间的支脉,素无积威。更重要的是,自己虽然精通军事,但从来没有带兵作战的经历和业绩,如今一跃成为三军统帅,肯定难以服众。如果就这样带着军队去迎击来犯之敌,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田穰苴就对齐景公说:“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意思是说,自己一向出身微贱,蒙大王从市井中发现了他并委以重任,位在大夫之上。但一时间还不能让士卒心服口服,也还没有取信于百姓。人微权轻,希望大王派一个宠臣,到军中做监军,这样才能压得住阵脚。
这只是田穰苴的第一层用意。他还有另一层更深的用意。
一般而言,国君只会把军队交给他非常熟悉、非常信任的将领。而田穰苴不过是因为军情紧急、无人可用才得以脱颖而出。他和齐景公之间的信任与默契远未建立起来。在这样的前提下带兵打仗,身为主帅的田穰苴是很危险的。一旦齐景公听了谗言,对他不放心了,就会处处掣肘。那么,等待田穰苴的必然是兵败名裂的下场。而请求齐景公派一名宠臣来当监军,不但可以让宠臣远离齐景公,少了很多进谗言的机会,而且可以加深齐景公对田穰苴的信任,让齐景公觉得,军队还是在他自己的控制之下。
齐景公一听,这个要求正合己意,立即同意派他最宠信的庄贾去给田穰苴当监军。
君之宠臣、国之所尊。这个庄贾是齐景公最信任、最宠爱的人。满朝大臣都对他礼让三分,因此目中无人,骄纵成性。
田穰苴与庄贾约好,次日正午时分在军营大门会面,然后大军开拔出征。
第二天一早,田穰苴就来到军中,集合部队,等待监军庄贾的到来。当时,计时有两种方法:一是在室外空地处树一标杆,根据日影的长短来计时(称为“立表”);一是用漏壶根据其漏水的量度来计时(称为“下漏”)。田穰苴二法并用,精确计时,但监军庄贾却苦候不至。
原来,庄贾平素骄纵,从不把法令定规放在眼里。这一次,他荣任监军,更是得意忘形。一贯对他阿谀奉承的那帮人,一定要给他设宴饯行。庄贾喝得尽兴,却早把田穰苴和他约定的“日中会于军门”的事情抛到了九霄云外。
这也确实说明了田穰苴对自己“人微权轻”的判断是准确的。他本想借助庄贾之力来树立自己的威信,却没有想到庄贾目无军法,反过来给了他最沉重的一击。如果田穰苴不能应对好这一突发事件,他的威信将荡然无存,根本不可能让三军将士死心塌地服从自己的指挥。
田穰苴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好在庄贾一直没来,给了他充足的时间来考虑应对之策。终于,他下定了决心,命令军士将标杆放倒,将漏壶撤掉。再一次向士卒们申明纪律,然后收军回营,坐等庄贾前来。
这一等,就等到了傍晚时分。庄贾醉醺醺地来到军中。田穰苴问:“你为什么迟到?”庄贾酒气冲天,毫不在意地说:“我的亲朋好友们盛情设宴,为我送行,我没法拒绝,只好留下喝酒,这才来晚了。”
田穰苴勃然大怒,斥道:“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说完,田穰苴叫来负责军法的军正问道:“军法对迟到者如何处置?”军正回答道:“当斩!”田穰苴立即喝令将庄贾推出斩首示众。
庄贾万万想不到田穰苴竟然要杀他。他先是大怒,破口大骂,但见田穰苴丝毫不为所动,顿时吓得酒也醒了,一身冷汗,浑身发抖。他的手下见势不妙,早就飞驰入朝,去向齐景公求救。
齐景公闻报,也是大吃一惊,急忙派使者,拿着节杖(代表齐景公亲临),赶到军中,赦免庄贾之罪。但是,等使者赶到的时候,庄贾早已人头落地,被挂在军营门口示众。
三军将士见田穰苴竟然敢砍掉齐景公的头号宠臣庄贾的脑袋,一个个被吓得战战兢兢。田穰苴的绝对权威立即巍然确立。
齐景公的使者乘坐三驾马车赶来后,向田穰苴传达了齐景公的命令。但田穰苴却响当当地说了一句:“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
田穰苴随即厉声喝问军正:“军营中不能跑马。今使者在军营中纵马奔驰,该当何罪?”军正回答:“当斩!”使者一听,以为自己将要成为庄贾第二,顿时吓得面无人色。
田穰苴顿了一下,缓缓地说:“使者奉国君之命而来,不可杀之。但违犯军纪,也必须惩处。”于是,下令将使者的马夫和驾车的马一并斩首,算是对使者的处罚。然后,田穰苴令使者回朝,向齐景公说明这一切。使者保住了性命,狼狈而退,去向齐景公复命去了。
齐景公见木已成舟,也无可奈何。田穰苴就这样,通过杀人立威,以极其强悍的手段,在最短的时间内树立了自己绝对的权威,从此,他令行禁止,言出法随,带领着齐国的军队,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田穰苴的这段英雄往事,孙武当然是知道的。今天,他遇到的困境,和他的田叔叔当年十分相似。既然田叔叔早有成功案例在先,孙武只需照猫画虎,照搬田穰苴的做法就可以了。但其实,孙武今日所处的情境和当年的田穰苴,还是颇为不同的。但急切之间,孙武也顾不了许多了。
眼见这些娘子军们笑语嫣然,孙武面色通红,怒发冲冠,喝道:“执法何在?”
执法者当即向前。孙武大声说:“约束不明,申令不信,将之罪也!既然已经约束再三,而士卒并不服从,那就是士卒之罪。根据军法,应该如何处置?”
执法答道:“当斩!”
孙武又说:“士卒难以全部杀尽,罪责要算到队长头上。”环顾左右,用不容置疑的严厉口气下令道:“将两位女队长斩首示众!”
执法军士当然知道这两位美娇娘是大王的宠姬,本来没有阖闾的命令是不敢这样做的。但孙武的气势凌人,以军法说事,唯恐自己抗命,反而成了替罪羊,丢了小命,于是依言行事,将左右二姬绑了起来。因为他们心中犹疑,所以动作不快。
再说阖闾,在远处云台上正摇头叹息,忽见两位爱姬被绑了起来,顿感大事不妙。他本人多次出任吴军主帅,当然知道军法非同儿戏。他反应奇快,立即明白了孙武此举的用意,马上派侍立一旁的伯嚭拿着自己的使节赶到校场去挽救爱姬的性命。
两处相距不远,伯嚭赶到时,左右二姬尚未被斩。伯嚭向孙武出示了阖闾的使节,代表阖闾说:“寡人已经知道你的治军用兵之能了。不过这两位姬人侍奉寡人左右,十分称心。如果没有了她二人,寡人食不甘味,寝不安席,请你赦免她们的过失吧。”
这等于是阖闾以国君之尊,向一个前来求职、尚未有任何名分的年轻人屈尊求情了。但是,孙武能答应吗?
仅仅是阖闾知道孙武的治军用兵之能是没用的。这是孙武的首秀。他绝不希望这成为自己的绝响——因为首秀演砸而永远失去了立威建功的可能。当下的状况,这群嘻嘻哈哈的娘子军已经将孙武逼上绝路了。他不可能再有退路了。
这个血气方刚的职场新人,掷地有声地对伯嚭说道:“军中无戏言。我已经受命为将,将在军,虽君命而不受!如果私徇君命,而放纵有罪之人,何以服众?何以治军?”
“将在军,虽君命而不受!”这句话的首创权是属于田穰苴的。孙武只是“剽窃”了他的创意而已。但这句话的威力何其大!在否定君王的权威的同时,孙武也和田穰苴一样,强悍而迅捷地树立起了自己的权威!
不过,孙武的拒绝,也深深地伤害了前来传令的伯嚭,虽然他只是一个传令者(旁观者),但孙武的强硬是直接传递到他身上的。
伯嚭手持使节,讷讷无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孙武发号施令:“速斩二姬,枭首示众!”
心理感悟:我们其实无须另辟新路,只需善于在前人走过的路中做出选择就可以了。
〈未完待续,相约下周五〉
<img TITLE="心理 吴越 系列立体副本_副本.jp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proc./blog//l6KhypeTZsp!o53EvKmjjajVynTHk2Wmo7Gio2VrbZFsaGSbbmSQwm2XZ5aX3mRmlJLCZJWPYZLBo6eX.jpg"
ALT="分享到:&陈禹安:孙子兵法如何让中国人陷入阴谋论?" />
看的不过瘾吧?如果你想继续看,可以到当当网购买电子书阅读
小编告诉你链接
如果你想入手此套书放置床边阅读,现在正是好时机
《鞭楚》《辱越》《吞吴》三本套装定价117元,
现在正在搞 7
折促销活动,详情见页面信息,一次性购买,真正的货真价实。
你可以去东方出版社旗舰店购买
东方出版社天猫旗舰店购买,复制链接到浏览器
也可复制下面链接,更方便购买
也可以进入东方出版社京东旗舰店购买,复制链接到浏览器
如欲购买陈禹安更多作品请在东方出版社旗舰店内咨询客服,或到其他网站购买。
作者简介:
&心理管理学家、资深互联网商业观察者、资深书评人、高级经济师、宁波大学特聘教授。开创“心理经管”与“心理说史”两大写作流派。
“心理说史”的代表作有“心理吴越三部曲”(《鞭楚》《辱越》《吞吴》三本),《向子贡学说服》,等。
“心理经管”的代表作有(企业管理者对员工的另类激励法)(高管必备的几项战略思维)(乔布斯获得巨大成功的心理密码)等共计20余部。
轻轻松松,拿起手机扫一扫
收听东方管理评论的微信公众号
及时分享优秀管理思想和经典案例
<img STYLE="FLoAT: left" TITLE="东方管理评论微信二维码-小.jp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proc./blog//l6KhypeTg7eShIfD3M56rt2rqYXFfYahuZCmdGVrbZFsaGSacGeQwm2XZ5aX3mRmlJLCZJWPYZLBo6eX.jpg"
ALT="分享到:&陈禹安:孙子兵法如何让中国人陷入阴谋论?"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度通天绳解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