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打碎东西把家里的米缸盖打碎了预示什么

我家的年味
第一篇:《我家的年味——鞭炮》
《我家的年味——鞭炮》
我家的年味——鞭炮
 大过年的,鞭炮成了新年的“开门贺语”。户户人家点燃包装精美的鞭炮,一个光影,鞭炮在天上炸开了,五颜六色的烟火把黑漆漆的夜空划开了。“噼噼啪啪”“噼里啪啦”的炸着,小孩子可不管则么多,捂上耳朵,仰头常视或低头看着扎落得红纸。
 大人玩的鞭炮响过之后,小孩的鞭炮声犹如春雨中的春笋。这种鞭炮都十分的小巧,好玩。小孩子当然不会放过这玩爆竹的好机会,个个精神抖擞,右手一个鞭炮,左手紧握着打火机,似乎恐怕被人把它抢走似的。“咔嚓”打火机被打开,火红的火焰喷了出来,点燃了爆竹,小孩子紧张的面孔霎时间眉开眼笑,跳着喊着,一团绿色的火焰从爆竹的口中飞了出来,飞的又高又远,随着时间的消磨,火焰渐渐的消失,最后只剩下黑漆漆的一片,别人家的小孩看的手舞足蹈,为这美丽的时光献上一份力使着更美,更为华丽。当然,别的小孩子也不甘示弱,用着尖头闪闪发光的爆竹,在画什么,哦,大大的五角星,有的则是拿着这打着武术,荧光也跟着飞舞起来。
 最后大地上铺满了红纸,才作罢。
 年纪稍大点听着老人讲爆竹的来历,很久以前,每年农历除夕的晚上会出现一种叫“年”的猛兽,为了吓退这种猛兽,人们于是在家门口燃烧竹节(或者用红色的物品贴在房外),由于竹腔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使得竹腔爆裂,从而发出巨响,借此驱赶年兽。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春节放鞭炮,作为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的习俗,历史悠久,这种活动,虽然可以给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但放鞭炮释放的烟尘,溅出的火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引起火灾。并且声响超过人耳所能承受的,每次大型鞭炮响过后我的耳朵总是剧痛无比或是雯雯的响半天。
 爆竹声中一岁除,望大家在爆竹声中一路顺风,万事如意。
第二篇:《我们家的年味》
我们家的年味
新年是快乐的,新年意味着新衣服、压岁钱、鞭炮,还有热闹的年夜,这些都是我每年期盼的,说起我们家每年的过年,颇有些老北京人过年的味道。
要说我们家过年,从腊月就开始了,一进腊月就算过年了。跨越来年的整个正月,直到二月初二“龙抬头”,都在年里,腊月里头第一件事,就是过腊八,早晨起来天还没亮,我姥姥就开始熬腊八粥。我们家这种习俗由来已久,据姥姥说,这腊八粥应该在天还没亮之前喝,具体为什么我也不知道,没考证过。反正我也起不来,都是天亮起床之后才喝。
除了熬腊八粥,妈妈还要泡腊八蒜,即在这天以小坛小罐盛醋,剥蒜瓣浸泡其中,盖严封死,三十晚上吃饺子时取出食用,蒜是翠绿的,味道稍有些酸,食之味颇佳,醋则有了些蒜的辣味。
真正的过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也就是“小年”,每年这一天妈妈都会买上一些关东糖、糖瓜给我吃。今年也不例外,时不时嘴里还叨唠着:“,二十三糖瓜粘,祭灶王”什么的······,嗨!反正我也听不懂。这天晚上妈妈在家里还备上一桌丰盛的晚餐,供全家人享用。
从这一天开始,一直到年三十,我们家就为过年开始忙活起来了。 今年也许是我长大了的缘故。出于好奇心,也学着帮着爸爸妈妈一起忙禄起来了。
腊月二十四、我和爸爸妈妈开始扫房,。一家人有说有笑乐乐呵
呵的把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迎接新年的到来。
腊月二十六上午我做完作业,便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筹办年前的采购工作。并开始帮助爸爸妈妈一起做年菜。
说起做年菜,我们家还真有些讲究,这“四凉”“四蒸”
“四热”全按照老北京人过年的习俗做的。这“四凉”即豆酱、芥末墩、焙豆腐、酱瓜丝,这“四蒸”狮子头、白丸子、扣肉、米粉肉,这“四热”可就随意了。例如:溜肉片、葱油鱼、宫爆鸡丁、油闷大虾······。据爸爸说这种年菜的做法是纯正的老北京人年菜。目前到我这辈儿至少已经流传四五辈了。最大的特点是:四个凉菜都是提前做好的,四个蒸菜同时放到蒸锅里一蒸,马上就可以一起上桌;特别适合于过年家里来的客人多,一时忙不过来的流水席。
为过年的各项忙碌过去了,迎来了除夕的年夜。全家人欢天喜地的吃着年夜饭,享受着节日的欢乐。最欢快最幸福的就属我了,吃着一年来最丰盛的一顿晚饭,享受着一年来最团圆的家庭幸福。当除夕年夜和全家人放完鞭炮后,姥姥、爸爸、妈妈及家里的长辈们还要一一给我压岁钱。
这种欢乐是多方面的,有对一个新开始的期盼,有对于过去一年的美好的怀念。这种感觉才是真正的过年,新的一年带着美好的憧憬去迎接。我享受着这种快乐,庆祝着自己的成长。同时也祝福我的爸爸妈妈及所有的家人、和我身边所有的人,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永远幸福和安康。
第三篇:《传统节日》
我们的节日——传统节日风俗体验之旅活动内容
一、普天同庆新春至——春节
节日介绍:中华民族第一大节,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为寒冬将尽,春阳萌动之时,其源头可追溯至上古时代的“腊祭”,据说原是神农氏时代“索鬼神而祭祀”“合聚万物而索享之”的年终祭祀习俗,感谢百神赐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正月初一离立春节气很近,故称为春节。春节时,全家大团圆,除夕守岁,通宵不眠,零点钟声敲过,竞相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年长者给年幼者“压岁钱”;屋里屋外贴门神、对联、年画、福字;初一早上出门,相互拜谒,馈赠礼品;北方人喜欢吃饺子,南方人多食元宵与年糕。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贴对联和剪纸是春节的传统习俗,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营造欢乐、喜庆、祥和的春节氛围,太原市教育局发起2014年羊年春节春联、剪纸、“我家的年味”微视频征集活动。具体说明如下:
征集要求:
1.对联、剪纸、“我家的年味”微视频要以喜迎羊年新春、歌颂美好生活、实现伟大中国梦为主题,弘扬时代主旋律,展现良好社会道德风尚。
2.对联:上下联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结构完整统一,对仗工整,语言鲜明简练,通俗易懂。单边12个字以内(附横
批4字)。对联内容以文字或微视频两种方式提交。以文字提交需写明上联、下联、横批;以微视频提交时需记录毛笔字书写过程,剪辑为2分钟以内,格式以mp4、flv为准。
3.剪纸:围绕春节题材进行自命题创作,作品不限尺寸,需通过微视频记录剪纸过程,剪辑为2分钟以内,格式以mp4、flv为准。
4.“我家的年味”微视频:剪辑为2分钟以内,格式以mp4、flv为准。
5.每名学生每个类别最多提交作品1副(个)。
6.每副(个)作品需注明真实信息,包括:作者的学校、年级班级、姓名、性别、联系电话、邮箱。
7.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被认定抄袭的作品一律取消参评资格。
征集时间:
日——3月5日
征集方式:
登录校讯通教育网(二、火树银花不夜天——元宵
节日介绍:农历正月十五。元宵意指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起源于汉朝,与宗教文化多有关联。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宫,天公喜乐,故上元节
要燃灯。“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最早出现在宋朝。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此外,元宵节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吃元宵。
为让学生们领会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体验过节的欢乐气
氛、启迪智慧、丰富学生的寒假生活,太原市教育局在元宵节期间发起征集“谜语”和“欢乐元宵”微视频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征集要求:
1.谜语内容健康,体现节日内涵。谜面和谜底按照要求提交。
2.“欢乐元宵”微视频:能够展现元宵节的特色、风俗、欢乐气氛,可配乐配音,剪辑为2分钟以内,格式以mp4、flv为准。
3.每名学生可出谜语1-10个。
4.每个作品需注明真实信息,包括:作者的学校、年级班级、姓名、性别、联系电话、邮箱。
5.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被认定抄袭的作品一律取消参评资格。
征集时间:
日——3月20日
征集方式:
登录校讯通教育网(
三、寒食东风御杨柳——清明
节日介绍:阳历4月5日。清明节是唯一以节气兼节日命名的民俗大节,主要指自然节气,后来成为了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真正成为民俗节日是在唐宋之后。祭祖扫墓是清明节的重点,后由单纯的祭祀活动演化为同时游春访胜的踏青,荡秋千、放风筝也成为游艺性节目。
踏青和祭祀永远是清明节的主旋律。通过春游,让孩子卸下作业的包袱,置身山水之间,感受充足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远离城市的喧嚣,从大自然获得心灵启迪和智慧。通过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可以让孩子学会感恩,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太原市教育局组织开展清明节“感怀先烈、感念亲人、遥寄相思”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感恩追远,了解先辈的奋斗历史,表达对先辈的怀念,同时感恩生活的馈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树立远大理想报效祖国。征集内容:“感怀先烈、感念亲人、遥寄相思”网上寄语、“踏青之旅”微视频或照片配短文。
征集要求:
1.网上寄语:围绕“感怀先烈、感念亲人、邀寄相思”主题,写下对先烈的缅怀之情、对亲人的思念感恩,文字不超过300字。
2.“踏青之旅”微视频:能够记录家人、朋友一同郊游、踏青的精彩过程,可配音配乐,剪辑在2分钟以内,格式以mp4、flv为准;
3.“踏青之旅”照片配短文:能够记录家人、朋友一同郊游、踏青的精彩瞬间,每名学生可上传1-2张照片并配短文,短文能说明照片的情境,字数在300字以内。
4.每个作品需注明真实信息,包括:作者的学校、年级班级、姓名、性别、联系电话、邮箱。
5.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被认定抄袭的作品一律取消参评资格。
征集时间:
日——4月20日
征集方式:
登录校讯通教育网(
四、艾符蒲酒话升平——端午
节日介绍:农历五月初五。作为农历五月初五的节名,始于魏晋时期,其起源说法颇多,流传最广的是为纪念屈原。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是端午节的习俗。但是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划龙舟以纪念之。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鬃叶包米代替竹筒。挂艾叶菖蒲,插于门楣,有驱魔除鬼之神效。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端午节到来之际,校讯通教育网端午专题页面特开设划龙舟比赛界面,鼠标演化为鼓槌,学生可通过不断击鼓的方式来为自己学校的战船加油助威,让自己学校的龙舟队获得冠军。这一极富创新的小游戏,将给学
生带来一个全新的端午体验,为端午佳节增添不少“互联网技术氛围”。
包粽子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为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同时把绿色环保理念灌输到每个学生的心中,太原市教育局在端午节期间号召所有学生主动学包粽子,领悟传统节日的深厚内涵,征集内容:饱含浓浓亲情的包粽子过程微视频或照片配短文。
征集要求:
1.微视频:能够记录家人欢乐过端午及家人一起包粽子的过程,可配乐配音,时间在2分钟以内,格式以mp4、flv为准。
2.照片配短文:能够记录家人欢乐过端午及家人一起包粽子的精彩瞬间,每名学生可上传1-2张照片,短文字数在300字以内。
3.划龙舟比赛:每个学校作为一艘战船,学生可以通过点击鼠标击鼓的方式为学校加油助威。
4.每个作品需注明真实信息,包括:作者的学校、年级班级、姓名、性别、联系电话、邮箱。
5.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被认定抄袭的作品一律取消参评资格。
征集时间:
日——7月5日
征集方式:
登录校讯通教育网(
五、年年乞于人间巧——七夕
节日介绍:农历七月初七,中国古代的情人节。也有人称为“乞巧节”或“女儿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穿针乞巧是七夕中小女子们的节目之一,据说在汉代已经盛行。七夕坐看牛郎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七夕节蕴含了对坚贞爱情的歌颂。不论是口头民间传说,还是文人诗词歌赋,都对牛郎织女的爱情寄予极大的同情和赞誉,这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忠贞不渝的婚爱观,体现了人们对理想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牛郎织女的传说,也是几千年农耕文化时期劳动人民理想和感情的反映,折射出人们对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的向往,对男耕女织的家庭生活理想的追求。七夕文化中的乞巧、祈福活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勇于创造,不断追求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精神。正因为深深植根于社会的土壤中,所以由民间口口相传,数千年经久不衰。
七夕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作为孩子,我们一定特别希望我们的父母相亲相爱,我们的家庭和谐幸福。那么你是否想过用自己的方式为父母过一次有纪念意义的情人节呢?同时你是否发现了身边美好的爱?太原市教育局特发起“我为父母过七夕”活动,用我的力量让父母过一个幸福、快乐、难忘的七夕节吧!征集内容:“我为父母过七夕”照片配短文、“美好的爱”微视频。
征集要求:
1.“我为父母过七夕”照片配短文:通过照片配短文记录为父母过七夕节的过程和精彩瞬间,文字不超300字,每名学生可精选1-2张照片。
2.“美好的爱”微视频:通过微视频发现记录身边的美好情感和真挚的爱,可配乐配音,时间在2分钟以内,格式以mp4、flv为准。
3.每个作品需注明真实信息,包括:作者的学校、年级班级、姓名、性别、联系电话、邮箱。
4.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被认定抄袭的作品一律取消参评资格。
征集时间:
日——9月5日
征集方式:
登录校讯通教育网(“我为父母过七夕”照片配短文、“美好的爱”微视频。
六、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
节日介绍:农历八月十五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我国的中秋节是在上古秋分和月神祭拜的基础上发展变化,最后固定在每年八月十五,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直到唐初,中秋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宋朝盛行,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共话丰收,人月双圆,故又叫“团圆节”。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中秋节的传说以嫦娥奔月最为著名。
中秋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通过在各类活动中体验和,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了解,将团圆、亲情、风俗、民间故事、诗文等融为一体,理解中秋节团圆的含义,感受亲情,理解中国人骨子里血浓于水、渴望团圆的情感。太原市教育局特以“天上月圆、人间团圆”为主题,征集诗歌(词)、“游园赏月”微视频。
征集要求:
1.诗歌(词):通过诗歌(词)文体形式,抒发月圆和团圆的美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微视频:可以记录游园赏月的过程,传递快乐幸福;也可以记录自制月饼的精彩集锦,可配乐配音,时间在2分钟以内,格式以mp4、flv为准。
3.每个作品需注明真实信息,包括:作者的学校、年级班级、姓名、性别、联系电话、邮箱。
4.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被认定抄袭的作品一律取消参评资格。
征集时间:
日——10月11日
征集方式:
登录校讯通教育网(
七、把酒赏菊倍思亲——重阳
介绍:农历九月初九。重阳之意源于《易经》。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在唐代被
官方正式确立。重阳节的习俗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1988年开始,我国又将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重阳节不仅是老人的节日,也是家庭成员向长辈尽孝道、表爱心的日子。通过重阳节,可以引导学生尊老敬老,关爱老人从平时的小事做起、点滴做起,让每个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每一位老人,让老年人能拥有健康、快乐、幸福、和谐的晚年生活。太原市教育局组织开展征集活动,包括:我的“敬老爱老”照片配短文,“登高望远”微视频。
1.通过互换角色的方式自我体验老人的所思所想、所面临的身体状态和生活境况,以照片配短文的方式记录真情实感,字数300字以内,每名学生可精选1-2张照片。
2.“登高望远”:围绕“修身当下、立志高远”主题,通过微视频的方式记录自我勉励的场景或话语,时间在1分钟以内,格式以mp4、flv为准。
3.每个作品需注明真实信息,包括:作者的学校、年级班级、姓名、性别、联系电话、邮箱。
4.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被认定抄袭的作品一律取消参评资格。
征集时间:
日——11月5日
征集方式:
登录校讯通教育网(—10—
第四篇:《寒假活动小结》
寒假活动小结
寒假期间,我校为丰富少年儿童假期生活,真正确保少年儿童度过一个丰富多彩、愉快安全的假期。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为教育载体,充分发挥少先队的组织优势精心安排寒假活动,指导学生过一个“安全、健康、文明、快乐”有意义的寒假,现将活动小结如下:
1、开展“好书伴我成长”活动。
在整个假期中,购买并阅读一本好书:“好书伴我成长”寒假读书活动。通过读书活动,扩大了学生在假期的读书量,同学们积累了许多优美词句,同学们不但读老师推荐的书,还自己找一些有意义的书读;开阔了自己的视野,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自身的写作能力。
2、开展“双拥工作”活动。
走访孤寡老人,把关爱和祝福送给这些孤寡老人。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使孤寡老人充分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通过活动,孤寡老人个个乐开了怀,觉得孩子们很懂事,四中队的队员们不约而同地为老人整理房间,折叠被子,表演节目等等,我们的队员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假期用暖暖真情,为孤寡老人做了力所能及的事,体现了乐于助人、孝顺长辈的赤子之心。
3、开展“ 练一手好字“活动
写一手好字,不仅是人的一项重要的基本素质,也是培养孩子良好品质的有效方法。堂堂正正做人,方方正正写字。从小培养孩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开展“我家的年味“微视频征集活动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贴对联和剪纸是春节的传统习俗,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营造欢乐、喜庆、祥和的春节氛围,学校开展了“我家的年味“微视频征集活动。”我家的年味“微视频要以喜迎羊年新春、歌颂美好生活、实现伟大中国梦为主题,弘扬时代主旋律,展现良好社会道德风尚。
5、组织学生进行了网络安全学习,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学校负责安全的老师对学生进行假期安全自护教育。学生们在活动中掌握了自护技能、强化安全自护意识,加强学生们对防火、烟花爆竹等安全知识教育,避免事故的发生。保证了所有学生都能平平安安过好寒假。
寒假很快过去了,但寒假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却让我们看到了我校的小雏鹰们正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自己的努力,师生们以崭新的面目迎接新的学习和生活,我们有了一个假期的积蓄,将投入到更好的实践中。相信我们会做的更好。
第五篇:《我闻到了浓浓的年味》
我闻到了浓浓的年味 年,越来越近了
街道上的人行色匆匆,手里提着刚买的年货;马路两旁插满了迎风飘扬的彩旗,街道变得一尘不染;家家户户大扫除,把家里打扫的干净、整洁;小孩子们都穿上了新衣,喜气洋洋,,,,一幅幅和谐喜庆的画面展现在我的眼前。
我正沉浸在这喜庆的气氛中,只听得爷爷说道“我们写春联吧!”我连忙拍手叫好。
爷爷拿出笔、墨、纸、砚,稍稍思索了一会儿,蘸墨写道:“岁月峥嵘须搏拼,年华潇洒莫蹉跎”,望着爷爷这幅铿锵有力的春联,我知道这是爷爷对我的激励。对于我来说,要趁年轻的时候珍惜时间,好好读书。看到爷爷笑逐颜开的神情,我也想展示一下自己的书法,于是也提笔写了一幅春联送给爷爷。上联为“春鹊喜登盈门喜”,下联是“春花烂漫大地春”,希望全家人新春快乐,平安健康。爷爷仔细地看着这幅春联,不住的点头。
“我们去贴春联吧!”我提议道。我和爷爷穿好外套走出家门。爆竹声和孩子们的嬉笑声不绝于耳,,,,过节的气氛越来越浓了!
爷爷小心翼翼地在大门外贴上了我写的春联。听着邻居的赞扬和爷爷的鼓励,我的心里高兴极了!站在家门口,不远处总能看到这幅春联,它就像冬日里的一轮暖阳,照亮我的心房。这一份祝福,让我体会到了家人暖暖的爱意,也让我闻到了那浓浓的年味。
丰富多彩的寒假生活
在大雪纷飞的冬季,漫长的寒假开始了。刚刚走出校门的我,活像一只出笼的小鸟,满身的疲惫和困乏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我决心要好好享受寒假生活给我带来的快乐。
这个寒假里最开心的事就要数过年了。孩子们等啊,盼啊,就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今年似乎与往年大不相同,显得特别热闹喜庆。所有的人们都沉浸在这种喜悦之中。我也不例外,除夕之夜,吃完了香喷喷的饺子,便忙着向大人们磕头、作揖,为得到那份丰厚的,,回报"。得到了压岁钱,不顾一切跑出门外,换来了许多五颜六色的花炮,弟弟妹妹更是乐不可支。在月色弥漫的院子中央,我轻轻擦亮一根火柴,小心翼翼点燃了直立在地上的那只花炮。只见它带着火苗冲上了天空,发出了剧烈的响声,但那红色的火光仍在闪耀,久久不肯消失。我们望着那美丽的景象,又蹦又跳。我和弟弟妹妹一起游戏,似乎又回到了童年。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我最大的爱好。假期里,妈妈满足了我的读书欲望,给了钱让我去买书。来到书店,各种各样的书籍让我眼花缭乱,我尽情挑选着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有《雷锋故事》、《呐喊》等中国书籍,还有《居里夫人传记》、《茶花女》等外国名着,真是令我大饱眼福。一回到家,我便一头扎进书房,津津有味地看起这精彩的书来。它们教给了我知识,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真是受益匪钱啊!在书中畅游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寒假期间,我也不会忘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比如,帮助爸爸妈妈打扫房间,去看望生病的王爷爷,帮他排解内心的寂寞……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事,可是表达了我一份爱心,生活中不能缺少这些渺小的细节。有了它们,这个寒假我过的相当充实,愉快,它们填补了我学习生活中的空缺,是值得回味的。我会把寒假里发生的每一件愉快幸福的事,牢牢记在脑海里,成为我将来美好的回忆。
我遇上了外星人
夏天的一个傍晚,我正在小河边钓鱼。突然,耳边响起了一阵阵奇怪的声音。“哗!哗!”开始我不以为然,后来我感到,怎么我旁边都是水?这时,我回头看,发现一个相貌奇特,身材矮小的人站在树旁。
她是一个女孩。我走到树旁,仔细一看,情不自禁地大叫了一声,因为她的样子实在是太可怕了。她的头像个大西瓜,手和脚十分长,十分细。她的下身比上身足足长约50厘米。但细长的手,已经过了膝盖。手指和脚指都只有3只。而眼睛是三角形的。
我心想:怎么地球有这样的人?她肯定是外星人。我学过外星语,可以和她交流。“哭么怎你?”我轻声问道。“了路迷,游旅去妈妈、爸爸和我。”她一边用手擦着眼泪,一边伤心地说。经过一番询问,我才知道她迷路了。我和她不断地交谈,她同意到先我家暂时住下,并让我带她去逛街。
我拉住她的手,走在大街小巷上。许多人投来了奇怪的目光。可她却看不见似的,照样高高兴兴地走着。我知道,这是她们W星球人们的性格。这时,一阵阵香喷喷的味道扑鼻而来,原来是一家饭店正在烤羊肉。只见她甩掉我的手,飞快地向那里跑去,一路上还撞倒了许多人。“哎哟!哎哟!”的声音,连续不断地在我耳边响起。当时,我可着急了,连忙拔腿就追,等到我气喘吁吁追到饭店时,只见她拿着羊肉在大口大口地吃,地上已有了二十多根小棍子。她饱餐了一顿,高兴极了,却害得我付了100多元卡币……
外星人在我家住了一个星期,玩得很开心,后来她爸爸来接她回去了。可我们的家却被她弄得乱七八糟,但我仍然很高兴,因为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她还邀请我去她家做客呢!
每个人的心底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但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的梦想只不过是梦想,它虚幻得可想而不可及。于是将它深深地埋在心底,连破土的机会都不给它,这样梦想怎么会开出绚丽芬芳的花儿呢?
我有一个梦想,深深扎根于我的心中。那就是长大后,要成为一名有价值、有贡献的人。尽管这个梦想距我很遥远,但我仍然不会停止追求。尽管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挫折和无数的磨难,但我仍不会灰心丧气。因为我相信,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绝唱;只有经历困难和挫折,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以前每当我看到有贡献的人们令人瞩目的成就时,总会感到羡慕和敬佩。是他们,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是他们,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更是他们,为祖国的发展赢来了一个崭新的明天。因此,我想成为一名有用的人,成为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成为中国的栋梁。
每当我看到浪费时间的人时,我会为他们感到惋惜;每当我看到灰心丧气的人时,会为他们感到悲哀;每当我看到不务正业的人时,我会感到愤恨。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自己的价值,没有属于自己的梦想。这样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而我,至少有一个梦想,一个目标。有了这个梦想,我就会一直努力下去,永不放弃;有了这个梦想,就等于把握自己人生的航向,不会再迷失方向;有了这个梦想,就好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一直通往胜利的顶峰。为了这个梦想,我会努力奋斗。也希望人人都能有自己的梦想,实现目标。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600字:读《童年》有感
这个寒假,我读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这个寒假,我读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它给我的感触颇深。
马克西姆·高尔基出生在一个贫穷的木工家庭中。在残暴的沙皇统治时期,高尔基吃尽了苦头:幼年丧父,却又受尽外祖父的虐待。他周围的人都是那么的自私,贪婪,充满了仇恨……
高尔基的童年是那么的悲惨,和他比起来,我可是幸福多了。
我出生在一个依山傍水的美好的地方,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亲人亲切无比的疼爱,伙伴们天真无邪的友爱,使欢乐的音符时时洒落在我的身边。在竹林里嬉戏,去山上采蘑菇,入溪水抓螃蟹,追蝴蝶,闻花香,追蚱蜢,我的童年就是这样无忧无虑开始的。
拎着个大篮子跌跌撞撞地跟在表姐身后捡麦子,大篮子却总是撞到我的脚后跟。两条小辫儿上下欢快地跳动着,白蝴蝶在身边快乐地翩翩飞舞。湛蓝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微风挑逗着衣襟,篮中的麦穗已有大半。童年的美好时光也就是在欢欣愉悦的劳动中度过的。
走进了书香四溢的校园,也成了一个莘莘学子。充实的一天就在这琅琅的读书声中开始了。老师热心地传授我们知识,同学们互相探讨,我们像一棵棵小树苗,在接受春风雨露的滋润--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识,茁壮成长。在这知识的海洋中,我结束了快乐的童年,开始走向成熟。
我生活在一个充满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这里没有抽人的鞭子,没有殴打的拳脚,没有仇恨,没有贪婪,没有乖戾,更没有层出不穷的暴行和丑事。这里的人是善良,纯洁,乐观的,因而我的童年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的。
童年是人生中幸福、快乐的阶段,我们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而对《童年》的作者高尔基,童年是痛苦的,并且这痛苦也深深地刻在他的心中。
《童年》讲的是高尔基年幼时,父亲去世了,母亲又改嫁,高尔基一直由善良的外婆和凶狠的外公照顾着。外公只要发现高尔基有错,便会拿树枝抽打他;外公心情不好时,也常常殴打外婆。外婆却对高尔基百般疼爱:她常给高尔基讲优美的童话故事,保护高尔基免遭外公的毒打,,,,高尔基还亲眼目睹了两个舅舅为财产大动干戈,用粗暴的言语互相指责。而且家里的女人永远是男人的出气包,她们一直遭到轻视,这显然是一个俄罗斯小市民家庭,,,,高尔基十一岁时,母亲因为肺结核而永远离开了他;不久,外公也破产了,他连寄人篱下的生活都过不了,只能自己养活自己,独立走上社会。为了生计,高尔基到处捡垃圾,偷建筑材料,在学校还被侮辱成乞丐。他只能边挣钱边学习,赢得了同学的尊重。
高尔基从小父母双亡,我却有爸爸妈妈的照顾;他从小遭遇外公的毒打,我也没有。现在我们过着幸福的生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然而我们还不满足,常常攀比来攀比去。再看高尔基,他穿着外婆的外套,破旧的黄衬衫和妈妈穿烂的皮鞋,一身五颜六色地去上学。同学们看到后常常笑话他,高尔基却更加努力地学习。我想很多人都做不到这一点吧!
我的童年很幸福。小时候我很调皮,有一次,妈妈送给我几条小金鱼,放在一个小鱼缸里。我觉得小金鱼们只能横着游,不能竖着游,太不自由。于是我找到一个花瓶,把金鱼全部倒进去。看到金鱼欢快地游来游去,我很兴奋。过了会儿,妈妈发现我一直盯着花瓶,就发现了花瓶里的金鱼,不禁哈哈大笑。我的幸福童年像一颗糖果一样,永远地埋在我的心中,我会一直珍惜它!
我们现在的生活很美好,与高尔基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我们一定要珍惜眼下的幸福生活。既然我们有比高尔基幸福的童年,希望我们能有比高尔基更成功的未来!
第六篇:《年味儿已经在历史中了!》
年味儿已经在历史中了!
名家笔下的年味:吃饺子险丢命
北京的年味
梁实秋:年夜饭特别丰盛 年菜即是大锅菜
梁实秋在《过年》中写道: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除夕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这对于一个习于早睡的孩子是一种煎熬。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咯吱吱响,这一切当然有趣,可是寒风凛冽,吹得小脸儿通红,也就很不舒服。炕桌上呼卢喝雉,没有孩子的份。压岁钱不是白拿,要叩头如捣蒜。大厅上供着祖先的影像,长辈指点曰:& 这是你的曾祖父,曾祖母,高祖父,高祖母…… & 虽然都是岸然道貌微露慈祥,我尚不能领略慎终追远的意义。& 姑娘爱花小子要炮…… & 我却怕那大麻雷子、二踢脚子。别人放鞭炮,我躲在屋里捂着耳朵。每人分一包杂拌儿,哼,看那桃脯、蜜枣沾上的一层灰尘,怎好往嘴里送?年夜饭照例是特别丰盛的。大年初几不动刀,大家歇工,所以年菜事实上即是大锅菜。大锅的炖肉,加上粉丝是一味,加上蘑菇又是一味;大锅的炖鸡,加上冬笋是一味,加上番薯又是一味,都放在特大号的锅、罐子、盆子里,此后随取随吃,大概历十余日不得罄,事实上是天天打扫剩菜。满缸的馒头,满缸的腌白菜,满缸的咸疙瘩,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见底。芥末堆儿、素面筋、十香菜比较地受欢迎。除夕夜,一交子时,煮饽饽端上来了。我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胡乱吃两个,倒头便睡,不知东方之既白。
民国前一两年,我的祖父母相继去世,家里由我父亲领导,在家庭生活方式上作维新运动,革除了许多旧习,包括过年的仪式在内。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过年不再做年菜,而向致美斋定做八道大菜及若干小菜,分装四个圆笼,除日挑到家中,自己家里也购备一些新鲜菜蔬以为辅佐。一连若干天顿顿吃煮饽饽的怪事,也不再在我家出现。
老舍:孩子们过年 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
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中写道,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的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
象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搀合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
河北的年味
王蒙:小时候过年特别激动 因为能吃上一顿肉
王蒙在《过年》中提及过年更像是一个怀旧的话题。小时候过年特别激动,因为能吃上一顿肉,因为包饺子,因为穿一件新衣服,因为给大人磕头和得到压岁钱。也因为相信家里大人的话,相信这几天有诸神下界,有祖先的在天之灵在空中巡回,我们必须出言谨慎,行事小心,敬畏与感动上苍,祈求好运。
还因为小时候觉得过一年是那么长,盼呀盼呀,好不容易才到了严冬,到了冬与春的那个微妙的分界处,到了哪怕是强颜也要欢笑一番的年。
还因为放炮仗。小时候我性格懦弱,自己放得很少,但还是喜欢听旁人放。有激动人心、什么事情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感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我始终不认为王安石的这几句诗有多么好,但是他的诗永垂不朽,
变成了民族文化传统中国心啦。
肖复兴:饺子必须要在鞭炮齐鸣中最后亮相
肖复兴在《年味儿》中写道,年夜饭,更能够体会到每人的参与和年的意义的相关性和重要性,这大概可以称之为年的味道。不管穷人家,还是富人家,丰简由人,却都要自己动手。也就是说,年夜饭,不仅是不能够如现在一样到外面饭店包饭,而必须要是在各自家里吃,而且是必须要每个人都自己动手的。年的仪式感、年的气氛和过年的心情以及对团圆渴望期盼的心愿,也都体现在这样的仪式之中了。
从腊月二十三之后到年卅的日子里,每一天都不能够闲着,都安排好了关于年夜饭的密密麻麻的节目单。各家都忙忙乎乎,红红火火。准备了那么多日子的各种美食,如同生旦净末丑一起隆重登场,而其中的饺子,是必须要在鞭炮齐鸣中最后亮相的,那是年夜饭这出大戏里梅兰芳的压轴戏。当然,最后再吃几个素馅饺子(里面必须包一个铜钱饺子以求吉利),这是年夜饭的尾声,甩出的最后一抹高腔的余音袅袅。然后去守夜、祭祖、团拜、迎神,这个年才算是真正地拉开了大门,迎接我们一步迈进了春的里面。
刘绍棠:中了彩赢得的糖葫芦吃着最甜
刘绍棠在《本命年的回想》中写道,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
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玉米粒儿在拌着热
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 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 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化食汤清净了胃口,烂嘴角的食火消退,又该吃腊八粥了。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粟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
喝过腊八粥,年昧儿更浓重。卖糖葫芦的小贩穿梭来往,竹筒里抽签子,中了彩赢得的糖葫芦吃着最甜。卖挂落枣儿的涿州小贩,把剔核硒干的老虎眼枣儿串成一圈,套在脖子上转着吃。卖糖瓜和关东糖的小贩,吆喝叫卖,此起彼伏,自卖自夸。还有肩扛着谷草把子卖绒花的小贩,谷草把子上插满五颜六色的绒花,走街串巷,大姑娘小媳妇把他们叫到门口,站在门槛里挑选花朵。上年纪的老太太,过年也要买一朵红绒花插在小疙瘩鬏上。
村南村北、村东村西,一片杀猪宰羊的哀鸣。站鸡笼子里,喂养了一个月的肥鸡,就要被开刀问斩。家家都忙着蒸馒头和年糕,穷门小户也要蒸出几天的豆馅团子。天井的缸盖和筛子上冻豆腐,窗沿上冻柿子,还要渍酸菜。妇女们忙得脚丫子朝天,男人们却蹲篱笆根晒太阳,说闲话儿。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香烛纸马送灶王爷上天。最好玩的是把灶王爷的神像揭下来,火化之前,从糖瓜上抠下几块糖粘儿,抹在灶王爷
的嘴唇上,叮嘱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灶王爷走了,门神爷电也换岗了,便在影壁后面竖起天地杆儿,悬挂着一盏灯笼和在寒风中哗啦啦响的秫秸棒儿,天地杆上贴一张红纸:& 姜太公在此 &。邪魔鬼祟就不敢登门骚扰了。
腊月三十的除夕之夜,欢乐而又庄严。阖家团聚包饺子,谁吃到包着制钱的饺子最有福,一年走红运。院子里铺着芝麻秸儿,小丫头儿不许出屋,小小子儿虽然允许走动,却不能在外边大小便,免得冲撞了神明。不管多么困乏,也不许睡觉,大人给孩子们说笑话,猜谜语,讲故事,这叫守岁。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梆声才能锅里下饺子,院子里放鞭炮,门框上贴对联,小孩产们在饺子上锅之前,纷纷给老人们磕辞岁头,老人要赏压岁钱,男孩子可以外出,踩着芝麻秸到亲支近脉的本家各户,压岁钱装满了荷包。天麻麻亮,左邻右舍拜年的人已经敲门。开门相见七嘴八舌地嚷嚷着:& 恭喜,恭喜!&& 同喜,同喜 !& 我平时串百家门,正月初—要给百家拜年。出左邻入右舍,走东家串西家,村南村北各门各户拜了个遍,这时我才觉得得到了公认,我又长了一岁。
山西的年味
周友斌:过年的空气中含着灶糖甜滋滋的味道
周友斌在《过年的味道》写道,记忆里,过年的空气中含着灶糖甜滋滋的味道。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民间的说法是,灶王爷这一天要向玉帝 & 汇报工作 &,这天晚上,要给灶王爷献灶糖,为的就是让灶王爷甜甜嘴,好 & 上天言好事 &。当然,名义上是甜灶王爷,实际
上都甜了孩子们的嘴。
记忆里,过年的空气中含着煎炒烹炸的浓香味。我们这里是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除夕一早,又要张罗包饺子,蒸年糕、炸油食、煮白肉的香味和着剁肉馅的声音不断从各家各户传出来……
大年初一凌晨醒来,赶早祭祀人家的鞭炮声已经零星地响起。睁开眼,感觉一切都是全新的,新的屋子,新的年画,新的窗花……还有抬头就能看到的 & 抬头见喜 &、& 身卧福地 & 的春联。因为新春的到来,一切日常所见的平常东西都好像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都在眼中变得美好。晚上睡觉时脱下来的旧衣服,早被母亲收拾到一个找不到的地方去了,枕边整齐地放着每个人的新衣服,可以闻到新棉布淡淡的香味,这一切都是母亲等我们睡着之后一一放好的。
新年的第一件事便是祭祀。香火已经点燃,满屋子的清香味。母亲用郑重的目光告诫大家,不准嬉笑,不能高声说话,整个家里的气氛肃穆而又凝重。首先祭天地,其次是祭财神、祭灶神,最后才是祭祖宗。祭天地当然是最隆重,支一张桌子在当院,香要烧到五炷,放上各式的贡品:刀头肉、干果、馓子、刚出锅的热气腾腾的饺子……再丰盛一点还会有鸡鸭鱼,黄表、纸钱烧起来,母亲一边用根棍子拨弄着,一边碎碎祈祷,可以零星地听到 & 上天保佑 &、& 岁岁平安 & 之类的念词。
天津的年味
冯骥才:过年要为母亲备足八样年货一一送上
冯骥才在《春节八事》描写,每进腊月,友人们便笑道:& 大冯又忙年了。& 过年的心理是年货要备得愈齐全愈好,以寓来年的丰足。备年货时母亲是重点。母亲住在弟弟家,所以多年来一直要为母亲备足八样年货一一送上。大致是玉丰泰的红绒头花,正兴德的茉莉花茶,还有津地吊钱,彰州水仙,宁波年糕,香烛供物,干鲜果品,生熟荤腥。母亲今年九十高寿,应让她尽享与寿同在的美好的生活与年意。
江苏的年味
汪曾祺:腌 & 辣菜 & 过年开坛 辣味冲鼻极香美
汪老在散文《我的祖父祖母》里谈到腌芥菜:入冬,腌芥菜。腌 & 辣菜 & ——小白菜晾去水分,入芥末同腌,过年时开坛,色如淡金,辣味冲鼻,极香美。自离家乡,我从来没有吃过这幺好吃的咸菜。
他在《四时佳馔》中描写:春节吃饺子,比户皆然。有些老北京人家吃素饺子,以蔬菜、炸油饼、薰干切丁为馅,取其清新爽口。立春日吃春饼。羊角葱(生吃)、青韭或盖韭(爆炒)、绿豆芽、水萝卜、酱肉、酱鸡、酱鸭皆切丝,炒鸡蛋,少加甜面酱,以荷叶簿饼卷食。诸物皆存本味,不相混淆,极香美,谓之 & 五辛盘 &。萝卜丝不可少。立春食萝卜,谓之 & 咬春 &,春而可咬,颇有诗意。饼吃得差不多饱了,喝一碗棒渣粥或小米粥,谓之 & 溜缝 &,如砌墙灌浆也。
浙江的年味
张抗抗:过年时厅堂挂满酱肉粽子、鱼干
张抗抗在《故乡在远方》中写道,梦中常常出现的是江南的荷池莲塘,春天嫩绿的桑树地里透紫酸甜的桑椹儿,秋天金黄璀璨的柚子,
冬天过年时挂满厅堂的酱肉粽子、鱼干,还有一锅喷香喷香的煮芋艿……
丰子恺:吃年底夜饭 碗数必须成双
丰子恺在《过年》中写道,腊月廿三日晚上送灶,灶君菩萨每年上天约一星期,廿三夜上去,大年夜回来。这菩萨据说是天神派下来监视人家的,每家一个。大约就像政府委任官吏一般,不过人数(神数)更多。他们高踞在人家的灶山上,嗅取饭菜的香气。每逢初一、月半,必须点起香烛来拜他。廿三这一天,家家烧赤豆糯米饭,先盛一大碗供在灶君面前,然后全家来吃。吃过之后,黄昏时分,父亲穿了大礼服来灶前膜拜,跟着,我们大家跪拜。拜过之后,将灶君的神像从灶山上请下来,放进一顶灶轿里。这灶轿是白天从市上买来的,用红绿纸张糊成,两旁贴着一副对联,上写 & 上天奏善事,下界保平安 &。我们拿些冬青柏子,插在灶轿两旁,再拿一串纸做的金元宝挂在轿上;又拿一点糖塌饼来,粘在灶君菩萨的嘴上。这样一来,他上去见了天神,粘嘴粘舌的,说话不清楚,免得把人家的恶事全盘说出。
年底这一天,是准备通夜不眠的。吃年底夜饭时,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预祝来年人丁兴旺。吃饭碗数,不可成单,必须成双。吃过年夜饭,还有一出滑稽戏呢。这叫做 & 毛糙纸揩洼 &。& 洼 & 就是屁股。一个人拿一张糙纸,把另一人的嘴揩一揩。意思是说:你这嘴巴是屁股,你过去一年中所说的不祥的话,例如 & 要死 & 之类,都等于放屁。但是人都不愿被揩,尽量逃避。然而揩的人很调皮,出其不意,突如其来,哪怕你极小心的人,也总会被揩。有时其人出前
门去了,大家就不提防他。岂知他绕个圈子,悄悄地从后门进来,终于被揩了去。此时笑声、喊声充满了一堂。过年的欢乐空气更加浓重了。
与"我家的年味"相关文章
热门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年初一打碎碗预示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