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去世的爸爸爸爸成一团血肉,向我靠近

解梦:梦见亲人摔跤,身上有血,血肉模糊,请问预示什么?_百度知道
解梦:梦见亲人摔跤,身上有血,血肉模糊,请问预示什么?
最近有两三次做梦梦见亲人摔跤!请问是什么预示?谢谢,血肉模糊
我有更好的答案
有的是潜意识的、梦是在睡眠快醒时形成的,对梦的研究有好多学派。1&#92。梦是不十分清晰的。人入睡后?俗话说,有的模模糊糊,放出来。2&#92,有的清楚。4,所以。目前。因为是在睡眠快醒时形成的,夜有所想、必不可少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无梦睡眠不仅质量不好,但不全是。最近做事需谨慎为妙,这就是梦的基础、梦与现实的区别。 注意休息 注意调节情绪 注意家人及自己安全 提醒你:日有所思。有一些、梦的形成;而且还是大脑受损害或有病的一种征兆;做梦是人体一种正常的。有的能记住。3,有的就没有声音,一小部分脑细胞仍在活动。1。各说不一,有的就不清楚、梦与现实的是有区别的。2:梦就像弄乱了的磁带。打个比喻梦是什么
如果看见血的话是预售有好的兆头,或者会有好的转机。
梦都是梦主自己的感受,你几次梦见的亲人是一个人还是不同的人?梦见摔跤一般都是说自己在某些方面受挫,受伤,你可以自己想一下 你生活中可否有让你感觉受伤或者受挫的事情或环境
听老人说要发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摔跤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梦见父亲从房顶坠落血肉模糊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梦见父亲从房顶坠落血肉模糊是什么意思?
梦见父亲从房顶坠落血肉模糊是什么意思?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你父亲的头指向哪说明哪方有血光之灾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梦见我,心随气动
你去饭店,坐下来。&br&“服务员,给我来份宫保鸡丁!”&br&“好嘞!”&br&——————这叫原始需求&br&&br&大厨做到一半。&br&“服务员,菜里不要放肉。”&br&“不放肉怎么做啊?”&br&“不放肉就行了,其它按正常程序做,不就行了,难吗?”&br&“好的您稍等”&br&——————中途需求变更&br&&br&厨房:&br&大厨:“你大爷,我肉都回锅了”&br&服务员:“顾客非要要求的嘛,你把肉挑出来不就行了吗”&br&大厨:“行你大爷”&br&然而还是一点点挑出来了&br&——————改动太大,部分重构&br&&br&餐厅:&br&“服务员,菜里能给我加点腐竹吗?”&br&“行,这个应该简单。”&br&——————低估改动成本&br&&br&厨房:&br&大厨:“你TMD,不知道腐竹得提前泡水?炒到一半才说?跟他说,想吃腐竹就多等半天”&br&服务员:“啊你怎么不早说?”&br&大厨:“早说你MLGB我怎么知道他要往宫保鸡丁里放腐竹”&br&然而还是去泡腐竹了&br&——————新需求引入了新研发成本&br&&br&餐厅:&br&“服务员,还是把肉加回去吧”&br&“您不是刚说不要肉吗”&br&“现在又想要了”&br&“...好的您稍等”&br&——————某一功能点摇摆不定&br&&br&厨房:&br&大厨:“日你啊,菜都炒过火了你让我放肉?还好肉我没扔”&br&服务员:“客户提的要求你日我干嘛?”&br&大厨:“你就不能拒绝他啊?啊?”&br&服务员:“人家是客户嘛。”&br&——————甲方是大爷&br&&br&餐厅:&br&“服务员!服务员!”&br&“来了来了,你好?”&br&“怎么这么半天啊?”&br&“稍等我给您催催啊”&br&——————改动开始导致工期延误&br&&br&厨房:&br&大厨:“催你M催,腐竹没泡好,我还得重新放油,他要想吃老的也行,没法保质保量”&br&——————开发者请求重新排期&br&&br&餐厅:&br&服务员:“抱歉,加腐竹的话得多等半天,您别着急哈”&br&“我靠要等那么久?我现在就要吃,你们能快点吗?”&br&“行...您稍等”&br&——————甲方催活&br&&br&厨房:&br&大厨:“我日他仙人板板,中途改需求又想按期交付,逗我玩呢?”&br&服务员:“那我问问,要不让他们换个菜?”&br&大厨:“再换我就死了”&br&——————开发者开始和中间人pk&br&&br&餐厅:&br&“服务员,这样吧,腐竹不要了,换成蒜毫能快点吗?对了,顺便加点番茄酱”&br&——————因工期过长再次改动需求&br&&br&厨房:&br&大厨:“我日了狗啊,你TM不知道蒜毫也得焯水啊?还有你让我怎么往热菜里放番茄酱啊??”&br&服务员:“焯水也比等腐竹强吧,番茄酱往里一倒不就行了吗?很难吗?”&br&大厨:“草。腐竹我还得接着泡,万一这孙子一会又想要了呢。”&br&——————频繁改动开始导致大量冗余&br&&br&餐厅:&br&“服务员,菜里加茄丁了没有?我去其它饭店吃可都是有茄丁的”&br&“好好好您稍等您稍等”&br&——————奇葩需求&br&&br&厨房:&br&大厨:“我去他二大爷他吃的是斯里兰卡三流技校炒的宫保鸡丁吗?宫保鸡丁里放茄丁??”&br&服务员:“茄丁抄好了扔里边不就行了吗?”&br&大厨:“那TM还能叫菜吗?哪个系的?”&br&服务员:“客户要,你就给炒了吧。”&br&大厨:“MB你顺道问问他腐竹还要不要,我这盆腐竹还占着地方呢不要我就扔了”&br&——————奇葩你也得做&br&&br&餐厅:&br&“服务员,还要多久能好啊”&br&“很快,很快...”&br&“再给我来杯西瓜汁。”&br&“...好”&br&“我再等10分钟,还不好我就走了,反正还没给钱。”&br&“很快,很快...”&br&——————黑暗前的最后黎明&br&&br&10分钟后&br&“咦,我上次吃的不是这个味啊?”&br&从厨房杀出来的大厨:“我TM就日了你的狗...”&br&——————最终决战&br&&br&——————&br&你=客户&br&服务员=客户经理+产品经理&br&大厨=码农&br&请自行转换...&br&——————&br&&b&注:以上场景已极度夸张,实际生产生活中码农和PM是和睦友好的相亲相爱的一家人&/b&&br&——————&br&注:对于做2C产品的公司,你=公司大boss&br&——————&br&这答案火得我想打广告...&br&转载请随意,注明来源就行...&br&——————&br&感谢知友告知,已经发现有人转载不注明来源了,对于这种人我只想说:来给我炒盘宫保鸡丁&br&&br&已发现的链接:&br&&br&&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s%3A///article/detail%3Ffid%3Dsetcookie%3D1%26from%3Dtimeline%26isappinstalled%3D0&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你去饭店,坐下来。
“服务员,给我来份宫保鸡丁!”
“好嘞!...&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我是河北人,那句四川话是学来的…
你去饭店,坐下来。“服务员,给我来份宫保鸡丁!”“好嘞!”——————这叫原始需求大厨做到一半。“服务员,菜里不要放肉。”“不放肉怎么做啊?”“不放肉就行了,其它按正常程序做,不就行了,难吗?”“好的您稍等”——————中途需求变更厨房:…
兔姑娘在上家公司做的是社区类 APP,说几件对数据提升比较大的产品改进。&br&&br&1、登录注册流程的一点点改进,说不定可以很大的提升进入首页的成功率&br&&br&我们 APP 是用户首次激活打开后,需要进行登陆或者注册的操作,才可以进入到首页的(虽然一般不提倡这样做,但是我们当时有不得已的原因)。&br&&br&那几个月我们的 DAU 进入了一个瓶颈期,数据曲线很平,几乎不怎么增减。&br&&br&但是我们观察到,每天都有几千的新用户下载了我们的APP,为什么数据依然不增长呢? 难道我们每天的用户流失率刚好等于用户增长率?&br&&br&所以我们就一步一步的根据每个页面的转化率进行排查,我在整理“登录注册”模块的时候,发现我们的流程之复杂,步骤之长竟然导致登录注册的成功率只有60%!&br&&br&也就是说,每天的几千名新用户下载了我们的APP,打开了之后,被登录注册挡在门外的就有40%!&br&&br&&img src=&/a8d8efcd007bf_b.png& data-rawwidth=&1112& data-rawheight=&3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12& data-original=&/a8d8efcd007bf_r.png&&&br&这是我当年根据功能逻辑画的流程图,并且把每个页面的转化率和流失率都标注了出来。大家也可以大致看出来,用户最复杂要经过7步之久才能成功进到首页。我们都知道漏斗原理,是吧?&br&&br&找到了症结之一,我们就开始着手进行修改。下图是我修改后的登录注册流程图:&br&&br&&img src=&/3175cdbd53e1d2eddf5eeac48d6c2b17_b.png& data-rawwidth=&804&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4& data-original=&/3175cdbd53e1d2eddf5eeac48d6c2b17_r.png&&&br&这个小版本上线后,我统计了一下数据,新用户进入到首页的成功率由62%上升到了82%。DAU曲线也逐步的开始上升。&br&&br&这事给我的感触很深。一是数据太重要了,每个产品经理手中都有大量的产品数据,但是怎么将这些数据转化成生产力,可能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钻研下去。我把数据花成了流程图,大家看着很清晰,也感觉很震撼,但是将这些数据仔细的甄别标注出来,也花费了我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二是别忽视产品的旧功能,大部分产品经理手中的产品,可能是从上一任接手过来的。这导致很多已有的功能会被我们忽略掉,而光顾着做一些新功能。给自己一点时间,把产品从头的检视一遍,也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br&&br&2、用户反馈,也很重要&br&&br&我还在做产品助理的时候,每天来上班的第一件事是去友盟后台回用户的反馈信息,回完了才能安心展开一天的工作。&br&&br&关于回用户反馈这件事,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小事被我写在了这个回答里:&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有个计算机大神的男朋友是个什么感觉? - 知乎用户的回答&/a&&br&&br&一般APP的用户反馈,都是在设置页面的列表页中,有一个不怎么起眼的入口。&br&&br&我们在某一个版本迭代中,在用户常用的几个页面增加了3个用户反馈的入口(设计美观,不打扰用户)。&br&&br&上线的那半个月,用户反馈量增加了70%,之后大约在翻1倍的基础上保持了稳定。&br&&br&&img src=&/66bcd00e87cddc76913a49_b.png& data-rawwidth=&804& data-rawheight=&3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4& data-original=&/66bcd00e87cddc76913a49_r.png&&&br&对PM们来说,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数据。之后我们又适时的增加了调研问卷的入口。&br&&br&3、大杀器,微信 OAuth2.0 接口&br&&br&这个需求不是我做的,但是数据增长非常可观,所以我也写一下。不过由于不太了解细节,就写的简单一点。&br&&br&由于我们是一个社区类产品,里面的很多帖子经常会被用户分享到朋友圈,好友们在朋友圈点开这个帖子后,如果想评论下,势必要在wap页面上,重新走一遍登录注册的流程(这个流程几乎斩杀了90%以上想评论的用户)。&br&&br&这时微信 OAuth2.0 接口展示出了它大杀器的一面,获取用户授权,拉取用户基本信息,之后以微信登录的方式进入到wap页面。&br&&br&此举对社区的活跃度提升非常大,我记得上线后的wap上产生的评论、点赞等数据,应该翻了十几倍不止。&br&&br&以上。暂时就先写这3个,之后如果想到再做补充。
兔姑娘在上家公司做的是社区类 APP,说几件对数据提升比较大的产品改进。1、登录注册流程的一点点改进,说不定可以很大的提升进入首页的成功率我们 APP 是用户首次激活打开后,需要进行登陆或者注册的操作,才可以进入到首页的(虽然一般不提倡这样做,但是…
你一个月入5w的富逼,来知乎问一堆月入不到1w的屌丝自己养不养得起Cayman。。。。。。&br&&br&我去,一回头竟然这么多赞,题主这个逼装的,我给满分!&br&&br&我去×2,竟然破百了。。。这么明显题主在扯淡,竟然还有这么多人一本正经的给题主分析提意见。。。一个有本事一年赚60w的人会不知道自己的消费能力?
你一个月入5w的富逼,来知乎问一堆月入不到1w的屌丝自己养不养得起Cayman。。。。。。我去,一回头竟然这么多赞,题主这个逼装的,我给满分!我去×2,竟然破百了。。。这么明显题主在扯淡,竟然还有这么多人一本正经的给题主分析提意见。。。一个有本事一…
&img src=&/92e28bbed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92e28bbed_r.jpg&&&p&&strong&原标题:&/strong&&strong&糖尿病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五):小人物和大时代(上)&/strong&&br&&/p&&p&&b&出品:科普中国&/b&&/p&&p&&b&制作: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 王立铭&/b&&/p&&p&&b&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b&&/p&&p&从上文中读者们可以看到,胰岛素这个蛋白质分子对于人体血糖的调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胰岛素功能的失调(要么是产生出现问题,要么是感应出现问题)也和糖尿病的发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p&&p&那么表面上看起来,针对胰岛素的失调进行临床治疗,应该就是治疗糖尿病的不二法门了吧?&/p&&p&做个事后诸葛亮倒是不难。但事实上,从那位不知名的古埃及医生首次记载糖尿病,到人类终于知晓胰岛素的存在、并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中间整整经历了三千多年的漫长岁月。&/p&&p&人类认识自我、改善自我的道路,从来都走的这样百转千回。&/p&&p&&b&糖尿病到底是哪里生了病?这是一个没那么简单的科学问题。&/b&&/p&&p&从上文中作者引述的古代文明时期的记录中可以看到,糖尿病在古代医生的笔下是一种当然的全身性和系统性疾病。口渴、多饮多尿、精神烦躁、疲惫无力、消瘦死亡……这些对症状的描述即便是今天看起来也很难简单的把这种疾病归结到某一个特别的器官、特定的物质或者具体的成因上去。因此也难怪古代的医生们往往会把这种疾病归结为玄之又玄的某种形而上的解释,如:神怪、气血、阴阳五行不一而足。&/p&&p&就拿咱们中国的传统医学来说吧。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经典医书《素问》里就讨论过消渴症(也即糖尿病)的成因:“……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气上溢,转为消渴”。虽说我们的先人早在两千年前已经正确意识到饮食结构(高脂高糖)对于糖尿病的诱发作用,但是说到病因的解释,简单一句虚无缥缈的“气上溢”却未免令人不知所云,而为什么气上溢就会导致糖尿病更是语焉不详。差不多同年代的《灵枢》书中也讨论了消渴症的所谓内因“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然而我们也同样不明白如何定义身体器官的“柔弱”,以及柔弱的五脏又是怎么导致糖尿病的。&/p&&p&而即便是用现代科学的标准来审查,想要清清楚楚地回答糖尿病到底是身体哪里出了问题导致的,其实也并不容易。&/p&&p&读者们也许会问,这有什么难的?找几个糖尿病人来仔细做做检查,或者对不幸去世的糖尿病人做做详尽的尸体解剖,总能看出来哪里出了问题吧?&/p&&p&这个听起来简单的技术性反问,其实倒无意间指出了现代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论:如何区分相关性(correlation)和因果关系(causality)。&/p&&p&就拿上面这个读者的建议来说吧。假如我们真的按照他/她的建议去做了,动用了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对活着的糖尿病人、以及去世的患者尸体进行了从里到外的全面检查,就会发现患者的不少器官都出了问题:患者的胰腺似乎有部分缺失、患者的脂肪组织极度萎缩、患者的眼球晶状体充满云雾状的沉积、患者的足部生了糜烂。那么,我们是不是就能说,这些组织的病变是糖尿病的病因呢?&/p&&p&不能。我们可以很容易的设想,我们观察到的这些现象,可能有些确实是糖尿病的“原因”,而有些甚至可能是糖尿病的“结果”。更有甚者,这里面有些现象可能和糖尿病一点关系都没有,仅仅是恰好和糖尿病同时出现而已。&/p&&p&就像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看到一个人领了奖金之后呼朋引伴大吃一顿,结果餐桌上不小心丢了手机,回家以后又腹泻不止。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用日常经验判断,我们观察到的这几个事件中,腹泻是大吃一顿的结果,而发奖金是大吃一顿的原因。至于腹泻和丢手机两者并没有因果关系,仅仅是因为同是出门大吃一顿的后果而“恰巧”同时出现罢了。&/p&&blockquote&&p&&img src=&/513bdad2903cfd03bb8e7db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2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13bdad2903cfd03bb8e7dbb_r.jpg&&&br&&b&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b&&/p&&p&&b&在这个假想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冰激凌销售量(蓝色)与鲨鱼攻击人的数量(红)随月份变化的规律几乎完全一致,高度相关。那么我们能不能
说是冰激凌销售导致了鲨鱼吃人,或者鲨鱼吃人导致了冰激凌销售增加呢?显然不能。事实上,两者可能毫无因果关系。但,也存在一个可能性是,每当夏天到来气温上升,此时吃冰激凌、以及下海游泳的人都会同步增加,而下海游泳的人多了鲨鱼袭击数量自然随之上升。(图片来自&/b&&b&&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b&)&/b&&/p&&/blockquote&&p&然而具体到科学发现,或者疾病研究,我们就没有那么多“日常经验”可以借鉴,想要准确无误的在非常复杂的糖尿病病程中抽象出原因、结果、无关事件,难度还真的不是一般的大。说到底,我们即便是怀疑胰腺缺陷、脂肪萎缩、或者脚底糜烂是糖尿病的原因,我们也不能找一个健康的大活人当场开胸剖腹,人为的破坏掉他/她的胰腺、脂肪或者脚底板,来验证我们的猜测吧?&/p&&p&现在读者们应该可以理解了,仅仅是想要回答关于糖尿病的第一个问题:这种病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都不是件简单的事情!&/p&&p&关于糖尿病的第一线曙光,出现在1889年。当时,两位德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的科学家正在试图研究动物消化系统的功能。位于胃和小肠之间的一个小小的器官吸引了他们的注意。&/p&&p&这个器官就是胰腺(pancreas)。这是个早在古希腊时期就被人们发现并命名的器官,尽管长久以来人们都不知道它到底是做什么的。人体的胰腺细细长长的,仅有三四厘米长,看起来就是软软的一团血肉。斯特拉斯堡大学的约瑟夫·冯梅林(Joseph von Mering)和奥斯卡·闵科夫斯基(Oskar Minkowski)因而有了一个简单的猜想:既然胰腺的位置恰好在两个重要的消化器官(胃和小肠)之间,而且又有导管与小肠连通,那么,胰腺大概就是为消化系统提供一些必要的液体、帮助消化食物的吧。&/p&&blockquote&&p&&img src=&/aa3bcb6f00a67ad94ae827a_b.jpg& data-rawwidth=&463& data-rawheight=&3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3& data-original=&/aa3bcb6f00a67ad94ae827a_r.jpg&&&br&&b&胰腺示意图&/b&&/p&&p&&b&可以看到,胰腺的位置紧贴在胃和小肠这两个重要的消化器官之间,并依靠胰腺导管与小肠连通。因此也难怪冯梅林和闵科夫斯基的最初猜测是胰腺与消化功能相关。而事实上,胰腺确实有两个完全相互独立的功能:胰腺腺泡合成消化所需的消化酶,并通过胰腺导管进入小肠;而胰岛合成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利用毛细血管直接进入循环系统。(图片来自百度百科)&/b&&/p&&/blockquote&&p&与古代神怪、气血等这类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概念不同,两位科学家的猜测是很容易验证的。他们随后找来几条狗,在它们身上开肠破肚动手术取出了胰腺。如果他们俩的猜测正确,那么几只可怜的小狗醒来之后的胃口一定不会太好,因为它们少了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嘛。&/p&&p&曙光就是这样意外降临的。当小狗醒来并逐渐恢复之后,还没等两位科学家开始做实验验证它们的胃口和消化机能,他们的饲养员就匆匆忙忙跑来,告诉他们一个意料之外的不幸消息。几只小狗看起来出了点问题:本来训练的好好的它们开始肆无忌惮的随地撒尿,搞得狗舍里臭气熏天,她打扫都打扫不过来。更有甚者,当时正值盛夏,满地的狗尿吸引来了成群结队的苍蝇怎么赶都赶不走,嗡嗡嗡的弄得实验室连个插足的地方都没有。&/p&&p&“这狗一定是被你们动手术给搞坏了!”她愤愤不平的嚷着。&/p&&p&且慢,且慢……正要安抚饲养员大妈的闵科夫斯基突然顿住了。&/p&&p&读者们,你们想到什么了么?你们是不是还记得,早在之前上千年,古印度的医生们已经记载了糖尿病人的尿液能够吸引蚂蚁和苍蝇,还带着淡淡的甜味?&/p&&p&闵科夫斯基敏锐的抓住了两者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微弱联系。难道一个旨在研究消化功能的研究,竟然不经意间搞出了糖尿病这个大新闻?&/p&&blockquote&&img src=&/826a352ed3f_b.jpg& data-rawwidth=&240& data-rawheight=&34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0&&&p&&b&奥斯卡&/b&&b&·&/b&&b&闵科夫斯基,俄国科学家,现代糖尿病研究的揭幕者&/b&&/p&&p&&b&他和合作者冯梅林在&/b&&b&1889&/b&&b&年的偶然发现,建立了胰腺功能和糖尿病之间的因果关系,为最终纯化胰岛素提供了出发点。顺便说一句,闵科夫斯基家族可谓是英才辈出,奥斯卡的弟弟赫尔曼&/b&&b&.&/b&&b&闵科夫斯基(&/b&&b&Hermann Minkowski&/b&&b&)是爱因斯坦的老师,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在非欧几何框架内提出了四维空间的概念(所谓闵科夫斯基时空),为广义相对论提供了数学基础。奥斯卡的弟弟鲁道夫&/b&&b&·&/b&&b&闵科夫斯基(&/b&&b&Rudolph Minkowski&/b&&b&)是著名天文学家,月球上的闵科夫斯基环形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图片来自英文维基百科)&/b&&/p&&/blockquote&&p&两位科学家迅速调整了研究的方向。他们开始仔细关注起胰腺摘除手术和尿液含糖量的关系。在1889年底,他们联名发表了一篇论文,第一次在现代科学意义上建立了胰腺和(狗的)糖尿病之间的关系。他们宣称,摘除胰腺的小狗会很快开始出现糖尿病典型症状(血糖升高、多尿和糖尿)直到数周后死去,症状和病程都与人类糖尿病非常类似。根据这一现象,他们猜测,人体胰腺当中应该具备某种未知的、可以降低血糖水平的物质;而糖尿病的病因,就是这种物质的消失。&/p&&p&因此,在黑暗中挣扎了三千年后,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相关性一瞬间转化为因果性,人类终于开始对这种绝症睁开了眼睛。科学发现的历程,有时候真让人惊叹造物的神奇,又让人感慨余生的有限。&/p&&p&&b&向着胰岛素进军:科学家和大时代&/b&&/p&&p&从某种意义上说,冯梅林和闵科夫斯基的偶然发现,标志着人类理解并征服糖尿病的真正开端。&/p&&p&胰腺摘除手术与糖尿病之间的联系是如此的简单和清晰,受到鼓舞的科学家和医生们开始迫不及待的追问:到底胰腺中的什么物质能够降低血糖?这种物质为什么会被破坏?如果找到这种物质,是不是就可以治疗糖尿病?&/p&&p&1901年,美国医生尤金·奥培(Eugene Lindsay Opie)更是进一步帮助大家缩小了目标的范围。&/p&&p&他还在接受医学训练时就偶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胰腺确实如冯梅林和闵科夫斯基预言的那样出现了病变。但是,并非整个胰腺都出了问题。奥培发现,在糖尿病人体内,仅仅是胰腺中央部位的胰岛—显微镜下看起来密集成团的小个头细胞—出现了明显的形态变化和萎缩。这一发现非常重要(参考上面的胰腺示意图):人们当时已经知道,胰腺除了控制血糖的功能之外,确实也存在如冯梅林和闵科夫斯基最初预测的那种帮助消化的功能,而这部分功能是由胰岛之外的胰腺腺泡细胞实现的。因此,尤金·奥培关于胰岛与糖尿病的发现,非常清晰的区划开了胰腺的两个截然不同的功能,让科学家和医生们从一开始就把目光聚焦到了正确的部位上去。于是甚至在科学家们真的得到这种神秘的血糖调节分子之前很久,心急的人们已经给它起好了名字:胰岛素(insulin,也即从胰岛中来的物质)!&/p&&blockquote&&p&&br&&img src=&/aa45f498b3ae4ba49b66_b.jpg& data-rawwidth=&275& data-rawheight=&2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5&&&br&&b&显微镜下的胰腺切片&/b&&/p&&p&&b&图片中间浅色的圆形组织就是一个一个的胰岛,专司血糖调节的功能。胰岛周围的深色组织就是胰腺腺泡细胞,专司消化酶的合成和分泌。(图片来自&/b&&b&&a href=&/?target=http%3A//www.vivo.colostate.edu&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rbl.cvmbs.colostate.edu&i class=&icon-external&&&/i&&/a&&/b&&b&)&/b&&/p&&/blockquote&&p&接下来的事情听起来就比较像厨房大厨做的事情了。&/p&&p&胰腺提取液本身是种浑浊不堪带着异味和血丝的液体,但是现在我们已经知道里面有种神秘物质能够降低血糖。那就让我们翻遍厨房收集所有能找到的猪牛羊的胰腺,把它们用刀切、用醋泡、用水洗、用酒浸,看看能不能把那种神秘物质胰岛素给提纯出来吧!&/p&&p&百年之后我们回顾科学技术史,仍然会觉得1900年代是如此的令人神往。&/p&&p&1901年,马可尼的电报飞越大西洋,新旧大陆之间从此天堑变通途,地球村的预言开始从物理上实现。&/p&&p&同时在两块大陆上,富人们开始在闹市里娴熟的操纵着他们的新玩具,一种名叫汽车的东西。而这种冒着黑烟滴滴作响的怪物将在之后的整整一百年中,成为地球工业文明的象征。&/p&&p&巴黎和伦敦的沙龙里,不管是阔太太还是专栏作家,都在津津乐道的讨论着一种叫做“X射线”的古怪玩意儿,听说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够穿透人体,在胶片上留下全身骨骼的阴影。而这个古怪玩意儿将很快在实验室里和充满杀戮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上同时大放异彩。&/p&&p&在远离喧嚣的瑞士伯尔尼,专利局的同僚们早已习惯了那个似乎工作时总是心不在焉的想事情的年轻审查员,而他将在1905年用几篇划时代的论文,重建整个物理学大厦,改变人们习以为常的一整套世界观。他的名字叫做阿尔伯特·爱因斯坦。&/p&&p&而可敬的生物学家们也在试图跟上这历史的节奏。20世纪的最初几年里,新旧大陆的科学家们展开了寻找这种神秘物质的竞赛。&/p&&p&德国医生乔治·佐勒尓(George Ludwig Zuelzer)把大量牛胰腺磨碎处理,去除不溶于水的沉淀之后,得到了一些非常粗糙的提取液。在1906年,他甚至冒险把这种来历不明的液体注射给一位快要死去的糖尿病人,并且“似乎”看到了一点点阻止死亡的效果,然而随着他的液体用完,病人很快死去,一直到最后佐勒尓也难以确认这些液体是不是真的有救命的奇效。而最接近成功的尝试来自罗马尼亚生物学家尼克拉·帕莱斯库(Nicolae Constatin Paulescu),1916年,他将自己制备的胰腺提取液注射给糖尿病狗,明白无误的观察到了血糖水平的下降。&/p&&p&差不多在同时代,新大陆的科学家们,比如芝加哥大学的斯科特(E. L. Scott)和洛克菲勒大学的克莱纳(Israel Kleiner),也都利用自制的胰腺粗提液,或多或少的观察到了对血糖和糖尿病的控制作用。&/p&&p&当后人回顾这段科学史的时候,一个水到渠成的推想便是,再给这些人类的英雄人物们十年时间,哦不,可能五年也就足够了,他们就能够发现和提纯胰岛素,并利用这种蛋白质分子的神奇功效,治疗时刻深受折磨的糖尿病人们。&/p&&p&可惜历史容不得假设。&/p&&p&从佐勒尓到帕莱斯库,从斯科特到克莱纳,终日只知道埋头探索的科学家,像一片不起眼的树叶,被迅速卷入了大时代的洪流。他们的研究,他们的天才努力,就此戛然而止。&/p&&p&日,奥匈帝国因费迪南大公被刺事件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这场被丘吉尔成为“骑士精神从此消失”的战争中,人类贪婪和残忍的本性通过机枪、毒气、坦克和被称为绞肉机的大小战役,被无比真实的暴露在阳光下。直到百年后的今天,仍在我们的头顶若隐若现。&/p&&blockquote&&p&&img src=&/a1c9c75e06ceb_b.jpg& data-rawwidth=&526& data-rawheight=&3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6& data-original=&/a1c9c75e06ceb_r.jpg&&&br&&b&凡尔登绞肉机(&/b&&b&&/b&&b&)&/b&&/p&&p&&b&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机枪、火焰喷射器、和堑壕防御战术的应用,进攻和防御方往往在一条战线附近抛下大量尸体而寸土难进。这也造就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多次惨绝人寰的&/b&&b&“&/b&&b&绞肉机&/b&&b&”&/b&&b&战役。图为在&/b&&b&1916&/b&&b&年的凡尔登战役中,堑壕中的士兵用机枪阻挡进攻军队的靠近。(图片来自铁血网)&/b&&/p&&/blockquote&&p&于是发现胰岛素的时间被生生推迟了数年。几年时间在人类历史上只算得一刹那光阴,但却不知道有多少糖尿病患者没有等到最后的希望。而发现胰岛素的荣光,也最终驾临远离战火的新大陆。&/p&&p&直到1922年,加拿大医生班廷宣布他发现了胰岛素。&/p&&p&敬请期待下文《糖尿病:过去、现在和未来(六):小人物和大时代(下)》。讲述一名不起眼的加拿大医生班廷,自告奋勇地开始了向胰岛素的进军。&/p&&img src=&/fc3f0a4b982a1cf82b127ac_b.png& data-rawwidth=&226& data-rawheight=&22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6&&&p&“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p&&p&本文由科普中国移动端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p&
原标题:糖尿病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五):小人物和大时代(上)出品:科普中国制作: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 王立铭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从上文中读者们可以看到,胰岛素这个蛋白质分子对于人体血糖的调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胰岛素功能的…
评论有人问,电子化后搜索功能怎么样。。。我觉得人肉Binary Search 蛮快的,果然是 O(log n)&br&============================================&br&别只收藏不点赞好不好
?\_(ツ)_/?&br&============================================&br&活页纸在某宝可以买得到。&br&&br&有的朋友问我哪里买的纸,能否发链接。。。可是我的纸没有写牌子啊。。。就一个Made in China。。。&br&&br&不过买怎么样的纸,个人认为不重要。。不就是写东西么。。。买沓A4纸,加个puncher,不就可以了么。。&br&&br&&br&☆\( ̄▽ ̄)/$☆\( ̄▽ ̄)/$☆\( ̄▽ ̄)/$我是分割线☆\( ̄▽ ̄)/$☆\( ̄▽ ̄)/$☆\( ̄▽ ̄)/$☆\( ̄▽ ̄)/$&br&&br&其实那么多打着教育名号的应用,实际应用起来就会发现很不实际&br&对于学生,特别是理科学生。&b&笔记漂亮其实没什么实际用处&/b&(除了满足感以外)。&br&&br&现在笔记类应用主要&b&分成三类&/b&:&br&&ul&&li&&b&画图,例如Paper&br&&/b&&/li&&li&&b&文字笔记,例如notability&br&&/b&&/li&&li&&b&画图+文字笔记,例如Evernote&/b&&/li&&/ul&&b&如果学科只是涉及文字的处理,例如单纯的写代码。这些应用都很高效,很实用。&/b&&br&&b&但是作为Learner,很多时候我们需要通过画图来辅助理解抽象思想。&/b&在这个方面,应用的确能做到,但是&b&iPad各种软件的技术不够成熟&/b&(这些软件也就是这几年随着iPad的普及而兴起),画图的时候就会发现处处抓襟见肘,例如不小心手指碰到屏幕,例如利用Jot pro的时候经常出现的“断墨”。&br&&br&在使用这些的时候,我们&b&总是把问题复杂化。只是画一些diagram而已,又断墨,又碰手指的,注意力完全不是集中在记笔记上,而是体验iPad的“高端笔记法”上,纯粹的自我满足罢了。&/b&&br&&br&在这些应用软件不成熟的前提下,&b&如何利用它们来提高学习效率?&/b&&br&我用的是这个:&br&&img src=&/02adb69e35dafcd93fa5d_b.jp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02adb69e35dafcd93fa5d_r.jpg&&&img src=&/7f5ccbb484_b.jp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7f5ccbb484_r.jpg&&趁着超市特价10cents一包,买了超多。这是用剩下的:&br&&img src=&/10c596b3f5b141c7eae1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10c596b3f5b141c7eae1_r.jpg&&&br&所有的笔记都记在上面,&b&使用三种颜色的笔来记笔记:&/b&&br&&ul&&li&&b&黑色,普通笔记&br&&/b&&/li&&li&&b&红色,comment&br&&/b&&/li&&li&&b&highlight,重点笔记&/b&&br&&/li&&/ul&使用恰当就能&b&最大发挥纸的自由性&/b&:&br&&img src=&/f54faf84ecdc78f979248_b.jp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f54faf84ecdc78f979248_r.jpg&&然后买个puncher,这样没有孔的笔记就能快速打孔了:&br&&img src=&/84bb7daae4dfe6ce353a633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84bb7daae4dfe6ce353a633_r.jpg&&然后你就有一个文件夹的笔记:&br&&img src=&/a63e0aab8d8a5bcd7dce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a63e0aab8d8a5bcd7dce_r.jpg&&&br&&br&&b&每当我消化完(深度阅读完)这个文件夹的笔记,我就用Scanner Pro &/b&&img src=&/281219fffbecf4b011de58_b.jpg& data-rawwidth=&225& data-rawheight=&22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5&&把全部笔记电子化。&br&&br&然后可以导出这样的一个pdf 文件:&br&&img src=&/ed92c93d3cafd_b.jpg& data-rawwidth=&330& data-rawheight=&13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0&&清晰度还是可以的&img src=&/71fccbde34a2221cba8fc55a441a6993_b.jpg& data-rawwidth=&660& data-rawheight=&9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0& data-original=&/71fccbde34a2221cba8fc55a441a6993_r.jpg&&&br&&br&文件夹上已经消化的笔记也就能扔了,上学期一个月就200多页笔记差点把文件夹夹爆了。&br&&b&现在我们有pdf文件,只需要一种能够import pdf文件的应用就能添加笔记了吧(背包轻多了;)&/b&。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上面的这张笔记图片,有些笔记不像是扫描来的。没错,那是每次重读笔记的时候另外写上去的。&br&&ul&&li&软件我用的是:&b&Noteshelf&/b& (这个应用能很大程度上忽略手掌的多余触碰)&br&&/li&&li&电容笔当然是&b&Jot pro&/b&&br&&/li&&/ul&&br&工具罗列好了,下面的提供&b&学习流程&/b&:&br&&img src=&/49af687fb4dca4fac58ba0c_b.jpg& data-rawwidth=&825&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5& data-original=&/49af687fb4dca4fac58ba0c_r.jpg&&&b&diagram解毒:&/b&&br&课堂,作业,考试试卷等是信息来源,所有相关信息都存进folder里面,如果资料没有孔,就用打孔器(puncher)。文件夹是我的&b&inbox(类似GTD)&/b&,&b&我的任务就是消灭文件夹里面所有纸张&/b&。&br&&br&整理到文件夹后,每隔一段时间就开始&b&消化笔记内容&/b&(通常都是做作业之前),消化的时候主要是用红笔和荧光笔画重点还有写自己的想法(comment),有时候还可以画图画帮助理解。&br&&br&weekly digestion 之后,使用Scanner Pro把所以笔记&b&电子化为pdf文件&/b&。把该文件&b&输入到NoteShelf里面。然后,然后笔记就可以扔了!!消灭纸张成功!&/b&&br&&br&每当考试季,或者做作业时有了新的想法,就直接打开Noteshelf用jot pro添加笔记。而且准备考试的时候,可以用Noteshelf上的笔记直接复习即可。&b&由于必要的笔记都添加了,jot pro写的只是几句的comment而已,大大减少了iPad书写慢的问题。&/b&&br&&br&bonus:&br&把所有作业夹起来,评论哪些地方最容易出错,&b&做一个错题本子&/b&。考试前复习可是事半功倍啊!&br&例如上学期我离散数学的作业错题本(&b&用红笔写答案或评论,荧光笔强调重点&/b&):&br&&img src=&/e8e4ffd6bedb29723c30e_b.jpg& data-rawwidth=&948& data-rawheight=&4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8& data-original=&/e8e4ffd6bedb29723c30e_r.jpg&&&br&&b&考试时候只需30分钟看一下就完全可以避免这些常见错误!!&/b&&br&&br&我知道我的字体好丑,别批~~
评论有人问,电子化后搜索功能怎么样。。。我觉得人肉Binary Search 蛮快的,果然是 O(log n)============================================别只收藏不点赞好不好 ?\_(ツ)_/?============================================活页纸在某宝可以买得到。有…
已有帐号?
社交帐号登录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见人死了剩一堆血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