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石权威鉴定鉴定最权威

404 - 找不到文件或目录。
服务器错误
404 - 找不到文件或目录。
您要查找的资源可能已被删除,已更改名称或者暂时不可用。&>&&>&田黄薄意雕摆件田黄石需不需要做鉴定?田黄石做鉴定需要多少费用?哪里做鉴定比较权威
田黄薄意雕摆件田黄石需不需要做鉴定?田黄石做鉴定需要多少费用?哪里做鉴定比较权威
哪里可以收购现金收购
发布日期:
高端古玩资深总监(徐总)电话(微信同号)QQ我们只收到代真品&我们可以免费鉴定&24小时咨询热线&&有时可能忙没接到贵客电话&不过没关系稍后统一回复&公司的承诺;不成交&不收费
本公司因买家需求现大量收购&田黄、田黄石、田黄印章、田黄冻石、田黄薄意雕印章、田黄薄意雕摆件、寿山石雕件、寿山石、寿山石印章、寿山石雕如果你有以上藏品请联系我&当天现金交易&前期无任何费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上海天都专业收购,鉴定权威。当天现金交易
金牌古玩经纪人:徐总&&&&&微信号&
&有私下收购田黄石的吗?&&田黄石哪里收购比较快?&哪里收购田黄石比较权威?
近年来田黄石的成交记录:&&(仅供参考)
拍品名称&&&&&&&&&&&&&&&估价(万)&&&&&&&&&&成交价(万)&&&&拍卖日期&&&&
田黄石山居即景&& 咨询价&&&&&&&&&&&&&&&& 3,680.00万&&&&& &&&&&
寿山田黄石摆件&&&700.00-800.00万&&&&2,012.50万&&&&
王定雕田黄石博古钮对章800.00-1,600.00万&&1,485.00万& &
明末清初?王定雕田黄石博&500.00-800.00万1,150.00万&&&&&&&&
林寿作田黄石香山九老薄&&700.00-900.00万&&&1,035.00万
田黄石九螭献宝章&&900.00-1,000.00万&&1,035.00万&&&&&&&&
林飞作&田黄石双子弥勒摆&咨询价&&&977.50万&&&&&&&&&&&&&&&&
清?田黄石素方章&500.00-800.00万&&931.50万&&&&&&&&&&&&&&
清早期?田黄石七宝罗汉像&500.00-700.00万&931.50万&&&&&
清?田黄石松鼠葡萄纹方章&&&500.00-800.00万&920.00万&&&&
田黄石素方章&&&800.00-1,600.00万&&880.00万&&&&&&&&&&&&&&
林清卿雕田黄石荷塘宿鹭薄&200.00-300.00万&&810.75万&&&&&
?&&&&&&&&&杨玉璇刻太平喜象寿山田黄&&&60.00-70.00万&&805.00万&&&&&2011-05-
“黄金上世纪80年代中期是48元/克,现在是300多元/克,近30年涨了6倍,而同时期田黄寿山石却涨了100多倍。”厦门藏家黄先生感叹,以前人们说一两田黄三两金,其实现在田黄的身价早已令黄金望尘莫及。上世纪80年代田黄价格为20元/克上下,2000年升到3000元/克,现在是3万元也买不到好货。
天黄石不仅仅活跃在内蒙古的一级市场,北京的拍卖市场也有它的身影。中国嘉德较近的一次拍卖会上,19件天黄石上拍,18件成交,成交率达到95%,远远高于翡翠、瓷器和紫砂等投资品。究竟什么原因导致天黄石行情如此火爆呢?&
古董古玩怎么出手?在哪里出手?哪里出手比较快&?也许您家中有祖传下来的老古董&,也许您喜欢收藏,前不久刚买到一件藏品却不能够确定它的年代和价值,
也许您想投资古玩艺术品却不知从何处着手,也许您想淘几件好的瓷器来收藏
也许你手中有好的藏品却不知如何出手,却难觅真正的买家
来到我们公司,也许可以决绝问题!
“黄金上世纪80年代中期是48元/克,现在是300多元/克,近30年涨了6倍,而同时期田黄寿山石却涨了100多倍。”厦门藏家黄先生感叹,以前人们说一两田黄三两金,其实现在田黄的身价早已令黄金望尘莫及。上世纪80年代田黄价格为20元/克上下,2000年升到3000元/克,现在是3万元也买不到好货。
手上藏品如何直接出手。(仿品勿扰)电话:&
公司今年有一批买家委托我们代为收购一批瓷器玉器字画杂项等等,主要以私下交易为主!专业收购/专业融资/安全交易,价格合适当天即可成交。
&鉴定古董收购平台
手中有藏品需要出手的请尽快联系我,本公司不仅提供卖家服务,还提供买家服务,私下交易
田黄是产于福建寿山乡寿山村田里的一种黄色篆刻石,田黄石之所以珍稀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在地球上,只有福建寿山村一条小溪两旁数里狭长的水田底下砂层才有。且经过数百年来的连续掘采,寿山村的水田已被翻掘了无数次,目前已开采殆尽,上乘的田黄早已是无价之宝。古时即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而今已该是“两”对“斤”了,故田黄的价格涨势迅猛。
&&&2014年5月,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一件吴昌硕雕刻的田黄石印章成交价为1380万元人民币。这件田黄石印章,五年前仅拍235.2万元,五年暴涨六倍,令人咋舌。眼下,精品田黄石已经卖到近10万元一克。过去说,“一两田黄十两金”,现在真是“一两田黄万两金”啊。私下收购
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已
有人开始采集,到了明清两代田黄石更是盛名于世。许多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竞相刻意收集田黄石。相传清初时期皇帝祭天,神案上都少不了一方上品田黄石,寓其“福(福建)、寿(寿山)、皇(田黄)”吉祥之意。田黄石,是寿山石中的珍品,具备细、洁、润、腻、温、凝印石之六德,故称之为“帝石”,并成为清朝祭天专用的国石。史载,清时福建巡抚用一整块上等田黄雕刻了“三链章”,乾隆皇帝奉为至宝,清室代代相传;咸丰帝临终时,赐予慈禧一方田黄御玺;末代皇朝解体,溥仪不要所有珍宝,只将那枚“三链章”缝在棉衣里。至于民间相传,田黄石是女祸补天时遗留在人间的宝石,又说是凤凰鸟蛋所变,还传田黄石可驱灾避邪,藏田黄者能益寿延年等。
1、近年来,黄田石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黄田石价格也随之一路走高。为了让大家对黄田石价格有更多的了解,小编特意整理了黄田石价格这篇文章。
2、2000年到2005年,田黄的价格平稳增长。从2006年起,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田黄的价格年年都在攀升。现如今,好的寿山田黄每克已经达到了两万元,这相对于前几年每克元的价格已是翻几番了;一块完整的寿山田黄雕件,如果质优色纯,又出自名家之手,基本每克达到了5万,甚至更高的价位。尽管如此,田黄的价格仍有上升的空间,因为好石难求。
3、 田黄石价格为何这么高呢原因有很多,但产量稀少、好石难觅是其主要原因。田黄在全世界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出产,是寿山石中的珍品,产量极低。同时,优质的田黄基本都在收藏家手中,极少流传于市面,故田黄极品价格长久不下且不断上扬。其次,田黄价格高涨也和市场某些过度包装和炒作有关,因为田黄在收购市场上很难买到原石,许多藏家如果得一块田黄,都视之为“宝物”;或者自己喜欢,不舍得卖的,于是往高里喊价的情况就出现了。
4、田黄当今价格高涨,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已有人开始采集,到了明清两代,田黄更是盛名于世,许多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竞相收集。文人学士认为,收藏或使用以“石中之王”为材质的印章,较珠宝、翡翠材质的印章更高雅、更有品位。
5、田黄目前虽然价格高昂,但我认为其升值空间还是有的,因为田黄矿的田坑已不复存在,源头已经殆尽,加上从古至今存量极为稀少,而挖掘不易,好石难寻,即便有田黄原石被挖出也多不成型,少数大材者也屈指可数,故田黄的矜贵非一般宝石可相媲美。此外,田黄的“天价”只是针对一些极品田黄而言的,很多优质的田黄这几年价格都较为平稳,每克基本在八千至两万元之间,值得收藏,因为田黄好石原本不多,买一块就少一块。
2014年5月,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一件吴昌硕雕刻的田黄石印章成交价为1380万元人民币。这件田黄石印章,五年前仅拍235.2万元,五年暴涨六倍,令人咋舌。眼下,精品田黄石已经卖到近10万元一克。过去说,“一两田黄十两金”,现在真是“一两田黄万两金”啊。私下收购
田黄石田黄是产于福建寿山的寿山石,是印章中的极品。寿山石大致可分为田坑、水坑与山坑石三种类别,其中着名的田黄石属田坑石,田石按色分田黄、红田、白田、灰田和黑田,田黄又分橘皮红、橘皮黄、金黄、枇杷黄、桂花黄、熟粟黄等。田黄因质佳色浓,稀少难得,尊为“石中之帝”,价格极高,古时即有“一两田黄一两金”之说,而今已该是“两”对“斤”了。一般品相的田黄价格在每克元,极品的田黄价格能达到元/克。
挑选田黄石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色。既然是田黄,直观的第一眼就应当是它的颜色―――“黄”。田黄的“黄”要求黄得浓艳俏丽,黄得娇美醒目,黄得明朗神采,如同金子般的灿烂。如果外面有包裹着的皮质层,如“银包金”、“金包银”、“乌鸦皮”等品种,也应当要求色差大,黄白分明,黑黄清晰。
质。田黄的品质高低优劣一般以“六德”作为标准,即细、洁、温、润、凝、腻。上品的田黄可集凝结、脂润、通透、纯净、细腻为一身,宝光四溢。握于手中,如同婴幼儿的肌肤,温嫩细润无比。同时,上品的田黄纹理要美,有萝卜丝纹,格路要少而浅淡,如生有皮质层,应求薄而质细者为佳。
形。石材或印章以高大方正为优。但田黄“无根而璞”,出土时均为椭圆状。如果是椭圆形,则应尽量取饱满、浑圆、规矩,长、宽、厚比例协调的为好。
另外雕功对田黄的价值也有很大的影响,大师的工艺师的雕功价值1.5万-2万/两,普通的工艺师的工艺也能达到每两1万元。由于田黄价值昂贵,所以一般采用薄意雕,以减少石材损失.
听海上旧闻作家、田黄石鉴赏家杨忠明兄介绍:从前,大雨后田黄石被水冲出,有时被农民捡到,现在福建寿山田黄石资源已经枯竭,有一块80平方米的产地近20年里居然被挖了三遍。田黄石以“温、润、细、结、凝、腻”之六德,为评判石之优劣、真假的标准。田黄石外皮黄,石内白曰“金裹银”,外皮白,石里黄叫“银裹金”,外皮黑色是“乌鸦皮”,石的肌里带红格,石内有萝卜、桔瓤、粽粒纹等。田黄冻,通灵润洁鲜如蛋黄者,石中萝卜纹绵密清晰者最为珍贵。田黄石品种有枇杷黄、熟栗黄、鸡油黄、黄金黄、桔皮黄等,还有红田、白田、黑田、灰田等。
我们买家不挑藏品,不跳年代,不挑品相,更不是喜欢就买不喜欢就不买的那种。买家承诺凡是真品到代的藏品一律百分百收购(合同上写明)价格按市场价的百分之三十到七十的价格收购!
在阐述理由之前,我讲了一个小故事
1996年,在巴黎的一个中国艺术品展览会上,主办者让?克莱恩先生手捧一块黄澄澄的石头告诉与会者说:这是一块比黄金还要贵重的石头,在地球上只有中国有,在中国只有一个十分偏僻的小山村有,它就是中国寿山田黄石。一位远在欧洲的法国人,他都懂得这个道理,田黄石只有中国寿山村才有我们知道寿山石的形成是在地质的中生代(距今约2.3亿年至6700万年),一次地质变动即火山爆发形成,促使这一地区岩石出现叶腊化、高岭石化、硅化、硬水铝化等,并在此地段富集成矿,寿山三大矿系中的水坑石、山坑石均属此类又叫原生矿。田石则不同,它是在数百万年前的第三纪元末期,由于地震余波和风、雨、山洪的冲刷,高山矿系的山坑石与水坑石中少数剥离的原生矿石,滚落到高山东南面的坑头占至结门潭的约八里长的寿山小溪及两旁的水田之中,面积约一平方公里(除此一平方公里的水田之外,在寿山村的其他水田均没有发现田石)。这些石块埋藏在寿山盆地第四系沉积层中,长期受到富含铁质的弱酸性水体的滋润,渐渐酸化细腻和温润改变了石的原来面目,形成了金光熠熠,黄灿灿的田黄石。田黄石大部分是以地开石含少量高岭石的水坑石和高山冻石滚落田中演变而成。高山石中以叶腊为主的较粗的石头在田中滋养出土的就不是田石,而是诸如牛蛋之类。田黄石属天地造化之尤物,不可能成一色,所以又有了黄田石、白田石、红田石、黑田石及黄皮、白皮、乌鸦皮等有皮的田石;即使是纯黄的田石,由于它迁移于田中时间的先后,埋没离地表的深浅等原因,它的色泽还会有不同。但有一点由于水田中的色素离子―――铁对石的浸透,任何颜色的田石都透有黄色的底韵。除此之外田黄石还可归纳有以下外观特征:1、温润;2、微透或半透明;3、有石皮;4、内含紧密萝卜纹;5、有红筋和石格等。这五大特征是田石从原生矿剥离出来以后,在寿山水田这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经过了数百万年漫长岁月二次形成的,其特殊性是他山之石不可能有的。
上海天都专业收购,鉴定权威。当天现金交易
金牌古玩经纪人:徐总&&&&&微信号
直辖市:&北京漳州元代蓝釉瓷,&重庆&上海&天津&
江苏省:&扬州、南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泰州、南通、镇江、常州、无锡、苏州。&
辽宁省:&沈阳、大连、朝阳、阜新、铁岭、抚顺、本溪、辽阳、鞍山、丹东、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
山东省:&济南、青岛、聊城、德州、东营、淄博、潍坊、烟台、威海、日照、临沂、枣庄、济宁、泰安、莱芜、滨州、菏泽。&
陕西省:&西安、延安、铜川、渭南、咸阳、宝鸡、汉中、榆林、商洛、&
山西省:&太原、大同、朔州、阳泉、长治、晋城、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
四川省:&成都&、广元、绵阳、德阳、南充、广安、遂宁、内江、乐山、自贡、泸州、宜宾、攀枝花、巴中、达州、资阳、眉山、雅安。&
云南省:&昆明、曲靖、玉溪、丽江、昭通、思茅、临沧、保山。&
浙江省:杭州、宁波、湖州、嘉兴、舟山、绍兴、衢州、金华、台州、温州、丽水。安徽:合肥、宿州、淮北、阜阳、蚌埠、淮南、滁州、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黄山、六安、巢湖、池州、宣城、亳州。&
福建省:&厦门、福州、南平、三明、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
甘肃省:&兰州、嘉峪关、金昌、白银、天水、酒泉、庆阳、平凉、定西、陇南。&
广东省:广州、深圳、清远、韶关、河源、梅州、潮州、汕头、揭阳、汕尾、惠州、东莞、珠海、中山、江门、佛山、肇庆、云浮、茂名、湛江&
贵州省:&贵阳、六盘水、遵义、安顺&
河北省&石家庄、邯郸、唐山、保定、秦皇岛、邢台、张家口、承德、沧州、廊坊、衡水&。&
黑龙江省:&哈尔滨&、齐齐哈尔、黑河、大庆、伊春、鹤岗、佳木斯、双鸭山、七台河、鸡西、牡丹江、绥化。&
河南省:&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周口、驻马店、信阳&
湖北省:武汉、十堰、襄樊、荆门、孝感、黄冈、鄂州、黄石、咸宁、荆州、宜昌、&
湖南省:长沙、张家界、常德、益阳、岳阳、株洲、湘潭、衡阳、郴州、永州、邵阳、怀化、娄底。&
吉林省:长春、吉林市、白城、松原、四平、辽源、通化、白山。&
江西省:&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新余、萍乡、赣州、上饶、抚州、宜春、吉安&
青海省:西宁、格尔木、德令哈。&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桂林、柳州、梧州、贵港、玉林、钦州、北海、防城港、崇左、百色、河池、来宾、贺州。&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包头、乌海、赤峰、通辽、&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固原&
新疆自治区: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石河子、&喀什、阿克苏滁州明代白釉瓷
高端古玩资深总监(徐总)电话(微信同号)QQ我们只收到代真品&我们可以免费鉴定&24小时咨询热线&&有时可能忙没接到贵客电话&不过没关系稍后统一回复&公司的承诺;不成交&不收费
从2000年至今的10多年里,田黄的价格从每克两三千元涨至现在的两三万元,身价上涨了10倍之多。去年秋拍,一枚26克的清代方章竟然拍出了230万元,相当于近10万元1克。拍卖负责人告诉导报记者,目前,质、色、形、工四条件合格,重35克左右的田黄章,每克大致已经达到3万元以上。如果品级高,价格还会更高
从2000年至今的10多年里,田黄的价格从每克两三千元涨至现在的两三万元,身价上涨了10倍之多。去年秋拍,一枚26克的清代方章竟然拍出了230万元,相当于近10万元1克。拍卖负责人告诉导报记者,目前,质、色、形、工四条件合格,重35克左右的田黄章,每克大致已经达到3万元以上。如果品级高,价格还会更高
“黄金上世纪80年代中期是48元/克,现在是300多元/克,近30年涨了6倍,而同时期田黄寿山石却涨了100多倍。”厦门藏家黄先生感叹,以前人们说一两田黄三两金,其实现在田黄的身价早已令黄金望尘莫及。上世纪80年代田黄价格为20元/克上下,2000年升到3000元/克,现在是3万元也买不到好货。
“黄金上世纪80年代中期是48元/克,现在是300多元/克,近30年涨了6倍,而同时期田黄寿山石却涨了100多倍。”厦门藏家黄先生感叹,以前人们说一两田黄三两金,其实现在田黄的身价早已令黄金望尘莫及。上世纪80年代田黄价格为20元/克上下,2000年升到3000元/克,现在是3万元也买不到好货。
2014年5月,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一件吴昌硕雕刻的田黄石印章成交价为1380万元人民币。这件田黄石印章,五年前仅拍235.2万元,五年暴涨六倍,令人咋舌。眼下,精品田黄石已经卖到近10万元一克。过去说,“一两田黄十两金”,现在真是“一两田黄万两金”啊。私下收购
田黄石是寿山石系中的瑰宝,素有“万石中之王”尊号。其色泽温润可爱,肌理细密,自明清以来就被印人视为“印石之王”。数百年来田黄石极受藏家至爱,正如俗语所说:“黄金易得,田黄难求”。
祁&&先生电话: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全球机械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更多该公司产品
全球机械网 版权所有 &
高级会员申请热线: 9 &电子邮件:
本站网址:(全球机械网)全球机械网.com
[在线咨询服务] MSN:&&&&&QQ:1905118(全球机械网客服)权威鉴定田黄石
黄页88网权威鉴定田黄石产品专题,汇集了286416家权威鉴定田黄石公司/厂家提供的最新4条产品信息,权威鉴定田黄石报价/价格信息,权威鉴定田黄石视频信息,权威鉴定田黄石批发信息,以及关注用户评论/评价信息、权威鉴定田黄石相关搜索、相关其他产品信息等,欢迎您的浏览!
权威鉴定田黄石信息
权威鉴定田黄石视频
相关分类和搜索
权威鉴定田黄石相关
鎏金佛像权威鉴定
权威鉴定拍卖中心
相关产品公司
权威鉴定田黄石相关图片
黄页88网提供最新的权威鉴定田信息,在这里您将找到全面的权威鉴定田供应求购信息以及价格报价。本页同时提供权威鉴定田图片及视频信息。找权威鉴定田品牌、型号、行业资讯、企业名录就到黄页88网。田黄石的来由以及各种玉石的简介以及辨别
主要矿物为:地开石、高岭石、珍珠陶土、尹利石、叶蜡石等。
  化学成分:多种矿物集合,其中地开石:Al(Si4O10)(OH)8。
  结晶状态:晶质集合体。
  常见颜色:为黄、白、红、褐等色。其中产于中坂田中的各种黄色田坑石称为“田黄”。
  光泽:土状光泽,抛光面呈蜡状光泽或油脂光泽。 解理:无,具贝壳状断口。
  摩氏硬度:2~3。
  密度:2.5g/cm3 ~2.7 g/cm3。
  光性特征:非均质集合体。
  多色性:无。
  折射率:1.56(点侧法)。
  双折射率:无。
  紫外荧光:通常无。
  放大检查:致密块状构造,隐晶质至细粒状呈显微鳞片状结构,其中田黄或某些水坑石常具特殊的“萝卜纹”状条纹构造。
  特殊光学效应:无。
  身为“印石三宝”之一的田黄石,呈黄、白、红、黑等色,其中以黄色为
黄金黄鱼籽田原石
最常见。具有珍珠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少数透明。硬度2.5,密度2.65-2.90克/厘米3。质地致密、细腻、温润、光洁。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其肌里隐药可见萝卜纹状细纹,颜色外浓而向内逐渐变淡,表面时而裹有黄色或灰黑色石皮,间有红色格纹。为田黄石所独有的外观特征,素有“无纹不成田”、“无皮不成田”、“无格不成田”之称。诚然,从石质来说,仍以纯净为贵。
  田黄石,是寿山石中的珍品。由于它有“福”(福建)、“寿”(寿山)、“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之寓意,具备细、洁、润、腻、温、凝印石之六德,故称之为“帝石”,并成为清朝祭天专用的国石。史载,清时福建巡抚用一整块上等田黄雕刻了“三链章”,乾隆皇帝奉为至宝,清室代代相传;咸丰帝临终时,赐予慈禧一方田黄御玺;末代皇朝解体,溥仪不要所有珍宝,只将那枚“三链章”缝在棉衣里。至于民间相传,田黄石是女祸补天时遗留在人间的宝石,又说是凤凰鸟蛋所变,还传田黄石可驱灾避邪,藏田黄者能益寿延年等。
  田黄究竟从何而得名?简言之,在稻田里发现的黄色彩石。
饭糁田原石
田黄石之所以珍稀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在地球上,只有福建寿山村一条小溪两旁数里狭长的水田底下砂层才有。且经过数百年来的连续掘采,寿山村的水田已被翻掘了无数次,目前已开采殆尽,上乘的田黄早已是无价之宝。古时即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而今已该是“两”对“斤”了,故田黄的价格涨势迅猛。
  眼下市场冠以“田黄”之称的所谓田黄,有的虽有柔美的萝卜纹,但外形多不呈卵状;有的虽黄色浓稠可与田黄媲美,但石肌里萝卜纹较稀乱;有的虽细腻性洁,但石质细而松软。有人利用呈黄色的荔枝洞石材刻制印钮假冒田黄出售;或拿杜陵坑中的黄色卵石,欺骗初入门的玩石者;更有甚者则以无数小块薄片田黄石胶合成大田黄石,或在粗质田黄石上镶嵌上品田黄石块,鱼目混珠,牟取暴利。那么,收藏爱好者如何判别田黄石的优劣真伪呢?
  石中之王田黄石,产于福建福州市北郊寿山村田坑的田黄石,是寿
乾隆宸翰、乐天、惟精惟一
山石中的珍品。有着“福”(福建)、“寿”(寿山)、“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之寓意,故被人们称之为“帝石”。关于田黄石的由来传说它是:女娲补天时遗留在人间的宝石;是凤凰鸟蛋所变……据说还有史书记载:咸丰帝临终时,赐予慈禧一方田黄玉玺,末代皇朝解体,溥仪不要所有珍宝,只将一枚“三连章”缝在棉衣里。这些官方的、民间的传说无疑给田黄石平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田黄石质地宝洁、透明、通灵,肌里纹路隐约如丝,明显细致,宛如萝线纹。寿山石的筋格有好几种,而田黄石的筋格唯有红色盘格一种,在一块田黄石上表里的色调是可能变化的,因此,田黄石方章价值更高。将田黄石锯成方章,前人谓之“解石”,古人有“解石之难难于上青天”之说。这是因为田黄石很难从外表看出其色调是否表里一致,锯开来也许数倍增值,也许价落万丈。
  田黄石大多为卵状,故用手抚摸时会有圆顺温润之感,一块好的田黄石还须
极品白田所雕的《弥勒佛》
经艺术加工,加工的手法有薄意、浮雕、圆雕和制成方章。田黄石日渐稀少价格扶摇直上,易金三倍之说早已过时。拍卖市场上田黄石价格火爆,一方几十克重的田黄旧印动辄几万、十几万元,件头稍大的上品,可以卖到几十万、上百万元。 田黄,这一数百年来一直受文人雅士所喜好的收藏“旧宠”,除了田黄本身蕴含了高雅、品位等文化内涵外,还因为田黄石材稀缺。田黄属传统雕刻石材寿山石中的上品,出产于福建寿山乡一条名为寿山溪的西边古沙层中,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开采历史。由于多年的开采,田黄石材已趋枯竭,石材价格猛涨。以前说“一两黄金一两田黄”,,一两田黄的价格早已比一两黄金高出好几倍。据广州市文物总店的专家介绍,去年1克品相普通的田黄石材要价已达300元。
  据专家介绍,田黄石自从由母矿中分裂出来再埋藏到田间,其间历
经了数百万年之久,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条件下,田黄石逐渐地改变了它原来的形态、色彩和质地,出现了其独具的外观特征。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石形、石质、石色、石皮以及萝卜纹、红筋等六个方面,可依此来鉴定。
  石形:田黄石的外形多呈卵石状,光嫩圆滑,没有明显的棱角。这是由于矿块在迁移滚动过程中,受到溪水不断冲刷研磨的结果。
  石质:田黄石的质地湿润可爱,为微透明或半透明体。如果仔细观察,会焕发出一种其它石材品种所不具备的迷人光彩。
  石色:“田黄石”顾名思义,是一种黄颜色的宝石。尽管按照色相来区分,有田黄、白田、红田、黑田以及银裹金、金裹银等品种,但无论什么色彩的田黄石都是以黄色作为它的基调,只不过偏白、偏红或偏黑而已。比如“红田石”其色近橙黄如桔皮,绝不可能出现桃红、朱红和血红的色彩;“黑田石”则黑中带赭;即使被称作“白田”的田黄石,也并非纯白如雪,而是白中稍带淡黄或蛋清色。
  石皮:多数田黄石的外表都有黄色或黑色的皮层包裹着,或厚或薄,或全裹,或稀疏挂皮,形态变幻无常,虽然也有一些田黄石因为色皮极薄,一经雕刻打磨即被清除,但田黄石的颜色都不是表里如一的,通常是由表皮向里层逐渐转淡,乃至泛白。这种色彩的变化规律,块头大的田黄石尤为明显。
  萝卜纹:凡是透明度较强的田黄石,在强烈的光线下观察,它的肌理
糖稞黄田原石
往往隐约可见到一条条细而密的纹理,其形状犹如刚刚出土的白萝卜纤维,故有“萝卜纹”之称。
  红筋:红筋是指田黄石表层偶尔出现的红色筋络,红如血,细如丝,俗称“红筋”又叫“血丝”。它是田黄石在迁移过程中产生的细裂纹,经土壤中氧化铁渗透而形成的格纹。
  田黄石的真伪鉴定,主要是依靠肉眼进行,根据上述外观特征基本可以辨别清楚。
  田黄石是寿山石系中的瑰宝,素有“万石中之王”尊号。其色泽温润可爱,肌理细密,自明清以来就被印人视为“印石之王”。数百年来田黄石极受藏家至爱,正如俗语所说:“黄金易得,田黄难求”。 
  福建省福州市北部山区的寿山乡,乡中有一条约1千多米长,宽2百多米的山溪,就是田黄石的出产地。它是脱离石脉而独立成块,长期埋于沙士之中,是“无根而璞,元脉可寻”的石材。田黄石分上坂,中坂和下坂三个地段组成,上坂是靠溪水上游地区,这儿出产的田黄石透明度高,有通灵感,颜色略显微黄的白色调为主。由于上游的水源好,出产的田黄石犹似玻璃一样的光泽明亮。田黄石的上品称“银裹金”和“田白石”,出自上坂区。中坂位于溪河的中间部分,所产之石大多标准而规范,而且石质洁净湿润,色泽浓重,石中的萝卜纹理清晰,田黄石中的“田黄凉石”、“金裹银”、“桔皮红”、“黄金黄”、“楷杷黄”、“鸡油黄”等极品,大多产于此坂。下坂因处坑头一带,缺乏水冲性,故石质透明度较差,多为桐油色、暗赭色,纹理较粗。
  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已有人开始采集,到了明清两代田黄石更是盛名于世。许多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竞相刻意收集田黄石。相传清初时期皇帝祭天,神案上都少不了一方上品田黄石,寓其“福(福建)、寿(寿山)、皇(田黄)”吉祥之意。因此,田黄石一直盛名不衰,身价倍增,曾有古话“一寸田黄一寸金”。
  田黄冻石:田
黄石中最上品,全石通体明透,似凝固的蜂蜜,润泽无比。
  银裹金:银裹金田黄似去了壳的新鲜鸡蛋,外表生着一层浅色白皮,光泽明亮,甚为名贵。
  白田石:田坑石中色白者,名“白田”,多产自上、中坂。白田石色非纯白,多略呈淡黄或蛋青色,似丰脂玉,萝卜纹明显,有红筋,格纹如血缕,以质灵、纹细、格少者为最佳。
  金裹银:田黄石中上品,似羊脂油块,外表色着一层鲜嫩黄皮,皮与肉形成鲜明的色彩反差。
  鸡油黄:出产于上坂区和中坂区的交界处,质细密坚实,湿润凝腻,石之表面色有一层似鸡油的皮。
  桔皮黄:刻石出产于中坂区,色泽艳丽,黄中略带微红,质地纯正。
  黑皮田:亦
乌鸦皮田黄
名“乌鸦皮”,色泽多为桂花色,外皮如漆似炭,利用此石雕刻作品,外表黑皮和里面的黄色,反差尤为强烈。溪管田:溪管田是指意外散落于寿山溪中,或农耕露出的石头,被顺手丢入溪中的田石,主要积存于中坂溪的中管屋附近而得名,又称为溪中冻。这种田坑石因久蕴溪水中,石质相当灵透莹澈,色泽略淡,皮层极薄或无萝卜丝纹。
  硬田石:凡质地粗劣、温润不足、不通灵、多杂质的田石,统称为硬田石,是田黄石的下品。
  橘皮红田:主要产于上坂和中坂。又名“红田”、“红田石”,橘皮红田如其名色如橘皮,鲜艳通明,称“橘皮红田”。红田极为少见,色如丹枣者,极为罕见。其质细嫩凝润,微透明,肌理隐含萝卜纹,是稀有的石种。上述图片来源:1、红田石_百度百科;2、田黄冻石、金裹银、乌鸦皮田黄,来自“初山工作室品种田黄石(收藏)”
  田黄石在当今的国际艺术品市场上,买主大多是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华人集中居住的地区,越是质地优良,雕工精湛的田黄石佳品,越能吸引收藏家兴趣。
  田黄石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田中出产,因为色泽普遍泛黄色,又产
在田里,故称田黄。田黄石的材质温润凝腻,被称为“印石之冠”;中国印章的美学表现在篆刻、印钮装饰和印材的品质三方面,名贵的田黄石与印章结缘,不仅丰富了印章的审美价值,同时也使田黄自身的价值倍增。田黄石的色泽,以沉着而纯净的深黄为基本色调,象征着富贵。一块上等田黄印石,除了应具有细腻、温润的特征外,还要色泽纯正、纹理鲜明、形体较大、印钮雕刻精美,如果印面出自篆刻名家之手,其价值就会更高一筹。收藏田黄石有旧石与新石之分,旧石总体上说品正、形正的较多,而新石往往为了不减少分量,多以自然随形为主,很少被加工成方正的印材。田黄石有着独特的纹路,通常被称作“萝卜丝纹”,一些人往往以此作为鉴别田黄石的依据,但是,事实上一些有“萝卜丝纹”的石料并非就是田黄,所以单凭一种纹路是不能确定的。
  石皮形成过程
  田黄石的母矿在生成时,由于地开石和辉锑矿原共生于低热
矿液矿,而后辉锑矿在长期表生作用下,转化为锑的氧化物。自从田黄石由矿床分离埋藏水田中,这种锑的氧化物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因地下水的作用,对其长期浸润,使石表染色形成石皮。同时,田黄石中所含的氧化铁也对自身浸润,促其形成特有的色泽变化,因此田黄石不仅有特有的石皮,而且其质地与寿山石的质地也是有区别的。
  格纹形成过程
  田黄石是从山上母矿中分离出来的寿山石,从山巅经漫长的雨水和溪水冲击,沿沟溪经无数次滚落,最后流至田中,在这运动过程中,外表难免会受到损伤,出现一些裂纹。而这些裂纹在埋藏土壤里,受氧化铁渗透形成了特有的格纹、因此格与无菱角是田黄石重要的特征。
  雕刻“度”
  “格”与“皮”是田黄石的重要特征,也是辨别真伪的依据之一,所以在加工时要注意适当保留。但是格纹过多、石皮过厚,毕竟会影响田黄石的品质,因此雕刻高手都巧妙地狩其加以利用,既保留它的特色,又可化弊为利。
  真伪问题
  最近有人采用各种办法,试图以人工合成等办法仿造“田黄石”,
银裹金田黄
引起了鉴藏家们的关切,怕真假难分,影响田黄的身价。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田黄石”虽来源于寿山冻石母岩,但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下,经过百万年漫长岁月的浸润变化才形成的,它所具备的天然光彩和观赏收藏价值,绝非人工模仿所能替代的,也是可以鉴别的。所以两者不能相提并论。
  “溪管独石”是指散落寿山溪中的田坑石,因为主要出自中吸溪管屋附近而得名。这种田坑石人蕴水中,石质倍加莹澈,向为鉴藏家青睐。
  “溪蛋石”是指散落月洋溪的芙蓉或半山矿石碎块,由于溪水的冲荡,使石块是印蛋形,外表泛淡黄薄色层,而石质则仍保留月洋矿区的特征,与“溪管独石”有明显差异。
  田黄石是中国特有的“软宝石”。全世界只有中国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1公里的田中出产,因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产量基地,数百年来在早已挖掘殆尽。其材质温润凝腻,在软质雕刻石中居第一品。明清各朝均被当作贡品献入皇宫,被雕刻成御用的玺印及艺术摆件。
  作为“石中之王”的田黄石,历来价格不菲。文人学士都认为收藏或使用田黄章,比珠宝、翡翠更高雅和有品位。从文物鉴定角度讲,鉴定田黄石与其他类别的文物不同,够不够年份是一回事,但首先要看其是否真的田黄石。李元茂先生对此素有研究,曾精辟地分析田黄石的假冒与辨别,特摘引如下,以飨读者。
  用“掘性坑头石”冒充。掘性坑头石俗称坑头田,因属独石,又产于坑头溪口附近的砂土中,是一种未成熟的田石,略有蕴藏在泥土中的温润,细度也极近田黄,润度与亮度与田石无异,由于酸化较透,极似下坂田黄。萝卜纹略显齐直,呈水流纹状,或牛毛纹状。可见石质比较结脆。优秀者“价值与三坂田等同”。较差的坑头田,人们通常称掘性坑头石,外形棱角突出、多无皮、酸化层薄,色外黄而内淡,灯照之泛白色,若如解石为方印材,如同水坑石然。无萝卜纹或似棉花团状纹,山石气重且含砂砾者。因无地热养之,缺少氧化作用,温润度自然也差,不能作为田石价而购之。
  用“掘性高山石”(鲎箕田)冒充:该石为掘于砂土中的高山石,分有二种,一为淡枇杷黄,多为民国二年产,一为熟栗黄,前者光泽似田,后者色相似田。外有淡黄色的薄皮层,因山地干燥表皮的铁质酸化程度无法与田石相比,质地大多腻而通明,但松软温润度远不及田黄,亮丽度亦差,无宝气溢出感,萝卜纹呈粽粒状,但田黄的粽粒状比较溶化,掘高山的粽粒却呈未溶化状,且粗而显露,如橘囊纹。偶有绵砂或红点。色泽外表一层似田石,内则泛白,有红格,色鲜如血缕,且干燥,又时伴有原矿产的岩层色格,不若田石红格,多显褐黄或赭黄色,且较沉稳而湿润。虽有一定收藏价值但远不及田黄。
  用“鹿目格”冒充。鹿目格俗称鹿目田,产于寿山都陵坑附近的砂土中,距尼姑寮不远。为块状独石,比重大。多色暗如桐油黄,少数也有灰、黑、白者,肌理通常皆浑浊不透,质粗而干涩。常裹黄皮,多薄,亦有带乳白色皮者,不透明。皮下的带霜红粉状色晕,且多含砂钉。裂格多为纵横交错之大格,也有材大而无格的。唯质温、润可混田石。三十年代曾开采一批鹿目格间有萝卜纹,但为牛毛状纹,与田石各种萝卜纹都不似,不难辨。藏家购买鹿目保值者,多与雕工联系起来,如有林清卿、周宝庭、林文举等名师雕刻者,上等的鹿目将比值于中等田黄。
  用“碓下黄石”冒充碓下坂田。碓下黄石当地石农为商业的需要,称其为碓下坂田,它确实产于碓下地段,但是它是一种不甚透明、质硬而涩的石材,无皮,无萝卜纹,亦无裂格,质色如糖黄田,比重在2.9以上,在手中有死沉之感,肌质中含有虱卵状白泡点。
  用“掘性都成坑”冒充。掘性都成坑生于土中,亦有萝卜纹,石贾每用以充下坂黄,有的黄金黄都成偶有红格,质地细腻也偶有如鹿目的石皮,近似田石。分辨这类石材时,一是看温润度,掘性都成温润度差于田黄。二是看纹路,掘性都成之纹为曲而细之水流状、绵絮状纹,与萝卜纹不同。掘性都成皮黄心淡,有的泛灰色,不若田黄质里泛红。掘性都成的特点是山石气重,质结而坚,肌理多杂而不纯,时有细小的白杂点,不难分辨。
  用“贴岩都成坑”冒充。贴岩都成坑其贴岩石的一面极凝灵润泽,但温润及凝腻度不够,局部有疏网状萝卜纹,由于其处于贴岩,仅一面凝灵似田石,渐向里色泽渐浑。不难辩认。但以都成坑论价,高于鹿目格,与中等田石相似。
  用“蛇匏”冒充。蛇匏为近似掘性都成的独石,一般肌理呈灰白色,似白田,但通灵度差,质地多不纯,含有杂色渣点,或白砂点,山石气重,比重大于白田,其里泛灰白。
  用“贴石黄高山”冒充。四十年代产者甚佳。该石亦如贴岩都成坑然,贴石一面较凝灵,色栗黄而明朗,似田石,深入1、2厘米则近米糠黄,无萝卜纹,背面反而有萝卜纹,但颜色不一,是其破绽。
  用“芦荫”冒充。芦荫为掘性独石,酷似田黄,但色泽灰暗,质地燥结而微坚。
  用“溪蛋”冒充。溪蛋产月洋溪中,外观略似田石,无皮,无红格,无萝卜纹,质地属芙蓉石性,其里泛白。与田石有明显区别。
  用“善伯洞”冒充。善伯洞本为矿洞名称,有部份结晶体,温润通灵,似田黄冻,故有以将其加工雕刻后冒充田黄石者,该石无石皮,属山石,致细观察,肌里多含金属细砂点及粉白色浑点,俗称“花生糕”。
  用“牛旦黄”冒充。牛旦黄俗称牛旦田,块状。主要产旗山南麓的溪底及田地土中,质地略明润,但粗糙,外裹黄色或黑色的石皮,这点略似田石。肌里无萝卜纹,不通灵,隐有细白点,比重大,易辨识。
  用“黄冻”冒充。黄冻本为水坑冻石,如枇杷黄,质地通灵,易与上坂田黄相混,鉴别的主要根据是黄冻无石皮,色泽表里一致。温润度逊之。
  用“老坑黄高山石”冒充。在老坑高山有栗黄色者,亦有纹,但与萝卜纹不似,较松而宽。久经油浸,亦润。但质松而粗。凝、润、腻不够。
  用“白水黄”冒充。白水黄为高山石,质硬不通透,有的白水黄有黑皮者,肌里也有层纹,却不似萝卜纹,有碎裂纹,却不似格纹。当地石贾骗极外行人用之。
  用“白高山冻”冒充白田。白高山冻有的有萝卜纹,多作粽粒状,或水流纹状,质松,乏温、腻结。
  用“民国二年白高山石”染色冒充。该石有萝卜纹者,极似田石之不规则网状纹。用黄连或藤黄水煮之,能似桂花黄田,但常有不透明之硬块,质坚。同时缺温润、腻度。
  用“太极头石”冒充。该石质晶莹透澈。有红、黄、白诸色。往往以黄、白色再染色,借其有萝卜纹状的纹路骗人。
  用“高山荔枝冻”冒充。荔枝有萝卜纹,将白荔枝染色,然坚脆,温、凝、腻度不够,在广交会上见有冒充者,售数万元一条。
  用“高山牛角冻”冒充黑田。牛角冻本属水坑石,色黑中带赭,通明而有光泽,偶然肌里有格,也有水流状的萝卜纹,较密而直,黑田的萝卜纹弯曲而较松。质乏温、润、腻度,细审之也不难辨认。
  用“连江黄”冒充。连江黄产寿山东北部之金山顶,外地人称干黄,连江人及青田人称山黄,色黄质硬多裂,肌里显现有直纹,不通透。清时便有北京商贾常赝田黄石贩售。其属脉状矿石,无砂矿共有特征,石质存在根本差别。
  用“金狮峰独石”冒充。该石产于金狮峰,有黑色裹皮,较之田石的乌雅皮更加乌黑、厚密、无萝卜纹,不通透,质地粗糙干涩,山石气重。
  用“房山石”冒充。产于北京城西之房山,石贾取之以色料泡煮后,以冒田黄石。质松,无纹,乏温、润、腻度。
  用“黄色朝鲜石”冒充。近20余年以该石冒充者不少,多在台湾、香港市场,近见在广州、北京出现。该石细嫩而凝润,半透明,色艳而迷人。朝鲜石有网状萝卜纹,也有牛毛纹者作平行状,即一方印章者两面有平行纹,另两面则无纹,也不似田石的萝卜纹。
  用“富矿石”冒充。多以青海富矿石冒充者不少,富矿石为黄色的软石,色艳迷人,但较薄,不到2厘米厚,两面为平面,夹有白石皮,一般雕高浮雕,硬度约在1.5度,用指甲能划动。
  以上列举假冒田石者20几种,尚未能囊列所有冒充技俩,大抵以高山石类冒充者为多。半真半假不在其例。只要将石质弄清,即不难辨。
  我国特有“软宝石”
  全世界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1公里的田中出产,因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产量基地,数百年来在早已挖掘殆尽。其材质温润凝腻,在软质雕刻石中居第一品。明清各朝均被当作贡品献入皇宫,被雕刻成御用的玺印及艺术摆件。
  作为“石中之王”的田黄石,历来价格不菲。文人学士都认为收藏或使用田黄章,比珠宝、翡翠更高雅和有品位。从文物鉴定角度讲,鉴定田黄石与其他类别的文物不同,够不够年份是一回事,但首先要看其是否真的田黄石。李元茂先生对此素有研究,曾精辟地分析田黄石的假冒与辨别,特摘引如下,以飨读者。
  用指甲按可留白痕迹
  首先,“石皮”是田黄石的主要标志之一,绝大多数田黄石外表都有皮层包裹,有无石皮是鉴定田黄石原石的一个重要依据;其皮质比其他寿山石或巴林石细嫩,用刀轻刮,刀感流畅而微沉,粉粒细腻均匀。
  而且,田黄石的肌理表皮组织比较有特点。表皮都会出现密如织网的细萝卜纹,而且疏密有致、条理不乱,如新出萝卜去皮,而青天石、巴林石等石头的纹理比较杂乱。同时,大部分田黄石或多或少都带有裂格,多呈现于表层,交叉状,如龟裂纹。
  最后,田黄石的手感类似软玉,质地温润、细腻、凝嫩。其在光线透照下,石心皆泛黄红之光,灿烂醒目,即使在寒冬腊月,也感觉温润,如果用指甲按可以留下白色痕迹。
  而其余相似石头的手感则明显干燥许多。符合手感、表皮特征,并且同时拥有“石皮”的石头,一般可初步鉴定为田黄石。
  萝卜纹理细致而颜色不重者为贵
  确定田黄石的品相,一般要从四点入手。首先是颜色,黄石一般呈黄、白、红、黑等色,以黄为尊,黄色色泽越厚重纯正者价值越高。二者是手感,质地致密、细腻、温润、光洁者价格为高。三是透明度,位于将透未透“中庸”状态的田黄石价值最高,而且,油滑透光中杂质越少越好,纯净者为上品。
  最后,纹理也是决定田黄石价值的重要方面。萝卜纹理明显,切纹理细致有序的田黄石价格更高,“无皮不成田”、“无格不成田”的说法正来源于此。不过,萝卜纹理的颜色不能太重,不能影响田黄石以纯净为贵的总原则。
  如何鉴别“石中之王”田黄石,这是寿山石收藏家和鉴赏家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他们必备的一种鉴别能力。古今寿山石鉴赏家和研究者鉴别田黄石的
  经验可归纳为形状、石皮、色相、肌理、格裂形态、手感和比重。
  (1)形状根据田黄石的地质形成和演变历史,一般的田黄石都保持其天然的形状,即鹅卵形状,但在上板坑头附近出产的田黄石,有时也有棱角,这是因为这里接近溪流的源头,田黄石缺少滚动、磨练的机会。此外,还有少部分田黄石,在埋藏地下的过程中,因地壳运动,石身裂碎,分成几瓣,形成棱角,虽然经过泥土的长期滋养,但断面的棱角并未被磨平,因此有时石农在挖掘发现这种断裂性田黄石时,通常还会继续在附近寻找它的“另一半”。
  (2)石皮除了少数田黄石外表无石皮外,一般情况下,田黄石外表都有皮层包裹,因此有无石皮是鉴定田黄石的一个重要依据。
  田黄石的皮层,或极稀薄、或稍厚密,石皮颜色主要有黑、黄、白、绿,皮层有单层、双层和三层,皮质比其它掘性寿山石的石皮质地要细结柔嫩,用刀轻刮,刀感流畅而微沉,粉粒细腻均匀。
  一般情况下,单层皮的田黄石颜色有黄、白、黑、绿,色泽有浓有淡,分布有的整体统一,有的两面不同,还有的呈块状组合,质地也有优劣之分。皮色纯如牙黄者,质地极为纯优,称为黄金黄田黄石;黄而灰绿者,质微硬结,色泽偏黝;黑而微绿,皮清一色者,也属优质;皮色灰白浅淡的色泽多深沉偏黝;黑中夹有小块黄绿或小块灰白的,纹路粗杂,通灵度差,多为硬田黄或杂田石。有的单层皮田黄石,一面为白皮,另一面却是黑皮,即一面为银裹金,另一面为乌鸦皮。
  双层皮的田黄石,有的是乌鸦皮内又有一层薄黄皮,有的是乌鸦皮内又有一层半透明的白皮。这两种双层皮的田黄石,大部分属枇杷黄田黄石,外层皮质细腻,内层皮厚薄分布均匀,肌质纯佳,甚至凝灵如冻。
  由于田黄石有一定的迁移性,再加上田土砂层酸碱度的变化,所以,有时还可见到三层皮田黄石。或乌鸦皮在外、黄皮居中、白皮居内;或黄皮在外、黑皮居中、黄皮在内。含多层石皮的田黄石,皮虽不透明,难以察看,但往往肌理色质极佳。
  通常情况下,除部分三层皮的田黄石外,一般的田黄石,在灯光下都有良好的通透性,可以洞察其内在的肌理色质。
  (3)色相要辨识田黄石的本色,不能在灯光下观察,而要在太阳光下观察。善于鉴别田黄的行家,通常以色调的浓淡来形容田黄的“熟”“老”与否,借以推测田黄在地下沉睡的长短。田黄石色泽鲜而不俗,稳而不浊,不浮不沉,其最大的特点是毫无“火气”,并且以黄色为主。无论红田、黑田、白田,都有一层“帝王之气”,带有黄味,但不同的田黄石所含的主要色素及色彩纯度、浓度和肌质的通灵度是不尽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块田黄石,其内外色泽也不是一成不变。除白田黄石以外,大都是外浓而内渐黄淡,尤其是大而宽厚的田黄石,内外一色的极少,只有形状薄、体积小的,方能内外接近一色。
  通常人们所说的银裹金田黄,其实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介于白田黄石和黄田黄石之间,外具白田黄石肌质,内心近似黄金黄田黄石之质。白田黄石多数带有黄心。黄心多的,即属银裹金。另一种是白皮田黄石。还有一种“金裹银”田黄石,极为罕见。“绿田石”,世有传闻,迄今未见。
  (4)肌理田黄石的肌理基本上都隐有密如织网的细萝卜纹,而且疏密有致、条理不乱,如新出萝卜去皮,像鲜产橙柑剖瓤。田黄石的肌质愈细腻、色泽愈浅、愈透明,其萝卜纹就愈明显,所以白田石的萝卜纹,往往最为好看。也有一种田黄石,萝卜纹极隐、极细、极不显眼,色质也很纯优,是最凝灵的田黄石之一。
  (5)格裂形态寿山界古有“无格不成田”的说法,这是因为大部分田黄石或多或少都带有裂格。但裂格不是田黄石独有,只是田黄的裂格,其颜色和形状与众不同。田黄石的裂格,有明格和暗格。明格多呈现于表层,多呈交叉状,如龟裂纹。坑头田黄石、碓下田黄石等居多。格线挺直而利落的,坑头田黄石等最常见。暗格则较多深藏于田黄石的肌理内。格粗大而深长的,石性多软,如白田黄石、上坂田黄石等。格纹若断若续、蜿蜒而长的田黄石,质较松嫩,时见之于上坂。格斜浅而短小的,质凝而嫩,中坂的居多,同时在上坂和下坂品质好的田黄石中,也较常见。田里挖掘的田黄石类的红格,也称“红筋”,多呈褐黄或赭黄色。无皮的田黄石红格浓重。黑皮田黄石与白皮田黄石还常见其皮随格侵入,以致雕制时难以掩饰。
  (6)手感田黄石的另一重要特征是质地温润、细腻、凝嫩。各色田黄石,即使是白田黄石或黑田黄石,在光线透照下,石心皆泛黄红之光,宝气灿烂,虽寒冬腊月,也感温存有情,入手可亲。田黄石在握,手感脂润,常年不上油,亦不燥不变,一经摩挲更觉油光欲滴。
  (7)比重 2.6--2.65
  田黄素有“易金三倍”之说,因其珍稀难觅,价值高昂,所以早在清朝就有商贾以连江黄假冒田黄石。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给造假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石市上一些不法分子常常利用田黄石与某些石种有相似之处的特点,或以次充好,或制假乱真,因此田黄石收藏者必须加以防备。
  常见的制假现象:
  一种是利用色泽接近田黄石、肌理似有萝卜纹的石材,把它整成卵石状,并用硬器点凿或置于硬砂中翻滚,然后沾上土或着色,再加蒸煮,使其颜色外形与无皮的田黄石相似。这种假田黄乍看之下,酷似真品,但仔细观察,其外表凿痕密布,终不自然。只要透过外表悉察肌理,便知其为伪物。
  第二种是假造石皮。或用颜料涂染,或用胶水调石粉涂抹其表,或泡药水高压加温,再经磨制,就像紧裹着石皮的田黄石。然而,这种假石皮松而脆,颗粒粗大,浑浊不透,干结如疤,难以受刀。辨认时,一经摸或加油,不久,其图文均不见。雕刻时也只能刻制组线条景物,而不能精雕细刻。
  第三种是改变别的石种色泽,使它类似田黄石,又“巧妙”地使表层肌质变换成田黄石的“裹皮”,伪造成乌鸦皮田黄石,但其皮层浅薄如纸,这种假品,因皮色过于透明,皮质也过于细柔,所以易于识别。
  第四种是利用某些质地与田黄石相似的石种进行冒充。这种冒品的识别
乾隆田黄链章
  ,要求鉴别者必须熟悉几种与田黄相似的石种的特性,以便进行比较和鉴别。如掘性高山石与掘性都成坑石,通常都有萝卜纹,但前者石性较松,后者石质微坚,都不如田黄石温润。又如鲎箕石也属掘性高山,质松性燥,且外形多不呈卵状。再如旧洞善伯的黄色结晶体,虽可与田黄相比美,但没有石皮与萝卜纹,而且肌理时有金属砂点,有时还有“花生糕”浑点,与田黄相比,相去甚远。此外,黄色荔枝冻石因偶有石皮和萝卜纹,也常被石贾制成方章,冒称田黄冻,这种冒品要价极高,且因为没有人工痕迹,所以若非行家,不好识别,但细察之下,还是可以发现这种荔枝冻质地过于通灵,萝卜纹也较粗,缺乏田黄的稳重感。
  有关部门在研究田黄的内部成份中,用某种科学的方法,改变一些石材的分子结构,使其色泽与内部结构接近于田黄石,但终不能温润其质、丝纹其体,由此可见田黄石的天生丽质并非人工所能牵强达到. 田黄石,是寿山石系的一种,可以说是久负盛名,素有“一两田黄一两金”的说法。不过数百年来早已挖掘殆尽,近年来新采掘石材更是屈指可数。田黄的珍贵首先源自它的稀有。全世界出产田黄的地区只有我国福建寿山村的一条小溪两旁数里狭长水田底的砂层,因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所以称为田黄石。其次田黄占据“福”(福建)、“寿”(寿山)、“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的名号,再加上材质本身具有细、洁、润、腻、温、凝印石之六德,明清各朝均被当作贡品进献宫廷。田黄也分成各种品类。按颜色分,除“田黄”之外,质色较红的田石叫“红田”;有质地灰黑的叫“黑田”。此外还有白田、灰田两种。而“田黄”本身按颜色浓淡深浅又分为“桔皮红”、“桔皮黄”、“黄金黄”、“枇杷黄”、“桂花黄”、“熟栗黄”、“鸡油黄”等等。田黄之中成色比较纯正、质地特别通灵、又叫作“田黄冻”,如“桔皮黄田黄冻”、“枇杷黄田黄冻”、“黄金黄田黄冻”等等。桔皮红田与银裹金田、金裹银田以及鸡油黄田与大部分的白田,他们本身即隶属上乘冻石,通透、凝灵足称有余,通常不再冠以“冻石”的称号。对收藏者来说,田黄石需鉴别真伪,色泽的纯正、质地的凝润、外形的自然、工艺的精巧,都是需要经过仔细考量的。
在中国宝藏网的在线鉴定和论坛中,常有网友上传照片请宝藏网专家鉴定田黄真伪,但往往真品难觅。
针对田黄真品难觅,普通收藏者普遍缺乏鉴别真伪能力的情况,专家提醒收藏者,田黄鉴定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根据外观特征及物理性质,二是根据矿物成分。
从外观来看,田黄的颜色有黄、红、白、黑。常为褐黄及褐红过渡颜色。油脂光泽;从结构来看,田黄都有“萝卜纹”。“萝卜纹”是田黄最重要鉴定特征。田黄有时可见“红格”或“红筋”是由褐铁矿充填细小裂隙而成;从外壳来看,田黄有时可见一层薄的外部皮壳,表皮颜色与内部的颜色明显不同。外部为褐黄,内部为白色的,叫“金包银”。外部为白色,内部为褐黄的,叫“银包金”;从质地看,田黄的质地细腻。手摸,有滑腻感;从透明度看,田黄的透明度由不透明至半透明,透明度好的,可称“冻状”。
从物理性质看,田黄的折射率为1.56,密度为2.5-2.7g/cm3。最有效、最可靠的鉴定方法是使用X光机(大型仪器),运用X光衍射分析法,利用反映它们结构特征不同的图谱以准确鉴别。
市面上的假冒田黄常以塑料为材料。仿冒品往往颜色均匀无萝卜纹、红格(红筋),有时可见气泡及流动线构造,而田黄无气泡和流动线构造。对于塑料制品,用小刀或热针一试便知,而用与田黄性质相近玉石的仿冒品,专家建议消费者还是寻求专业人士帮助,以免上当受骗。
田黄石的来由以及各种玉石的简介以及辨别由用户自行发布,田黄石的来由以及各种玉石的简介以及辨别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请自行分辨真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田黄石鉴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