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书画印章的尺寸与用法是谁的印章?谢谢

古人字画中为什么要盖那么多的印章???
古人字画中为什么要盖那么多的印章???
历史课本上的王羲之的字画很多的印章,,这是怎么会事???
盖章不单是对作者作品的一个凭证,更是各类作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书法作品一、印章的艺术作用
& 书法作品上的印章,是书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缺了印章就不成为完整的书法作品。
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证作用。宋、元以后,因注重了书画题跋和署款,书家们逐渐认识到印章的艺术作用并注意在书法作品中发挥这一作用,使书、印合璧的艺术得以形成。书、印相映成趣,不但使书法作品增色,活跃气氛,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调整重心,补救布局上的不足,对作品起到稳定平衡的作用。在书法作品上署名盖章,以示郑重,可防止伪造;盖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闲章,还可寄托书者的抱负和情趣。因此,历来书家都非常重视用印,甚至自己刻印,使、书印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更美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书法作品上常用的几种印章
(一)姓名章
姓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姓名有连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题款用章,以一名一字为正,一姓一名亦可。款名,印字;款字,则用姓名章。款有姓,可用名章,款无姓,或不落款者,应用姓名章,以利辨识作者。古人用章,讲究礼仪;凡卑幼致书尊长,当用名章;平辈间用字章;尊长给卑幼,用别号章即可。反之,则贻笑大方。现代书画家张大千认为,姓名章的形状以“方形最好,圆形还可,若腰圆天然形等都不可用。”
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阳文)白文(阴文)两种。一幅书法作品上盖两方姓名章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大小相宜。款尾用多章时,次序是先姓名章,后字、号章。
(二)闲章
闲章亦称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拦边章、压角章和腰章。
引首章是钤盖在书法作品右上的章,又称“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造型顺势刻成的的章,一般不宜为方形,而以半通、长方、圆形、半圆形、随圆葫芦形、自然形、肖形等为好。书法作品上是否盖引首章要看需要而定,如款首过于整齐,需“破形”;款尾印章分量太重,需“提升”;作品上印章分布单调,需“调整”,这时应考虑盖引首章。
引首章按内容可分为如下几种:
(1)斋号章&& 世传斋号章始于唐相李泌端居室玉印。宋、元以后,此风渐盛,书家几乎人人有斋号章。明书法家文征明云:“我之书屋多起造于印上。”斋号通常称斋、堂、室、楼、阁、馆、轩、庵等,如惟清斋、雪溪堂、磨剑室、笑隐楼、松风阁、来禽馆、赏雨轩、乐天庵等。
(2)雅趣章&& 即古之吉语章、词句章,多有寓意,富有雅趣,或辑录具有哲理、发人深思的成语警句,或记录自己的情趣和心声。雅趣章内容广泛,有勉人学习的,如“琢”、“师法”、“书痴”、“精于勤”、“艺无涯”、“师古不泥”、“广采博取”、“观书为乐”、“人好学则明”、“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等;有表露情怀的,如“恃德”、“明志”、“清趣”、“乐而康”、“苦中乐”、“惜分阴”、“孺子牛”、“玉洁冰清”、“淡然天趣”、“老骥伏枥”等;有表达笔墨情趣的,如“泼墨”、“笔耕”、“香田”、“神趣”、“藏拙”、“癖于斯”、“心慕手追”、“业在砚田”等;有祝愿吉祥的,如“如愿”、“长乐”、“美不老”、“吉日良辰”、“人寿年丰”、“书翰长寿”、“天长地久”等。
(3)年号章& 用于记载书法作品的年代,如甲子、乙丑、丙寅或一九八九年、一九九0年、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等。
(4)月号章& 用于记载书法作品的月令,如上春、如月、蚕月等。
拦边章是指盖在书法作品一边的章,起拦边聚气的作用。
盖在书法作品的边角的章称压角章。取右上角的称“迎首”,取两下角的称“押角”。拦边章只管一边;压角章则可管两边,紧贴边角起“拦边封角”、“补充空虚”和调整稳定画面的作用。
长幅书法作品如条幅若仅在右上方盖一枚引首章,中间显得太空,可加盖拦腰章,其内容多为书者的籍贯,亦可用书家生肖肖形印。拦腰章应小于引首章和款尾姓名章,三枚章切忌盖在一条直线上。
上述种种闲章实则不“闲”,若铃印得当,既能起到笔墨的作用,又能起到笔墨所起不到的作用。正如现代书画家潘天寿所说:“起首章、压角章也与名号章一样,可以起到使画面上色彩变化呼应、破除平板,以及稳正平衡等效用。”
(三)鉴藏章
鉴藏章是鉴赏收藏者用章。据载,鉴藏章亦始于唐,宋以后盛行。唐太宗自书“贞观”二字作连珠印,唐玄宗作“开元”二字连珠印,皆用于御藏书画。后来鉴藏名称颇多,如收藏,珍秘、审定、鉴赏、过目等。鉴藏用章,应视字画之大小,以不损字面与画面为要。有些鉴藏者为了自己流芳千古,盖章时往往破坏画面,这是要注意防止的。
三、钤印的艺术
书法作品上的印章不是随意钤盖的,而是有一定法度的。如若印盖得不当,非但不能锦上添花,反而会弄巧成拙,破坏整幅作品的艺术效果。因此,怎样钤印,需要认真对待,精心斟酌。通常情况可掌握以下几点:
1、大小适宜
印章大小,应与作品的幅式大小相匹配,应与题款字相等为宜,小一点亦可,不能大于题款字,大则不雅。如若款字细小,纸地逼仄,可用小联珠印,自显周到。一幅作品钤用大小不一的两枚印章时,要上小下大以求平稳,避免头重脚轻之弊。倘属几人合作,几人印章大小亦应相当。
2、数量宜少
钤印数目,古喜单数。有钤印“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盖取奇数,其扶阳抑阴之意乎。”印数不宜多,过多则易杂乱,甚至喧宾夺主。如若一幅作品用数印,需择不同形式的印面,避免雷同。
3、位置恰当
钤印,要慎视位置。一幅作品,总有虚实、疏密之处。密处不够紧凑,可用印章补之;疏处如觉空荡,可借印章充实,宛如挪动小小的“秤砣”,使画面均衡熨贴。款尾姓名、字号章的位置要安排精到,若题款下留有空白,则钤在署款之下;若无空白,宜左不宜右。款尾印章要保持适当间隔,既忌拥挤,亦防松散。一幅作品同时钤用引首章和压角章,忌排放在一边。压角章宜放在左下角,与引首章成对角之势。
4、轻重权衡
就印色彩而言,朱文印份量较轻,白文印份量较重。墨色淡雅之作,宜钤朱文印,保持两者和谐一致;墨色浓重之作,宜钤白文印,使红彤彤的朱色与乌黑的墨色产生强烈对比,相映成趣。若一幅作品钤用数印,印色应有主次,即多朱配少白,多白配少朱,使之既有变化,又协调一致。
5、风格一致
印章的风格,应与作品的书体,风格相协调一致。如单刀直入的急就印章,不宜钤盖在工整秀丽的小楷作品上,奔放雄健的书法作品,不宜钤盖娟秀工丽的铁线印章,否则,便格格不入,直接影响书法作品的艺术效果。钤用闲章,不仅要注意使其内容与作品正文浑然一体,不可违悖,而且应注意保持印章内容与风格的协调一致,如“祖国河山”印不能刻得支离破碎,“一代英豪”印不能刻得纤细无力。如此等等。
四 、印泥的使用与保养
一枚精美的印章,如果没有质地细腻厚重光洁的印泥,就不能将其风神充分地显现出来,效果就会大为逊色。一般说,大字多用殷红印泥。小字多用朱红印泥。尤其在字帖黑底上钤印,则必须用朱红印泥。清朝以来红色加重,甚至为求古雅效果而多用古印泥,以求其深沉凝重。更有讲究者,钤盖一遍,惟恐其色过浅,遂重盖一遍,以增其厚重。当然需相重如一,这只能借助印规才能办到。钤印时下面的垫物,可用胶皮或其他较软物,但不能过软,过软易失印迹。
印泥的材料是由朱砂、油脂和艾绒三者混合一起组成的。朱砂质重、油脂质轻,若长期不调和,两者会分离,朱砂下沉,油脂上浮到表面,甚至沾结变质,不好使用。因此,每隔一段时间,要用骨制的桨(不可用金属制品)把印泥翻拌一下,使三者匀和。翻拌时,要顺一个方向,不要来回倒。印泥要经常保持清洁。印章蘸泥前,应先揩擦干净;特别是新制石印要注意清除笔道内的石屑,以免污染印泥。蘸泥时,用力不宜过重,忌在印泥中央猛揿,可顺印泥的丝缕,用推拉的手法,多蘸几次,使印泥均匀地沾在印面上。钤盖时,要持正按下,用力均匀,勿动摇,勿偏重一侧或一角,这样,钤印效果就会比较理想。
印章的材料有多种,常用的价格又能接受的有寿山、青田等普通石料。高档也有鸡血、田黄等等。溧阳周城芦荡有一种叶腊石,就是一种刻印材料,市面上也有称溧阳石的。如有机会,可以找些来试试。
硬笔书法中印章的使用
张益民   传统的毛笔书法,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印章使用规则和规律,书与印已经和谐地统一在了一起,印章成了传统书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那么,在传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硬笔书法,应如何使用印章呢?   这首先要了解一下印章的作用。书法作品中使用印章的目的大致有以下几点:(1) 丰富画面,均衡构图。(2) 补充、丰富款题内容。(3) 印章本身的艺术魅力。(4) 有利于鉴赏、收藏。   由于硬笔书法与传统书法在书写工具上的差别(笔、纸),也就形成了两者在形式上有所区别。由于钢笔书法字幅小,且一般使用普通白纸,因此在印章的使用上,硬笔书法也有其独特之处。   1.印章风格:硬笔书法的线条特征以“瘦硬”为主,因此宜选用挺健、瘦硬风格的印章。硬笔楷书可选用印文工整的印章,行草书则宜选用印文苍劲的印章,隶篆则宜选用印文古朴的印章。   2.印章的大小和数量:因硬笔书法所用纸幅小,字体也小,因此硬笔书法所用印章,宜小不宜大,一般以8~10mm的印章即可。使用的印章过大,是目前许多硬笔书法作品普遍存在的问题。同理,同一幅作品使用印章的数量宜少不宜多,一般只需一方,最多两方(用两方印时,以一朱一白为佳)。对于作者,当然应多备几方风格不同的印章,以便选择使用。   3.印文的字数和内容:硬笔书法所用印章较小,所以印文字数宜少不宜多(一般只刻一个字即可),宜简不宜繁。印文内容,一般刻上作者的“姓”即可。有些作者落款时只署名不署姓,所盖印章也只是“名章”(无姓),这样即有重复感,又不能完整地表示出作者的姓名。倒不如落款时署名,再盖上一个字的“姓”章,这样落款有名有姓,有字有章,可谓相得益彰。   4.起首章:硬笔书法,由于受字幅限制,一般不必使用起首章。   另外,传统书法使用的是宣纸,盖章后经装裱可长久保存。而硬笔书法用的多是普遍白纸,盖章后印泥浮于纸面上,保管不善则易污损。因此,硬笔书法宜少用印章。特别是落款后,已无盖章位置时,更不可强盖。对于印泥,更应择善而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刻字店刻的“印章”多无艺术性,与书法作品格格不入,最好不要使用。   总之,硬笔书法的用印,宜少宜小,要根据作品风格选定印章的风格,要根据作品布局的需要,当用则用,不可勉强。恰当地使用印章,可为作品增光添彩,反之,则只能破坏作品的艺术性。(选自《写字》2005年第5期)需要更多知识可以到四川商情看看
的感言:谢谢
 相关知识
其他回答 (3)
主要说明那画是他专署的吧
不会吧..他能有那么多的印章么...再说那上面有十几个,应该不是他本人的吧
印章好啊~不用签名~减少麻烦~只要在写好的东西上盖个张就好了~而且古代的印章感觉就像现在的指纹一样真伪高一点~字是可以仿照写的啊~章不好刻~很难做相同的~就像世界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古人刻章和写字时一样的“刀如运笔”,古代刻章还有几种款式,是不好模仿的~
后人在欣赏过的作品后,会留下他们的章印,表示他们鉴赏过这部作品。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美术设计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查看: 1196|回复: 6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655 小时听众数威望5314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5969UID522667
顶级专家, 积分 59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031 积分
在线时间655 小时威望5314 注册时间积分5969好友帖子UID522667
梁寒操() 原名翰藻,号君默、均默,广东省县新桥道悦村人。成都中央军校政治总教官,后任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宣传部部长。
自小聪明好学,有“才子”之称。四岁从父识字,六岁能代人写春联、招牌。12岁考入中学堂就读4年,每试名列榜首。16岁时父去世后,赴江门明德小学当教员。民国5年(1916年)加入中华革命党,参加讨袁。民国7年进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上海沪江大学读书,毕业后任广州培正中学教员,加入,翌年被选为国民党广州东山区委兼青年部干事。民国14年6月,在国民政府秘书处工作兼宣传员。任养成所、国民大学、政法专门学校、高等警官学校三民主义讲师。
投身政界,1927年任中央党部书记长,参与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民国20年冬当选为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兼宣传委员。后调任铁道部参事司长、民国22年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兼秘书长。并任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常务委员、三青团中央团部常务干事。民国25年兼任中央政治会议委员。次年2月与宋庆龄、何香凝、冯玉祥等提出以恢复孙中山“三大政策”为内容,重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提案。抗战期间,民国28年担任蒋介石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桂林行营政治部主任、民国29年任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中将副部长(部长)兼任中国远征军政治部主任,民国32年10月任五届中央宣传部长、民国34年任防国最高委员会副秘书长、民国36年兼任国民党三民主义理论委员会主任委员。1947年当选“国大代表”及“立法委员”。1949年从广州去香港,后赴台,专力党化文宣理论工作,历任台湾《中华日报》社董事长、“中国广播公司”董事长、中央评议委员、“中美文化经济协会”理事长等职。1972年退休。1975年应聘“总统府国策顾问”。任教于香港新亚书院、革命实践研究院、东吴大学,并从事三民主义研究。日病逝于台北。
梁寒操工诗文、擅书法。诗作主要有《公余服务团歌》、《端城赞歌》、《驴德颂》、《论诗杂碎五首》等,著有《西行乱唱》、《三民主义理论之探讨》、《国父学说之研究》等书。
上款人张平 ,应为张平(1917——1986),日生于江苏省昆山县,原名倪家驹、倪梦良,祖籍山东,家奉回教。父亲早年在昆山谋事,后携家定居。张平幼年丧母,家境亦日趋贫寒,五岁前不得不被带去,苏州等地,在亲友的帮助下,在一所寺院办的义校里读完了小学。不久,父亲因中风而半身不遂,,全家七口的生活担子,开始压在刚满十五岁的张平身上,他在影片公司做过公务员,在院中做过收票员,也在码头上当过扛包的苦力。直到1936年春,经亲戚介绍到上海建兴建筑公司做了学徒,才算有了个较固定的职业。但是,学徒的收入难以养家,每天下工后,还必须找些零活干才能勉强维持生活。 张平第一次上舞台,是小学时和姐姐一起主演《仙女和牧羊人》。那是一出根据《圣经》中的故事改编的小话剧,张平翻穿皮祆毛朝外,活泼泼地扮演了主角——羊。此后,他虽然疲于生计,但依旧设法看戏。一次,他看到了演出的《欲魔》,被饰演主人公的的表演所吸引,并暗自下决心做一个演员。 1936年秋,张平与几位志趣相投的伙伴自行组织了一个业余剧社,井给它取了个响亮的名字——雷电。
雷电剧社成立后,有时去一些学校演出,有时也为电台播演广播剧。这些年轻人充满热情的活动,很快引起左翼“剧联”的关注。“剧联”介绍“南国社”的著名演员加入这个剧社担任导演。左明的到来,使张平解脱了单凭热情的梦寐;左明也器重这个好学的青年人,耐心地他表演技巧,化妆技术……把他真正引上了艺术的轨道。
1937年夏秋之际,抗日的烽火席卷祖国大地,张平也在救亡运动中,开始与党组织的同志有了接触——他了解了共产党,了解到党所领导的革命是真正为天下穷苦人谋求解放的事业。自幼坎坷多磨的生活,使他能更深一步地理解这些道理;而左明这位曾在北伐时期热忱地参加过大革命的进步,更常常鼓励他,坚定他求真理的。因此,当左明将“雷电”改为“先锋”剧社,并以它为基础编为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领导下“救亡演剧第五队”、取道奔向的时候,张平是其中最坚决的一员。当这支队伍途经西安时,当地“大风剧社”的主持人看中了张平,答应以高出演剧队生活费数十倍的薪金,要他留在当地的大风剧社当演员。然而,张平没有动摇,他对延安派来接他们的同志表示:“我坚决要到延安去,因为救中国要靠共产党。” 延安的生活是艰苦的,但一切都使张平感到新鲜。他于1937年9月底到达延安后,10月中旬即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在这里热情地参加了延安文艺界举办的《广州暴动》、《血祭上海》、《团圆》等大型话剧的演出,并且在演出前亲聆了同志的教诲。那天,他正在延安门口的台阶上休息,准备化妆演出。
忽然,出现在门前,张平激动地迎了过去,毛主席亲切地询问了他的各方面情况后,语重心长他说:“要做一个好演员、艺术家,一定要提高理论,深入群众,不然就会成为匠人,那就没有意思了……”也就在这次轰动了延安的演出活动后,由毛泽东同志提议,于1938年初筹建。张平参加了鲁艺筹委会的工作,并成为鲁艺戏剧系的第一期学员。
1938年底,他做为鲁艺实验剧团演员兼剧务科长,参加了剧团赴山西前线总部的慰问演出。此时,张平对八路军的首长和战士群众,都有过亲密地接触,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把许多生动的形象素材积累储存在自己的头脑仓库里。这些珍贵的情绪记忆,在他日后的创作中,尤其在后半生的银幕生涯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张平不止一次他说:“这一年是我演员生活中重要的一年,我真正体验了的生活,体验了他们的思想感情。” 在鲁艺实验剧团,张平曾在《》、《大丹河》以及《日出》、《带枪的人》等剧目中饰演了主要角色。
1942年,张平又听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使张平明确了方向,随后,他积极参加了“鲁艺”的秧歌运动。1943年,张平主演了大型秧歌剧《周子山》,受到边区干部、群众的欢迎。1944年,由于他饰演周子山在表演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曾获得陕甘宁边区演出一等奖。 胜利后,张平任东北文工团秘书、副团长等职。在塞外纵横驰骋三年之久,边演出、边战斗,经受了解放战争的战火考验。1948年12月,他按照东北局加强电影工作的指示,随团进入,开始了新的艺术生活。 从舞台走上银幕,张平经历了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张平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光芒万丈》,饰演主角老工人周明英。张平第一次走到摄影机前,就是在一个胡同里的破烂市进行实景拍摄;众目睽睽,没有一点舞台演出气氛,他感至非常局促不安。此刻,张平多么想回到熟悉的戏剧舞台上去。就在这进退之际,和导演许珂热情地帮助他,使他开始了解到电影这门艺术首先要:真实、自然、接近生活。
1950年,张平在影片《》中饰演我军排长,这是张平在电影上的成名之作。《钢铁战士》以1946年后撕毁停战协定、大举进攻我的生活为背景,描写我军某部一排战士在排长张志坚带领下,掩护部队、群众转移和兵工厂机器的战斗生活,集中刻画了排长张志坚、炊事员老王、通讯员小刘、张志坚母亲、叛徒齐得贵等一系列生动的艺术形象,歌颂了战士的坚贞品质、钢铁意志和的精神,排长张志坚是影片塑造得较成功的艺术形象。编导者在真实合理而又曲折跌宕的情节中、在尖锐激烈的多种矛盾中,让张志坚经历了各式各样的考验和锤炼,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张志坚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色,张平在饰演这一角色时,充分调动了自己在多年战斗生活中积累的生活素材,努力准确地把握角色的内部、外部特征,用充满激情的表演,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钢筋铁骨式的英雄形象。张平在《钢铁战士》中的表演,可贵之处是演员与角色自然有机地溶为一体,准确的形体和心理感觉,丰富而有层次的感情揭示,使张志坚这一形象鲜明强烈,真实可信,闪现出熠熠照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光彩。五十年代初期,在广大青年和部队战士中产生了广泛和良好的影响。影片《钢铁战士》曾获文化部举办的年优秀国产影片评选故事片一等奖。并获第六届和平奖。 之后,张平又先后主演了《高歌猛进》、《》、《》等近十部影片。
1956年,张平进入表演训练班学习。在这里,他对的表演体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学习,并参加演出了《》、《小市民》、《桃花扇》等许多名剧。学习和实践,使张平得益匪浅。1959年张平学习结业,重返北影厂后,成功地塑造了《风暴》中的。 《风暴》是根据舞台剧《红色风暴》改编的、正面反映“二七”大罢工的历史题材影片。孙玉亮是在改编成电影时增加的一个人物。他性格刚烈、勇于反抗,早期他只能进行带有侠义色彩的自发反抗,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成长为自觉革命的中的先进分子,在悲壮的“二七”罢工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用生命谱写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壮丽篇章。
张平塑造的孙玉亮真挚朴实、性格鲜明、色彩丰富、具有一定的深度。特别是“入党宣誓”、“举旗搏斗”等几场戏,张平以炽热的激情、鲜明的造型、细微的内心刻画,给观众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银幕上的孙玉亮,犹如一头“觉醒的雄狮”,在与敌斗争中,他怒吼着勇猛扑腾、殊死搏斗;在党和工人中间,服贴乖顺,俯首听命,生动地揭示了战斗的中国工人阶级自觉地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度觉悟和英勇不屈、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张平塑造的孙玉亮,是中国银幕上工人形象中的佼佼者。《风暴》在国内外映出,获得广泛好评。 孙玉亮形象的塑造,标志着张平在电影表演艺术上的进步和提高。此后在影片《》中,他饰演了为救战友而英勇牺牲的三儿;在影片《粮食》中,饰演了勇敢、机智、富于幽默感的两面村长太;在《》中,饰演了深孚众望、虎虎有生气的农会邱金;在《》中,饰演了乐观坚毅、诙谐风趣的区游击队侦察连长钟亮;在《》里,饰演了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后代的老工人……。
宽广的戏路,使张平在各种不同性格的角色塑造中,更进一步丰富和提高了自己的表演技艺。 张平一心塑造生活中的党、政、军老干部形象的欲望,是在1963年主演《》时产生的。这个人物,勾起了他对自己十几年革命的强烈的情绪记忆。做为演员,他曾有意识地观察、体验、积累,向往着有一天表现这些可敬的人物。因此在塑造我方谈判代表军区政治部主任顾青将军形象时,他发掘了自己长期的生活体验,在深入分析、研究角色的基础上,确定了对人物采用疏密有间、刚柔相济的表现方式。戏一开始,顾青与班县长车厢初会,张平用简洁的对话、淡淡的微笑、从容的描绘出人物深沉干练、洒脱大度的神采。在“安平事件调查”一场戏中,又充分细腻地表现了人物激烈的内心活动:他时而义愤填膺、怒斥对手;时而机敏沉着,捕捉敌人的破绽,化被动为主动;时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侃侃而论,谈笑风生,显示出真理在握的慑人威力。这种层次分明、色调丰富的处理,使人物性格迸发出光彩。张平在《停战以后》中塑造的顾青,时代感强,有血有肉,真实感人,是一个在谈判桌上正气凛然、干练沉着、坚定勇敢、巧于周旋、克敌制胜的我军高级干部形象。顾青形象塑造的成功,使张平那深厚深邃、质朴浓重的表演风格,受到同行和观众的称赞。
经过“十年动乱”的磨难之后,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在张平心底不断翻腾:“老干部在各个历史时期为党做出重大的贡献,江山是他们带领人民打下来的。他们中间有的倒下了,有的还在战斗……
做为演员,我应当再现他们在各种严峻的考验中所表现出的立场、意志和品质。要教育后代不要忘记。要让全世界的观众了解我们党的干部。” 1977年,他参加拍摄了故事片《》,扮演省委书记。以后,他又接连在《》、《》等影片中扮演了不同经历的革命干部。其中以影片《》中的陈浩较为突出,给观众留下较深印象。之后,张平又在《潜网》、《白鸽》等片中饰演了角色,并在一些电视剧中扮演了多种人物。
而今,岁月流逝,同伴们已称他“张老平”了。六十四岁,虽不再“雄姿英发”,却还“壮心不已”。他把强烈的与“甘当绿叶”的思想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情愿做配角,为青年人做人梯。因为他心里想的是:只有叶绿,花才更红。
或者从匪首到国民党党员少将的张平  1938年12月,张平从浙江回来了。他带去的300多人的队伍,只剩下他和一个外号叫李疤子的人。回来后,张平在古丈县警察局当上了中队长。久别重逢,又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他对杨炳莲更加疼爱。因为考虑到警察难免会与人结仇,张平没把杨炳莲带在身边,让她继续住在乡下。  张平隔三差五从县城回家,“我心疼他跑得太辛苦,让他少回来几次。他问:‘你就不怕我在外面找别的女人?’还是隔两天就往回跑。”每次张平都是天黑了才敲门进屋,即使回来得早,也要到寨子外面溜达到天黑。杨炳莲说:“他是看我忠不忠心,有没有找野男人。”  杨炳莲说,那时她很单纯,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在外是一个无恶不作的人。当上中队长的张平,野心勃勃,为非作歹。他虚报警察人数,冒领薪饷;对城内旅社宿客,每晚征收200文户口税;还以抽壮丁、禁烟禁赌为名,攫取民财;张平还挑起地方武装势力互相残杀,从中渔利。  由于张平残害百姓,危害地方,百姓纷纷向永顺专署和沅陵专署告状。永顺专署贴出布告通缉张平。1940年10月,他甚至被撤去警察中队长职务,带着妻儿和几名心腹回到了李家洞老巢。  张平回到老巢后首先做了三件事:第一,组织武装,结拜28个“弟兄”,纠集人枪100多,在金华山称大王。第二,在化江溪边悬崖绝壁上的岩洞里筑墙建屋,防人暗算。第三,把几个“弟兄”派出去放“边棚”(暗哨),打家劫舍,坐地分赃。张平的野心和打算是:当不上司令当草寇王,占不了古丈占李家洞。  为了谋求官职做护身符,张平托人送**给国民党古丈县党部及县政府大小官员,官大多送,官小少送。1943年2月,张平在古丈加入了国民党,土匪头子一下成了国民党党员。  5年的“司令太太”生活  1944年,张平当上了古丈自卫团副司令。杨炳莲说:“他每次进县城,上乾州(今吉首),下沅陵,去芷江,都是骑马,蛮威风的。”杨炳莲也真正过上了“太太生活”:“以前家里只有做饭和收租的佣人,1944年开始,家里佣人多了起来,连养鸟养狗都有专门的佣人。以前别人喊我杨氏,这一年起,别人喊我司令夫人或司令太太。”  张平发现**的“好处”后,开始在古丈县等地种**,家里的几大缸**烟,成了他升官发财的资本。他用**换枪,又把枪高价卖给百姓,美其名曰买“自卫枪”,规定家家要买,不买不行。他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有土地捐、人头税、出谷税、存谷税、**捐、碉堡捐等。  虽然当年到处传说:“天见张平,日月不明;地见张平,草木不生;人见张平,九死一生”,但杨炳莲说她没亲眼见过张平杀人。她的“司令太太”生活就是“白天逗逗鸟、遛遛狗,晚上玩牌,有时也看‘坐堂戏’”。  张平让杨炳莲“少管男人的事”,但她还是经常劝张平少树敌,多积德。“我背着他做一些赎罪的事。当时附近的村民都要交**税,我就悄悄给一些交不足的村民发假凭证,说是交足了。有的人家断了粮,我就叫人送粮食去。”  1949年,蒋介石妄图在大陆开辟“反共救国”的“第二战场”,大肆网罗土匪武装,为各路匪首封官授衔,“湘西魔王”张平被委任为国民党暂编第11师少将师长。就在新成立那一天,张平还派人袭击了酉水河上的解放军运输船队。
(44.22 KB, 下载次数: 0)
21:1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51.55 KB, 下载次数: 0)
21:1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37.5 KB, 下载次数: 0)
21:1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45.91 KB, 下载次数: 0)
21:1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47.95 KB, 下载次数: 0)
21:1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48.84 KB, 下载次数: 0)
21:1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36.89 KB, 下载次数: 0)
21:1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16 小时听众数威望404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618UID833363
高手进阶, 积分 6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82 积分
在线时间216 小时威望404 注册时间积分618好友帖子UID833363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655 小时听众数威望5314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5969UID522667
顶级专家, 积分 59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031 积分
在线时间655 小时威望5314 注册时间积分5969好友帖子UID522667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655 小时听众数威望5314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5969UID522667
顶级专家, 积分 59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031 积分
在线时间655 小时威望5314 注册时间积分5969好友帖子UID522667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655 小时听众数威望5314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5969UID522667
顶级专家, 积分 59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031 积分
在线时间655 小时威望5314 注册时间积分5969好友帖子UID522667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85 小时听众数威望1938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2123UID914932
行家里手, 积分 212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77 积分
在线时间185 小时威望1938 注册时间积分2123好友帖子UID914932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655 小时听众数威望5314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5969UID522667
顶级专家, 积分 59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031 积分
在线时间655 小时威望5314 注册时间积分5969好友帖子UID52266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书画印章的尺寸与用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