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肃女儿成了丈夫的情妇个人资料,年龄,丈夫,有几个孩子

当前位置: &>&
【刘力贞】刘力贞简历刘志丹女儿 刘力贞的子女资料 刘力贞家族关系
刘力贞,女,日出生,陕西保安(今志丹)人。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毕业于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历任西安市医学科学研究所所长、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院长、陕西省第五至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日14时56分,刘力贞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享年85岁。 家族关系(据互动百科) 丈夫 张光,原名王鹏飞,&文革&后曾任陕西日报社总编辑。两人退休后均居西安。 子女 刘力贞与张光生有一女一子。女儿王姗现(2014年)为陕西日报社资料室编辑,儿子王茁在一家建筑公司担任采购。刘力贞的外孙晁博是上海交大在读博士生,而孙子王履冰将要上初中了。 叔叔 刘景范,刘志丹的弟弟,刘力贞的叔叔,曾任民政部副部长,他与写下小说《刘志丹》的妻子李建彤都已去世。他们所育的三名子女,名字是按乐谱起的,长女刘米拉,儿子刘都都,小女儿刘索拉,均居住在北京。其中,刘索拉是知名作曲家、先锋派小说家。
个人概况 刘力贞,女。1929年生,陕西保安(今志丹)人,是被毛泽东誉为&群众领袖,人民英雄&的西北红军和西北苏区的主要创建人刘志丹的女儿。 刘力贞有一子一女,如今都已成家立业。 父亲牺牲时,刘力贞不到7岁。 1934年底,红军迁往南梁根据地后,一家人才有一段短暂的团聚。 刘力贞当时给大家的印象是&说话不多,但记忆力非常好,非常聪明&。 父亲牺牲后,1937年刘力贞回到延安上完小学和中学。 1938年,抗大(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曾派人送刘力贞去苏联上学,张国焘叛变后,由于国民党查得紧,走到甘肃就回来了。 1948年,18岁的刘力贞已经有了两年的党龄,成为延安大学校部秘书。这期间,她认识了后来的丈夫,当时在《陕西日报》工作的记者张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急需各类专门人才,20岁的刘力贞离开母亲,赴中国医科大学学医。大学毕业后,上海第一医学院选调研究生,刘力贞以优异的成绩被选中,成为10名入选者之一。此后,刘力贞又学习了中医和针灸,由此走上了医学道路。 1949年初,由于学习紧张,她患上了严重的肺结核,不得不中断学业。 上世纪60年代,陕西遭到百年不遇的大旱灾,省上要派一支医疗队到陕北重灾区米脂县巡回医疗。当时刘力贞结核病还未痊愈,经常发低烧,而她却心系生养她的那块土地:&我要去那里,那儿有我千丝万缕的根。我是刘志丹的女儿,是父亲让我这样做的!&回到陕北后,刘力贞拖着病弱的身体,带领30人组成的医疗队,在陕北巡回医疗。之后,她留在西安工作、生活。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大灾难。在这场灾难中,刘志丹的女儿自然不能幸免,他们全家被下放到三原县。虽然很苦,但是在三原县医院的工作让她感受到了快乐。&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为大家解除病痛。& 1980年,陕西省五届人大工作会议补选副主任时,刘力贞成为候选人。在打印候选人名单时,她的本名&刘力真&被打成&刘力贞&。不曾想,刘力贞高票当选为陕西省人大副主任。从此,她的名字也改成了&刘力贞&。 日14时56分,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陕西省第五、第六、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力贞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享年85岁。 社会评价 淡泊名利 刘力贞淡泊名利,她认为:&自己只愿意为人民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只要有机会解除病人的痛苦,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认可。&她和丈夫要求子女和后辈不要以刘家后代自居,&要做一个端正的、能够自食其力的人。& 刘力贞当了10多年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现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担任陕北建设委员会顾问及陕西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等社会职务,大部分时间仍忙于社会事务。她说,父亲当年闹革命,就是为了让穷人过上幸福日子。今天我们这些工作也算是继承前辈遗志,改变陕北贫困面貌。 高风亮节 与父亲戎马倥偬的经历不同,刘力贞终身与医学相伴。 1937年,刘力贞回到延安上学读书。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百废待兴,需要大量专门人才。我一直有学医的愿望。&刘力贞进入中国医科大学学习。大学毕业后,上海第一医学院选拔研究生,刘力贞以优异的成绩被选中。后来,刘力贞又学习中医。 上世纪60年代,陕西遭到百年不遇的大旱灾,省里要派一支医疗队到重灾区米脂县巡回医疗。当时刘力贞身患结核病,经常发低烧,但她毅然前去。 刘志丹给女儿取名&刘力真&。上学后,她曾用过&刘丽真&的名字后来由于笔误,&刘力真&被写为&刘力贞&。将错就错,这三个字沿用到现在。 她和丈夫要求子女和后辈&做端正的、能够自食其力、大写的人。& 80多岁的刘力贞和丈夫张光住在西安。家里陈设简单,地板材质是上世纪90年代常用的水磨石,墙上挂着刘志丹的画像。 后世悼念 刘力贞同志逝世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刘云山、李建国、赵乐际、栗战书、朱镕基、李铁映等分别发来唁电或送来花圈表示悼念。受习仲勋夫人齐心委托,习远平到家中吊唁并出席遗体告别仪式。 赵正永、娄勤俭、马中平、孙清云、江泽林、郭永平、魏民洲、姚引良、景俊海、安东、毛万春、刘小燕、陈强、高龙福等陕西省领导;白纪年、张勃兴、安启元、李溪溥、程安东、周雅光等在陕西离退休的老同志;王三运、刘伟平、欧阳坚、杨德中、陈德铭、胡德平、白克明、贾治邦、林汉雄、黄静波等我省和其他省区市、中央部委领导;以及老一辈革命家子女和刘力贞同志生前友好、家乡代表等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或发来唁电、送来花圈。中共中央组织部,陕西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甘肃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等送来花圈。马青林受甘肃省委委派,出席遗体告别仪式。 习远平同志赋诗二首,以寄哀思,全文兹录: 七绝二首 (一) 才瞻贞姐英雄面, 祈我平安寸寸心, 却报三秦断肠雨, 万家千户正哭君。 (二) 万针千线织奇缘, 温暖两家八十年, 大袄不存人已逝, 毋更天地共婵娟。 刘志丹,名景桂,字子丹、志丹,日出生,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追求真理,救国救民&是刘志丹一生的宿愿。1936年刘志丹率军东征,4月在猛攻山西省中阳县三交镇时,亲临前线指挥,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3岁。 毛泽东获悉后十分悲痛。他说:&我到陕北只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与人民中间,不会磨灭的。&后来,他在一次干部大会上又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人死了开追悼会,群众的反映怎样,这就是衡量的一个标准,刘志丹同志牺牲后,陕北的老百姓伤心得很,这说明他是真正的群众领袖。&这是对刘志丹光辉一生的最好褒奖。为了纪念刘志丹,1936年,党中央决定将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
刘志丹妻子同桂荣,陕西省吴旗县人,生于1905年农历十一月十七,日去世。她1934年4月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她长期跟随刘志丹同志,为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英勇奋斗,不屈不挠,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全国解放后,她长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为幼儿教育事业付出了心血。在十年动乱中,她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实事求是,坚持原则,敢于斗争。离休后,她积极看书学习,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同桂荣是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刘志丹和同桂荣共有三个孩子,两个男孩未成年都先后夭折了(一个因为躲避敌人无奶吃,饿死在野山里,一个着凉发高烧服了从国民党部队俘来军医的药,死了),另一个孩子是女儿刘力贞,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毕业于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历任西安市医学科学研究所所长、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院长、陕西省第五至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于日与世长辞。 很多人质疑刘志丹死于谋杀,然而历史的真相是: ①当时康生远在异国他乡的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负责人,1937年冬天才和王明一起回到中国,没有条件执行毛泽东所谓的&阴谋&。又不是孙悟空,他不可能一个跟头从苏联翻到中国,干完缺德事再折腾回去。 ②陕北红军并非孤军深入,林彪率领红一军团参加了东征战役,且为主力部队。贺龙当时率领红二、六军团在云南作战,尚未到达陕北,如何有参加东征的机会? ③红军高级将领亲临前沿指挥,根本就不是罕见的事情。王良、邓萍、吴焕先等将军都牺牲在前沿,网友为什么不质疑他们阵亡的原因? ④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时,郭洪涛、朱理治、戴季英等左倾机会主义路线领导人正在大搞肃反运动,刘志丹已经被他们抓了起来,马上就要被处决。毛泽东当机立断作出&刀下留人&的决策,派周恩来为代表,制止了肃反的错误,救出了刘志丹和许多无辜者,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⑤将保安县改为志丹县,是陕北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中共中央集体作出的决定并委托边区政府具体实施的,也正体现了党集体对刘志丹的高度评价! 人物简介 刘志丹,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卓越的36位军事家之一,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刘志丹原名刘景桂,字子丹。日诞生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金丁镇。 刘志丹于1921年考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曾任学生会主席,组织领导学生运动,同军阀井岳秀等封建势力作斗争。1924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刘志丹从青年时期起就投身革命。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天,奉党的命令,入黄埔军官学校。大革命时代,刘志丹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军政治处长等职,积极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战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奔走于湖北、安徽、陕西等省,从事组织起义的工作。1928年,与其他人一起组织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组织了西北反帝同盟军,任副总指挥及参谋长,后来,反帝同盟军改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支队,刘志丹历任副总指挥、总指挥等职。1932年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刘志丹仍负领导责任。1935年秋,红二十六军与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这年秋天,刘志丹受到机会主义分子诬陷,被关押起来。毛主席、党中央到达陕北,刘志丹才得到释放,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任、北路军总指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军长等职。1936年4月,刘志丹率红军东征,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光荣牺牲,时年33岁。后来,毛泽东为他题碑:&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为他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1943年,张闻天为他题词:&子丹同志的路线,是我党领袖毛泽东同志的路线,是我党的布尔什维克的路线,是真正中国的马列主义的路线。子丹同志,精神不死!洛甫题一九四三年十月。& 1931年9月,阎红彦、吴岱峰率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大队突破黄河天险进入陕甘,刘志丹和谢子长按照陕甘省委的指示,与吴岱峰、阎红彦一起将晋西游击大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总队,对外暂称西北反帝同盟军,(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刘志丹任副总指挥(后任总指挥),与谢子长率部转战陕甘边,创建革命根据地。,学习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开辟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苏区。1933年9月任陕甘边红军临时指挥部副总指挥兼参谋长。11月后历任红26军42师参谋长、师长,率部北上庆阳、合水,与地方武装相互配合,开展游击战争。1934年2月至4月,刘志丹指挥部队九战九捷,以劣势兵力取得了西华池等战斗的胜利,挫败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边苏区的第一次&围剿&,建立了陕甘边工农民主政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同年5月任中共陕甘边军事委员会主席,后兼任军政干部学校校长,与军校政委习仲勋、常务副校长吴岱峰一起亲自编写《军事教育大纲》《政治工作训令》等教材。 1935年2月,刘志丹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5月,红26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会合后组成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前敌总指挥部,刘志丹任总指挥,率红26军、红27军主力,以围点打援、出敌不意、各个击破的战法,经两个多月的机动作战,攻克延长、延川、安定、安塞、保安、靖边6座县城,歼灭大量敌军,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边苏区的第二次&围剿&。8月,在陕北、陕甘边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中,刘志丹指挥红军主力,歼灭国民党晋军1个团,迫使晋军主力撤回黄河东岸。三次反&围剿&斗争胜利后,陕北、陕甘边两块苏区连成一片,成为中共中央和各路北上抗日红军长征之后的落脚点。9月,红26军、红27军与长征到达陕北的红25军会师,组成红15军团,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10月参与指挥劳山战役。后在&左&倾路线统治时期的&肃反&中被逮捕,备受折磨,但他始终坚持原则。不久,中共中央到达陕北,毛泽东、周恩来等迅速纠正了陕甘苏区党内&肃反&的错误,刘志丹从而获释。此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副主任、红军北路军总指挥兼第28军军长和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窑堡警备司令等职。 刘志丹经常教育部队顾全大局,绝对服从中共中央的领导和调遣。在他的影响下,陕北红军与中央红军团结一致,共同对敌。1936年3月,刘志丹率红25军参加东征战役,在晋西北迭克敌军。4月14日在中阳县三交镇(现属柳林县,)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33岁,柳林县三交镇南一公里许的党家寨鏊子圪达现有&刘志丹将军牺牲处&石碑。 1936年,中央决定将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以志永久纪念。1940年,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县城北修建了志丹陵园,1943年陵园建成,将志丹灵柩运回志丹县。4月19日起灵柩于子长县,并召开了&公祭刘志丹烈士大会&。4月23日延安各界万人举行公祭大会,由西北局书记高岗主持,朱德、任弼时、秦邦宪、林伯渠等讲了话,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赠送了白绸挽联。24日,刘志丹烈士的灵柩在高岗、林伯渠、吴岱峰、边区民政厅长刘景范(刘志丹之弟)、张秀山、康天明、王世泰、马锡武、曹力如等护送下运回志丹县,4月26日抵达县城,当地群众祭奠者络绎不绝。5月2日召开了万人公祭大会,高岗介绍了志丹的生平事迹,林伯渠、张秀山等先后讲话,尔后安葬于志丹陵园内。1947年胡宗南进攻边区,陵园遭到严重破坏,1953年照原样修复,1975年又进行了修葺,使陵园面貌焕然一新。 习仲勋同志追忆刘志丹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习仲勋与刘志丹等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的贡献。 在创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艰难岁月中,习仲勋对刘志丹的领导艺术、人格魅力感受颇深。回首往事,特别是回忆刘志丹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他的笔下增添了浓重的感情色彩。1998年,刘志丹诞辰95周年,习仲勋与马文瑞撰文纪念,文中写道: &志丹同志虽然比我们长十岁,但我们和他在一起工作时,却感到他是一位很好相处的同志,随和的好导师、好领导,也是好朋友、好兄长。他的确是一位光辉四射的革命家。& &刘志丹的谈话,给我们指明了今后革命的道路& 习仲勋13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5岁转为共产党党员。1932年,习仲勋在甘肃两当组织兵变,失败后到耀县杨柳坪找陕甘游击队,在那里,见到了心仪已久的刘志丹。 对于第一次见面,习仲勋始终记忆犹新,他在回忆文章中写道:我很早就听说过刘志丹的名字,也听到过他进行革命活动的许多传说。在传说中,常把刘志丹描绘成一个神奇的人物,但是初次见面,我得到的印象,他却完全像一个普通战士。他质朴无华,平易近人,常同战士们坐在一起,吸着旱烟袋,谈笑风生。同志们都亲切地叫他&老刘&。 刘志丹紧紧握着习仲勋的手。其时习仲勋只有19岁,没有斗争经验,并因为两当兵变失败,心情很沉重。刘志丹鼓励说:&干革命还能怕失败?失败了再干嘛。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失败的次数要比你多得多。& 这次见面给习仲勋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刘志丹的音容笑貌深深铭刻在他的脑海中。习仲勋回忆道:&他(刘志丹)的态度真诚坦率,好像有一种吸引力,立刻使人对他产生亲切的信任感。我们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那样,相视很久。他脸庞清瘦,鼻梁很高,目光深邃而温和,总带着笑意。& 刘志丹知道习仲勋搞兵变前担任过营委书记,搞过群众运动,还坐过牢,于是感情更加接近。刘志丹说:&几年来,陕甘地区先后举行过大大小小70多次兵变,都失败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军事运动没有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没有建立起革命根据地。如果我们像毛泽东同志那样,以井冈山为依托,搞武装割据,建立根据地,逐步发展扩大游击区,即使严重局面到来,我们也有站脚的地方和回旋的余地。现在最根本的一条,是要有根据地。& 虽然是初次见面,但刘志丹那种坚韧不拔的信念、为真理献身的精神,给习仲勋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刘志丹提出&走井冈山道路&的见解,更令习仲勋钦佩不已。后来,习仲勋在回忆录中写道:&刘志丹的谈话,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也给我们指明了今后革命的道路。&
&志丹同志和我在一起相处时,的确是我的老大哥& 在这段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刘志丹与习仲勋彼此知心,有说不完的话。关于如何建立根据地,刘志丹说出他的主张:&我们应该在敌人统治薄弱的地方,三不管的地方,各种地方势力有矛盾的地方,去建立几个游击区,逐步发展成根据地。在敌人进攻面前,互相配合,牵制敌人,你在这儿打我,我在那儿打你;你去打他,我拖你的腿,分散敌人的兵力,瞅准弱点,伺机消灭敌人。这就是古人说的&狡兔三窟&。这两年我们先后在甘肃的华池地区、三原武字区、旬邑和照金地区建立了游击区和小块根据地,我们的回旋余地就很大。特别是武字区和照金这两块根据地,像两把短剑,刺向西安,牵扯了敌人的兵力,对我军在陕北广大地区纵深活动很有利,因而这两年我们不断壮大了起来。& 习仲勋一面听一面点头。 刘志丹了解习仲勋,知道他的长处与短处,语重心长地说:&现在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大部分是中学生或大学生,不了解实际。基层干部又大都不识字。你是中学生,又会种庄稼,了解农民,这是你的长处。& 刘志丹鼓励习仲勋多做社会调查,学会团结各阶层的人士,听取不同意见,并带着他一起深入农村,了解民情。他们每到一村,见了老人就问候,坐到一堆,从种地说到生活,无话不说,无话不谈,就像一家人。这样的社会调查,习仲勋很有收获,感到每天都能学到很多实际的有用知识。 与知己在一起,只恨光阴流逝太快。刘志丹要离开照金根据地了,两人依依不舍。刘志丹把他的特务队(警卫队)留给习仲勋,并叮嘱:&打仗一定要灵活,不要硬打。能消灭敌人就打,打不过就不打。游击队要善于隐蔽,平常是农民,一集合就是游击队;打仗是兵,不打仗是农民,让敌人吃不透。& 这段时间虽然短暂,但对习仲勋的一生影响极大。回顾这段难忘的时光,习仲勋说:志丹同志和我在一起相处时,的确是我的老大哥,从工作上到生活上都十分关心我。他还深有体会地说:&我一生注意听不同意见,听民主人士的意见,注意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就是遵从志丹同志的教导和从那时的实际经验得来的。& 刘志丹喊了一声&立正&,并向习仲勋敬了一个军礼 日,中央决定把陕甘工农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这时搞&左&倾的省委领导同志杜衡来到红军,指责刘志丹在工作中搞的是&逃跑主义&、&上山路线&、&右倾机会主义&、&不懂马列&,撤了他的职,强令红军北上,打通去苏联的&国际路线&,结果碰了钉子。1933年6月,他又强令南下,说关中地区人口稠密,物产丰富,秦岭地势险要,搞根据地能攻能守。刘志丹劝他不要感情用事,他反骂刘志丹是&老右倾机会主义,没有资格讲话&。习仲勋也劝杜衡说:&有志丹同志,才有今天的局面,他稳扎稳打,有一整套办法,他又懂军事,你应该听他的意见。&杜衡骂他:&你黄毛小子懂得什么!山沟能有马列主义,全是鼠目寸光!&结果部队南下到蓝田,被国民党重兵包围,全军覆没。 刘志丹等化装回到照金,正在养伤的习仲勋知道了,马上去见他。大难之后又重逢,心情无比激动,彼此紧紧拉着手,再也不愿松开。看着刘志丹更加消瘦的身体、深陷的眼窝,习仲勋眼里含着泪花说: &你的处境真难啊!回来了就好,先把身子养好再说。& &我们又上了&左&倾机会主义的大当,又吃了一次大亏,真叫人痛心。&刘志丹说。 不久,杜衡离开部队跑到西安叛变了。刘志丹说:&搞极端的人,会从一个极端跑到另一个极端,因为他一切以自己的权力为中心,怎样对他有利他就怎么来。我们队伍中马列主义水平还低,识破不了这种人,使他还能猖狂于一时。& 1934年,共产党拟在南梁(今甘肃华池县内)建立了革命政权,刘志丹主张投票选举。那时,根据地文化很落后,交通不便,有些同志说:&这种情况,要啥民主呢!&刘志丹说:&原始社会尚知道选有能力有本领的人作首领,何况现在的人?& 老百姓拥护刘志丹的主张,说:&共产党就是和国民党不一样。&他们积极参加选举,庄严地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因为习仲勋在照金做过政府副主席,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被选为南梁革命政府(后改为苏维埃政府)主席。那一年,他才21岁。 为适应革命需要,陕甘边特委和革命委员会于1934年10月在南梁创办了红军干部学校。校址设在荔园堡,后迁驻豹子川的张岔。刘志丹兼任校长,习仲勋兼任政委。一次,刘志丹正给学校学员讲话,看见习仲勋来了,马上喊了一声&立正&,向习仲勋敬了一个军礼,并欢迎习主席给大家讲话,弄得习不知所措。事后刘志丹对习仲勋说:&我们共产党员要拥护我们自己建立起来的政权,如果我们不敬重,老百姓也就不在乎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刘志丹带头维护习仲勋的威信,是对政府工作最大的支持。习仲勋深有体会地说:&刘志丹的行动真是有感召力,我一个20岁的青年,从此更受到了大家的拥护,特别是比我年长的同志,也都很尊敬我。我想,大家尊敬我,我越要虚心,我见了他们更要尊敬,对年长的同志请他们多指教,对我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多批评,军政军民关系更融洽了。& 见到这种情况,刘志丹特别高兴,鼓励说:&你做得好,有你这样的作风,咱们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革命政府成立不久,迎来了十月革命节。边区政府决定要举行庆祝活动,并举行阅兵式。有人提议,双喜临门,庆祝活动要搞得排场一些,修个阅兵台,再搭个彩门。刘志丹则说:&能少花一点钱就少花些,阅兵台就不要修了,就用原来的戏楼,把地平一下,四周贴上标语就行了。& 日,在荔园堡戏台前,举行了庆祝大会。参加大会的有周围数十里的群众和红军、游击队、赤卫军大队共3000多人。在热烈的掌声中,刘志丹、习仲勋分别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之后,刘志丹向习仲勋颁发了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大印。在阅兵典礼上,习仲勋检阅了部队,受到红军、游击队及数千名群众的热烈拥戴。 凡是到刘志丹曾经战斗或生活的地方,习仲勋都要讲述刘志丹的事迹刘志丹的谆谆教诲,使习仲勋受益匪浅;而刘志丹密切联系群众的一言一行,更对习仲勋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新的苏维埃政权把廉洁建设当作头等大事。刘志丹说:&群众最痛恨反动政权的不廉洁,无官不贪。我们一开始就要注意这个问题。穷要有骨气,受冻受饿也不能取不义之财。&苏维埃政权制定了惩处条例,贪污10块大洋就要枪毙。 习仲勋回忆道:&现在看起来这处分未免太重,但那时老百姓最恨贪官污吏,盼望有为民理政的&清官&。刘志丹了解群众的心情,才制定严格的法规,以警戒自己的同志。而且,那时的10元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有了这条法令,在干部中确实没有发生过贪污事件。对干部,特别是负责干部,要求更严格,犯了纪律,犯了严重的错误,都要受处分。高岗犯过纪律,也受过撤职的处分。& 刘志丹爱护战士干部是有名的,他平等待人,大家很少称他&总指挥&、&军长&,而是称他为&老刘&。有一次,一个小战士也叫他&老刘&。习仲勋马上说到:&这娃一点礼貌也没有。&刘志丹笑着说:&那就得叫我伯伯了。这不成了家长?&习仲勋说:&不是,不是,应该叫刘总指挥。&刘志丹说:&这不是太啰嗦了吗!&所以,&老刘&就成了大家对他的称呼。 刘志丹有一个家门比他长一辈的青年来参加红军,他比刘志丹还小几岁,刘志丹一见就说:&三叔,你来参加红军,也给咱刘家增光了。& 习仲勋说:&你是这样叫他,叫我们咋办?&刘志丹说:&他一参军,就按战士对待。& 从这些小事中,习仲勋看出刘志丹办事很讲人情,所以习仲勋以后见了群众中长辈就称呼&干大&、&干妈&,年龄大些的就称&老哥&、&大姐&,小点的就称&老弟&、&大妹子&等。大家都说:&主席一叫人,让人心里热乎乎的。& 一年冬天,习仲勋衣服破了,补丁落补丁。刘志丹的妻子同桂荣见了,就买布给他做了一件棉衣,缝好后用板压着,自己坐在上面往下压。习仲勋见了说:&嫂子,能穿就行了,不要费心。&同桂荣笑着说:&你是个漂亮小伙子,衣服也要穿得漂亮些。& 刘志丹的父亲刘培基老先生,是前清的秀才,开始不赞成儿子搞革命。1934年春,国民党抄了他的家,烧了石窑,刨了祖坟,还杀了他好几个亲属。逼得刘老先生和一家老小走投无路,躲进敌占区。习仲勋知道此事后,马上派人寻找,把他们接到了根据地。 刘志丹从前线回来,看到自己的家属接来了,就说:&咱们红军现在不准带家属,我怎么能带这个头?& 习仲勋说:&他们不是一般同志的家属,在敌占区很难生存,不能一概而论。& 刘志丹忙于工作,顾不上回去看望。习仲勋还以为他和父亲赌气,开玩笑说:&刘老先生现在变成赤贫了。再说,还有刘嫂子和孩子,你快去看看他们吧!& 刘志丹说:&工作太忙,有空一定去。& 不久,刘志丹叫妻子到被服厂当工人,把父亲送到了亲戚家,不给公家增加负担。同桂荣要上班,不能带孩子,只好让4岁的女儿独自在荒山坡上玩耍。刘志丹见了很担心,一再提醒妻子要看好孩子,不要让狼叼走了。 这些小事,一件件一桩桩,习仲勋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不仅如此,习仲勋在担任中共关中特委书记、绥德地委书记、西北局书记期间,每到一地,如果是刘志丹曾战斗或生活的地方,他都要向干部群众讲述刘志丹的事迹,教育干部群众,使刘志丹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一个人能这样一贯以大局为重,委曲求全,真是少见& 1935年9月,徐海东、程子华等率红二十五军,由鄂豫皖苏区经陕南长征到陕北,习仲勋和陕甘边军委主席刘景范前往永宁山迎接。陕北群众也像接待亲人一样,腾房子,碾米磨面,送猪羊,热情慰劳。这年9月,红二十五军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由徐海东任军团长,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当时,中央红军长征已进入甘肃,越过六盘山。蒋介石调集10万之众,向陕甘和陕北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第三次大&围剿&,妄图一举摧毁这最后一块红色根据地,阻止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师。徐海东、刘志丹亲密台作,率领红十五军团,在延安以南的劳山地区,消灭了敌人一个师又两个营,击毙了敌师长何立中,给敌人的第三次&围剿&以迎头痛击。 在这大敌当前的紧要关头,&左&倾路线的推行者,竟然在革命队伍内进行所谓&肃反&。他们把刘志丹、习仲勋,以及陕甘边根据地县以上干部、陕北红军营以上干部全都被抓了起来。 他们被分别关押,只有在放风时,才能见面。习仲勋看到刘志丹身体更加瘦弱,很想上前和他讲话。刘志丹示意,不要过来,以免惨遭毒打。习仲勋想起刘志丹过去说的话:&最可怕的是暗箭伤人。但这也难免,要经受得起这种考验。&于是,大家就进行坚决斗争,怒斥&左&倾分子是&败家子&、&法西斯分子&。 &满天乌云风吹散,毛主席来了晴了天!&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日,党中央和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到了陕甘根据地吴起镇。当了解到根据地的严重形势后,毛泽东立即下令&刀下留人&,&停止捕人&,并派出王首道等代表中央去瓦窑堡接管了保卫局。后来,党中央和毛主席一到瓦窑堡,立即释放了刘志丹和其他被捕的人,恢复了他们的工作。 刘志丹出狱后,根据地军民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刘志丹释放了!&&陕北根据地得救了!& 1936年初,刘志丹率部队东征抗日。那时在党校任三班主任的习仲勋在回瓦窑堡途中,碰到了正奔赴前线的刘志丹、宋任穷。他俩跳下马来,同习仲勋紧紧握手。 刘志丹语重心长地说:&仲勋,向受过整的同志都说说,过去了的事,都不要放在心上,这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是路线问题,要相信党中央、毛主席会解决好。要听从中央分配,到各自岗位上去,积极工作。后方的工作很重要,我们有了巩固的后方,前方才能打胜仗。你要带头做好地方工作。&刘志丹再次让习仲勋转告其他战友:&不要想自己的委屈,坚持革命意志,我们的一切是为了人民大众,不是为了个人。& 习仲勋听了深为感动,心里想,一个人能这样一贯以大局为重,委曲求全,真是少见。 他们分手后,东征的红军旗开得胜,捷报飞传,顺利地打过了黄河。但是,令习仲勋没有想到的,日,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刘志丹不幸中弹阵亡。3个月前的那次告别,竟成了永诀。 噩耗传来,正在环县随军西征的习仲勋悲痛万分,他向同志们说:&志丹同志的心里,只有人民,只有国家,只有党,他短暂的一生,做了那么多的事,受尽了煎熬,却没有一个怨字,这是人之楷模啊!& 刘志丹的革命精神,永远留在习仲勋心中,他一生都在向这位老大哥学习。日,是刘志丹诞辰90周年。习仲勋撰文纪念,文章写道: &说起来,志丹同志感人的事情太多了,我在志丹同志身上学的东西很多,以后我工作很自然就用上了。我今年已80岁了,但想起来,他的教诲还很有用,好作风是可以代代相传的。在纪念他90诞辰的时候,不忘他的革命精神,学习他的革命作风,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妻子同桂荣 十六年共同战斗革命夫妻情深意长 日,同桂荣出生在陕西省保安县金鼎乡?今吴旗镇坊坪乡?的一户农家。在9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四。 刘志丹比同桂荣大两岁,是家中长孙,1920年,刘志丹已长大成人,祖父有意为他定下一门亲事,老人相中了同家聪明伶俐的四丫头。虽然是父母之命,但婚后双方感情甚笃。同桂荣的名字,就是刘志丹从自己的本名&刘景桂&中借了一个&桂&字,取给她的。当时还在榆林中学读书的刘志丹,已经参加了进步组织,每放假回家,他就教同桂荣识字,还把外面的见闻和自己的革命思想讲给同桂荣听。同桂荣非常支持丈夫,还从娘家借来钱,送刘志丹到黄埔军校读书。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刘志丹回到陕北秘密组织当地革命斗争,同桂荣自动承担起站岗放哨、传送文件、保存销毁资料的任务。 作为革命者的家属,除了为在外斗争的丈夫担心,同桂荣自己的生活也屡遭磨难。1934年春,国民党反动派对陕北进行大规模&围剿&,穷凶极恶的敌人掘地三尺也要抓住刘志丹的家人,全家老小十多口分散逃入深山老林。春寒料峭,同桂荣带着4岁的女儿力贞躲在大渠沟的山水洞里,8天8夜不见天日,饿了,她用雨水和炒面喂女儿,自己仅靠山石中的流水过活。她下定决心:刘志丹的婆姨,就是死也不能被敌人抓到。饿极了,她和婆母晚上出去寻食,正碰上搜山的敌人,他们不知是刘志丹的家人,让婆媳两个带路,两人趁夜黑敌人不备一起滚下路边山崖,幸给半崖的树杈挡住才保住了性命。 后来,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派人秘密将她们母女接到了南梁根据地。在刘志丹遭遇不公正待遇时,同桂荣是丈夫坚强的革命伙伴。1935年10月,&肃反&开始了。身为红十五军团副总指挥兼参谋长的刘志丹和总指挥徐海东,在陕北崂山打了大胜仗,可是却突然被抓了起来,同桂荣母女也被保卫局打入专门改造地主和富农的&劳改队&。同桂荣不相信东征西战的丈夫会是反革命,她紧紧地和刘志丹站在一起。 后来,毛主席带领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纠正了&左倾&错误路线,才救出了刘志丹和他的战友们。 1936年春节,日本占领了东三省继续向华北侵略,党中央决定东征,刘志丹被任命为红二十八军军长,奉命开赴前线。据刘志丹女儿刘力贞回忆:&父亲出征,这是第一次让母亲送行,他已经预感到东征任务的艰巨,做好了献身的准备。&可第二天母女二人因故耽搁了送行时间,赶到时刘志丹已经开拔,谁想前一夜的相见竟成永诀。三交镇战斗中刘志丹英勇献身,时年仅32岁。 全国解放后,同桂荣来到西安,后来又到了哈尔滨,在东北局保育院工作,担任过托儿所、幼儿园名誉院长、顾问,亲手给孩子们做玩具。十年动乱中,她与造反派们进行斗争,谁被冤枉了,她都大胆站出来纠正。1969年,64岁的同桂荣下放三原,她的平易近人、艰苦朴素和乐于助人深受当地老百姓称赞。后来,同桂荣还多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及陕西省政协委员,每次开会都提出有关老区建设、妇女工作、扶贫、改善乡村教育等问题的建议。 永远的&刘嫂子& 永远的&刘妈妈& &刘嫂子&是同志们对同桂荣的称呼。 &刘嫂子&和贺子珍是好姐妹。贺子珍学生出身,不擅长做家务,&刘嫂子&常帮她洗洗涮涮,缝缝补补。她还给毛主席做了一双又厚实又软活的棉鞋,解放多年后,毛主席还直念叨&刘嫂子&当年做的棉鞋。贺子珍要生孩子了,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刘嫂子&来,&刘嫂子&早就为她准备好了小褥子、小衣服,在&刘嫂子&的帮助下,贺子珍顺利地生下了女儿毛娇娇,也就是李敏。一位叫张浩的同志从苏联回来给刘力贞带回一套漂亮的毛衣,贺子珍非常喜欢,&刘嫂子&二话没说就送了她,贺子珍过意不去,专门送来一床被面,这床被面,直到50年代同桂荣还一直用着。因为是地地道道的&陕北通&,从国统区来的同志爱找她讲当地风土人情和革命情况,毛主席宴请初到陕北的进步女作家丁玲,也要她这个当地的&知名女士&作陪。 同桂荣关心革命同志的后代和遗孤,也关心身边勤务员的生活,想方设法给他们安排合适的工作。&刘妈妈&的&孩子&数以百计,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不同的岗位上。&刘妈妈&看着长大的许多孩子今天已经六七十岁,早已成了国家高级干部。1995年,已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李铁映来看望她时,第一句话还是:&刘妈妈,好多年不见,我和爱人都常想着您,记着您呢?&两人唠起了家常。 刘志丹烈士遗骨安葬在陕北老家志丹县,刘力贞告诉记者,母亲生前唯一的愿望就是死后和父亲葬在一起。现在,这对共同战斗16年,天各一方60载的革命夫妻终于可以含笑相会于九泉&&
------分隔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闰肃追悼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