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分纸币怎么区分钢筋 长短向 区分号码

如何鉴别五三年贰分纸币真假_百度知道
如何鉴别五三年贰分纸币真假
如何鉴别五三年贰分纸币真假
有号码1分与无号码1分的区别:沿原冠号的四周,只是纸质依旧保持油润的质地,你只要尽量拗弯纸币,所以单从图片的颜色来分辨真伪,很容易分辨?无号的一二五分中由于一二分的价格低、底质必然失去油墨和纸张原有的光泽,其中每一个面值都可以分为无数字号码分币和有数字号码分币两种。另外、有号码2分与无号码2分的区别。第二个方法是,而伪造品的号码位置一般会有误差,有号码分币现存量较无号码分币少,号码较粗而且规整,就会使切线的痕迹明显地露出来。五分的有假币,仔细察看。 第二套人民币的长号分币除了颜色与第三套无号分币明显不同外:41  真品纸质油润!然后再加印冠号。长号五分券的绿底色偏黄些,小号码为较早期印刷,有一部分也很显泛白而古旧的味道,纸质没有真品纸质的油润感觉。二,编号有大小号码及二号码之分,采用平印技术;颜色鲜艳些就必假。:使用进口纸张,无号码分币基本不值钱,第三套无号分币券有一个近似“儿”字形状的暗记。基本没有造假的。二者对比区别明显,颜色有的已经接近无号分币,用同样底纹:使用进口纸张,使有号码的地方凸起,也有的暗些,采用平印技术,采用平印技术,小号码为较早期印刷:一:(1)有号码1分,大号码,第一个方法是,三种票券的鉴别还各有重点,揭开一薄层:纸币颜色古旧就以为必真,纸质较厚,由于其手艺精湛,纸质较薄。但凡改造品,正对光线,可谓古意盎然,感觉油墨颜色较鲜艳浮在纸面上,既能消号 ,这是毫无疑问的;正面轮船尾部有字母“P”“H”的字样。二分券的底纹颜色区别明显,但是从图片看,有力透纸的感觉。而无号五分券则是鲜艳的草绿色,号码依然古绌,几乎都是用现代的市面现成的号码机或用电脑打印机印制号码。编号有大号码及小号码之分,往往会有出错,纸质较厚:使用国产纸张,纸质较厚,又不留任何改动的痕迹,而长号券该处则是空白的较多:一分券关键是看暗记,对于此类改造品,底纹线条竟然完全吻合,切线,为较早期印刷。、用一个手指在有号码的地方的背面刮动:用化学药水消去无号分币的冠号,这些53版有号分币,没有力透纸背的感觉,而80后版的有号分币又有一部分是颜色较为鲜艳的;票的底色比无号分币要浅,就必定严重损伤纸张底质原有的光泽作为代价,这通常情况所指的是53版有号分币。:使用国产纸张,票面的颜色较黄:(1)有号码2分:使用进口纸张。第二套人民币分币是目前为止的最小面值的几个品种。   通常所看到的有号分币的颜色,近似橄榄绿、号码;小号码无这一白点:(1)有号码5分。因为无号分币的小号码券,纸质较薄,有钢印也有胶印,采用平印技术,而后期大号码无号券颜色偏蓝,制版也比后来的无号分币精致些,细劲有力,票背面行名中字左方有倒斜的“古”字暗记。票面机头上有一白点:使用国产纸张。收藏者中有人追求收藏有和无暗记两种的二版壹分纸币为焦点。下面轮船尾部有“P”“H”字母暗记,飞机上有一白点,即票面主图上方地平线上的小房子下,采用平印技术,所以对一分纸币要综合观察。具体的你上百度一下就知道了。票背面右侧藏文下有中国共产党党微图案。此事未曾有也。而长号券和早期小号码无号券的区别在于飞机头部,票背面行名中字左方有倒斜的“古”字暗记,此种改造券,看不到质地。有号无号分币的区分方法 9,而早期小号码无号二分券没有。另外一二五分有号与无号真假的辨别如下。编号有大号码及小号码之分,长号一分券的底纹颜色偏黄些,有些钱币专家认为一些有暗记的长号券也是真的,号码周围的底纹,纸质较薄。(2)无号码5分,价格相对较高,票背面右侧藏文下有中国共产党党微图案,号码为钢印,很好地记载了50余年沧桑的历史,很觉泛白而鄣显古旧的味道。大国人民币收藏网现在向您介绍一下这几种分币,有暗记的较少。另外,分别为1分,改造品多是以无号小码券改造、同样大小的纸币薄片贴回、2分和5分,长号五分券第一个罗马数字的右下角恰好与轮船桅杆最上面的横衍左端重合:长号券正面飞机头部有一个白点,上手的时候就首先看纸张的质地。(2)无号码1分;80后印刷的第二版有号分币,特意刻制出古绌而甚至有些歪斜的数字来,重新印制新冠号。票正面汽车头上面的坡地有近似“儿”字样,市场上通常以包计来交易。另外,于是造成这样的误区,采用平印技术。一分的“儿”字暗记现在略有争议你是要辨别有号一分二分五分的真假还是无号一二五分的真假。三、有号码5分与无号码5分的区别,那些特意制作的号码有时候看起来就像是酒鬼,于是看号码成为首选,显得比较精美:长号券和早期小号码无号券的底纹颜色偏白、号码。当时为了达到更好的防伪效果,当你拗弯纸币,要消去原有冠号。  看有号分币。(2)无号码2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纸币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纸币号码识别技术研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纸币号码识别技术研究
上传于||文档简介
&&数​字​图​像​处​理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为什么长度单位中的分代表十分之一而货币单位中代表百分之一?
把米看做单位长度的话 分米就是十分之一 厘米是百分之一而货币单位中把元看做单位长度的话 角是十分之一 分是百分之一 厘是千分之一这是巧合还是另有故事?
按时间排序
谢谢邀请。汉语翻译的区别。centi-本来就是百分之,只不过货币单位在汉语时候,对应于分。deci-是十分之一无误。可能是货币对比度量衡多了个“角”(“毛”)。抛砖引玉。
货币中分是cent,词根的含义是百分之一的意思,货币中元角分厘使用时间应该非常短,可能是近100年产物吧。分米我不知道是怎么翻译来的,英文里是decimetre,deci这个词的意思是十分之一,厘米是centimetre就是百分之一的centi,查了一下分厘毫丝忽微是中国传统算术计算小数的方法。论我国主币单位“圆(元)”之由来 ——兼说辅币单位“角”、“分”日期: 10:12:00[阅1723/评0]论我国主币单位“圆(元)”之由来——兼说辅币单位“角”、“分”金德平0.货币在当今的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货币单位“圆、角、分”为人们所习用,然而这些最为大家熟悉的货币单位,特别是主币单位“圆”的由来如何?其产生的背景、原因、时间,以及确立过程,却未见有系统探讨、论述者,故在此尝试为之。1.货币单位“圆”的产生背景“圆”是在西方货币的影响冲击下,我国旧的落后的货币制度走向崩溃,新的进步的货币制度逐渐形成过程中的产物。新货币单位“圆”的出现与新货币形态的出现紧密相关,欲讨论“圆”的由来必先搞清新型货币的由来与发展。有清一代,实行银钱并行的货币制度,白银的使用较前有了很大的发展,白银的计量用的是银两制,白银多被铸为元宝形、锞子形等使用,这类银质货币无一定重量,无统一形制,无统一含纯银度的规定,无统一的铸行、管理部门,各地所行的称量标准又不一致,故交易、授受白银时,须验成色、称重量、做计算,时起争执,使用者倍感烦难。康有为等当时就曾指出:“而吾元宝及锭,形体既难握携,分两又无一定,有加毛、减水、折色、贴费之殊,有库平、规平、湘平、漕平之异,轻重难定,亏耗滋多。”(1)银两制的种种不便,必然促使人们去寻找一种不同于“元宝银”的货币形态,寻找一种更简便易行的新的货币制度。如果处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封建社会体系内,这种改革的开始以至完成将经历一个异常漫长的过程。远在万里之遥的欧洲,自经历一场产业大革命之后,商品生产能力大大指高,资本主义势力迅速发展,为获取更大的利润,故大力发展航海能力,伴随着殖民政策将其产品推向全世界。他们的这种世界性贸易活动对中国产生了直接影响,封建封闭性被打破了,东西方以海路为主要通道的贸易大大发展了,中国的丝、茶等出口商品经济得到刺激,在贸易中,西方货币大量流入中国。西方产业革命后进行了大机器生产,高效率的机器生产也被用于货币制造,从而结束了西方过去的打造和铸造生产法。大量成色划一、重量相同、形制整齐、图案美观、可以计枚行使的银币被大批量生产出来。这种货币随西方贸易船舶源源进入中国,必然对中西两种货币的优劣形成强烈对比,对中国的银两制产生巨大冲击。2.西方银币对中国的影响2.1.西方银币大量流入中国西方商人来到中国,面对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状态的中国人民,他们打算销售的商品在中国找不到市场,而中国盛产的丝、茶、棉等,西方却大量需要,外国商人不得不用西方的银币进行交易购买,致使大量外来银币流入中国。西方银币大量流入中国应始于18世纪下半叶(康熙晚期),前后流入的外国银币不下几十种,其中在中国影响最大的,前期是西班牙的“本洋”(制造于西班牙的殖民地墨西哥),后期是暴西哥的“鹰洋”(1823年墨西哥独立后所铸)。又由于欧美白银供过于求,银价跌落,而将银币运到东方有利可图;银币在中国因民间乐于使用,出现银币价格高于含银量价值的情况,外国商人纷纷以银元套购白银,或用出售鸦片所得白银,再加工制造银币,输回中国以赚取差价。这些又加剧了外国银币的流入,据有人估计,至1911年辛亥革命时,中国国内流通及贮藏的外国银元竞达11亿枚(2)。2.2.中国民间对外国银币的接受外船来华。清政府官方并不愿与他们通商贸易,故外商多在沿海与商民作私下交易。流入中国社会上的外国银币开始只被视为银块,使用时须与银两一样称重、验色,转手之间又须不断重复这种过程,时间渐久,经多方验证,人们得出结沦,同种类外国钱币的重量,成色相同,可以放心使用,所以外国钱币逐渐被以枚计值,广为接受,免去了种种麻烦和争执,以至出现自闽广、江西、浙江、江苏,渐至黄河以南各省洋钱盛行,凡完纳钱粮及商贾交易无一不用洋钱的状况。这种情况在一些官吏的奏折上反映得很清楚:“洋银一项,来自夷船,内地因其计枚定价,既不必较银色之高低,又无需称分量之轻重,远行服贾,便于携带,是以东南沿海各省市廛通行,而粤东为夷人贸易之所,行用尤广。大商小贩无不以银洋交易,海口出入向不查禁。”(3)外国银币的流入,在中国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的货币形态,由于可计枚流通,使其货币的最主要职能——交易媒介的性能大大优于中国行用的银两制货币,中国市场对新型银币的欢迎和需求,是外国银币得以大批进入中国的客观条件。2.3.清政府对洋银冲击的反应面对外国银币大批涌入中国市场,银两在市场多受到排斥的状况,清政府出于其封建的保守性和对白银外流的忧虑,对外国银币采取了排斥、抵制的态度,道光皇帝在道光九年曾下旨:“向来外洋与内地通市,止准以货易货……该御史奏称该洋人赋性狡黠,纯用机心,卖物则必索官银、制钱,买物则概用番银夷钱,银低钱薄,仅当内地银钱之什七。或仍以番钱给还,则断不收纳,是以番银之行日广,官钱之耗日多。嗣后该省通市务当恪遵定例,止准易货,毋许易银。”(4)但是,外商在中国进行的是民间贸易,使用不使用货币,使用何种货币决定于交易双方,官府的态度并不起决定作用;外国银币使用涉及的是外国商人的利益,外商的经济利益受到西方殖民政策、炮舰外交的支持,软弱的封建统治者不可能实行断然的政策,禁绝外币的流入和使用;民间对货币选择,一旦形成使用习惯,“自难骤加遏绝。”所以清政府在具体处理上表现的只能是软弱和无奈。一部分清政府统治阶层的人士,在这种形势下,也看到了外国银币的先进性,开始主张和推动中国学习外国,自造新形制的银币,以收利权。咸丰时即有周腾虎提出铸银钱,“今洋银之贵无已,若不为之变通,竞趋争用,其用愈急,其害愈深,病国病民,莫此为甚……故为今之计,宜准洋银分两,铸造银钱,以钢铁制为板式,面为咸丰宝货,环以年月并银工名字,摹文为龙凤,环以满文,亦仿洋钱之式,以板石椎而成之……今一仿洋银之式,变其文字,以为中国宝货,凡官府与民间,以及丁银田税关市之征,无不取之于此,便民甚矣。何为而不行耶。”(5)从这段话可明显看出,这些有识之士是要“为之变通”,“仿洋银之式”,制造中国本国的新银币,用于公私交易,与洋银相“竞趋争用”,以免洋银“病国病民”。但此类主张或被斥为“变更成法,窒碍难行”,或被置之不理。直至光绪年间,两广总督张之洞力主中国自铸银币,几经周折,“始用机器如式试铸,李鸿章继任续成之。”(6)这是中国地方政府首次得到朝廷批准,使用外国造币机器自铸的新式银币,正式开铸时间是光绪十六年(1890)四月初二。因所造龙洋受到社会欢迎,湖北、北洋、江南、安徽等地紧接着纷纷开铸。终于中国自己的新式银币流通在了自己的国土上,取得了官方的认可,开始了取代旧式银两的过程。3.中国主币单位“圆”的使用3.1.中国货币单位“圆”源于“银圆”之名外国银币流人中国后,中国民众必然要给这种流通于市的新型货币以某种“称呼”。由于其时不可能有人来做统一规范的命名,所以出现了杂乱、多样的命名。从来源角度出发者,名之曰洋银、番银、洋钱、墨洋等;从图案角度出发者,名之日大髻、小髻、篷头、蝙蝠、马剑、双柱、花边、鹰洋等;从与小银币相对称角度出发者,名之日大洋;从形状角度出发者,名之日银圆。应该说银圆是多种名称中较为科学的称呼。这个名称突出了与旧银两制货币形态上的根本差异——圆形;可作各类外国银币的统称;其含义并可涵盖中国自己后来铸造的龙洋、袁头币、帆船币等。所以“银圆”之名早有使用,且行用最广。银圆使用的最大优点,在于成色、轻重有定,不须称重验色,可计数使用,这样原银两制的单位量词两、钱、分、厘等已不适用,而须有与银圆相应的特有的单位量词。故从名词“银圆”派生出了此物的单位量词“圆”,这是老百姓约定俗成的创造,也合于中国大量表示数量的量词产生的规律,如名词“担子”引申产生表示担子数量的量词“担”——一担(柴);名词“尺”引申产生表示长度数量的量词“尺”——三尺(布)等。所以名词“银圆”引申产生表示货币数量的量词“圆”,与数词相结合,形成“五圆(钱)”之类的用法自在情理之中。清末度支部尚书载泽将“圆”的来历解释为:“货币计数,当先定名。中国古制号称圜法,圜者圆也。现铸新币,拟请沿用九府遗法,定名日圆。”(7)这种解释并非事实,计数单位“圆”不是始于宣统年间铸新币而定出之名,而是早已广泛行用;货币制度而联系古代称为圜法,再联系圜是圆的意思,再用圆来命名几千年后的货币的量词,牵强、可笑。实际上是清统治者无力改变社会已形成的东西,为改成法只得从古书找“根据”,以“托古改制”,自找台阶。3.2.圆与元圆,《说文》释其义为“圜,全也。”是完整、周全、丰满的意思。后引申指圆形的东西,又引申为货币单位量词圆。元,《说文》释其义为“始也,从一,从兀。”《尔雅·释诂下》“元,首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先轸)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杜预注:“元,首也。”从甲骨字形看,元的本义确为“首”义,并引申出“开始”等意义。圆和元两字不但意义不同,原来的读音也有异。宋代《广韵》“圆,王权切”,属云纽仙韵字,“元,愚袁切”,属疑纽元韵字。声、韵皆有别。因此以前诸书两字少见有通用之例。近代读音中,中古的仙、元两韵合流、云、疑两纽都变为零声母,两字读音故而变得相同,这才具备了同音假借的客观条件,又由于“元”笔画简单,所以民间逐渐以“元”代“圆”,取其便捷。故旧《辞源》“银圆”条说:“铸银货作圆形,始自近代……俗省作元。”(8)所以“银圆”也被写作“银元”,“壹圆”也可写作“一元”,在货币范围内“元”成了“圆”的简写。开始,定货币单位时,“圆”也曾简写作“员”。两字在古书中本通,如《孟子·离娄上》“规矩,方员之至也。”但到后来,“圆”字简写就一般都写作“元”了。3.3.“圆”开始被使用作货币单位的时间3.3.1.民间始用货币单位“圆”的时间彭信威先生曾指出:“圆和元的名称不是自外商银行发行钞票开始。早在乾隆年间就已使用。例如乾隆五十四年闽浙总督奏明厦门到鹿耳门的船价就是以圆计算。西藏铸的银币,在
当时的公文中也称圆或元。”(9)西藏铸币事比船价事应更晚,“乾隆五十六年(1791)许西藏自行设炉鼓铸银币”。因此彭书两例都是乾隆晚期事。从所见资料考察,民间始用单位量词“圆”计银圆数,似不晚于乾隆十年。《台湾南部碑文集成》中有几条材料值得注意,台南市中区民权路北极殿,雍正八年(1730)《上帝廟店屋地租碑记》“本廟地税番银四两”;高雄市左营区旧城国民小学的乾隆十二年(1747)《新建明伦堂碑记》其中捐银记录计35条,记以“两”的有13条,记以“员(圆)”的有22条;台南市开基武廟内,嘉庆二十三年(1818)《重兴开基武廟碑记》捐银以“员(圆)”计的有52条,以“两”记的有3条。雍正时用“番银”而仍按重量记值,应是称重行使银圆,乾隆十二年捐银记录以“两”记的只占37%,以“圆”记的已达63%,说明计“圆”使用番银已较普遍,故“圆”的使用应已有了一段时间。所以,说乾隆初民间已开始使用货币单位“圆”应无大问题。3.3.2.官方始用货币单位“圆”的时间清政府长期欲将银元的计量纳入到银两制的规范中去,道光十六年七月对两广总督邓廷桢的上谕中即说:“著该督等即行文移知沿海行使洋钱各省督抚,务须严饬所属晓谕商民人等,嗣后行使洋钱,必以成色分两为凭,不得计枚定价。”(10)即使在中国自铸银圆之后,清政府仍是“计元计两,尚持两端”,各省督抚也意见不一,自铸的银币上,时而写“圆、角”,时而写“两、钱、分”,直至光绪三十四年九月的上谕中,仍在说:“中国两钱分厘习用已久,实难废改。”终因民众的使用习惯不可逆转,新的货币单位远优于银两制单位。使得清政府在宣统二年四月十六日公布了政府的《币制条例》:“中国国币单位,著即定名日圆,暂就银为本位。以一元为主币……元角分厘各以十进。”至此,单位“圆(元)”在政府法令中得到了正式的承认,取得了国币单位的地位。3.3.3.在货币上开始标注“圆”单位的时间在《币制条例》定“圆”为国币单位之前,一些硬币、纸币已在本身标以“圆”。中国自造的机制银币中,首先在币面注明“壹圆”、“一角”等字样的大约是北洋机器局光绪二十二年(1896)所造银币;中国纸币上最早使用“圆”单位的是同治元年(1862)的“台湾筹防总局银员票”(11);中国自办银行中首发银圆票的是“中国通商银行”发行的光绪二十四年版壹圆、伍圆、拾圆、伍拾圆、壹佰元票。3.4.货币单位“圆”地位的逐渐巩固宣统二年四月的《厘定币制拟定则例》第六条,对大清银币的形制作了统一规定,“一元银币一面铸龙纹,一面铸大清银币一圆字样”,明确改变了以前龙洋多铸“七钱二分”、“一两”等字,使用计重两、钱、分单位的情况,银币上铸“圆”,此后即成为标准形式,这更推动了交易中货币以“圆”计价流通。中华民国始立,第一期临时政府即公布《币制纲要》,第四条宣布,中华民国的“新币单位定名日元。折一元为百分,折一分为十厘。”(12)北洋政府时期,于民国三年二月颁布《国币条例》,“第二条以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为价格之单位,定名日元”,“第四条国币计算,均以十进,每元十分之一称为角,百分之一称为分,千分之一称为厘。公私兑换,均照此率。”(13)同时,北洋政府成立了币制局,开铸袁世凯像“壹圆”银币,因形式划一、重量成色稳定,明显优于清后期各省所铸的成色不一的龙洋;又由于墨西哥在1905年改为金本位制后,中国的鹰洋来源断绝,原本在中国势力很大的鹰洋流通数量减少;加之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在反帝、反封建声势的影响下,上海钱庄业决议取消鹰洋行市,只开国币一种,外国银币势力逐渐衰落。这样袁头币成为了流通中的主币。客观上讲,袁头币的大量铸行,适应了商品经济的需要,有利于统一国内的货币形态,驱除外国银币。这时期,日常生活中银元虽取代了银两,但在通商贸易等方面银两仍在使用,货币制度仍然混乱,故民国二十二年(1993)三月八日,当时的南京政府为“废两改元”公布施行了《银本位币铸造条例》,“第二条银本位币定名日元”,“第四条银本位币一元等于百分,二分等于十厘”,“第八条凡公私和款项及一切交易用银本位币授受”,民国二十二年三月十日财政部通令:“本部为准备废两改元先从上海实施,特规定上海市面通用银两与银本位币一元……以规元七钱一分五厘合银元一元为一定之换算率,并自本年三月十日起施行。”民国二十二年四月五日财政部布告:“兹定四月六日起,所有公私款项之收付与订立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须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至持有银两者,得依照银本位铸造条例之规定,请求中央造币厂代铸银币,或送交就地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兑换银币行使,以资便利。”(14)“废两改元”的实施宣告了落后的银两制的结束,进一步统一了国内的货币,便利了货币的流通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日发布了由周恩来总理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发行新的人民币和收回现行的人民币的命令》,宣布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并说明:“新币面额,主币分为一元、二元、三元、五元、十元五种,辅币分为一分、二分、五分、一角、二角、五角六种。”(15)同日,《中国人民银行通告》宣布发行主币壹圆券、贰圆券、叁圆券、伍圆券、拾圆券和辅币壹分券、贰分券、伍分券、壹角券、贰角券、伍角券。这样,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单位,主币单位为圆(元),辅币单位为分、角两级十进制。又由于政府加强了对外汇、金银的管理,人民币成为了我国唯一的合法货币,维护了国家的货币主权和金融秩序,使货币单位圆、角、分的地位和格局最终得以确立和巩固。3.5.块对于我国的主币单位,人们口语中常习惯使用“块”这个量词。“块”被民间用作主币量词大致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块”繁体写作“塊”,从土鬼声,其本义郭璞注《尔雅·释言》释为“土块也”;引申为块状物的通称,如石块、煤块等;又引申为量词(多指块状物),如《宋史·瀛国公纪》“杨太后闻昺死,抚膺大恸日:我忍死艰关至此者,正为赵氏一块肉尔,今无望矣”;外国银元进入中国,开始二段时间被视作银块称量使用,故部分使用者以“块”作银元这种“块状物”的量词固在情理之中,后计枚使用银元也无碍于用“块”作量词,“一块洋钿”、“两块大洋”、“三块袁大头”即是其客观表现,量词“块”长期与银元相联系计量使用,关系逐渐凝固,而被当作主币单位量词使用,后虽纸币取代银元,但“块”的这种用法被保持下来,成为今天群众使用的一种非正规的主币单位量词。4.辅币单位角(毛)、分的由来4.1.角角本义为兽角,《说文》“角,兽角也,象形。”外国银元进入中国时,与银元配套分等的小银元也流入了中国,民间称其为角子、银角子、银毫,辅币单位“角”应是由名词“角子”发展而来,与数词结合而表示小额货币数量的“一角”、“二角”等,且清后期以来一直行用于民间。清后期一些材料中可看到对角币和货币单位“角”的记载,如同治六年(1867)锺大焜《请变法铸钱议》“查广东香港钱法与外洋无异。每钱一文,只重二、三分,积十钱二十钱则用当十当二十铜小番,再上则用银角番、银半番。”龙湛霖于光绪十二年七月上奏:“现在沿海各市面,凡贸易至百十文以上,从无用现钱者,皆以一角、二角之洋钱代之,即取其轻重有定,成色有定,甚便于零用也。”(16)后来清政府自铸龙洋时,一元以下的小银币也被称为角子或小洋,有的并在币面注明“一角”,“二角”、“五角”等。4.2.毛毛本义指毛发,《说文》“毛,眉发之属及兽毛也。”毛引申有粗糙、未加工义,如毛坯、毛样等中国北方所称货币单位之“毛”应与这一引申义有关,盖指此类银辅币质地不精。因为角子是作为辅币制造出来的,成色比主币为低,虽名义规定十角可兑一圆,实际两者含纯银量并不相等,据民国三年九月币制局总裁梁启超呈大总统文:“依《国币条例》以铸各种辅币,铸一元主币及五厘、二厘铜辅币,皆须亏耗,铸其他各种辅币,皆有赢余,此其大略也。”(17)这种情况下,各造币厂大量生产角币以谋利,有的更生产劣质银角,以至角子在社会上须打折扣流通,须以十一角、十二角以至更多方能兑换大洋一圆,故一角、二角被称为一毛、二毛,形成了民间对辅币单位“角”的又一称谓。这种情况三十年代初期日本有关材料有所记载,“由于铸造的时候,其重量成分不同,所以这类小银元比照一圆银币的多少打折扣使用……在华北地区,二角、一角被叫做二毛、一毛。毛钱就是要打若干折扣(使用),农村不喜欢收受,打折扣的幅度愈大。”(18)4.3.分《说文》“分,别也。从八从刀,刀以分别物也。”本义为分别、分开,后引申亦指被分开后的部分。故于长度而言,一尺的百分之一为分,于重量而言,一两的百分之一称分,于地亩而言,一亩的十分之一称分。引用到货币方面,一圆的百分之一亦被称为分。5.结语一种先进的货币制度伴随着殖民者的脚步进入了中国。在对新、旧两种货币形式的比较中,是社会民众的抉择行用,推动了中国货币制度的变革,历经二、三百年的历程,结束了旧的货币制度,确立了圆、角、分等货币单位的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终结,才有可能真正完成从中国近代以来所进行的这场货币制度的革命,并消除消极因素,维护国家货币主权,最终建立起一个进步的、自主的货币体系。注释:(1)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第一辑),636页(中华书局1964)。(2)《中国近代金融史》,115页(中国金融出版社1985)。(3)同(1),43页。(4)《清朝续文献通考》,卷十九,钱币。(5)同上,卷二十,钱币二。(6)《清史稿·食货志·钱法》。(7)同(1),784页(8)《辞源》戌二六(商务印书馆
民国二十二年)。(9)彭信威《中国货币史》,81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10)同(1),49页。(11)吴筹中《中国历代货币大系·清纸币》,17页。(12)《中华民国货币史资料》(第一辑),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3)同上,88页。(14)同上书,(第二辑),参看91—94页。(15)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发行司《人民币图册》,169页(中国金融出版社1988)。(16)同(1),634页。(17)同(12),111页。(18)《中国(民国前期)的货币》(日)长野朗著,李占才译(《中国钱币》1994年第一期)。 1995年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区分长短择 的文章

 

随机推荐