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技能大赛获奖选手事迹为选手吴雨晴点赞

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忘记了通行证用户名怎么办_百度知道
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忘记了通行证用户名怎么办
提问者采纳
。凉拌。因为不能找回用户名。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中小学生创新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评论Comments
微信公众号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已经开赛!
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家即将于日开赛,同时报名通道开启。日,初赛报名及稿件提交结束,请各中小学校注意参赛时间,及时组织报名及提交稿件。
2016年大赛基地校招募函
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组委会决定在2016年继续启动大赛基地校招募计划,携手全国中小学校共建“文学特长生、优质生源基地”。
北大常务副校长刘伟祝贺参赛师生
日,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著名经济学家刘伟教授莅临第十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颁奖典礼现场。刘校长代表北京大学,向在场的近两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及老师表达了欢迎及祝贺。
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圆满落幕
2015,大赛走过第十年,初赛全国集体参赛学校达2158所,参赛学生200余万人。经过9个月初赛、复赛、区域决赛三个赛程的激烈角逐,1500余名优胜选手脱颖而出,齐聚北大,参赛人数和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大赛之所以有如此高的人气和参与度,与其顺应教育发展的理念和公平、公正的赛制密切相关。
北大教授陈跃红:毕业了,认真做人
各位同学,今天你们从中文系毕业,出发时,带上的不仅仅是学术的业绩和荣耀的证书,也请带上中文系的精神和灵魂!在未来的岁月中,不管你是否能够做到成就非凡,也不管你是否能够实现事业辉煌,但都请牢牢记住最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毕业了,认真做人!
总决赛题目 (—)
无主题和题目的限制,小学组参赛者可以自由发挥。鼓励小学生挑战中学题目。 字数限制:不超过140字。
题目:根据情景写作
我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看见街上的人疯一般往前跑……
请根据提供的情景,写一篇微小说,不超过140字,不得抄袭、套作。
题目:总决赛
总决赛是高手对决的舞台,奇迹总在这时诞生。因为未知,因为高规格,因为激动人心,所以我们万分期待。请以“总决赛”为题写一篇微小说,不超过140字,不得抄袭、套作。
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微小说大赛参赛必读
第十季名人墙
题目:不限制
无主题和题目的限制,小学组参赛者可以自由发挥。鼓励小学生挑战中学题目。 字数限制:不超过140字。
学校:塘沽向阳三小
姓名:高晴
学校:天津市塘沽区桂林路小学
姓名:苏菲菲
学校:香洲街道中心小学
姓名:李立源
学校:廖艳虹
姓名:廖艳虹
学校:实验小学
姓名:黄文文
期刊收录奖
题目:带一只宠物去旅行
《西游记》中,唐僧骑着白龙马西天取经;《后会无期》中,陪伴两个男人西行的是一条雪橇犬……你是否想过带一只宠物去旅行?你喜欢什么样的宠物,你会带着它怎样去旅行?请以“带一只宠物去旅行”为题写作。
学校: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学
姓名:蔡佳宁
学校: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
姓名:李怡
学校:城关中学
姓名:田烨暄
学校:成都市金牛实验中学
姓名:张馨
学校:马鞍山市含山县含山一中
姓名:彭欣茹
学校: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
姓名:林希颖
期刊收录奖
学校: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学
姓名:蔡佳宁
学校:湖北省襄阳市实验中学
姓名:曹鈺伟
学校:乐清教师发展附属初级中学
姓名:黄瑶瑶
题目:外星人
人类一直对外太空充满了幻想,那里是否有一颗如同地球般的星球,是否存在着“外星人”?丰富想象力发挥的时间到了,请以“外星人”为题写作,不超过140字。
学校:北京市第四十中学
姓名:张潇楠
学校:安阳市一中
姓名:贺依林
学校:山东省肥城市第一高级中学
姓名:刘云霄
学校:山东省肥城市泰西中学
姓名:李岳璇
学校:北京市东方德才学校
姓名:李佳峥
学校:山东省青岛市第十五中学
姓名:于廷昭
期刊收录奖
学校:北京市第四十中学
姓名:张潇楠
学校:青岛二中
姓名:郭润佳
学校:洛阳市第一中学
姓名:靳月琪
学校:安阳市一中
姓名:王宁
学校:呼图壁县第一中学
姓名:李佳芮
学校:威海二中
姓名:谷星希
学校: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
姓名:辛昊霖
学校:重庆第八中学
姓名:王秋懿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财富大道财富三号B栋7楼
大赛组委会联系电话:023-82 网址:
课堂内外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渝ICP备号 渝公网备026
还可以输入140字符/汉字
请输入验证码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初赛题目出炉啦!!
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暨首届全国中小学生阅读能力大赛开赛啦!目前大赛初赛题目(重庆赛区除外)已出,想要参赛的考生抓紧时间啦!
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暨首届全国中小学生阅读能力大赛已于11月1日开赛啦!目前大赛初赛题目(重庆赛区除外)已出,想要参赛的考生抓紧时间啦!
  高中组初赛题目
  一、阅读能力测试(100分)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进行阅读能力测试。
  不到5岁便夭折的儿童每年有900万。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产妇死亡概率为33%,这一比率在发达国家仅为0.018%。全球至少有25个国家,大多数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其人口的平均寿命不超过55岁。仅在印度一国,就有超过5000万的学龄儿童连简单的课文也看不懂。
  看了上面这段文字,或许你只想把书扔到一边,不去想世界贫穷这件大事。因为这个问题看上去太宽泛、太棘手。然而,我们写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劝你不要那样做。
  宾夕法尼亚大学近期的一项实验表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会令我们无比震惊。研究人员发给每个学生5美元,让他们填写一份简短的调查表,然后再给他们看一份传单,请他们为“拯救儿童”(全球慈善机构之一)捐款。传单有两种不同的类型,有些学生所看到的传单是这样的:
  马拉维的食品短缺影响着超过300万儿童;在赞比亚,自2000年以来的严重干旱已导致粮食产量下降42%。因此,300万赞比亚人将面临饥饿;400万安哥拉人(占安哥拉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已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超过1 100万埃塞俄比亚人急需食品援助。
  另外一些学生所看到的传单上画着一个小女孩,还有这样一些文字:
  罗西娅是一个来自非洲马里的7岁女孩,她过着极度贫穷的生活,甚至面临着挨饿的危险。然而,您的经济援助将会改善她的生活。有了您以及其他好心人的支持,“拯救儿童”将与罗西娅的家人以及社区里的其他人一起帮助她,让她能吃饱饭,接受教育,具备基本的医疗及卫生常识。
  看了第一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1.16美元。和第一份传单不同,第二份传单展现了一个而不是数百万人的困境,看了这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2.83美元。这样看来,学生们愿意为了罗西娅而承担一点儿责任,但在面对广泛的全球性问题时,他们就不免有些泄气了。
  接下来,研究人员又随机选定了一些学生,先告诉他们这样一个现象,即人们不愿关注那种泛泛的信息,他们更有可能会捐钱给某一特定受害者,然后再给这些学生看那两份传单。结果显示,看了第一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款1.26美元,与事先不知道该现象的学生所捐的钱差不多。然而,看了第二份传单的学生在得知这种现象之后,平均每人仅捐了1.36美元,远远低于不知道该现象的学生所捐的钱。鼓励学生们再想想反而使他们对罗西娅不那么慷慨了,但马里人民也没有因此得到更多的援助。
  学生们的反应是一个典型案例,说明了大多数人在面对贫穷等问题时的感觉。我们的本能反应是慷慨,特别是在面对一个身陷困境的7岁小女孩时。然而,正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们一样,我们在重新考虑之后常常失去信心:我们捐的那点儿钱不过是沧海一粟,而且这些善款的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这本书会让您再好好想想,如何摆脱那种“贫穷的问题难以解决”的感觉,从一系列具体问题出发,重新审视这一挑战。这些问题只要能得到恰当的定位并为人们真正理解,就能够逐一得到解决。
  遗憾的是,关于贫穷的辩论往往不是这样展开的。很多侃侃而谈的专家并没有讨论怎样抗击痢疾和登革热最有效,而是专注于那些“大问题”:贫穷的最终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信任自由市场?穷人能够受益于民主制吗?外来援助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等等。
  杰弗里·萨克斯是联合国顾问、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主任,同时也是一位贫穷问题专家。他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贫穷国家之所以贫穷,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往往都气候炎热、土地贫瘠、疟疾肆虐、四周被陆地所包围。因此,如果没有大量的原始投资助其解决这些地方性问题,这些国家很难提高自己的生产力。然而,这些国家却因为贫穷,无法支付投资回报——这就是经济学家们所谓的“贫穷陷阱”。除非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落到实处,否则无论是自由市场,还是民主制,都帮不上什么大忙。外来援助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能启动一种良性循环,即辅助穷国在关键领域投资,从而提高其生产力;由此而产生的更高收入会带来更多投资,收益将呈螺旋状上升。萨克斯在其2005年《贫穷的终结》(The End of Poverty)一书中称,如果富国在年间每年拿出1 950亿美元的资金来援助穷国,那么贫穷问题到2025年末便可完全得到解决。
  然而,还有一些侃侃而谈的人认为,萨克斯的回答是错误的。曼哈顿的威廉·埃斯特利挑战了纽约大学的萨克斯,随着其著作《在增长的迷雾中求索》(The Elusive Quest for Growth)及《白人的负担》(The White Man's Burden)的面世,他已经成为反援助人士中最具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之一。丹比萨·莫约是一位曾在高盛投资公司及世界银行任职的经济学家,她于近期出版了《援助的死亡》(Dead Aid)一书,并在书中对埃斯特利的观点表示赞同。他们都认为,援助的弊大于利:援助使人们停止寻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腐蚀地方机构并削弱其作用,导致一些援助机构形同虚设。对于贫穷国家来说,最好遵循一个简单的原则:只要有自由市场和恰当的奖励机制,人们就能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接受外国人或自己政府的施舍。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看待世界运转的方式上,对援助持悲观态度的人实际上表现得颇为乐观。埃斯特利认为,“贫穷陷阱”并不存在。
  我们到底应该相信谁?是相信那些认为援助能解决问题的人,还是相信那些认为援助只能使问题恶化的人?这一问题无法从理论上得到解决,我们需要的是证据。然而,遗憾的是,那种常常用来解答大问题的数据并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引人注目的奇闻轶事比比皆是,有些事件甚至可以用来支持任何立场。例如,卢旺达在遭受种族灭绝之后的几年里得到了大笔捐款,整个国家逐渐走向繁荣。由于国民经济得到了发展,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开始制定政策,尽量不再接受援助。那么,我们应将这个例子看作是援助好处的证明(萨克斯的观点),还是自力更生的典型代表(莫约的观点),还是二者兼备?
  由于诸如卢旺达这样的个例没有最终定论,大多数研究哲学问题的人更喜欢在多个国家之间作比较。例如,针对世界上几百个国家的数据表明,接受更多援助的国家并不比其他国家发展得快。这常常被认为是援助无用的依据,但实际上,这也可能意味着相反的观点。或许,援助使某些国家避免了一场灾难,没有援助的话情况会更糟。对此,我们并不了解,只是在泛泛地猜测而已。
  然而,假如没有支持或反对援助的依据,我们又该怎样做呢?——放弃穷人?这种失败主义的态度不是我们所应持有的。实际上,答案是可以找到的。这本书整体上就采用了一种答案延伸的形式——不过不是萨克斯和埃斯特利喜欢的那种泛泛的答案,它要告诉你的不是援助的好与坏,而是援助在一些特定的事例中是否带来了好处。我们虽然不能断定民主制的效力,却可以就是否应改变其组织方式谈谈感想,使其更有效地运行于印尼的农村等地。
  无论如何,对于某些大问题(如外国援助是否有效)的回答是否像我们有时听到的那样重要,我们尚不明确。无论是伦敦、巴黎或华盛顿特区那些热心于帮助穷人的人,还是不那么热心于此的人,他们都认为援助的作用十分突出。实际上,援助只占每年给穷人所划拨的款项的一小部分,大多数针对全球穷人的计划都由各国自身的财政部门制定。例如,印度基本上不接受援助。年间,印度为穷人的基础教育计划投入5 000亿卢比(310亿美元)。即使是在非洲这样急需援助的地方,这一数字也只占政府2003年度全部预算的5.7%(如果我们排除尼日利亚和南非这两个几乎不接受援助的大国,那么这一比例为12%)。
  更重要的是,援助的是是非非引发了无数没完没了的争论,这模糊了真正的重点——钱的去处。这就意味着政府要选择正确的资助项目——该项目对穷人有好处吗?是该给老人发养老金,还是为病人建诊所?然后,弄清楚最好的操作方式是怎样的。比如,诊所的运作及人员配备可以采取很多不同的方式。
  为援助问题而争论的人基本上都同意一个前提,即我们应在力所能及时向穷人伸出援助之手。这也在情理之中。哲学家彼得·辛格曾写过关于拯救陌生人的道德准则,他评论说,大多数人都愿意牺牲一件价值1 000美元的衣服,换取一个落水儿童的性命。辛格还认为,这名落水儿童就是那些每年活不到5岁的900万儿童之一。经济学家、哲学家、诺贝尔奖得主阿玛蒂亚·森的观点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他认为,贫穷会导致令人难以容忍的人才浪费。用他的话来讲,贫穷并不仅仅意味着缺钱,它会使人丧失挖掘自身潜力的能力。一个来自非洲的贫穷小女孩即使很聪明,可能最多也只能上几年学。她很可能由于营养不足而无法成长为世界顶级运动员,而且即使她有什么做生意的好想法,也没有启动资金。
  的确,对于发达国家的人来说,这种对生命的荒废可能没有什么直接影响,但对于这个非洲小女孩来说却影响很大:她可能沦落为携带艾滋病毒的妓女,将病毒传染给一个来到非洲旅游的美国人,而这个美国人又会将病毒带回自己的国家。或者,她可能会患上一种耐抗生素的肺结核,这种病毒最终可能会传播到欧洲。如果她当初接受了足够的教育,她可能已经研制出了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良药,或者就像中国小姑娘戴满菊一样,她上学的机会来源于银行职员的一个疏忽,这可能使她最终成为雇用上千人的商业巨头。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和舍丽·吴顿在其著作《半边天》(Half the Sky)中讲述了这个小姑娘的故事。即使她没有这样的际遇,我们又有何理由不给她一次机会呢?
  我们知道帮助穷人的有效方式吗?当我们回到这个问题时,分歧便会显现。
  辛格关于帮助别人的观点中隐含了一个前提,即你知道如何去做。在你不会游泳的前提下,甘愿牺牲一件衣服的道德准则便显得苍白无力。正因如此,在《你能拯救的生命》(The Life You Can Save)一书中,辛格不辞辛苦地为读者列举了很多实例,告诉他们可以在哪些地方伸出援手。在辛格的网站上,这部分内容是定期更新的,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和舍丽·吴顿也是这样做的。道理很简单,只谈世界上存在什么问题,而不去谈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样只能导致社会瘫痪,而非进步。
  因此,真正有用的方式是从实际问题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空谈外来援助。例如,世界卫生组织称,疟疾在2008年造成约100万人丧生,其中大多数是来自非洲的儿童。对此,我们认为,让人们睡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中,这样就可以挽救很多条性命。研究表明,在疟疾传播严重的地区,让人们睡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中,可以将疟疾的感染病例减少一半。那么,怎样做才能保证儿童都睡在这样的蚊帐中呢?
  只要拿出约10美元,一个家庭就能得到一个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还会有人教他们怎样使用这种蚊帐。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是否应向家长们免费提供这种蚊帐?或者按优惠价卖给他们?还是让他们自己去市场上按全价购买?这些问题是可以回答的,但答案却不甚明了。很多“专家”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十分强硬,却拿不出任何有力的证据。
  疟疾是一种传染病,如果玛丽睡在蚊帐中,约翰就不太可能被传染——如果至少有一半人口睡在蚊帐中,另一半人口即使没睡在蚊帐中,他们被传染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问题是,睡在蚊帐中的孩子的人数还不到总人口数的四分之一。对于马里及肯尼亚的很多家庭来说,10美元的花费有些高。考虑到使用者及社区中其他人的利益,以优惠价销售蚊帐或免费赠送蚊帐似乎是个好办法。的确,免费发放蚊帐正是杰弗里·萨克斯所提倡的。埃斯特利和莫约则对此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如果人们不花钱就得到了蚊帐,那么他们就不会对其加以珍惜,因而也就不会去用。即使他们用了,也可能会因此对施舍习以为常,在以后需要自己花钱购买蚊帐时便会退缩,或是在需要其他物品时也不愿自己花钱,而是等着别人免费赠送。这种情况会摧毁运转良好的市场。据莫约讲,一位蚊帐供应商就曾因一项免费发放蚊帐计划而破产。在该项计划停止之后,再也没有人愿意以任何价格提供蚊帐了。
  要想解释这一争论,我们需要回答三个问题。第一,如果人们必须以全价(或者至少是全价的一大半)购买蚊帐,他们是否会放弃购买?第二,如果蚊帐是免费赠送的,或是以优惠价卖给人们的,他们是否会使用这些蚊帐,还是将其浪费掉?第三,如果人们以优惠价购买了蚊帐,那么一旦以后价格不再优惠,他们是否还愿意去购买呢?
  要想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观察并比较几组人在面对不同程度优惠价时的行为。这里,我们着重于“比较”,自己花钱购买蚊帐的人与免费得到蚊帐的人相比,他们的表现常常是不一样的。
  那些自己花钱购买蚊帐的人可能都比较富有,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知道自己为什么需要这种蚊帐;而那些免费得到蚊帐的人可能是因为贫穷,才会被某家非政府组织选中。不过,情况也可能恰恰相反:免费得到蚊帐的人社会关系优越,而穷人由于封闭只好以全价购买。无论是哪种情况,我们都无法从他们使用蚊帐的方式上得出任何结论。
  因此,这些问题最简洁的回答方式就是模仿医学中为评估新药的效力而采用的随机对照实验(RCTs)。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帕斯卡利娜·迪帕在肯尼亚开展了这样一项实验,随后,其他研究人员分别在乌干达和马达加斯加进行了类似的实验。在迪帕的实验中,随机选定的几个人在购买蚊帐时享受了不同程度的价格优惠。通过对几个小组在接受不同价格时的行为进行比较,迪帕便能回答我们前面列出的三个问题,至少在这项实验的背景下是这样的。
  在本书的第三章,我们将详细描述迪帕的研究发现。尽管有争议的问题仍然存在(例如,这些实验并没有告诉我们,将进口的蚊帐以优惠价出售是否会损害当地厂家的利益),但这些实验结果还是使这场争论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并极大地影响了这方面的政策导向及言辞。
  从泛泛而论转向具体剖析,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一旦我们了解穷人是否愿意花钱购买蚊帐,以及他们是否会使用免费得到的蚊帐,那么我们所了解的就不仅是发放蚊帐的最好方式了;我们还会了解,穷人是怎样做出选择的。例如,蚊帐得到广泛应用的最大阻碍可能是人们不了解这种蚊帐的好处,可能是穷人买不起蚊帐,也可能是他们的头脑完全被当前的问题所占据,根本没空去担心以后的事。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能了解穷人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他们除了手里没有多少钱之外,在生活上同其他人都是一样的吗?或是他们极度贫困的生活与其他人的生活在本质上有哪些不同?如果他们的生活有什么特殊之处,他们是否会因此而掉入“贫穷陷阱”?
  (选自阿比吉特·班纳吉、埃斯特·迪弗洛《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中信出版社)
  1.作者认为,人们对贫穷认识的误区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上述材料,归纳概括要点。(30分)
  2.你认为未来的世界会更贫穷还是更富有,抑或会呈现其他面貌?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调查数据及其他理论等,来阐释自己的观点。300~500字。(70分)
  二、创新作文写作(100分)
  一个人究竟是“富二代”还是“贫二代”,这是他的出身决定的,无法改变。但由于有高考这样的选拔制度的存在,不少“贫二代”最终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可以说,高考在出身之外,为寒门学子打开了一扇改变命运之门。而现在,由于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与全国重点高校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不少有文学特长的高中生通过大赛成功敲开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之门。可以说,大赛在高考之外为广大的高中生开辟了一条通往名校的“绿色通道”。所以,对于一个高中生而言,高考固然重要,但它并非生活的全部,也许在高考之外,还有另一条路,另一种生活,另一个故事……请以“高考之外”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体裁不限,字数限之间。
目前,《2016自主招生实用手册(初版)》即将试发行,最新的手册发行消息,我们将在自主招生在线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zizzsw)及时发布,请各位家长、考生和老师持续关注!
  ★手册咨询热线:010-
★微信平台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zizzsw& (留言咨询)
自主招生在线 官方微信二维码
 | 编辑: 孙老师  点击: …
自主招生最近更新
目前,清华北大等部分高校2015年中学生夏令营招生简章陆续发布。虽然表面上高校组织中学生夏令营和高考没有实质性关系,其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自主招生在线建议各位考生和家长,如果有资格参加高校的中学生夏令营,一定要好好把握。
自主招生在线的小编获悉,有部分家长反映,在阳光高考自主招生报名平台中,清华大学2015年普通自主招生初审结果查询中有“审核未通过”的字眼出现。
清华大学2014年新百年领军计划是旨在选拔和培养未来领军人才的特殊自主招生计划。据悉2014年清华大学领军计划共录取420人。获得录取资格考生高考最高可享受降60分录取(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享受最高降至一本线的录取优惠)以及最高加30分选专业的优惠政策。
上海财经大学2015年自主招生计划已于3月27日报名结束。目前,有部分家长和反映,在阳光高考自主招生报名平台中,上海财经大学2015年自主招生初审结果查询中有“初审通过”的字眼出现。
6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2015年自主招生录取名单出炉。2015年人民大学自主招生录取公示名单按照PPE实验班、汉语言文学、国学等分专业公示。考生可登陆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查询复试考核结果。
时光飞逝,转眼间进入了4月底,2015年各高校自主招生资格审核工作陆续结束,目前已经进入了初审结果公示阶段。自主招生在线的小编将各校初审结果进行汇总,供大家进行参考!
作为自主招生报考的重要条件之一的五大学科竞赛,一直备受高校、中学、考生和家长的关注。自主招生在线的小编特意汇总了2015年五大竞赛的考试时间,供大家参阅。
4月17日,南开大学2015年自主招生初审结果出炉。据悉,2015年共有5969人报名南开大学自主招生,其中共有1623人初审合格,南开大学2015年自主招生初审通过率为27.19%.
2015年高校的录取正逐步进行,为方便考生和家长查询自己的录取信息,自主招生在线的小编特意汇总了2015年高校录取查询入口。供考生和家长查阅。
人民大学自主招生初选工作已结束。根据各项目招生计划和报考情况,经各专业初选专家组评审,并报我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确定入围复试名单,现予以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赛型选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